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12

骑猪去看海AA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哀乐论文范文资料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最爱的mango

已采纳

考试讲义{【(绝对 雷!!!) 原创】q} ,--^----------,--------,-----,-------^--, | ||||||||| `--------' | O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XXXXXX /`| / / XXXXXX / `\ / / XXXXXX /\______( / XXXXXX / / XXXXXX / (________( `------' (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我姓什么?叫什么? 生(全体):姓于,叫永正。 师:(板书:于永正)这是我的名字。我来自江苏徐州,是一位小学教师。怎么称呼我啊? 生(全体):于老师。 师:称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1 :还可以叫您于爷爷。 师:握握手。叫我于爷爷,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亲人。还可以怎么称呼我? 生2 :于伯伯。 师:于伯伯,我一下子年轻了,降一辈,由爷爷变成伯伯了。(笑声) 生3 :那我就再叫亲切一点? 永正叔。(生笑) 师:握握手!啊哟,多像我的侄女呀!有没有敢叫我于永正的?(几秒钟后) 生4 :于永正好!师:我是说谁敢叫我于永正。生5 :于永正! 师:到!在下便是子永正!(笑声)同学们,他叫我于永正,说明他把我当作他的朋友。名字就是由人来叫的,是个符号。叫我于老师是表示对我的尊重,叫我于爷爷、于伯伯,是把我当作他的亲人。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生(齐声):可以! 师:据我所知温岭天平小学特别强调读书,同学们读了大量的课外书,背了好多古诗。最近呀,我搞了一张试卷,据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专家出的,而且是专门给六年级的小学生出的。专家说,这张卷子可以测试你们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如果你做得很好,就说明你的知识很渊博。(板书:知识渊博)我认真地把这张卷子看了一下,发现这张卷子并不难,特别是对你们太平小学的六年级同学来说,那是张飞吃豆芽? 小莱一碟。我看在座的都可以做出来,都可以证明自己是知识渊博型的小学生,不知道同学们对考试有什么看法?你们愿不愿意测试? 生:愿意。 师:有不愿意的吗? 生1 :老师,我不想考试,考试太多了不好的! 师:嗯!她讨厌考试,考试给她带来很大的负担。(问另一名举手的学生)你呢? 生2 :说实话,每个学生都不是心甘情愿参加考试的。可是仔细想想,考试好像对我们也有益,所以我有点愿意,有点不愿意。 师:握握手,说了真话。她对考试作了认真的分析,非常有道理。我就猜想你们当中肯定有又想考试,又不想考试的。你呢? 生3 :其实我们都不愿意考试,是尊敬您,为了给您面子,所以我们才说愿意考试。(生笑) 师:是为了给我面子才说愿意考试。真好!有时候,是要给别人面子的。有愿意考试的吗? 生4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觉得平时自己在班级里是读书比较多的,我想测试一下自己的知识是否渊博。 师:噢!她想证明一下自己,很自信。你呢? 生5 :我是愿意考试的,虽然说我是打灯笼上茅房? 找死,(生笑)但我家是开书店的,我阅读的也比较多。人们常说,重要的不在于成绩,而在于参与,所以我愿意! 师:握握手!虽然你引用的这个歇后语不好听,但是这个歇后语能说明问题,有意思!而且,我赞同你说的观点,过程比结论更重要。你呢? 生6 :我也是比较愿意考试的,虽然我的知识不是特别渊博,但是我觉得考试也可以测试一下自己。如果现在知识已经比较渊博,也要继续学习;如果不渊博,今后就要更加努力学习。 师:这种态度好。听见没有?证明一下,如果真的知识渊博,那时自己是一个鼓励,增强自信心。你呢? 生7 :我既喜欢考试,也不喜欢考试,喜欢的是那种另类的考试。 师:另类的?什么意思? 生7 :比如说考的是课外知识而不是课内知识。因为课内知识要死记硬背,比如默写什么的,而课外知识只要你掌握了就好了,所以我不喜欢考课内的。 师:这位同学的话对我很有启发,作为老师一定要思考你的意见。但是课内的知识该记的还是要记。知识的获取,特别是学语文,更重要的是读课外书。这一点我很赞同。好的,最后一个。 生8 :我愿意考试,因为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考试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我们可以在考试中得到一些启发,从中知道哪些知识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没有掌握。 师:多会分析问题,头脑多冷静!我听了你们的发言,觉得你们都很好。你们对考试的看法,对考试的分析,对于老师都有很大的启发。我可以断定,你们会考好,你们的知识都是渊博的。咱们下面考一考好不好?即使不愿意考的,不妨试一试,行吗? 生(全体):行。 师: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细心;第二,要按要求做。(板书:细心要求)记住一定要按要求做。细心到什么程度?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时间5 分钟。 (发试卷,生赶做) 师:好,时间到。(收试卷)成绩马上就可以公布了。(师边翻着试卷,边自言自语:怎么回事?坏了!真坏了!楷糕,楷糕!发现一个,终于发现一个!)咱们班谁姓赵?叫赵一帆,请站起来。 师:赵一帆,请把卷子读一读。(投影仪投出试卷内容) 生:(读)知识渊博型小学生测试题。要求:先填写自己所在的学校、班级、姓名,再读读每道题,读后再做。一、写出你最喜欢的两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二、默写一首诗,不写题目和作者。(三至九题略? 编者)十、读完以上各题, 只做一、二两题。 (全场哄堂大笑) 师:白纸黑字,印得清清楚楚。赵一帆你请坐。全班只有赵一帆按要求做了。老师不是说了,第一要细心,把每个字都要看清楚;第二,要按要求做。要求多明确啊!要求是先读每一道题然后再做。看到你们此时此刻的表情,我想你们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谁想说? 生1 :我觉得出试卷的教授简直神了!他想到我们心里去了。一般我们拿到试卷就写名字,然后就接下去做,他一开始就让我们读一遍,然后再做。但我没按要求做,其他题目有诱惑人的感觉。 师:诱惑?你被诱惑了?是吗?你呢? 生2 :我感觉好像被人当猴子“耍”了一样,(生笑)这么多都白做了,就因为最后一题没看清楚。我真不明白,那个教授为什么后面还要写,多浪费字啊!前面两题写出来不就行了吗?多简单,一下子就写完了!偏偏让我们看清楚全文。我以为下面还有,已经翻过去看了,可是最后一题没仔细看就开始写了,害得我白写了很多字。 师:那你现在最想用一句什么话来概括自己的心情? 生2 :我好像被人给耍了。 师:哈哈!被人给“耍”了!用北京话说就是被人给测了!这话很深刻呀!如果这个“耍”加上引号的话,你就会思考得更多!你呢? 生3 :我觉得出这张卷子的专家就是您? 于老师。 师:没错,我故意说是专家出的,您真有眼光! 生3 :您本来就是一个专家。我是说,您设下的这个陷阱是够深的。(笑声) 师:听见吗?他认为我设了一个“陷阱”,而且是很深的。(笑声) 生3 :首先,您说要细心,要按要求做。一般考试的时候,同学们不会注意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这就是我们的弱点,而您在最后写上只做前面的一、二两题,而且您要求是在5 分钟之内做完。这就让同学们产生了矛盾,就只能“哗哗哗”地做,5 分钟时间做不完怎么办?当听到您在阅卷时说“糟糕、楷糕”时,同学们以为名字忘记写了,这就说明您太聪明了!(生笑)师:我太聪明了!哈哈哈,感受很深刻。你呢? 生4 :我觉得像参加一次跑步比赛,快要到终.点,突然被一块石头绊倒了而到不了终点;也像一群乌龟面对着火锅,一直在纳闷儿,该怎么吃呀?所以我觉得于教授出的这张试卷就像谢张天(生3 )所说,陷阱太深了,每一个同学不细心按要求做的话,真的会考不好。 师:不仅考试要按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要求,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要求和规则。好!你说! 生5 :以前我听过一个故事,一个招聘公司也出过这样的试卷,结果许多人落聘了。当时我觉得那些人好笨呀!为什么他们会没看清呢?现在自己也这么做,我也觉得自己好笨呀!而您于教授好聪明!您很会利用人之常情来给我们编这样的试卷,所以我非常敬佩您! 师;我利用了多数人的思维习惯。 生6 :刚才同学们几乎把我的想法都说完了,可是我还是有话要说。我忽然想起昨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跟我们说的话。他说,明天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很有名的老师。现在我才知道,您这位老师有名在哪里啦!您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而且您刚才说有两点要求。一是要细心,二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因此,我觉得您说的这几句话完全是在引诱我们走进那个很大很大的陷阶。 师:不!我是真的在提醒你们要按要求做,恐怕你们上当,怎么反而说我的陷阱越来越深呢?(生笑) 生6 :也许您于老师没有注意到,您刚才说5 分钟内做完。我们就在想,既然只有这5 分钟,那就只能快点做,根本没有想过要看后面。如果说是以前考试的话,我都会去看后面,因为平时考试时间多。可是现在只有5 分钟,谁还会去管下面的题目?谁知道您说的要细心、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是在后面?所以我觉得于老师您真的好聪明!利用了我们的心理。怪不得别人说您书教得好,出题都出得这么妙! 师:是吗?我题目出得不够妙,是你的话说得妙!出口成章,如果把你刚才说的话记下来,就是一篇不错的作文!(赞叹声) 生7 :我现在觉得后悔莫及,我怎么没有发现您于老师这么阴险狡作?(生笑) 师:听见吗?他说我“阴险狡作”。 生7 :您于老师设下的陷阱是环环相扣,因为您先是说要细心,然后说按要求做,后来又说在5 分钟内做完。原来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看见后面第十题“只做一、二两题”,我当时觉得很奇怪。 师:你既然看清楚了,为什么不去做呢? 生7 :因为我看题目有十题,又说只做一、二两题,当时就觉得莫名其妙了,就稀里糊涂地做了下来。 师:哈哈!搞不大清楚就稀里糊涂做下来!要说的同学太多了,这样吧,下面我请赵一帆来说一说。 生8 :我和大家一样地觉得老师的陷阱挖得比较深。也许有人想我比较聪明,其实不是我比较聪明,我只是记清老师的话,要细心而且要看清每个字的要求,我当时就想老师肯定是有陷阱的。 师:噢!警惕性变高的。(生笑) 生8 :还有,我以前做试卷一般先把整张试卷中每题看一下。师:噢,你有一个好习惯! 生8 :我觉得我们班同学一般比较聪明的,为什么这次都没有看到最后一题?为什么除了我一个,其余都没看最后一题呢?很奇怪唤!(生笑) 师:大家很有感受,考试以前有想法,考试当中也有想法,考试以后感受更多,刚才都是有感而发。想不想写下来?什么叫作文?作文就是有感而发,把看到的、听到的、对自己很有感触的事和现象动笔写一写,在这种情况下写的作文,一般都有真情实感。这件事你确实感受很深,那你一定会把作文写好,真正好的作文不在于字数多少,只要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你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都是好作文。如果你想写这次所谓考试的过程那是记叙文;如先把这件事简单说一下,然后说说自己的惑受,那就是议论文。请你们拿起笔来,就今天这次考试,把你最想说的写下来。你准备先出个什么题目? 生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师:好题目!还有别的题目吗? 生2 :都是您这个“老孤狸”惹的祸。(生大笑) 师:哇!在你面前,我变成了“老孤狸”!我相信这个老孤狸是加引号的。对吗? 生2 :是的。 师:如果加引号,我就接受;如果不加引号,我就要难受了! 生2 :加! 师:加引号,第一,我不是老孤狸。第二,我不是在你。我一再说大家要细心,把每一个字看清楚,一定要按要求做。为什么你不做呢?那到底怪谁呢? 生2 :怪我这支笔! 师:除了怪这支笔,还应该怪什么呢?(指指该生的脑袋)这就找到根源了,既不怪我“老孤狸”,又不怪这支笔,而该怪自己的大脑,请你写下来? 用《 到底怪谁?》 作为题目好不好?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说,好题文一半。什么意思呢?有个好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记住了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把你们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写吧!(生习作,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 师:写完了的同学,我送给你们一句话:“再念,再念,再念。”(叶圣陶语)有人请教叶圣陶,怎么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什么叫念呢?出声音读作文。这样就会发现自己作文的毛病,但是不要理解为只读三次,而是反复念。如果你写好了,为了不影响大家,可以轻声念,这是修改作文的方法。写好的同学请按叶老的方法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 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好吗?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学会倾听。因为任何人的作文,只要你听了,都会对你有帮助、有启发。学会倾听,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谁来读呢?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指定。(一女生走到讲台前) 师:(师在该生耳边嘀咕了几句)请你指定一位不喜欢作文的人读。(生犹豫) 师:指定一位平时跟你过不去的男同学。(笑声) 生:平时跟我过不去的男同学多着呢! 师:女同学也行!生:还是男同学吧!让我看看!师:看看谁不顺眼。(笑声)(被指定的一男生走上讲台)师:平时得罪她了吗? 生:我没有得罪她,是她乱讲。(生笑) 师:等会儿,你要感谢她的,因为她给了你很好展现自己的机会,喜欢作文吗? 生:还成。 师:还成,说话很有分寸。这一次作文写完了没有?生:写完了。 师:来!读一下。生:题目:《 智力陷阱》 。师:听见了吗?是智力陷阱,不是一般的陷阱。多好的题目哇!读! 生:一张试卷,一个智力陷阱。这就是于老师出的试卷。于老师出的试卷主要是出其不意,就像“耍猴”。我们这群“猴子”,当然除赵一帆外,以为很安全,所以放心地被于老师引进他挖的不浅的陷阱。 师:同学们,很安全、很放心地掉进我挖的不浅的陷阱,这句话多富有诗意。这句话写得好,就这句话该加5 分。继续读。 生:谁知他这是害我们! 师:“害”字加引号吗? 生:没有。(生笑) 师:大家说要不要加引号?生(全体):要。 生:我觉得主要是我们太轻“敌”。以为陷阱很浅,走过去没关系,所以放心大胆地跟着“引导者”? 于老师走。 师:晦,这个破折号用得好,跟着引导者? 于老师走。继续! 生:被牵进“陷阱”,还以为不但会顺利过去,而且会被称之为勇者。谁知这是白日做梦。朋友,做事千万要三思而后行。知果草草了事,不但会被人骂,而且要赔钱。这钱可是血汗啊! 师:同学们听见没有?这钱可是血汗呀!继续! 生:不扯远了。就说近的吧。比如做作业,如果不做好,不但会被老师骂,也会被家长骂。 师:暂停!“骂”在温岭是不是批评的意思? 生:是。 师:那就好!(生笑) 生:看,如果不三思,要惹多少祸。最后一点,我要提醒大家,做于永正老师出的试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细。(生笑) 师:这是教训,做我出的试卷要百分之一百二十地仔细。最后这句话好,虽然有.点扯远了,但是中心明确,说明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该按要求做。这是一篇非常好的作文,形散神不散。起评分100 , 再加5 分,105 分! 生:谢谢老师! 师:请你再来指定下一个同学。(继续在学生耳边嘀咕。这次于老师要求指定一位作文写得好的人来读。)生:那就找我好朋友啦!师:你好朋友是哪一位? 生:钟可歆。 师:读,什么题目?. 生:《 粗心的惩罚》 。 师:“粗心的惩罚”,粗心可以惩罚我们的。题目好! 生:歌手“刀郎”不是唱过一首歌叫《 冲动的惩罚》吗?现在我没有感受到“冲动的惩罚”,却感受到了什么叫“粗心的惩罚”。 师:哎!(生笑)这个写法好呀,由别的事说到了今天这个事,这叫什么写法,大家明白吗?这个写法是很高明的!读! 生:全国名师于老师来给我们上一堂作文公开课。在位子上我就思考,老师会让我们写什么呢?是《公开课》 还是其他什么?是不是要列提纲呢… … 总之,我的想法就是:一定是有关公开课的!一般来说,上作文课是让同学们先说“从几个方面写," “注意什么”等等,再让同学们写。可是,于老师居然说要考试,什么知识渊博卷,作文会开课要考试,真是大姑娘上花桥? 头一回。 师:嗯!这个歇后语好听呀!比刚才那个同学说的好听多了。(生笑)很生动!因为这个歇后语加5 分。 生:当时,大家心里都不停喊苦,可表面上都点头说好,我哭丧着脸想:好好的考什么试啊?好不容易双休日了,又考试!考不好又得“竹笋妙肉”! 师:嗯嗯,停下来,“竹笋炒肉”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竹片打屁股。(生笑) 师:是我们当地流行的吗? 生:嗯! 师:这个比喻好!再加5 分。 生:当试卷发下来后,我看都没看就先写上性名。这时,于老师又说:“限时5 分钟”,我一听,“刷刷刷”下笔如流水,就稀里糊涂地写了大约5 题左右,当做到“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无论我怎么想,都只想出了3 个,我心里那个急呀!考试考不好啦!偏偏于老师又说:“停!交卷!”我们大家都“啊”了一下,不情愿地把试卷传了上去,同学们都理怨自己速度不够快。你猜结果怎么着?这试卷最后居然写着:“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而我们班只有赵一帆过了这一关? 细心关。 师:停下来,这里有一个词用得好? “居然”这词最能表达当时的心情。加5 分,用词准确。继续读! 生:我心里那个气啊,于老师再三提醒让我们按要求做,要细心。可是我是这么想的:“这很正常。大多数老师在我们考试前都会说这类话的。”谁会想到这是一次另类考试啊!在后悔之余,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教育。你们说这次考试难吗?一点也不难!可是为什么全班只有1 个人做对了呢?这就是因为不够细心。如果把这份试卷给全校的同学做,有10 个人做对已经很不错了吧!中国的教育始终如一:死板。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粗心,考试之前不审题的坏习惯。 师:批评我们老师啦!很深刻,我代表老师,至少我自己接受同学的批评,好好反思! 生:如果中国的教育注重素质、心理、习惯的培养,我坚信这次考试,所有人都会过关的!今个儿给大家提个醒,粗心的惩罚比冲动的惩罚还要厉害。 师:起评分是120 ,再加15 分,一共135 分。(生笑) 师: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吗?(生笑) 生:有。首先我来听你的课非常荣幸,其次呢!我觉得这次考试吧,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人生当中最难得,也是最难忘的一次。 师:祝贺你,掌声!下面请蔡佳枉同学读一读。 生:于老师,还是我来拿话筒吧!我看你拿着挺吃力的。 师:(面对听课的老师)老师们啊!这就是太平小学学生的素质!她见我拿着话筒挺累的,就自己拿,多懂事! 生:《 到底怪谁》 。我真的好后悔,于老师这只“老孤狸”(解释:“加引号”,笑声)给我们出了一张卷子,最后一题居然写着: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害得我看也没看最后一题,就做到第三题。我到了这地步只有在“陷阱”里大叫后悔,不过仔细想想,这到底怪谁呢?第一,这份卷子我之所以会做错,是因为自己没看清题目才造成的;第二,“于孤狸”(还是加引号)先前也说过要看清楚题目,问题还是在我自己;第三,于老师也没做错什么,只是在卷子上设了个“陷阱”,把题目出得“另类”了点,卷子是我自己做的,又不是于老师写的,我干嘛怪他呢?综合以上三点,我得出一个结论,于老师没什么错,怪只怪我们自己太粗心了。如果说于老师是只“孤狸”的话,那么他就是聪明的、老谋深算的“孤狸”,而我们不就是由于粗心而误入陷阱的兔子吗?如果老师们都像于老师这样,那我们岂不都是很聪明的学生了吗?总而言之,干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细心才能干好事。(插白:我还没写完) 师:话还没写完,但这已经够精彩,够深刻的了! 生:于老师,我还想说一下。 师:说。 生:其实,我在班里的地位不是很高,习作水平只是一般。而你这回真是高估我了!我只不过口头表达能力好一点,说得好听一点而已,平时只是有勇气爱发言,其实这回您真的高估我了!(生笑) 师:这回,我又进入了一个陷阱。(生笑)你说的能力和写的能力比较起来,可能说的更好一些,我也承认。你认识很深刻,很会归纳,你以后会更厉害的。我真的不是高估你了,你真的很优秀! 生:起评分是多少呀?(生笑) 师:135 分!掌声鼓励! 生:好朋友钟可歆,我跟你的分数一样高!(生笑) 师:对不起,想读的同学还有很多,下课的时间快到了。最后请赵一帆来读,看她怎么写?她的感受肯定跟大家的不一样。 生:我想先说个开场白,这是我们班语文老师经常让我们说的。 师:好! 生:就是觉得我这一次写得很差很差的。因为毕竟这一次我跟大家都不一样,心里有点紧张,而且这次作文时间好像有点短,而我平时写的作文比较长,所以这次于老师叫我读真的是抬举我了。希望老师多多给我指教,我很高兴得到老师赐教。(生笑) 师:能用“赐教”一词,说明你的语文能力非同一般。读吧! 生:大家不要笑我。 师:大家喜欢你才笑。读吧!(生笑) 生:《 神话发生在我的身边》 。 师:神话发生在她的身边,题目好不好?加上5 分,读! 生:今天,我到温岭中学上课,是全国名师于老师给我班同学上作文课,心情好激动!我在途中一直想象着老师的模样,是高的还是摇的,胖的还是瘦的? 师:是丑陋的还是英俊的?(生笑) 生:可一到台前,竟发现老师是个平易近人的老爷爷,而且奇怪的是一上课就给我们做试卷。于老师在考试前反复强调要细心,看清要求,只有5 分钟的时间。我一听,想:老师肯定有什么“陷阱”设在这张试卷里,我做试卷时一般都先审题。于是,我认真看了看所有题,结果发现最后一题让我们只做一、二两题,果然设有陷阱啊!想完我就动笔写起来。不一会儿,老师就收了试卷,我想,同学们应该不会被“”吧!可老师一边看试卷,一边连声说:“糟糕、糟糕”, 我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儿,莫非中间又暗藏玄机?可老师说我是唯一看清要求并按要求做的人,其他同学都没按要求做,真是神话。哎!“按要求做”,真是重要啊!上课要按要求做,做试卷要按要求,几乎所有事都得按要求做,如果不按要求可能就乱套了!开汽牟不遵守交通规则,那不惨了?审题是我平时的习惯,可今天却因为这个好习惯按要求完成了试卷。看来只要大家人人按要求去做,神话就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今天这堂课不只是使我明白了怎样写作文、做试卷,也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按要求去做的道理。 生:老师,我结尾写得有点潦草。 师:噢!草稿可以潦草,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 生:是作文写得潦草,不是字写得潦草;当然,字也写得有点潦草。 师:噢!如果说涂草的话,那不能怪你,因为时间来不及让你思考。多可爱的孩子,非常懂事!140 分! 生:老师你太高估我了,我只有几句写得比较好。师:你不要太谦虚了,只要有一句好就值千金;一个字好也值千金。“春风又绿江南岸”就一个“绿”字,那不值千金了!掌声鼓励!(另一生提醒:老师,你刚才忘加分啦,应该是145 分。)师:唤,对不起,你真细心。回校以后,大家修改一下,抄在作文薄上好吗?下课了,亲爱的同学们,咱们后会有期!(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隋2333帅推荐)

227 评论

侯总大大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魏晋玄学名篇。“声无哀乐”不仅是竹林玄学而且是整个魏晋玄学的主要论题。一直到东晋,人们仍在讨论这个论题。《世说新语•文学》:“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嵇康之论“声无哀乐”是有的放矢,其论之“的”为作者假拟之辩论对予“秦客”。秦客诘难所之,多为儒家礼教思想。其要旨上在夸大音乐教化作用(“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的基础之上,贬低音乐鉴赏者的能动作用(所谓“声使我哀,音使我乐”)。人之情感靠音声激发,受制于音声。嵇康针锋相对,提出“心与之声,明为二物”,“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则无系于声音”。 《生无哀乐论》由八组辩论组成,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的八次问难和辩答,了论述音乐的表情功能和社会作用,音乐欣赏的主观和客观性,人类听觉和视觉、嗅觉、味觉之间的关系,感情表达和音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等等方面的问题。他针对儒家片面夸大音乐的社会作用,提出音乐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人的感情是主观存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即“心之与声,明为二物。”“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由此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论述观点。文中的“秦客”实际代表了传统的礼乐观念,即声有哀乐。而“东野主人”则是嵇康自己的化身。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观点,会更加具有一种真实感和说服感。也更容易和全面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嵇康的思想,有着典型的道家思想。嵇康厌恶现实的社会,崇尚无为和出世。所以,他才会隐居山林。嵇康在这篇论著中,也提出了“无声之乐”的观点。和声无象。这点,与老子的“大音希声”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他反对儒家的一些思想。文章的开始,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 而其中一句『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出自《礼记•乐记》,原文如下:“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不顺,不和谐);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秦客以此来问难作者,古人皆认为声有哀乐,你为何会有不同的想法呢?这不是违背礼道吗?《礼记》是儒家一部经典作品。对于这段话,”他认为,“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其所觉悟,唯哀而已。” 声音是无相的,但是人的心有哀乐之分。用悲哀的的心情去听音乐,那么音乐也就是悲哀的了。对于孔子闻韶,他说,又仲尼闻《韶》,叹其一致,是以咨嗟,何必因声以知虞舜之德,然後叹美邪?就是捉,虞舜的美德人人皆知,而不用非得听了音乐才能知道。由此可知,嵇康的这部作品,就是从否定儒家开始的。这也这个是玄学道家的主流意识。魏晋玄学时期是人的主体意识觉醒时期。嵇康作《声无哀乐论》可以说是从音乐鉴赏的角度,大胆肯定主体意思的存在,将“心”从“声”的制约与统奴中解放出来,从而在音乐鉴赏中获得主导地位。嵇康认为,听音乐的人心中原本就怀有或哀或乐的情感,所谓“哀乐自以事会,先遘于心”,“哀心有主”;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哀心藏于苦心内,遇和声而后发”。这一观点是说,人心中先有了哀乐,音声本身并无情感,它只起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来。对于作曲者来讲,是心中先有了“哀乐”,然后将自己的这种情感融入到创作当中,通过音乐的创作手法,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的运用向人们传递着其对自然界、对内心情感以及对外部世界等的感受。而对于听者来讲则是由于听到音乐之后而产生了“哀乐”之情。例如:当《粱祝》的音乐响起时,听着长笛吹出的鸟鸣般的华彩音调,不由地从脑海浮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百花盛开、鸟语花香的迷人画面;而听着大锣、大提琴和大管奏出阴暗的音调以及铜管严厉、粗暴的音色时,心中会不由而生一种不安的情绪。因此,人实际感受到的,只是自己内心的悲哀而已。强调‘心’与 ‘声’二者的区别,认为‘声’是客观的东西,‘心’是主观的东西。二者不可混同。在认识论的领域,必须严格区分“主”与“客”,“能”与“所”。嵇康有见于此,从两方面作了阐述:一方面,他指出,不能把主观的情感加于客观事物,把它们说成是客观的属性。他说:“今以甲贤而心爱,以乙愚而情憎,则爱憎宜属我而贤于宜属彼也,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则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怒味哉?” 就是说,不能以主观爱憎来判定人们的贤愚,不能因醉者的喜怒而说酒有喜怒之味。同样,也不能把主观的哀乐作为声音的属性。另一方面,嵇康认为,客观的物质运动不以人的主观为转移。他说:“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律吕分四时之气耳,时至而气动,律应而灰移,皆自然相待,不假人以为用也。上生下生,所以均五声之和,叙刚柔之分也。然律有一定之声,虽冬吹中吕,其音自满而无损也。”所谓“上生下生”,是指六律六吕按“三分损益律”而有“黄钟下生林钟,林钟上生太簇”等关系,以十二律同十二月相配,中吕位于四月,但决不因为人们在冬天吹中吕之律,它就变音了。嵇康强调了乐律的客观性,指出音乐有其内在的和谐秩序,是不以人的哀乐之情为转移的。作为儒家音乐理论的代表,《礼记•乐记》主张声有哀乐,其《乐纪篇》讲圣人“致乐以治心”,音乐之或哀或乐“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听音乐的人只需被动地接受“拯治”就足已,无须发挥什么能动性,更不需要什么主体意识。这样一来,音乐的效应就只剩下“治心”,嵇康主张声无哀乐,意在强调鉴赏主体的主导作用,救儒家乐论之弊从而体现魏晋“人的觉醒”的时代精神。嵇康在强调鉴赏主体之“心”的能动作用的同时,也并不忽略音乐之“声”的心理效应。嵇康讲“声无哀乐”并非说音乐与人的情感无关从而否认音乐对人的心理效应。他认为音乐对人的这种心理效应不是哀乐,而是躁动与安静、专一与散漫等。音声“简以单复高埤善恶为体,而人情以躁静专散为应”,“声音之体尽于舒疾,情之应声亦止于躁静耳”。从这点可以看出嵇康仍然肯定了人在听觉感受中对音声情绪上反应,而这种“躁情”的情绪反应,是不同与哀乐的情感体验的。嵇康谈“心”与“声”之关系,其出发点与儒家正统乐论不同,后者着眼于音乐的教化作用,嵇康则从音乐的感觉要素(亦即形式结构)和听觉形象入手。《声无哀乐论》对音乐形式结构的总体描绘是:“(五音)皆以单复高埤善恶为体”,音乐作品能为人心所感知的诸种感觉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以及它们所组合而成的特定的音乐形象或听觉效果,都包含在“单复高埤善恶”这六个字当中。《声无哀乐论》以琵琶筝笛、琴瑟之体、齐楚之曲、姣弄之音为例,具体讨论音乐的感觉要素及其心理效应。 琵琶、筝、笛,间促而声高,变众而节数,以高声卸数节,故使人形躁而志越。犹铃铎警耳,钟鼓骇心,故故闻鼓之音,则思将帅之臣,’盖以声音有大小,故动人有猛静也。琴瑟之体,闲辽而音埤,变希而声清,以埤音御希变,,不虚心静听,则不尽清和之极,是以听静而心闲也。夫曲用不同,亦犹殊器之音耳。齐楚之曲多重,故情一;变妙,故思专。姣弄之音,挹众声之美,会五音之和,其体赡而用博,故心役于众理;五音会,故欢放而欲惬。 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或者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乐曲,引起欣赏者不同的心理效应。正统儒家的音乐理论家在夸大音乐教化作用的同时,也忽视了音乐的艺术形式,而在看待欣赏者情感与音乐形式之关系这一问题上,音乐教化理论同样失之简单、肤浅,所谓“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教化,则以垂涕为贵”。嵇康主张“声无哀乐”,否认了“心”与“声”的表面联系(所谓“音使我悲,声使我哀”),而以玄学家和音乐理论家的慧眼,看到了“心”与“声”的对应。综上所述,嵇康对于“心”与“声”的关系问题,是分两个层次认识的,即音声自身运动对人心理情绪上的影响,为第一层;而音声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则是对心声关系的第二层认识。嵇康的音乐思想在《声无哀乐论》中作了专门的论述。在这篇论著中,他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然后,又进而阐明音乐的本体是“和”。这个“和”是“大小、单复、高埤(低)、善恶(美与不美)”的总合,也即音乐的形式、表现手段和美的统一。它对欣赏者的作用,仅限于“躁静”、“专散”;即它只能使人感觉兴奋或恬静,精神集中或分散。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感情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即所谓“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那么,人的情感上的哀乐从何而来呢?嵇康认为这是人心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具体说是受政治影响的结果,即“哀乐自以事(客观事物)会,先遘(相遇)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人心中先有了哀乐,音乐(“和”)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来,同时,他还认为“人情不同,各师其解,则发其所怀”,人心中先已存在的感情各不相同,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也会因人而异,被触发起来的情绪也会不同,所以他认为音乐虽然能使人爱听,但并不能起移风易俗的教育作用。即“乐之为体,以心为主”,“至八音会谐,人之所说,亦总谓之乐,然风俗移易,本不在此也”。在上述问题上,嵇康大胆地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地等同于政治,甚至要它起占卜的作用,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是有其进步意义的。而且他所看到的音乐的形式美,音乐的实际内容与欣赏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都是前人所未论及的。只是他对某一方面做了片面的、夸大的理解,从方法论来讲则是诡辨的。嵇康的思想存在着矛盾:他曾反复提到“先王立乐之意”,并把音乐分为抽象的“至乐”—“无声之乐”与具体的音乐—“音声”两种。人们在当前听到的只是“音声”。另有一种“至乐”是古代理想社会存在的音乐,其本性是“至和”或“太和”,它虽与人主观的感情没有因果关系,但因那个社会的政治是理想的(贤明的),即“和”的,所以人的感情也是“和”的,是“和必足于内,和气见于外”的。通过“使心与理相顺,气与声相应”的途径把“心”与“至乐”统一起来,所以这种“至乐”虽然也只是起诱导人心中已有的哀乐情感的作用,但与政治能很好地统一起来,没有什么矛盾。例如古代的“咸池”,“六茎”、“大章”、“韶”、“夏”等,都是“先王之至乐”。能够“动天地感鬼神”。而“音声”则是现实社会存在的音乐。现实社会的政治不是“和”的,所以人们的感情也是不“和”的,音乐与政治存在着矛盾。嵇康认为,关键的问题不是从音乐方面去解决,而在于改良政治,政治清明,就能产生“和”的音乐。嵇康站在反对派的立场,攻击了那种不管自己政治的好环,拼命反对民间音乐的儒家正统思想。反对他们以音乐的哀乐为借口随便给音乐加上“乱世之音”、“亡国之音”的罪名。他指出,“郑声”是美妙的,而对美的喜爱又是人的天性,所以它能使人迷恋,但与“淫邪”无关。有的音乐之所以“淫邪”,那是“上失其道,国丧其纪”的结果,也就是统治阶级不良统治的后果。把责任推到了当权者的身上,在当时确是很大胆的。但是对于民间音乐,他也认为必须对它加以控制、窜改,所谓“具其八音,不渎其声,绝其大和,不穷其变,损窈窕之声,使乐而不淫”。就是说,可以让它存在,但要以和谐为标准,不必曲尽一切变化,对于过分美妙的声音要加以修改,使人感觉快乐而不放纵,所以嵇康对音乐的看法仍育其阶级标准的。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不仅仅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嵇康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情感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嵇康认为人的情感上的哀乐是因为人心中先有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来的。嵇康大胆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等同于政治,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甚至要它起占卜作用等方面,是有着进步意义的。并且他所看到的音乐形式美、音乐实际内容与欣赏者理解之间的矛盾也是前人所未论及的。《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355 评论

yukisnowfox

痛哭流涕,喜怒哀乐,笑逐颜开,开怀大笑,顿足捶胸,哭哭啼啼,

热泪盈眶,古道热肠,装疯卖傻,痛心疾首,得意忘形,兴高采烈,扬眉吐气,慷慨激昂,

开心,幸福,忧郁,烦恼,快乐,失落,矛盾,痛苦,希望,平和,坚定,犹豫,犹豫,痛苦,希望,快乐,忧郁,烦恼,开心,失落,幸福,平和,矛盾 开心,幸福,忧郁,烦恼,快乐,失落,矛盾,痛苦,希望,平和,坚定,犹豫,忧郁,烦恼,开心,失落,,恐惧,彷徨,伤心,绝望,龌龊 ,忧郁 ,

黯然销魂,不爽,愁闷,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愤怒 缠绵悱恻 黯然神伤 黯然失色 百爪挠心 百无聊赖 侧隐之心 怅然若失 瞠目结舌 兴高采烈、喜出望外、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眉笑眼、喜气洋洋、喜笑颜开、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情舒畅、心醉神迷、心花怒放、乐乐陶陶、其乐融融、乐以忘忧、乐不可支、欣喜若狂。

喜:他一心一意的顶着对面的小儿子,脸上浮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在她的眼里,缓缓的流转着一弯慈爱的清泉,轻轻地向外流淌,在嘴角聚成了那么满足的喜悦的一个微笑。 她欢喜地要发狂。

在这自然的光彩之前,一种醉人的快乐,一种无限的柔情浸透了她那柔弱的心。这是她的日出!她的曙光!她的生命的开端!她的希望的升腾!她渴望着要拥抱太阳,伸出双臂向着光彩灿烂的空间。

怒:他不能平静了,在房间里来回走着,那古铜色的脸,“唰”地变紫、变青,脸上的肌肉也在抽搐,太阳穴上青筋暴起,先前那喜悦顿时化成一片黑云,笼罩在脸上,凝聚在心头,大大的眼睛,失去了那动人的神韵。 哀:他说不下去了,一种又苦、又辣、又像火一样的烫人的气体郁结了他的喉头,他的声音呜咽了,泪水哗哗的涌流到他的脸上。

他觉得自己掉下了一个万丈深渊里,黑暗像高山压着他,像大海淹没他,话也说不出来,气也透不过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痛苦能够和他此刻所感觉的痛苦相比。这种痛苦是那样锐利,那样深刻,又是那样复杂,那样沉重。

乐:你毫无倦色,快乐地微笑着,那闪耀着青春光芒的笑容,像一朵在夏雨之后悄然展开的睡莲,含着晶莹的露珠,羞怯又优雅的点着头。

《我的喜怒哀乐》

想必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吧,那你想不想听我的喜怒哀乐呢?

在期末考试中,我一心想考个好成绩,于是写完以后,认真检查,不仅仔仔细细地看几遍题目,而且在草稿本上验算了再验算,推敲了再推敲。生怕哪道题看错,哪个生字写错。最后,我数学得了100分,语文得了98分,心里高兴极了,特别是语文,我想也不敢想:“噢!这是我的卷子吗?嗯!是的是的,高兴、欢喜……咦,我怎么那么骄傲、自大……应该要谦虚、谦虚……”

在过年时,小孩子个个放烟花、打爆竹。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和几个小伙伴玩放烟花。我有一个妹妹,她今年四岁了,可爱又淘气,我对她是又爱又恨。在她放烟花时,我蹲在她旁边问:“好玩吗?……”突然她一下把那个还带着火星的烟花棒敲我额头,我疼的赶快站起来,她竟然还笑,我看了,气得大声训斥她,哪知她还向我吐舌头,我气得火冒三丈,真想“奖励”她两巴掌,可又怕大姨说我欺负她。哎,算了,但心阿中的怒火还未消。

老师布置的作业超多。在九点半的时候,作业还没写完,可我眼睛已经在打仗了,慢慢地眼睛越来越眯,视线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模糊……嗯,不行!我的眉毛用力上翘,把眼睛睁到最大,看我还闭上眼睛吗!唉,现在学生怎么连睡个好觉都那么难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十江春水向东流。”呜……

在星期一,老师在读日记写得好的人里面竟然有我!而且还在那几本日记本里挑出一篇日记读出来,虽然我不是写的最好的,但是能排上前几名我已经很满足了,再说,我会更加努力的。当老师读完我的日记后,我表面上是微微淡笑,但心里却是这样想的:“ 噢!竟然有我的名字!嗯,好高兴!平静,平静,这么芝麻豆大的事就高兴成这样,没出息! 不过还是很高兴,不行,我还要再努力,争取得到更多的 表扬!--嗯,不好意思了,是不是太虚荣了?”

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一道交响乐,时而欢快,时而高昂,时而婉转,时而凄惨……造就了一首首生活之歌!

快乐 我的暑假是欢乐的,缤纷多彩的。

在我的假期中最高兴快乐的是我们一家人去中南百草原旅游了一次。 那个星期天,我们一家人一起乘车到了中南百草原。

一到那边,眼前那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是翠绿色的。天是淡蓝色的,飘着几朵白云。

草地上有几匹马在草上走来走去,仿佛在散步。有几匹马头和头依偎在一起,正悠闲的吃着草。

还有一二个人正在给马喂食,与马亲密的接触。中南百草原虽然不像大草原一样那么广阔,有蒙古包,牛羊成群,但它也很热闹、美丽,具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到处参观了一会草原上美丽的风景,就要在一块草地上举行了野餐。坐在草地上,一边享受空气与美丽的风景,一边吃着可口的食物。

真是一件享受的乐事。吃着吃者,我发现了一个游乐园,跑了过去玩了起来。

那里的游乐园跟城市里的游乐园是不一样的。那里的玩具是锻炼你的体力,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不行的。

我先在一窜铁链上爬了上去,我爬着爬者,眼看快到了终点,我害怕了,好象要从上面摔下来。最后,还是爸爸扶我上去。

爸爸和我站在高高的木屋里,见妈妈在欢快的荡秋千,外公他们在走独木桥,玩得十分开心。过了一会儿,我看了看地图,发现了一个更爽的地方-----赛马场。

我们赶到了赛马场,一位叔叔选好了两匹好马给爸爸和另一位叔叔。那个叔叔手细鞭,在马 *** 上抽了一下,马就跑了起来,爸爸抓紧缰绳,威风凛凛的冲在前面,那位叔叔比较胆小,但也紧赶慢赶的追了上来,到了高坡,爸爸一加劲,冲上高坡到了终点。

回来以后,爸爸笑着说:“骑马原来那么爽,那傻小子,脸色铁青,吓坏了!”我听了也想骑次马。爸爸便找了一匹小一点的枣红马给我,叔叔抱我上马,我既紧张又激动,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骑马啊!我抓紧缰绳,再马场上走来走去,妈妈还给我照了相呢!趁我不注意,那位叔叔拍了一下马 *** ,马发疯似跑了起来,我吓坏了,拉紧绳子,嘴里叫到:“马大爷,马爷爷,求你停了吧!也许是我绳子拉的紧,也许是我的“祈祷”起了作用,马停了。

我可松了一口气。 中南百草原太好玩了,不仅 *** ,而且有趣。

悲伤在延续 我把黑夜轻轻地挂在树梢,想独自去与流云共淌。

黑夜的沉默勾起了我的追思,也许是孤单的等待成就了无奈的习惯,花开花逝,谁的手心捧起了那暗淡的月光,洒下点点落红,将我引进了无边的思绪 一个人的世界里,难以抚平的虚空时常在心底纠然地蔓延,那寻找的眼神,在穿行城市中闪烁着刺眼的苍凉白色,夜是沉醉里蔓延的黑,寂寞便是成长在黑夜里的花朵。隐匿的独行者掠过黑夜,寂寞的呼吸川流不息,化作夜里盛开的花朵,苍凉而美丽 虚无的飘荡,是灵魂深处的驱使,在苍凉中诠释种种忧伤。

当最后一滴感动无奈地划过眼旁,若飘拂的影子,在萧瑟的风中,寻觅不到归宿,便莜地灰败而去,扬起一片淡蓝色的粉末 往事已在不断变形,不断消散,回忆与思念在夜空飘飞,不知该归往何处。相连的却是遗忘和消逝,东风的背叛凛冽而无情,落花是如此的无赖,无赖繁华终离去。

在这模糊的尘世里,谁又曾见过那不谢的好花 涣散的破碎,在长久的寻觅过后,闯进期待的双眸,却不知世间的缺陷已在顷刻间暴露,掠夺了黑暗里仅有的美丽,掩盖了暇渍的朦胧之美 宿命中停留的衷曲,或许早已失去了所谓的归宿,或许只是想找回那消散的魂魄,或许只能延续悲伤。

我喜欢的一本书 这本书上讲了爱心接力,小欣月圆梦看国旗升起;诚实为本,老木匠制出了让人“说真话”的椅子;勤奋自强,8岁倪东艳撑起一个家。

这就是《知荣明耻树新风》向我们展现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深受教育,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老木匠发明的让人“说真话”的椅子这个故事。

<---->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朴实的老木匠,发明了一把让人说实话的椅子。却没人愿意去偿试,最后老木匠亲自偿试坐在椅子上说出了心中一直不敢说的做错了的往事,村民们从此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却变得诚信起来。 <----> 是的,如古人所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这些都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说到这里我的脸突然红了,埋在心里很久的秘密今天我要一吐为快。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骄阳似火,我一个人在家,去拿东西的时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花瓶摔碎了,我心里非常着急,心里想要是妈妈知道花瓶是我摔碎的话一定会被骂的。

我就趁妈妈没回家之前我把花瓶的碎片扔到了垃圾堆里用垃圾盖住了,这样妈妈就不会知道了。后来妈妈找了很久没有找到。

<----> 此刻,说出了心里话我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回家后,我会向妈妈认错的。真的诚实会让你感到快乐和幸福同在,不信?你也试试 大海发怒了 作者:)ㄣ黯(_殇℡ 作文体裁:立论文 关键词:大海发怒了 发表时间:2008-7-15 人气:33 【字号: 大 | 中 | 小】【背景色 】 海洋,巨大无比,美丽富饶。

她总像母亲一样包容人类,把取之不尽的资源带给人类:渔业资源,海底石油,地热资源……可是,人类像不懂事的孩子,一直无理取闹,经常往海里扔垃圾,污染了海水,没有珍惜大海,体谅大海,让大海心痛。 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他。

人从呱呱落地那天起,就注定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小时候跟着妈妈呀呀学语,在幼儿园跟着园里的阿姨学习认字、数数,现在跟着老师学习写作、算术、画画,一直到将来的工作中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枯燥的,也是快乐的;是辛苦的,也是甜美的。学习的过程包含着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但是我知道只有好好地学习,我们才可以享受学习的快乐;只有努力地学习,我们才可以掌握我们从前不懂的东西。

从第一学期一直到现在,我每天早上一到教室,听到朗朗地读书声和哗哗的翻书声,我就同样地与同学们一起拿起书本读起课本来,要背的课文没有读几遍就会背了,我心里暗自为自己有良好的记忆力而庆幸。晚上,我看看一些课外书,听听一些哲理散文,领略文章中的道理,分享作者的快乐与悲伤。每当我完成好作业或者是成功地回答老师的提问,我的情绪就会空前高涨,伸出两个手指,叫一声“yes”。我因学习而快乐时,总是有两个小酒窝也来凑热闹。一年级的时候,我期末考试取得双百的好成绩,我拿到一撮撮的奖状,同学们都羡慕我,我的心里活象开了一朵朵娇艳的鲜花似的。

在学习中,令我愤怒的事情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敬爱的叶慧姬老师的调离,我因为这事有时半夜突然醒过来,紧接着就开始发狂。不过使我愤怒的还有就是我的字和作文。我的字歪歪扭扭的,没有一顶点儿笔锋,有时就连最普通的一二三四这几个字都写的不是大,就是小,还要每天练字。手都写麻了,就连关节也变得异常酸痛。一个字“苦”啊!就因为我的这字,害得我考试的试卷误让老师扣了个三分四分的!就这事,害的我差点“精神失常”,险些把试卷都给撕了。还有让我头疼的自然就“作文”了!每次到写作文的那时候,我的头闷得慌。有次还发狂哩!比如把作文簿给啪嚓一下,撕成两半了!还有一件事我一说出来啊,那一肚子的火啊,它就涌到这嗓子眼上了。这就是我在一年级时的一件事。那天是十月六日,就在这天晚上,我特意打电话去问我的同学,是七日上课吗?同学却说:“不,是八日。”我当时听到这话啊,那叫一个劲的高兴啊,浑身热血沸腾,彻夜未眠。第二天,学校里的同学早已在课堂上学习,而我却在家里呼噜呼噜地睡着大觉呢!那不知道多舒服啊。直到老师电话打来的那一刻,我才知道今天需要去上学。顿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醋罐子,其中就包含着酸甜苦辣咸。我忙忙的背起书包上学。那时我真是愤怒,那个同学居然“慌报军情”。哎,学习啊,你为什么不打个电话叫我呢?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每当大考的时候就会觉得肚子异常的疼痛,好象有两条蛟龙在我肚子里翻江倒海,玩着双龙戏珠似的。总是不给我留点情面,好歹也不要在大考时玩双龙戏珠吧。哎,你们也太顽皮了。这也是我觉得学习也有哀愁的原因。但还有一次参加“智慧杯”竞赛时啊,也有这种事发生,真的是毫不留情啊!

学习往往爱捉弄人,有的孩子明明喜爱你,你却不给他们机会来征服你,常常把这些人“打趴在地”。一些人根本不把学习放在眼里,却被他们所征服。

学习是多姿的,有快乐,有悲伤,有愤怒,也有哀愁。在我学习的过程里,总会有坎坷与难题,总会有快乐与悲伤,也会捉弄人。当我做的不够好时,我的情绪就从高耸的山峰掉下了半山腰,我就低着头一声不响。自从二年级以后的考试中我越是想取得好成绩就越考不了好成绩。考试前总是觉得按照我的表现拿第一名是手拿把攥,明明是胜利在望,但是就因为一时粗心大意,把第一名拱手让人了。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把第一名拱手让人呢?其实我几乎每次考试都是接近“一百分”的,但是总是因为“思想飞到大草原上去了”所以才“名落孙山”。哎!真是一时失足千古恨哪!

学习,我要征服你,我要找到一种轻而易举的方法征服你,让你为我带来更多的快乐,带去所有的悲伤和哀愁!

159 评论

魔都魔都

出现ccc才

294 评论

金花2015

音乐本体的“自然之和”。

在嵇康那里,构成音乐本体本原的声音自然之和的要素,不是别的,正是按声音本身美的规律的自然和谐组织排比呈现了音乐的本体。

嵇康认为音乐本体的“自然之和”,与人为政治伦理无关,也无关人之利欲情感,它只是作为体道之存在的客观自然声音美的提取,和按美的规律的和谐组织排比,是道之显现的自然声音和谐组织成的形式美。

反过来说,正因为音乐的本体本原是道之显现的自然声音和谐组织成的形式美,它联系道,体现道,具有非意识形态性,所以也就与社会政治兴亡无关,与人们的喜怒哀乐情感无关。

扩展资料:

《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不仅仅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

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嵇康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

302 评论

蔷薇朵朵7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不仅仅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还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嵇康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扩展资料

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情感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嵇康认为人的情感上的哀乐是因为人心中先有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来的。

嵇康大胆反对了两汉以来把音乐简单等同于政治,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甚至要它起占卜作用等方面,是有着进步意义的。并且他所看到的音乐形式美、音乐实际内容与欣赏者理解之间的矛盾也是前人所未论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声无哀乐论》

286 评论

童鞋哈哈

i dont know……

12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民族声乐论文范文资料

    随着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其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深化和创新的过程中更显其丰富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声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声乐论文

    胡来,任性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寓教于乐论文范文资料

    乐教、乐学、寓教于乐在教育行业是老话题.如何乐教,是职业思想,职业境界问题;如何乐学,则是如何看待学习,如何学习的问题;寓教于乐更是一个科学与科学方法的问题.下

    芬达果味十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乐和论文范文资料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的游览了永川乐和乐都。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很快乐!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先进入了“动物世界",想你兽丛林行

    snowangeltan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关于音乐教学论文范文资料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已经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并且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

    我是你的大白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乐视论文范文资料

    这个我可以搞定,,来取即可真的

    h07123200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