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7

酒窝喵喵兔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信用社论文范文资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anshiyingxue

已采纳

农村信用社发展到今天已有近60年历史,当前已在“三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将成为农村信用社以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确

农村信用社的社员主要是农民,但是受文化水平所限,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知识了解不够,而且他们很少关注金融方面的大动向,他们唯一关注的就是自己近期将会取得多少利润,而且大部分的农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农村信用社拥有权利,社员的产权无法明确。农民对社员大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社员的监督,法人的经营不规范,而且下级的农村信用社受到上级农村信用社的管辖,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其自主经营管理权。

(二)历史包袱沉重

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发展到今天,仍存在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形成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国家的政策方面、制度方面以及自身管理方面:

1、从国家政策方面来说,国家对农村信用社采取的优惠政策往往不到位,农村信用社的支出完全是由自己承担,几度出现严重的亏损,并且农村信用社以前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动的执行中央银行的决策,缺乏独立自主权。

2、从国家制度方面来说,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体制中划分出来以后,伴随着原城信社的归并,农村信用社被迫接受了一些找不到借户的企业贷款,这就造成了一部分资金无法要回来,积存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3、从农村信用社自身方面来说,农村信用社经营品牌先天不足。农村信用社因所有制关系、管理体制、名称招牌及部分中小金融机构支付风险等因素影响,信誉下降,业务发展减缓,并容易受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农村基金会清理整顿和挤提事件的影响而引发支付风险。

(三)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从自身方面来说,在农村信用社的社员中,农民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农民对金融知识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他们对社员大会不是很关注,即使关注了也不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内部的监管十分混乱,按照规定农村信用的董事和主任是要分开的,但是事实上,很多的农村信用社的主任和董事并没有分开,而是一人兼两职,这样很容易形成管理上的独裁,形不成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因而造成农村信用社管理制度的混乱。另外,农村信用社的监事会应该是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监督管理的,但是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管理不是很到位,监事会的负责人一般也是由董事长任职,大部分的农村信用社监事会并没有发挥好其职能,加上他们对农村信用社的日常经营状况缺乏了解,监事会很少召开,农村信用社管理上不是很完善。

(四)面临着贷款风险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农民发展农业和经济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就目前来看,当农民遇到资金困难问题时一般仍是通过农村信用社解决的,农民的经济实力有限,农村信用社一般提供小额贷款,由于贷款方大部分是农民和经营状况不是很好的小企业,贷款的成本相对较高。

另外,农村信用社还存在“借新还旧”的贷款方式,这种贷款方式在不良贷款中占的比重最高,而且不易被人察觉,因此存在很大的风险性,造成这种风险的主要原因:一种情况是借款客户不符合条件,没有充足的资金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另一种情况是贷款客户缺乏自愿还款的意识,贷款到期时不还款,农村信用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以新的贷款来换取旧的贷款方式。

二、促进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一)建立现代化的产权制度

当前对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制度有很多的争议,有的认为是合作制,有的认为是股份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要建立一种现代化的产权制度,实行存在明显级别的法人制度,每一级的法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自己赚取收益,承担风险,将会使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更加明确。

(二)产权制度要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人口很多,地区的经济差异很明显,经济因素会影响到产权制度的建立,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的产权制度,我国的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样,所以要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根据当地实际状况,只要是有利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模式我们都要采用。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我们可以借鉴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不论是在内部结构还是管理的制度方面都要规范,对股权重新分配,重新组织入股,这样资产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效率也会提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在原有的合作制度上进行规范操作,发扬其优点,弥补其不足,同时也需要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帮助农村信用社提升自身的实力。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制度

1、改善治理结构

德国的合作金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在坚持合作的原则上,建立了一整套适合自身市场发展的管理体系,他们很好的处理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之间既有协作又有制约,而且还制订了一些政策法规,帮助农村信用社进行管理,使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经营有章可循,真正的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金融的支持。而我国的治理结构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建议我国农村信用社要借鉴德国的经验,做到治理结构的完善,进行民主的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同时我们也要制定一些相应的章程,使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更加的规范,改变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理念,改变经营的方法,完善内部的控制,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

2、提高社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村信用社主要是靠吸引农民的资金来维持经营的,所以农民是社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会召开社员大会,但是作为社员的农民,对金融知识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并不了解,没有参加社员大会的积极性,就算是参加了也提不出合理化的建议,这就使得社员大会相当于一纸空文,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对农民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以及对农村信用社的宣传,使农民更加关注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同时鼓励社员在社员代表大会上发言,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使得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更加有针对性,提高管理的效率。

3.建立完善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信用保险制度

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农民,数量少、质量低,很容易出现金融风险,这也使得人们对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降低,为了提高人们对农村信用社的信心,这就需要向国外学习建立一种信用保障制度,对那些长期亏损的农村信用社进行管理,必要的时候进行破产清算,但是要对农民的存款进行保护,使农民的存款不受侵犯,减少存户的损失,优化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环境。同时使农民了解这一制度的重要性,提升农民对金融风险的认识。由于农村信用社很容易出现资金的短缺,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参与,保证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供给,以国家作为坚强的后盾,使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周转更加的灵活和方便,只有建立以国家参与的农村信用保险制度,才能真正的做到保证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安全。

(2)实施分层监管

农村信用社的监管目标和其他银行的监管目标一样,但是监管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他的银行是通过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而农村信用社有其特殊性,如果我们要发展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那么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资源是不充分的,因此我们要进行分层监管,由上级的机构监管那些大额的资金贷款,保证大额贷款的安全,对于那些数额较小的贷款,则委派给下级的监管机构监督其使用,这样分层监管,可以大大的提高监管的效率,防范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

通过对当前农村信用社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发展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农村信用社,因此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虽然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历史包袱沉重,管理制度不完善,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这样看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需要我们积极地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经过自身的努力,使农村信用社更好的为“三农”服务,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小企业筹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就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国有中小金融机制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筹资,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1000余万家,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拉动民间投资,带动地区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让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不足

内源融资是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所用资金中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等其他资金通常占60%。而在我国,据有关部门调查,即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中小企业资金构成中自有比例也仅为40%,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分别占40%和20%。

(二)中小企业融资目前依然是间接融资为主

据国家经贸委近期调查,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分别是:东部占60%;中部约70%到80%;西部则高达90%。可见,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很高。同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机构外,民间贷款也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占比为,而通过直接融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

(三)国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差别很大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包括金融租赁,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中,民生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比重较高,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除中国农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外,其余三家银行贷款份额均较小,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性业务服务比例更低。

(四)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

在历来的调查中,”资金不足”始终被列为中小企业第一位的问题。有资料显示,9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信贷歧视

直到今天,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中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成分(国有制)歧视”。中小企业获得国有银行的信贷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创造了30%GDP的国有企业获得了70%的银行贷款,而创造了70%GDP的非国有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银行贷款,这是极不公平的。在当前银行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仍占有支配地位。所有制背景的不同,使得国有银行主管部门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顾虑重重,生怕中小企业赖债而使自己难脱干系。相比较而言,国有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即使出呆账,也不会承担政治风险。这导致了国有银行的“逆向选择”,即宁愿向效益差的国有企业贷款,也不愿向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贷款。

(二)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

目前,很多私营中小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国有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一部分乡镇集体企业具有老国企的弊端,一部分演变成家族式企业,而所谓的改制企业有许多还不规范,尤其是有些企业改制的目的就是逃废银行债务,真正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很少。而同时市场结构性过剩,多年的卖方市场的格局转变为买方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由于制度更新滞后,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外援补充资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银行贷款需求大增。

(三)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

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增强。为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改变粗放型的贷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是,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应推动中小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积极的退出战略,走改制重组道路;对私营企业要引导资本社会化方向,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对于集体企业要推动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应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二)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非国有中小金融机制

另一方面,由于大银行的运作成本较高,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可以发展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英国,既有从事大宗信贷的“批发行”,也有大量从事小额信贷“零售行”,分工的专业化促进了效率的提高。从成本角度看,国有大银行从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成本是较高的,因此它的职业定位应是“批发行”,“零售行”的业务应让位于中小金融机构。

(三)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二板市场

第一投资者具有追求尽可能多投资收益和尽可能减少风险的投资动机,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有一个能使投资者“进可攻,退可守”的“通道”。对成熟的上市公司而言,就是证券市场。虽然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专门设置了中小型公司聚集板块--中小板,但由于门槛较高,到目前也只有200多家中小企业上市。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像成熟的上市公司那样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股票交易或股权交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二证券市场”也叫二板市场应运而生。与主板市场相比,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和条件相对较低,只要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在二板市场上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它的明确定位就是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

(四)中小企业起飞的垫脚石--金融租赁

在诸多中小企业筹资方案中大多讨论以上几个方案,而金融租赁却很少被认识和运用。其实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韩国等发展中国家都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中较好的运用了金融租赁这一手段。

所谓金融租赁也成融资租赁,使出租人根据承租人选定的租赁设备和供应厂商以对承租人提供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设备,承租人通过与出租人签订融资租赁合同以支付租金为代价,而获得设备的长期使用权。金融租赁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因为它的运作是通过融物的形式达到融资的目的,这样其实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筹措资金和更新设备的双重功能。利用金融租赁方式购置设备,中小企业可以在不投入或较少投入的情况下,获得所需设备得使用权,待投产经营后,再从营业收入中分期支付租金,实际上相当于取得了银行贷款。这样中小企业在自身积累率较低的情况下不但同样可以更新先进设备,而且可以把自己的有限资金另作他用,有利于企业提高自己的资金利用的效率。同时利用金融租赁进行融资,限制条件少,手续也简便易行,还款方式灵活,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外,当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时还可以利用回租租赁将自己原来拥有的资产卖给租赁公司以获得融资便利,然后再以支付租金为代价从租赁公司租回已售出资产,这样将其流动性较差的物化资产转变为流动性最强的现金资产进行使用,变现能力明显增强。

农村信用社在经过数次改革之后,其经营现状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加之世界金融危机及其他金融机构激烈竞争的影响,尽管政府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农村信用社发展,但农村信用社仍处在荆棘的道路上奋进。现就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其经营现状,并对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一、经营现状分析

(一)存款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命线,抓好存款对农村信用社有着决定性甚至生死存亡的重要作用。农村信用社的效益体现在贷款、中间业务收入等环节,而恰恰这些环节都离不开存款的铺垫。农村信用社如果没有一定的流动资金就难以支付日常营业的需要,没有一定的自有资金,就很难获得更多的利润。摆在我们面前有两个问题:

〈1〉、存款减少的矛盾

信用社代办站是农村信用社最基层的网点,在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支持农业生产、方便群众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信用社代办站是金融案件频发的部位,但取消信用社代办站的举措,弊将大于利,这不仅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而且不利于服务三农。

〈2〉、定期储蓄存款占比高的矛盾

现行的定期储蓄存款计息方法鼓励了大额定期的储蓄,在原定期存款期限内,如遇到利率调整,调高时自调高之日起执行新利率,调低时则在存期内执行原利率,这种方法维护了储户的利益,但却影响了信用社的利益。相比活期存款,信用社的定期储蓄存款支付成本必然增加。

(二)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将一定的存款用于发放贷款,才能获得贷款利息收入。存贷比例过高,会影响流动资金的需求,存贷比例过低,难以应对存款利息及各项支出的需要,这就需要农村信用社要严格按照银监部门的要求,合理掌控存贷比例。

〈1〉、农民贷款难与信用社难贷款之间的矛盾

农民贷款难,是因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低,不能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其次是信用社贷款门槛高,农民借贷款缺少有效的抵质押物品;另外,贷款期限短,信用社运用政策不灵活也占有一定比例,目前,信用社农业贷款期限一般是半年至一年,如果贷款到期还不了,贷款就要逾期,信用社来年将不再支持该农户。

信用社难贷款,是因为农业贷款风险大,贷款放出去不能保证按期收回,由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差,若农民减收,贷款到期还不了,便形成逾期;其次是农户贷款风险一担形成,信贷员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不仅影响个人效益,还要被追究责任。

〈2〉、隐性不良贷款的存在,无疑是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大敌,资产的优良,决定收入的状况,发放的贷款不能按时收回,将减少农村信用社的流动资金,影响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近几年,不良贷款的清收仍是一项重大任务。

〈3〉、历史遗留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原单位负责人的换届,已起诉无结果等问题,也是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些问题不能如愿解决,那么历史遗留下来的贷款将不能收回,进而影响农村信用社整体的贷款质量。

〈4〉、个别地区、个别营业网点的少数信贷员,利用职务之便,对客户发放的贷款,进行变相收受回扣,从而造成借款人从心里上对农村信用社降低了一个档次,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意愿。

(三)财务管理存在缺陷。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是经营管理的综合反映,贯穿于信用社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各项管理工作的优劣成败,最终都会表现为不同的财务成果。

〈1〉、私设小金库现象仍时有发生,有些经营机构,为了解决临时应急用款的需要,打白条虽经相关负责人签字认可,但给农村信用社也埋下了深深地安全隐患。假设这期间,存在领导换届等问题,那么新任领导是否对前任领导的做法买单呢?我们不得不对此问题打下一个问号。

〈2〉、变相列支费用,进行逃税漏税。譬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列支收贷手续费,有些营业机构甚至直接冲减“利息收入”,这就造成少申报利息收入和营业税,形成逃税漏税。

(四)农村信用社的机构网点分布、客户质量、市场资源,这些因素是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农村信用社立足农村,辐射城乡,真正形成了贴进农村、服务农村的优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一批大型民办企业、乡镇企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力量。农村信用社如果不牢牢地抓住这些资源优势,那么经营与创收都将受到挫折。

(五)市场竞争激烈与优质客户的流失,也是农村信用社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人民群众在观念上普遍对农村信用社的形象逐步淡化,金融竞争开始延伸至广阔的农村地区。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银行逐渐在县域龙头企业客户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把大量的优质客户吸引过来,使一些过去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支持成长起来的优质客户逐渐流失。

加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高,同样一笔贷款,在农村信用社贷款比在其他商业银行贷款要多支付一部分利息,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便随之加重。当前农村信用社思想意识不强,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僵化的局面,已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二、合理化建议:

(一)转变观念,创新思路。

351 评论

小公举A酱

征信市场的研究论文篇三 《我国征信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信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已逐步走向成熟,征信体系初见成效,且市场化运作模式基本形成。但由于传统的信用观念影响,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对征信市场的标准化发展在认识上重视不一,操作上“摸石头过河”,因此,我国的征信供给市场不规范,征信需求市场不成熟,征信体系还不够完善。为推动征信体系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对征信供需两大市场进行基础性的培育和规范。 关键词:信用;征信市场;征信体系 我国征信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逐渐壮大,虽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信用中介机构仍然处于步履艰难的窘境。究其根源在于全社会缺乏信用观念与政府缺乏信用法制而伴生的整个市场的征信产品供给与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如企业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识普遍淡薄、社会其他主体大多缺乏利用信用产品来保护经济交往中利益的意识。特别是在结束计划经济体制之后,我们还是习惯于操作政府信用需求,不自觉地导致政府信用需求挤出企业特别是个人的信用需求。其表现就是企业离不开银行贷款、银行个人储蓄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淡化政府信用需求,稳定企业信用需求,启动个人信用需求,从而推动征信机构、征信产品、征信从业人员快速健康发展,就成为建设社会征信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分析了征信供需市场的培育与完善和两大市场的协调与管理问题,以期对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有限的参考。 一、征信供给市场的培育与完善 (一)我国征信供给市场现状分析 1.征信机构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征信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一些私营征信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已建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成为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同时,也是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在全国范围内为每一个有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一套全面的、综合的信用档案,连接了所有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截至2006年12月,已为460多万户贷款企业和近5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4800多万自然人拥有信贷记录,收录的企业和个人贷款余额占全国相应贷款余额的90%左右。 私营征信机构主要是指经征信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专门从事征信业务活动的企业法人,即狭义上的征信机构。目前我国私营征信类公司的总体规模普遍较小,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征信公司,如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夏国际企业信用咨询有限公司等,其年营业收入也仅有几千万元的水平。目前我国征信机构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信用征集和调查公司正处于探索阶段;资信评估机构发育缓慢;信用担保机构存在较大的风险;资产评估机构公信力度较低。 2.征信产品的供给状况。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资本征信产品、企业征信产品、个人征信产品品种较少、普及率低。 首先,各金融机构之间还没有建立一套统一的信用评级体系,对于同一企业各金融机构内部评级结果差距很大,同一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常常具有不同的信用等级,这种评级结果在金融机构之间互不认可,不具有可比性,使得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难以准确判断。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描述造成了征信体系建设中各系统间互联互通困难,对数据加载整合造成了很大障碍,降低了征信系统的数据质量,影响了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使信用报告无法全面和客观反映被征信主体的信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征信产品供给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人民银行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普遍单薄。2006年11月人民银行渭南市中心支行对渭南市县级金融征信系统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渭南市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只能反映客户在信贷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采集也只是与金融部门有信贷业务关系的客户群,因而很难独立成为征信产品。 同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更新也比较慢,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核实。在调查中中国人民银行延安市宜川县支行和定西市安定区支行都承认,一些县人民银行仅仅通过年审完成数据库的信息更新,企业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无法核实。渭南中心支行的工作人员认为,目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质量难以保证,部分信息更新与企业变化脱节,不能及时反映企业财务、资产等情况。如渭南市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企业财务状况的数据一般是在办理贷款卡、发生信贷业务以及每年4至6月贷款卡集中年审时进行登记的,大多数企业每次相隔的年审时间为一年,而企业财务的变化却是频繁的,这使得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的财务数据与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有较大偏差。 再次,商业性的私营征信机构采集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由于信息公开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而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信息公开的相关法规,征信机构采集信息难度大、成本高,严重阻碍了征信机构业务的开展和产品的普及,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法规,强制性规定掌握征信数据的各机构和企业必须向社会公开有关征信数据,并严格控制信息公开的种类、传播范围和准确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从业人员的管理状况。 征信人员是征信事业的关键,征信报告初级资料的搜集、报告的撰写、公司印象的产生及公司利润的来源均依赖于征信员的认真工作。因此征信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的优劣自然也会影响征信品质的好坏。 征信工作的本质是以现有的数据探求事物真相,预测未来趋势。技术范围颇为广泛,涵盖会计、统计、经济、货银、企管、国贸、税务、市场、行销、商事法及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征信工作已形成一种专业工作,不仅初入门者需要训练培养,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科技日益发达,征信技能不断更新,征信从业人员须不断接受新信息,高效完成工作。而我国征信机构从业人员较少,人数最多的公司也仅有几百人,通常为几十人,有的征信公司仅有几个人,而且这些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不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更少。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征信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征信供给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1.征信机构的专业化。 我国的征信机构应该以国际性征信机构为标准进行完善。如,益百利(Experian)和艾可飞(Equifax),这两个跨国公司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 网络技术 ,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并异地备份,数据每月进行更新。两个公司对于信息数据的处理在技术上是自动完成的,以防止人工干预出现错误,防止违法使用个人客户信息。两大公司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加工处理,为金融机构和零售商有偿提供信用产品及服务,主要是提供信用报告。 同时,利用对数据的深加工,帮助金融机构和零售商更深入地了解客户和开发有利润潜力的客户,进行目标营销;利用其先进的信用评分技术,帮助金融机构和零售商快速处理客户申请、准确决策;利用其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提供特定服务,向外进行技术扩张。再如,美国的信用局,专门从事个人信用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量化分析、制作和售后服务,形成了个人信用产品的一条龙服务。我国的征信机构也应该就信用信息的收集、信用产品的开发和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即:建立起信用资料的收集和登记、信用数据的加工处理和信用评估、信用产品销售使用的系统工程。 2.征信产品的标准化。 征信标准化建设是征信业高效率发展的平台。征信标准化的目的是促进信用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规范征信业务活动,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此,涉及信用信息采集、使用以及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如涉及企业身份登记及个人身份认证、信贷、企业信用、产品质量、社会保障、公积金、纳税、法院执行、通信缴费、学历等信息的机构以及信用调查、信用评级等征信机构。 2006年11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包括征信数据元标准在内的5个标准,其中征信数据元标准为系列标准,包括《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及《征信数据元企业征信数据元》,人民银行2006年11月21日发布的是该系列标准其中的两项。《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是指导性标准,结合征信业务特点,对征信数据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征信数据元的表示规范以及特定属性的设计规则和方法进行规定,明确了征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管理机制,为指导征信机构或其他相关信用信息报送或使用机构编制征信数据元目录提供了统一的方法和指南。《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按照《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个人征信市场所涉及的基础性、通用性数据元的定义、计量单位、表示等18个属性进行了统一规定。并且,为发挥征信业标准化建设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健康发展的作用,人民银行优先开展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的制定工作。 为进一步实现征信业的国际化、标准化,《征信数据元企业征信数据元》等国际性标准应逐步出台。主要涉及:数据元及代码标准、数据包格式标准、信用数据交换统一接口标准、分布式自治数据库统一检索技术指导标准、分布式应用服务访问指导规范、征信数据交换质量过程管理规范、征信数据安全过程管理指导规范等。另外,鉴于国内可能出现较多地方性征信系统的实际情况,应制定征信系统建设指导白皮书,指导各征信系统的建设,从而保证各系统可以有效地与其他征信系统衔接。 3.从业人员的现代化。 社会各界委托征信机构提供征信资料,主要是希望透过征信机构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以其专业知识及作业方法,对企业及个人往来客户经调查分析后,提出评鉴意见,作为信用管理的依据。且专业征信机构因处于第三者立场,对委托征信及被征信公司均无任何利害关系,所搜集到的资料能客观公正地分析,使企业交易更有保障。而信用的探讨、分析与评估判断,则依赖征信工作人员求真、求专之精神、敏锐的警觉性及观察能力,缜密的分析与熟练技术的应用与丰富经验之配合。至于如何巧妙运用,与征信工作人员的素养关系重大。因此,征信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且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征信人员应该通过职业培训分为初级征信人员与中、高级征信人员。初级征信人员必须达到高级商业学校程度,或大专程度(曾修习会计、商业、工商管理等有关课程者)。目前的征信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训练,训练的方式,应该除了由征信事业或企业内部的主管对员工集体教育及个别辅导、工作会议研讨、举办企业内部演讲会等的内部训练以外,外部训练也十分必要,包括国内、外院校进修及其他外部训练机构,或选派优秀人员赴先进国家同业考察、研习业务等。 针对初级征信人员,应由专门负责单位编列年度训练计划,适度为员工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前程发展计划,定期有系统地培育员工,提高其实务处理能力,以提高人力资源的品质。相对地,针对中、高级征信人员的训练,则以不定期训练为主,可视业务需要随时调整、训练或派赴训练机构训练,增强其对社会关系错综变化的应变能力,提升其经营理念层次。 二、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一)企业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1.企业征信需求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推动企业广泛使用信用产品没有足够的引导,更加上经济发展水平对企业征信需求拉动不够,因此,我国企业信用仅在大城市大企业有所发展,相当部分的中小城市及中小企业信用能力还不强,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无从谈起。根据国外的经验,经济发达程度与征信成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越发达对征信的依赖程度就越大,而征信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国际上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企业信用的巨大潜力才会被发掘出来。2005年我国GDP刚刚超过18亿元,人均1400美元,远远低于该标准线。 另外,企业对征信的作用认知程度较低也是企业征信需求市场得不到较好发展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间接融资几乎垄断了企业的资金融通市场。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主体是国家,企业贷款靠关系、走后门、凭计划,企业的信用意识缺失。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比例极低,更是缺乏信用意识。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银行风险的暴露,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体制的改革,使得企业的信用意识有所加强,但被信用机构征集信用的正确理念并没有树立起来。对征信机构缺乏了解,对征信公司的调查报告将成为企业开拓新客户、提供信用额度的重要衡量指标认识不够。相反,由于一些企业信用程度低,即会把征信报告当作“黑名单”,对征信持消极态度。这也是各国征信业发展的历史足迹。如,上世纪初日本的征信业,企业对于早期的信用调查普遍持警惕、排斥、拒绝态度,其中不乏将调查员拒之门外、侮辱谩骂等行为,表现出社会整体的不信任感。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而在今天,经过无数次市场洗礼,企业已普遍认同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其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态度转为谨慎警惕、理解和配合。一些企业甚至希望接受信用调查,以便通过征信公司的信用调查网络,向客户、金融机构展现自身良好的资信状况,开拓潜在客户,获得优惠贷款。而国内企业对自身的信用信息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规范的管理机制。 2.企业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各类企业都在大力倡导正确的信用理念,但信用信息规范的管理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企业自身的信用信息规范的管理机制既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和完善社会征信体系不可或缺的前提。从西方征信体系完善的国家来看,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一般都建立了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征信制度既能服务于企业赊销业务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信用信息的管理。从而可以充实与完善社会征信体系。这种制度一般要求企业建立相对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制定信用政策,对每一笔赊销业务进行前期、中期、后期管理。 但是,建立企业内部征信制度,首先要有相应的法律支持。我国在有关征信法规制定中要考虑为企业内部征信发展提供法律环境。资料是企业内部征信关键环节。法律应当授予企业方便、快捷地获得赊销对象信用信息的权利,并划定较宽松的资料收集范围;应当允许企业从政府部门、专业征信机构获取其债务人的信息;应规定债务人承担提供虚假信息的责任。 另外,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立。针对社会信用意识差,传统观念强的状况,政府应采取试点、树立典型,介绍经验,开动宣传舆论机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加快建立起内部征信制度。 (二)个人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与发展 1.个人征信需求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个人信用利用程度不高。个人信用消费仅在大中城市有所发展,相当部分的中小城市个人信用消费能力还不强,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无从谈起。目前,除了东部沿海城市和中、西部部分省会城市经济较发达外,我国大多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尚不具备大范围发展个人信用的经济条件。 第二,政府对个人信用征信的引导与规范不够导致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不足。1999-2000年,我国相继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规定》等法规,但这些法规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差,更没有对较为关键的个人信息的使用和传播进行规范。此外,我国的个人破产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账户制度等相关 政策法规 尚未出台,影响了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 第三,传统观念直接影响个人信用征信的有效需求。受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居民“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根深蒂固。尽管在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一部分人已突破了“零信用”记录,但大多数人仍然对个人贷款持谨慎态度,而储蓄率却高达39%。并且个人还持有相当数量的国库券、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这些都是重要的个人信用资源。理论上说,18万多亿元的个人信用资产足以产生巨大的个人信贷需求,促进消费信贷的增长,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个人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约为2%-3%,在个人信贷业务发展较好的上海也仅有10%,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30%的比例。庞大的个人信用资源被长期闲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第四,个人信用资料不全导致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不足。目前我国居民能够提供的个人信用文件主要有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人事档案和个人财产证明(如存款凭证、实物财产和其他个人财产证明等)。前三种文件仅能说明个人的自然状况,第四种虽然与经济有关,但它仅提供了某一时点个人存款余额和实物资产情况,并不反映个人收入多少、来源及可靠性,也不反映个人债权、债务状况及守信状况。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和个人基本账户制度,个人收支和债权债务没有完整系统的记录,个人信用评价的基础数据资料十分缺乏。另外,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记录进行系统的收集记载,普通居民普遍缺乏自己的个人信用记录。个人信用档案一片空白,个人征信成为“空中楼阁”。 第五,个人信用资料的分割封锁降低了个人征信的有效需求。目前,我国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原材料”,要么掌握在公安、法院、人事、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等政府相关的部门中,要么掌握在银行、公用事业单位、通信、保险等非政府机构,处于极端分散的状态。同时,这些部门和机构的信用数据档案系统相互封闭,条块分割情况严重,制约了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 2.个人征信需求市场的培育。 首先,发挥政府部门作用,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推动个人信用信息的建设。当前,我国尚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育状况和社会信用状况都不是很理想,单独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建设是行不通的,必须重视和依靠政府支持,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和监督管理方面的优势,推动个人信用信息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其有效需求。 其次,营造个人信用信息的法律环境,提高对社会公众隐私权的保护。借鉴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等,制定类似的法律,全面保护个人隐私权。该法律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保护被征信者的知情权,即征信必须取得被征信者同意; (2)合法性,即征信必须符合法定程序,以合法手段取得; (3)客观性和时效性,即信息的收集应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客观、公正的描述;被征信者有权消除错误的、过时的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保密性,即信息服务对象必须是根据法定的或约定的事由使用信息资料,不得随意向第三者泄密; (5)对征信中侵害个人隐私的行为进行追究和惩处。 再次,立足全民,培育良好的诚实守信社会风尚。个人信用征信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的参与,要做好信用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全民道德教育,向社会大众宣传、普及信用知识,要注重个人信用的培育。良好的个人信用是一种经济资源,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信用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生活中的“第二身份证”。个人信用的培育重在日积月累。日常生活中将不用的钱及时存入银行、使用银行卡刷卡消费、按时归还贷款、避免信用卡恶意透支、按时交纳各种税费等等,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用评分,有利于个人信用的培育。 为使我国征信市场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大力培育征信供需市场的同时,必须努力解决征信的法律法规问题、征信市场监管问题、行业自律不足问题等,实现征信市场的快速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1. 金融诚信论文 2. 关于市场与金融的3000字论文 3. 关于市场经济诚信论文 4. 关于个人信用管理论文

33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信用社论文范文资料

    农村信用社发展到今天已有近60年历史,当前已在“三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发展仍然存在

    酒窝喵喵兔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关于信用评级论文范文资料

    失去诚信,你所拥有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诚信的 议论文 范文 五篇

    风中传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信托论文范文资料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基础 教育 注重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 经验 ,并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和 文化 背景,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深彻的课程改革。下面是我为大

    Cora菱角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信用卡逆袭论文范文资料

    Today's Web developer needs to have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how to build commerc

    dlpengzhe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社交论文范文资料

    摘要: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国际商务信函中不可忽视的语用原则。商务信函中的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场所的生活质量,形成最佳职员道德,树立公司形象,而且对创造利

    叶子晓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