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5

liyingyong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与这就是信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角落里的镜子

已采纳

刚在天涯看了一篇,觉得还不错,你看看吧。“『关天茶舍』信仰论 ”拒绝信仰,你是正确的,因为你将不可避免地消失掉;有信仰,你也是正确的,因为你会拯救自己。一.信仰与人类一同产生。马克思说人类产生的标志是:“直立行走,创造并使用劳动工具。”其实即为“智慧”。人开始以“智慧”的理念与实践去影响这个依照其自身规律运行了几十亿年的自然的世界,使其从此有了不同的声音与色彩。在人类产生最初的时代,世界荒蛮凄凉,人类最强烈的理念就是生存。因此,生存信仰是人类最初竖立的信仰。而在这个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仅限于观察层面,面对自然界的电闪雷鸣、风生水起、花开花谢、季节更替,对自然界的认识处于原始的直观认识阶段的人类无法提出一系列科学论证以给自身一个解释,但人又总是不甘无知的荒蛮,于是只能对世界做出幻想的解释,将主体与客体视为一体化,另一类的解释开始在人类脑海中始现雏形并日益丰满,这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绚烂生动的——神话。人类将自己的人性赋予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中,给自然运行规律找出一个神性其实是人性的解释。至今我们仍为那些生动繁荣的神话所吸引,可见在那个时代,它们给予了人类怎样的慰藉与寄托。与此同时,另一些的崇拜也开始产生,如图腾崇拜,生殖器崇拜等,在东方的中国则有五行之说,既“金木水火土”这与原始的自然物崇拜密切相关。它们给人们提供了崇敬与希冀的生活情感方向。由此可知,信仰的本质是人的非理性成分。虽然现代社会的文明使人们越来越崇尚理性,但即使是理性信仰本身也绝对带有非理性成分,信仰中无可避免地融入了人的情感,无论是非理性的宗教信仰还是理性的科学信仰,在一种理念上升为一种信仰时,人的精神总是处于一种迷狂的状态,西方净土与共产主义所刺激发生的情感分泌物是一致的。信仰是人对某物或某种主张的极度相信和尊敬,是对可能性持肯定态度的信念。因此,在清晰严格地将信仰分类之前,我们必须先承认其中的非理性成分。二在生存信仰引导人们走过血腥的原始社会后,人类迎来了理性信仰光辉的照耀,其时为西方的古希腊文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以“智慧”为信仰的一类人——哲学家——开始产生。他们的思考范围由原始人类关注的与生村息息相关的世界——姑且称之为“生存世界”——转向了更大的范畴——宇宙。他们开始探索万物的本源,得出的结论看似五花八门实则惊人相似:伊奥尼亚和爱非斯的哲学家们依据水、气、火等物质形态提出了不同的宇宙构成图式,而毕答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认为宇宙的始基是一种抽象物质如数,中国的道家更是创出了玄乎其玄的“道”……从他们提出的构成始基可看出他们都认为世界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或抽象理性构成,即一切都源于唯一或唯几的根系。在西方自然哲学家之后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以认识自己为生命理念的智者——苏格拉底,其弟子柏拉图又出世界的本质是理念,理念先与现实世界的一切而存在,而到了亚里斯多德则转向了:实物本身包含着本质,他认为离开单一的普遍是不存在的。可以说这是一个理性的时代,人类的总思路基本是:自然——社会——自然,天道——人道——天道,用典型人物表示即:泰勒士——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而如何将主体的理性转化为主体的行动,信仰于是在此成为中介且与理性相渗透,只有将理性内化为主体的信仰才有有效的行动,理性信仰终于产生。其根植与人自己的体验,根植与人对自己的思考力,观察力及判断力的信仰的信赖,其本质表明着人们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持有。三然而,人类的理性在繁荣的古希腊罗马氛围中放射出璀璨却短暂的光辉后,迎来了令人诅咒的中世纪。在这个时代,非理性的宗教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甚至农民与市民反对封建宗教制度的行动也是带有“异教”性质。各种宗教几乎统治了整个社会,此时的教育体系、哲学以及文学乃至医学都沦为宗教的奴婢。当时的哲学名为哲学实乃神学。教父学代表德而图良称“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才相信”;圣奥古斯丁在新柏拉图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宣告僧侣权位高于世俗权力;中世纪哲学的基本派别——繁琐的经院哲学形成,它从属于基督教神学,并且完全支配了教学系统,导致那时的教育机构为教堂,教区学校,教师为僧侣,而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己的教义,为信仰提供好处。这个时期的信仰完全是宗教信仰,现在许多人将信仰与宗教等同起来,这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宗教信仰是非理性信仰的一支,除宗教信仰外信仰还包括理性的科学信仰,以及对某种理论体系,如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宗教也许不会消失,也许会,但只要人类存在,信仰就永远不会消失。可以说整个中世纪是一个信仰的时代,那个时代的非理性信仰就如“催眠”,这是一场全民的催眠,人民臣服与宗教的权威,他们的思想感觉都由宗教指挥,甚至当他们从催眠中苏醒过来后,他们依然遵从催眠者的示意,虽然他们以为此时是自己在判断。或者如神学家安瑟伦所说:“因为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在此我们看到了宗教信仰带来的漫长而残酷的黑暗,但若将此完全归结为对盲目力量在思想上的软弱抗议与行为上的屈服乞求,完全归结为颠倒和虚妄的人类认识,认为宗教仅有负面价值是错误的。追溯宗教的开端可发现其源泉是人类对死亡的拒绝与恐惧,因此在此基础上人类用信仰的永恒对抗世俗的死亡与消失。所以,宗教的存在有其必然的合理性,它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宇宙及自身的探索和把握。宗教所反映的人类追求,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追求——神与人、灵与肉、生与死、此岸与彼岸、天国与人间、今生与来世、善与恶、美与丑以及形上的、道德的、审美的、价值的……宗教所探索寻求的,都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终极关怀。而对于终极的关怀,是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和最高级态的特征,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信仰。所以应该肯定宗教的正面价值,肯定真正的宗教徒都曾对世界和人生有过严肃的询问和思考。(注意:这里说的是“真正的宗教徒”,而不是在整个的政治、文化甚至军事都为宗教所奴役的社会生活的没有思想自由的民众。)宗教把一切可证实与证伪的问题给予哲学与科学,而将既无法证实亦无法证伪的问题留给了神,神是一切无法回答的问题的答案,是对终极关怀的关怀。但神的本质是:人造就了神,失落了自我。马克思说:“宗教是那些还没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在宗教面前,信仰的基本问题——个体与群体、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的关系,统统被转化为神与人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非理性信仰时代,理智虽未完全消失却是屈服奴役于非理性,如当时的哲学之于神学。但若将这种信仰从情感压抑的中世纪泥潭拖离出来,置于整个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为人类的情感提供了对象与归宿。人类追求的永恒与自由都不存在于现实中,而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与思维之中。人用以与死亡与困难相抗衡的就是信仰,在信仰中完成了生命的坚固与不可征服。人除了靠理性还依靠情感与精神生存,而后者的力量在许多时候是惊人的。恩格斯甚至给中世纪的信仰以这样的评价:“中世纪的强烈信仰无疑地赋予这整个时代以巨大的力量,虽然这种力量处于不自觉的萌芽状态。”可见在任何一个时代,信仰中的非理性成分所聚集的力量提供给人类情感的慰藉与满足是巨大的,这是任何理性所无法代替的。而事实上,信仰从本质上是非理性的。这就需要将信仰的非理性与非理性的信仰区分开来。可以说非理性的信仰的本质是没有怀疑、也拒绝怀疑,它的“相信”不是建立在以事实为基础的真理上,而是建立在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盲目忠诚的基础上。而信仰的非理性则是信仰的本质,倘若离开了非理性成分,可以说是无信仰可言的。因此,我们不提倡将信仰异化的非理性信仰,但要坚持信仰中的非理性成分。四在终于走过了中世纪的漫漫黑夜后,人类应来了理性张扬的新时代——以文艺复兴作为序幕的近代。可以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西方社会发展的转折点,是西方社会走向近代的两大变革。近代文化的氛围完全可以用“理性的文化”来概括。以狄德罗为首的法国哲学家以惊人的毅力编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对人类的一切文化成就作了理性的总结。笛卡儿的 “我思故我在”更始从哲学层面奠定了理性对人类文化的控制地位。紧接着德国出现了大批理性哲学家,代表人物为黑格尔。正如中世纪文化被神学统治了一样,近代文化被理性驾驭了。作为文艺复兴时代新的思想体系与文化特征的人文主义深刻地发现了人的理性,他们对宗教持否定态度,并用古典文化对抗经院哲学。理性思维使人文主义者敢于大胆怀疑,大胆否定,甚至是对被教会奉为权威、使天主教的基本教义神化的亚里斯多德理论。逐渐,一种怀疑、反思批判意识和以具体的经验事实与严谨的逻辑推理代替似是而非的经院思辩,以明晰的自然定律代替神秘的宗教启示的理性主义精神开始产生了。在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看来,所谓理性就是合乎自然和人性的原则,人类就是理性的动物,人们具有用理性判断事物的能力,理性支配着人们的一切活动,一切奇迹的产生当归功于人类的理性。他们甚至将理性绝对化起来,将其说成是出自抽象的人的自然本性,是人类固有的,他们把理性作为评判、衡量一切的尺度,认为理性是人类唯一的朋友,宗教狂热与迷信是人类永恒的敌人,只有依靠理性才能摆脱偏见,改造社会;决定世间事物的最高依据不是圣经而是理性,不合乎理性的东西,包括上帝都没有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为那个时代的指导思想。在理性高扬的时代,人们如在中世纪排斥理性般地排斥信仰,几乎所有崇尚理性的哲学家,无一不或轻或重地把理性与信仰对立起来。人们为了确立自己的理性和知识地位,改变其长期被上帝奴役的命运曾付出过惨痛的代价,这些代价曾使人们把信仰作为与理性丝毫不能相容的东西排斥在理性大门之外,而事实上,无论人类的理性创造出多么光辉的成就,它都是在一种信仰的支撑下取得的。而所谓理性信仰,是指一种认为人类理性和信仰可以统一起来的信仰观。弗洛姆说:“理性信仰是基于在理性和情感的生产性活动中所产生的坚定信念。”理性信仰,不是把理性作为信仰的对象,而是的一种态度、一种价值持有。五自从文艺复兴重燃了人类理性之火,这火就沿着近代文明蔓延开去,一时间,科学、哲学、史学、文学、法学都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尤其近代科学技术所体现的勇猛不可阻挡之势,更将理性推崇到了另人不可逼视的高度。理性成一种历史潮流不断向前涌进!但当一切轰烈进行到十九世界末叶时,空前的危机出现了。高科技的战争给人列带来了空前的灾难,经济危机爆发……人们曾信仰的唯一真理——理性遭到了怀疑。而上帝在这个时候,也惨遭屠杀。一个激情狂妄的德国老头——尼采——站出来大吼一声:“上帝死了!”于是人们长久以来赖以支撑的精神大厦楼柱轰然坍塌。其实在尼采宣布上帝死讯之前,另一位温文而雅的德国人——康德已亲手杀死了上帝。他从人类理性或科学认识的角度毫不留情地杀死了上帝,却又用情感重建起那个被他用理智推翻的东西。因为他发现了上帝是人类信仰的宿营地,上帝死后人将魂无所依,于是他重新给信仰留出了地盘,“老兰培一定要有一个上帝,否则这个可怜的人就不能幸福——但人生在世界上应当享有幸福——实践的理性这样说——我倒没有关系——那么实践的理性也无妨保证上帝的存在”。于是,在上帝死亡,而理性带来的灾难比比皆是的情况下,人类感到了对现实与理想的双重困惑与否定。客观社会存在与评判体系的和谐被破坏,类与个体的关系被割裂,现实无可奈何,未来无法把握,神至高无上的地位被驱逐,理性则无比冰冷。这是一个混乱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大都无所谓信仰,原来的绝对理念不寻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被颠倒;为了现在,牺牲未来;只求实惠,不要理想;类与个体的关系走向极端,或是个体对类的否定,或是类对个体的否定;人或堕落于伪善与虚无,或绝对服从现实的利害关系……一切都是暂时的、偶然的、变动不居的,自己的命运无法主宰,前途无望,及时行乐的心理开始产生,人们在对传统文化批判、揭露、叛逆的同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又存在迷茫、悲观和盲目。这种思想状态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则是出现了后期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小说、“迷茫一代”的文学和现代实用美术;反映在哲学思潮上则主要有存在主义、悲观主义、实用主义、精神分析……信仰危机时代到来了!马斯洛在《人类价值新论》中指出“人们处在一个旧的价值体系已陷入困境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的断裂时期”,表现出来即:信仰沦丧、价值颠覆、人们无可相信、一切遁入虚无。海德格尔也曾描述:“就是一个旧的神祗纷纷离去,而新的上帝尚未露面的时代,因此它陷入双重的空泛,双重的困境,即神祗离去不再来,将来临的上帝还没出现”。现代人走入了旷漠的荒原,没有了赖以栖息的场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虚无的深渊之中,政治经济行为的无度、教育的无效、理论的无知,使得信仰整体循环对局部中断的制约和克服功能全然丧失,由此导致局部中断扩展为整体中断。处于信仰危机状态时,信仰主题无路可走但又四处寻求出路,或者说信仰的指导作用丧失了,但信仰的抑制作用继续存在。从本质上讲,信仰危机是由文化冲击的外因和社会存在无法自我复制的内因共同造成的,我们不能将其仅归咎于文化的冲击,所以对传统的反思不能仅放在信仰革命的开端予以论述,而应将其列入信仰危机的表现。就信仰发生、成熟、衰亡的宏观过程看,危机是衰亡阶段的必然现象。同时,信仰危机是信仰革命的前奏,危机标志着某一个特定的文化正处于质变的前夜,是旧信仰体系崩溃、新信仰体系尚未确立所必然伴随的痛苦迷茫和普遍失落。但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前景看,人类是永远不会绝望的,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是人类的本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信仰革命的本质,乃是今人对前人的信仰行为及其创造物的抛弃和超越。因此,信仰革命的目的,应当在于未来而不是过去。现在许多人面临着宗教信仰的不复存在与绝对理性的冰冷带来的空虚恐慌中,于是想着要重拾宗教信仰而冷却理性,这是荒谬的。宗教的确曾经给人带来过巨大的精神慰藉与满足,但那是在特定的社会机制下特定的产物或者说是历史必然,而当一切进行到以人类的情感与理智都可以判定其不可信时,我们尚存以此为信仰危机解救者的念头,当然是不可行且可笑的。而理性本身也并没有罪恶,它曾为世界“解除魔咒”,这种功劳是永垂千古的。只是当现在人面临着巨大的信仰空缺时出现的慌乱使人们不知道现实的一切该何去何从,于是做了无价值比较的扬弃,这是一种草率。须知现在的无当然不等于最初的无,这种在过度经验后心灵重新面对的空白与最初一无所知的空白是截然不同的。在终于认识了信仰的本质是人的一种非理性成分,它溶入了对人的本质和存在状态的规定中去,而理智是高尚却不是万能的这一切后,我们就了解了非理性的信仰在理智的极限处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它把握着理智把握不了的东西。理智又引领着信仰的方向,所以拯救信仰必须重建理性,只是在高扬理性的同时要正视理性自身的历史局限。一个仅有丰富艺术想象力的人是决不敢直面死亡的,而一个理性的人则愈是清醒愈坑死不瞑目。所以,人惟有通过发展理性寻找一种新的和谐的信仰才能正确而坦然地面对死亡,才能在死亡之外坚定地生活。之后所面临的问题就是:这个信仰到底是什么?综观历史发展全局,不难发现我们要建立的信仰其实就是:真理与对真理的追求!这与一直以来的具象信仰略有不同,所有的具象信仰都有某种特定而明确的指向,相对此,“真理”二字就宽泛的让人有些无从把握。而信仰本身是对可能性的确定,是带有强烈的非理性的肯定性的,所以对普遍真理的把握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将对一切真理的信仰具体成为某种可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与理想相结合就成为信仰。然而必须明白的是人的理想各不相同,那么是否一千个人有一千种信念,一千种信念于是引领了一千种不同的信仰方式?不是!回顾我们的历史可以发现,无论是宗教信仰或是理性主义,都是代表着全民性的大规模的信仰方向。一种正确或是适应社会发展方向的信仰,都是有大众参与的,否则它的力量绝对不至于强大到影响甚至内化为人的生活方式。由此可知,信仰控制实则应归属与一种深层的社会文化控制形式。那么,重建信仰实际上要做的是重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换而言之,我们应该完成的是社会体系的改革,使其朝着一个自由、和平、公正、超越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新时代中,我们的信仰是真理及对真理的追求。这个信仰外显为建立一个更适合人类健康生存发展的社会体系。虽然这个信仰在现在看来其影响力尚不如风靡的“无信仰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但应该相信人类的潜能如果有足够适当的条件,能够建立起一个自由,和平的社会,这不是乌托邦也不是桃花源,而是一个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所应享有的社会环境。所以,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应该成为清醒者(哪怕仅为少数)的责任与理想,而肩负这份责任与理想,我们就应着手于培育全民的真理信仰,并让这种信仰引领人类创建出一个本应属于我们的生存宇宙!参考资料:

356 评论

杜佳妮625

传说在远古时期,神挥舞手中的藤鞭创造了世间最为精密最为复杂的生物—人类.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巴做的人总是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神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这根脊梁在人遇到无论多大的风雨、多深的坎坷时,都能让人类屹立不倒,这根脊梁就是信仰.且不说这神是中国的女娲,还是西方的耶和华;且不说神是一起造出了男人女人,还是先造出了男人后来又取出他的一根肋骨变成女人,看来信仰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的力量毋庸多言,它是人们对于世界以及人生的总看法和总方针,它是一种精神纽带,是一个人奋发前进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信仰具有生活价值的定向作用,人一旦有了信仰,就有了生活得目标就可以看清楚前进的方向.” 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信仰,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中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信仰进行对比. 首先来说说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信仰发挥的作用. 中国的文化缘何历经千年而不衰?中国的历史缘何绵延千年而不绝?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都是来源于中国千年来形式多样但精神契合的信仰. 这学期的美国文化课上外教讲到宗教信仰那节课时候,问大家:“中国人信仰什么呢?中国信仰的宗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大家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佛教,有人说是道教,有人说是儒家思想……我们外教是个美国的老头,他听后摇摇头说:“其实,中国没有宗教信仰.要说有,那就是信仰无神论亦或是马克思主义.”当时大家都唏嘘不已,真是这样吗?经过这半个学期对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学习,我个人认为中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信仰,但不一定都是宗教信仰. 一、儒家.儒家思想,尤其是德治思想可谓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现.“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命题,是孔子在总结西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后来儒家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思想经过孟子、荀子以及历代儒家传人的不断丰富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政治思想中最为系统的、最进步的、最为文明的政治思想体系.人本是想是儒家文化的哲学前提,“天地之性人为贵” 的人本思想,否定了殷商以来的君权神授的思想,这是中华民族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很大的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神主宰世界命运的传统,确立人在宇宙和社会中的位置,从而开启了中华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这一重要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对我们当代社会的运行和管理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国家的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以及文化管理的重心不是依靠“天命”和“神灵”而是要依靠人,这就是“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 二、道教,道家学说是中国艺术的重要思想源泉.道教是植根于中国本土,发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宗教.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它诞生后就对中国文化直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国文化随处可以见到道教影响的印迹.道教在唐代极受推崇,大唐社会各阶层普遍信仰道教,皇室崇道,百官奉道,文人学士将崇尚道教、并且将与高道方外巡游视为风雅,寻常百姓日常风俗中道教的影响也是比比皆是.诗仙李白,晚唐吕岩,陆羽等人无不都是品茶论道的例证.老子曾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道”在美学上的体现就是一种含蓄、玄虚的朦胧之美.这对山水诗画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文学方面,道教的贡献更是不胜枚举,汉代刘向的《列仙传》、晋代葛洪的《神仙传》等都是文笔隽美得散文,我国著名几部的古典小说入《西游记》、《红楼梦》也深受道教的影响. 三、佛教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文学方面,不少由梵文翻译过来的佛经入《维摩诘经》、《法华经》等都是优美的散文,受到历代文人的赞美.佛教禅宗的思想,对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诗歌创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演述佛事的问题推动了后来的话本、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体察的发展.佛教在天文、医药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在政治方面,佛教进入中土后,迎合了统治者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需要,因而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佛教寺院的过度发展造成了国家人口发展缓慢、赋税减少、 *** 直接控制的应服兵役徭役人员的减少,此外佛教在维系政权与少数民族如蒙藏的关系的作用也受到重视. 在社会日益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信仰业已呈现多元化趋势,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以及各种信仰思想在神圣仪式下承担着对现代社会进行教化和整合的正向功能.这些信仰中的和平精神铸成了中国人“为善”、“致和”、“成仁”、“赞天地之化育”、“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追求,凝炼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伦理精华,在协调当代中国社会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来看看西方社会中颇具影响的基督教,主要是从人权和民主两发面. 西方人多数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人一旦出生,上帝就赋予做人的基本权利,即天赋人权.人权的主要内容是自由权和平等权.自由包括思想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平等即指任何社会成员在人格尊严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除了自由权和平等权外,人权还包括生存权、财产权等.民主即由人民作主,以使人权中的各项权利得到保证.民主的最大原则是 *** 在民原则.即权力是属于人民的;权力的运用是为了保障和促进人民的利益.如果权力的运用不是为了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相反是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人民就有权取消这样的权力.同时,为了使人民能充分行使民 *** 力,并防止权力在运用中出现问题,权力在运用时要尽可能地让全体人民来共同参与决策.人权和民主的概念虽不是基督教所直接提出来的,但它们的实质内容,特别是人权思想中的实质内容,却是基督教早就予以关注并特别强调的.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之道,其内涵和实质就是上帝的仁爱、公义之道.基督教所提倡的,就是希望人们能遵循上帝的意志,尊重人、爱护人,秉行公义,做到正直、公平、公正. 一、基督教向来提倡“爱人如爱己”. 据圣经《马太福音》记载,有人曾问耶稣基督,律法中哪一条诫命最大.耶稣答:“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在此,耶稣基督把爱人如己提高到了与爱上帝几乎同等重要的程度,把它作为律法的总纲来加以谈论,从中足见基督教对人的重视和关爱. 二、基督教义对公平、正义、公正的宣扬.《箴言》是圣经中专门谈论为人处世之道的经卷.该卷在第一章中就指出,所罗门王做箴言的目的,是“使人处事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明白仁义、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 在圣经先知书中,先知们对违背公义的行为多次进行遣责和警告,预言上帝将派耶稣基督来建立公义,拯救世人. 三、基督教对人的自由极为重视.基督教很早就看到了自由的重要性.圣经的《出埃及记》、《利末记》、《申命记》、《耶利米书》、《约翰福音》、《加拉太书》等经卷,都有谈及自由的内容.基督教认为,自由是上帝赋予人类的基本权利,即使是被迫做奴仆的,也有获得自由的机会和权利.假如侵犯了人的自由权,就是对上帝的违背,必将受到惩罚.基督教还认为,自由是有界限的,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 四、重视每个人的价值.基督教提倡尊重并爱护人,不仅仅是对人类的整体而言,而且是对每一个人而言,即对每一个人都要给予尊重和关爱.在圣经《马太福音》第十八章中,耶稣以“迷路的羊”为喻向他的门徒们讲述了珍视每个人的重要意义.对每一个人,甚至对后进的人都不加以忽视的尊重和关爱,才是最真实的尊重和关爱.在这一点上,基督教对人的重视和关爱,又一次得到了显著的体现. 以上事例证明,有关人权和民主思想的实质内容,是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和主张,是基督教所特别重视并着重强调的.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美国《独立宣言》在开头部分就写道:“在人类事务发展的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同另一个民族的联系,并按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旨意,以独立平等的身份立于世界列国之林时,出于对人类舆论的尊重,必须把驱使他们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接着写道:“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法国的《人权宣言》在阐述了宣言的必要性后写道:“国民议会在上帝面前和庇护下,承认并且宣告下述人和公民的权利:一、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社会的差别只可以基于共同的利益.二、一切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自然的、不可消灭的人权;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权、安全和反抗压迫……”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国家,无论各国历史背景如果各异,无论各国语言如何千差万别,无论各国人民思想如何大相径庭,无论…… 信仰是一国文化之根本,其影响不仅限于传统文化,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信仰,或是宗教信仰,抑或是方法论信仰,都是不可缺失的.这道理如同每个人不能没有理想和梦想一般.作为一个学习英语的学生,未来可能承担中西文化桥梁的重任,刚刚结束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恰逢我们外语系外国文化课程讲到西方传统文化以及信仰方面的内容,我就稍稍对中西方历史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信仰做了肤浅的比较学习,以求加深理解,拓展知识.多有不足不详不当之处,还请多多谅解.实践证明,查阅完相关资料写完这篇文章后,我清楚地感到自己在文化学习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通过这短短的半个学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被折服的同时,就如同老师开课时所讲一样,我也有所忧虑.尽管我们拥有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传统文化,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中国经济科技实力的相对落后等等都印证了文化除了问题,是时候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番深思了.

164 评论

我是蜜桃桃

信仰是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 虽然进入今天科技发达的时代,信仰的人却越来越多。 尤其在人类苦难的时候,如5:12大地震后人会问苍天,还说苍天无情人有情,为什么人会问这话,表明对苍天这样的做法不满,而且把苍天当做是一个能回话的神灵。想得到满意的回答,请问这样的人,在没有灾难的时候,平安幸福的时候有谁能说谢谢苍天呢?都说是自己的本领,你说可笑不可笑。 对于在灾难是死去的人说:盼望他们在天堂找到定位,得到好的祝福。他们平时间都说没有天堂怎么到现在弄出一个天堂来安慰安慰,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可见人的本身就有一种信仰的本能。 也许有人会说:我什么都不信,但从现实中看到说这话的人,正是上面这等人。这是自我的安慰还是信仰的本能,如果是自我安慰为什么讲一些与信仰相关的话。其实你说没有信仰,说实在的就是借用信仰来反对信仰。从骨子里说你还是有信仰的人。

164 评论

相关问答

  • 与韩信这一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韩信的死并不能只怪刘邦,也因为韩信这个人居功自傲,有点功高震主了。

    黄小仙12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仰望高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初谈粒化高炉矿渣立式磨预粉磨技术应用建筑工程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工粒化高炉矿渣生产方式受到了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粒化高炉矿

    Banyantree21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有爱就够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我们写论文,都需要寻找或者引用相关领域的参考文献,那么如何查找与论文课题相关的参考文献呢?下面我来演示一下吧。

    蓝瑟季候风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与身边这条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作为水纸的一个例子,最常见的是这个领域的期刊。你可以查查

    爱笑的颜小妞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与信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一)企业诚信及其重要性 1.企业诚信的定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企业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其诚信状况不仅直

    jason大魔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