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22

贪吃的大吃货
首页 > 期刊论文 > 地勘单位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蝎工科男

已采纳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面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促进地质工作改革和发展,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组织由中矿联地质勘查协会、部信息中心和经研院等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07年6月4日~11日到浙江省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了地勘单位近些年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基本经验和成效,地勘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了作好调研,调研组出发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和调研提纲,拟定了重点调研的基层单位和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与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地勘局及有代表性的基层地勘队伍,采取了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基层,了解了不同类型地勘队伍在近些年,特别是《决定》出台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积累的主要经验,存在的重大问题,倾听野外一线地质队伍的心声。

这次调研,在了解浙江省地勘队伍改革与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重点深入调研了浙江省地勘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和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通过调研,了解了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地质工作的主要措施。总体来看,《决定》颁布后,地勘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工作的任务和方向,使大家统一了认识,增强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地质工作正在走出低谷,地质工作作为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功能作用正在凸现,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工作环境不断改善,生活待遇不断提高,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但地勘队伍还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住房紧缺、人才短缺、技术装备陈旧等。

二、浙江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验

浙江省地勘单位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改革,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积极稳妥、推进有序,其基本特点: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明确了地勘单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比较好地解决了地勘职工的社会统筹(进入地方养老统筹)问题,保持地勘费年均以8%的增速,为地勘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宽松条件;二是属地化地勘单位实行了有机整合、和谐发展,除了少数仍未属地化的地勘队伍外,属地化的地勘队伍进行了有机整合(约占地勘队伍总人数的80%),归属地勘局统一管理,有利于地勘队伍的统筹协调;三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求发展,充分发挥地质工作作为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的多功能作用,融入地方经济,壮大地质产业,拓展服务领域;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事企分开、稳步推进,有利于加强地质工作,有利于调动地勘队伍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地勘经济的发展,把改革、发展与稳定有机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进行改革。

(一)政府规范管理、营造市场氛围,推动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

浙江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注重规范管理,为地勘市场的发展创造氛围和机会,为地勘单位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实际管理中,从规范矿产开发、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勘查和地质环境等管理职能出发,积极培育和拓展商业性地勘市场,形成了矿产勘查、矿产资源规划、储量审核和动态监测、矿产开发利用方案制定、矿山环境治理、地质灾害评估和治理等内容在内的地质勘查市场。

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省先后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研究制定并出台了《浙江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用地项目压覆矿产资源审核工作的通知》、《浙江省地质勘查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积极推动和拓展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初步统计,近几年全省与国土资源管理职能相关的矿产开发、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勘查和地质环境调查等商业性地质调查项目每年在500个以上,其中2006年各类商业性地质调查项目合同金额达3亿元以上。通过不断拓展商业性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一方面满足地矿行政规范管理的需要,另一面也为地勘单位赢得了市场,推动了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二)坚持事企分离,不断深化改革

浙江省坚持按政事、事企分离的总体目标和方向,按厅管政务、局管事务的总体思路履行各自职能。省政府明确省地勘局为省国土资源厅归口管理的正厅级事业单位,原地矿部地勘局、核工业地质局、有色地勘局等属地化后成立地勘局,统一管理,局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地质队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地勘单位职工的社会统筹已经完成,队伍比较稳定。根据国家体制改革的精神和省政府的要求,正在不断深化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地勘局为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局;地质队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并按编制定编;地质队下属企业实施事企分离。

在改革中,实行事企彻底分开运作:地勘单位内部一部分从事公益性地勘工作、管理工作和基地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的明确为地勘(事业)单位,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性的二级法人单位(或非法人单位)明确为企业。具体做法是:

一是在产权关系上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明确地勘单位为投资主体,企业为经营主体和利润中心。地勘单位作为出资人拥有相应资产所有权,企业作为经营主体拥有法人财产权。地勘单位按出资额享受相应权益,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是有效地对地勘费进行管理,地勘费主要用于发展,由地勘单位控制并通过投资增强发展后劲,通过地勘费的有效运作来提高资产的质量和数量。三是彻底改革人事干部管理制度。地勘单位领导班子与企业领导班子分开。企业优先吸收地勘单位职工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聘用关系。地勘单位提高地质勘查工作水平所需的高级地质专业人才和提高投资管理水平所需的相关人才由地勘单位引进,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签订聘用合同。四是确定地勘单位的考核制度。事企分开运作之后,地勘局对地勘单位班子的考核内容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地勘费的使用、职工队伍的稳定为主,加上班子自身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地勘单位对企业只考核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领导班子政绩,并按投资者享受相应权益。针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特点,重点加强内部机制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自1984年以来就对职工实行合同制管理,解决能进能出的问题;1999年对新进大学生实施聘用制管理,合同三年一签,解决能进能退问题。

(三)融入地方经济,拓展地质市场

浙江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地质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发挥地质优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快融入地方经济,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这方面,浙江省与江苏省有着相似之处。浙江地勘队伍在注重地质勘查工作的新趋势、新发展上,利用各种地质勘查的新技术、新方法,服务于浙江地方经济的发展,拓展地质市场。

一是大力发展地质勘查业,为国家和浙江经济发展提供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保证。地勘队伍充分借助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对近50年来形成的地质资料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服从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大局。首先,不断提高浙江省各项地质工作程度,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保证;其次,积极承担省、市、县政府交给的矿产资源规划编制任务,为当地政府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战略决策提供基础性、高层次的服务。

二是协助政府开展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工作。随着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工程的增多,人为诱发地质灾害事故急剧增加。地质灾害已被列为浙江省四大灾害之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浙江省政府每年都编制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各地政府也相应加大了对防治地质灾害的投入,许多地方还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地勘队伍多年来一直为地方政府治理地质灾害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积极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通过科技创新,引进新理论、新方法,向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探索,不断拓宽地质工作服务范围。如农业地质方面,通过测定农业土壤化学元素、粮食作物的生长环境、名特优农产品地质环境等方面研究,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良玉环柚、黄岩蜜橘、临安山核桃、西湖牌龙井茶等名特优农产品的品质,扩大种植面积找到了科学依据。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为农业地质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四是发挥工程勘察技术优势,为重大工程建设和城市化发展服务。充分利用工程勘察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在铁路、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机场、核电站等国家和省的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各项基本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提供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服务,为各项建设施工项目提供技术参数和各项质量检测服务。

(四)贯彻决定精神,明确发展方向,壮大地勘产业

在国务院出台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后,浙江省召开全省地质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全省加强地质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及主要任务,及时部署有关工作。有关地勘单位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定未来发展战略。如地勘局提出全力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一是要加强找矿,二是要加强地质环境工作。

浙江第十一大队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后,对全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十一五”的整体发展思路:一是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争取在资源开发方面有所突破;二是巩固发展工程勘察业,加强技术创新、创建品牌、强化产业延伸;三是适度发展有市场需求、有较好效益且有一定基础的其他产业。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壮大地质勘查业,积极引进人才,自筹经费加强勘查,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中西部地区及境外矿产勘查,加强技术更新,积极与加拿大等合作开展深部找矿工作。

(五)重视机制完善,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在地勘队伍改革与地勘经济发展中,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稳定职工队伍已成为地勘单位的共识。在管理中,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责任制管理、资产管理、分配管理、安全管理、基层管理等。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狠抓质量管理,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浙江省地勘局第十一大队以产权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企业化管理制度的建立。

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自1999年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以来,质量保证制度趋于完善,运作日趋规范,质量管理形成了明确目标→工作策划→实施→检查→分析改造的一套工作流程。

浙江省地勘局第十一大队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更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共担风险的事企制度。十一队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种模式:一是对队属所有二级单位,逐步构建起大队与所属单位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并通过承包经营责任制明确大队与所属单位责、权、利关系;二是大队对投资新设立的企业,基本采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形式,吸收的投资主体以社会法人投资者为主;三是对大队原有二级全资企业进行改制。经省厅(省局)批准,完成了对浙南地质工程公司的股份制改造;2002年下半年,又完成了对温州工程勘察院的改制;四是在改制过程中,对硕普公司、浙南公司、勘察院进行了经营者持股试点,较好地解决了企业长远利益与经营者短期利益的关系问题;五是完成了温州地质发展有限公司的改制,为今后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奠定了基础。现更名为浙江华坤地质发展有限公司,其中职工持股会占,十一队占;初步形成了集团性发展的框架,为今后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创造了条件,也为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和事企分离后地勘单位企业化奠定了基础。

三、地勘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浙江省地勘单位在改革过程中,思路比较清楚、目标明确,对于养老统筹等重大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当然,有些历史遗留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

(一)住房条件艰苦,货币化补贴难到位

从浙江地勘队伍整体来讲,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基本对半,离退休人员众多,历史欠账较多、发展负担沉重,在所有历史遗留问题中,住房是最为重大和突出的问题,住房条件普遍较差,货币化住房补贴缺口巨大。

(二)基础设施陈旧,更新困难重重

基建投资列入省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问题。由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我省地勘单位的基地建设、职工住房等问题十分突出,急需维修改造和搬迁,省政府对此问题十分关注,下一步将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工作。

(三)地勘队伍市场竞争力不强

地质队伍基础差、底子薄,在发达地区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例如浙江地勘局人均净资产5万元,不足全省人均的一半,与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的差距更大。

(四)不同性质地勘队伍的发展不平衡

从浙江省内地勘队伍发展情况来看,属地化的地勘队伍发展环境比较好,并入地勘局的队伍,包括原核工业部、有色局等地质队伍,养老统筹等问题基本解决。而尚未属地化的冶金、煤田、建材等发展环境有待完善,未属地化的地勘队伍困难更大。

四、体会与建议

浙江省作为比较发达的省份,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也较快,省政府已经确定地勘局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明确了定位和定编方案。其改革与发展需要在国务院的宏观指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

(一)加强地勘单位深化改革的宏观指导

从调研看,大家共同意见是按照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促进地勘单位发展,调动地勘职工的积极性。各地方改革进程有所差别,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务院文件的宣传和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研讨,统一认识,坚定信念,坚持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坚持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大方向,各省(区)应因地制宜推进改革。

(二)稳步推进地勘单位改革进程

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自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以来,特别是《决定》出台后,地勘单位抓住机遇,以改革促发展,以稳定求发展,整体效果不错。但是鉴于地勘队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包袱沉重,在目前情况下,大部分地勘单位没有地勘事业费难以存活,仅靠地勘事业费难以活好,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科学、务实的态度进行改革,以和谐、持续发展作为目标。根据中央、国务院的精神坚持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的方向,稳步推进地勘单位企事分开的改革进程,在改革与发展中不断提高地勘单位的竞争力。对于地勘单位的改革,大家建议要充分发挥省(区)人民政府的作用,因地制宜。

(三)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市场

矿业权是地勘队伍发挥作用的基本生产要素,规范矿业权是加强地质工作的基本保障。随着《决定》贯彻的深入进行,地勘单位面临着尽快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地勘单位只有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走向企业化管理的路子。地勘单位除了要发挥自身优势,发挥在地质勘查的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外,资本的积累也至关重要,其中获得矿业权是一个主要途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瓶颈”日益显现,人们对资源的占有欲也日益强烈,在矿业权的申请和获取过程中,地勘单位与地方政府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别,在矿业权的申请、登记过程中存在矛盾,需要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市场,营造科学、平等、和谐氛围,促进矿业权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切实加强地勘行业管理

《决定》明确提出做好地勘行业管理,要求国务院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真履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职能。从调研来看,各地区、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同时也存在许多共性问题,需要切实加强地勘行业管理和指导,一是做好对地勘行业的宏观指导,统一思想和认识,例如组织召开全国地勘局局长会议;二是加强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经验交流,互相促进、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三是统一标准和规范,如现行的地质勘查价格体系主要是针对国土资源大调查指定的,难以满足地质勘查市场发展的需要,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断完善和制定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地质勘查定额标准体系。

98 评论

紫衣Helen

郑洪涛1,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地质勘查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是保证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基础性服务行业。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地质勘查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可开采的矿床,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矿产资源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大地质工作者探明了大量矿产资源,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矿产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正在下降。资源紧缺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一是找矿难度加大和地质勘查的有效投入不足,导致储量增长缓慢;二是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GDP高速增长,需要有很大量的物质投入特别是矿产品的投入,以支持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三是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消耗的矿产资源数量也在不断加大。解决矿产资源紧缺问题的中坚力量是地质勘查行业,而地质勘查单位是组成地质勘查行业的基本细胞,地质勘查单位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决定地质勘查行业的兴衰,因此研究地质勘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地质勘查业的发展与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提出了“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方针,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推动了地质工作蓬勃发展,地质队伍空前壮大。这一时期,发现了世界级大庆油田,继而在华北、江汉等盆地连续突破,建立了一大批煤炭、黑色、有色与稀有金属矿产基地,全国探明储量的矿种达134种,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的工业体系。与此同时,由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反击右倾翻案风”等天灾人祸的严重干扰,地质工作走了弯路,盲目勘探了一大批至今无法利用的“呆矿”,占用和浪费相当可观的国家资金;地质队伍膨胀到100余万人,造成沉重的历史负担,其影响延续至今。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土资源部成立,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积极稳妥、周密细致地推动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和地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199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地勘队伍实行属地化管理,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1999年7月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组中国地质科学院。在此基础上,组织实施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门从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从而从体制上将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离,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家地质工作新体制框架。

二、改革使国有地质勘查单位面临挑战和机遇

1999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这应当看做是“地质工作春天”的开始。随后中央先后出台了12项优惠政策措施支持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将公益性地质找矿和商业性地质找矿分开运行,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地质工作的发展。2002年开始特别是2006年以来,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发展整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通过市场获得的预算外收入大幅度增加,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增长,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职工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与属地化前相比大有改善,职工队伍稳定,单位凝聚力增强。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增长的来源主要有几方面:一是中央和地方地质勘查经费;二是中央和地方地质专项拨款;三是境内外劳务收入;四是矿业开发;五是矿业权转让。这使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济焕发活力。

但是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也面临激烈竞争。民营、大型企业等组建的新型地质勘查单位越来越多,将进一步打破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一统天下”的格局。这些新型地质勘查单位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资金雄厚,在争夺矿业权时比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更具有实力;二是在分配机制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他们利用高薪吸引人才,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仍然是事业单位,不可能用高薪政策使用人才,因此人才不可避免地要向这些新型地质勘查单位流动;三是新型地质勘查单位在勘查装备上比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精良得多,在争夺市场方面对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近年来,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进行了许多改革的尝试和积极地探索,改革没有一定的模式,因各省政策不一,改革进展的速度也有所不同,但都局限于内部的改革与探索,走的是“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改革并没有真正触及产权、资产所有权等深层次问题,也没有一家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真正变成了企业。如内蒙古、广东、云南、新疆等省(区)的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他们主要采取了整合属地化地勘队伍、推进内部企业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等措施。改革后,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分配机制摆脱了事业单位体制的束缚,极大地刺激了劳动的积极性和劳动效率。

三、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考

应当看到,我国几十年计划经济下传统体制给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留下了很重的包袱,用于发展生产的经营性资产不足,技术装备落后,自我发展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不强,诸如住房、基础设施、养老、医疗、离退休等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阻碍了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世界在发展,国家在进步在发展,整个社会都在发展,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也必须发展。当然,政府政策的推动是发展的前提,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更要主动发展,正视困难,将观念从“要我发展”主动更新到“我要发展”,实现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培育主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做强地质勘查业

地质勘查业是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主业,也是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优势产业。地质勘查业是矿业的上游产业,受矿业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国家的矿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与地质勘查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主业的关键是要找大矿找好矿,要不断研究国家的政策导向,突出重要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矿产勘查。以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煤层气和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锡、钾盐、金等16个重要矿产为重点,加强11个主要含油气盆地和新区新领域油气资源勘查、13个大型煤炭基地资源勘查和16个重点成矿区带的重要矿产勘查。同时,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鼓励社会投资者依法开展能源与非能源重要矿产资源勘查。鼓励企业开展国家急需矿种的勘查,鼓励在中西部地区及边远地区等经济欠发达且具资源潜力的地区开展商业性矿产勘查,鼓励开展中东部地区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政府还要积极为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合作提供政策、金融、信息等服务。这就为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找矿指明了大方向,这些是近期国家战略性矿种,战略性的矿产资源勘查是公益性的,是国家投资进行的勘查,国有地质勘查单位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找矿项目,另一方面要放眼于商业性找矿活动,用国家投资项目解决温饱问题,用商业性找矿项目达到致富目的。

2.拉长产业链,走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

矿产资源勘查要选择具有充分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的成矿区带及勘查区,运用新的成(找)矿理论和综合找矿方法手段,分层次、分阶段、分级序地部署地质找矿工作,以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但矿产勘查是高度冒险的事业,包含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勘查地质学家任何时候都必须与风险和不确定性打交道。正因为找矿风险大,能够用于开发的矿业权所占比例很低,更应该珍惜这种机会和资源。谁抓住了机遇谁就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疆一队、河南有色局一队的发恩德公司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是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职工大部分人的愿望,这样就可以取得事业费拨款,生存就有了保障,然而正是这种依赖心理导致了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进展缓慢。近两年地质勘查业经济的红火,似乎让许多人误以为企业化离我们很遥远,持怀疑态度,有的人甚至持抵触态度,认为企业化根本是不可能的。然而,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改革是大趋势。因为事业体制决定了这些单位不可能实行企业的分配机制等,收入分配机制不灵活就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也难以从社会上聘用高端人才,自己的人才很可能被收入高的其他类地质勘查单位或企业“挖墙脚”,一旦人才长期流失下去,就可能使国有地质勘查单位陷入被动,甚至出现主业不能。因此,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在当前大政策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内部要主动深化改革,做到事企分开、体制顺畅、机制灵活,内部企业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一方面可以调动积极性,激活生产力;另一方面可以少犯错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第三可以为转为企业打下基础。

(三)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做好延伸产业

1.积极争取地方项目

国有地勘单位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大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地质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全过程,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地质工作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认真分析和研究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是十分必要的。如河南省,《河南省国土资源“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涉及地质行业的有五大项: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数字国土工程。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要审时度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做好延伸产业,扩大业务范围,壮大自身经济。

2.建立良好的地方社会关系

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属地化前,是分系统的“条条”管理,任务是完成国家指令性计划,与地方政府很少接触和沟通。属地化管理后,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单位的发展受地方政策的约束;第二,地方掌握着地质勘查费用的投入,包括经费和项目费用;第三,矿业权的取得要靠地方政府审批,等等,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要多与地方政府沟通,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外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因之一。第四,沟通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得过程,信息有可能为单位带来收益。

综上所述,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经过了多次政策调整,目前大部分已经属地化管理,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尽管改革初建成效,但还都限于事业体制之下,改革的力度不大,事企不分、机制不活等体制障碍依然存在,政策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建议、可以探讨,但不可以左右,但我们作为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直接管理者,有义务在法律政策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进行改革,促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郑洪涛.2009.地勘企业“走出去”的6W原则[J].资源与产业,11(4):22-24.

贺建委.2009.地矿企业快步走出去[N].地质勘查导报,01-20(1).

王金亮.2009.浅谈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2(2):43-45.

贺建委.2008.浅析地勘单位面临的形势及工作重点[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1(4):40-42.

王金亮.2009.发挥优势探索合作实现地勘单位经济快速发展[J].资源与产业,11(4):25-27.

王金亮.2001.河南有色地矿局企业化改造模式的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

288 评论

sunny小波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促进地质工作改革和发展,地质勘查司组织由中国矿联地质勘查协会、部信息中心和经研院等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07年5月22日~27日到江苏省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了地勘单位近些年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基本经验和成效,地勘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和体会汇报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了作好调研,调研组出发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制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和调研提纲,拟定了重点调研的基层单位和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与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地勘局、华东有色地勘局及江苏省地调院、江苏省地勘局四队和华东有色地勘局814队等有代表性的地质队伍,采取了座谈会、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基层,了解了不同类型地勘队伍在近些年,特别是《决定》出台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取得的主要成效,积累的主要经验,存在的重大问题,倾听野外一线地质人员的心声。

在这次调研中,较深入地了解了江苏省地勘局和华东有色地勘局地勘队伍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的设想。在对两个局调研的基础上,重点深入调查了江苏地勘局第四地质大队和华东有色地勘局814地质大队,并走访了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通过点面结合的调研,了解了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了地质工作的主要措施,参观了地质队伍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与地质勘查基层单位和野外一线地质调查人员进行了亲密接触。总体来看,《决定》颁布后,地勘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地质工作的任务和方向,统一了认识,增强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地质工作正在走出低谷,地质工作多功能的作用正在凸现,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工作任务日趋饱满,工作环境不断改善,生活待遇不断提高,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但不同性质地勘单位的发展很不平衡,局和队都共同反映了地勘队伍还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住房紧缺、人才不足、资本匮乏、技术装备陈旧落后等问题,希望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稳定对地勘队伍改革与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加强落实检查工作,为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更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江苏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经验

江苏省省地勘单位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抓住机遇,不断深化改革,稳步发展,地勘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

江苏地勘局与有色地勘局的具体情况不同,所采取的改革与发展做法也不完全相同,但有五个共同点:一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树立大地质观念,充分发挥地质工作作为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和工程基础的多功能作用,融入地方经济,壮大地勘产业;二是坚持事企分开、因地制宜,注重转变内部经营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三是确立大力发展地质勘查主业的战略方向,受本省地质找矿条件的限制,为发挥自身矿产勘查的优势,正在努力实施到省外和境外加强地质找矿的工作,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矿产资源保障;四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抓住机遇,加大改革工作力度;五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努力构建和谐地勘队伍。因此,这两个局地质工作的多功能作用发挥得比较好,地勘经济发展比较快,地质队伍稳定,正在创造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经验。

(一)公益性地质队伍初步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

江苏省成立了隶属于国土资源厅的地调院,在原地调部(区调队)、矿产公司和测试所的基础上,组建实体性事业单位——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调院的组建完全按照“精兵+现代化”的指导方针,以“一流人才、高新技术、规范管理”为支撑,模拟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将预算内地质工作与开发经营工作实行分体运作和分类管理,努力营造内部竞争机制,使地质工作与开发经营工作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围绕这一思路再进行内部调整和改革,逐步组建起了一支精干高效的地方地质野战军队伍,为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在发展与改革中,江苏省地调院的主要做法: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和革新,“十五”期间投入4000万元进行装备更新换代,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确立人才工程建设新思路,吸引优秀人才和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建立了首家全国省级地调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十五”期间开展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励,最高额度达到12万元;三是树立“品牌”意识,不断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实施“四大工程”,即江苏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项目、江苏省地热资源调查与开发应用研究项目、南京地质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江苏省无机材料专业测试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以重大项目提升地调院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活力。

据了解,隶属于国土资源厅的江苏省地调院主要优势在于: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联系更加密切,能够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和支持。

(二)融入地方经济,拓展地质市场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地质工作的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发挥地质优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尽快融入地方经济,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江苏地勘局第四地质大队就是一个范例。成立于1958年的江苏省地勘局第四地质大队,主要从事地质找矿,在过去30多年中,曾经是江苏省找矿成果最为显著的地质队之一,荣获过国家地质找矿功勋单位称号。20世纪90年代起,单位逐渐走向市场,经历了一个低迷时期,在最困难的1997年和1998年,单位的银行账户为负值,职工工资靠东挪西借地逐月应付。直到2000年后,四队积极寻找一条既适合市场需要,又能够发挥地质优势的路子,在苏州这样一个经济发达而资源紧缺、矿业开发缺乏潜力的城市,初步实践了融入区域经济、服务地方建设、壮大地勘经济的强队之路,形成了以勘察测绘为支撑,包括地灾评估、基桩测试、设计咨询等在内的地质产业,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施拓展市场、科技强队、人才兴队、文化聚力等战略,四队从此登上了发展的快车。

四队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地质工作的支持,只要树立大地质观念,紧贴实际、主动服务,有为就会有位,地勘单位就会实现自我的价值,并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正确评价和真诚欢迎。在经济发达地区求生存、谋发展,首先是要抢抓机遇,善抓机遇,不让稍纵即逝的机遇再轻易滑过;二是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将优质诚信看得至高无上;三是想地方所想、急地方所急、办地方所需,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顾客的愿望为经营服务的唯一宗旨和义不容辞的职责,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四是充分发挥地矿职工能征善战、作风过硬和地勘单位施工实力强、技术质量可靠的优势。

(三)发挥优势,把握机遇,谋求发展

依靠地质队伍的技术优势,及时调整重点和方向,谋求快速发展,这是地勘队伍发展的又一种方式,华东有色地勘局814队就是一个典型。成立于1956年的华东有色地质勘查局814队,是一支从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测绘工程的专业队伍,是有色系统地质勘查重点队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固体矿产勘查业走入低谷,金属矿找矿任务相对较少,步履艰难。但是,814队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利用物化探的专业优势,成功进入石油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积极开拓的精神,占有市场;技术和装备不断更新,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发展市场。

自1986年首次承接青海油田柴达木盆地南冀山高精度重力勘探项目以来,814队在青海,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及江苏等20多个省(区)的10多个油田开展了油气物化探勘查。物化探总施工面积数10万平方千米,剖面数万千米油田地下管线探测面积55平方千米。2005年还第一次承接并圆满完成了境外工程——蒙古国塔木察格重磁勘探项目,为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14队目前可以提供高质优效的“资料采集、物性调研、数据处理、成果解释”四位一体的生产技术服务。从弱到强,闯出了一条发挥地质技术服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成为国内油气物化探领域的排头兵。

(四)重视内部机制完善,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在地勘队伍改革与发展中,大家达成共识: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改革中,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责任制管理、资产管理、分配管理、安全管理、基层管理等。因此,地勘单位普遍出现了地勘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双增长态势,地勘单位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为保持地勘队伍的总体稳定,各地勘单位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听取职工意见,切实关心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生活,在深化改革中保持了地勘队伍的总体稳定。

加大装备投入,完善规章制度。为保证高效开展地质工作,“十五”期间江苏省地勘单位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技术改造实验室,购入先进的物探仪器设备,为东部地区攻深找盲做好准备;加强内部机构调整,加大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了符合地质调查工作性质和特点的管理制度、聘用制度和灵活的分配制度;加大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实行岗位工资、计件工资、项目工资和年薪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使得报酬与职责、收入与成果直接挂钩,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五)注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人才高地。“十五”期间,江苏省地勘单位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制定激励政策,采取引进、培养、造就、提升等手段,努力构筑人才高地,取得较好效果。从调研的几个重点单位看,都非常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如对新引进的人才在住房补贴、岗位津贴方面享受特殊政策;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对所有委培研究生,承担学杂费,取得学位后还给予适当奖励;每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通过交流互促互进,激发科研人员学术研究热情;省地调院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在全国省级地调院中率先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增强矿产资源勘查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在更高层次上为全省乃至全国地质科研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有色地质勘查局以住房等优惠条件,引进高级人才(2个博士后),以提高自身科研和找矿理论水平,并分别与中科院和一些高等院校加强联合,培养骨干。重视队伍建设,提高了单位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三、地勘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江苏地勘单位在改革过程中,思路比较清楚、目标明确,对于医疗和养老等重大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当然,有些历史遗留尚需进一步解决,为地勘单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一)改革方向有待进一步明确,统一认识

自从1999年国务院37号文实施以来,地勘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不断出现“模式”。从这次调研来看,大家对改革调研非常敏感,担心国家制定统一的模式,列出时间表。总体认为改革方向不可逆转,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地勘单位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对于属地化地勘单位的改革应纳入地方事业单位改革行列,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基层地勘单位最担心的是地勘单位的历史包袱和主要问题尚未解决就规定转企换制,影响地勘单位稳定的局面。

(二)住房条件艰苦,货币化补贴难到位

从江苏地勘队伍整体来讲,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基本对半,离退休人员众多,发展负担沉重,在所有历史遗留问题中,住房是最为重大和突出的问题,地勘人员住房条件普遍较差,如有色地勘局80%以上职工住房不达标,全省货币化住房补贴缺口巨大。

(三)基础设施陈旧,更新困难重重

基建投资列入省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问题。由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省地勘单位的基地建设、职工住房等问题十分突出,亟须维修改造和搬迁,省政府对此问题十分关注,下一步将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工作。

四、体会与建议

(一)加强地勘单位深化改革的宏观指导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务院文件的宣传和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的研讨,统一认识,坚定信念,坚持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坚持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大方向。

(二)加快《决定》相关配套文件的起草和出台

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决定》的出台犹如缕缕春风,吹暖了地质工作者的心,希望有更为具体的和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出台。特别希望中央出台解决住房货币化等重大问题的指导性文件,促进地方政府解决地勘单位遗留的一些重大问题,加快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三)加强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经验的交流

加强地质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省(区、市)、各地质勘查单位情况不同,加强地质工作的进展也不平衡,有的已经取得比较成熟的经验,有的感觉困难很多,需要加强交流,并把成功的经验吸纳到正在起草的规范性文件和规定之中,加强对地方和地勘单位的指导和引导。

352 评论

相关问答

  • 香蕉产业发展现状毕业论文

    香蕉变成了绝响,子孙后代再也吃不到了,其他没什么影响。

    虾虾霸霸kat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民族地区发展路径研究现状论文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存在的民族问题,协调民族关系,把握民族发展方向,促进民族发展繁荣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关于民族问题方面的各项措施和规定的总和

    hj黄小兔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两岸养老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好写。养老保险发展现状为题的论文好写,写出最真实的想法即可。此种论文也是时代比较流行的一个论题。

    bluebirdta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西藏第二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一、作为中国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十二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将加紧建设中国“西电东送”能源接续基地、藏东国家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等战略储备基地。这意味

    灰羽联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房地产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迪西欧论文工作室,建议看看这个网站,里面论文范文很多,可以供参考。

    白色棉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