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2

全力羽羽
首页 > 期刊论文 >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秋秋花花

已采纳

1、《论清代词学中的“自批评”》,《北京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2、《“追认”与宋词价值重估》,《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 3、《口述词学史研究构想》,陈水云、潘碧华主编《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唐宋卷),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华人研究中心2012年8月出版,国际书号:-02-4。4、《词为宋代“一代之文学”说质疑》,《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转载6000字。5、《近代词学师承论》,《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学年鉴》(2008)摘录,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6、《论词学史上的“元批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九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词学范畴研究的回顾及宏观体系建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木斋词体起源及发生研究之反思》,《中州学刊》2009年第4期。9、《叶申芗词学述论》,《词学》第十八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10、《叶申芗〈小庚词〉论略》,《词学》第二十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11、《词人邓廷桢及其〈双砚斋词话〉》,《词学》第二十三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12、《地域性词派研究的新写法》,《词学》第二十四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13、《论吴世昌对王国维词学的“扬弃”》,《词学》第二十六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4、《秦观陆游名字考释》,《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15、《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接受史解析》,《文史知识》2007年第10期。16、《从花间词看晚唐五代女性闺中生活》,第一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9年第3期。17、《陆游〈卜算子·咏梅〉——一首宋词“经典”的形成史解析》,《文史知识》2010年第5期。18、《诗词中的“递进”抒情法》,《文史知识》2006年第5期。19、《“词中杜甫”说总检讨》,《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2期,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通讯》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20、《吴世昌词体观述评》,《中国韵文学刊》1999年第2期。21、《论花间词在宋金元时的传播》,《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22、《论词体观念的嬗变》,《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摘录。23、《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24、《“唐诗宋词”说评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25、《花间词与晚唐五代社会风气及文人心态》,《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26、《论明代的“花间热”》,《福建论坛》1997年增刊。27、《李清照〈词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8年8月版。28、《词学体系建构的历史回顾与反思》,《中国诗学研究》第五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版。29、《花间词风格新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全文转载。30、《宋词雅化规范化之宏观透视》,《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2期全文转载。31、《放翁隐逸词初探》,《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5年第1期摘要。32、《论放翁词的风格类型》,《宝鸡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33、《论王世贞的词学观》,第一作者,《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6期。34、《“应歌”——花间词的原生态及其价值重估》,《第三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10月版。35、《鹿虔扆〈临江仙〉并非伤蜀亡之作》,《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36、《婉中有变,婉融奇雅--也谈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12期。37、《词学研究的又一硕果──评杨海明《唐宋词美学》,《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2000年12月。38、《词学研究的新突破──评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书品 》2001年第4期。39、《评〈饮水词笺校〉》,《 书品 》2006年第1期。40、《后出转精 嘉惠学林——评周明初、叶晔合著〈全明词补编〉》,《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2期。41、《唐宋词艺术的“总账式”研究——邓乔彬先生〈唐宋词艺术发展史〉读后》,《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第4期。42、《略论文学史的写法》,《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43、《清词中的离乱书写》,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主办“行旅、离乱、贬谪与明清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大会报告。44、《第六届全国秦少游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二作者,《词学》第二十七辑,2012年6月。45、《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第一作者,《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年。46、《论欧阳修的词学观》,第一作者,《欧阳修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2月版。47、《文天祥词综论》,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48、《论苏轼词风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作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49、《读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中文自修》1994年第5期。50、《历代词曲异同论总检讨》,第一作者,载《国际黄峨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中国散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4月版。51、《历代词曲异同论再检讨》,第一作者,第十届中国散曲暨陕北民歌学术研讨会上宣读,2008年8月陕西榆林。52、《晚明散曲漫议》,《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53、《秦观词研究之反思》,《中国韵文学刊》2014年第2期。54、《刘永济〈词论〉对现代词学体系建构的贡献》,刘亮主编《第五届中国韵文学暨海南诗词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14年6月版。55、《辛弃疾研究之反思》,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编《词学新视野——李清照辛弃疾暨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版。56、《孙维城著〈张先与北宋中前期词坛关系探论〉》,第一作者,刘扬忠、王兆鹏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2007),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57、《我自写我的词史——王辉斌新著〈唐宋词史论稿〉读后》,《贵阳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文学文体,还是文化文体?——古代散文界说之总检讨》,《文史哲》2011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转载6000字。2、《论晚明人的“小品”观》,《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3、《“宋文”为“一代之文学”说评议》,《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4、《“文学”流派,还是“学术”流派?——“桐城派”界说之反思》,《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期《学术卡片》摘录。5、《古代散文的“前理解”或遮蔽文学史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6月21日第6版《文学》。6、《从新发现的96通书简看欧阳修的日常生活》,《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9期全文转载。7、《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8、《论近代散文观念的新变与传统》,韩国《中国散文研究集刊》第1辑,2011年12月。9、《古代散文史撰写新构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10、《古代散文史研究中的“遮蔽”问题——拜读郭预衡先生〈中国散文史〉心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励耘学刊》(文学卷)2012年第1辑(总第15辑),学苑出版社2012年版。11、《易学与晚明小品》,《周易研究》2002年第2期。12、《明清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4期。13、《明清清言小品概说》,《文史知识》1997年11期。14、《明清的尺牍小品》,《文史知识》2000年第3期。15、《明清的笔记小品》(上),《文史知识》2001年第3期。16、《明清的笔记小品》(下),《文史知识》2001年第4期。17、《王晫和他的小品》,《文史知识》2001年第8期。18、《欧阳修〈秋声赋〉的文化解读》,《文史知识》2006年第10期。19、《韩愈〈毛颖传〉接受史述论》,第二作者,《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20、《吕祖谦〈入越录〉赏读》,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4期。21、《明清游记概说》,《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4期22、《亟待开掘的文学宝藏――近代域外游记述论》,《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4期。23、《自然的“生命化”和“人格化”──易学与明清小品研究之一》,载《中国易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24、《明代日记体散文评述》,第二作者,《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年第2期。25、《“欧苏”散文合论评议》,第一作者,《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26、《欧阳修与蔡襄》:《福建论坛》1998年第4期。27、《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文学价值》,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28、《现代小品笔法章法论》,《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9、《俞平伯散文理论的古典资源》,载黄科安主编《中国散文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30、《传记文学是人类生命的载体——〈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的生命价值〉评介》,《文艺报》2013年5月29日第2版《理论与争鸣》。31、《欧阳修〈秋声赋〉的传播与接受》,《古典文学知识》2013年第6期。32、《论苏轼〈前赤壁赋〉的“跨体”传播与“跨国”传播》,《苏东坡研究》2014年第4期。33、《学术视野中的古代文章学》,王水照、侯体健主编《中国古代文章学的衍化与异形——中国古代文章学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34、《还原:学术的气度与品格》,第二作者,《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4期。35、《朱熹论欧阳修》,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2期。36、《朱熹论苏轼散文》,第二作者,《朱子文化》2009年第3期。 1、《古代文体价值论之再估价》,(香港)《文学论衡》总第24期,香港中国语文学会2014年6月版。2、《古代文论中的“自娱说”》,《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3、《古代文体学的学理构成》,《学术研究》2010年第9期。4、《古代诗体界说之清理与反思》,《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5、《〈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之总检讨》,《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4期。6、《古诗十九首作者、作年问题再检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30日第6版《文学》。7、《谢灵运山水诗历代评价之再评价》,《中国韵文学刊》2002年第1期。8、《古代文学研究要摒弃“唯文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22日B01版《文学》。9、《从斋名变更看陆游的心态历程》,《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0、《武夷山陆游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韵文学刊》 2008年第2期。11、《王维“诗中有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第一作者,《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12、《长安——唐代诗人的“精神家园”》,第一作者,《长安学丛书·文学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秦出版社2009年9月版。13、《“诗从对面飞来”》,《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1期。14、《古代诗词中的“愁”情表达法》,《古典文学知识》2011年第4期,4000字。15、《诗词鉴赏是一种再创作》,《学语文》,1993年第2期。16、《“一篇全在尾句”——唐宋诗词的结句艺术》,第二作者,《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2期。17、《苏轼研究综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18、《宋代文学研究综述》,第二作者,载《200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19、《严复〈王荆公诗〉批语辑录》,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十五辑,凤凰出版社2013年12月版。20、《蔡襄写景纪游诗综论》,第二作者,林贻瑞主编《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21、《我与中国韵文学会的“缘分”》,《中国韵文学刊》2015年第2期。22、《读蔡厚示先生〈玉雪轩文论集〉》,《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之沟通》,(韩国)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中语中文学》第56辑, 2013年12月版。2、《重新认识和评价“乾嘉学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22日第6版《文学》。3、《“新子学”概念的界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28日B01版《文学》。4、《“新子学”界说之我见》,《诸子学刊》第九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又载叶蓓卿编《“新子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14年版。5、《论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下关怀”》,《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6、《藏书家陆游》,《文史知识》2005年第11期7、《陆游的读书与治学》,《陆游与越中山水》,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8、《学者陆游的学术思想渊源及师承》,第一作者,《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9、《陆游与易学》,第一作者,张善文等主编《中国易学》(第二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10、《陆游三山故居修复中的斋居亭阁命名问题》,载《陆游与鉴湖》,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1、《再论陆游的“家风”》,第一作者,载刘庆云主编《放翁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12、《陆游家世藏书、刻书与著书》,第二作者,《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3、《文天祥与汪元量》,第一作者,载徐明主编《天地正气》,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1月版。14、《神仙吕洞宾形象的演变过程》,《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2期。15、《多面神仙吕洞宾》,《文史知识》2001年第12期。16、《历代私家藏书楼命名的文化解读》,第二作者,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8年第6期。17、《吴芝瑛与秋瑾》,《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18、《竹与民俗文化》,笔名竺颂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1年第4期。19、《松文化散论》,笔名宋竹梅(与陆伟民合作),《绍兴学刊》1992年第1期。20、《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大学教学》2009年第10期。21、《谈谈古代汉语词汇部分的学习》,《现代中文学刊》(原《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第3期。22、《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知识》,笔名欧阳,《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3、《辨认异体字的现实意义》,《语文新圃》1992年第3期。24、《古今词义差异例谈》,《语文世界》2001年第5期。25、《胡适论鲁迅》,《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2期,1991年9月。26、《鲁迅对家教问题的论述》,《绍兴鲁迅研究》专刊第15期,1994年12月。27、《陶行知论家庭教育》,第二作者,《徽州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28、《智慧老人蔡厚示先生》,《闽台文化交流》2012年第4期。

345 评论

半半童学

出生年月:1972年7月 籍贯:湖南省攸县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教育及工作背景:湖南科技大学生物教育专业,本科,学士;:厦门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硕士;:厦门大学动物学专业,研究生,博士。: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事食品安全与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工作。:汕头大学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做博士后。:美国农业部南方农业研究中心(新奥尔良市),访问学者 至今: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任教。主讲课程本科生:科技英语、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现代食品安全科学研究生:食品微生物学进展、食品生物技术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食品生物技术、水产食品加工、免疫生物学。 1.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的定量PCR检测体系研究,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1109,课题负责 人,立项年份2001,已通过验收鉴定。2.空肠弯曲菌的磁捕获-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大项目2002IK002-06,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2,已通过验收鉴定。3.海洋弧菌琼胶酶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300998,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5,已通过验收。4.鱼虾类水产食品主要过敏原的免疫检测与加工脱敏技术开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6I0023,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5.鱼虾类水产食品过敏原的监控技术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J0419,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6.水产食物过敏原的体外免疫检测技术,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F5064,技术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7.食源性致病弧菌VBNC状态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65060046,技术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已通过验收。8.产蛋白酶极地海洋浮游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比较及其生理生态特征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676002,子项目负责人,立项年份2006。9.蟹类过敏原的免疫识别与酶法降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947,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8。10.鳗鱼加工新技术及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农业部项目nyhyzx07-043,子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7。11.2007年度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负责人,立项年份2007。 1. 一种检测空肠弯曲菌的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 2004 1 。(授权,第一发明人)2. 转基因产品的荧光双链探针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 2003 2 。(授权,第一发明人)3. 转基因产品的低密度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为2004 1 。(授权,第二发明人)4. 检测水产品食物过敏原基因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为,第一申请人5. 检测水产品食物过敏的免疫胶体金层析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为,第一申请人6. 生产海蟹调味料产品原料的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为,第一申请人7. 转基因产品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发明专利),受理号为,第二申请人。 (英文题目论文略)1. 刘光明,宋思扬,乔玉欢,蔡海松,张伟光,苏文金. 旋毛虫p49抗原基因原核表达产物的纯化.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9,3:. 刘光明,苏文金,梁基选,高榕,宋思扬,陈伟玲. 多重PCR方法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 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4:. 刘光明,李庆阁,王群力,梁基选,陈伟玲,栾国彦,苏文金. 多重荧光PCR同时检测转基因成分35S和NOS的建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刘光明,苏文金,栾国彦,宋思扬,梁基选. PCR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35S和NOS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2,5:. 刘光明,苏文金,陈向峰. 应用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玉米中Bt1蛋白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2,8:. 刘光明, 徐庆妍, 龙敏南, 宋思扬, 周俊, 苏文金. 应用PCR-ELISA技术检测转基因产品的研究. 食品科学,2003,1:. 刘光明,苏文金. 应用间接ELISA方法定量检测转基因抗虫玉米.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1:. 刘光明,龙敏南,宋思扬,苏文金. 转基因产品的PCR-ELISA液相杂交检测条件的研究.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 刘光明,宋思扬,龙敏南,高榕,陈伟玲,苏文金. 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与验证方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刘光明,苏文金,蔡慧农,谢明星,刘棠,彭小莉. 空肠弯曲菌的磁捕获-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生物工程学报,2005,2:. 刘光明,苏文金,蔡慧农,方元炜. 空肠弯曲菌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6:772-775. 第八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8-09)13. 刘光明,苏文金,蔡慧农,蔡海松,林新坚,张伟光. 基于分子信标探针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基因食品.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12(2):. 刘光明,蔡慧农,曹敏杰,苏文金. 一种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空肠弯曲菌的新方法. 中国食品学报,2006,4:122-126.(2006-09,北京. 2006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分会). 首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优秀论文三等奖()17. 刘光明,曾润颖,林则勇,曾胤新. 厦门海域产蛋白酶浮游细菌的多样性研究. 高技术通讯,2008, 18(9):979-984(EI收录)18. 刘光明,沈苑,曹敏杰,梁银龙,杨景成,苏文金. 虾类过敏原的识别、纯化和检测技术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2008,8(6):142-14819. 刘光明,曹敏杰,梁银龙,蔡朝辉,苏文金. 文蛤特异性过敏原的免疫识别. 食品科学,2009,30(1): 207-21020. 刘光明,梁银龙,苏文金,张凌晶,郭翎琳,曹敏杰. 鲤鱼小清蛋白的纯化及其过敏原性鉴定. 食品科学,2009,30(3): 188-19121. 刘光明,王玉松,黄园园,曹敏杰,张凌晶,苏文金. 辐照处理对蟹类过敏原性质的影响,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48(2): 287-29222. 刘光明,袁静静,曹敏杰,方忠兴,翁凌,苏文金. 酶水解海蟹加工下脚料制备调味品原料,中国食品学报,20080915投稿,论文编号为:8-30923. 刘光明,周斌华,曹敏杰,蔡慧农. 鳗鱼产品安全卫生监控新体系的探索,中国水产,20080905投稿,20090217接受27. 梁银龙,曹敏杰,郭川,苏文金,张凌晶,刘光明(通讯作者). 蟹类原肌球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水产学报,2009,33(1):24-2928. 梁银龙, 曹敏杰, 翁凌, 苏文金, 黄园园, 刘光明(通讯作者). 锯缘青蟹主要过敏原的纯化与鉴定. 水生生物学报,20080901投稿,20081029已接受29. 蔡慧农,刘光明,苏文金,王璋. Taqman探针用于转基因食品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12:. 章跃陵,刘光明,王三英,胡忠,邹湘辉. 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与抗人IgG相互作用的研究.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谢荣珍,刘光明,张明河,刘伟,牛建军,蔡慧农. 厦门市主要食品中致癌真菌污染的检测. 实用预防医学, 2008, 15(5): 1347-135033. 黄园园,刘光明,周利亘, 张凌晶,苏文金,曹敏杰. 蟹类主要过敏原的模拟肠胃液消化及其对过敏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200800715,已接受)35. 张伟光,蔡海松,林新坚,刘光明,宋思扬,苏文金. 旋毛虫p49抗原基因克隆体外表达条件的研究.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2:. 章跃陵,陈俊,林伯坤,黄通旺,刘光明,邹湘辉. 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血细胞凝集活性初探.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章跃陵,王三英,刘光明,陈粤,邹湘辉. 南美白对虾血蓝蛋白对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2005,4:. 蔡扬鹏,张农,刘光明,苏文金,曹敏杰. 两种织纹螺肌肉蛋白的电泳鉴别. 食品科学,2006,27(12):631-633.郭川,梁银龙,刘光明,苏文金,曹敏杰. 鲤肌肉肌原纤维结合型丝氨酸蛋白酶的分子克隆. 水产学报,2007, 31(4): . 伍久林,卢宝驹,杜明华,刘光明,苏文金,曹敏杰. 鲤鱼红色肉中金属蛋白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分析.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13卷第4期: 289-29447. 王瑞芳,张凌晶,翁凌,曹敏杰,刘光明. 天然牛磺酸提取新工艺研究. 食品科学,2009,30(4): 111-11348. 汪宁,王锡昌,蔡秋凤,刘光明,曹敏杰. 鱼类肌肉中过敏蛋白的检测与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第S2期:141-145

226 评论

蓝海Mario

汕头大学学报有三个版,分别是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以及医学版(即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但无论哪个版都不是核心期刊,请你多加注意。

192 评论

相关问答

  • 汕头大学学术论文集

    1、《明清两代宦官专权与封建专制的关系》,《汕头大学学报》198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 1986年2期全文转载,《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

    会飞的小马123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汕头大学学报是sci吗

    ok ,俺棒吧。

    贝贝78121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不好投。南师范大学,简称“云南师大”,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根据官方网站查

    麦当当518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汕头大学学报容易发吗

    如果你的文章在汕头大学学报发表,编辑部会给你用稿通知

    嘻嘻哈哈喽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汕头大学学报刊登的人

    ●词学史上的“潜气内转”说∥《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王国维与陈寅恪的结构、文体与文学观念

    suejasmin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