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3

黑马胖子666
首页 > 期刊论文 > 西方绘画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四叶细辛

已采纳

手头有篇别人的文章,你参考去吧! 对巴尔蒂斯油画作品中人物心理的探究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关于巴尔蒂斯油画作品中人物心里的描绘。巴尔蒂斯的油画风格恪守古典主义,反对现代主义。曾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 巴尔蒂斯对自己作品中人物心理的描写极其深刻。画面神秘,诡异的色彩给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他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探索其表现手法与创作思想。作品中对人物心里的的描绘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画面的构图、色彩、等一系列因素去反映人物心里。以及此次探究对我个人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心里探究,巴尔蒂斯作品欣赏,创作理念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n Balthus paintings in the hearts of the characters portrayed. Balthus abide by the classical style of painting, and oppose modernism. Picasso has been called "the 20th century's greatest painters," Balthus of their works in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aracters describes an extremely profound. Mysterious screen, a sustained, sophisticated colors to the guests left a profound impression. He works through 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to explore their performance practices and creative thinking. Works in the hearts of the characters depicted have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 the screen composition, color, and a series of factors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s heart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my own creation. Key words:: hearts explore, enjoy the works of Balthus, creative ideas对巴尔蒂斯油画作品中人物心理的探究 引言 他的一生跨越了整个二十世纪,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画坛最后一位幸存者。他被许多评论家和收藏家视为“梦幻世界的天才布置者”他有着古典油画的审美意识,恪守古典主义揭示人物心理。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始终保持独道的见解,不为时间左右的艺术大家——巴尔蒂斯,一位孤独的大师,被毕加索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 巴尔蒂斯波兰裔法国人,生于1918年,于2001年二月十七日在他的隐居地瑞士罗西尼尔群山中的大木屋里安详去世。巴尔蒂斯的父亲是绘画史教授,母亲是画家,他自幼就浸泡在画海之中,这种艺术的熏陶对他的成功有着很大的作用。年轻时就经常待在卢浮宫中潜心临摹乔托、安格尔、库尔贝、塞尚等大师的作品。这也是他掌握古典技法的重要途径。 巴尔蒂斯天性敏锐孤僻,爱好文学,特别是他对猫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也是猫在他很多作品中出现的原因。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有着某种绘画的主张,对他来讲那是他内心世界的表达。在现时生活当中,个人的主观意见和真诚的表达可能会被否定或轻视。但巴尔蒂斯试图用他从未在学校学过的西方艺术源泉补充自己的艺术世界。虽从未受过正式的科班教育,但传统的古典主义绘画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品中无论是外表的姿态还是作品的布局,都体现了很深的古典主义烙印。因此,在漫长的岁月里,他始终是孤独的积累自己的绘画技巧,在孤独的画室里顽强钻研。同时,他也善于从普通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把人物的心理活动生动的表达出来,刻意在人的心灵深处探索。 巴尔蒂斯也是一位非常严格的大师,他对每一幅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都反复推敲,酝酿许久。有的作品要花费几年功夫才能完成,所以他的作品件件都是精品。这种严格也导致了他一生仅有三百五十多幅作品。这种精神对我们年轻的学画人来说,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巴尔蒂斯擅长画人物,特别是妙龄少女,躺在长沙发椅上的、呈慵懒状的、在闺房里照镜自娱的、熟睡的…….他笔下的少女,有永恒不变的美。那些微笑熟睡的女孩,倾斜着身子,用手臂支起红通通的脸颊…….睡眠此时被升华为一种艺术的乐趣。一种永恒不变的瞬间,让人感觉一切是那么的自然。 1 巴尔蒂斯的艺术信念 一.巴尔蒂斯始终坚持写实的手法表达自己作为现代画家的真实感受,以及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思考和描绘自己所要表达的物象。他的画是在“创造出一种可以传递事物之神并表现我所见到的现实之美的绘画”。他的绘画善于捕捉瞬间偶发的情景,并以此来探究那些蕴藏于后的精神状态。 二.题材对巴尔蒂斯来说远不如形式重要。这从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出。题材是精神的载体,他借助题材表达精神,“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说”。巴尔蒂斯往往会重复绘画同一个题材,甚至长达几年的时间里都不断的重复,这些画在构图和色彩上都有不同的差异,他通过这些改变寻找对表达内容更恰当的形式。 三.创作一幅油画作品的前提是观察,巴尔蒂斯做的非常好,他观察客观事物极为冷静,经过认真的体验后做出精确的描绘,在表达出一种主观的经验。从心灵到物,再返回心灵,赋予物更高的精神层面。用他的话讲“我总是在寻找,但总是不满意”。这种观察方法对自己感情的表达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艺术最终是通过心灵被感知的。 2.对巴尔蒂斯作品的分析 《房间》是巴尔蒂斯最为著名的作品。这似乎像来自梦魔中的一幕,肉感的女裸,猥琐的侏儒,不期而至的阳光,仿佛感受到了痛苦和快乐的重叠,而黑暗中窥视的猫又显得那么的神秘。它似乎是隐秘的化身。作品中的色彩、光感等一切都是为了表达这一神秘而又梦幻的一幕来服务的。这种安排给观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勾起观者内心的共鸣。这就是巴尔蒂斯艺术的高超之处,通过画面中人物的安排、场景的安排、刻画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此画感觉是如此安静,却有似乎经过了一场吵闹后的安静,安详与躁动同在。阳光是如此温和,仿佛画中的女主人翁再度享受阳光给她带来的温暖与安逸,一切是如此美好。但猥亵的侏儒与窥视的猫有给人增添了一份不安。这也正是画家为营造画面氛围、烘托人物心理所做的精心安排。猫和旁观者的出现,带有一种浓厚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描绘,实际上是他对人类隐私揭示后的自我暗示满足感的体现。迷一样的气氛中弥漫的是不安。猫的形象正是这种暗示的最好诠释。少女的姿势溶进背景的昏暗中但留下了像侏儒、猫之类的关键设置来增加反差。巴尔蒂斯将心理情绪集中到色块上人物的线条也处理的浑厚含糊,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和份量感。 《猫照镜Ⅲ》中女孩的服装、沙发、发辫上的蝴蝶结几乎是纯色,这种情况下的背景必然是黑色的,颜色的提炼与简化使色具有了形的作用与形一起参与分割画面,巴尔蒂斯注重造型,他的人物没有细小的转折变化,只有精心设计的大小形状。并且在形与形相交造成的不规则几何形状尤其仔细。这样做,使画不但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也使画面具有力度。猫面前的少女握着金黄色的小镜成为竭力表现的内心视像。 《休息中的裸体女孩》描述的是一个女孩没有顾忌的显示自己稚嫩的身体,她懒洋洋的斜靠在椅子上,她的整个身体仿佛像花蕾一般简单、自然、天真。 她的动态与这个烦杂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上女孩微闭双眼,仿佛已经进入了梦乡。一切是那样的安静,整个身体的动态又让观者感觉到这是一位处在青春期边缘的女孩。或者这种微妙的动作似乎在告诉观者眼前的女孩正在走向青春期。像一个花蕾含苞欲放。同时也是性的象征。女孩是那么自然的进入了梦乡,动作又是如此的安逸恬静。青春永远是美好的,让我们去联想少女美满的梦境吧!在技法上他喜欢用一层又一层的堆积色彩。如同壁画一样粗糙不平。正如此作品在简洁的线条和偏白的色调中呈现出一种壁画般的厚重感,同时也产生一种迷幻的氛围。 巴尔蒂斯所画的少女多为裸体,所以巴尔蒂斯的作品在三四十年代曾被批评为“色情画”。但是他坚决拒绝关于“邪念”的批评。他说:“在我看来这些少女是天使而不是魔鬼。主宰我的作品是生命,我从来就是用孩童的眼光观看创作对象,我愿自己永远是个孩子。” 七十年代末巴尔蒂斯隐居瑞士,并把自己的工作室也搬到那里。他的艺术更加纯粹与个性化,也更加充满了感情。这时期的作品中人物总是处在似睡非睡的朦胧状态,人体有着宛如花般的娇媚姿态。同时画家又大量使用柔和舒适的颜色为作品增加云石般的光华感觉。更加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作品的主题,给观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他的油画作品令人钦佩,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给人以充分想象的空间。他的成功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勤劳努力和始终不渝的艺术信念而获得的。 3 巴尔蒂斯的创作理念对我的创作启示 通过对巴尔蒂斯作品中人物心理的研究,对我自己的创作有着很大影响,受益非浅。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作一幅油画作品的前提是观察。我试图在寻找一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构思和内心感受,同时又能充分表达人物心理的创作形式。作品应该让观者有更多想象空间,产生共鸣。 可能由于对巴尔蒂斯作品过多的欣赏与崇拜。我也选择房间的一幕来作为自己创作的场景。画面中微微扭头的少女抬起左脚,右手伸向鸟笼,似乎正在喂鸟,但鸟笼里并没有鸟只留下了飘在空中的一根羽毛。鸟已经飞走。在这瞬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也是我刻意的安排,给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一幕似乎是房门的门铃想起,她正朝着门的方向望去,像是想去开门。是她苦苦等待的亲人回来了吗?从她的表情上似乎可以看出一丝忧郁,亲人的归来应该是喜悦的,但脸上没有丝毫笑意,带着忧伤。这是我为了更好的表达她的心理活动,对亲人归来的期盼,对在外奔波的亲人的担忧去设置的。这种情感是反应真实生活当中的一幕,这也是我创作《对话—归》的由来。 我个人比较喜欢带有忧伤与凄凉的美,这也许与我个人的性格有关。更喜欢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流入。将人物的心理通过画面中一系列的设置表达出来,使其弥漫在这种氛围中。增加画面的意境。让画者产生更多地联想。 作品采用“三角形”构图,保证画面的稳重感和份量感。地面上,地毯延伸至右边画框外与延伸至外的鸟笼形成呼应。同时画面中增添了一根飘动在空中的羽毛。给整个氛围添加了一丝动感,打破了画面的宁静。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远去的鸟儿留在了背景墙上窗户的投影中。鸟儿的离去也为整个画面留下了一份凄凉,衬托了人物的心理。背景墙并没有按照非常写实的手法去描绘,更多的是往色彩的明暗去考虑,为了与前面人物拉开对比更好的衬托出人物。在人物衣着上,我也曾反复推敲,用什么样的色彩更能表现出画面的凝重?最后我选择黑色,黑色代表庄严,肃穆,这能充分表达出画面的分量感与张力。背景墙及墙上的光并没有像前景中人物那样写实,这一方面为了让画面中主次分明,另一方面为了让观者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加兴趣点。我觉得一幅耐看的作品,想象空间是很重要的。就像巴尔蒂斯那样虽然题材都是现实生活中很普通的一幕。但给观者的想象空间是无穷的。这也是他成功的地方。 巴尔蒂斯始终坚持写实的手法,恪守古典主义,我也不例外。但在表现手法与技法上稍有不同,我采用了古典写实技法,希望通过这种手法把更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在创作前,我做了具体的素描稿,解决一些素描问题,以便在创作过程中减少“修形”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透完稿后用单色画出基本的素描关系,先不考虑过多的色彩关系。在素描关系逐步完善后,用色彩一遍一遍进行透明罩染,并不断增加色彩,以及加强色彩冷暖对比直至自己想要的效果。 总结 在我们回到世界各民族大家庭里的时候,面对一个变化很大的世界和一个变化更大的艺坛,也应保持十分清醒的头脑,切记因认识上的糊涂,甚至念恋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要像巴尔蒂斯一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开创独特思路。 参考文献 [1]刘淳.《中国油画名作100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殷雄.《现代具象语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3]刘淳.《西方油画名作100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06年出版 [4]姚尔畅.《油画材料与技法》[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 [5]傅雷.《傅雷谈美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02年出版 [6]肖玉明.《西方绘画大师材料技法研究》 [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166 评论

Honeychurch

站在我的舞台,从一双双羡慕欣赏的眼睛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与成熟。低头发现是书支撑了这个舞台;回首看见在我的每一个成长的足印中,都有一个关于艺术的故事!在我的心目中,画画是神奇的,画画是有生命的,它能给我带来欢乐、 一张白纸,一支笔,一个橡皮放在一旁,静静的等待我的指令,我不经回忆起…… 我是个从来不肯在偏科下工夫的人,从不下一点功夫!全身心投入到科学、英语、语文、数学当中。 也许是领悟力强,也许是有天赋,也有可能是模仿能力强,导致我对画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一天不握铅笔手就痒痒的,那痴迷,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全能,对我喜欢的科目总有好的表现。 我对画画还是情有独钟的!一幅好的画可以让我欣赏半天不觉乏味,一幅烂画可以让我几天没有好心情!渐渐的我喜欢上了美术课 这也许就是画的魔力吧!现在我能用简单的铅笔线条勾勒出副真的画面。在安静的环境中,只有铅笔磨纸发出的沙沙声,和我心跳的咚咚声。那仿佛就是最美好的音乐、我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雄伟的山川、奔流的河水,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画出了蓝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画出了充满奥妙、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只能写到这里了你继续接、

233 评论

mon也是部长

美术论文参考文献摘抄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美术论文参考文献摘抄,欢迎大家分享。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3]张法.中国艺术_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瑞成、宋清秀.中国文化简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6]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8]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_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9]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10]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11]张建军.中国画论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12]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

[13]顾丞锋.西方美术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4]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6]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7]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18]朱狄.当代西方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9]邓福兴.中国古代美术批评史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0]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 孟艳双. 北宋山水画审美思想在现代城市山水画中的运用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2] 陈跃. 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J]. 职业. 2010(23)

[3] 伍健. 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的创新与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11(02)

[4] 葛晋,张文敏. 多媒体数学教学探析[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5] 金昊. 多媒体技术辅助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6] 田毅.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3)

[7] 李芹.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05(04)

[8] 吴华,宋西红,盛晓明. 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 数学教育学报. 2004(01)

[9] 周建明,薛有奎. 多媒体数学教学尝试[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0(03)

[10] 孙济生,刘向群.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化. 2004(10)

[11] 彭慧.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 成功(教育). 2011(03)

[12] 周杨静,刘志峰. 设计类课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6)

[13] 马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14] 蔡静. 多媒体背景下的展示设计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9

[15] 乔韦. 当代中国山水画形式美表现分析[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6] 姚佳. 浅谈写意人物画之“意”与漫画之“漫”的联系[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7] 刘莉. 色彩运用在冯远写意人物画中的情感体现[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8] 孔瑞娜. 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初探[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9] 高燕. 中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能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0] 沈霞. 多媒体技术在新职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设计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12

[1] 陈萍. 莆仙宫庙壁画艺术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郑芳芳. 明清易代背景下的清前期人物画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 骈岑. 3~6岁儿童绘画表现能力发展的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4] 林颖.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国画教育的若干问题思考[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5] 黄菁. 民间美术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与拓展[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6] 王雅欣. 探寻学龄前校外儿童水粉画教学的新思路[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7] 王艳梅. 清代杨柳青人物题材吉祥画的艺术特色[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8] 王盼美惠. 5-6岁幼儿绘画表征特征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9] 陈艺红. 男权世界中的女性世界[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10] 刘德宾. 中国画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探微[D].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11] 张玲. 从林风眠的调和论看近现代中国画的中西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04

[12] 毛蓉蓉. 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承与时代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3] 黄霖清. 论形成(影响)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造型特点的.若干因素[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4] 柳健.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研究[D]. 聊城大学 2014

[15] 秦芳. 以绘画视知觉视角下研究4-5岁幼儿绘画语言表达特点[D]. 新疆师范大学 2014

[16] 王蓉蓉. 三大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7] 郑艳. 中国“学院派”美术教育与传统美术教育之间的架构[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18] 倪婷婷. 德化现代陶瓷艺术性弱化问题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9] 张永海. 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 福建师范大学 2008

[20] 洪文峰. 花枝春满 天心月圆[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21] 吴晨阳. 一脉相承-浅析两宋至现代闽籍中国画人物画家绘画风格中“线”的继承性[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22] 曾春丽. 初探福建工艺美术对福建本土中国画画家画风的影响[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269 评论

Leven小万

探析模糊思维在绘画创作构思中的运用 研究“模糊性”规律使我们认识到绘画创作是开放的动态过程,艺术家是在创造过程中体味喜怒哀乐的人,作品是自然而然表露情感的物态凝结。优秀的艺术家都是这一规律的自觉践行者,以塞尚为例,他的一生都在尝试、失败、再尝试,后人正是从他不懈的追寻中认识到他的伟大,并从其作品中汲取无穷养分。相形之下,我们目前的创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突出的表现为思想和技术的僵化。要么被功利束缚抱守一套程式固步自封,要么打着创新的幌子肆意涂抹,当然,更多的人处于无能为力的茫然状态。深入研究“模糊性”规律对当前绘画创作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模糊思维的价值 “画素描前并非预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只不过想用铅笔在纸上画,画出线条、调子和形态,没有什么有意识的目的;但是当脑子理会到我所要画出的东西时,刹那间,某一个意念变得明确而具体了,然后就开始加以控制、整理。”[1]这种创作中的无意识特点正是与科学理性相区别的“模糊性”。充分反映了模糊思维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与融合。美术史上的许多画家和理论家都非常关注这种“模糊性”,并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文艺复兴时的美术理论家阿尔贝蒂甚至认为绘画艺术正是起源于这种无意识:“一段树干,一小块地,或者其它什么东西,某一天会突然发现它们的某些轮廓只须稍微修改一下,看上去就会和某个自然物丝毫不差。人类意识到这点后,就试图知道是否能通过增减来完成不足部分,达到完全相像。•••••一直发展到即使原材料连模糊的轮廓都不能提供时,人也能创造出任何的形象。”与此思想一脉相承,达•芬奇在画论中用不少篇幅论述开启想象力的方法。他在《画论》中谈道:“我少不了要将一种新发明,一种协助思维的方法包括到以上的办法之中。这法子虽然似乎微不足道甚至可笑,但却具有刺激灵感做出种种发明的大用处。请观察一堵污渍斑斑的墙面或五光十色的石子,倘若你正想构思一幅风景画,你会发现其中似乎真有不少风景:纵横分布着的山岳、河流、岩石……你还能见到各种战争,见到人物疾速的动作,面部古怪的表情,以及无数的都能组成完整形象的事物……时时驻足凝视污墙、火焰、余烬、云彩、污泥以及诸如此类的事物,于你并不困难,只要思索得当,你确能收获奇妙的思想……这都是因为思想受到朦胧事物的刺激,而能有所发明。”[2]大师的应用实践表明,无论是自然的迹象还是主动制作的痕迹都能成为善于思考的画家的有效手段,借以丰富自己的形式语言。当然,由于特定时代的审美要求,画家不可能把新颖的构思传达为脱离时代的绘画语言,但他们毕竟认识到了惯性思维带来的弊端,为传统的创作方法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国油画家也有很多尝试。如张京生的《蜕变》系列画,创作构思竟是起源于调色板上偶然呈现的三个色块!更为突出的是俞晓夫,他的大多数作品全凭想象完成,在创作过程中更是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模糊性”的特点。毫无疑问,模糊思维对于想象力与表现力的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价值。2、模糊思维在绘画创作构思中的运用 模糊思维不是空无一物的抽象推理,而是通过对形式的提取展开的,因而以往的经验必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阿恩海姆在《论艺术心理学》中指出:“无意识的推理往往能够解决意识苦心思考而不能解决的问题……然而如果没有意识和理性预先进行的那一番苦心煎熬,无意识推理就无法达到自由的相互作用。”绘画创作中的直觉、灵感、顿悟等无意识的爆发,正是抽象与形象思维在模糊思维的协调渗透下的结果。达•芬奇在强调朦胧事物的启发作用时没有忘记提醒我们以往技能的重要性:他认为不了解事物的构造根本没有办法处理画面细节,因而不可能真正的完成作品。完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形状不仅是由那些当时刺激眼睛的东西决定的,眼前所得到的经验,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从一个人毕生所获取的无数经验当中发展出来的最新经验。因此,新的经验图式,总是与过去所曾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我们得到的最新形象,是储藏十我们记忆仓库里的大量形象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与过去的联系可以产生明显的影响,也可以不发生明显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被动员起来的记忆痕迹是否强大到可以利用眼前图形模糊性的程度,换言之,主要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较量的结果。”这里的“记忆痕迹”正是画家过去的技术能力,或者说是已经掌握的形式语言,它的强弱直接影响我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上述分析表明,模糊思维必须与技术能力相结合,使想象力在技术能力的控制下把新颖的构思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首先是联想,通常是实物联想;其次是对联想的形式加以有意识地组织;最后,使构图丰富完善。……第一步骤是自由的、无意识的;但在以后,该画就必须加以彻底的控制……”西班牙画家米罗的创作体会和前文所述画家是不谋而和的,把三种思维方式充分融合在构思创作过程中,充分反映了“模糊性”与明晰性的辨证关系。毫无疑问,如果这些大师在创造力丰满以前不扎扎实实的研究自然关照心灵,如果他们不敢采取非常规的手段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那他们依然只是普普通通的手艺人。表达丰富的想象力是以可靠的技艺做支撑的;反过来,切实有效的想象力又是创造新技艺的推动力。“美术既不单是思想的问题,也不单是手艺问题,而是两者的结合。走向两个极端都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后果”。日复一日演练几个有限的所谓“原则”,用毅力压抑着灵气,以重复代替思考,在排除意外的同时也排除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可能性,在耐心耗尽时感慨自己的无能为力;或者仅靠奇思妙想代替创作实践,把一切寄托在“灵感”上都是对“模糊性”规律的误读。惟有掌握必要的技术手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尝试和变通才能真正的把模糊思维转化为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创造出转化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 3、结论 本文从艺术大师的运用实例入手探讨“模糊性”的实践内涵。围绕“模糊性”和明晰性的辩证关系结合创作过程展开论述,着重分析模糊思维的运用,探询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启示。针对自身存在问题,强调从形式出发和随机因素的利用。参考文献[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戴勉译.芬奇论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217 评论

晓柚崽崽!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是在写实主义基础上又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或人文主义的思想。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是在当今众多艺术手法、艺术流派中最难的,对艺术家的全面素质要求最高。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中国当代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美术发展阶段的学术意义及技术高难度,还在于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获得了社会各阶层广泛的认同与共鸣,因而最具有现实的意义。从事高等教育的美术院校,特别要提倡与引导现实主义学术方向。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应该是一种理念,一种艺术观,一种人文精神,包含艺术家的理想、追求,以及关于艺术与生活、精神与现实、心灵与自然这种关系的认知总和。我认为21世纪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是立体的、丰满的,赋予人文关怀和生活热情的。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艺术理想应该是真善美的;(2)审美取向应该是正大开张明朗的;(3)创作取向应该是关注人生、贴近自然,天人合一的;(4)传达手法应该以写实为主;(5)在风格上应该体现出真情实感,体现对艺术与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审美发现。这五个要点实际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精神层面,一个艺术传达层面。我们谈现实主义,只谈精神,或只谈技法,都不全面。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精神与现实主义的手法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我们只要把这种关系理清楚,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现实主义。展望21世纪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在中国的发展,会有强大的发展生命力和非常美好的发展空间。 当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在接受了西方绘画思想、方法后,经过整合、处理,构建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在形的描绘上,笔墨呈现的效果多层次地反映了智性潜能以及抽象思维美学所蕴含的审美情调与意境。遂使画面具有了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成为新的水墨语言形式。事实上,进入21世纪的中国水墨人物画,仍然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过程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在对形的认识、形的表现、笔墨语言技巧的丰富与自由度扩大方面,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形势和面貌。 我们今天重谈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就是试图跳出其狭隘的传统模式而重新构筑水墨的现代意义。我们知道,当水墨成为艺术发展中心主要的表现手段时,其技巧形式亦通过历代的积累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体系。而这种体系的建立却使它最初的精神本质在此过程中慢慢地消失,古人的创意成了束缚后人的精神枷锁。以致到20世纪初,水墨作品大多表现为对传统题材的简单重复和刻意追求,对水墨的评判标准也都是建构在古人的理论之中。在千余年的水墨发展过程中,其审美理念、物质材料以及评判标准互为依存,形成了一个超稳定的艺术形式。观念性创新便成为了其发展的首要任务。 然而,在中国水墨画历尽千年的发展所形成的高度程式化、概念化、使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发展到东西方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形成了具有普通意义的现代艺术体系。如何渗入当代气息和当代精神;如何拓展它更广阔的表现领域、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样式;如何表现新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围绕着中国传统水墨艺术的现代性问题,用当代观念学理性去思考和探索。 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已经走向世界,已形成自己的现代特殊性和品评标准。由于环境的变化,水墨画应富于新的内涵,必然呼唤其艺术的创造与革新,但它毕竟不同于西方现代艺术,正视现实对中国艺术的促动和制约,方能获得思想解放和创造自由的主体意识的发挥。“反传统”是浅薄的,“守传统”是可悲的,中国水墨画仍然将在继承中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应固化为外国人眼中亘古不变的古董。需要的是正视外来艺术包括现代艺术的影响,在选择性的接受中有助于中国水墨画现代形态的形成,而不是尾随他人的足迹,在这个时代里,既要意识到艺术的自由性,也要意识到艺术的责任感;既要意识到艺术的创造,也要意识到艺术的继承;既要意识到艺术的民族性,也要意识到主动开放的时代特点。我们终会寻找到中国水墨画前行中以创造为主导的继承与变革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水墨画的主潮,怎样实现由它的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是问题的关键。人们对此会有多种选择,并在各自不同的实践中接受社会的检验。争论体现不同的审美趋向和价值判断的差异,而实践的深入与拓展却证实了空想与臆断的浮薄。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精神的意义是要求艺术家有强烈的社会意识、文化意识和精神意识,要求艺术家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努力使自己描绘的形象客观化和接近现实事物,并在深刻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典型地表现生活的真实。我努力挖掘生活本身的美,力争使作品关注现实,但又游离生活原型,努力追求现代艺术品格,但又与流行派拉开距离。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决定了它所展示的独特艺术魅力,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需要画家扎实的写实功力。随着当代美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避世消极、不重视绘画的视觉性研究的传统文人画及脱离国情的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而造成的大量临摹式的翻版作品,越来越难以与当今正在巨变的社会发展相协调,时代需要高尚的精品,需要展示时代精神的触及心灵的艺术作品。 中国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特色在当代必须进入科学的分析与理性发展的阶段,传统的经验式的理论与师徒相传的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须从绘画的视觉性研究与实践入手,重视写生,重视从生活中寻找感动,重视生活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品质提升、技术探讨以及形式创造等的重要作用,理性地看待封建社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同时又鱼龙混杂的传统,传承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以真诚的美术专业精神与不懈的努力,共同推动民族艺术创作在当代的进步与发展。

276 评论

吃吃喝喝小蚊子

这里有几篇你看行不行,如果觉得不怎么样,你可以去美术论文网看看,里面篇数很多-----------------------------------“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中国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的《山水》一画,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笔线条勾勒,但其中线条流畅自由,轻重虚实的变化,随意性较强,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鲜明的时代感。法国后期野兽派大师匀蒂斯的《红沙发上的注女》(油画)以简洁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极富装饰件的线,极为和谐、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二、重点强调中国传统美术中线的作用。中国画的线,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绘画,晚周帛画,楚器漆画和汉唐壁画。仰韶文化的彩陶纹样。是中国最早用线的作品,鲜明、生动、挺拔的线条,描绘了漩蜗纹、弦纹以及人的面形、虫鱼、鸟兽等形象,体现了原始艺术朴素、稚拙的美。唐宋以来,随着人物画创作的兴盛,线描艺术发展到厂一个高潮。吴道子是唐代的线描大师,人们称吴氏的线条为“吴带当风”,他画中的人物,衣袖飘动,生动异常,体现了高度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线描艺术的效果。南宋画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图》是一幅“写意”线描的人物画,画中人物元祖为佛教禅宗六世祖慧能.画家用寥寥数笔,把一个正在劳动中的老翁刻画得十分生动,中国画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从“文人画”“院体画”到民间画,对线的运用各具风采(在表现物象的同时,还传达出入的情绪),传统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种线的生动画法。三、东西方绘画用线的异同。由于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绘画的线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西方绘画中的线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应该指出线造型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样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多彩的艺术美盛,只是由于欣赏习惯,绘画造型的传统观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民族风格。从具体的作品来分析,东西方绘画线的表现特点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二十世纪初法国的马蒂斯的作品就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绘画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东方艺术的特点,给人一种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国,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美术有厂新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点更加突出,如:吴谥械淖髌吩谙叩运用上有新意,线的节奏和韵律美十分强烈和鲜明。对中外美术作品的优良传统,都应认真研究继承,在学好我国传统绘画课的基础上,还需了解西方美术。“西为中用用”,使我们民族的绘画艺术具有当代性和世界性。-----------------------------------对于传统色彩学的新认识 绘画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但色彩艺术同其它艺术种类一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努力和探索,其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逼真地再现物象的色彩,表达物象的质感,已不是绘画中色彩的最终目的,色彩自身应具有充分的表现力和相对的独立性。从早期文艺复兴至今,绘画中色彩的表现方法丰富多彩,一代代艺术大师们耕耘不止,给后人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财富。十五世纪上半叶,凡·爱克兄弟在再现人体和物体的固有色彩方面开始形成了艺术风格。他们的作品,在坚实的造型基础上,加以逼真细腻的色彩表现。作品中的色彩主要是表现物象的固有颜色,这些色彩,通过模糊与鲜明、明亮与阴暗的调子,创造出了令人信服的自然形象。弗朗切斯卡在色彩绘画中则强调鲜明的轮廓线和富有表现力的大色块来进行创作,其色彩已具有一定的主观因素;达·芬奇则采用极单纯而又丰富的色调创造出了不朽的艺术形象;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用一种奇特的、只有他才具有的色彩来进行创作,其色调已经超越了物象本身的色彩范畴,达到了一种色彩的抽象概括,其色彩运用,更多的是为适应精神上富有表现力的主题的要求,不受物象色彩的制约,他根椐画面上节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组合色调,作品富有现代精神;伦勃朗利用强烈的明暗对照,单纯而强烈的色彩来突出主题,人物在幽暗模糊的环境中闪闪发光,作品充满了深度。十九世纪,由于科学的发展,一些有关色彩理论的论述在欧洲问世,这为艺术家们进一步研究色彩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矗由于印象派画家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和描绘,使其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色彩世界。印象派画家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色彩观念,采用鲜明的色彩来描绘天空、田野,画家们致力于风景画中环境与光线的研究,莫奈所作教堂系列充分体现了这一切。艺术探索是无止境的,康定斯基则比印象派画家更大胆地反叛了传统。在印象派画家那里,色彩还是依附于形体之上,色彩所呈现出来的是具象的物体。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已见不到传统绘画中的具象物体,色彩已不再依附于任何具体的物象而存在,他使色彩从绘画中独立出来并具有其价值。艺术贵在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需要勇气打破条条框框,用全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和感应世界,推动艺术的发展。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色彩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我们理应对色彩有一个广泛的、全方位的认识,而不应将目光局限在某一点上。如何在色彩教学中汲取多种营养成份,全面推进学生的色彩感应力,应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在色彩教学中采用的理论依据,是在印象派前后时期的色彩理论加之俄罗斯画派的色彩理论综合而成。其核心内容是强调条件色,认为色彩的产生要依靠光源色、环境色及物体自身的颜色综合而成。在色彩的对比上也有一定有规则,亮部冷,暗部就要暖;在色彩的训练上比较强调作画过程的程序性,即通常的画大关系,然后深入,再回到大的关系上来。这样的训练方法及色彩理论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多地重视科学规则和相应的客观因素,忽略了做画者对于色彩的直接感应。但在做画过程中这种感应又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它,艺术作品就会缺乏生气,枯燥无味。所以,在色彩训练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对色彩的直接感应,不要让过多的理论缚住做画者的手脚。传统的色彩理论对于画面的色彩构成更多的是依靠色彩的空间关系去表达(物体离观者近则色彩鲜明突出,退远则变淡变冷)。但在现代的许多绘画大师的作品中,这种理论已被打破,艺术家们根椐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应,重新组合、安排色彩来构成画面。空间关系,应理解为色彩结构上的位置关系,色彩的强与弱应根椐画面的需要来分配。法国艺术大师巴尔蒂斯对于东方绘画非常崇尚;凡高的作品中也充满着东方情趣;米罗的作品更是如此。为什么东方绘画有如此之大的魅力,使这些艺术家顶膜礼拜呢?关键就是在东方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因素。东方的作品,如中国画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而强调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使艺术中具有更多的抽象因素。如能较好地将东方绘画中的精华运用到色彩实践中的话,将会创造出更广大的艺术天地。-----------------------------------美术课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头像绘画课,不仅使学生明白头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还要懂得“形神兼备”的意义。人像的美,并不是“浓眉大眼”或“樱桃小嘴”等概念,关键是创造生活中有个性特征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矿工的形象。在老矿工布满班痕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位煤矿工人的艰苦劳动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样善良,淳朴和敦厚。美术作品并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为评价标准。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工艺课是一种带有设计意识的艺术实践活动。在美术课上学过色彩知识和造型规律,学生掌握这些形、色的审美常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对于学生盲目追求流行时装、奇怪发式的现象,有正确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 另外,美术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中起着突出作用。根据科学研究,人脑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维,许多复杂的精神活动是由大脑两半球协同完成的。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美术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在绘画课上,教师总是强调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由表及里的观察,由近及远的观察,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只有正确的观察,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这样也就有利于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美育被明确地列入教育大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治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

304 评论

相关问答

  • 宋徽宗的绘画艺术论文

    如果按照《儒道至圣》里来讲,他老赵已经画技三境,字体开山立派独树一帜。可引天地变化!拥有原作宝光,传世宝光,

    宅男阳光刺眼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范文绘画艺术论文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学生在认识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接触、领略、产生喜悦, 爱好 的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欣赏论文优秀 范文

    碎碎瓶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古典绘画艺术论文

    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批有确实的历史记载,以绘画的才能享有声誉的画家,出现在魏晋之际。他们不复是传说故事中的画家,也不再是文人而兼有画名。他们是东吴的曹不兴,西

    虎妞1989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绘画艺术方面的毕业论文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偶da幸福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艺术绘画类的论文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美术教育,2002.3.4.

    小胖子老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