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23

斗真山下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救赎主题的作用论文怎么写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indy森小蝶

已采纳

周末看了一部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讲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狱的年轻银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寻自由的故事。 不同的人看同样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对于目前无力改变现状的我,看完这部影片后最深的感受就是:才华、毅力两样,是任何人在任何境况下得到自由的最佳通途。 片中的年轻银行家,凭着对银行财务知识的精通,在狱中,不仅为自己赢得了生命的安全、些许的自由,更为狱友争取到了物质、精神上的利益。也正因为对财务的精通,也使得男主角最后彻底击败残暴、阴险的狱长,并且使自己获得物质上的自由。 另一方面,看看那六年每周不懈的申请信、N年每周两封的申请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隧道、雷电声中用石块砸破的下水管道、边呕吐边匍匐爬过的500吗长的的恶臭的下水道……这一切无不深深刻画一个词:毅力。 任何一个人,想要最后获得蓝天白云下的自由,一定一定要具备这两样的--过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 我也终于悟出为什么我目前还在郁闷的原因: 第一:没有拿得出手的才华 小时候很喜欢画画,但长大后专心读圣贤书,高考,画笔再也没有提起过。 大学时学医,但是学医的日子被我用来学吉他、读闲书。工作之后,吉他没有时间去练,自然荒废。 一直以来,也断断续续、打渔晒网地练习过书法、篆刻、素描、漫画、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园艺……等等感兴趣的事,可是,无论哪个,都是典型地浅尝辄止,中途放弃的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说起来,最后都是没能坚持。 所以,我基本上就是那种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拿不出手来的人。 第二:没有坚韧的毅力 其实从上面就可以看出来了,那么多爱好,那么多尝试,最后都止于我的半途而废。假使有一样能坚持半年,那结果都很不一样了。 我是那种典型的“无志人常立志”。我有一个笔记簿,专门用来写计划的。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样一个本子,我是不得不专门辟一个这样的小簿子,因为每过一段时间,我订的那计划都会更新一下。 其实每次订计划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一直做下去的,但是,…… 知道自己没常性,所以最近的一次计划订了之后,我在计划后面郑重写下:“希望能坚持三个月”--结果,一个月后,这几个字让我写新计划的时候没勇气去看前面

310 评论

妩媚的撕纸座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在我高中的时候就已经看过,当时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平淡,无论是内容还是情节,这也就像我们老师说的,要想真正的了解一部电影至少要看3遍,今天我了解到了内涵。今天,我觉得《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故事与其说讲述的是主人公安迪成功越狱、重获自由,倒不如说是安迪从灵魂到肉体获得拯救的过程。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所表现的深刻、玄奥的宗教、社会、人生哲理是该片受到赞扬的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这部片子触及到了人类灵魂最深处的东西,它反思的是一个关于体制化与反体制化、希望与绝望、灵魂救赎的深刻的主题。安迪——肉体与灵魂的化身,英雄在灵魂上是超越体制的,尽管他们的肉体不得不服从体制的约束,然而英雄却能够利用自己伟大的灵魂和伟大的行动不断改变体制、超越体制。精英属于对体制有深刻清醒认识、曾经试图反抗但是最终选择妥协的那一类人。精英和英雄的共同之处在于在灵魂深处,二者都有希望存在。精英和英雄的区别在于,英雄除了在精神上笃信希望外,而且在行动上试图改变体制,这种卓越智慧的努力,正是是英雄成为英雄的根本所在。精英虽然在灵魂中尚有对希望的信仰,然而在行动上他们已经完全放弃了反抗的可能,他们在灵魂上虽然没有被体制化,但在肉体上已经完全体制化了。其次,就是绝大多数的大众,他们也曾经试图反抗,但是在强大的体制化的力量之下,他们却不幸的从精神到肉体完全被体制化了。最后,就是那些被淘汰的失败者,他们成了体制的祭品,很快被淹没在体制化的漩涡之中。安迪通过自己的行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深深的影响了牢笼中的其他人:安迪在狱中扩建图书馆,帮助其他犯人读书识字,那个拿到同等学历的问题青年就是被拯救的典型,一个跨掉一代中的嬉皮士竟然能够被教化成一个绅士,我们不得不感叹于救赎的力量。因此安迪的拯救不单单是一个个体的行为,还是一个群体的行为,这完全符合基督教关救赎的定义。影片在阐释安迪反抗的过程时,用了一个宗教性很强的词语——救赎。追述这个词语的宗教渊源,我们很容易想起耶稣灵魂拯救的故事,事实上,在片中不知一次的出现过《圣经》,以及对《圣经》的引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个道貌岸然的典狱长,外表似乎是一个圣洁的圣徒而他的行为和内心却肮脏的像魔鬼。在他的办公室旁边又一个精致的隽语:主的审判将要降临,然而这末日的审判却最终降临到这个审判者身上。因此,《肖申克的救赎》这一电影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对历史观的一种寓言式的阐述和对个体救赎、群体救赎的宗教式的反思。从总体上看这部电影,它的中心很明确,围绕一个词---自由。身体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虽然我们是自由之身,但是电影的开篇给我们描述了一副被限制自由的景象,这段景象是十分必要的,至少它让我感受到了监狱里的束缚,每个人只有那么一点点的空间,很安静也很单调,也许这两个词是我个人的描述,另一种眼光,那就是枯燥、无味!影片中安迪把自由更当成一种生活的态度,好像动物本能似的蕴含在骨子里的气质一样。从整个影片的救赎部分我看到了这种人性的绚丽和繁华。这使我认识到自由主义者不一定得像作家、画家那样有一个自由职业,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依然可以像安迪那样坚持自己的自由主义,虽然这样很难。我认为这是和平自由社会自由主义者坚持自由的方式,它与《勇敢的心》中华莱士追求自由方式不同,华莱士是在人身自由受到统治阶级禁锢和威胁的时候揭竿而起,用武力捍卫自己和民族的自由。这是对人身自由的捍卫,因而显得更原始更本义。最后也因为和万恶的政治挂钩而失败。而和平自由的社会有没有自由主义呢?当然有,社会的体制、与人相处的规矩、法律、尊严、尊重、生存的潜规则等等都是自由主义的摇篮,不用捍卫人身自由,我们还得捍卫精神自由。突然很非常喜欢《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台词: 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每一片羽翼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我不禁这样想到:把他们束缚起来本身就是一种罪恶,用罪恶去惩罚罪恶也不过是无奈之举。有一类人就是那样,如果把他束缚起来,你会觉得是一种罪过。我知道有的人看到这里就会情不自禁地要列举一些其他的例子了。比如你从我身上还能认为束缚是一种罪过吗?或者如果把他束缚起来也许会更好。我估计这两类人都不太会喜欢上这部电影,前一种人喜欢不了,后一种人不愿意喜欢。但我知道喜欢这部电影的大多数都是这样认为的一些人,如果我没有束缚起来,也许会更好。如果我被束缚起来我会怎样?自由?自由是什么?自由就是能在阳光下悠闲自得地呼吸。对于我们而言,它就像空气,平常得让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会怎样,但是自由对于那些高墙内的囚徒,尤其是那些注定一辈子都要呆在那里的人们又是多么珍贵而又遥不可及。安迪最后逃出鲨堡监狱,是什么实现了对他的救赎?是他心中对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其实,有时候我自己也在想,对我而言,对一个大学生而言,什么是自由,自由这个词可以用在我们的身上吗?可以!对学生而言,我们一直被束缚!!!从出生,我们只可以按照父母的想法生活,女孩子就是不可以爬墙打架,男孩子就是要勇敢。慢慢的开始上幼儿园了,开始了漫漫的学习生涯,在学校,我们要按照老师的想法学习,做优等生,做乖孩子。孩子时期的叛逆就被学校和老师还有家长扼杀了,我们的生活就像是方程,永远那么规范!活着,就要有希望。虽然安迪被判了无期徒刑,但是他有希望。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然无力改变犯人受压迫受凌辱的事实,但他却至少带来了希望,一种不曾有过的自由生命的气息。这种希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因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监狱长教育囚犯们“不许亵渎上帝”,其实他正是把自己当作上帝的,而骨子里,他残暴的禀性是要让囚犯们屈服于“纪律和圣经”,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无天日的折磨最终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导致了老布的死亡,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带上了毫无人权的“请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终无法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监狱长的所为,正是要彻底磨灭肖申克犯人对于未来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像安迪一样,要有希望!!!什么是希望?我引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吧!希望: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愿望!安迪的心中幻想、盼望、期望、愿望是他的动力。他的希望救赎了自己。当然,希望是必不可少的。友谊也是一种力量。此片无关爱情,除了背叛。有的只是监狱中的男人间的友谊。雷德和安迪的那种友谊置放在高墙之下,似乎比我们纷繁俗世中的友情来得更加纯粹和干净。他们都是内敛的人,然而洞悉一切,心意契合。我喜欢这种感情。所以在他们终于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沙滩之上的时候,忍不住一人笑了。患难见真情,是的!没错,有时候我也想,为什么长大了就找不到真正的友谊了,或者说是朋友间的义气。原因很简单,我们过的太安逸了,谁也没必要求谁,谁也没必要靠谁。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不知道苦难。此时此刻,Andy已经有足够的资本来庆祝,20年足以改变山河,可是却没能磨去他的信仰和追求,能同他媲美的大概只有基督山伯爵了,不过同伯爵不一样的是伯爵有传教士无私的帮助和教诲,伯爵心中始终未能忘怀的只有仇恨,复仇是支持他活下去的唯一动力,而安迪却只有他自己,为了自由-一个所有普通人都拥有的权利,也就是说安迪只想能够再过平凡人的生活罢了。在他即将越狱的前一天,他和Red谈论了这20年的感受,他说虽然妻子不是他杀的,可是他仍然深深内疚,他很动情的说着自己向往的生活,以至于Red都怀疑是不是他因为失去了证明清白的机会而颓废不堪。所以有时候会想,如果这个片子是以悲剧结束会不会更好。凡俗如我,当然不会觉得更好。虽然那样也许更能体现出人性的伟大,却不是太让人伤感了么;虽然那样也许就能获得那个该死的奥斯卡了,却不是太残忍了么。虽然在绝望中看出的希望决不仅仅是什么逃生,我们却仍然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 因为,与其说我们面对的是死,不如说我们面对的是生,在生的路上,希望就是现实。人活在世上需要太多东西了,但我们仍然微笑的活着。影片色调大部分时间阴暗、冷峻、压抑,在影片片尾却开始越来越明快鲜艳,最后更是碧海、蓝天,沙滩上两位相处19年的老友重逢,画面上的鲜艳明快的颜色仿佛都要从银幕上喷射而出。在此结束,肯定了对人性的救赎,对自由的追求,对希望的珍视。《肖申克的救赎》以瑞德,这样一个既是局中人,又是旁观者的视角描述了这样一个救赎的故事,让人既能客观看待,加以分析,又可以主观投入,感同身受。影片在镜头处理上非常熟练老道。大量运用景深镜头,赋予深刻寓意,加强效果表达。例如安迪终于逃离监狱,跑到了小水潭。镜头后景是监狱,被雷电黑暗笼罩,象征着邪恶,对人性的压迫。镜头背景是一个雷电交加的小水潭,大雨滂沱,以此衬托出雷电交加的苦熬19年的安迪,一朝出狱,得到自由的狂喜、极度激动和兴奋。另外一个景深镜头是安迪飞奔,前景的一排树枝快速地掠过,这个镜头很好的表达出安迪越狱后终获自由的狂喜心情。其实在前景布置树枝的手法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在许多影片中看到。还有的是用木箱代替树枝,比如枪战片、武侠片。还有一个镜头,安迪进入狱房时导演给了一个安迪抬头看天空的主观镜头,蓝天和黑暗泾渭分明,以显示监狱的黑暗对人性的压抑。还有一个场景,男青年小偷被枪杀那场戏。狱官从黑暗中出来枪杀他,随后又隐入黑暗,象征狱官们的邪恶黑暗。而唯一一处光源来自上方的小灯,灯光照在血泊中的男青年上,昏黄微弱,寓意光明被邪恶黑暗压制,无力而软弱。还有一个重复蒙太奇是瑞德的3次审核的,这个主要反映了瑞德心态的变化,就不再赘述了。《肖申克的救赎》 无论 摄影、 剪辑、 对白、 音乐、 演员演技都是一级的,每一分钟对一个真正喜欢电影的人都是享受。 叙事流畅,画面表达深刻,平缓画面波动着深海一样的厚重。 不像韩国电影的肤浅,无聊,不同于中国电影的盲目,幼稚……单从感觉上肖申克的救赎只是导演以电影的形式给我们讲故事,谈对生活,人生的见解,并且没有一丝说教的痕迹。我个人看来,这部电影以平淡的视角诠释了不平淡的人生意义,甚至是活着的意义。真的像我们老师说的,一部电影至少要看3遍,才能真正的认识它!要从各个角度认识一部影片, 就要用心去体会。这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也许我体会的不深,但我真的收货了很多!具体的自己改改。我自己的作业。呵呵

353 评论

小M回归中

《肖申克的救赎》主要讲述的是两位主人公安迪和瑞德在监狱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以及安迪如何一步步救赎自己和监狱里的人。这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是安迪对待自由和希望的坚持与向往,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对希望的信念。安迪对自由和希望的追求是最令人赞赏的,对他来说即便只是片刻的心灵上的自由也是很珍贵的,为此他让狱友们喝上了本不可能喝到的冰啤酒;他坚持刻石头,即便进狱也没有抛弃自己的兴趣;为了重温音乐的美好,他不惜违反监狱的规则而被独自监禁2个星期;为了建立图书馆坚持每2个星期写一封信,6年不间断;为越狱,19年靠一根小小的铁锤挖除了一条地道。这一切,无一部体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安迪也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懂得利用一切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用他的智慧改变了监狱里的一切,同时也是很多人得到了心灵的救赎。瑞德是此部电影另一重要人物,而电影正是以他的角度来讲述安迪的一切的。如果没有安迪的出现,也许瑞德会步上老布的后尘。然安迪不仅解救了自己,更是解救了瑞德以及监狱里的很多人。而瑞德的存在也是安迪最终越狱成功的重要媒介之一。瑞德和老布的例子也让我们认识到体制化的可怕,人一旦体制化了,那么一旦他离开了这个体制就会活不下去。影片主要是要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放弃希望,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是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正如安迪一步一步用自己的行动来救赎着众人,同时也解救了自己,最终让自己生活在自由的世界里。观看这部影片,我们学习到了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希望,只有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是能成功的。

291 评论

南宫爱默

自由、希望、友谊 ——观《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高高的围墙,如凶神恶煞般的狱警,破旧简陋到不能说是设施的设施……这是我对肖申克监狱的第一印象。安迪.多弗瑞,一个从前西装革履、事业有成,前途一片光明的银行家,被冤指控杀了自己的妻子与其情人,判处无期徒刑而终身监禁在肖申克监狱。没有杀人犯罪的他从此变得一无所有,他的前途与未来就这样被毁于一旦,无法翻身。 监狱的生活并不像地狱般使人民不聊生,但也足以使人身心俱乏。狱警凶残地对待囚犯,并用肮脏龌龊的语言辱骂他们,就感觉狱警与囚犯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与狗。狱警们始终见风使舵,压迫欺负那些无力反抗的囚犯。囚犯并非无力反抗,而是他们不会反抗,“自己是阶下囚”这种观念深深烙印在他们脑中。而安迪不同,安迪勇敢地向狱警提出要求——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帮助狱警为自己的朋友买啤酒喝。这能使他们认为自己活得更像是自由、正常的人,而不是“狗”。安迪与狱中的其他囚犯有明显的不同:他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语,寄给州议会的信没有答复,他不放弃,日复一日一直如此,最终使得州议会拨款翻新图书馆;他向来桀骜不驯,在广播室播放意大利歌剧让典狱长也无可奈何;他愿与邪恶作斗争,先“帮助”典狱长一起洗黑钱待证据确凿就将把柄交给有关部门铲除黑势力,将贪污腐败绳之以法。似乎安迪进肖申克监狱的第一天起,肖申克监狱就变得不再寻常。 从进监狱一开始,安迪就一直想方设法越狱。掌握优秀地质学的他在一次偶然机会发现了逃出监狱的方法。尽管里德说过“从这里挖条隧道至少要600年”,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他没有失去越狱的希望,他更加有动力地用常人无法预料的速度和极好的隐蔽能力,用一把锤子挖出了一条隧道,使他成功越狱,重获该属于他的自由,去过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虽然我并不太赞同安迪这种“不太理智”的做法,但是他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确实震撼到了我。他不像其他的囚犯,对生活失去信心。在安迪心中,希望就如同熊熊火焰般一直燃烧在他的心中,永不熄灭。 安迪与里德,如同兄弟一般,这是在狱中极少看见的独特风景。还有其他的狱友,也都情愿为安迪找石头做象棋。安迪教导里德的话,使里德在出狱后没有继老布的后尘,对生活失去信心最终走向自杀的道路。在剧末安迪与里德在小岛海滩紧紧相拥的场面更加体现出他们之间永不磨灭的友谊。这样的结局固然值得我们庆贺,但像老布这样悲惨的结果也值得我们思考,从狱中释放出的那些被“改造”好的那些人们是否真的已被“改造”?改造难道只是使他们不再犯法,成为良好的公民?如同里德说的“我在监狱里什么都能弄到,但我出了监狱就一无所有”。我们更应该给予他们做人的信心,而不是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有关自由、希望、友谊的优秀影视作品,值得我们中学生去细细品味。

348 评论

吃不饱的阿呜

删掉一些就可以了在我们自己的现实中,我们注定是自己剧中的主角,而电影给我们一个局外人的机会,所以我们经常喜欢以一个局外人角色从影片中寻找自己、审视自己,总喜欢从电影中寻找生活、审视现实。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体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灭的希望、压抑下的友谊以及善恶的归宿。片中瑞德关于监狱高墙的一番话语发人深省:“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监狱就是如此的将一个人彻底改造,狱中计算时间的单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为一个计量单位。当看到忽然间岁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人的希望都会消失殆尽。瑞德曾经告诫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倔强的安迪始终坚信着希望,没有一刻不在构筑着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试图用图书和音乐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肖申克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那里有最广大的“遵纪守法”的市民,有横行街市的恶霸,有滥用职权的当道者,有巧取豪夺的投机者,当然有潜伏伺机而发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体制又如当今社会体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当权者干着肮脏的勾当却会在公众面前宣讲“拯救之道”,似乎只有当性格没有棱角,思想失去火花,被“体制化”的人们习惯逆来顺受的时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当瑞得“因没有报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时,伴我的不是发笑而是颤栗:体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来时因无法承受阳光的照耀而选择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悬挂着的身躯,而是个性与思想的死亡。“制度化”这三个字最大的含义,或许不是真正的体制,而是我们所依赖的生活习惯。平时,我们依靠习惯生活,也在超越着习惯,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实现个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样拯救了自己,却也拯救不了集体。瑞德一直在努力“改过自新”,却又无助习惯性地生活着,最终在最后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释审查时,留给我们一段经典的台词:“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我想瑞德绝不是对审查者说这番说,而是说给我们芸芸众生。是啊,生在人世间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觉中,便会在习惯性的生活状态中耗费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如果能够回到过去,能够纠正那些走错的路、做错的事、说错的话,该有多好!如此,我们会面对那些爱错或没有爱错的人,会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诚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没有如果,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再次经历了140分钟听觉与视觉的洗礼,没想到这次依然被感动的差点热泪盈眶,影片中真挚的情感让我想起来了社会上流行的“四大铁”,我想铁窗肯定应该也算“同过窗的”吧!《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励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自由、友谊和爱情的感知能力。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163 评论

blackiron.sh

狱友们的每一天有有有,推荐给给你一个,在我戳我头像哈里,里面都是电影,很多找不到的电影

213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救赎论文范文资料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误认为是杀害其妻子与情人的凶手,而被冤入狱,最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越狱,获得自由之身的 故事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关于

    梦梦89050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肖生克的救赎论文题目

    我这里有几个小看法,你参考一下吧。安迪的性格在电影里,其实已经提示得很明显了。文章可以从瑞德的一段话着手:I have to remind myslef tha

    人艰不拆XP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救赎主题的论文怎么写

    发到你邮件里了 注意查收

    笑脸笑脸笑脸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救赎人生论文范文资料

    我第一次听说和抑郁压力有关的事,是我读小学的年纪曾经见过一个不太熟悉的邻居姐姐。 在我模糊的儿时记忆里,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在成长过程中,有人因为压力导致的抑郁

    大猪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肖申克救赎的毕业论文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 2 从亨伯特看纳博

    KingkonG1987021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