•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5

郑二头头
首页 > 期刊论文 > 科学新课标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灵魂尽头z

已采纳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内容摘要]:新课标确立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充分动脑,运用探究结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地制宜,开拓“科学实验”的时空.[关键词]:科学 探究 兴趣 能力 实验 新课程改革后,《科学》代替了《自然》,新课标确立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核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活学生创新性思维,因此在科学课课堂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应用,在实验中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在科学课中搞好实验探究教学呢?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科学探究性教学是引导儿童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小学生本来就好奇好动,这些实验对他们最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例如:我在教学《给冷水加热》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在课的开始,我用同样的两个能密封的小塑料袋装了一袋冷水和一袋热水分别放在两个装同样多的水槽里,让学生猜测哪一个袋子会沉?哪一个袋子会浮?有点学生说:热水袋会浮,冷水袋会沉。有的学生的观点则刚好相反。在学生的猜测过后,我说:光凭猜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装热水的袋子浮起来了。这时我就趁热打铁的问:为什么装热水的袋子会浮起来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创设了一个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也很想弄清楚这个问题,于是很自然的导入了本节课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才能体验科学,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既可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密度,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精神。因此,在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如学习《传热比赛》这一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假设设计了实验方案,这时教师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学生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的同学带塑料勺,有的同学带木勺,有的同学带钢勺,有的同学带铝勺,那么这几种勺子哪种传热快?各个小组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有的仔细观察,有的忙于记录……学生在组内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发现:钢勺和铝勺传热快,木勺和塑料勺传热慢等等。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获取了有关传热比赛及有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等很多知识,充分体现了探究的快乐。三、充分动脑,运用探究结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孩子自己动手玩很重要,也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了参与率,但忽略了科学的复杂性,压缩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只是处于动手操作的兴奋中,而意识不到科学严谨性、复杂性,感受不到科学发现的兴奋,实际上,探究活动是一种综合活动,不仅要动手,还要动脑。在学习了《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后,我给同学们讲了两个有趣的故事。第一个:世界上有一座著名的建筑物,是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塔高300米,就是这座铁塔,一年之内要变化12厘米,是什么魔力使铁塔变化12厘米?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铁塔在夏天温度高,铁塔要膨胀变长,在冬季,温度低,铁塔要收缩变短,夏天铁塔比冬天长12厘米,所以在修铁塔时,地基一定要牢固。第二个:1852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为了铁轨牢固,政府下令把一根根钢轨焊在一起,整条铁路没有缝隙,结果这种铁轨到了夏天变得七扭八歪,左右弯曲,甚至有的地方向上拱起,到了冬季钢轨发生断裂,是什么魔力使用权钢轨弯曲、拱起、断裂?另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钢轨在夏天时温度高,钢轨要膨胀变长,在冬季时,温度低,钢轨要收缩变短,所以我们在修铁路进,铁轨之间一定要留有缝隙。让同学们解释烧开水时为什么不能把水灌得太满?煮鸡蛋熟后,往往把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浸,为什么?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墨水瓶盖拧得太紧,转不开,怎么办?同学们能运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展现。四、因地制宜,开拓“科学实验”的时空。“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真、细致、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体验,感悟科学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大自然。这不仅解决了课堂教学直观材料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实验中才能理解科学,体会科学是怎么回事,通过“活动”才能体会科学的真谛。因此,教师要在实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下功夫,我们不是在乎学生学到了多少科学知识,我们在乎的是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对自己行为的理解是最重要的知识!《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性学习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它必须贯穿于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自主质疑,激发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去,在探究中与同学、教师充分合作和分享,不断充实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2 评论

南噶希先生

新课程改革教学浅议论文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四年了,我作为一位青年物理教师,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经历者,而且是最终的实施者,怎样贯彻和落实新课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程改革的理念,是我们青年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想在思想上,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新课程,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最终目标,在行动上要抛开自身受旧教育体制的影响,大胆以新课标要求自己,指导自己进行教学。基于“构建主义”教育方式和物理学本身的特点,我想教学中要把握好切入点,展开教学,定会事半功倍。下面就我教学中摸索出的三个切入点与大家探讨探讨:

激发广泛的兴趣,使学生想学

物理研究的对象是源于生活的,许多物理现象时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学生对它们都抱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由于初中学生自身的特点,这种好奇心是随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换而变换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从自然界中许多的现象中,提取出我们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并在课堂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角度还原或再现出来,以大量的感观现象为基础,让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了对事物的兴趣,这就有了良好的开端。如在《探究电磁铁》时,学生已经有了“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课前,做两个相同的螺线管,在其中一个中放一个铁芯,构成一个电磁铁,教学时将它们串联在一起,分别放在两个暗箱里,让学生观察它们通电后吸引铁钉情况,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它们吸引铁钉的情况是不同的,学生此时便急于想知道暗箱内的物体,教师不要打开,可让学生先猜猜,在学生激烈的猜想后,让学生打开暗箱看看(再观察),会发现一个是螺线管,另一个是相同的螺线管+铁芯的装置,后者吸引铁钉能力强。通过上面巧妙设计的实验,使学生经历了观察--猜猜(猜想)--看看(再观察)的活动过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电磁铁”的好奇心,既引入了电磁铁,也为电磁铁进一步的探究创造了情景。

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使学生能学

有一句名言,告诉人们习惯是多么的重要:“播下一粒种子,收获一片希望;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性格;形成一种性格,决定一种命运。”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包含两方面的培养:一方面是广泛的学习行为的培养,如养成准时开展学习任务和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习惯的培养等,这里就不多展开。另一方面是学科方面能力习惯的培养,这是我谈的重点。初中物理学科能力方面要求不是太高,重点是要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探究的过程,从中逐渐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好的科学习惯并掌握一些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从以下四个阶段着手:

一、在探究实验的初始阶段,能对众多的感性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找出其共有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进一步能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些共有的疑问,就达到了初中能力的要求。如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师事先安排了以下活动:学生弹钢尺;学生用手触摸声带,感觉发声与不发声的情况;学生击鼓,请学生观察击鼓时,鼓皮上乒乓球跳动的情况;教师弹吉他或音叉,请学生触摸发声时与不发声时音叉和琴弦的情况;在这大量活动之后,让学生就看到的和听到的谈谈,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之间的联系,就是圆满的完成了探究活动。教师在施教时,不仅要多创造这样情景而且要给足学生相互讨论的时间,鼓励他们自己讲,教师千万不能越俎代庖。

二、在探究实验的实施阶段,我明确要求学生做到三点:“①没有明确实验目的,不设计实验;②没有设计好实验方案,不进行实验;③没有实验结果和数据,不进行分析和归纳。”我想这三点是一个科学习惯,既能培养初中生对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又能加强科学探究的条理性。通过实践,杜绝了一部分学生实验混乱的状态,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完成,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

三、在探究实验分析和归纳阶段,是最能培养学生能力的地方。在现有初中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还欠缺的情况下,实施这一过程,尤其是在初始阶段是有很大难度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从心理上让学生克服畏惧,在行动上能够敢于表达,因此有必要给学生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复杂的问题都是有多个简单的问题构成的,复杂的现象是由多个简单现象组成的”,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都能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争想欲试。在学生初涉分析和归纳阶段,教师进一步的引导还是不可缺。

⑴要求学生从像的共同特征分析,可以依据不同特征分成不同类别:

从像的整体特征可分三种情况①与②倒立、缩小、实像,③与④倒立、放大、实像,⑤与⑥正立、放大、虚像;

从像的正倒特征可分两种情况①、②、③与④倒立、⑤与⑥正立

从像的大小特征可分两种情况①与②缩小,③、④、⑤与⑥放大

从像的虚实特征可分两种情况①、②、③与④实像,⑤与⑥虚像

⑵再依不同的分类,对每种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容易找出其本质特征和规律,当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掌握这一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后,再放手,教师逐渐过渡到不做任何提示与暗示,让学生独立完成分析和归纳。

四、在探究的评价和交流阶段,这一阶段是在新课程改革下不容忽略的阶段,正是这一阶段能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在《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后,学生经过交流会发现实验时水的沸点并不是100℃,而且不同组别之间的沸点值也不相同,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困惑,有了这样的困惑,就可以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自主探究,这就延展了探究空间,这样自然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使学生爱学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一改过去“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显得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更显得其评价的科学性,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四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表现 由于受以前教育方式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单纯的接受知识不善于积极提问发言,有时即使有疑问,也不愿在课堂上提出,致使课堂氛围沉闷,因此设置此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多提问题,多分析问题。在我所教的班级实施以来,多数学生一改以往闷声不响的状态,积极发言,班级的课堂氛围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科学探究的评价 以实验参与程度和实验报告为主要方式,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技能培养的.主要依托点,实验探究主要经历以下过程: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归纳→评估和交流,过程不同阶段培养不同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的发散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有了基础能力,才能有创新的源泉。

课外活动的完成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许多课外活动就是课堂内的延伸。如电学中要学生自制水果电池,热学中烧水的纸锅,光学中的小孔成像等都是易上手又有趣的小实验,即能深化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当然物理课外活动不宜过多,以免过多占用学生课外时间。

基本技能的检测 以实验+试卷形式,了解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和技能的水平情况,也以此进行查缺补漏,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考察实验,是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科学素质的最好手段;试卷考察,主要是基础理论知识,两者组合既能夯实双基,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上面的三个教学切入点,仅是我个人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的体会,这些方法也不断在我的教学中被实践的,通过新的教育方式,学生切实体会到物理现象的趣味性和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学生学习物理的负担比以前大量减少,绝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激发了一部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当然新课程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物理探究式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课时和实验器材得到必要的满足,将更有助于物理探究的展开,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242 评论

王嘉卿WJQ

新课堂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论文

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以下是我整理新课堂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论文,以供参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何让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更新旧观念,树立新意识,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应由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一种激励,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辨明方向。在遇到困难时,激劝他们勇于战胜困难。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缩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感情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无法形成。要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互相交流。

二、教学中要“活用”教材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主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询问、调查、阅读,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实践的快乐,有自己学习的乐趣,而不是通过听老师空洞的、抽象的讲解而了解。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到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到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法。让他们亲身体验“学数学”的过程,比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只管记忆效果好得多,这样教学,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四、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归根到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要看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所取得的进步,全面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

要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形式的灵活性,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尽量鼓励每一个学生,使其建立成功的信念,认真学习,健康成长。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启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认真阅读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精神,改变角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新教育,培养新世纪的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324 评论

休闲星星仔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数学经常会让聪明人感觉自己笨得不行,有时甚至会让他们很生气。事实上,数学本身非常有趣,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只不过在课堂上,数学被一些死板的老师教死板了。以下就是英国《每日邮报》公布的日常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同一天过生日的概率 假设你在参加一个由50人组成的婚礼,有人问:“我想知道,在这里,两个人同一天生日的概率是多少?” 也许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概率非常小,他们可能会设法进行计算,猜想这个概率可能是1/7。然而正确答案是:大约只有两名同一天生日的客人参加这个婚礼。 如果这群人的生日均匀地分布在一年的任何时候,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是97%。换句话说,你必须参加30场这种规模的聚会,才能发现一场没有宾客出生日期相同。 两个特定的人拥有相同出生时间的概率是1/365。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该群体的大小。随着人数增加,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会提高。在10人一组的团队中,两个人拥有相同生日的概率大约是12%。在50人的聚会中,这个概率大约是97%。然而,只有人数升至366人(其中有一人可能在2月29日出生)时,你才能确定这个群体中一定有两个人的生日是同一天。 拿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拿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我敢担保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我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肯定无法配成一对。但是如果我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我敢说肯定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 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则至少要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你需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你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 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 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火车相向而行问题 两列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列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列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列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列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小时,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形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首先,虽然硬币落地时立在地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其次,即使我们排除了这种很小的可能性,测试结果也显示,如果你按常规方法抛硬币,即用大拇指轻弹,开始抛时硬币朝上的一面在落地时仍朝上的可能性大约是51%。 之所以会发生上述情况,是因为在用大拇指轻弹时,有些时候钱币不会发生翻转,它只会像一个颤抖的飞碟那样上升,然后下降。如果下次你要选择,你应该先看一看哪面朝上,这样你猜对的概率要高一些。但是如果那个人是握起钱币,又把拳头调了一个个儿,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与开始时相反的一面。 作者:) (本文来源:羊城晚报 )

35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新课标论文2000字

    关于新课程改革中的初中数学教学的论文 论文摘要: 数学新课程给初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

    小坦克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小学数学新课标2022论文

    在学习小学数学课标时,我们有哪些心得体会?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新

    淘淘7011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大全新课标

    论文题目1 浅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2 福建小学地方性课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课的构想3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4 厦门市

    小小锅盖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新教材新课标新方法的论文

    浅议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论文 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对广大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是对新的教材体系不太适应,其次是对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比较陌

    708带你去吃吧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文范文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探究式教学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被推广,数学的教学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

    寻梦的蒲公英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