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331

Blackstar01234
首页 > 期刊论文 > 花城出版社编辑长春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群群群群超爱吃

已采纳

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省萍乡市人。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边疆。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1956年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和《芦笙恋歌》,后拍成电影,受到好评。“文化革命”中,受林彪、江青集团迫害,坐了七年监狱。粉碎“四人帮”后,出版伤口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驿路梨花》一文是作者的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

275 评论

maggielj520

余秋雨 简介 余秋雨,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博士点评审组专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荣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学术著作获文化部系统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所著《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作品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排行榜前列。为考察人类各大古文明遗迹亲身穿越当前世界上很多危险地区,被国际传媒称为“当今走得最远的文化行者”。最新推出的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首次披露许多自己的人生历程。余秋雨这部书的写作始于去年,初稿成于今年三四月间,整部书分为五个部分。“余秋雨表示写这部作品与其父辞世有关。父亲故去后,家人打开他紧锁的私人抽屉,他发现显示父亲内心世界的文字资料,与他们所了解的父亲不同,这使余秋雨有种感悟,进而决定创作一部追忆往事、记录生活的作品。”据悉,该作品第一部分写自己的童年到上大学的经历,其中写到自己的祖父辈、父母及其小时候与上海的关系;第二部分10万余字是其在“文革”中的经历,首次回应被提到的《朝霞》事件及与当时的“上海市委写作组”的关系,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否认自己为“石一歌”成员;第三部分是余秋雨当戏剧院长的一些事情;第四、第五部分写了他写作文化苦旅、山居岁月、千禧之旅的历程。《借我一生》被余秋雨自定义为“记忆文学”。“他说这不是长篇小说、不是回忆录,也不是自传,而是用了更接近小说的文笔,叙说自己记忆中的事情。”余光中简介 新京报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在四川读中学,后来在金陵大学与厦门大学就学,1952年在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1959年获爱奥华大学硕士。曾任台湾师范大学与政治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并以富尔布莱特访问教授身份,在美国讲学四年。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85年迄今,在高雄市中山大学外文系任教,并担任文学院长6年。

145 评论

易超风格

余光中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 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 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 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微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台湾1970?/FONT>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灿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年代】:现当代【作者】:余光中【作品】:乡愁【内容】: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六一.一.二十一

285 评论

独孤道兵

余光中,当代台湾诗人与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8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时开始发表新诗,1949年5月到达台湾入台大外文系,毕业后进入军界。退役后进修硕士学位,并从事编辑与教学工作。其人“左手为诗,右手为文”,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1952)、《白玉苦瓜》(1974),散文集《左手的缪思》(1963)等各十余部,另外还有评论集《掌上雨》(1967)。 余光中先生简介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微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台湾1970?/FONT>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灿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217 评论

黑糖朱古力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大陆著名美学家和作家,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事实上,要谈论余秋雨在中国文化界的地位,真是谈何容易。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艰涩难明。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等。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戏剧理论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戏剧审美心理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因《行者无疆》获得2002年度台湾白金作家奖。就以其《文化苦旅》为例,当中一篇《沙原隐泉》,仅两千五百字,纯粹写景和抒情的散文,却写得如诗如画。此文主要内容是作者在敦湟县内沙漠地上,独自一人爬人沙山,然后又下山欣赏一湾清泉的过程和所见所感。文中,余秋雨是如此描绘沙山之美:“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在美学家和作家的笔下,“光”、“影”、“线条”不再是一些只纯是理论没有生命的字词,而是能感应作者内心深处的字眼。至于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亦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戏剧理论史稿》,此书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在出版后次年,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奖,十年后获北京文化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而另一本于1985年发表中国大陆首部戏剧美学著作——《戏剧审美心理学》,次年亦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其学术可见一二。秋雨作品:1.戏剧理论史稿2.戏剧审美心理学 3.中国戏剧文化史述4.艺术创造工程5.文化苦旅6.山居笔记7.霜冷长河8.千年一叹9.行者无疆10.笛声何处11.借我一生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 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 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 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 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 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著有 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微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台湾1970?/FONT>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灿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年代】:现当代【作者】:余光中【作品】:乡愁【内容】: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180 评论

鵼鵼小舞

能查到的,只有行吟诗人李士非 花城出版社前总编、《花城》杂志前主编李士非不过他是于08年去世的。但去年又出了好多追忆他的文章。李士非:江苏丰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中原大学。历任新华书店中南总分店及华南总分店、华南人民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及花城出版社校对、编辑、编辑组长、编辑室副主任、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兼《花城》杂志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第三届副主席。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银河纪事》(合作),诗集《北大荒之恋》、《俄罗斯行吟》、《南中国之恋》、《金海岸之歌》,诗文集《东京纪事》,报告文学、散文、小说集《当今奇女子》,报告文学集《转型期报告》,长诗《向秀丽》、《肖遥游》等。《热血男儿》获全国第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242 评论

无锡一号

余光中,当代台湾诗人与散文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8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时开始发表新诗,1949年5月到达台湾入台大外文系,毕业后进入军界。退役后进修硕士学位,并从事编辑与教学工作。其人“左手为诗,右手为文”,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1952)、《白玉苦瓜》(1974),散文集《左手的缪思》(1963)等各十余部,另外还有评论集《掌上雨》(1967)。 余光中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微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台湾1970-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灿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134 评论

陈709479558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生于1929年11月,汉族。中共党员。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省作协。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协。于1990年退休。靠自学成为作家。解放前只读过初中两年就因家贫失学,进报社当学徒、校对、记者、副刊编辑,还办过文学团体“牧野文艺社”;1949年参军后进入云南边疆,担任过编辑、连队文化教员、专业作家,还“当”过22年“右派”,“文革”中坐牢7年。1979年后又继续从事创作,担任过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生活极坎坷又丰富。书目及简介:《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短篇小说集。1954年9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字数3万,印数1600。内收描述拉祜族人解放前后的悲欢离合故事,以及新的一代在战斗中成长的两个短篇。《边寨亲人》,短篇小说集。1955年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字数7万,印数25000。内收反映滇南边疆拉祜族人生活和边防军剿匪斗争的6个短篇小说。《佧佤部落的火把》,短篇小说集。1956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字数6万,印数12000。内收描述佤族、景颇族、傣族生活的6个短篇,反映了解放初期边地人民对新事物的感触。《祝福边防战士》,电影剧本。林予、姚冷、彭荆风合著。1957 年8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字数6万,印数2万。长春电影厂拍摄时改名为《边寨烽火》,描述景颇人对新社会从迷茫走向理解的故事。《芦笙恋歌》,电影剧本。彭荆风、陈希平合著。1957年8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字数6万,印数2万。根据彭荆风短篇小说《当芦笙吹响的时候》改编。描述一对拉祜族男女解放前后的悲欢离合和反压迫斗争。《驿路梨花》,短篇小说集。1978年9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字数8万,印数40500。内收描写云南边地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11篇。《蛮帅部落的后代》,中篇小说。1979年3月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7万,印数20万。描述了两个佤族部落解放前后从械斗仇杀,转变为和睦相处的故事。刻划了一个佤族少年的成长过程。《鹿衔草》,长篇小说。1979年7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字数22万,印数58000。描述了深居原始老林里的苦聪人的苦难生活,以及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去寻找苦聪人并动员他们走出老林定居。《阿佤姐妹》,多幕话剧。苏策、陈希平、彭荆风合著。1980年2月由红岩出版社出版。字数8万,印数18万。描述阿佤头人两个女儿各受所爱的人(一个是解放军,一个是国民党)的影响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138 评论

qq810833606

是余光中吧~~【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微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台湾1970——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灿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作品目录: ·从母亲到外遇 ·焚鹤人 ·催魂铃 ·我的四个假想敌 ·白玉苦瓜 ·余光中诗集 ·给艺术两小时 ·四月,在古战场 ·南半球的冬天 ·不朽,是一堆顽石? ·西欧的夏天 ·桥跨黄金城 ·鬼雨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猛虎和蔷薇 ·书斋·书灾 ·论夭亡 ·借钱的境界 ·朋友四型 ·幽默的境界 ·三间书房 ·舞台与讲台 ·假如我有九条命 ·你的耳朵特别名贵? ·剪掉散文的辫子 诗作: 招魂的短笛 □余光中 魂兮归来,母亲啊,东方不可以久留, 诞生台风的热带海, 七月的北太平洋气压很低。 魂兮归来,母亲啊,南方不可以久留, 太阳火车的单行道 七月的赤道灸行人的脚心。 魂兮归来,母亲啊,北方不可以久留, 驯鹿的白色王国, 七月里没有安息夜,只有白昼。 魂兮归来,母亲啊,异国不可以久留。 小小的骨灰匣梦寐在落地窗畔, 伴着你手栽的小植物们。 归来啊,母亲,来守你火后的小城。 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 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 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 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 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 梦见你的母亲。 而清明的路上,母亲啊,我的足印将深深, 柳树的长发上滴着雨,母亲啊,滴着我的回忆, 魂兮归来,母亲啊,来守这四方的空城。 五陵少年 □余光中 台风季,巴士峡的水族很拥挤 我的水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 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 喂! 再来杯高粱!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 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 传说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阳 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 听见没有? 来一瓶高粱! 千金裘在拍卖行的橱窗里挂着 当掉五花马只剩下关节炎 再没有周末在西门町等我 於是枕头下孵一窝武侠小说 来一瓶高粱哪,店小二! 重伤风能造成英雄的幻觉 当咳嗽从蛙鸣进步到狼嗥 肋骨摇响疯人院的铁栅 一阵龙卷风便自肺中拔起 没关系,我起码再三杯! 末班巴士的幽灵在作祟 雨衣! 我的雨衣呢? 六席的 榻榻米上,失眠在等我 等我闯六条无灯的长街 不要扶,我没醉!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等你, 在雨中 □余光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参考资料:

255 评论

相关问答

  • 花城出版社编辑长春

    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省萍乡市人。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进驻云南边疆。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

    Blackstar01234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长江出版社责任编辑

    出生:1983年6月6日籍贯:四川省自贡市出生地:四川省自贡市居住地:上海市身高;155cm血型:AB型民族:汉族星座:双子座爱好:羽毛球属相:猪网名:第四维别

    JIE杰高升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欧阳忠

    如果你确定书名是《狼》应该能搜索到作者,您说的会不会是贾平凹的《怀念狼》?

    无奇不爱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花城出版社编辑

    彭荆风(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男,汉族,祖籍江西萍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

    林子夕silva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群众出版社撤销社长与编辑

    1932年阎锡山成立的中国青年救国团,常芝青在太原创办《中报》(后改为《新中报》),他担任副刊主编、新闻编辑,乘便宣传爱国民主主义思想和抗日救国道理,后因刊登阎

    冬射未至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