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6

davidzeng168
首页 > 期刊论文 >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总结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流沙沙沙沙沙

已采纳

“三生教育“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部分组成,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三生教育相关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摘 要:文章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开展“三生教育”为例,阐述了“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对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现状作了分析,同时进行了“三生教育”与学生素质和能力学分教育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三生教育” 素质教育 学生素质与能力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具有基础性、主动性、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参与性等基本特征。“三生教育”的途径和手段都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所以本文将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正在推行的学生素质与能力学分实施方案与“三生教育”相结合,从中研究找出适合商学院开展素质教育和“三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推进商学院学生管理工作。

一、“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

1.“三生教育”的概念。“三生教育“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部分组成,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生命教育是生命文化与生命智慧的教育;生存教育是生存意志和生存能力的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健康、高尚的生活目标和生活观念的教育。三者之间互为基础、相辅相成。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2.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3.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推行“三生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中引入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强调的是以主题活动和学生实践为主,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完成教学工作。避免了传统素质教育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教会学生学习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找到与之相适应方式。

二、商学院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1.实施学生素质能力学分的重要性。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决策,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学教育的进一步扩招就是为了迅速造就一批批我国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但是,教育部一项最新调查说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为了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商学院实施了学生素质能力学分的认定工作,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列入到 教学计划 中,给予学生学分认定。

2.大学生素质能力缺失的表现。近年来,随着商学院在全国知名度的提高,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但是随着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的推进,就业中遇到了学生不能如愿进入工作岗位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都无不在显现出大学生素质能力缺失,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甚至根本没有办法将两者进行融合。面对用人单位的条件,许多大学生满怀希望而来,沮丧失望而去。企业即使将学生录用,也得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招聘进来的学生进行培训,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培训开销,同时也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2)学生缺乏拼搏意识,无力面对困难。大学生在进行各种选择时,往往会对轻松、容易办到的事情充满希望,而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选择逃避,缺乏拼搏精神。认为“这件事情本来就很难,我为什么要去做”,轻易地放弃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3)人际关系缺失现象严重。大学生在学校集体生活中越来越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之间的关系淡漠。人际关系极为紧张,不能融入社会集体中,对班级对学校没有任何的感情。

(4)技能单一,不能适应社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学生在校期间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而大大忽视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的客观现实。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都在强调要使用通才而非专才。而我们以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般只会对自己专业领域中的知识有所学习,缺乏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5)不能承受挫败,心理承受能力极差。一个学生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旺盛的精神,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斗志昂扬,那么这样的学生就能取得大的成就;相反,一个工作时好时坏,情绪极度不稳定,甚至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会给工作、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凸显出重要的地位。商学院从07级学生中开始推行学生素质与能力学分认定。实施一年多来,让全体师生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3.学生素质与能力项目介绍。按照素质培养方案,商学院领导部门将学生素质与能力学分化解为两个层次,25个方面。具体如表1。

三、“三生教育”与学生素质和能力学分教育相结合的实证研究

1.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三生教育”强调生命、生存、生活三方面的健康、安全、愉快。而当代大学生就恰恰缺乏这三个方面的教育。“三生教育”让学生在了解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与公共生活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学习和锻炼生活能力,养成健康生活和绿色生活的基本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高尚的生活理想,把追求个人的幸福生活与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富强有机结合起来,统一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①

学生素质与能力学分教育也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会学生处理相关人际关系,提高个人写作、普通话、体育、文艺、文学、学科知识、心理状况、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挫折教育等方面的技能。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两者之间有着极为相同的内容和教育意义,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完全可以将两者内容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2.两者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1)开展大学生素质状况调查。只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生素质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素质教育。作为大学生个体,也只有了解自我的素质状况,才能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组织大规模或小范围的问卷调查、观察、心理测验等方法对当前大学生的素质状况开展全面调查或抽查,了解大学生存在哪些常见的较为低级的素质(如礼貌、身体健康等)问题,基本形成了哪些常见的中级或高级的素质(如文学修养、人际关系、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社会责任感等)问题。将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方面的困惑问题进行收集整理,掌握第一手材料。

(2)开展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教学,体现学校重视提高学生素质教育。鉴于在普通教育阶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开设专门的素质课程的学校很少,因而大学入学新生受过专门的素质课程教育者几乎没有,所以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设“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一系列课程,如商学院开设的学生素质与能力学分系列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大学生可了解基本的素质要求规范,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大学学习生活中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各教学环节都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教师引导、组织作用。通过系列课程教学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综合素质系列课程教学只是整体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完全依靠综合素质系列课程教学是很不够的,各教学环节、各门课程、各位任课教师应互相配合,体现综合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氛围,使综合素质教育确实取得预期的效果。为此,大学教师应当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修养,牢固树立现代化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展示自己渊博的知识,较高的文化底蕴外,还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大学生。如在语文教育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品质、普通话、写作、书法能力,专业知识教学中注意培养大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品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实习实践活动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恒心、毅力和耐挫力等。

(4)充分发挥专业社团与各种咨询服务的作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可通过组织辩论、演讲、郊游、社会调查、兴趣小组等社团活动形式,结合其他辅助手段和设施,使参与者在其中积极活动,最终达到使参与者改变整体面貌,养成所预期设想的技能、习惯与行为,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5)加强班级建设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誉感是建设良好班集体,把学生培养成才的巨大引力场,它能使学生都自觉自愿地为争取和维护集体荣誉而努力。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获得初步社会化的良好场所和“实验基地”是所在的班级,因此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班级建设,学生就会不断进取,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就会热爱集体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表现出较强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也是一种约束力量,从而使每个学生为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而服从集体的决定,克服自身的缺点。

(6)加强校内外、国际间信息的交流与互换,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和沟通渠道。这个方面分两个层次来进行探讨:一是建设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要多些沟通、多些理解。在信息社会,通过互联网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是一条快捷、高效的渠道。这种形式很好,能节省资源,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便了学生。通过QQ群、博客等信息时代最新的科技手段,我们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想法和期待。第二个层次是较高的层次,即通过学校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机会,走出学校、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商学院学生素质与能力学分中的两个层次中均体现出相应的素质要求,在基本学分中提到学生打工、体验教育、义工活动等方面,在奖励学分中提到学生进行国外游学、旅行等方面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珍惜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这也是“三生教育”的宗旨。

总之,素质教育乃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越人的自然素质,摆脱功利的束缚,培养顽强的个体精神,实施价值引导,进而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生存,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三生教育”的适时提出恰好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注释:

①云南省教育厅组编.生命、生存、生活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三生教育相关研究论文

254 评论

新驰销售一部

教育研究的内涵1. 教育研究的概念及性质【多选】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教育研究用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要素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2. 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它包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3. 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意义【多选】(1)是教师自我反思、重新学习、不断调整和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2)是教师与他人沟通交流、扩大视野的过程(3)是教师挑战自我、提高教育研究能力的过程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记忆口诀:一选二查三制定,分析整理写报告。1.选择研究课题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1)必须有价值(2)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3)必须明确具体(4)必须新颖、有独创性(5)有可行性2.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单选】文献检索贯穿研究的全过程,网络检索是查阅资料最快捷的方法。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包括: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3.制定研究计划基本要求为: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样研究、预计成效4.即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为:阅读资料→筛选资料→解释资料5.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1)实证性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观察报告(2)理论性的学术论文:案例、综述、述评、理论性的论文教育研究方法1.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单选、简答】(1)观察研究法:广泛使用(2)调查研究法:通过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及其测验等方式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调查(3)实验研究法: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4)个案研究法:是当今教育研究中运用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实地调查的一种具体方法(5)比较法2.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单选、多选、判断】(1)行动研究法最早提出:勒温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2)质性研究“实地研究法”“参与观察法”(3)教育叙事研究(4)教育随笔

109 评论

鱼京自心

进行 教育 研究,离不开教育研究范式的指导。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研究范式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多是追随西方研究现状而进行的研究,缺少教育研究范式的本土化。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教育研究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体育道德教育及其教育重心

【摘要】体育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具有以人为本的核心特征。由于体育道德本身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社会诸多体育道德问题的存在,决定了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按照教育对象范围大小,可以将体育道德教育划分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种教育形式。其中,体育院校中的教育是体育道德教育的重心,可以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贯彻落实。

【关键词】体育道德;道德教育;教育途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

一、体育道德内涵及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一)体育道德的内涵

所谓体育道德,是调整体育社会里各种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从构成上看,它有两部分,一是一定社会的共同生活对人们的体育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社会体育公德;二是社会对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提出的道德要求,即体育职业道德。”二者同时分别属于社会公德范畴和职业道德范畴,体育职业道德只是在社会体育公共道德的基础上多了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体育道德本身地位重要。不管是从国际视野来看,还是从体育道德所约束的各种社会角色来看,体育作为现代社会主流 文化 的一部分,它的道德要求已经成为能够影响整个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而存在了。

其次,体育道德失范现象阻碍公平公正的发展。这里的体育道德失范是指体育活动参与者在道德范畴里的越轨行为,使道德不能正常发挥调节作用,导致体育社会的无序。

再次,新的体育道德问题亟待解决。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道德问题,在新的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还面临着许多新的体育道德问题。这些问题是伴随着人们全新的生活特征和体育的新特点产生的,要应对这样的新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迅速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计划,但要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得靠全社会范围内的体育道德教育。

二、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社会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体育道德的社会教育 渠道 广泛,它可以是 政策法规 的约束教育,可以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影响,还可以是人文道德的环境熏陶。环境熏陶是众多教育渠道中进展速度最慢,但也是受影响最彻底的体育道德教育途径。只有不断地为全民健身创造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体育道德教育的成果才能日渐突出。

虽然社会教育的受众范围大,但是教育的针对性较弱,因此,社会教育只能作为体育道德教育的扫盲班,使社会公众对体育道德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衡量和评判标准。

(二)学校教育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是开展体育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具有系统、直接的特点,因此是体育道德教育中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途径。学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针对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例如对中小学生的的教育,要侧重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理想和体育道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就应该进行正规体育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

(三) 家庭教育 中的体育道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条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满足,精神追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里变得越来越重要。参加体育活动是一件既舆情又有益于健康的活动,况且身体健康也是精神愉悦的基础,因此,体育是与现代家庭密切相关的一项活动。人们经常参与的与体育相关的活动除了日常体育锻炼,还包括观看和评价体育赛事、关心体育动向、从事体育相关行业等,在这些活动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能传达个人的体育见解,体现个人的体育道德观,从而对其他家庭成员产生影响。

三、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

(一)体育道德所面临的挑战要求体育院校带头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

历史证明,思想道德的培养有助于指导人的实践行动。因此,体育道德教育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指导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近些年体育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可以看出体育道德正面临着一些挑战,也可以发现要贯彻落实体育道德教育,当先从体育院校开始。

体育院校的科研成果累累,科研人员众多,如果这些人员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投入市场和赛场之前能够在用途和意义上有个价值倾向,就会对竞赛公平产生相对积极的影响力。体育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体育人才的高等院校,无论在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还是普通体育 爱好 者的体育道德培养方面,都可以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社会供应高素质体育人才。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是体育道德教育应对各种挑战的首要战场,是体育精英、体育文化、体育真谛的所在,是体道德育教育的重心。所以,体育院校有责任带头贯彻落实好体育道德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为体育社会的上层建筑把好关。

(二)在体育院校大学精神建设中贯彻体育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首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富含体育道德因素。爱国自强、拼搏奉献、追求进步、崇德守则,团结友谊的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每一项都富含体育道德因素,这在前文中已经有所体现。

其次,体育道德教育可以添补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大学精神的教育价值存在多种不足,其中就包括道德方面教育价值利用的不足,体育院校可以通过体育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结合体育院校大学精神中道德方面的内容,完成它们彼此之间有益的补充和修复。

体育道德教育的学校教育通常情况下存在“管教式”和“说教式”的不足,即一个是硬性管理,教育内容难以内化;一个是机械灌输,在学生中易引起逆反心理。然而,体育院校的体育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对其大学精神的形成条件的活用,轻易避免这些不足。比如,在了解校史的过程中,学生们带着对历史和人物的兴趣了解到热爱国家、热爱集体、追求进步和拼搏奉献精神也是体育道德的要求;在团体比赛中,体育活动会教会学生团结协作、拼搏竞争、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一系列道德品质。

总之,体育道德教育为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架起了一座桥梁,桥的此岸是学生,桥的彼岸是教育成功的对象。体育道德教育不仅通过体育院校大学精神让它自己充满了生机,更给体育院校大学精神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其道德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向剑文,辛静.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

[2]潘霞.论公平竞赛[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3]黄彬,王爱萍.“人文奥运”与现代体育伦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8.

[4]熊文.竞技体育伦理之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4.

试论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若能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那必定能达至更佳教育效果。 文章 针对家校合作中遇到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尊重家长的重要性,列举了若干有效的沟通方式、家教 方法 指导以及能促进家校持续合作的激励手段,以利于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家校;家庭教育;尊重;沟通;指导

“知子莫若父,怜子莫若母”,家长总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是一种很值得去开发利用的广阔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在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从而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尊重家长是家校合作的前提

人与人只有在平等的交往中才更容易接受对方,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在指责学生错误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对学生的不满情绪转移到家长的身上,埋怨家长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甚至说出一些诸如“孩子是跟你一辈子的,你现在还不教好他,以后后悔的还是你自己”的话;有的教师把家长当成助教,随意给家长提要求、布置各种任务,处处要家长签字,弄得家长筋疲力尽。这样会让家长觉得老师在推卸自己的主要职责。也有的教师总爱把学生的过错完全归咎于学生或学生家长,这必定会使家长心里不舒服而导致彼此关系僵化。在与家长进行联系时,首先要以诚相待,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如家长访校时,教师可起身相迎并让家长坐下,让这些无声的语言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使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进而使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以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实现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其次,要尊重、理解家长,在交谈中要善于倾听,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沟通,为家校合作搭建平台

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与家长沟通,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沟通前的准备。事前要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其次,要创设合适的沟通方式。教师应当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如针对学生在家“不参与家务、做作业拖拉、爱看电视”等现象,特地开设“每周家长意见反馈本”,让家长每周给孩子的表现来个小结,并于周一带回,教师适时回应家长的某些疑难或简单描述学生在校的表现。这种方式的沟通很受家长的欢迎,家庭与学校对孩子都有更深入的了解,既促使家长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也能收到很明显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应针对不同家长的个性特点灵活运用沟通技巧。针对放任型家长,要强调父母的教育在孩子一生中的重要作用,使家长明白自身的责任。针对粗暴型家长,应该有策略地向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减少家长粗暴现象的发生,促使家长与子女交流,消除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环节中的作用。针对理智型家长,则应该实事求是地向其介绍子女的全面情况,一分为二地分析,并帮助其确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法。针对呵护型家长,应该突出问题的不良“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沟通是一门艺术,只要在充分尊重家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导,增强家校合作效果

要想家庭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必须多提指导性建议、少说空话,不要把沟通当成是汇报情况或告状,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在真心真意地帮助他的孩子进步。

1. 专家型指导

现在的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尤为迫切。有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铺天盖地的练习题,假期排着满满的兴趣班,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长却认为工作很忙,于是把家庭教育交给家教、长辈,或只单纯地关心孩子的成绩、作业等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缺乏客观的评价,觉得自己的孩子总不如人,孩子有一点儿毛病就感到无可救药。也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健康,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诸如此类,都是部分家庭教育的误区。为此,学校可每年或每学期开展一些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咨询活动等,以更新家长的家教观念,从而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

2. 教师的专业指导

孩子能够成才是每个家长殷切的期望,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懂得运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因此,教师可结合班级实际不定期给家长印发家庭教育资料或推荐相关网站、报刊。教师可以派发给家长《中、美孩子吃饭异同》《关注孩子的心理》等资料,推荐“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中国教育网”“中华教育网”等网站,并鼓励他们到邮局订阅《现代家长报》。这样,就使家长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他们学会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抽时间去阅读教育资料。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地去发现并纠正家长在教育中的偏差。如班级同学小L的家长在“家长意见反馈本”中常提女儿的缺点(其实小L是个很乖的孩子),每周都能找出女儿的一些不足之处。小L刚开始一两周还是很愿意改正妈妈提出的要求,但慢慢地就没有动力去改了。这时,教师从中发现了原因,及时指导家长对孩子要有客观的评价,语言最好要有激励性,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看待孩子做事要重过程,不能光盯着结果,不然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小L家长很快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在以后常能看到她对女儿的赞美。小L也越学越带劲,上学期还取得了总分第一名。

3. 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的互相指导

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做得比较成功,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 经验 介绍,因为他们的经验也许比老师的指导更有吸引力。有些在家庭教育中处处碰钉子的家长也可向其他家长或老师请教。这样,大家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下共吐心声,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体会,可能比看书得到的收获还要大。

4. 开展相关活动,在实践中进行指导

教师可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情,以增强教育效果。如每周要有一次以上与孩子共同读书、谈书,结合生活实例教育孩子,给孩子的读书表现写个评价,有条件的可拍下相片或录像等。亲子活动有很多,但无论搞什么样形式的活动,都必须让家长明白其中的好处,让家长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激励,让家教动力更为持久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指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能力,也与教师及同伴对他的期望有密切的关系。同样的道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能发挥的力量也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教育理论水平,还与家长自身、学校与社会对孩子的期望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家教合力,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多提学生的优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同时,也要多赞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做的工作,让家教的动力更为持久。如班级上学期进行了“优秀家长”的评选活动,并给部分优秀家长发了奖状,使有的家长(尤其是一些中下生的家长)受宠若惊,连连感谢老师的认同,并表示会继续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一活动引起了其他没获奖的家长的注意以及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教育工程,家长一定要有爱心、耐心、信心,用亲情和关爱温暖孩子因犯错而受伤的心灵。当家成为孩子激烈拼搏后的坚实基地、温暖的心灵港湾时,每一个父母都会为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高职院校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进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设置不到位。有些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高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也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些高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这些都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既可以减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人员不足的压力,又可以作为发展性辅导的渠道之一,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促进人格的健全,为今后适应社会、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探索

课堂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确保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它有效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本,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一)教学内容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在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实际,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当前存在的问题选择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学时,设计教学环节,突出重点和实践指导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培养大学生的 理性思维 和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必须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实际操作。通过教学,让大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心理健康的常识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认识并识别异常心理,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以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侧重操作性的内容,教师通过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探讨,促进其个人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构建和谐的气氛,要时刻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案例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通过教师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再现当事人经历的事件与情境,引导大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进行充分地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促进大学生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提供的案例要具有现实性,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增强大学生的兴趣;案例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注意做好案例中当事人的保密,也要避免与学生有关的案例,以免对号入座。

2.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特定团体中开展的、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与思考,最终帮助个体获得成长与适应的辅导课程。团体心理辅导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分享讨论、自我察觉与 反思 ,帮助其了解自己的行为将如何影响这个团队的动力,让参与者沉浸在获得知识的体验情景中,通过概念化及类比过程,将此经验转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同时也帮助个人培养参与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技能。

3.体验式教学。即通过亲身体验、现场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强调沟通、交流和共享,强调主动性、过程性、情境性和实践性。体验式教学以体验为中心,引导学生互动,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达到教学目标。此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提高心理素质,培育心理品质;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领悟,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教学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三)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形式新颖,功能强大,形象、直观、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在声、光、电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再现真实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讨论、反思,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57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方法课程总结论文

    什么题目的 这个是开题报告的内容吧, 研究方法是你写论文时 用了什么方向 比如 文献查阅法,我可以写。

    逸轩设计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总结论文

    “三生教育“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部分组成,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下面是我给

    davidzeng16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艺术教育研究方法结课论文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也促使全面推进艺术教育发展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性举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工业工程制药工程课程实践 》 摘要:《工

    天空海阔99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论文选题

    1论题要新颖2论题要窄,不能太广3论题要集中,围绕一个话题

    donkeybenben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教育课题论文研究方法

    第一、资料文献法 资料文献法即是依托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报刊及著作,利用网络,合理利用传统教育的经典案例、成功做法和相关理论等。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为课

    时间不等人了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