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2

小怡子乖乖
首页 > 期刊论文 > 学校班集体建设行动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吉吉狼外婆小号

已采纳

论述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论文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影响对策 论文 摘要 :目前研究发现,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给班集体的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因而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以认识和正确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上,着重分析了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并进而阐述了如何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以引导的对策。     正确认识高校里存在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通过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影响研究,掌握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的变化,有针对性的提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最终推动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之成为符合化建设要求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内涵、特点    20世纪初,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提出“非正式群体”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非正式群体,是或自发形成的,由个体在心理、动机、信仰、爱好、感情等一致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无形联合体,依靠心理、情感的力量来维系,非正式群体体现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在大学生的各种正式群体内外,存在着大量非正式群体,并且无时无刻不对正式群体和个人产生着这样那样的影响。大学生中非正式群体主要有如下特征:  1.具有较强的自发性且情感密切  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时,孤身一人,为了排遣远离家人的孤独,往往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需要、兴趣形成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群体,所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员一般都具有共同的利益、价值观和相同的社会背景及生活习惯。因此,他们在感情上比较融洽,关系上很密切。  2.信息沟通迅速、内聚力强  由于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员在兴趣爱好上的一致性,他们的交往比较频繁,相互之间彼此信任,能够灵活而迅速地沟通信息,形成了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因此,在形式上加强了非正式群体内部的凝聚力,而满足共同的心理需要使他们在实质上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  3.自然形成的核心领袖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也是一个组织单位,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来管理这个群体,由于不是正式的组织,不能指派领导者,所以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领袖是自然形成的,这些领袖人物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领导、组织能力,对非正式群体内的成员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4.成员归属具有重叠性  非正式群体的成员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参加一个或几个非正式群体,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归属一个非正式群体,也有可能同时归属几个非正式群体,出现重叠的现象。    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要求。大学生进入大学是自己独立生活的开始,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大学生在这个阶段不仅有求知的欲望,同时也有进行人际交往和渴望得到尊重的需求,正式群体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但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对于交往和尊重的这一精神需求,这时,非正式群体的出现,是对班集体中交往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2)促进大学生个性和才能的。由于正式群体资源是有限的,很难为每位同学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限制了部分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发挥。非正式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彼此了解、信任,有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这样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能够挖掘个人的潜能,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特长,学习别人的优点,达到共同进步,从而为班集体建设增添活力。  2.消极影响  (1)容易破坏班集体团结。班集体的团结来源于这个班集体的凝聚力,而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有自己的想法,有他们自己的自由,需要时间的独立,空间的隐私,因而不喜欢被正式群体约束,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内聚力强,内聚力强的非正式群体就会减弱班集体的凝聚力,进而影响班集体的团结,这就可以解释正式群体在组织班集体统一活动时,出现很少人响应的情况。  (2)影响班集体民主制度的执行效力。班集体民主制度是全体学生平等参与班集体事务的制度,其运行模式就是通过学生的全员参与实现组织民主和决策民主,核心在于参与和自主。班集体组织民主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建立健全班委会民主选举制度上,学生通过公开竞选、民主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班委会成员,这样可以广泛地吸收学生参与,使得班委会能够最大限度地代表学生的利益,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由于具有自身狭隘的小团体利益,在班集体的民主选举的过程中,可能采取收买同学、私下拉选票等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损害了民主的公平性和严肃性,为以后班集体事务的民主决策埋下了隐患,形成了班集体内部类似于小团体“专制”的不良现象,进而阻碍了和谐班集体建设。  (3)影响班集体中核心作用的发挥。众所周知,班集体的核心是通过选举产生的班长或者团支书,但他们只是形式上的班集体的核心,要想真正地成为班集体的核心,要求他们必须具有令同学信服的能力,在同学中间有很高的威望,同样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有着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并借其本身固有的内在影响力如知识、经历、特长、能力、品德等,在非正式群体中威信很高,对群体成员影响很大。当非正式群体领袖的能力超强时,班集体中许多同学就会以他为中心,无条件地自愿接受他的指挥,服从安排,这样一来,班集体中正式的核心就会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他发出的信号就会失去效力,班集体事务就可能很难顺利开展,甚至会偏离正常的运行轨道。  (4)影响班集体同学的是非观。非正式群体由于信息沟通的灵活、迅速,是有效信息传播的渠道,但是有时为了维护本群体的利益,他们往往制造思想上的混乱,很容易使传播的信息失去真实性,形成错误信号,非正式群体就会成为谣言的传播渠道,干扰正确意见的沟通,使同学对信息的判断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对事情本身的是非判断,阻碍班级工作的开展。    三、应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建设影响的对策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不能主观地加以消除,而应该积极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加以引导,变害为利。  1.注重思想引导,营造良好班风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是积极上进的,但其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时,不能采用粗暴和简单的办法,而是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调查,加强与学生非正式群体成员的交流与沟通,分析和掌握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运用疏通和引导相结合方法,把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健康、自主的方向上来。同时,要营造良好的班集体风气,包括融洽的人际关系,公平竞争、互助的学习氛围。  2.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班集体民主制度的执行  班集体民主制度建立了,关键在于执行。首先,要加大对民主观念的宣传,使大学生真正地树立正确的民主意识;其次,就是要求制度向全体学生公开,使同学们清楚明白地了解班集体的各项民主制度,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再次,民主制度的执行必须得到严密的监督,这就要求辅导员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在班集体选举以及平时的民主决策中,担当起监督者的角色,保证班集体民主制度正常的运行。  3.树立坚强的领导核心  班干部是沟通老师和同学的桥梁,他们起着上传下达的中介作用。班主任要从上、思想上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并且教给他们一定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能力和管理班集体的能力,以便使他们尽快地适应所担负的工作,真正确立他们在学生中的核心地位,成为学生信服的有效领导者;而对于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员,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地对其进行思想与引导,发挥他们在群体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成为学生干部的得力助手。  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要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只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做引导,才会分清错与对,及时的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若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引导,就会形成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考虑任何事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不能顾全大局,只是考虑自己所在群体的利益,盲目地听从群体领袖的指挥,失去独立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班集体舆论,从而形成优良的班风,推动优秀班集体建设。  总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有利有弊,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关键是要正确地加以区分,区别地对待,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限制其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班集体建设。    :  [1]王玉莲.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3.  [2]殷智红,叶敏.管理心[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3]文辉.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德育工作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4).  [4]陈一远.高校辅导员与班级制度建设[J].工会,2007,(6).  [5]王起友.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1).  [6]何婧云,闵容.非正式群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J].湖北学院学报,2008,(5).  [7]喻莉丹.非正式群体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3).

107 评论

正在复制843111

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充实、完善和塑造灵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被教育者的“雕琢”。当然,这其中自然就是对被教育者进行知识、道德、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的综合培养;使之全面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肯定。新课程也倡导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志存高远,因此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那么,如何建设好班级文化呢?

事实上,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应该说,班级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作用。它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层面上,也不能局限于某一部分,它必须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能直接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班级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与教育和学习相融合的外部文化环境,既能增添学生学习生活乐趣,消除长期学习后所产生的疲劳,又让学生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培养正确审美观。因此,学校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制作名言警句牌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如: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持善敦行,鹤立鸿翔等一些名言警句,营建一个良好的外部文化环境,以此来激励学生。

为了响应学校提出的“做文明人”活动,班级组织“文明用语”活动评比,让学生动手收集或书写有关文明用语的名言警句,然后由学生集体评出“最佳寄语”及“最佳文明用语奖”、“言简情浓奖”等奖项,获奖作品在班级展出。这样既营造出良好班级文明氛围,又鼓励学生,同时学生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建设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学生自觉,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才能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但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讲究科学,尊重学生意见,切合学生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正面教育的效应。马卡连柯认为“不应仅仅把纪律看成教育的手段。”比人管人少了一些随意性,但使学生多了一些预警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我管理不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为了规范学生,而且制度自身就是一种文化。首先要解决的让学生接受制度,引导学生思考:希望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班级中?每个人都有弱点,需不需要克服每个人的弱点?要实现以上两点,需不需要制定班规?然后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发动学生参与制定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员会时,不是按传统的任命制,而是采取竞选制。班级公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行动指南。班级公约不是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是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制订的班级公约是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班级集体表决形成定案。然后把集体表决的定案制定文本,挂在班级墙上,依决定来处理班级事务。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据可依了,也积极执行,自主管理。

2、建立和健全班级激励机制。

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建立标兵栏,每周选一次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把这些选出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放在标兵栏内,以此来激励学生。

3、完善学生品格,鼓励自我发展。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心理。

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或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法制教育报告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4、积极开展小组竞争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自我约束。

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优势,开展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并通过小组间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5、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表率。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身正为范”、“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极为重要,教师的教育风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格。班级管理制度不只是约束学生,对老师同样具有约束力。比如公民道德建设要求学生讲诚信,教师在平时就应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为了教育学生遵守课间时间观念,我们老师总是课前两分钟到达班级门口,等待上课,即教育学生,同时也有了入课过程的时间。而学生看到老师能够早早在班级门前等候上课,他们也就会快速进入教室等候上课。

三、开展有益集体活动,努力打造班级精神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1、开展多种主题班会活动。

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发展他喜好、特长和各种能力,充分有效地利用班、队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好途径。自我设计的活动中。因而对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有重大作用,其意义往往是课堂学科教学活动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教师要放手让班干部组织、主持班级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样既能确保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又能利用活动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进而满足学生各种心理的需求。主题班会课可以根据时间的不同、学生心理需求的不同确定内容,如“火眼金睛寻找亮点”、“天生我材必有用”、“环保你同行”、“平安知识进校园”等。

2、开展多种课外文体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群体主动参与发明班级文化,才干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参与得愈广泛、愈长久,文化沉淀得愈丰厚,学生个体就愈能在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中自然地融入班级这个精神家园。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如在元旦前夕举办文娱晚会,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体操比赛、田径运动会、诗朗诵比赛、文艺汇演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3、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班级活动也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适时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活动中开拓视野,思考人生,增强学习动力。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学生更加积极、轻松、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因此,班主任要耐心细致地抓好班级文化建设,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使学生在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183 评论

天壹老师

初中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导语: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班级文化建设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摘 要: 班级的文化建设,将会影响学生的兴趣、 爱好、 审美情趣、 人生价值观以及对事业的追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班级文化;教育功能; 建设

"班级"作为组成学校教育的最基本单位, 是学生学习成长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场所。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发现、评价"自我"的重要时期, 是道德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 它为学生今后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是非辨别能力差、效仿能力强, 尤其需要教师的悉心关爱和持久耐心的教育。

文化由人创造,人的意识是多元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所以文化也就是多元的,自然班级文化也是多元的。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是班内所有同学共同思想、 作风、 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 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一、初中班级文化的特点

(一)时代性

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说:"一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发展的,同样,一个抛弃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我们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而丰富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沃土中民族文化同样突出。校园文化又决定了班级文化基本特征。我们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就是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开放性

学生往往是在学生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或在学生与成人的交往中形成文化的社会价值和思维方式的。这是一种以群体活动的方式来选择、传递、积淀文化传统的。离开了群体之间的活动就失去了文化自上而下发展的土壤,因此,许多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在班级制度建设上,在班委会的组建中,尽可能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全员参与。在灵感与灵感的碰撞中,有激发火花,也有相互熄灭的可能。而此时此刻,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结合,矛盾产生后的解决,都能体现一定的文化底蕴,是构建特色班级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艺术性

从中小学硬件建设来说,班级的物理环境和物质环境都应讲究艺术性。班级环境整齐有致的规划、别具匠心的造型、舒心怡人的绿化等都可以发挥环境课程的功效,产生不同凡响的"以美育人"的效果。本着实用美观的原则,力求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堵墙"都成为"无声的导师",对环境的精心的策划和包装,使教室本身具备良好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从中小学的精神文化活动来说,康乐型的班级活动,能够使学生不仅得到艺术熏陶和舒展艺术的才能,而且可以调剂精神,愉悦身心,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发挥"以乐育人"的作用。

二、初中班级文化的功能和建构

我们提出建设班级文化就是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则可定义为班级成员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与自身发展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一)班级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这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 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集体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旨在培养学生个人与集体同甘共苦的荣誉感。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富有相当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它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舆论等法则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引导、平衡、充实、提高的作用。通过班级内的布置、美化教室的宿舍环境,可使学生受到感染,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美德鉴赏力。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其区别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

(2)激励功能。班级成员在参与班级活动, 感受班级文化的同时使个体成员的兴趣、理想和信念得以实现和升华, 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个体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其以奋发进取的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班级文化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了一个平台: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其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让每个班级成员的兴趣、理想和信念在此得以实现。班级文化在建设中使学生的个人才华得以展示发扬,成绩得以肯定,为集体建设做贡献,使学生在建设中找到集体归属感,这就能激励学生更加努力。

(3)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集体利益、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其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认同感,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成员的荣辱与班级荣辱捆绑在一起,班级因学生而荣,学生也因班级而荣,就是所谓"荣辱与共"。对班级文化的认同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文化基础。

(二)班级文化的建构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各个方面, 这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另一方面, 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要注意把教育的意向、教育的目标等通过具体物化的环境布置和设计充分表现出来, 从而达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

(2)搞好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和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 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抓好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班级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好坏, 是否科学、合理, 是衡量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制定制度时, 应注意班级规章制度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必须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班级活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当规章制度出现不适应本班实际时, 应及时进行修改。二是抓好制度的实施。在抓制度实施的过程中, 要对学生宣传实施班级制度的意义, 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 使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 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班级精神文化, 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 是班级精神风貌的体现。班级精神文化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 它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

三、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的对策

建设班级精神文化, 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班级内部的密切交流与合作, 更好地发挥班级整体效应, 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 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 培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培养健康的班集舆论

班集体舆论是班级成员观念态度的集中体现, 是在班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对班级舆论应予以启发和引导, 以确保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班级舆论的导向作用。

(三)养成优良的班风学风

班风是指班级的作风和风气, 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 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优良班风对形成和发展班级文化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95 评论

相关问答

  •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论文

    健康完善的校园文化,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设具有西藏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符合西藏中职学校发展的实际,让学生

    金吉小酉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校本行动研究论文

    浅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技术能力教学反思性软件行动研究和校本研究 论文摘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每位教师面

    丛林穿梭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特色班集体建设论文题目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首要工作,好比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希望

    独家记忆15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学校德育互动机制建设研究论文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论文 【摘 要】 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让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小学生的美好灵魂。小学德育

    jjgirl20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学校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论文

    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趋紧密,各行业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加深,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英语逐渐成为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

    princess小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