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3

excellentpri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草药抗真菌研究新进展论文摘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北京青年123

已采纳

(岳德超)

药用真菌,是指能作为药物治疗疾病以及具有滋补作用的一类真菌。我国利用真菌作为药物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550年前,就有用“神曲”治疗饮食停滞、胸膈满闷、消化不良,用豆腐上生长的霉治疗疮痈等记载。我国最早的药物书《神农本草经》(公元100—200年)及历代其它本草书中就记载有茯苓、猪苓、雷丸、马勃、灵芝、香菇、蝉花、冬虫夏草、木耳等真菌药物。这些药用真菌经历了上千年的医疗临床实践的考验,至今仍在广泛应用。据初步统计,全世界约有真菌25万种左右,已知有药效的约300余种。而人工培育作为药物使用的,只有其中很少部分。

近30年来,我国药用真菌事业在不断发展,尤其是1980年首届全国药用真菌学术会议以来,药用真菌事业的发展更为迅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真菌类中草药,已从真菌中发掘和开发出约30余种真菌药物制剂应用于临床。真菌类药物安全有效。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

一、药用真菌培育的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培育药用真菌最早的国家。如早在800多年前,王祯(元)《农书》中就记载有香菇(蕈)的简易栽培方法。主要是人工在树杆上砍出花口,随野生香菇孢子自然飘落接种感染长出香菇。这种方法曾传至日本,约在300多年前,日本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大约60多年前,被改用孢子水接种方法所代替。现今已发展到采用纯菌种全人工栽培方法。浙江省的龙泉、景宁、庆元是我国香菇栽培技术的发源地。

1957年陈梅朋等,为了节约木材和克服产区的局限性,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开始采用木屑栽培香菇的研究,并于1960年初步获得成功。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农副产品作为栽培香菇及其它多种药用真菌的原料,其栽培方法也多种多样,如野(室)外有坑道、荫棚、溪沟等段木栽培,室内有瓶栽、袋栽、菌砖栽、盆栽等栽培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产量,质量也远比老法栽培的要好。目前,江苏已建成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福建古田已建成香菇生产半自动化车间。栽培生产量较大,我国香菇产量达世界产量的40%,已跨入世界香菇生产大国的行列。

茯苓在我国也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如在《癸辛杂志》内就记载有“茯苓生于大松之根上矣。近世村民乃择其小者,以大松根破而系于其中,而紧束之,使脂液渗入于内。然后择地之沃者,坎而瘗之,三年乃取,则成大苓矣”。这种掘根后用原苓引种方法,现今在某些山区还常采用。在苏颂(宋)《图经本草》(公元1062年)上就记载有茯苓的采收方法:“以铁头锥刺地,如有茯苓,则锥固不拔,于是掘土取之”。这与现今采挖茯苓的“钻场法”是一致的。

1970年以来,湖北、福建等地改革了用茯苓作种(肉引)培育的老方法,而采用纯菌种菌丝(菌引)接种的新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正大力推广人工接种(菌引)栽培法。

现今,全国已有许多省区进行茯苓的人工栽培,其中以安徽、河南、湖北、云南、四川、福建等省产量较大。

我国栽培银耳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据记载,银耳的栽培于1894年始于四川省通江县,其后传至贵州、湖北、陕西、福建等省。后来日本也仿效栽培。过去也是采用自然接种的老法栽培,产量低。现今不仅分离出优良的银耳纯菌种,而且还掌握了栽培银耳的新技术。如在接种银耳纯菌种以后,还需接种适当比例的银耳伴生菌——香灰菌丝,一般比例为1000∶1较好。其栽培方法除段木栽培外,还研究成功并大量推广瓶栽、菌床栽、塑料袋栽等方法,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在全国各地都有银耳栽培。不仅满足了临床的需要,亦为药理、化学等研究创造了条件。

灵芝的栽培,首载于清《花镜》(公元1688年)一书内。目前,国内不少地区从事灵芝的瓶栽和段木栽培,并已发展至固体和液体发酵培养。

猪苓过去全靠野生资源提供药用,山西古县、陕西秦岭有关单位,经过几年努力取得了野生变家栽的初步经验,云南省近几年在开展室内人工分离培养菌核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并研制出猪苓的水培法,1980年初步获得成功。

1956—1959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在麦角菌的人工接种栽培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又曾先后研究成功固体及液体培养麦角菌的方法,同时也曾对茯苓菌进行发酵培养的探索性研究,在瓶内培养形成菌核。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虫草的人工培养技术、工艺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80年日本矢秋信夫报道了虫草属中80个种的人工培养,对含虫草菌素成分的蛹虫草的人工培养已获成功。但对我国的虫草(含虫草酸),日本研究很少。近年来我国对虫草蝙蝠蛾幼虫的饲养与虫草菌的分离培养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1983年沈南英曾报道,于1981年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1根冬虫夏草的子座,随后青海畜牧兽医研究所利用野生的子囊孢子,培育出菌株已在试管中长出了不成熟的子座。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福建清流县医院、海军医学研究所等单位,都相继从野生虫草菌上分离出不同菌株,并进行了发酵药理化学及临床疗效等的研究已通过成果鉴定,投入生产。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江西国药厂于1987年第一个获得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的准产证书。但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完成其全部生活史。

除培养上述几种药用真菌外,近30年来,还成功地培养出紫芝、薄盖灵芝、雷丸、猴头、构菌、云芝、树舌、蜜环菌等多种药用真菌的子实体或菌核,并应用发酵工程技术大量培养出上述各种真菌以及亮菌、安络小皮伞、木耳、层卧孔菌、竹黄菌、白僵菌(或僵蚕蛹)等多种真菌的菌丝体供医药用。

二、药用真菌培育的意义

自古以来,我国就将多种真菌作为药物,并载入历代医药书籍中,它们是中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医疗实践的考验。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培育药用真菌最早和生产真菌类药物制剂较多的国家。尤其是近30年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药用真菌,使药用真菌事业发展迅速。一些药用真菌经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其功能是多方面的,且疗效安全可靠。

我国真菌资源极为丰富,而被发掘作为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的仅是其中极少部分。由于野生资源远远满足不了临床用药的需要,因此,进行药用真菌培育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药源,亦可发掘和开发利用祖国医药学宝库,寻找新药以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现状

我国近30年来,药用真菌培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对一些传统培育的真菌如麦角、香菇、银耳、茯苓等进行了方法改革,采用纯菌种全人工接种培育的新方法,代替了过去自然接种的半人工培育的老方法,获得很大成功。现在所有药用真菌的培育,都采用纯菌种人工培育的新方法,并已普及推广,发展迅速。在江苏江阴县夏港乡,于1985年已建成我国最大的香菇栽培基地——长江香菇场投入生产。1986年在福建古田县已建成香菇生产半自动化车间。目前,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正为实现工厂化、自动化而努力。而更多的药用真菌培育的研究,则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深层发酵方法进行培育。此种方法不仅可大大缩短生产周期(4—15天),并可在工厂内有计划地、大规模培育生产,或应用此方法生物合成具有医疗价值的药物,如麦角新碱、银耳孢糖、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等,其质量易于控制,成本低,可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建成发酵生产真菌类药物的工厂或车间,全国约有30多个,而从事药用真菌研究的单位则更多,生产出的真菌类药物制剂约有30余种。

四、药用真菌的培育方法

利用发酵法培育药用真菌,可以大大缩短生长周期,适合工厂化生产,培养条件容易控制,生产潜力大,为广泛地研究、开发和利用药用真菌开辟了新途径。

人工栽培,是一种传统的生产方法,我国自古有宝贵的经验,尽管它有一定的缺点和局限性,但对一些野生药用真菌,还应试行人工栽培。

(一)人工栽培

1.段木栽培

是模仿野生药用真菌生长的一种方法。即利用人工栽培,在段木上生长出子实体或菌核。此法适合于山林栽培。山林栽培要根据药用真菌的生长特性因地制宜选择场地和树种,采用适当的栽培工序,其过程为:准备段木,选择栽培场所,接种,管理,采收与加工。如在选地方面,木耳要选高山的半山腰,有适当的树木遮荫,背风而湿度大的地方。茯苓喜温暖,故选通风干燥的地方。对树种的要求,木耳以阔叶树为主,茯苓则选针叶树松木。木耳和银耳虽然生长环境及栽培工序相近,但也各有其特性。银耳生产要求砍“发浆树”,也就是抽出新树枝,树液流动时砍,而木耳却要求砍“收浆树”,即树叶枯黄,树干养料积累时砍。段木栽培,除木耳、银耳和茯苓广泛应用外,在香菇、灵芝上也在大力推广。

2.木屑瓶栽

主要原料为锯木屑,麦麸或糠皮。因为锯木屑是木材加工厂的副产品,所以发展药用真菌的瓶栽生产,是木材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一个途径。木材种类繁多,质地不同,成分不同,如果不了解树种,盲目使用,会直接影响药用真菌的培养效果。一般阔叶树的木屑,特别是壳斗科的树种,最适于药用真菌的生长,它不仅质地较硬耐腐,而且配制的培养基营养充足,在接种后菌丝生长过程中营养消耗慢。含有杀菌物质的樟木和含油脂的松柏树种不适作瓶栽的原料(茯苓的培养除外)。一般木屑瓶栽,多应用于平原地区的室内,而壳斗科树材在平原地区来源困难,故也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通过试验,选择来源方便的其它阔叶树锯木屑进行栽培。如果不知锯木的种类,应先晾晒,待油脂类物质及挥发性物质分解散失后再用。在培养料中掺入一些麦麸或糠皮增加氮源成分更利于菌丝生长。目前河南南阳应用棉籽壳代木屑作培养基,经过试验效果也较好。

(二)发酵培养

经化学分析及临床实践证明,以子实体入药的真菌,在它们的菌丝体中也含有与子实体相同的有效成分,同样具有疗效。凡属这类的药用真菌,均可采用发酵的培养方法。发酵培养可分固体发酵培养及液体深层发酵培养。

1.固体发酵培养

是以固体物质做培养料来培养菌丝体,再经提取加工进行制药的一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及高超的操作技术,投资也较少,更适合基层单位使用。凡适合栽培用的培养料皆可用于固体发酵,固体发酵生产是把长满菌丝体的培养料与菌丝体一并入药,因此要求培养料绝不能含有对人有毒及有害的成分。适合作固体发酵的材料有玉米粉、米糠、黄豆粉、麦麸等。用于生产的容器有浅盘(曲盘)扁瓶(柯氏瓶或茄瓶)、蘑菇瓶等。目前用此法生产的有猴头菌、蜜环菌、云芝、麦角菌及白僵菌等。

2.液体深层培养

其特点是将菌丝体接种于培养基中,给以适当的通气搅拌,使菌体大量繁殖的同时,产生和积累有效物质。培养过程一般在发酵罐中进行。因此需要发酵罐和压缩空气的设备以及过滤、浓缩、提取等设备。先在摇瓶中培养种子,再扩大到罐中培养。具体生产工艺为:斜面菌种→小摇瓶种子(一级)培养→大摇瓶种子(二级)培养→繁殖罐(种子罐)(三级)培养→发酵罐培养。培养基成分一般比较简单,可用豆饼粉,芝麻饼粉、蚕蛹粉、鱼粉等动植物性原料作有机氮源,适当加些糖类补充碳源再给少量无机盐类即可。深层培养的优点是培养量大,易于人工控制,培养周期短,不受气候、季节限制,常年可以生产。如培养灵芝子实体在栽培条件下需一个半月时间,而菌丝体深层培养下5—7天即可完成发酵生产周期。适于工业化生产,前途广阔。

314 评论

芯是酸的

经常用淡盐水洗澡就可以了

316 评论

加密算法

方法一:经常用淡盐水洗澡。方法二:勤洗澡,最好一天一次。方法三:勤洗衣服,尤其是贴身的衣服。方法四:注意个人卫生,如自用拖鞋和浴巾。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透气性好的衣物。浴室和厨房最好常保干燥、袜子和其他衣物要分开清洗。真菌性皮肤病,亦称皮肤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类皮肤以及黏膜、毛发和甲等皮肤附属器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是皮肤癣菌侵犯表皮,所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多呈水疱鳞屑型表现,损害多限于一侧,初发生小水疱,数目多少不一,疱液干涸后脱屑,范围日渐扩大,久之脱屑处皮肤粗糙增厚,皮纹宽深,失去正常的光泽,柔韧性,触之有粗沙感。

345 评论

丹儿你个丹儿

1 体外抗真菌活性 临床报道,较多的中药方剂对真菌感染性疾病显示出良好的治疗作用[7-11]。通过实验研究亦发现中药复方制剂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目前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主要为琼脂稀释法、琼脂扩散法及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M27-A、M38-A方案。琼脂稀释法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初筛方法,其方法是在琼脂平板内掺入不同浓度的抗真菌药物,以多点接种法将相同量的待测真菌接种于琼脂表面,以菌不生长的最低浓度定为该药对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多数研究者在试管内或在平皿内进行, 此方法适合于大量菌株测定实验。胡圣爱等[12]应用固体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测定了肤癣消搽剂(连翘、苦参、大风子、鸦胆子、黄柏、蛇床子等)对石膏样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 其MIC为1:100倍。杨志波等[13]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复方二矾浸液(枯矾、皂矾、儿茶、侧柏叶、地骨皮、土槿皮、黄精、公丁香、血竭、食醋)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谢淑霞等[14]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观察到祛癣洗剂(白藓皮、苦参、地肤子、土槿皮、羌活、紫地榆、黄柏、椒目、百部、蛇床子等)对我国南方常见的9种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50%,对癣菌的抑制作用优于白念珠菌。卢全德等[15]报道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得肤疾安喷雾剂(金银花、野菊花、苦参、血竭、薄荷脑等)对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MIC为,对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的MIC为,对白念珠菌、青霉菌为 mg/ml。陈超等[16] 以琼脂稀释法观察到复方黄连皮康酊(黄连100g、苦楝皮50g、海桐皮50 、藁本30g、槟榔50g、大风子15g、郁金30g、白矾30g、芦荟30g、地肤子50g、芜荑30g 组方制成酊剂)对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及深部真菌(白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使菌落缩小,与克霉唑癣药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并且得出复方黄连皮康酊对表皮真菌的抗菌作用大于对深部真菌(白念珠菌)的结论。魏蓉[17]用试管琼脂稀释法观察到祛癣止痒洗剂(丁香、黄精、龙胆草、明矾、百部、藿香、黄连、土槿皮、薄荷脑、冰片水煎液)对9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浓度分别为 (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紫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 (白念珠菌)。张玲等[18]采用试管稀释法,进行蟹黄肤宁软膏对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蟹黄肤宁软膏对8株浅部毛癣菌属的MIC均在~之间,显示了蟹黄肤宁软膏较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琼脂扩散法是通过测量真菌生长被抑制的范围大小来确定抗真菌活性,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初筛方法。杨国晶等[19]用琼脂扩散法观察了复方苦槿霜(苦参150g、土槿皮150g、黄柏150g、白藓皮150g、地肤子150g、川芎150g、儿茶100g)及其原料药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犬小孢子癣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10%、20%复方苦槿霜及10%、20%原料药抑菌效果相同,与达克宁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明显优于5%复方苦槿霜及5%原料药的抑菌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何定淑等[20]采用纸片浓度梯度法研究硝矾散(枯矾、芒硝)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2%硝矾散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的MIC范围分别为~、~。林静瑜等[21]采用打孔药物琼脂扩散法观察到癣药膏(由丁香、蜂房等8味中药组成)5%浓度以上对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1%浓度仅对须癣毛癣菌有抗菌作用,但各浓度均对白念珠菌感染无效。曾嵘等[22]采用管蝶法对玉阴洁冲洗剂进行了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1g生药/ml玉阴洁洗剂体外对白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为(±) mm,MIC为(1:8稀释度)。徐文跃等[23]采用改良的平皿挖洞灌药法观察到白莲洗剂(由白头翁、半边莲、蛇床子、黄连、黄柏、百部、地肤子等组成)对白念珠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洁尔阴相当。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的试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菌接种液的浓度及准备、培养基成分及pH值,孵育时间和温度及不同的终点判定方法等,重复性差,不利于各实验室之间的比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在1997年、1998年和2003年先后提出了酵母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27-A)、产孢丝状真菌的抗真菌药敏试验倡导方案(M38-P)和M38-A方案,这些方案准确性好、重复性高,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可与抗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相媲美。郑玮清等[24]参照CLSI M38-A液基试管法进行改良,观察甲癣中药洗剂(龙胆草40g、黄连30g、射干20g、半枝莲30g、地肤子50g、紫草10g和花椒10g)蒸馏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抗真菌作用。结果甲癣中药洗剂对皮肤癣菌的敏感性较好,而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较差,同时可明显看出,醇提液的MIC值低于水提液的MIC值,说明中药的抗真菌药物成分不仅包括水溶性物质,而且包括脂溶性物质。尤力都孜·买买提等[25]采用CLSI M-38P方案测定维药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抗菌作用,结果,对须癣毛癣菌的MIC90为μg/ml(平均MIC 128μg/ml),对红色毛癣菌的MIC 90为μg/ml(平均MIC μg/ml),对絮状表皮癣菌的MIC 90为μg/ml(平均MIC 128μg/ml),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MIC90为μg/ml(平均MIC μg/ml)。雅丽蔓制剂对真菌中不同菌种的MIC90值范围为148~429μg/ml,表明雅丽蔓制剂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具有显著的抗真菌作用。郑玮清等[26]以美国CLSI M27-A液基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15株、须癣毛癣菌9株的MFC和MIC,结果硝矾洗剂的MFC为~20 mg/ml(平均为),低于芒硝的MIC和明矾的MFC值。2 动物实验 部分学者利用动物真菌病模型进行了抗真菌中药的研究,相比仅在试管内进行抗真菌试验得到的结果应更有意义。徐洪波等[27]用红色毛癣菌制作豚鼠皮肤真菌感染模型,将25%藿黄散洗剂(藿香、黄精、苦参、茵陈、枯矾等)水煎液涂布感染皮肤,给药2次/d,连续给药21d。豚鼠在用药6d后鳞屑减少,12d后鳞屑逐渐消失,呈浅红色斑,真菌检查均为阴性,18~21d皮肤外观恢复正常。何定淑等[20]用2%和4%硝矾散温水浸泡治疗豚鼠须癣毛癣菌感染的足癣、体癣,1次/d,30min/次,共7d,显示具有较好疗效,与1%足光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曾勇等[28]研究消炎抗癣霜(由升药底、蛇床子、冰片、樟脑等中药组成)对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导致的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2周后观察到消炎抗癣霜能够减轻真菌所致豚鼠皮肤病变程度,提高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的转阴率。杨小洁等[29]观察了中药真菌安胶囊对白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组、预防组深部真菌感染的小鼠病死率和血液内的真菌数,与非治疗组相比明显降低,实验表明中药真菌安胶囊有治疗白念珠菌深部感染的作用。谭元生等[30]对复方苦参液的药效学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洗液具有较好的抗家兔阴道黏膜人工白念珠菌感染作用,其治疗后阴道涂片、真菌学培养、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洁尔阴组相比无差异。梁君儿等[31]制成大白兔白色念珠菌阴道炎模型,并使用香荷药条(由黄连、黄柏、丁香、薄荷等7味药组成) 治疗,实验表明香荷药条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使大白兔阴道白色念珠菌的转阴率与对照组达克宁栓无显著性差异。[next] 3 中药复方制剂与单味药物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比较 邱莹等[32]观察大风子、皂角、川椒、百部、蛇床子、大黄、地骨皮、黄柏、苦参、白藓皮、地肤子、红花、桃仁、姜黄、藿香、芒硝、明矾、硼砂、荆芥、防风20种中药水煎液及根据单味中药抑菌实验结果选取的6种(大风子、皂角、川椒、明矾、藿香、地骨皮)抑菌效果最好的中药组成的复方水煎液对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复方抑皮肤癣菌MIC:,对白念珠菌MIC:,抑菌强度好于单味药,说明这些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郑玮清等[26]检测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1:1水溶液)及其单味药物对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MIC,结果硝矾洗剂、硼砂、芒硝、明矾的平均MIC(或MFC)分别为、、 mg/ml、 mg/ml,硝矾洗剂的抗真菌活性强于芒硝组和明矾组,弱于硼砂组。黄宁等[33]观察方剂1(白藓皮、生姜、大蒜、川椒、斑蟊、丁香即复方白藓皮)、方剂2为复方白藓皮的拆方(丁香、白藓皮、斑蝥、川椒)和复方白藓皮的各单味中药的醇提液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白念珠菌、短帚菌5种甲真菌病常见致病菌的MIC,结果方剂2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方剂1及各单味中药(P<)。作者认为这可能复方白藓皮酊中各组分药物间还存在一定相互拮抗的作用,因此拆方后表现出更优的抗真菌作用,但因部分中药抗真菌机制多样性,有的可能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而抗真菌,故复方白藓皮酊的临床效果也很显著,这有待在临床中做进一步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协同、提高单味中药的抗真菌活性,或是相互拮抗、降低抗菌作用,或是中药在体内通过其他途径发挥抗真菌作用,如提高机体免疫力,这也需今后进一步的研究。4 作用机制探讨 中草药抗真菌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不少学者研究认为,中草药对真菌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破坏其细胞壁、细胞膜的完整,或影响其核酸、脂质代谢等方面。杨国晶等[19]在进行复方苦槿霜及其原料药对常见皮肤癣菌和白念珠菌的体外抑制试验时,通过电镜观察到未经药物作用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菌丝体外形充盈,饱满,表面光滑,大、小分生孢子生长良好,经10%复方苦槿霜作用后的红色毛癣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细胞明显变性,细胞膜皱缩,细胞浆中大部分被电子薄区占据,细胞器消失。说明复方苦槿霜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胞壁和胞膜成分的合成,引起菌体破裂,内容物渗出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另外,近年来提出,一些反复发作的浅部及深部真菌感染,机体常伴有免疫功能的紊乱或低下,中药复方制剂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起抗真菌作用。太加斌等[34]研究发现竹叶石膏汤能使免疫抑制状态下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肾脏内活菌数减少, 对免疫功能正常的白念珠菌系统感染小鼠则无显著性疗效,但与氟康唑合用比单用氟康唑疗效好, 能使小鼠的存活时间延长,肾脏内的活菌数减少,即有协同氟康唑疗效的作用。通过实验认为竹叶石膏汤对深部念珠菌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时效果更显著,与氟康唑合用能显著提高疗效,其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刘春英等[35]的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能显著提高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表现对下降的T淋巴细胞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率、淋巴细胞转形率、巨噬细胞Fc受体活性(EA花环率)、溶血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PFC)具有升高作用,与未经药物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补益类中药可促进和调节白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小鼠免疫功能紊乱的恢复,可作为抗真菌治疗的辅助手段。5 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在中药抗真菌实验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单味中药及提取的单一成分上,有利于明确中药抗真菌的作用位点,但中药应用于临床的多为复方制剂,作用于人体的为多种成分的复合物,对复方中药制剂的研究也十分必要,特别是作用机制的研究,但与单味中药研究相比,复方中药制剂成分复杂,给抗真菌作用机制研究带来了困难。复方中药制剂抗真菌机制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目前中草药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研究多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由于该方法影响因素多,实验结果不稳定,差异较大,无法进行实验室之间的比较。总结这些方法,寻找可靠、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及实验室条件, 尽快进入标准化轨道,在寻找有体外抗真菌活性的中草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体外抗真菌试验有利于筛选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方药,但体外抗真菌实验结果与体内差别颇大,而动物实验是检验中草药对真菌感染的疗效及了解其毒性、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情况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 应进一步加强利用动物真菌病理模型进行体内研究。

8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药抗心律失常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安全性方面来说,中医中药肯定更有优势啊。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电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发生了异常,心脏中央不再有规律地跳动,导致病人出现心慌

    静静地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发展论文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

    草莓牛奶L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药草珊瑚抗炎作用研究论文

    草珊瑚为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多年生常绿草本,又称肿节风,俗称满山香、观音茶、九节花、接骨木等。其形态秀丽、四季馨香,具有极高的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百度百科》

    小李飞刀xy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皮革抗菌技术研究进展论文

    浅谈当前我国纺织产品开发现状当前.全球纺织消费总t继续保持增长.但欧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零售业市场竞争加剧使产品分化愈加清晰,纺织服装“快拐时尚“的消费特征更加

    starjing99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蜈蚣药理研究新进展论文摘要

    蜈蚣为大蜈蚣科昆虫小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有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蜈蚣临床应用范围颇广,疗效确切,惜深知其用者

    生命若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