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3

Miko米粒
首页 > 期刊论文 > 刘亮程关于根的文章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秋风扫落叶

已采纳

【1】 读书越多,发现越多好书,这辈子也难以读完。 缘于笔友砍柴的推荐,始知刘亮程。1962年出生,新疆沙湾县人。他劳动之余,用文字写着他生活多年的新疆小村庄 黄沙梁。 被誉为 “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在Kindle找到这本书《 遥远的村庄:刘亮程散文精读 》。一般以情节取胜的虚构类文体,很快就可以囫囵吞枣地读完。但这本书却读得很慢。因为这是一本很独特的书,真想久久浸润其诗意的表述,哲学的思想中,不忍快快读完,舍不得合上书卷。【2】 这本书写的是小村庄黄沙梁。 黄沙梁,这是个“ 户不过百,人不足千,东西跨度也就几百米,那头咳嗽一声这头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的小村庄。 作家用细腻的笔调,描述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一条土路、一截土墙、一个洼地、一缕炊烟、一棵榆树、一顿晚饭、一只小虫、一只老鼠,一根树枝、一根木头……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形态,每一样事物都活出了生活与生命深层次的意义。在刘亮程的“村庄”里,那里人花共笑,人虫共眠,人畜共居。 在作品中,他读懂了一条狗的悲苦、一头驴的沉着、一只猫的恐惧,甚至是一棵草、一根木头的苍白见证,还发现树与人是有共同趣味的,树不仅记住自己的事,还帮人记住人的事。树的趣味只有与它有着共同趣味的人才体味得到。 以致读完这本书,再行走大自然,也忍不住对着一花微笑。 但又发现,刘亮程的村庄似乎又不是随便就可抵达的村庄,它需要行走者有足够的心力与智慧。那只是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而我却没有属于我的村庄,我只是对着花朵傻笑,同时害怕蚊虫叮咬,更无法忍受人虫共眠。【3】 读这本书,带来一种全新的体察世界的方式。 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人是“大写的”,最高级的生命体,是万物的灵长。因此,“万物”与“我”的关系是“我”主宰“万物”,“万物”为“我”所用。古今中外写花卉树木的文章不胜枚举,内容则大体可归为两类,一类是托物言志,一类是科学探究。 而刘亮程的视角甚为独特,作家取一种完全平等的视角来体察世间万物,人只是万物之一种。 因为这种对“万物”的体悟与敬仰,才使得刘亮程达到了物我相融之境,生命也更加厚实。【3】 作家又不仅仅在写村庄中的物,也写村庄中的人们。 村里的人们最本色地生活着,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掩饰地生活着。从他们身上,也几乎看不到文化,看不到政治。他们几乎近于自然! 心随风起,心随风行,心随风远,风改变了所有人的一生。 说不清人们在期待什么,活着活着就到了别处。读书、就业、挣钱、购房、买车、休闲……成了人生“流水线”。为了生存,为了梦想,人们越走越远。 做着也许早不该做的事情,走着早就不属于自己的路。 亲人们逐渐消失,村庄也不在了。村子寂静下来,远远近近,没有人说话的声音,也听不到走路声。作者一样,终于还是拖着一个悠长的背影,从他生活的村庄——黄沙梁,到了沙湾县城,最后到了乌鲁木齐。 家是很容易丢掉的,人一走,家便成一幢空房子。一切的一切,都将在一场风中飘散。结束吧,世间还有另一些事情,等着发生呢。 无论冯四,还是张五,当宏大而神秘的一生迎面而来时,也慌张过,浮躁过。但最终平静下来。每个人都只是按照各自的逻辑与方式完成自己的一辈子,不过迟早。【4】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家园与乡愁却成为永恒的主题。住多久才算是家呢? 人虽已离开故园,但目光留下了,心留下了。谁也带不走谁的秘密。 作者虽然远离故园,但他并没有从“他的村庄”中真正走出来,也不可能真正走出来。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心中的牵绊。黄沙梁,作者唯一的去处与归宿,也成为他作品中写不尽的主题。 这些质朴简单的话语,却深入内心最深处,触摸那坚硬而又柔软的时光。 我清楚知道我已漂洋过海地走得很远很远了,但我不知道我能否还会赶回去。 一个村庄里肯定有一大批人把孩提时候的梦想忘得一干二净 。多年以后,当我们融入城市回眸早已逃离的村庄,我们会发现,我们已失去了很多,比如本色、自然、静观、从容、达观……这些最原始的生命印迹,都随着村庄一样消失了。我们还能拾回这些吗? 世界越来越繁华,但我们不能没有根,村庄是我们共同的心灵家园,是我们的共有的根。有根的人是真实的,有根的民族是真实的,有根的人类是真实的。

135 评论

felixcyrus

所谓“寻根”,顾名思义,就是寻找根源,寻找什么根源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寻根 高中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寻根高中作文1

普里什文曾说过:“人的身上有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就可以与他身外所存的一切事物相互呼应。”的确,人能与大自然相互呼应,不然怎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

于是,人们的印象里:北方女子豪爽,南方女子温婉,北方男子是高大的硬汉,而南方男子则是白净的书生模样。毕竟,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总是与吴侬软语更相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是大自然对人无私的奉献,而人对它的馈赠,就是将这片土地深藏于心中,即使背井离乡,四海为家,但最怀念、最牵挂的仍是这方哺育了他的土地,所以人们常说要落叶归根。

也许你一来到这世上,就未曾见过自己的家乡,但你的血液里却流淌着对那片土地的依恋,冥冥之中,你总感到它在唤你回家。于是,多少海外侨胞从异国他乡回到大陆,寻觅自己的“根”。

记得渡江战役后,国名党退守台湾,多少将士被迫告别自己的妻儿留在异乡。曾有个节目专门采访过那些老兵,他们所有人都在想念着大陆的亲人,他们多想在仅剩不多的日子里重返故土。

我未曾离开过自己的家,我也并不清楚故乡意味着什么,可那些老兵的话却让我内心有所触动,我第一次发现故乡原来如此重要,会是一个人余下时光的夙愿。

作家刘亮程曾写下《今生今世的证据》,抒发了对家园的怀念。土墙被推倒,被掩埋,自己曾经生活过的痕迹被抹得一干二净,刘亮程觉得自己今生今世的证据不复存在。故土的失落,精神家园也随着遗失。

我这才知晓,故土会是一个人今生今世的证据,也会是精神最后的归宿。

其实,故乡又何尝不是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的作品《红高粱》、《蛙》,不就是取材于他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所见所闻,他家乡高密的那片红高粱地吗?陈忠实的《白鹿原》也同样以家乡陕西作为背景,描绘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三代人的恩怨情仇。

人总忘不了那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所以有人寻根。故乡是精神的家园,也是情感的归宿。

关于寻根高中作文2

说起来也是奇怪,我们家几乎不回老家。

老家在丽水,山中的一个小村子,叫桃垟村,不大,常住人口不超过10人,我太爷爷那辈,和几个兄弟就出来闯荡了,也就来到了这,有了父亲,再又有了我。

可更令我不解的是,连父亲对这段历史也并不完全了解,通过联系了其他的叔叔阿姨,我们才确定了前往丽水。

一大早,我们便准备出发,一路上畅通无阻,在服务区,我们终于见到了几位爷爷和叔叔,父亲下了车,与他们打招呼,亲人重逢的感觉,十分微妙。

立马上路,因为我们并不打算在那留宿,寻根的车队平稳地前进着,井然有序,纵使车外的景如此的多变,车内的心却始终在呼唤着。

与此同时,来自别处的叔叔们也在归根的路上,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无法言表,团聚的那一刻,一定十分震撼。

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可这浇灭不了路上停了停,买了些礼物,便又继续上路。

穿过这座桥,我们便真正上山了,天空无比的蓝静,山野无比的深秀,山路也无比的崎岖,这路可不漫长,光光爬上这山,就有三四十公里,再加上油量表只剩下三格,我便有种莫名的恐慌。

呼!不过是虚惊一场,我们顺利地抵达了山顶,错落排布的房子,有些还是砖瓦,茅草房,在一块类似平台的高地上还有健身器材,和一棵参天古树,树干还有一个拇指印的痕迹,那时大自然留下的伤疤,据村长说,那是十几年前雷电劈下的伤,当时都说这树活不久了,可这么多年,它还活得好好的,我说,它是被菩萨保佑了,是棵神树……

到村里的待客室里去坐坐,刚一进门,满桌的人,心中便一惊,终于让我见到这刻,我周围的这些人,他们身体里流淌着的和我体内流淌着的是一样的血,我们都是林家人!

午饭时间,整整三大桌摆满,各种山珍野味和自己种的蔬菜,牛、羊、猪、鹅、鸭,各种美味,这顿饭吃得很是享受。

饭后还有活动,我们跟着村长和支书沿着山路往下走,看见远处有做破败的类似于庙堂的建筑,村长说那就是庙堂了。还指向了另外一边,有个梁顶同样年久未修的杂草丛生的建筑,村长介绍道,那是祠堂。

不久,我们来到了庙堂,却发现里面并非十分荒芜,后来才知道,是村支书一人,长年居住在山上,每日如一地打扫着这片山,管理着这片山,我也是从报纸所知。正中间是三尊菩萨的像,我们烧过香后,便前去祠堂了,正中还有一块匾,刻着四个模糊的字,我依稀辩出是“望观里阁”,但也不知是否正确。

其实,这次来的最主要母的,一是为了捐款修祠堂,二是为了编写《林氏宗谱》,那象征着我们林家的荣誉和智慧。

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了,书桌山的全家照仍在闪着光,桃垟村,它已深深刻入我的心里,我感谢他们,怀念我的老家,因为,这可能,是爷爷那辈人这辈子最后一次重逢了……

关于寻根高中作文3

根是什么?

根是一株花草,一棵大树汲取营养的 渠道 ,是植株生长的基础与根本,可以说,它在植物短短的一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正如牛汉所作诗《根》中一般,它一生一世长在地下,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可它不觉委屈烦闷,在开花的季节里,它仍旧开心幸福。

反观现在,中国已然成为泱泱大国,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地,中华民族的大树经历千年风霜洗礼,终于等到开花结果。那么,我们的根,又是什么?

犹记那次在国家大剧院,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像舞台望去,如孤寂黑夜般漆黑的幕布悬挂于台上。忽地,铜锣声响起,鼓声紧随其后。“海岛冰轮初转腾……”京腔!循声而望,一位朝服华冠的女子伫立于台上,轻启朱唇。“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声音中的滞涩退去,语调愈发高昂,脚步轻柔。在这十足的京味,我似梦回唐朝,金黄的锦鲤在水中轻划涟漪,刚刚开放的睡莲散发出沁人芬芳……抬脚,落布,顿,动作如行云流水;提腕,翻指,浸漫人物情思;一步,两步,水袖如水波般缓缓展开;垂露,碟损,带着诗意的指法在京剧中孕育,纤纤十指牵动着读者的心。

眼眸微湿,我沉醉于这惊心动魄的京剧之美中,每一指一步间,是年复一年的苦练,是厚重的 文化 底蕴。

我终于找到了我们的根!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 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它呕心沥血构筑了中国,精心栽培出了中华儿女。它默默无闻,一心只为那沉甸甸的果实,那注满了它全部心血的希望。

我坚信,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中,颠扑不灭,也会有更多华夏子孙去寻根,去寻找那生长在最深处,却依旧熠熠发光的传统文化!

关于寻根高中作文4

是浪,拍打着堤岸,碎成朵朵雪花。岸上步履蹒跚而精神矍铄的老人张望着,心急如焚。

是啊,盼了几十年,总算可以回家了。想到这,不免叹一口气。想当年,一样的位置,一样的张望,却感慨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亲人、甚至自己的家,为何仅隔一沟海峡,却似远在天边?

“这是哪里?”这还是他的故乡吗?不对,那条充满回忆的泥泞道路,没了。

老人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了他离开家时定格在记忆里的最后一幕:妻子站在那半人高的芦苇坡上向自己挥手……

哦,对了,芦苇呢?他记得芦苇间有条小路,一下雨就会很泥泞,到处是水洼,顺着那条蜿蜒的小路就可以到家了。而如今,芦苇没了,那家呢?

被迫离开家的游子,急切的寻找着家,然而他发现,家乡再也不是离家前那些自己所熟识的记忆了。

眼前显然不再是从杂草丛中蜿蜒而出的羊肠小道,也不再是陈旧低矮的茅屋土房子,而是换上了整洁宽阔的柏油道路和错落有秩的高楼新房。

老人缓步走上街头,置身于人海车流,这样的喧闹岂是离家前能体会得到的?

“老爷爷,你找人么?”一个小女孩好奇的看着徘徊在自家门前的老人。“小妹妹,这里是古镇吗?这里变化好大,爷爷我都快不认识了。”老人移开迷蒙的目光,轻轻的蹲在女孩面前。

“是啊,爷爷。我们这里可漂亮了,你看看那个大喷泉”,孩子骄傲的指着老人后面的巨雕,继续说,“那个大喷泉啊,晚上就会从里面喷出很高很高的水柱。好看极了。还有,你看,人好多,很热闹的。到了晚上,街灯都亮了起来,五彩缤纷,很好看的。”

“哦,真的吗?”老人欣慰的笑着,不为别的,只为女孩自豪的口气,然后开心着,女孩热爱着也属于她的家乡……

一阵轻风微送,把街头的彩幅吹动,那鲜活醒目的字眼“海西”深深的震荡着老人的眼球,恍如站在芦苇坡上的妻子在向他喜迎招手着……多少年了,流淌在心里的梦,渐渐的清晰起来了。

“老爷爷,你怎么了?”小女孩的清脆童音打断了已陷入沉思的老人。

“爷爷找不着家了。”

“没关系的,爷爷,我就生活在这里,我带你去找好不好?”小女孩拉起老人的手,用稚嫩的口气坚定地说着。

老人欣然的笑着,任小女孩拉着,突然瞥见院门前那簇簇的株迎春花,随春意悄悄的绽放着清香,伴老人寻向那家的所在……

关于寻根高中作文5

鲁迅先生说,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叶飘零,它们要一同抵挡萧瑟,而寻得精神一隅的梦何时才能绽放?

帘卷西风时,哪堪凛冽?无语低询,只道秋意无限。

走过《诗经》的缠绵柔情,走到唐诗,走到宋词,我的思绪被牵引到枯藤与老鸦一起凝视的那个面色清癯的诗人身上,他骑着瘦马憔悴而来。暮色苍茫,我被他吟哦的曲子搅得顿觉悲凉,一转身竟靠在了银烛秋光下的画屏边,屏上身着罗绮的少妇轻摇小扇,流萤飞舞,和天上的牵牛织女星隔着几亿光年放出的微光,一同如水般向我微笑……

我抬头,猛然,远处玻璃墙反射的光之万箭刺破了我的视神经。没有茅店,没有荒树,支离破碎的天空,夜晚找不到萤火虫……诗韵失去了滋养它的土壤,城市的灯红酒绿,繁管急弦喑哑了它的声音,它沉默了。

也许,冰心、巴金的去世已割断了五四运动给我们最后的血脉,于是,捧读张爱玲的小说,竟有莫名的韵味涌上心头。买那些经典的章回小说,线装书的沉香,绮丽了她的眼角眉梢,勾勒出她的冷艳之笔,每一个回廊都蕴藏着一个 故事 ,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哀伤。哀伤,胡琴的调子,不是低低的倾诉,而是冷静的表白,读来没有眼泪,但觉得无边无际的悲伤流言似的蔓延,无可救药。

然而蔓延到了当下呢?韩寒、郭敬明的“新概念”大行其道,莫言、贾平凹少见其踪,那些所谓名流学者一顿饭时间便能勾勒出一篇长篇小说的框架,文字成了把玩于手中博人眼球的珠玉,像是安插了重金属的民乐,说不上是纯粹的搭配还是简单的调和。

意象已逝,环佩声遥。

当有人质问我们皓首穷经到底为何时,那么牛虻,有谁来做?

想起余光中,想起他的诗,他的文字,寻寻觅觅为了求得赤县另一边无尽的回忆,还有更深沉的,由仓颉触发的美好。那一脉根流转相传,不知今天是否还触着长江水和海棠红那样明丽的色彩?

秋的萧瑟隐退在夏的聒噪中,冬后有春。我知道,那是希望,我正在追寻。而它,或许正在月牙泉底、鸣沙山上,默默注视着沧海桑田。

关于寻根高中作文集锦5篇相关 文章 :

★ 高中优秀作文精选5篇

★ 关于平凡作文高二集锦5篇

★ 高中材料作文及范文精选5篇

★ 高三以成功为话题的优秀作文集锦【5篇】

★ 关于大师的作文集锦5篇

★ 高中材料作文5篇精选

★ 关于诺言的作文高一集锦5篇

★ 关于blog作文集锦5篇

★ 关于细节的高中满分作文精选5篇

★ 我的家乡优秀高中作文

153 评论

一个美好的食袋

爱新疆,也爱上刘亮程这位新疆作家及其作品。 《坡上的村子》便是其中的一篇。 “那是个留不住东西的村庄。它建在坡上。”作者开篇擒题,不做任何矫饰和迂回。接着,对这个建在天山山脉的一个大斜坡上,叫“元兴宫村”的“坡上的村子”,作必要的交待,让读者有迹可循。 “一下雨哗哗地淌着水,淌得迅急。雨一停水便不知流到哪去了。”有声有色的介绍,把“坡”紧密地关联在一起。 这也让人想起了农事。所以,作者递进着说:“最难干的活是浇地。水像是从天上下来的,沿坡漫漶而下,简直没法收拾。没挨地皮便飞逝过去,地皮还干着水已淌得不见。在地里冲条沟,水全从沟里跑了,两旁的庄稼却干看着渴死。” 水往低处流的现象还不够说明村子的奇特。作者接着介绍说:“东西掉在地上也会滚。这里的东西都像长了腿似的,稍不留神就会再也找不到了。” 看到这里,读者的心理就完全被抓住了,忍不住往下看。因为,偌大的新疆,地广人稀,盆地多且大,平坦可以作为村庄的地方有许多,为什么人们要住在这里呢? 作者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原因,继续叙述坡上村子的奇特现象,充分说明其真实客观存在: 这些,无疑都给人们劳动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易。作者通过阐述其父亲赶牛车经过这个坡上的村子一次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由于牛车老旧,车轮在坡上村子崎岖不平的路上颠簸后脱离轮轴,顺着坡下翻滚,即使有牧羊人的帮助,父亲仍然顾此失彼,狼狈不堪。等回到家时,已经夜色深沉了,母亲担心的要死。 作者的父亲只是途经而已,就如此艰难。可见,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有多难啊!作者并没有直说出有多难,完全要靠读者自己去领会。 此情此景,我感触颇深。福建山区地无三尺平,老家的村子也是建在坡上,生活极其不便,甚至充满了危险。 记得多年前的一个深冬早晨,大雾弥漫,我们正准备吃早饭时,突然听到门外马路上“轰”的一声巨响,村里一家人拉一板车地瓜进城去卖,下坡的时候刹不住,连车带人翻到田里了,疼得他们“唉哟,唉哟”地呻吟,好在没伤到要害处,性命能保住。 即使不拉车,平常劳作也很艰苦。坡上的村子水田基本都在坡下,劳作一天,饥肠咕噜,精疲力尽,浑身沉重,收工时还要肩挑手提的,每迈开一步,都非常折磨人。虽然如此,一代代人仍在此生生不息。 由此,《坡上的村子》看上去写的是坡,讴歌的却是人的不屈,与天斗、与地斗,坚守家园故土的坚强与执着。 坡上这样的村子,在游人的眼里却成了一道风景了,有人在周末的时候驱车前往。感受蜿蜒上坡的乐趣之外,体味一番村子里老人的慈祥、狗的悠闲、孩童的纯真。 “那是个留不住东西的村庄。”始终留住了人,留住了根。

13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刘备的论文素材

    第一件是三顾茅庐; 第二件是劝刘备乘乱取荆州。曹操南下的时候,刘表已死,刘琮继任荆州之主。刘备向南撤退,诸葛亮劝刘备在路过襄阳的时候袭取刘琮,夺取荆州。但刘备没

    雯香识女人coco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月亮的议论文素材

    残月如弓,新月如眉,满月如镜。春夜,淡月笼纱,娉娉婷婷,掩映着杏花疏影;秋夕,霜月临江,皓皓皑皑,波心犹如跳着万点银烛,大江上下都是明月。 半圈明晃晃的月丝,

    北京宇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刘亮程关于根的文章

    【1】 读书越多,发现越多好书,这辈子也难以读完。 缘于笔友砍柴的推荐,始知刘亮程。1962年出生,新疆沙湾县人。他劳动之余,用文字写着他生活多年的新

    Miko米粒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思想政治根源的论文

    努力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最终体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硬道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小葛先森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刘小东论文的参考文献

    相信爱更多的感动

    玲玲--0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