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0

小懒虫苗啊苗
首页 > 期刊论文 > 文学杂志序言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了了大哥

已采纳

文学作品的序都写在作品的前面,没有其他不同位置。按正常情况,“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文学作品的序,与“叙”同义,叙述的意思,又名“序言”、“前言”,或称“引”、“引言”,也有的是直接用“写在前面”为标题,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自述”,用来说明正文的内容、意义,全书重点,读者对象,写作经过、缘由、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为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或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所以都写在正文的前面。序言是原作之外的文章,去掉序言,原作仍可独立。类似于上述内容的还有“绪言”,也叫“绪论”、“导言”,是学术著作开头说明全书宗旨和内容等的部分。但它一定要由作者本人来写,隶属于作品本身,不可独立于作品之外。如有列于书末的说明称为“跋”,也叫做“后序”,是写作之后想到的或要追叙说明的类似于上述内容的部分。

279 评论

皇冠家具厂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等,前面都有一段序。另外:庠、序又是学校的名称。《礼记》:"序,夏后氏之序也。"《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孟子-滕文公上》:"序者,射也。""序"起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

89 评论

冰冷的火夫

译者前言 ---------------------------------------------------------------- 我的一位年轻朋友,听说我在校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译文,特意写信来,要 我在书出版以后,务必给他留一册。他说,他还是“文化大革命”末期刚上小学的时候, 抓到过一本连环画,从头到尾,从尾到头翻了一个稀烂,原书却至今不可原谅地没有读 过。他很想读一读。他说的情况,在年轻人中间大概有一定的代表性。 五六十年代上大学的人,情况就大不一样。不仅人人读,而且多次读,认真读,读 了以后就见诸行动。前不久我们学校一位博士生导师寄语大学生,谈人生的意义,一开 头就说,保尔·柯察金那段名言伴随了他一生,鞭策他抓紧每秒每分钟的时间,去做一 些有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事,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这位老教授的情况, 在年纪大一些的人中间,也有代表性。 年轻的也罢,年纪大的也罢,读过的也罢,没有读过而想读的也罢,都认为《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其实,作品发表当时在读者中引起的强烈反响, 早就证明它是一本激动人心的书了。 本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罗斯人,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 团基层干部。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他的自传体小说, 但是其中确实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 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 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还能利用的武器—— 笔,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连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 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返战斗岗位的理想。 小说的结尾说,保尔在近乎绝望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州委的电报:“小说备受赞 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现实生活中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却没有那么幸运,而是 经历了更多的磨难。小说寄给出版社之后,开头吃了个闭门羹——退稿。后来经过朋友 们的努力,才被一家杂志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说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在1932年 和1934年分11期刊登在并不显要的位置上,而在这三年间,评论界却对它不置一 词,似乎根本没有发现这部作品的问世。真是难堪的沉默。 另一方面,读者却并不理会评论界的冷漠,也没有等待谁的推荐和指引。还在手稿 期间,作品便在当地读者中不胫而走。杂志连载期间,图书馆里借阅的人排成了长队。 人们迫不及待地盼望每一期杂志的出版。信件雪片似的飞向编辑部。有一位读者直接给 作者写信:“尼古拉,好兄弟!给你写信的是克拉斯诺达尔机车库一个你不认识的钳工。 现在是清晨五点,我一整夜都在读你的保尔的故事。我太喜爱他了。他的冤家对头,全 让我用钢笔尖给戳了个遍。杂志戳烂了。如今我呆坐着,不知道怎么还到图书馆去。” 读者的激动心情于此可见一斑。 评论界却继续沉默。直到1934年末,著名记者和作家米·科利佐夫来到黑海之 滨的索契市,在一间小厢房里找到木乃伊似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进行采访,并于1 935年3月17日在《真理报》上发表通讯报道《英勇》。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 字和事迹第一次出现在全国性大报上,一夜之间传遍城乡各个角落,成了一个传奇式的 英雄人物。同年10月,他被授予国家级最高荣誉——列宁勋章。作者1936年12 月22日去世前的两年间,小说用各种语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了人们爱不释手的读物。他们阅读这部作品,常常激动得 热泪盈眶。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并不是为曲折离奇的情节所吸引,急于了解事件是怎样 发展的,结局又是如何。事件的发展和结局,他们早已熟知。他们一再阅读这部作品, 只是因为它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激烈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精神力 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中译本,也同样受到我国读者的热烈欢迎。这部书最早由 梅益同志据英译本译出,1942年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 代的青年受到它的教育和鼓舞。保尔·柯察金同我国的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雷锋、 焦裕禄等英雄一样,受到青年的普遍崇敬和爱戴。他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 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 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 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被许多人记入笔记本,挂在床头, 贴在墙上,当做人生的座右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来,六十年间长盛不衰。究其原因,除了它真实而深 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外,是它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 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保尔精神成了时代的旗帜。这个形象从诞生之日起便跨出 国门,成为世界各地进步青年学习的榜样。 保尔精神也早已超越时代的界限。当今的时代,同保尔那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已经有 了很大的不同。拿我国来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有一大堆新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实生活未必再要求我们像保尔当年那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去攻占一个城堡,也未必 要求我们在身患伤寒的情况下踩着寒冷彻骨的烂泥去修建小铁路,但是在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进军中,保尔的那种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而无私奉献的精神;那种 把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那种不畏任何艰 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那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 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保尔精神仍然是我们 强有力的武器。 我们推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不是说它完美无缺。 用今天的目光看,作品的若干段落章节,例如在对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以至新经济 政策某些侧面的描写上,不无偏颇之处。 这可以说是时代的印迹。如果我们熟悉本书创作的时代背景,那么,这些瑕疵也就 不难理解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作者在世时和去世后,都出版过多次。这些版本在文字和 内容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三十年代后期被清洗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名字在以后 的版本中都被删去,平反后才得以恢复,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改动。1989年苏联青年 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了新的三卷集《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文集》,其中所收的《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根据作者1936年末去世前签署付印的第五版和手稿作了校勘,是一个重 新整理过的文本。该书又在附录中以注释的形式刊出了过去俄文版中未曾发表过的部分 手稿。新文集的编者认为,这个版本应该是最符合作品原貌,并能成为今后各版蓝本的 规范文本。承蒙莫斯科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国家博物馆和新文集编者的好意,寄赠我一 套,使我这次得以根据新版本将译文校阅一遍,并将新发表的文字补译出来。为方便读 者阅读,新增的译文已直接植入正文中。有兴趣研究版本差异的同志,则请查阅198 9年的俄文版本。 同过去的译本比较,这次新增的部分大概有近四万字的篇幅,分散在全书不同的地 方。短的一两个词、一两句话,长的则有一二十页,甚至可以单独成节。内容涉及许多 方面,如少年保尔和冬妮亚、红军战士谢廖沙和丽达、保尔和达雅的友谊和爱情,红军 的战事,小市民的心态,保尔的加入和退出“工人反对派”,布尔什维克党同托洛茨基 派的斗争,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烈场景,等等。此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修改。 这样,这次的中文版,也可以说是一个最新的全译本了。 本书初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6年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此书出版的是 孙绳武同志,责任编辑是王家骧同志。 他们两位都是翻译界的前辈,为本书的出版默默地做了许多工作。如今绳武同志已 经光荣离休,家骧同志则不幸作古,我谨在此向他们表达诚挚的谢意和深切的怀念。 黄树南 1994年7月于南京师范大学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之作者原序。 “若干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或者不如说,遍索圣母院上下的时候,在两座钟楼之—的黑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个手刻的词: ’ΑΝΑΓΚΗ 这几个大写希腊字母,受时间的侵蚀已经发黑,深深陷入石头里面,它们的形状和姿态都显示出峨特字体固有的难以言状的特征,仿佛揭示着把它们书写在这里的是—位中世纪古人。尤其是这个词所蕴藏的宿命、悲惨的寓意强烈地打动了作者。 作者寻思再三,力图猜出:那痛苦的灵魂,一定要把这罪恶的烙印、不幸的烙印留在古老教堂的额头上才肯弃世而去的人,究竟是谁。 后来,那堵墙壁又遭灰泥涂抹或者刮磨(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已不得而知了),这个字迹也就不见了。将近两百年来,各座中世纪奇妙的教堂遭受的对待,不正是如此么!随处都有人来加以破坏,使它们里里外外残缺不全。教士们来加以涂抹,建筑师们来加以刮磨,然后民众跑来把它们平毁。 这样,雕凿在圣母院阴暗钟楼的神秘字迹,它不胜忧伤加以概括的、尚不为人所知的命运,今日都已荡然无存,空余本书作者在此缅怀若绝。在墙上写这个词的人,几百年以前已从尘世消逝;就是那个词,也已从主教堂墙壁上消逝,甚至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将从地面上消逝。 这本书正是为了叙说这个词而写作的。 一八三一年二月”

96 评论

甜甜的今天

貌似没有,一般都是文章的开头。

215 评论

相关问答

  • 杂志前言

    序言又称序,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也有他人代写的,多用来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常见的有作者序、非作者序言和译者序三种。作者序是由作者个人撰写的序言

    四十一度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旅游杂志序言

    问题一:旅游攻心评价怎么写? 活动宣传报告如下: 一、活动主题 品质旅游、理性消费、文明旅游 二、活动方式和具体措施 (一)途径宣传旅游公益广

    火星的星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杂志迷小程序

    微信发现里面的功能关闭方法,依次点击【我】-【设置】-【新消息提醒】,将页面拉到底部至【更新提醒】,就可以取消朋友圈、视频号、直播和附近的提示了。 在这次内测更

    莫强求Jt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管理科学学报序言

    请参考——《管理学报》投稿须知1 作者及工作单位: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中国作者的姓名按汉语拼音书写;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一、二级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

    姜大大夫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学位论文的序言

    引言也叫绪言、绪论引言的写法引言的主要任务是向读者勾勒出全文的基本内容和轮廓。它可以包括以下五项内容中的全部或其中几项:介绍某研究领域的背景、意义、发展状况、目

    仗剑拂衣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