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4

微尘8313
首页 > 期刊论文 > 自我表露研究现状及启示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uokeren555

已采纳

自我认知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137 评论

Joyce@静艳

表达是想办法表现出来并且达到目的表露是不经意间表露出来了自我表露的理论大多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提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 不确定性降低理论(uncertainty reduction theory)(Berger&Calabrese,1975)这个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将不断寻求信息以减少不确定性,而且以近似量的信息,同等程度的亲密来交换。也就是说,人们希望减少人际间的不确定,而表露自己的信息,寻求他人的信息,进行社会交换,然后将得到的信息加以处理,形成人际知识,若能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认同,将有助于社会生活的顺利进行。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自我表露通过表露相同的方面进行回应(Derlega,1987)。不过,Joinson(2001)发现,信息的亲密水平在伙伴之间不一定相同。4.2社会渗透性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Taylor&Altman,1987)Altman等人(1973)提出这一理论来解释关系发展的过程,说明自我表露在发展友谊等亲密关系上的作用。他们认为人际交往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交往的广度, 即交往或者交换的范围;二是交往的深度,即亲密水平。关系发展的过程是由较窄范围的表层交往,向较广范围的密切交往发展。并认为自我表露是一种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随着关系的发展,这种交换会变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自我表露的形式会随着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在最初的关系中,人们倾向于以近似的程度对彼此的表露进行“交换”,然而一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严格的交换便很少发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渗透式的自我表露,才使人们避免了由于表露太快或太慢而引起的消极反应。Hendrick(1981)认为社会渗透理论为探索人与人关系中的自我表露模式提供了一个框架(引用:蒋索,2006)。2.社会互惠理论(social mutual-benefit theory ) (Derlega,Metts,Petronio,1993)这种理论认为人际交往就是“得到东西回报相应东西。”通常领受者会通过亲密来回应匹配表露者的信息。影响领受表露信息者是否会回报相应表露的有四个方面的因素:(1)对吐露者表露信息方式的感知。(2)领受者是否想加强、建立和持续关系。(3)关系的发展阶段。(4)表露者是否允许其回报表露。3.沟通隐私管理理论(communication privacy management, CPM)(Petronio。2002)该理论用可渗透可伸缩的界限作比喻来区分隐私和公开之间的关系。根据CPM,这些界线是变化的,从相对易渗透到相对不易渗透。个体通过一种隐私管理原则系统来控制隐私界限的可渗透性。该系统由界限接近原则和界限保护原则组成。根据该理论,表露隐私后会使人感到脆弱,因此个体通过建构沟通隐私界限来控制表露隐私后可能带来的危险

225 评论

墨剂先生

是咨询师把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等方面的信息告诉来访者, 与来访者共同分担。“ 咨询师在他的每一道目光,每一个举手投足,每一个表情动作,每一句声音话语中,都在向来访者表达他的性格特征,无法隐满,也无需隐满。”双方的互相开放、双向作用,起到神入、特殊的作用。 自我表露技术存在一个风险,就是易流于滥用。有的咨询师容易沉浸于自己的经验回顾 中,大谈自己,使谈话的焦点离开当事人转到咨询师身上。 更有甚者,在自我表露中不自觉地拿自己之长反衬当事人之短,这不仅离开了当事人,还损害当事人的自我评价,抑制当事人的表达。所以,自我表露技术的使用要考虑一些重要的规则。 首先是咨询师要意识到自己的动机。 你是基于对当事人的考虑,出于对促进会谈的需要的判断,还是出于自己的表现冲动而想要做自我表露?如果是后者,你需要抑制这种冲动。 第二是要考虑自我表露的时机。 自我表露的研究发现,过早的自我表露不仅不能引起信 任、好感,反而引起不适和戒备。所以,自我表露应该在已经建立起较自由的交流气氛的基础上进行。 三是要考虑自我表露的深度。 原则是,以跟当事人当时所表露的层表露,并且与当时咨询关系的密切程度相适应。 第四是要考虑自我表露的多少。 这里的多少,既指表露的量,也指自我表露的频繁程度、过多过少都不好。 最后一点是自我表露的性质,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个人经验。 一般认为,咨询师揭示自己的负性经验是自我表露中比较有效的一种。 但在真诚的前提下,正面的自我表露有时也有积极作用。  1.增加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吸引力,提高了来访者的咨询师的认同感,强化了来来访者对心理咨询的兴趣,有利于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建立非常互相信任的开诚布公的咨询关系。  2.使来访者感到有人分担他的困扰,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了解和自我认识。有助于来访者的自我接纳,使自我开放成为心理咨询的必要条件。  3.访者感到咨询师也是个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是来访者更加信赖咨询师,当咨询师向来访者做出一定水平的自我暴露时,常常能引导出来访者相同水平的自我暴露,当来访者做出一定水平“自露”而没有得到咨询师相应的行为,来访者的“自露”受到抑制。  4.询师自露行为的增多,可以给来访者树立一个榜样,使来访者更多的自我开放。  5.果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做了与来访者相关/相似的负性信息,会使来访者从咨询师身上感到温暖,信任和通情达理。  1. 咨询师把自己对来访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来访者(正、负性)  2.正信息——积极、肯定、赞扬的信息——产生愉快、鼓舞——正的  “我很高兴,你能坦率,主动谈…”“你这次没让…陪,这很好”——行为更积极,促进良好咨访关系建立和巩固。  负信息——消极、反面、批评(注意及时鼓励)“你没有完成作业,我很失望,我想也许你有你的原因”“你迟到了20分钟,我有些不愉快,或许有你的原因,能讲讲吗?”    ①自我开放的内容要实事求是,情感反应符合内容并掌握一定的限度,高于/低于都对来访者不利。    ②双方的自我开放应遵循“等级相当”的原则,咨询师的态度应是真诚的。    ③应掌握合理时机,时间不可太长,否则就会使来访者感到咨询师也不太健康。掌握来访者此时此地的心情。    ④开放程度应恰到好处,开放是手段,不是目的,来访者是中心,重点始终都应放在来访者身上,不可喧宾夺主,更不应以自己的长处来反对来访者的短处。    ⑤自我开放的目标是来访者所需的,应时刻揣摩来访者需要什么。    现在积极的自我开放,过去消极的自我开放。(消极/积极)咨询师开放与来访者所谈的内容有关的体验/经验,借助于自我开放,咨询师表明理解来访者的情绪,并于来访者一起分担这种情绪,促进来访者更多得自我开放,内容应简明扼要,目的不是表白自己,而是引导来访者开放,如:“你目前的感受我能想象得出,我以前也有类似的经历”  1.咨询师主动疏远,闭口不谈,不暴露。若咨询师提到自己的一些事也只是想达到自己发泄的目的,咨询师谈到自己的事时很过分,滔滔不绝。  2.咨询师不主动谈到自己的事,只是回答提问/很犹豫,草率。    来 :“老师,你也有过…感受吗?”    咨:“也有过,自己记不清了”“噢,你说…感觉吗,也有过。”  3.咨询师真诚的提出来访者有关的态度经验,但很表面的,非内在的,特侏的感觉没有表达。  4.咨询师自愿真诚的谈到自己的思想、感觉和经验。    效果:来访者对等暴露;来访者尚且犹豫,但效果还不错;戒备森严,闭口不谈,甚至嘲弄。  1.增进彼此的信任感,咨询师应带动开放,通过自我开放给来访者亲密的情感反应和自我开放信心上的表示产生信任感。例:毒瘾康复者成为咨询师帮助他人摆脱毒瘾。“我很理解你,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2.鼓励来访者进一步吐露探求问题的欲望(想说又不愿)如:“你在与我交谈时,我能感觉到你小心翼翼的选字眼,我还发现你也在拖延和你交谈的某些问题,也许是我的想象,你看我想的对吗?”  3.对来访者产生示范作用,“你这时的感觉让我想起自己…时候,那时感觉…这种感觉与…”  4.协助来访者集中探讨问题的关键部分。(可抓住重点问题开放)    “你刚才说的问题,我很感兴趣,你能谈细点吗?”  5.协调来访者获得一些启示。    例:对丈夫忘恩负义很恼火,又无助,恨!咨:“听了你的谈话,我和我的亲人相处时,经常看不到他们的优点,不知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现象?”  6.让来访者领悟到咨询师的平凡,消除神秘感。    咨:“我在高中时偷东西被开除…,一切都完了…,我家因此搬了家…”来:“对你有影响吗?”    咨:“当然,不过我想知道你的事对你有什么影响?”  1.首先具有良好的咨询关系,一般的说会谈初期不宜用,当到了处理问题时开放已晚,只有当来访者认识情感有了一定的准备以后,再进行自我开放会有好效果。  2.咨询师相信自我开放所暴露的自我经验有助于来访者使其受到启示,开阔眼界,扩展思路。有利于来访者问题的解决。在性质、程度、时机等方面应注意来访者可接受性和开放后的效果。(七)开放的注意事项   1.必须建立在良好咨询关系基础上,有一定的谈话背景若过于突如其来,可能超出来访者的心理准备,引起不好的效果。  2.自我开放的内容、深度广度都要与来访者谈话的主题相关,但要适可而止。  3.咨询师自我开放是手段,不是目的,始终应将重点放在来访者身上,因为咨询的时间是来访者的,故咨询师自我开放的次数不宜太多,太多会给来访者造成负担。  4.咨询师不可借助自我开放的机会批评来访者对问题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5.必须避免咨询师成为咨询的主角,把话题转向咨询师。

225 评论

我是朱珠宝宝0

生活中我们很少被要求自我表露,但我们常常选择自我表露或决定某个时候表露,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我们表露或不鼓励表露呢?李林英在其访谈的材料中分析,这些因素包括了表露者和倾听者的个人特质(真诚、尊重、共情、保密等)、表露的内容(机密程度、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等)、双方的关系(亲密程度、信任程度、双方是否都有表露的意愿等)、后果评估(是否造成不良后果、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担心等)、表露情境(表露场合、双方心理状态等)等因素。

300 评论

蚊防四宝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体系中注重从整体的视角探究人性本质的一个分支,它以人性及其差异作为其核心,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1 浅谈人格心理学对于设计团队合作的影响 摘要: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特定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同时在设计行业,团队合作更是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创意以及不同理念相碰撞所产生出的火花往往是让整个设计升华的过程,然而设计行业的团队又有别于其他团队,因为这个团队里每个人都有着相对比常人更加突出突出的人格特征,那么所产生的差异化也会更加明显,但如果一旦能够达到完美合作并且让每个人的思维都保持相对独立,团队将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关键词:人格 ;心理学; 团队; 合作 人格心理学与团队合作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大事的影响。而在1994年,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在随后的十年里,关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属于某种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一定符合这个集群所在的所有特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道的的具有双重人格,因此本文将借由海伦·帕尔默的《九型人格》来将人格进行大致分类,对于人格的分类不是画地为牢将自己禁锢在某种或多重人格当中无法自拔,相对来说每一种人格都包含着缺陷,所以不断的去根据不同人格的缺陷完善自己是团队合作当中的重要部分。 九型人格所归纳的九种人格:完美型完美主义者,全爱型给予者,成就型实干者,艺术型浪漫者,智慧型观察者,忠诚型怀疑论者,活跃型享乐者,领袖型能力者,和平型调停者。不论哪一种人格都有其图特的行为准则以及处事特点,在所追求的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上都有着自己特别的一份准则,所以,如何将不同的合作对象进行相对正确的人格分类并将他们各自的行为特别加以总结归纳,明智的向他们安排在一起进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个设计团队当中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合理的分工,一个成功的设计团队往往有以下四种人的存在,领导者,组织者,技术者,狂想者,那么,这四种人在设计团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起作用也不尽相同。 首先在一个设计团队当中,领导者的地位至关重要,一个领导者除了具备优秀的业务能力之外,同事需要兼顾大局,看清眼前局面,能够清晰地做出最有利于团队长远利益的正确决策,那么在九型人格当中,适合于做领导者的莫过于领袖型,能力者,其处事特点是:追求权力,有正义感。喜欢做大事;是绝对的行动派,一碰到问题便马上采取行动去解决。具攻击性、自我中心、轻视懦弱、尊重强人。而本文说过任何一种人格都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弱点,与这类人合作时,保护其强烈的自尊心以及沟通特点都是合作者需要注意的,而其本身需要注意的则是对于自身虚荣心的膨胀加以控制以及避免冲动以伤害到他人。 团队的第二个部分,组织者的人选则应该是多样的,具有以下几种人格的人都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这也就意味着,组织者的工作对外的涉及面是相对较广阔的,这个团队位置需要对整个团队的思维进行一个大的整合,将所有零散的创作灵感以及想法都通过完整的策划运用到现实当中去,而适合这种团队位置的人分别是他们分别是:智慧型,观察者,和平型,调停者,这两种人都饱含的丰富的人格特征,其中,观察者的特征为冷眼看世界,抽离情感,喜欢思考分析,要知很多,但缺乏行动,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喜欢精神生活。而调停者则属于须花长时间作决定,难于拒绝他人,不懂宣泄愤怒;在跟这两种性格的合作对象相处时需要注意沟通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他们始终对团队保持如一的热情至关重要,长时间的冷淡会使他们趋于平淡,安于现状。 设计团队的第三个部分,技术者,技术者需要将整个团队零散的各种灵感与理念通过技术手段将其实现,是整个团队的技术支柱,被重视的成就感几乎是他全部的动力,那么是个这个团队位置的则是成就型,实干者,他有着强烈好胜心,喜欢认威,常与别人比较,以成就衡量自己的价值高低,着重形象,工作狂,惧怕表达内心感受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肯定。当与这类人合作时除了同样需要兼顾到他强烈的自尊心之外,还要注意其野心的膨胀等不安定因素,过分的赞扬以及支撑团队技术工作的重要工作特质会让其展现出更突出于常人的自我肯定与自我价值,而其自身也需要注意不能过分要强,需要与领导者的性格达成共识,同时组织者需要从中调停以及整个所有不理因素并排开。 设计团队最后一个部分,狂想者,狂想者需要的是异于常人的感性思维,以及敏锐的感受力与观察力,需要能够将源源不断迸发出的灵感整合并完整的表达出来,能够为整个设计团队源源不断的提供自己最大胆的设想以及最具创新意识的理念,那么毋庸置疑适合于这个部分的则是艺术型,浪漫者,易受情绪影响、倾向追求不寻常、艺术性而富有意义的事物,对美感的敏锐可见于独特的衣着,及对布置环境的品味显出他的独特性、极具创造力。当与这类人合作时需要时刻细心注意其言行,其敏锐的感受力也许会造成团队之间的误会,同事其自身需要加强正确的心态,易悲观消沉的心里特质有时候会将整个团队的气氛带入谷底。 在设计团队中当中,这四种人的存在必不可少,而在当今这个社会,团队合作是发挥团队最大作用的根本所在,将人格心理学与设计团队合作黄金法则相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一个团队真正应有的实力。而当所有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并将力量最大化。 人格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2 浅析人格心理学范畴的性 【摘要】 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性与人格是互相影响的。文章介绍了心理学家对性与人格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对同性恋及性变态者的人格研究、影响个体性态度的人格变量、男女两性对待性态度的异同。文章最后提出应探求性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性; 人格; 同性恋; 性变态; 性态度 几千年来,有关性的描述频频出现在文学、绘画等作品中,但真正系统地研究性却只是近一百年的事,人们对性的研究已涉及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目前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个是性心理异常与人格的关系,另一个是对性态度的研究。本文拟对此两个领域内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试图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1性心理异常与人格 同性恋 一些学者认为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有生理上的差异,也有人认为二者在生理上并无差异,只是对性伴侣的选择有所不同而已。大多数研究发现,就约会次数而言,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并无不同,只在性态度上有显著差异,同性恋者比异性恋者更加放纵;在关系卷入和对伴侣的性行为两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但同性恋的排他性较异性恋低[1]。总之,研究未发现同性恋者具有某种共同的人格特质。 性变态 性变态者通常由非正常的性行为方式去寻求性满足,有关性变态者的人格研究较多,一般认为,性心理异常者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如有人对男性性变态与男性强迫症进行MMPI对照分析,发现二者在人格上有共同的特征:退缩、敏感、拘谨,表明性变态是一种强迫行为,性变态者更加柔弱、缺乏自信[2]。 目前有关性侵犯者的人格特征研究较多,研究结果暗示:性侵犯者更可能是人格方面的问题,而不是精神异常的结果。例如:性侵犯者在神经质上的得分较高,而在外倾性、尽责性上的得分较低;强奸犯有较高的自尊和强烈的男性优越感,对自我的优越感也很强[3]。因性侵犯而入狱的罪犯比因其它罪行入狱的罪犯表现出更多的强迫性和回避性[4]。 性功能障碍 与性有关的另外一个领域是性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与人格(心理)问题互为因果。研究已经证实:有勃起、射精困难的男性具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惩罚、对抗性、愧疚感、对拒绝的敏感性,更高的外控水平,以及对亲密关系的恐惧、害怕承诺、担心失去对关系的控制、有较高的性愧疚感[5]。 在当代,提到性就不能不提艾滋病。艾滋病与人格并无直接的联系,但一些人格特征如感觉寻求,却可能增大性行为的危险性,高的外控水平也可能与此相关。较高的神经质、较低的尽责性、较低的宜人性得分与高风险行为有关,同时高风险组在自我效能、自我约束、成就动机上得分较低[6]。 2对性态度的研究 性态度量表可同时对性态度的几个维度进行测试:性的放纵度――个体认为可以和许多人保持性关系而无需承诺;性实践――性行为同时有控制生育的义务,有必要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性的理想――性是爱的表达方式;性的工具性倾向――性不过是追求身体愉悦的工具。 人格变量对性态度的影响 如前所述,心理学家最感兴趣的是人格与性的关系。五大人格因素与性态度、三种性行为之间彼此相关。男性在性兴奋与性好奇两项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而女性在性满足上的得分高于男性。另外,神经质与外倾性两种特质对个体性态度的预测力最高,其次是尽责性和经验开放型,个体的性行为则与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三种特质有关[7]。目前常被心理学家关注的人格变量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尊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与其外表吸引力、成败经验、以及在群体中受欢迎的程度有关,因此个体对性的态度受到所属群体性规范的影响,如果群体性态度开放,则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对性放纵、性实践和性理想的认同均较高,当一个社会团体的性态度较保守,或一半开放、一半保守时,成员的自尊水平与其性放纵的程度并无相关。也有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无论是男性被试还是女性被试,自尊与性态度均无显著相关,但自尊水平与对性的工具性态度有微弱的负相关,低自尊者更倾向于把性当作是满足身体需要的工具。 女性自尊水平会影响避孕行为[8],高自尊的女性在避孕行为中感觉到的风险性较低,即她们认为自己意外怀孕的可能性较低。当性行为中怀孕的风险性增大时,高自尊的女性却常常会低估了这种可能性。 内倾和外倾内、外倾是人们描述人格的常用维度。外倾的人在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上得分较高,内倾的人则正好相反。我们可以假设外倾者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更早、频率更高、有更多的性伴侣。研究支持了以上假设,而且外倾者比内倾者更早获得有关性的知识,对性的态度感到更加愉快,更喜欢寻求新鲜感,对性活动的兴趣范围更广(同性恋除外)。 自我监控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高度自我监控的人会随时根据社会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而监控水平较低者则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情绪和看法行事。高自我监控者更加愿意与除伴侣之外的其他异性约会,他们更愿意与并不熟悉的异性发生性关系,有更多的性伴侣,参予了更多不同的性活动[9]。为什么高自我监控者有更加放纵、自由的性态度和范围更广的性倾向呢?研究发现,高自我监控者更多地将自己描述为“具有诱惑力的”、“善于调情的”,更多地将自己的约会伴侣描述为“善良的”、“真诚的”、“礼貌的”、“温暖的”,也许是这种对自我和异性积极的知觉方式,使得高自我监控者有更多的机会与异性建立性关系[10]。 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显示“真我”的内心活动,自我表露是人际互动的重要影响因素。Miller等人曾用自我报告法测试个体对恋人的自我表露水平,以及激发他人进行自我表露的能力,发现性放纵、对性的工具性倾向与自我表露无关,但性实践和性理想与自我表露呈正相关[11]。 男子气和女子气男子气与女子气与个体对性别角色的认同有关,指一个人所具备的社会普遍承认的、分属于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如男性威猛、果断,女性温柔、细腻。研究表明男子气的特征与性放纵呈正相关,相反,女子气的特征与之呈负相关;男子气与性的工具性倾向无相关,女子气则与之成呈负相关。 另外,一些人研究了人格特质对已婚夫妇性关系的影响,发现影响性满意度的是伴侣之间的关系,不是人格特质[12]。在评价伴侣关系的四个维度:亲密性、一致性、独立性和性关系中,亲密性对伴侣间关系的满意度贡献最大,性关系所起的作用最小[13] 。由此看来,人格变量对性的影响更多地发生在未婚者身上,他们尚未建立长期、稳定的婚姻关系;对已婚夫妇而言,长期的亲密关系已使人格特质显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关系本身。 性态度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一直是心理学家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性别的不同也使得男性和女性在性的态度上有不同的表达,对性态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对性的态度上,男性和女性既有共性,也存在性别差异。 婚前性行为在对婚前性行为和手淫的态度上,男女两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男性大多表示赞同,女性则相反。在第一次性交的年龄上男性和女性是相似的,但在“第一次发生性关系的原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女性因为感情因素而发生性行为的数量是男性的两倍,而男性由于好奇的原因发生性关系的数量是女性的两倍。对随意的性关系赞同与否,男性的回答更多是肯定的;对特殊性行为的态度,男性更多地是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女性则更多地是由于爱或被需要。而对于情感因素是否是发生性关系的必要条件,女性更多作肯定回答[14]。另外,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年龄比女性早,性伴侣比女性多。 性吸引力的来源男性和女性都同意外表的吸引力是引发性愿望的最重要的原因。有趣的是,男性常认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使男性更有魅力,女性多认为温柔、无助、脆弱会使女性更具吸引力。而事实上,女性并不是如此看重男性的社会地位,同样,男性也并没有对女性的温柔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对性关系的评价标准一直以来,在性的态度上,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都比男性更加严厉、苛刻。例如在中国古代,男性可以三房四妾,而女性即便是丈夫死后也终身不得改嫁。那么,男性和女性自身对性的评价标准是否有差异呢?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两性都对有感情的性关系评价更高,表明在性关系的评价标准上并无性别差异。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认为性背后的关系背景更加重要[15]。 总而言之,就性态度而言,男性和女性确有差异。在性态度量表的102个项目中,有73个项目是有性别差异的,其中包括测试放纵度的全部29个项目,几乎每一项有关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加放纵,同时大多数研究结果都显示,男性的性态度有更多的工具性倾向。不过,在性行为的实践和对性理想的认同上男性和女性的得分是相似的。在性的自由度和工具性倾向上,也并不是说男性就持十分赞同的态度,只是他们不赞同的程度比女性小而已。与差异相比,两性之间的共性仍然是主要的。 3性与爱的整合 尽管性和爱并不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但二者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很多时候,爱是性关系的动机,而性是表达爱的重要方式,二者有着共同的人格背景。正是因为有了爱,才使得人类的性与动物区分开来。为了用科学的方法寻求性与爱的关系,研究者还编制了爱情态度量表,其中包括六个分量表:浪漫式、游戏式、伴侣式、现实式、占有式、奉献式的爱情。将这六个分量表和性态度的四个分量表混在一起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得到三个因素:游戏式的爱情态度与性放纵和性的工具性倾向彼此呈正相关,属因素Ⅰ,而奉献式的爱情态度与此呈负相关;浪漫式、占有式、奉献式的爱情态度,性的实践、性理想都注重伴侣间的情感与承诺,同属因素Ⅱ。现实式的、伴侣式的爱情态度最看重的是关系的长期稳固性,属因素Ⅲ,并与占有式的爱情态度呈微弱的正相关,与性放纵呈微弱的负相关。 4小结 从性与人格的研究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性对于人格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一百多年前,Freud就曾经以性心理的发展来解释人格,但Freud显然夸大了性的作用,并因其泛性论而广受批评,于是在他之后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再也没有了性的位置。性与人格关系的研究提醒我们:在性与人格的关系上,我们是不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呢?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性心理异常者同时也是人格异常者,而人格障碍在性行为上常有极端表现。临床上对心理障碍的研究也表明,人格障碍与童年期性心理发展受阻有关,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性心理的发展对人格发展可能有极其重要的、但被我们长期忽视的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有关性与人格的关系主要集中于对性心理异常者的研究,对性态度的研究尚属空白,这说明虽然我们已经不再“谈性色变”,但性似乎还没能登上心理学研究的“大雅之堂”。另外我们也看到,对性与人格的研究成果尚未能纳入到已有的人格理论体系之中,笔者认为,这正表明我们对于性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知之甚少。我们想要知道的决不仅仅是性变态者有哪些人格共性,而是性心理在人格发展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因此,我们对性与人格的研究重点在于把性心理的发展放在人格发展的大背景下,寻求性之于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 R. G. Sexual jealousy in the relationships of homosexual and heterosexual men: 1980 and 1992.[J].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5, 2: 313-325. 2.魏立莹.男性性变态与强迫症的MMPI对照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1996,9(1):10. , R. F., Smart, L.,& Boden, J. M. Relation of threatened egotism to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The dark side of high self-esteem[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6,103:5-33. , S., Hope, T., O Donnell, I., Jacoby, R. Psychiatric, demographic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sex offenders[J]. Psychological Medicine, 2002, 132: 219-226. , R. C.,& Leiblum, S. R. Current approaches to the evaluation of sexual desire disorders[J].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1987, 23: 141-162. , K. K., Herbst, J. H., Masters, H. L. Personality pathways to unsafe sex: Personality, condom use and HIV risk behavior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2, 36: 117-133. . P. C. L.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sex: Preliminary findings[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0, 28: 1133-1141. , G. E., Gerrard, M., & Gibbons, F. X. Self-esteem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risk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s of vulnerability to unplanned pregnancy in college women[J].Health Psychology, 1997, 16: 137-1146. , M., Simpson, J. A.,& Gangestad, S. Personality and sexual rel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 181-190. , R. J., Abbey, A.,& DeBono, K. G.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ex game”: The effects of gender and self-monitoring on perceptions of sexuality and likability in initial interactions[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90, 20: 1333-1334. , L. C., Berg, J. H.,& Archer, R. L. Openers: Individuals who elicit intimate self-disclosur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3, 50: 428-438. , J., Pfrang, H., & Rausche, A. Personality traits versus the quality of the marital relationship as the determinant of marital sexuality[J].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1983, 12: 31-42. , M.,& Fehr B. Dimensions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2, 19: 253-270 , J. L., Velk, K. D., & Hyde, J. S. Differences of males and females in motives for engaging in sexual intercourse[J].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1985, 14: 131-139. , L., Hendrick, S. S., & Hendrick, C. Gender and sexual standards in dating relationships[J].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5, 2: 359-369.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 2. 大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3. 关于人格心理学的论文 4. 人格心理学论文参考 5.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论文1500字

108 评论

相关问答

  • 我国钢铁出口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

    1.国内钢铁市场需求严重下滑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增长周期进入下行阶段的双重影响,中国国内钢铁市场需求下滑严重。国内粗钢表观消费从2008 年8 月份开始进入

    雾霭流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自贸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提纲的。要求是什么任务是什么。

    neil244632690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自卑心理论文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自卑的心理。自卑心理并不可怕,关键要懂得克服和治疗。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自卑心理的治疗 方法 吧。自卑心理治疗方法

    财米财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优秀化学课堂特征研究及启示论文

    我也不会啊,我现在急需一篇3000字的化学探究性小论文{学生角度}

    绝代双椒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自动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关于自动化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自动化专业的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

    风吹萧萧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