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7

MrStoneLiu
首页 > 期刊论文 > 基督徒怎样写毕业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可爱vivi

已采纳

摘 要:宗教不是一个空名,而是一个实在,是一个以信仰为纽带把社会成员联系起来的组织。任何宗教都不可能是私人或个人的。强调宗教的公共性,就是强调宗教团体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强调宗教、哲学、神学的公共性是西方社会思想的一种发展趋势。中外学者对公共性的理解存在的差异,是他们各自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处境引起的。历史和现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走政教合一的“公”的宗教道路,而就政府与宗教团体的关系来说,其最佳状态应当是相互调适,共存共荣,和睦相处。在当代中国,合法的中国宗教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很多。 关键词:宗教公共性;中国传统宗教;当代中国宗教 Abstract:Religion is not hollow but substantial,as an organization to link social this sense,no religion is private or publicity of religion is emphasized here to draw religious groups' notice to public affairs in there is a tendency of development to emphasize the publicity of religion,theology and philosophy in the Western world of social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environments of existence,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differ in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and status quo,China will not tend to take the road of integrating state with a “public” for the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and church,the best policy is mutually adapting,sharing woe and weal and harmoniously getting along. Key Words:publicity of religion;traditional Chinese church;contemporary Chinese church 当前有关“公共宗教”、“公共哲学”、“公共神学”的讨论非常热烈。笔者认为,诸如此论的名称皆是处于不同语境下的思想者为了强调某个具体对象(宗教、哲学、神学)之某种性质(公共性)所使用的术语。这些术语在特定语境下有其具体的内涵及意义,不能到处套用,而应分析其适用性和限度。 一、公共性与宗教的公共性 对“公共性”和“宗教的公共性”进行反思,首先使笔者联想起古希腊哲学家的一个故事。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和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在一起讨论哲学。柏拉图鼓吹他的“型相论”(理念论),并使用了“桌子性”(tablehood)和“杯子性”(cuphood)这样的名词。第欧根尼说:“柏拉图,我可以看到桌子和杯子,但我看不到你的桌子性和杯子性。”柏拉图则说:“那是因为你有一双看得见可见的桌子和杯子的眼睛,却没有可以用来识别桌子和杯子的本质的理智。”[1]在这个问题上,柏拉图肯定事物性质的实在,并进而认定事物的性质有独立存在的地位;而第欧根尼否定事物性质的独立自存。我们可以评价说,柏拉图的睿智穿透了事物的表面,达到了对事物性质的一般性认识,但他将事物的性质视为独立自存则是错误的;而第欧根尼认为事物的性质不可能有像实体那样的独立存在,这是对的,但他要是认为人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经验层面,无法对事物的性质达到一般性的认识,那么这是错的。 现今学界对“公共性”这个概念的解释相对明晰,而在理解“公共宗教”、“公共哲学”、“公共神学”时若不联系这些名称的具体所指,就会使人感到不知所云。因为,这世上有哪一种宗教、哲学或神学完全不具有任何公共性?又有哪一种宗教、哲学或神学不能在特殊意义上给自己冠上公共之名,或称自己为公共的呢?重要的不是一般地判断宗教、哲学或神学有无公共性,而在于联系具体对象,判断它在什么范围内、什么意义上具有公共性。 我们在英文辞典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解释:publicity是形容词public的名词形式。Public的释义有两大类,第一大类:(1) 公众的,与公众有关的;(2) 为公众的,公用的,公共的;(3) 从事公共事务、群众娱乐活动、社会服务的。第二大类:(1) 向大众公开的;(2) 众所周知的。[2]我们要注意的是,publicity虽然是一个名词,但它的所指仍旧是事物、对象的某种性质,而不是某种事物和对象。 宗教不是一个空名,而是一个实在,一个以信仰为纽带把社会成员联系起来的组织。就此而言,任何宗教都不可能是私人或个人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像宗教信仰自由、政教分离、宗教与教育的分离等原则的确立使得宗教团体变得私人化或个人化,乃至于使人们生出这样的幻像——可以有完全私人的宗教或者完全私人的神学。然而,我们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所谓宗教、哲学、神学的私人化(个人化)只是表示其公共性的削弱,或公共程度的压缩,而非完全丧失。 一般说来,使用公共性字眼的学者想要倡导扩大宗教、哲学、神学的公共性,但正因为公共性的概念太一般了,乃至于我们必须将它与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方能判断这样的倡导有何意义,而在这里,在何种领域中扩大公共性就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在不同场景下一般性地倡导宗教公共性的扩大是无意义的,甚至是危险的。 默茨(Johann Baptist Metz)强调基督教及其教会具有的公共性,教会(ecclesia)的本义就是一个开放的集合(open assembly),原本就含有“公共”的意思。启蒙时期以前,基督教的社会功能与西欧社会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基督教的公共性达到极致,而人民的公共生活受到教会的统治和支配,在教会建制(church institution)中私化(privatised)了。默茨在分析基督教传统的私化时把启蒙时期的教会与国家和社会的分开视为基督教目前所处困境的根源。他说:“区别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是有价值的,但似乎并不能弥补基督教所丧失的公共地位与角色。”[3 ] 新教神学家弗勒斯德尔(Duncan )探讨建立一门公共神学的可能性。他说:“公共神学是一门讨论有关神的神学,它具有指向公共可共享之真理,并参与公共讨论及见证那真理对世上所发生的事之正当性及关怀今日人民与社会所面对的严峻问题。它从所受托的传统提供坚定的信念、挑战和见解,而非寻求共同的表述或重述每人的说法。”[4]这样的呼吁有其特殊用意,其主旨无非是要神学更多地关注公共事务,参与社会的改革与建设。 在我看来,这些倡导呼吁公共性的学者们用来解释公共性的那些概念更加值得注意。例如,潘兰特(Raymond Plant)力陈神学本身的公共性,并指出明了神学公共性的关键在于对一般与个别之关系的理解。他说:“一般与个别的张力位于政治神学的核心。神学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学科,试图寻求达到某些一般的关于神在这个世界上的性质和行为的真理。而另一方面,政治的社团,他们的信仰和价值是非常专门的和个别的。神的本性(至少在古典有神论中)可以被认为是无时间的,无变化的,而政治总是涉及具体的社团在特定的时间和在特定的地点的生活方式。”[5]17他又说:“神学……怎么能够和政治领域相关联呢?政治完全是在一个充满差异的领域中形成的,在其中,不同国家、种族、性别、群体的成员有着不同的、相互之间并不和谐的利益和目标,而这些利益和目标又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得到不同的解释和拥有不同先后秩序。”[5]18这种意思在莫尔特曼那里说得更清楚。他说:“基督教神学的主题就使它成为一种公共的神学。它涉及社会的公共事务。它在对基督的期盼的光明中思考什么是神的王国的普遍关怀。”“公共神学不得不与神学的公共相关性发生关系,这种相关性处于基督徒身份的核心处,它关心的是神国莅临在人类历史的公共世界中。”“没有公众的关联性就没有基督教神学的定位,反过来说,没有基督教神学的定位就没有公众的关联性。”[6]可见,强调神学的公共性就是强调神学主题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就是宗教信仰的公共关联性。 总而言之,强调宗教、哲学、神学的公共性是西方社会思想的一种发展趋势。它是对传统宗教、哲学、神学的一种挑战,是在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全球化以及人类文化多样化和生活世界科技化的处境中建构或重建宗教、哲学、神学的尝试。二、中国传统宗教的公共性 西方学术界有关公共宗教、公共哲学、公共神学的讨论对中国学术界有影响。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中外学者对公共性的理解是有一些差异,但并不大,而且这些差异的产生并非语词本身引起的混乱,而是由中外学者各自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处境所引起的。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中西差距之缩小,这些理解上的差异将会削弱,不会阻碍中外学者的相互理解。 在现代汉语中,“公共性”一词译自英语publicity。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在词法上的最大差别就是喜用双字词,少用单字词。与现代汉语词“公共”最接近的古汉语词是“公”。它作为形容词时的现代释义主要有:(1) 公正;(2) 公有(共有);(3) 公开。[7] 中国先秦时代的“公”,有三层含义,一是公家、朝廷、官府;二是共同;三是公平、公正。第一层含义是最主要的,而且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那些具有公共身份的国君、贵族就是当然的宗教领袖,是宗教祭仪的主持者。国家、政治、社会、个人、道德、宇宙、自然、宗教、鬼神大都统一在这个“公共”领域(政治统治领域)。 中国古人对宗教的理解也体现出“公”的意思。“宗”指宗族、宗亲、宗庙等;“教”指学说、伦理、规章、教化、教导之意。“礼”亦与今日“宗教”之内涵重合,既有伦理制度、教义思想,亦包括宗教仪式及祭典。“神道设教”更是反映了统治阶级或社会圣贤对宗教公共性的关注。“天”具有先验的公共性与至上性。“天帝”、“天命”、“天意”是中国社会秩序和精神信仰的基础。它以宇宙观形式,成为古代社会秩序合法性证明的基本方法。正所谓“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天”是“公”的起源。“天”是至善、至公、至大。“公”作为公平的准则而演变为公共、公益、公道、公正。天命就是大公无私的意义呈现。 这样一种“公”的模式,既是政治思维方式,又是社会行为规范;既是宇宙秩序,又是道德精神;既是王权专制,又是宗教崇拜。在这样一种模式的制约下,宗教被纳入公共政治的领域,直接成为统治架构中的组成部分。宗教是一种权力或资源,非私人所能完全拥有。相对于“公”的宗教,那些非官方的、非正式的、不合法的事情,比如祭拜私鬼、私建庙宇、私自入道、私自度僧等等,被列为公共性的对立面,称之为“私”。公、私的区别,在宗教是正统与异端,在政治上是合法与非法,在道德上则是公正与偏狭。[8] 中国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不仅使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也使中国语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古代汉语中的“公”的概念经过长期的发展,用于不同的对象,则派生出多项语义,例如公安、公案、公报、公布、公差、公产、公道、公德、公断、公法、公房、公费、公愤、公告、公海、公函、公家、公开、公款、公理、公立、公例、公粮、公路、公墓、公判、公平、公仆、公然、公审、公事、公诉、公堂、公文、公务、公物、公休、公议、公益、公用、公寓、公园、公约、公债、公正、公职,等等。“公”几乎可以添加于任何“在者”,而无论其是实体,还是数量、性质、关系、地点、时间、姿态、状况、活动。上述辨析表明:西方的“公共”概念和中国古代“公”的概念的含义并不完全对称,但经过长期的交流和发展,现代汉语有足够的表达手段转述publicity的各种含义,不会造成太大的误解。[9]相反,倒是这些语词的使用者若是不明了其所指对象的性质,加以滥用或乱用,那么倒是令人困惑的。 三、当代中国宗教对公共事务的参与 就“公”的主要意义而言,中国的传统宗教并不缺乏公共性,但具体不同的宗教在不同时期的公共性有程度上的差异。在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公”字的涵义发生了变化,宗教的公共性的存在及其表达形式也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简要地说来就是大一统的“公”(官)变成分层次的“公”,原先意义上的宗教公共性弱化,公共空间逐步增大。 新中国建国初期,宗教管理是“内部行政事务”,视宗教为控制性上层建筑,实行了封闭型行政管理方法。正是这种单纯的行政制度安排及管理,依靠少数宗教工作干部,按政策使用行政方法对宗教进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在此制度空间内,政府实行自上而下的管理;宗教团体则在此前提下从事各种宗教活动。这种管理方法,基本沿袭了中国历史上“公共宗教”模式,宗教及其活动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公共性。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宗教的管理方法,已由单向式行政管理趋向宗教组织的自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宗教团体能够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参与社会公共事业。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公共性得到初步呈现。宗教事务具有了公共、公开等性质,改变了原来把宗教作为“内部事务”来处理的行政方法及“宗教不对外”的行政习惯。(注:《上海市宗教事务条例》第四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宗教事务,指宗教与国家、社会、群众之间存在的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国务院宗教局局长叶小文曾经在《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历史篇章》中指出:要把宗教工作靠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内部工作,变为进一步由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社会事务来管理,并把这种管理推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参见叶小文:《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历史篇章》,《中国宗教》2002年第1期。)这样的公共性成了宗教在中国社会合法存在的标志和必要条件。 在建立现代社会制度的基础上,传统宗教的公共性转换为公共制度问题。宗教的教化功能不再泛化,无所限制,并以社会团体的身份结束了传统公共宗教的发展模式。政府、宗教团体、个人信仰之间的界限得到明确,进而政府与宗教团体各自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关系界限得到明确,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一个重大现象。[10]在这样的宗教制度变迁中,私人信仰取得法律的保障,而宗教团体则消除政府组织的形式,成为社会团体。 这样的社会化将是中国宗教的发展趋势。中国宗教由此将具有越来越大的社会性和公益性。这样的发展趋势相对于传统的公共性(政治性、官性)而言,是私化了,但相对于现代意义的公共性(社会性)而言,则是公共化了。政府对宗教由控制转变为依法管理,而宗教团体则自治自理,非行政、非营利、非市场,以社会团体的身份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无神论为主导意识形态的国度里,任何一种宗教要想正常地发展,都必须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与其他宗教团体和社会团体的关系。历史和现状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走政教合一的“公”的宗教道路,而就政府与宗教团体的关系来说,其最佳状态应当是相互调适,共存共荣,和睦相处。在当代中国,合法的中国宗教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很多,这就需要宗教团体思考把自己的力量主要用于何处。方立天教授指出中国宗教要走文化宗教之路。他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发挥中国宗教文化内在的积极因素,这是社会对中国宗教的要求、时代对中国宗教的要求;同时,这也为中国宗教开辟了广阔的、健康的、良性的发展道路。”[11]我相信,这条路将给中国宗教带来更多的公共性。

228 评论

超级吃货两枚

有点难写哎~~是通俗文学了~深刻思想是提炼不大出来的~可以分析男主角的形象,复仇主题,与宗教的关系,也可以和中国的复仇小说进行比较,做一篇比较文学的论文。

253 评论

空山微风

联系外国文学的理论知识这个我不太明白我是中专毕业的,我只知道大仲马的 基督山伯爵很好看,而且我多次细细的读过,觉得很有滋味。也看的明白,我觉得连文化不高的我都喜欢读这部国外小说,你完全可以从外国文学界的通俗小说入手,其次书中可以反映出当时欧洲平民读者对通俗的小说的态度,结合小说中的曲折的线路,和环环相扣接近于天方夜谭式的情节发展完全可以反映出当时外国文学界对这种通俗易懂扣人心弦的复仇小说是多么的青睐,也反映出的了作者对当时所处社会的种种观点和希望。我语言组织的不太流畅希望对你能有一点点小帮助。

193 评论

双子座K先生

论文格式论文请以横式书写,并附上五百字以内摘要及三至五个关键词。一、 每篇论文均需包含:前言、本论、结论。使用符号,依壹、一、(一)、1、(1)顺序表示。二、 字型大小:(一) 题目:18级字,标楷体。(二) 关键词:12级字,新细明体。(三) 各章标题:16级字标楷体。(四) 各节小标题:14级字标楷体。(五) 正文:12级字,新细明体。(六) 独立引文:与正文间隔一行,每行低三格,12级字,标楷体。(七) 注释:10级字,新细明体,并以阿拉伯数字标示,如:.(八) 文内数字: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年、月、日,及部、册、卷、期数等。三、 请使用新式标点符号,书名、期刊名用《》,篇名用〈〉,书名和篇名连用时,省略篇名号,如:《文心雕龙‧神思篇》。学位论文等未出版请采用「」。四、 注释请采当页注,体例依下列格式:(一)引用古籍原刻本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南宋鄂州覆北宋刊龙爪本),卷2,叶2。(二)引用古籍影印本 (明)郝敬:《尚书辨解》(台北县:艺文印书馆,1969年,《百部丛书集成》影印《湖北丛书》本),卷3,页2。(三)引用现代专书郑定国:《邵雍及其诗学研究》(台北县: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页102。(四)引用期刊论文 金培懿:〈伊藤仁斋「论语古义」在日本「论语」注释史上的地位〉,《中国书目季刊》第31卷第3期(1997年12月),页7-31。(五)引用论文集论文 蔡辉振:〈论鲁迅小说之艺术风格及其文学地位〉,《纪念鲁迅诞辰12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页808-847。(六)引用学位论文:林叶连:《中国历代诗经学》(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90年5月),页102。(七)引用会议论文: 李威熊:〈明代经学发展的主流与旁支〉,「明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5年12月22、23日),页10。(八)引用报纸论文: 丁邦新:〈国内汉学研究的方向和问题〉,《中央日报》,1988年4月2日,第22版。(九)再次引用:同一资料引用两次以上(含两次)时,依下列方法注记:1.作者、书名、章节、页数全同时,仅需注明「同前注」,卷数、页数不同时,应将不同之卷、页数标示,如:注1:苏精:〈基督教传教士与中文活字印刷〉,《图书与资讯学刊》(1987年8月),页1。注2:同前注注3:同前注,页3。2.再次徵引的注,如果不连续,则应将被徵引原注的页码标出,再注记徵引的卷、页数,如: 注1:徐朔方:《汤显祖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第2章〈坎坷的仕途〉,页59。 注2:李哲贤:《荀子之核心思想》(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4年12月),页102。注3:同注1,第3章〈最后的岁月〉,页202。五、全文以一万至一万五千字为原则。毕业论文格式 “封面”样式 编号 xxxxxx大学毕 业 论 文课题名称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2004 年 月 “目录”样式 Reflection on Chomsky’s Idealization of LanguageI. IntroductionII. DemonstrationA. Language as a concrete system of signs, has its own 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xt of . Language is a conventionalization of . Language as a social institution, is born with society. It develops and interacts with the .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 Language evolves hand in hand with the society. from the society upon language. 1) Macrolinguistic perceptive 2) Microlinguistic perceptive from language upon society 1)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society 2) Social factors and linguistic researchIII. Conclusion “英、中文摘要、关键词”样式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homsky’s methodology of idealization in linguistic research. Although the idealization in physical research from which Chomsky’s idealization deprives can still keep natural laws’ validity, the author points out Chomsky’s idealization is not accessible. The key point lies in the exclusion of social factors in his research. Then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reason why Chomsky’s exclusion of social factors is not accessible from two aspects: (1) Language is a concrete system of signs. (2)Language is a social institution. Only in the context of society are these features significant and integrate, can language bear its form and forward its development and keep up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society. Therefore instead of “being idealized” out of linguistic research, social factors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base of the research. Otherwise the object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totally changed and the research itself will be misguided. As for what factors can be temporarily idealized without changing language’s fundamental features? This is a question worth our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摘要:本文从Chomsky在语言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理想化模式入手,认为Chomsky为了使研究变得简单,便将与语言关系紧密的社会因素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这是一种不可取的理想模式。接下来本文从两个主要方面阐述了理想化模式不可取的原因:一是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只有在社会的环境下才能具有完整的意义。二是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结构,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发展过程,都在不断地和社会发生着相互作用。故而只要是研究语言学,我们就不能将社会因素“理想化”。至于什么因素可以暂时不予考虑,这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理想化,符号系统,社会结构,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188 评论

小熊猫球球酱

神是创造者,而在被造界中间,唯独人具有被造的创造性;因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而被造的,所以神生命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成为我们里面所有一切的根源,神里面所有的一切就成为我们形象样式的样本。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怎样探讨自由这个大的题目呢?神是自主的,所以人才有自由,这样说来,人的自由是神的自主的一个影子、一个表彰。在我们生命里面,我们有自由,而这个自由这么伟大、这么深入、这么超越,以至于连康德都不敢随便谈论自由。康德认为一般人对自由的了解,其实是非常糊涂、非常鲁莽、自以为是的了解。康德把自由、上帝与不朽这三件事放在那个本质界(Ding An Sich)的范围里面,不把自由放在现象界,而是放在本体界(the noumenal world)那是纯理性的范围所不能构到的地方。在本体界只有三样,那就是"上帝、不朽、自由"。自由是本体界的东西,所以这不是人的纯理性有办法去探讨去明白的事情。如果连大哲学家康德都把自由看得这么深入,这么超越的话,我不知道今天这么多的人,口里讲着自由,他们到底对自由了解多少?纽约有个自由女神像,这女神像是法国一个小自由女神像的放大,然后从法国送到美国去,就竖立在纽约港口的一个小岛上。这个自由女神像的构想,曾经透过艺术表彰出来,法国有一个大美术家叫Delacroix,他曾画一幅画,描写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有位女神正在向前走,引导整个革命的动向,那些士兵为争取自由,即使流血、牺牲、受伤、死亡,都不惧怕也不退缩。那个自由女神向前冲,把整个人类带到更自由的地步。那时法国正产生一种叫"自由思想者"(Free thinker)的运动,而那时代的这些自由思想家都站在一个反信仰、反宗教的立场来讨论自由。所以盼望基督徒谈自由的时候,我们一方面尊重自由,一方面要真正明白圣经中所说的自由是什么,一方面我们要很严肃,不随便藉自由之名而犯罪。罗曼罗兰曾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自由!自由!不自由母宁死!"如果没有自由宁可死,但是当他年老断气以前却说:"自由!自由!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所以我们今天不是从自由思想者(Free thinker)的架构里面讨论自由,我们是从神的道来看什么叫自由。回到"自由的本质"与"自由与神自主之间的关系"来说。人是按着上帝的形象造的,因为神是自主的上帝,所以他创造了一个有他形象的人,使人也有自主性。上帝说:"我是主"!上帝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因他是真理的自显,也是真理的自体,这位有位格的真理本体的自启,就使我们明白他是谁。(The self-manifestation, self-revelation of the subjectivity of personal truth, God Himself, introduces and reveals Himself to man. That is the reas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man's knowing who God is.)上帝说:"我是主"!因为他是主,所以他能说他是主,他讲的话与他的本质是一样的。神的启示和神的本体中间根本没有距离,否则的话,神是说谎者,吹牛者。神是真理的本体,所以神的自启就把他自己的事实和他自己实体的本质讲出来,所以神说:"我是主"。而人像上帝,因有他的形象和样式,但人若像神那样说"我是主",便是与上帝主权冲突的开始。当上帝决定按照自己形象造人的时候,已经把造物界与被造界之间的这一个危机放在那里了。换句话说,神做了一个很冒险的行动,他创造了那些也要做主的人,懂吗?如果你不懂,等你有了孩子以后,当你发现:岂有此理!小子怎么可以反老子!那时候你就会懂了。当神决定创造一个有自由的人的时候,他真是冒很大的险,当然,这是用人的名词讲的,其实圣经并没有这句话。上帝说:"我是主",而人像上帝,所以人最多只能说:"我像主",不能说:"我是主"。当我像主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自由形象而不是自由的本体,我们有真理的追求,但我们不是真理的本体;我们有良善的向往,但不是良善的本体;我们有圣洁的目标,但不是圣洁的本体。这是在别的宗教没有办法谈也没办法明白的,只有在基督教的道理之中才可以看见这种关系,今天许多非基督徒根本没有摸到什么是基督教,就随便攻击基督教,而更可怕的是连基督徒自己也不明白基督教是什么,随便见证。我应当像主,但我不是主;因为我像主,所以,我像神的自主一样有某一些的自由,但这自由和神的自由是不一样的,因为在受造与创造者之间有一个本质上的差异(the qualitativ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reature and the creator)。因着我与神之间本质上的差异,所以我不能站在神的地位,如同神一样讲话,因为那是冒犯、那是亵渎、那也是堕落。"像上帝"是伟大的一句话,也是很危险的一句话,"我要像上帝"这句话应当是人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柏拉图说:"人生最高的目标就是要像上帝。"这是普遍启示当中,哲学家、思想家所说最伟大的一句有关人生目标的话,那是向至高者的向往。我们一切追求、奋斗的意志以及我们所有的牺牲,其总目标,就是"像上帝"。柏拉图不是基督徒却能讲出这句话来,真是很难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像上帝"也变成撒但堕落的原因,从圣经来看,撒但堕落的起点就是在于他说:"我要与至高者同等"。这岂不是非常矛盾吗?其实,神要我们像他,这个"像"是在神安排的旨意里,本质相异之中的像,而不是跳到神位置的那个像。"像"不等于"是",这两者之间有本质性的差异,本质的差异是个绝对存在而不可忽略的事情,据此我们才能正统的思考一切有关于人性里隐藏的丰盛。人的自由与神的自由既然有本质上的差异,那么人的自由到底是怎样的自由?人很自由吗?是的,人比万物都自由,人藉着理性可以超越他在肉身里的物质限制,而去思想许许多多超越肉体限制的事情,这是思想的自由。人藉想象可以超越那现实界的世界,去架构一个很奇妙的、很特别的世界,在其中享受想象界的自由。我小时候很遗憾没有一种自由,就是没有作梦的自由。如果我们有作梦的自由,我们的生命就有三分之一很好过了,今天晚上作梦梦见自己当总统,明天晚上梦见自己当太空人……。但是我们连作梦的自由都没有,明明想要作好梦,却梦见被老虎追。到底人有没有自由?我们醒起来的时候,藉着想象,藉着理性,藉着诗意的表达、哲学的思考、文学的描写、实际的运用,我们可以很自由的发挥里面还没有达到的东西,但这不能带到梦中去,这是一种白日梦。我们不太自由,但也很自由。上帝造人连身体体态的结构、重心的安排、人行走的姿态、手脚的发挥……等,其自由的地步,是没有任何别的动物可以相比的。单单研究人体这个艺术、人体的可能性,你就可以写几百本几千本书,从建筑学一直到芭蕾舞,从马戏团一直到弹钢琴,我们里面的可能性、潜在能,我们自由发挥的可能性是多么高,连我们的性生活都比任何动物自由,因神造了一个特别的体态,非常特别的功能在我们里面,我们要感谢上帝把人造成一个这么自由的活物。人在肉身中间受物理的限制,人在肉体中间受地区的限制,人在时间中间受历史的限制,人有许多许多的限制是无可否认的,但在肉身中间有这些限制的人,仍然可以享受超过物理界、自然界里面所有动物所有的限制,来自由自在地发挥许多人性里面潜在的东西,这是神的恩典。但是,我们的自由却不是绝对的;那么,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和放纵到底有什么不同?我们以下就来思考自由的几个性质:二、自由的特性第一、自由的限制性--为什么叫自由的限制性呢?因为自由的本身一定要保存自己自由的本质,而它的本质中间不能与非自由的其他东西混杂,这叫作自由的限制性。当火车在轨道上跑的时候,它可以尽量发挥它机器的功能,它可以自由自在的快慢,但是它不能有越过轨道的自由,越过轨道的自由就是违背自由的自由、就是危害自由的自由、就是结束自由的自由,那不是自由,那是自杀,自杀的人都用了自由,因为没有人杀他,但当他杀完了自己以后,他的自由就跟他的自杀同归于尽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不自杀的自由了,这叫自由的限制性。有人说自由就是无拘无束,不应该有所限制,如果自由是毫无限制,那叫野蛮、放纵、糊涂,那不是自由,那是没有方向的乱来。自由是有限制的,因为自由到了某一个阶段就与责任发生关系,所以自由就在责任里面找到了它的限制。圣经从来没有随便剥夺人的自由,神也不随便轻看人间的主义,但是神也很清楚的给自由画了一个界限、一个篱芭,让你走到那边的时候,发现自己不过是人。我们是人,表示我们比万物都高超,"我们不过是人"则表示人上有神;当我们真正体会到自己不过是人时,我们便在神与物之间,在天与地之间,找到我们的本位,也欣赏我们的本位;而这个本位有向上看和向下看的两个方面。当我向下看,看见原来我在万物之上,感谢主!我是人。当我向上看,看见我要向神负责,原来我不过是人。如果你不懂向下看,只是向上看,可能产生一个错误的、堕落以后的误解,那叫作自卑感、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如果你不懂向上看,只懂向下看,由于堕落以后的罪性,你可能产生一个自高感,或叫自傲情结(superiority complex);无论自高或自卑,从你原位中间出去,在神的眼光看,都叫作堕落。堕落不一定是向下,堕落也可以向上,当你夜郎自大,不与神相比,你可能会把自己当作上帝;当你没有正统的真理来启示你当怎样相比,你也可能把自己当作万物中间一个非常卑微的虫一样,这样就变成自卑、自暴自弃。在正确的人论中你能真正明白你是谁,当你与神与物相比,有神的真理引导你,你发现你不过是人,但你却在万物之上,你向神负责,却靠神管理万物,你找到你自由的界限,你也找到你自由的享受。你是自由的,不过你的自由是有限制的。第二、自由的矛盾性--当你用了自由以后,你就在自由的中间侵犯了你自己的自由,在自由的中间你就减少了你的自由。现在有两个女孩子,都可能成为你的未婚妻,成为你未来的家庭主妇、你终身的伴侣、你美丽可爱的太太,其中一个很聪明,鼻子却塌了点;另外一个很漂亮,美若天仙,头脑却差一点。你祷告了好久,一直没有答案,你等圣灵来感动,你似乎总是对漂亮的比较有感动,怎么办呢?当你还在彷徨、未决定的时候,你还很自由,却是很痛苦的自由,你盼望把这个人的鼻子换过去,或那个人的头脑换过来就好了。在这个很难作决定的自由选择中间,你是在限制中间、在矛盾中间有自由的,而你的自由就面对了矛盾。自由是很奥妙的东西,我相信我们大家都想过这些东西,只是没有把它整理出来。一旦你决定了选择这个鼻子短一点的,除非她说:"我不要",否则你就马上失去了自由,所以为了保有你的自由,最好她拒绝你;那些被拒绝的不要伤心,因为感谢主!这样你还有自由。如果她说:"是啊!我早就等你了,我已经等你很久了,我清楚知道是主引导你来的。"而这个引导就把你和她拉在一起,这时你的自由就结束了。你若再去看看那个美若天仙的,你越看越不自由,因为你已经自由过了,自由过了就不再自由了,这叫作自由的矛盾性。第三、自由的相对性--为什么自由是相对的呢?因为自由有一天要在神面前受审判,所以自由就不能够逃避神的作为和神最后的权威,所以你的自由不是绝对的,你的自由是相对的,俄国名小说家Dostoevski在"The Brothers Karamazov"(卡拉马助夫兄弟们)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说:"如果没有上帝,我什么事情都可以做!"这句话表达了一个怒吼,发挥了人里面的野性,这是人犯罪以后拒绝交帐、拒绝负责的一个挣扎。"如果没有上帝,我什么都可以做!如果没有上帝,我就更自由了!"你不要在"如果"里面自狂、自呆、自醉。你不要在"如果"里面自己欺自己,说什么:"如果我从前没有跟她结婚……"、"如果没有上帝"……等,上帝不会因为"如果"就不见了!上帝不是因为人推敲他存在才存在,也不是因为人证明他存在才存在;神的存在不是人证明的结果,神的存在是人能证明的原因;神的存在不是人信的结果,神的存在是人能信的基础,神不会因你信他才存在,也不会因你信他就更存在;神也不会因你不信他就不存在,你的变化不能影响他的不变,而他的不变要审判你的变化。照样那永恒的神,他绝对的主权要审判这相对的自由,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一天都要显明在他面前,所以传道书十一章九节告诉我们:"少年人哪!……行你心所愿的,看你眼所爱看的。"这表示神尊重你的自由,最后的总意就是要你敬畏耶和华,因为你为你所做的一切最后都要站在他面前受审问,这表示自由的相对性。John Stott提到一件事情,起先我吓了一跳,后来我深深思想,觉得有道理,他说:"连上帝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如果连上帝的自由都不是绝对的,那到底有没有绝对的自由?他说:"神也不能犯罪。"所以他没有犯罪的自由。那么神的自由是绝对或非绝对的?我不用他那句话,我很尊重他的神学思想,我很尊重他为信仰所作的争战,以及对神的道所作的发挥。但我一定要很严肃的把自己的信仰交待清楚。John Stott说神的自由也不绝对,而在我自己的思想里,我认为神的自由是绝对的,而他在自由的中间也懂得怎样把他的自由和他的本性作了一个绝对的调和;所以神的自由没有违背他的义、爱、圣、善,这些伟大的神性本质,神的自由在神的圣洁里面受圣洁的限制,神的自由在他公义的里面受公义的限制,神的自由在他良善的里面受良善的限制,神的自由在他爱的里面受爱的限制,神如此把自由降服在自己其他的本性里面,这个调和还是神自由的自由,是他绝对的自由,这样人的自由就与神的自由不一样。人的自由是相对的,神的自由是绝对的。第四、自由的危机性--自由如果没有被真理约束,就变成一个极大的破坏行动,自由同其他所有人性中最高的神形象里的本质,都是含有危机性的。神把创造性放在我们里面,但我们的创造性含有危机;神把自主性放在我们里面,但我们的自主性含有危机;神把理性放在我们里面,但我们的理性中含有危机;依此类推,所有神形象中人潜在的某些本质都含有危机。当一个人误用自由的时候,他就在自由中成为抵挡神的、与真理隔绝的人,成为放弃长子名份,走到堕落地步的人,所以自由是危机的。为这缘故,我们要很深刻的思想什么叫自由。康德说:"自由就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吗?"(Is it true? Freedom means: I want to do everything and I can do it?)如果我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如果这就叫做自由,康德说,这种思想就太肤浅了,所以他反过来讲了一句很伟大的话,康德说:"自由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自由。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不是自由,乃是野蛮鲁莽,放纵情欲,就如:我要烧国旗就烧国旗,要锯旗竿就锯旗竿,要打你就打你,要杀你就杀你,这一类行为,并不是自由,而是无法无天,是乱来。但是,当你发现你生活中有什么事情你做错了,你说:"我不做了,我不要再做了!"而你果真就能不做了,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很微妙,许多自由原先都是在中性的选择中间,可是等到你做了,却发现并非中性的时候,你便没有办法放下,那便是损害自由的自由,不是真正建立自由的自由。你应当懂得分辨那似乎是自由的假自由,和那带到真自由的不大自由,二者之间的分别是什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如果肆无忌惮的吃了一碗又一碗,越吃越多,结果呢?裤带一格一格的往外松,最后连裤带都不要了,难道这就自由了?裤带是自由受限制的记号。你不要受这限制,结果变成大胖子,走路就不自由了,这叫做自由的不自由。你吃得太自由,走路就不自由,为了生活很自由,吃的就不要太自由。康德说,自由不是我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我不要做什么就能够不做什么,这就是不受捆绑的自由,不受那些因错误的自由所产生的结果所捆绑,才是真自由,很奇妙。现在很多青年所要的自由,是他将来没有办法挣脱的捆绑,所以他们所说的自由是表面的自由,其实质却是捆绑,那不是真自由。而真自由可能产生反面的果效,表面好像是限制,其实质却是真正的释放。抽烟的时候你很自由,但要戒烟的时候就很难,那就不是真自由;吸毒的时候你很自由,开始抽大麻的时候你很自由,但是当你要丢掉它的时候,它却不让你丢掉,你才知道那不是真自由。凡是你很难挣脱的、损坏你的、玩弄你的那些恶习,起初给你十分自由自在的快乐,那都是假的,在这方面,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耶稣基督论到自由的时候,先把这世界的现象用一句很特别的话讲出来--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这是用真理来谈自由与不自由的问题,耶稣以"实实在在的"这句从真实者、真理者的本体所讲出来的话,对自由作一个很清楚的交待:"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仆。"人总以为当他正在犯罪的时候,就在运用他自由,而耶稣基督说,当人犯罪的时刻正是他结束自由的时刻,正是他把自己放在奴役之下的时刻(The time you are enslaving yourself)。三、自由的真谛第一样,自由与意志有关,所以自由变成意志的一个动向,也是意志的一个本能的表达。但是,当意志没有被任何力量控制的时候,这个意志就不能保证它的动向都是自由的,这样,那一个控制意志的力量,可能成为意志的拦阻,也可能成为意志自由的一个保障、保证。关于这点,改教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和改教家,这两者便产生了一个很正面的无可避免的冲突。Erasmus这个与马丁路德同时代的人文学者,写过一篇文章叫自由意志,当他写完此文时,马丁路德拿去一看,大摇其头,马上拿起笔来写了另一篇文章,叫"被奴役的意志"。他说:不!那不是自由意志,那是被奴役的意志!(No! That's not free will, that's the bondage of the will)不是意志有自由,乃是自由已经受捆绑,意志已经在这个奴役的状况中间,这是基督教在改教时候发现的一个有关人性的极大的真理。因着这个了解,和罪带来的堕落与历史上堕落的事实发生了关连,所以基督教可以在整个处理社会的问题上提出一个最能发挥真理的答案。我告诉你,今天的政治家如果没有从圣经来看真正的人性是怎么样的,他们怎么搞,都没有办法把世界搞好。廿世纪是一个很特别的世纪,这个世纪的创造性不太厉害,我被生在廿世纪有一点不好意思,我分析廿世纪有一点不大满意,我觉得廿世纪的人没有什么骨头,因为廿世纪变成了十九世纪的玩具。十九世纪产生的许多思想动态,许多意识型态,而廿世纪就变成他们思想的一个实验的场所。存在主义从十九世纪开始,实证主义也是从十九世纪开始;神死的哲学从十九世纪开始,共产主义从十九世纪开始,辩证唯物论也是从十九世纪开始。廿世纪如同十九世纪的奴才一样被他们玩弄,被他们拿来实验,结果就是一代代被杀、被甩、被丢弃、被轻视,被剥除了许多人应当有的权利。1917年到1990年,苏俄革命到现在,在苏联被杀的人超过四千万;这许多灵魂只不过是为了证明马克斯思想对不对。廿世纪的人笨透了,还自以为聪明得不得了,但是在廿世纪没有结束以前,在我还没有死以前,特别感谢主!我看见人醒悟过来了,他们发现那些所谓的真理不是真理,所谓的自由不是自由,所谓可靠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我们被玩弄够了,而中国的思想家、政治家,中国执掌政府大权的人,没有几个真正看见人性在神光照中间实际的情形是什么样子。新儒家的学者死抓住中国文化来表示我们是忠于中国的,凡是不赞成这思想的都被认为是背叛国情的,这并不表示他们实实在在是要追求真理,他们只是保守一套他们所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而已。圣经很清楚地使我们看见,人已经堕落了,人已经有罪。在有罪以后的生活中的自由,其实是在罪里面的奴仆,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改教家马丁路德、加尔文都看透了人性堕落的本质。"全然败坏"是人论当中最重要且是最基本的一项(Total depravity is most important and fundamental aspect of the doctrine of man.)当你看人性的时候,你用什么眼光来看?你是否把人当作一个相当中性的、未曾犯过罪的、很可爱的一个中性的活物来看?改教家说:"不是!我看见人现在所有的潜能虽然大,其背后、其骨子里面有罪的控制却是没有办法除去的,除非你回到耶稣基督面前。"这是今天基督教应当据理、根据神的道力争,与世界的政治家看法不同的地方。我不是单单看看今天有多少人来参加这个讲座,我盼望这几天所讲的东西,有一天实实在在可以影响那些中国未来政坛里面,执牛耳的重要人物;我盼望这几天所讲的东西,可以影响那些以后坐在中国政坛最高宝座上的人,使他们不再把人当作非人,不再把人当作神,也不把人当作畜,而把人当作按神真理启示的,是有罪而需要神光照的人来看待。否则,所谓人权的问题,没有真正的答案。柏拉图说:大自然把意志安置在腰的部位,把感情安置在心的部位,把理性安排在脑的部位。所以从层次来看,就很清楚的看到意志是在最低的地方,而感情是超越意志的,所以感情的位置比意志更高,理性又超越感情,所以理智的位置比感情更高。根据柏拉图的思想,意志的主要活动就是性行为,所以意志力表现出来的就是性的冲动。这是他的思想,你想,一个人如果没有神的道,他可以想出多么厉害的东西,也可以想出多么败坏的东西,但他是左右全世界思想动向的人,所以他说:"为这个缘故,如果你能用感情来得胜你的意志,你是高人一等,但是高人一等不够,应该高两等,最高的人是用理性克服感情,再用感情克服意志,这样的人就是哲学家,这样的人就是世界上最高超、最有人格的人"。换句话说,要用真理克服你的感情,用感情克服你的性欲,这样你就是正人君子,是一个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你的人生就平衡、有方向。从某一个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很对,一个只懂得性欲冲动,顺着意志随便行动的人的确与动物没有多大的分别,但一个人的性欲和意志的力量,能在那圣洁的感情的引导之下有所动作,有所支配的时候,这个人过的生活当然就比较有规范,比较合乎正轨。但是,如果是感情冲动在引导意志,没有被真理约束怎么办呢?所以哲学家是用理性来引导他的感情,再用感情来引导他的意志,这当然相当好,然而理性本身是不是绝对的?理性本身是不是在正轨中间?理性受谁约束?所以如果你没有回到神的道面前,你没有办法找到人生的出路,没有办法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良方,也没有办法找到整个宇宙中人性的救药。圣经的真理告诉我们,让神的道管理你的思想,然后用被神的道所管理的思想来引导你的感情,再用这样的感情来引导你的意志,那么你的自由就在真理的范围里面行动,你的自由就在真理的规范里面受限制,你也就在这限制中享受真正有保障的自由。这样,自由在真理的保障里面才有真正的享受,真正的喜乐,真正美好的果效。第二样,自由与权利有关,自由不但与意志发生关系,自由与权利也发生关系,当我们谈到权利的时候,就要先注重尊严的问题,我用我的权利,因我是有尊严的;我用我的权利,因在我的权限之下,我不能随便被侵犯。自由与权利发生关系的时候,人的尊严的问题就当变成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人权到底是用什么作基础?到底是根据什么建立起来的?当人文主义重整人的权威的时候,他们又与宗教改革家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看法。宗教改革家是由另外一个源头看见人的尊严,那个源头就是神的形象,不是从人本的思想,不是从古代的思想,从古代的成就,从人想象中的潜能,来发挥、发扬人的权柄,而是从"神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了人,人的尊严在神的旨意里应当是怎样,从这个源头去发挥人权。"第三样,自由与道德有关,凡是不因自由的催动而产生的道德行为,都不需要负道德的责任,所以需要在人的生命中赐下自由,人才可以成为道德的活物。自由是道德的基础(Freedom is the foundation of morality)。如果你所做的不是出于你的自由,而是出于别人的强迫,你不必负道德责任;但如果是出于你的选择,你就必需负道德责任。在这里我们看见了自由和道德有密切的关系。至于上帝为什么要给人自由呢?这是上帝冒险,上帝故意要这么做的,因为上帝要造一个"道德活物"(The moral being)。我们是道德活物,所以自由与道德是不能分的,道德的基础是自由,自由就成为道德负责任的一个

305 评论

相关问答

  • 基督教论文格式

    宗教在救灾、救援过程中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在非典时期,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提到过这个问题。我们生活在无神论社会,这个传统已经非常深厚了。但是,当人们碰到巨大的

    小菜虫娃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毕业论文写安徒生童话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安徒生童话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那夜无边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基督教论文参考文献

    从人类产生开始,宗教的力量和影响,那是非常强大和明显的,其伴随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发展而发展,这也是现在世界由那么多宗教的原因。但是宗教跟宗教相比,教派跟教派相比

    Greta:)杨婷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基督山伯爵论文知网

    有点难写哎~~是通俗文学了~深刻思想是提炼不大出来的~可以分析男主角的形象,复仇主题,与宗教的关系,也可以和中国的复仇小说进行比较,做一篇比较文学的论文。

    熊吃吃哒掌门猫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怎样写毕业论文

    大学生毕业论文各个部分的写法如下: 1、主题的写法: 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

    bigsunsun00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