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9

yuxinchen008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法国工业革命论文的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倓里格倓*

已采纳

从胡服骑射谈起……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各个朝代的兴盛发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拘泥于旧的习俗,敢于摒弃偏见善于向其他民族学习。这种学习,往往使一个朝代变得兴盛强大。 战国时代的赵武灵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赵武灵王即位时国势一天不如一天,不断受到周边大小国家的欺侮。赵武灵王决心改变落后挨打的状态,他重用肥义、楼援等有经验的大臣,军事上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其中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士兵的服装和打仗方法上的改革,他主张改穿胡服,学少数民族骑马射箭,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训练出精锐的轻骑部队,发动了讨伐中山国的战争,几年工夫,赵国便国威大震,就连强大的秦国也不敢小看它。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在历史上写下了向少数民族学习的精彩一笔。 西汉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文化被称为“汉文化”,中原地区的中国人也被称为“汉人”,文字被成为“汉字”这些都带汉朝的烙印。而汉朝就是一个善于接受外来文化,向其他民族学习的朝代。早在公元前119年,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等良马种,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乐器和歌舞传入了中原。汉朝学习其他民族,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因国力强盛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隋唐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鼎盛时期。与前代相比,往来的国家更多,经济文化交流更频繁。唐代中国和亚欧非地区许多国家的友好交往,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唐初,高僧玄奘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十八年西天取经,对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天竺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贸易,郁金香、菩提树、棉布等传入中国。中国商人把绢、瓷器输往天竺。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如法炮制,结果“色味愈西域远甚”(《新唐书·摩揭陀》),提高了我国的制糖技术;唐代陶器的代表唐三彩,以其丰富多彩的釉色和美妙高超的造型驰名于世。而唐三彩就是在综合东汉以来的绿釉和黄釉陶的基础上,又引进波斯蓝釉技术创制而成,据说,唐三彩中,呈蓝色用的钴料就是从波斯进口的。唐三彩对东方和中国后来的陶瓷发展,影响非常大。学习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古印度北部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唐前期,东罗马的吞刀吐火等杂技、治疗痢疾和眼病等医术也传到了唐朝。对外来文化大胆的学习和吸收,为唐朝的兴盛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明朝以前,中国一直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往非常活跃,互通有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了清朝,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鸦片战争时,清军所用的火炮还是二百多年前的老样式,面对西方殖民者先进的洋枪洋炮,根本不堪一击。“闭关锁国”而导致的落后,让中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可见,能不能适时学习其他民族先进文化技术,决定了民族的兴亡,国家的兴衰。在今天,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往往能少走弯路,迅速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和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深圳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邓小平借鉴西方国家经验,在中国设立了经济特区,使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世人瞩目。让中国人一天天富起来。是改革开放为我们祖国编织出了一个个春天的童话。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适时学习都非常重要。谁善于借鉴别人好的方法,成功的经验,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难以有很大的进步,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就是强调向别人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我们中学生更应该“胡服骑射”,培养宽广的胸怀,高远的志向,敏锐的眼光,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从努尔哈赤到欧洲联盟 团结与合作一直被公认为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到影响一桩事业的成功,大到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甚至牵动着整个世界。 只要打开历史书,你就会发现,历史一直在为我们陈述着这个道理。 汉代张骞通西域联合各国开通丝绸之路,打通了欧亚大陆,开创了中西贸易新时代;三国孙刘联合抗击曹操,留下了赤壁千古美谈,造就了三国鼎立格局;团结合作,也是清太宗努尔哈赤能够在混乱的明末崛起,奠定清朝根基的一个重要原因。 努尔哈赤因为统一了女真各部,又联合蒙古,才结束了民族内部纷争、战乱不已的局面,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他把女真人、蒙古人编制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最终入主中原,使清朝成为统治中国296年的主人。努尔哈赤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把分散的薄弱力量集合在一起,最后才击败了内部已四分五裂,风雨飘摇的明王朝。如果当年努尔哈赤没有团结女真、蒙古各部,那他的力量就不可能这么强大,历史就可能改写。 再翻开世界历史,团结合作,更是扭转局面,走出困境,取得胜利的关键。 二战的胜利,正是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反法西斯的共同胜利。在各国还没有结为联盟之前,德、意、日闪电般的侵略扩张,几乎令各国处于毁灭的边缘。1940年,在欧洲战场上,德军先是侵占丹麦,丹麦投降。接着又入侵挪威,挪威国王流亡。不久荷兰军队停止抵抗,女王流亡英国。随后比利时国王宣布投降。在敦刻尔克撤退中,英国更是惨败,远征军几乎丧失全部武器装备,243艘大小舰船沉没,唯一庆幸的是英军的有生力量得以保存。随后,法国战败,德军进逼巴黎。欧洲大陆,哀鸿遍野。 在这种关乎各国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各国首脑们经过磋商,1942年1月,苏、美、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达成了全球战略协议,战争形势才得以迅速扭转。由于同盟国的互相支援,处于劣势的苏军得以发动反攻,将绝大多数德军逐出国境;保加利亚在苏军协助下解放全部国土;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波兰相继解放;法国和荷兰也赢来了反法西斯的胜利。 在旷日持久,消耗巨大,使用了许多新式武器装备,成为历史上空前浩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国家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除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之外,战略战术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盟国之间的战略协作较好,特别是中、苏、美、英等国的首脑在战争期间的多次会晤,对加强各盟国在对敌作战中的协同起了很大作用,从而结成牢不可破的同盟战略伙伴关系,最终取得了胜利。 团结合作,不仅在战争中极为重要,和平年代,它一样有力地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1951年到1957年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1965年,上述6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1年,欧共体又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欧洲联盟正式成立。从此,国际上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欧盟”这个称谓。从“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欧盟,由于拥有共同的中央银行、共同的经济、社会、地区委员会、理事会,强调每个成员国的参与,不仅为欧洲国家的政治、贸易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联盟国公民们的生活水平。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在此期间,欧盟在1999年启动了欧元,2002年正式流通,从去年的一欧元兑换0。86美元,到如今一欧元兑换美元的比价达1.34美元。如今欧洲的经济总量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欧盟一体化,已经发展成为制约和抗衡美国单极霸权的坚定力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已经成为了在美国之外成立独立自主的一极,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并且通过联合自强显示欧洲的力量,力图成为规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导力量,与美国争夺规则和新秩序的主导权。同时也在全世界推行欧洲的模式和价值观念,打破了单极霸权的局面。欧洲的团结合作,正在改变着世界。 再比如现在中国与东盟的深化合作,不仅推动了双方全面的贸易合作,更把合作双方的关系推进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还有中美自由贸易区,由于中国需要从美国得到高科技的支持和援助,美国2亿9千万人民则更需要中国源源不断地提供价廉、物美、质高、耐用的劳动密集型的生活实用品,于是中国企业和工商两界不再以过去意识形态的眼光和观念看待今天中美两国的关系,中美两国政府共同携手并肩步入世界经济发展体。还有最近的联想收购IBM,学习惠普的管理,使得中国开放较早的行业进步迅速,缩短管理水平上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更好的整合资源。 借古可以鉴今。当今社会是一个节奏快、效率高、竞争激烈的社会,面对这种既充满竞争又需要合作的大趋势,任何自我封闭,孤军奋战都不会有好结果,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学会与他人精诚合作,友好共处。竞争是手段,双赢才是目的。只有这样,将来我们才有可能最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84 评论

零下十三月

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同时。两次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1),或者称为第一次科技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於英格兰中部地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气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一般认为,蒸汽机、焦炭、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在瓦特改良蒸气机之前,整个生产所需动力依靠人力和畜力。伴随蒸气机的发明和改进,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气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对19世纪科学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前的科学研究很少用於工业生产,随著工业革命的发展长大,工程师与科学家的界限越来越小,更多的工程师埋头做科学研究。以前的科学家多是贵族或富人的子弟,现在则有许多来自工业发达地区和工人阶级的子弟成为了科学家。他们更加对化学和电学感兴趣,这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的建立电力的广泛应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马可尼发送第一封无线电报的设备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生产的炸药应用于开山筑路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湖北 熊国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出现了明显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重要的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集中于英国的特点。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呢?一. 政权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权保障。19世纪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运动席卷欧洲、北美和亚洲的日本。如19世纪二三十年代希腊、比利时的独立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改革或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确立或巩固完善;其次是西方资本主义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变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19世纪中晚期,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了整个世界,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二. 市场条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德意志、意大利分别完成统一后都开辟了各自统一的国内市场;美国南北战争后,也形成了统一而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列强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此期间,轮船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使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这有利于资本主义列强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量掠夺工业原料和输出工业品和资本,并进一步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即使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成规模,但它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它需要更强劲的生产力才能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三. 科技条件: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为主要标志。而这些工业方面新的成就主要得益于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取得的许多重大突破,以及把这些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直接运用于工业生产。如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为主要特点的电力的广泛应用,其理论准备就是电磁学的产生和发展。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实验中发现磁铁与金属线的相对运动是由磁产生电的必要条件,证实了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获得了打开整个电能宝库的钥匙。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进而推断出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理论的发现为开辟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气时代创造了理论条件,在此基础上,人类制成了电动机、发电机,并开创了新的通讯手段––––电报、电话等。此外,化学理论也取得重大成就,19世纪中期,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确立,大大促进了化学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末,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为化学工业的新发展提供了条件。生物学方面,德意志植物学家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植物的基础和动物学家施旺发现动物组织也是由细胞形成的,确立了细胞学说体系;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继承性”,成为“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另两大发现分别是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定律)。19世纪,各门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从而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四. 劳动力条件:一方面,欧美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如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美国经过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等;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更加重视对工人阶级的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如德国统一之前的普鲁士时代,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的儿童入学率就达到%,文盲率仅为%。其它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通过政策使自由劳动力在数量上大量增加,而且使劳动者在素质上有了本质的提高,这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条件。五. 经济条件: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阻碍,又经过对外扩张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兴起和向其它国家的扩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357 评论

江南装饰

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 18 世纪从英国发端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 世纪60 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 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17 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介绍(也叫电气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第三次工业革命介绍(也叫能源革命)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过后产生的日益庞大的能源消耗,在20世纪末逐渐体现了由它引起的各项不利因素: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社会对于能源的依赖加重。这让很多国家为此疲于奔命,并且不惜战争进行掠夺。发达国家为了解决环境问题,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然而,这些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常规能源在不远的将来必然消耗殆尽,随之而来得是人类生存状况发生急剧变化,将会给世界带来灾难!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世界各国大力研究替代能源,并将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作为推广和研究的方向。在这些新能源中,水能、生物质能因为自然条件所限,它的能量对于需求来说,少得可怜;核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大可能大面积采用;潮汐能的技术开发目前未进入实质性阶段,技术上还需要进一步突破;目前大量推广采用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太阳能的供电时间和成本问题一直是各国难以大量采用的瓶颈,现在各个国家都在通过技术改进解决造价的问题,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许十年或者三十年)不可能做到比现在发电成本低,因此它的全面推广或者使用可行性不高,发达国家(比如德国)也只做到全国发电量10%以下。

128 评论

昏昏头了

,什么时间要,愿意帮你写

147 评论

麻酥酥Jessica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它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它带动的主要工业产业有: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 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的主要技术标志是电气化。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与飞机制造等工业。 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主要技术标志是原子能、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由此兴起的新兴产业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等。 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②发生于英国(18世纪中)延续到法、美、德、意、俄、奥、日等国。③从发明使用机器开始,主要由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④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提供了政治保障。②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积累了经验。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④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⑤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发展特征: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③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④科学技术成就应用于工业,在三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a新能源发展利用,b新机器新产品创制,c远距离通信⑤人们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交通运输新纪元到来。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三次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 (1)第一次科技革命,既是一次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生产力上:改变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也改变了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手工操作向大机器生产过渡。②手工工场被新兴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所取代。③纺织、冶金、采煤、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社会变革上:①引起了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变。物质产品的丰富,社会条件的改良与生产力发展的巨大要求使英国人口呈现出了爆炸性的增长。与此同时,英国社会的流动性也随着工业化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而大大加速了,导致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的浪潮。②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③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新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确立,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另一方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这些地区的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自由主义改革的高潮,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②生产关系进一步调整,随着生产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③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侵略以及争夺加剧,形成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④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3)第三次工业革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主要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大加强了对科技的扶植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变革。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的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竞争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④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其丰富的内容使管理发展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实现了现代化。⑤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⑥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

226 评论

相关问答

  • 十月革命论文的参考文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俄语: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钢铁是怎样

    旭子如风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辛亥革命的论文2000字

    首先从辛亥歌名的历史意义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

    阿圆凸凸凸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毕业论文

    法国大革命:18世纪末,法国封建制度极端腐朽,国王路易十六所代表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与广大的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

    candyfloss36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辛亥革命论文带参考文献

    你好,您要的辛亥革命 资源我有---------------------------------------------请在的百度云“分享”里加我账户:学无止境

    东宫洗马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辛亥革命论文参考3000字

    首先从辛亥歌名的历史意义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

    王子恭贺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