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2

喵喵咪儿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华鲟洄游的研究现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西安一品家

已采纳

中华鲟属于濒危状态。野生中华鲟数量非常稀少,生存环境不好。所以现在属于国家保护动物。

214 评论

柠檬心的颜色

2001年8月,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监测中心公布的调查报告称:中国“长江鱼王”--中华鲟的资源量已不足3000尾,而且仍在以惊人的速度锐减。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10后长江就有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中华鲟可能灭绝。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chinese sturgeon 鲟形目鲟科鲟属的一种。又称鲟鲨、大腊子。因产地是中国而得名。体长~3米;体重 40~ 378千克,最大个体重达500千克以上。体梭形。吻尖长。尾歪形。体具5纵行骨板状大硬鳞 。 一般头部和体背侧青灰色或褐色 , 腹部白色,各鳍均为青灰色,侧、腹板间的侧板下方体色有过渡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北及中国海南岛以东到黄渤海等海区和珠江、钱塘江、长江、黄河等淡水河流。为洄游性的底层鱼类。由海入江,喜聚于河口。成熟群体10~11月在江河上游产卵于深潭和水流湍急河床岩石壅 积处 。性成熟 9 ~ 25龄。怀卵量~万。卵沉性,椭圆形,灰绿色 ,具粘性。生长较快。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产卵期一般停食。 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 鲟科动物在两亿年前曾经盛极一时,资格比恐龙还老。现代鲟只是它们的子遗,所以中华鲟是有名的活化石,对古生物学,地质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它的吻尖突,口小无牙,身体呈椭圆筒形。口前有四条触须,用来搜寻水底的无脊椎动物、小鱼和其他食物。中华鲟鱼是大型洄游性鱼类。它们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在那里成长、发育,成熟期约需9-12年。完全成熟后,再迁移到我国浅海地区进入河口,在那里肥育、栖息。秋季,顺长江逆流而上,直至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幼鱼孵出后,便跟随着亲鱼远征,向河口、海洋游去。中华鲟鱼的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鱼体可长达2米以上,雌鱼体重约二三百千克。中华鲟鱼肉质肥美,卵可制鱼子酱,是珍贵食品;鳔和脊索可制鱼胶,所以过去一直遭到过度捕捞。许多水利工程由于忽视生态平衡,也使这种鱼类自然资源遭受严重影响。现在,中华鲟鱼有濒于灭绝的危险,因此要求严加保护。 近年来,水质的污染,对中华鲟亲鱼的性腺发育、自然繁殖受精卵的孵化以及幼鲟的生长和发育均不利。受水质污染的影响,长江口幼鲟分布范围已明显缩小,如70年代以前,中华鲟幼鱼曾是杭州湾的四种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目前,该水域已难觅幼鲟踪迹。而长江口的幼鲟也因水质污染出现了肝癌病变。80年代后,中华鲟产卵群体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雌、雄比已达到3:1甚至5:1,中华鲟雄性亲鱼精子活力逐年下降,也可能与长江水质污染有直接关系。 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中华鲟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这项工程建设以前,产卵的中华鲟逆水而上一直到达金沙江,葛洲坝截断长江水道后,洄游的中华鲟只能到达坝下,产卵江段由原来的800公里缩减到7公里,产卵场数量由原来的16处减少到1-2处,产卵场面积也只有平方公里,这使得产卵洄游的中华鲟数量锐减。 中华鲟数量减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为捕捞。1988年以后,中华鲟虽然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华鲟被误捕和非法捕捞。仅宜昌江段,1986-1996年间,渔民误捕放流的中华鲟就达155尾,还有沿江的部分渔具对幼鲟资源的破坏也较严重。调查表明,1988-1992年间,仅在中华鲟幼鱼集中分布的长江口崇明岛东部滩头及其部分延伸浅滩,每年幼鲟的总误捕量为6350尾至7060尾。除此之外,中华鲟数量减少还因为初次性成熟年龄较高、重复繁殖间隔时间长、受精卵存活率低等自身及其它方面的原因,自身繁殖存活率低等方面的原因。 有关单位的调查资料记载:1981-1990年产卵洄游的中华鲟年平均为2079尾,1998年为680尾,1999年为601尾,2000年约343尾,2001年为257尾。统计资料表明,中华鲟资源急剧下降,而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为保护好中华鲟的繁延,国家和相关地方均采取多种保护措施。 1988年,中华鲟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9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200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自然保护区。 建立宜昌和荆州中华鲟保护站。1986-1996年的十年间,仅宜昌江段,渔民误捕放流的中华鲟达155尾。 建立了中华鲟幼鱼抢救站,对误捕的受伤的中华鲟幼鱼进行抢救和护养,每年可抢救放生幼鲟数十尾至数百尾。 进行人工繁殖并将幼鲟放流长江。本世纪70年代,中华鲟人工繁殖在金沙江产卵场采获得初步成功,并且进行了少量放流。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在葛州坝下成功地进行了人工繁殖,同时也进行了人工放流。此后,原水利部中华鲟研究所也成功进行了人工繁殖。由于中华鲟人工繁殖的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中华鲟人工蓄养成熟,使放流能够有计划地进行,中华鲟培育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大规模的人工放流成为可能。目前采用的标记方法,还可以区分人工放流与天然繁殖的幼鲟。 长江水产研究所1997年开始,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有新突破,大规模培育中华鲟成活率达到80%或更高,1998年在培育出约8万尾体长12-20厘米中华鲟幼鱼,大大突破了历史记录,为大规模人工放流奠定了基础。 从1983年至1998年底,几家科研所共向长江、闵江、珠江等水域放流各种规格的中华鲟约580万尾。到2004年底,向长江水域放流10厘米规格的中华鲟幼苗约60万尾。1981年以来共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600多万尾及大规格中华鲟鱼苗千余尾。

136 评论

bismarck66

长江白鲟还有可能出现吗

长江白鲟还有可能出现吗,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大家都有了解到不少,我们中国的动物种类也是有很多的,但也有很多动物因为各种因素慢慢的走向了灭绝,以下长江白鲟还有可能出现吗。

正式宣布灭绝!长江白鲟最后一次出现在长江

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北京时间2022年7月21日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名录显示,长江特有物种白鲟(Psephurus gladius)已经灭绝,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灭绝。全球范围内,裸腹鲟多瑙河种群(Acipenser nudiventris Aral Sea subpopulation)灭绝。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IUCN全球鲟鱼再评估结果显示,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其中约2/3的鲟鱼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河流和淡水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和自然至关重要,但全球淡水生物多样性却在持续丧失,河流生态不断退化。

IUCN鲟鱼专家组主席艾纳·路维(Arne Ludwig)表示,“结果令人震惊和悲伤的,但却在意料之中。评估表明鲟鱼仍然无法摘掉‘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这一头衔。”

白鲟2003年最后一次出现在长江

此次被提及的三种亚洲鲟鱼包括白鲟、长江鲟和西伯利亚鲟自然种群,前两种都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水生物种。白鲟2003年最后一次出现在长江宜宾南溪江段,而长江鲟(达氏鲟)则是因为未能发现除增殖放流种群外的幼鱼而被评估为野外灭绝。

长江流域分布着多达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0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170多种;拥有白鱀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生物12种。其中白鱀豚是世界上所有鲸类中数量最为稀少的一种。2007年,白鳍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但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更新发布,暂未确认白鱀豚灭绝,保持原定评级“极危”。

2019年12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刊发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的研究论文(pre-proof):预计2005年-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经灭绝。2020年1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就此回应表示,目前IUCN官方还没有发布和更新关于长江鲟灭绝的消息,“后续还需要讨论”。

上述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危起伟博士,同时也是IUCN鲟鱼专家组中国唯一成员,她将白鲟和已经灭绝的白鱀豚进行了对比:“诚然鲟鱼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但是白鲟灭绝仍然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白鲟和白鱀豚生态习性不同,一个在长江上游繁殖,一个栖息地主要在长江中下游,这并不是偶然事件,其它长江水生生物万不可重蹈覆辙。”

▲长江鲟 危起伟供图

全球拯救淡水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力度。中国农业农村部陆续发布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 (2015- 2030)》《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 (2016-2025)》《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 (2018—2035)》。计划中对于中华鲟的现状描述是“产卵频率降低、洄游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自然种群急剧衰退”,对于长江鲟则是“自然繁殖终止、野生种群基本绝迹、人工群体亟需保护”。

危起伟表示,“长江鲟和中华鲟不应该只有灭绝一种未来。它们的人工繁殖已经突破,建立了一批人工群体,但自然种群的恢复任重道远。所幸‘长江大保护’已成中国共识,‘十年禁渔’、《长江保护法》等利好政策已陆续开始实施。”

世界自然基金组织(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项目)周非表示,“这次红色名录更新结果提醒我们需要通过抢救性保护来扭转淡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更需要规划和实施系统性保护措施解决长期威胁,我们需要更多机构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支持,帮助长江鲟早日‘降级’,更好地守护江海洄游的中华鲟,共创江海生态系统的美好未来。”

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灭绝 最后一次现身是2003年

俗话说,“千斤腊子,万斤象。”“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是长江白鲟。白鲟体型硕大,可达七八米长。

长江白鲟最后一次现身是2003年大年初一,危起伟和同事在四川宜宾南溪江段救助了一条白鲟,放生并跟踪。但随后船触礁,被放生白鲟的电波信号也消失了。

“我们6年沿江寻找8次均无果,悲伤!”危起伟痛惜不已。

没人能想到,失去这一条鱼,也失去了整个物种。2003年至今,科研人员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其人工养殖个体存留。

危起伟第一次看见长江白鲟是1984年,是葛洲坝下的一尾死亡白鲟。“白鲟个体大,非常难养活。”他说。1984年至1993年间,他和同事救护过4尾被困的白鲟,仅一尾成功救活,放回长江。他们养活过的最长存活期为29天,是2002年南京江段救助的一尾白鲟。

2019年9月中旬,围绕长江白鲟等欧亚十几种鲟鱼物种的濒危评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组在上海连开3天会。国外专家认为,应宣布白鲟灭绝。

此前,危起伟一直不同意。但这一次,危起伟接受了白鲟灭绝的评估结果。在多年监测无果的情况下,近年来,他和团队开始按IUCN评估模型研究白鲟现状,得出的结论是:白鲟可能已于2005年至2010年间灭绝,且可能早在1993年就已功能性灭绝,即自然种群无法进行繁殖活动。

IUCN如何定义一个物种的灭绝?“通俗地讲,如果一个物种已没有自然繁殖,又过了这个物种寿命的时间期限,期间也没有发现任何个体,即可认定该物种灭绝。”危起伟说,白鲟的产卵场在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1991年以后却再未发现白鲟自然繁殖。1993年以前,每隔一两年都有白鲟被误捕的记录,但此后很长时间没有发现。

白鲟为何无法实现人工繁殖?危起伟解释:一是当时交通条件不便,接到渔民误捕信息后赶到现场,白鲟多已奄奄一息;二是当时科研条件有限,养殖白鲟需要近20米直径的水池,而且对水体要求很高,需要足够的氧气供应。

“等我们有能力去了解和帮助它时,它却再没有出现了。”危起伟遗憾地说。

2020年1月,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了白鲟面临灭绝一事(详见本报2020年1月4日报道),网友纷纷惋惜:从未谋面,听闻已是永别。

活了15亿年的长江白鲟被宣告灭绝放长江里的鱼类

白鲟(学名:Psephurus gladius):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最大的体长可达米。又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物种。另名为我国剑鱼,是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我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鲔。春季溯江产卵。主产于我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流也有发现。是我国特产稀有宝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维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俗话说,“千斤腊子,万斤象。”“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象”指的是长江白鲟。

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山君”。白鲟和长江中华鲟相同,是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

2003年是长江白鲟最终一次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时长江水产研究所的科学家曾救助过一条长江白鲟并放生,之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白鲟的踪影了。十多年来,它一直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索中现身。

图为 2003年专家救助长江白鲟。

在专家的救助下,白鲟的伤势康复杰出,等康复到具有放生条件后,“鱼王”白鲟被放归长江。可是专家们的作业并未完毕,他们开端追寻白鲟的声呐信号,24小时没有连续。

2003年1月30日清晨5点多,追寻船跟着白鲟的“脚印”,追寻到了四川宜宾南溪与江安县交界处邻近的“金鸡尾”江段,因为长江大雾,追寻船不幸触礁,螺旋桨损坏,无法持续飞行,耽误了六七个小时。惋惜的是,待追寻船修正后,再未发现白鲟声呐信号。

最终一条被救助的长江白鲟,就此消失在苍茫长江之中……

消失的“长江最终白鲟”不外乎三种“命运”:

一是死了,灭绝了;

二是躲起来了,人类十余年的追寻没有发现声呐信号;

三是声呐掉落,白鲟脱离了人类的监控。

“我期望是后边两种成果。”

原宜宾市水利局水产渔政站站长 穆天荣

尽管有人以为长江某些水域还幸存有白鲟,可是自2003年起,人们再也没有发现过白鲟,也没有人工饲养个别存留是不争的现实。2018年11月14日,《国际天然维护联盟濒危物种赤色名录》更新发布,长江白鲟和白鳍豚一同被定为“极危”物种,没想到长江白鲟却早白鳍豚一步被宣告灭绝。

咱们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诀

对人类来说,长江白鲟的灭绝是一个严峻警讯。因为长江白鲟坐落长江水生生物的食物链顶端,它的灭肯定长江水生生态的影响极为严重,犹如一个天然区缺少了山君和狮子,下流的鬣狗就会泛滥成灾,不只损坏生物链,还会对人类形成要挟。

人类活动是形成环境要素退化的重要原因,包含物种栖息地削减、打猎或野生动物交易、全球变暖、污染以及外来物种侵略等。可以说,关于长江的过度捕捉、河水污染、航运等都有很大的可能是长江白鲟灭绝的重要原因。即使人们没有捕捉长江白鲟,也会因为过度捕捉其他鱼类而导致长江白鲟的食物削减,使得它们生计困难,难以繁殖,直至渐渐消失。对此,人类自身就应该好好反思~

在曩昔几十年快速、粗豪的经济开展形式下,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现已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所以长江完成10年禁渔禁捕,火烧眉毛。唯有如此,才不会让长江白鲟消失后还会有中华鲟及其他重要鱼类灭绝,也能防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后果。

鱼要放生,人要反思。

竭泽而渔则无鱼,尊重规则则无虞,

鱼的兴与衰,实质是大天然为开展亮起的指示灯。

给长江十年休整期,长江能还国际一片生机。

23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华才艺课论文研究现状

    课题开题报告的研究现状也叫“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述别人在本研究领域或相关课题研究中做了什么,做得如何,有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尚未解决,以便为自己开展课题研究

    翻滚的小鱼人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益智类游戏论文的研究现状

    幼儿教育益智游戏的运用论文 摘要: 在当前我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民众及学生家长对幼儿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培养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幼儿阶段的基本教育中,

    糖纸003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国论文研究现状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

    创艺麦香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格列佛游记论文研究现状

    《格列佛游记》—折射现实的想象世界《格列佛游记》以梅尔•格列佛的口气叙述了周游四国的经历。其作者根据当时英国的现象,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他成功塑造了一批生动、

    彼岸之澄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旅游资源现状研究论文

    《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的发展》 一、如何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范畴 民俗旅游是当今的热点,其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代表的价值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民俗

    阿哥丶WLy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