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9

chaorenxiaoling
首页 > 期刊论文 > 编剧论文格式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凭凑不齐~

已采纳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大众娱乐,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篇1 浅析岩井俊二青春电影的美学特征 一、长镜头与交叉剪辑下意境的营造 从长镜头渲染下的青春纯爱电影《情书》、《四月物语》,到交叉剪辑镜头下表现成长历程和蜕变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燕尾蝶》。岩井俊二在影片风格和题材上都做了最极端的挑战,在其“青春片”所营造的意境中,爱情的唯美,生活的残酷,青少年心灵的困惑和压抑,都是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真实精神世界的微妙探询。岩井俊二在影片中多采用长镜头和快速交叉剪辑相结合的方式。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身着白色衬衫的少年戴着耳机静静地伫立于青绿的麦田中,沉迷于莉莉周的音乐世界里。在电影片尾处莲见刺向星野的镜头与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四用刀刺向小马的镜头叙事手法不谋而合。岩井俊二在一次采访中也坦率地回应了这个问题,“我很喜欢杨德昌的电影,但每个人对电影的出发角度不同造就了对电影理解上了差异,《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有一半也是我自己的心声,而另一半我把它放在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同样是青春成长题材的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采用的是一种压抑阴冷的含蓄表达,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则强调形式上的动感,热情、夸张、充满爆发力”。 二、弱化情节强化情绪的主观表达 岩井俊二在中国内地的走红,直接联系着“青春文学”,这也是其电影创作的又一特色――建立在小说创作基础之上。当然,“岩井文学”中不可避免的导入了导演本身的价值观,相对于故事情节,他更注重人物的情绪表达和心理变化。一方面,他带着怀旧的情绪追溯逝去的时代,影片中对童年世界的怀旧成为成年人对青春的缺失的一种幻想性解决途径。《情书》中没有强烈的冲突情节,在两条线索下的叙事时空中,通过两个素未谋面女孩的书信联系在一起,渡边博子在寄托哀思中无意探寻出一段尘封多年的爱恋,女藤井树在书信的来往中才发觉青春期的情愫早已生根发芽,只是随男主角的离开戛然而止。岩井俊二没有在叙事的策略上突出对死亡的恐惧,而是通过情绪的升华给予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另一方面,他通过社会的角度来表达对青年成长和意识形态的思考。影片《燕尾蝶》中,观众可以在碎片式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主人公内在情绪的微妙变化,从而引发内心的思考。这也是“岩井文学”所衍生出来的弱化情节而强化情绪的“青春叙事”方式的建构。但是,此类情节弱、情绪浓的主观表达方式并不适用于任何题材的电影,对其后期电影主题的表达也有所限制。 三、青春意象背后人性的共通之处 “意象,指对存在于记忆中的事物在感受上,知觉上的体验。而电影中的意象是表意之象,是导演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融合,它是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产物”。写满藤井树名字的借书卡、刻在凤蝶胸前的燕尾蝶……岩井俊二运用极简的影像风格,将青春的热烈与生命的脆弱透过自然意象和虚拟意象表现出来,对青春期群体的人文关怀贯穿始终。 “《四月物语》中的落满樱花的街道和女主人公手中的红色雨伞是岩井俊二对青春短暂和热烈的意象隐喻”。《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以太”一词贯穿于影片的始终,是青春的神秘、崇高和超自然力量的代名词。同样,《燕尾蝶》中所营造的并不存在的城市“元都”,象征着青春里欲望的深渊。岩井俊二把所有不可言喻的意象都融入了客观存在里,这也是他对“青春”充满无限可能的另类阐释。 《燕尾蝶》的“蝴蝶”意象含蓄而凄美,暗示着两个女孩成长历程中的蜕变。固力果胸口的蝴蝶纹身是她存在的证明,她来过,以一个饱受生活磨难的姿态,带走了一只蝴蝶的脆弱和美丽;凤蝶,历经世间创伤却依然满怀希望,胸前刻的燕尾蝶是她长大成人的专属记号。她们渴望飞翔,即使是在追求人生破茧而出一刻陨落,岩井俊二采用这种独特的青春意象,表达了他对已逝青春的祭奠。沉沦或者毁灭因其阴暗而被电影避之不谈,但这却是真实人性的一部分,岩井俊二试图将成长中的青年从喧哗虚幻的社会现象中抽离出来,从而理解现实的残酷和真实世界的难能可贵。 岩井俊二是一个主观意识特别强的导演,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创作电影的理念是彻底极端的”。在影片《燕尾蝶》中,他塑造了强盗、妓女和拾荒者的不同身份来展现大城市高速运转中一群病态而畸形的社会底层人士生活的场景,但他并没有将这种阴暗彻底的呈现,而是从他们苍凉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的缺陷里挖掘出了人性深处共有的善良。即使是在动荡不安的青春里,少年依然保留着内心的纯净。 关于电影的论文范文篇2 浅析日本电影中的中国古典文学 1.研究背景 电影作为八大艺术之一,于19世纪末从欧洲传入日本后,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大众娱乐,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于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电影迎来了其黄金期。以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1951年)为首,沟口健二的《西鹤一代女》(1952年),衣笠贞之助的《地狱门》(1953年)等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纵观日本电影的获奖史,日本的时代剧,也就是极具日本风格的电影,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欢迎。但是,很少为人所知的是,日本电影不仅从自己的“日本风”中取材,同样也将外国文化作为素材,并加以改编。例如作为电影推广初期的明治、大正时期,那时的观众所最为熟悉的外国文化,则是中国的古典文化。 2.不同时代中的以中国古典题材的日本电影 尚处于日本电影草创期的1911年,吉泽商店制作了《西游记》。紧接着1912年,在西游记广受好评的情况下,再接再厉摄制了《三国志》。另外,还有很多例如《豹子头林冲》(1919年、日活向岛摄影所、小口忠导演)、《西厢记》(1920年、日活向岛摄影所、田中容散导演)等一系列以中国古典作为题材的电影被持续不断地搬上了日本大荧幕。 之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电影主流也由无声进入了有声期。战争时期,日本电影又制作了一系列如《孙悟空》(1940年、山本嘉次郎导演)、《水浒传》(1942年、冈田敬导演)、《鸦片战争》(1943年、牧野博导演)等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国策电影。 日本战败后的1950年代,日本电影进入了转型期,迈入了黄金时代。《杨贵妃》(1955年、沟口健二导演)、《白夫人的妖恋》(1956年、丰田四郎导演)、长篇漫画电影《西游记》(1960年、薮下泰司、手?V治虫、白川大作导演)等各种日本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古典文学题材的电影,不但在日本上映,还进入了香港及东南亚等华语圈市场,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1970年代,电视取代电影,走进了日本的千家万户,成为了时代的主流。1978年至1980年,日本电视局制作的系列连续剧《西游记1》和《西游记2》,不但在日本受到广大观众好评,甚至被中国中央电视台引进,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另外,于2007年制作的电影版《西游记》(泽田镰作导演),以亿日元的票房,位居当年日本本土电影收入第四位。 3.从中国古典文学到日本电影 以《西游记》为首,《三国志》、《白蛇传》等以中国古典为原型的故事,经由日本导演、编剧以及演员的演绎,介绍给了日本的观众。但是,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许多地方经过了改编,展现出了与原作颇为不同的风味。 将外国的古典作品翻拍成电影,将具有各种全新的可能性。并且,虽然原作是古典文学作品,但内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一直产生着变化。例如《白蛇传》,最初冯梦龙主编的《警世通言》版本,其中的白娘子的性格,以及最后的结局,都与如今我们耳熟能详地《白蛇传》颇有不同。而日本电影选择哪个版本的故事作为故事底稿,则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历史故事也同样,由于制作方所处国家和立场的不同,讲述出的故事也会具有情节上的差异。上文中提到过的日本版《鸦片战争》这部电影就是最好的例子。研究日本版的各类中国古典或历史故事电影与原版的异同,可以从中发现其政治意图及意识形态,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结论 因此,狭义上而言,本研究为日本电影研究,但广义上而言,其实为媒体以及大众文化研究。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可以说是历来未被传统研究所重视,因此,分析此类电影将可一窥日本电影的时代特征、对外来文化的受容史,以及中日电影交流史。更是对日本电影史的一种补充,具有不可轻视的意义。 猜你喜欢: 1. 关于电影论文范文 2. 有关微电影论文范文 3. 电影鉴赏论文 4. 关于大学生电影论文范文参考 5. 电影赏析论文范文

291 评论

佐必林家具2013

伴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各个高校的文科学院兴起,并且近年来招生势头火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的发展 》

摘要: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 文化 等相关媒体环境集中程度逐渐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以及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 社会实践 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 思维方式 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的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 经验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白茹雪.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5(15):292.

[2]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上),2015(09):160.

《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 教育 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 方法 。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 人际交往 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 总结 。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专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形式。所谓综合实训,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学完几门专业主干关联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实践锻炼活动。时间一般在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之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将每学期最后2~3周定为综合实训教学周。一个实训项目往往结合两个以上相关主干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影视创作》综合实训,综合了《影视编导》、《灯光与音响》、《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综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组成创作剧组。学生按照各自分工最终完成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剪辑影片包装,最终完成全片。综合实训教学,整合了知识结构,使学生运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地解决了一些实践问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强化。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施,更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另一大特色。毕业设计和实习相结合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设计是前期阶段,主要是策划过程;实习是中期阶段,主要制作作品;后期阶段是将前期设计和中期实习进行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即总结撰写论文。这三个阶段需要运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涵盖了培养方案中的大部分课程和综合实训内容。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组成创作剧组讨论选择创作主题。由负责编剧的同学创作剧本大纲,经过讨论与修改定稿;再由编剧创作剧本,由剧组成员讨论、修改并最终定稿。最后由负责导演的同学根据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并由剧组讨论定稿。

负责场记和剧务的同学进行联系拍摄场地,选拔演员,组织演员试镜,根据试镜情况,剧组同学共同确定演员人选;进行拍摄前的排练,导演讲戏、服装化妆确定演员每场戏的服装化妆方案,灯光和音响根据排练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和实地情况拟定灯光音响设计方案,摄像根据分镜头稿本和导演在排练现场和实地进行机位的讨论和设置,后期编辑准备编辑设备熟悉分镜头;最后,进行集中拍摄,各工种协同创作实习,形成成片。各个工种分工协作,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提升。

四、课外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综合素质与实践的全面提高和发展,本系规定: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并修满课外培养学分,为此特制定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其涵盖了科技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四大类。课外培养计划规定总学分为:10学分。学生按着《课外培养计划》的内容和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课外实践锻炼。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学生实践基地的5个工作室、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校以上的各类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奋斗的身影。通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的实施,既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到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借鉴。

有关关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

2. 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论文

3. 关于编导专业建设论文

4. 广播电视编导面试自我介绍

5. 播音主持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229 评论

又肥又馋的兔子

如果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知道是陈凯歌导演的作品,那么看完之后就更不会把这部电影和拍《黄土地》、《霸王别姬》时的陈凯歌联系起来了。耐着性子看完之后,只留下以下几点印象。一、无气无灵魂陈版《赵氏孤儿》没有把那种“气”拍出来。这里的气,既有侠气、义气等具体的个人之气,也有比这范围大的多的那个时代整体的社会之“气”。从大的范围来说,这个气就是年代感。“气”的表达,可以从诸种方面来体现。比如服饰、语言、形体、表情、眼神、外景等等。电影本来可以借助这些手段把那个时代的人和社会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然而陈凯歌硬生生的把它拍成了现代剧。除了服饰、外景之外,里面的人的语言、表情、眼神大多是现代化的,而且是太现代化的。仅以台词为例,大段大段的京片子就不用多说了,里面有两个让我觉得非常有印象的片断,其一是韩厥看到小赵武跑了,对着程婴无赖似的说了一句“孩子跑了,怎么弄啊?”其二是,8岁的小赵武对着程婴生气“你烦死了!”。语言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并不反对在历史剧中使用现代语言,但总得把握一个度,距离产生美,在历史剧中,台词与现代生活语言稍微有一点距离,只要处理得当,就象老版《三国演义》那般,不仅不会造成理解障碍,还会使年代感立刻体现出来。相比之下,梅尔•吉布森为了达到这种年代感,展现出与时代相符的“气”,经常使用现代已失传的语言,即使观众不明白台词,但很容易感受到影片中那种精神内在的东西。这可从吉布森导演的《耶稣受难记》、《启示录》等影片中观察到。连基本的年代感都没能产生,至于更高层次的各种人物所应分别具有的那些气如侠气、义气、忠勇之气、戾气、暴虐之气等等更是无从谈起。在这一点上,同是拍古代片,在造“气”方面,陈凯歌的这部电影连给黑泽明提鞋的资格都没有。在《罗生门》、《乱》、《七武士》、《用心棒》等一系列古装片中,黑泽明通过每位演员的眼神、台词、说话的声音、语调、肢体动作等等,把故事所处时代的“气”,以及每个人物所应具有的那种“气”,展露的淋漓尽致。中国姜文的《鬼子来了》,在造气方面,不输黑泽明。胡金铨的一系列武侠片,如《龙门客栈》、《侠女》、《山中奇缘》、《忠烈图》等,在对白、外景、服饰等各方面也无一不充盈着明代所特有的气。退而求其次,由与陈凯歌齐名的冯小刚导演的备受争议的《夜宴》,除了象“都母仪天了了,晚上睡觉还蹬被子”等台词稍显雷人之外,整体上在“气”的塑造方面还是很不错的。陈版《赵氏孤儿》中,程婴侠气不足、韩厥义气不足、屠岸贾戾气和霸气不足。最失败的当是韩厥的角色。未必是黄晓明的演技不好,因为他是受导演的指挥,只能说是陈凯歌导演的失败。程婴夫人海清以及赵朔夫人范冰冰只起到了吸引眼球的效果。葛优和王学圻表现平平,没给人带来惊喜。倒是三个小角色,演的不错。一是屠岸贾的谋士,能用眼神和表情带给人这部影片中少有的那种真实感。可惜在各种官方宣传资料中,我们很难找到这位扮演者的具体资料。后来在影片的末尾演员表中,发现了他的名字“王劲松”。二是晋灵公的扮演者彭波(这位演员很有潜质),就是《疯狂的石头》中演谢小盟的那位。注意,这位演员也因为不够大牌而没被宣传者加以宣传。三是鲍国安演的赵盾,出场时间不长,但气场十足。“气”是电影的灵魂,没了这气,电影就如同行尸走肉,衣着再考究,演员再大牌,外景再华丽,都难以掩盖电影本身的苍白无力与空洞无物。很不幸,陈版《赵氏孤儿》最缺少的,就是这“气”。二、无真无逻辑早已有学者考证,赵氏孤儿的故事本来就是虚构的。我们不追求历史上的真实,但作为电影,最起码应当把故事讲的象真的似的,这样才会打动观众。谁都知道《阿凡达》是虚构的,但凡是看过阿凡达的人,都会被影片所打动。所以,虚构本身不是罪,错在虚构无逻辑。几乎所有的人,看完陈版《赵氏孤儿》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程婴和屠岸贾有杀妻之恨(表面上的)与杀妻杀子之恨(实际上的),同时程婴在屠岸贾与赵氏家族的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队”,在这样的情况下,屠岸贾没把程婴杀掉已经是天大的怪事,为何又会那么轻易的收程婴为门客并那样信任程婴,还把赵武收为干儿子?实际上在原版故事中,是有所交待的,程婴与公孙杵臼设计,公孙故意把程婴的儿子藏起来,声称是赵朔的儿子,然后程婴故意象屠岸贾告密,目的很明白——为了获取赏金,背上卖友求荣的骂名,以使屠岸贾不疑。然而电影中的程婴,带上孩子和家当,来到屠岸贾那里,发了个将要终身追随屠岸贾的誓,就轻易的当上了门客。这让我们不禁怀疑那个智谋能足以弑君,并且能打败晋国第一流政治家的赵盾的屠岸贾的智商,进而怀疑导演和编剧的智商,进而怀疑这是不是导演和编剧故意侮辱观众的智商。更可质疑的是,前半场,除了少数几个场景之外,每逢屠岸贾出场,基本上都是左呼右拥,身为高级官员、高级将领,这当然是必须的。但到了后半场,乃至直到最后屠岸贾与赵武决斗时,屠岸贾偌大一个人物,偌大一处官宅,竟然看不到任何一个家人,看不到一个仆人,看不到一个随从,看不到其他任何一个门客。屠岸贾何时成了一个孤家寡人。类似这样的不合逻辑之处,电影中比比皆是。建立在这样层层断裂的逻辑链之上的故事,不会让人感到可信,更不会表达所谓什么精神了。必需得有活生生的打动人们感官的素材作为支撑时,才能进一步谈所谓的“精神”、“思想”、“情怀”。缺少了逻辑真实的故事,断然不会表达什么“思想”。三、“我只认大牌”很早就注意到,作为大牌导演的陈凯歌,对那些身处二三线乃至不入流的演员,是傲慢的。在他的眼里,只会关注到那些当红的影星或有地位的演员,在他的人才观里,各种演员之间存在着一个强固的等级体系。因此,在《梅兰芳》里,我们看到,尽管余少群表现的极为出色,如果能在电影下半段继续使用这个演员,人们对这部电影可能会是另外一种评价。但是他断然的选择了黎明,这是《梅兰芳》中最大的败笔。虽然余少群有才,但未必能带来商业价值,黎明作为大牌名星,是票房号召力的保障。因此陈凯歌在用人时宁舍才,而不舍财。宁信虚名,不信功力,不仅仅是不信演员功力,而是不信自己的导演功力。在这种演员等级观念的影响下,在《赵氏孤儿》一片中,陈凯歌采用的仍然是大牌战略。然而面对一张张熟的不能再熟的脸,我们却很难产生原有的那种激动。老实说,演员们自身的演技都没得说,但有时,演技不能代表一切。葛优那张脸,几乎没有哪个中国人不认识,一出场,就有强大的“喜感”,这极不利于赵氏孤儿作为“悲剧”氛围的塑造。尽管葛演的很卖力,但他深深烙在每个人脑海中的那些先在印象,严重阻碍了人们对他这一新角色的认同。王学圻在《梅兰芳》中的演出,可谓出神入化,无可挑剔,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无论是他自己还是观众,要想摆脱王版十三燕这个角色,并不是太容易。另外,在形象上,王学圻缺少屠岸贾作为武将所应具有的那种霸气。王学圻最近接的活比较多,从十月围城到剑雨,再到赵氏孤儿,每个导演都想从他那儿获取些什么。然而王学圻并不是那种万金油式的演员,他的潜质已被挖掘迨尽。有必要给他一段时间,让他好好恢复功力。黄晓明版的韩厥是角色方面的最大的败笔,既缺少忠义之气,又无刚烈威武的武将气势,一句“怎么弄啊”,使得这个大将军倒象是个打架吃了亏却没有本事扳回脸面只能满腹牢骚的街头混混。大概是黄晓明太大牌了,陈凯歌不敢命令他太多,或者,陈凯歌心目中根本就没有自己固定的每个角色的定位,因此他只能放任每个演员自我发挥。每个演员自我发挥当然是有必要的,但只能限于一定的程度,导演应该对每一个角色有一个大体的定位,否则可能会导致角色与剧情格格不入的局面。象吉布森、黑泽明、胡金铨等,在他们心目中,早已有了各种人物的定位,因此在演员作表演时,大都贯彻了导演的精神,而导演的精神乃是全部影片精神的主线索。赵文浩演的少年赵武,形象颇佳,然躁气冲动有余,沉静稳健不足。这并非是对一个15岁孩子的苛求,因为历史上的赵武,作为大政治家,是以沉静稳健著称的。海清出镜次数不多,真身出镜的几秒钟给两个孩子喂奶的镜头竟然也成了影片宣传的一个热点,用这样的手法来促销,实在是自我降低品位——更何况影片本身品位并不高。对于海清的表演,除了喂奶这个镜头因为宣传得力而深入脑海之外,再无其他深刻印象。范冰冰版的庄姬,除了美丽,身体还很强壮,生孩子前后几乎没什么区别。张丰毅版的公孙杵臼,让我们隐然看到了换了服装的曹操。赵文卓、鲍国安、李东学、彭波、王劲松等人,分别打了一次酱油,不过是路人甲的角色。尽管如此,鲍国安还是那样的气场十足,王劲松和彭波给人的印象更是远比其他几人甚至几位主演深刻。这个王劲松,在某个方面象极了倪大红,两个人都极其适合出演古装剧。如果不刻意提起,赵文卓极容易被忽略,因为他的本行是功夫片,这个戏总体上是文戏。李东学版的提弥明让人印象深刻,但与其说是因为演技,不如说是因为情节。不管换了谁,去饰演个人肉车轱辘,再加上几秒钟的特写镜头,都会让人印象深刻。或许是导演傲慢,或许是商家傲慢,在对外宣传时,出场没多长时间的赵文卓、张丰毅、范冰冰、海清等一线明星以及地位很高的鲍国安,都被加上“主演”或特别演出、友情出演等称号,单独打出他们的名字。而出场时间不比上述人少,表演又比上述人出彩的饰演晋灵公的彭波,饰演屠岸贾谋士的王劲松,我们在官方宣传的海报中看不到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名字只列在演员表中很靠后的位置。一个好的导演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一个不好的导演可以化神奇为腐朽。在梅尔•吉布森的《启示录》中,所有的演员都是非专业的,都是第一次拍电影,但每个人的表演都令人震撼。在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中,演员多为非著名演员或群众演员,但每个人的表演却都很到位,影片也相当成功。其实,为电影或角色吹入这令人震撼之气的,不是演员自己,而是导演。演员无分好坏,只有导演选取和执导的恰当与否。当一个导演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演员的演技甚至仅仅寄托在演员的名气、地位身上,而不是寄托在自身的独立创作精神之上的时候,他也就江郎才尽了。陈版《赵氏孤儿》向我们展示的,便是一个江郎才尽的导演的失败的作品。它告诉我们,陈凯歌已经离大师越来越远了。字数很多,自己取舍

209 评论

相关问答

  • 话剧小论文格式

    小论文的基本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

    可乐你不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编程论文格式

    计算机编程专业的同学们,大家毕业时,应该要书写一份专业论文。以下是我精心准备的浅谈宏程序编程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 要: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数控

    cissy52112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音乐剧论文格式

    1《猫》 它应是属于歌剧,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的撼世杰作,该剧无与

    乖乖黑宝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戏剧期刊编辑部

    解放军出版社

    sunbaby889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如何快速编剧论文格式

    Word软件的使用对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很多人也用它来写论文,它的论文格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word论文格式模板,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小斑妹sssss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