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9

suiningxiaohh
首页 > 期刊论文 > 清热药中成药研究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那一年里

已采纳

中药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主要药效学研究和一般药理学研究。 中药新药主要药效学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制定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试验计划,根据新药的功能主治,选用或建立与中医“证”或“病”相符或相近的动物模型和试验方法,对新药的有效性做出科学的评价。主要药效学研究包括下面几个方面。中药药理学 (1)主要药效学研究设计依据和要求中药具有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的特点,在实验设计时应根据新药主治(病或证),参考其功能,选择能够反映其疗效本质的主要药效进行重点研究;间接证实其药效的辅助试验可酌情选作,要分清主次。如主治风湿痹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应以免疫性关节肿、细胞免疫和镇痛作用为主要试验,特别是免疫性关节炎为重中之重。如新药对二型胶原(常用不完全性佐剂代替)性关节炎的继发肿胀没有抑制作用,其他试验结果再明显也是没有用的。此外、主要药效试验应从多方面进行论证,至少应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型加以证实,且以整体试验为主。要求实验方法可靠、技术先进、操作规范、结果可信。(2)选择实验方法药理实验方法主要分为在体试验和体外试验两大类。两者互相补充,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研究中药新药药效。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体外试验包括离体器官、组织、细胞、酶、受体、细胞内信息及基因等实验。其可以按要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具有重复性好,用药量少、节省动物等优点,且可排出体内神经体液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可进行直接观察,获得准确结果。所得结果较易分析。在1、5、7类中药新药的研制中,因含杂质较少,可以配合一定的体外试验。但在进行体外试验时,应充分估计到中药粗制剂中杂质和理化性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药液的酸碱度、各种电解质和鞣质等的干扰,所得结果常常不能反映临床疗效。例如在试管内抗菌作用较强的中药,常常在体内不一定表现出强大的抗菌作用;某些中药含有大量钾离子、钙离子,其粗制剂在麦氏浴槽中表现出对离体平滑肌、心肌有明显的药理活性,但口服后不一定产生相应作用。体内试验也称在体试验,其比较接近于临床状态,适于综合性研究,所得结果较为可信,可以直接反映临床疗效。中医药学以整体思想体系为基础,重视宏观调控。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整体试验能较全面的反映药物的作用。特别是中药新药2类药材、6类复方制剂大多属粗制剂,更应强调以体内试验为主。要证实新药具有某种药理作用必须通过体内试验证明有效。体外试验仅起辅助作用。具体试验方法请参考相关方法学书籍。近年来开展的中药血清药理试验方法是一种新的体外试验方法,其将受试药物经口给与动物后,取其血清作为药源加入体外反应系统中研究其药理作用。此种方法尽管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但对中药粗制剂的体外试验具有重要价值。严格说来,采用血清药理试验方法,给药方案需要进行大量的预试验,才能找出最佳给药方案。给药方案包括给药剂量,每天给药次数,连续给药时间,给药后采血时间以及血清中所含相关活性物质的灭活条件。李氏根据近些年来所掌握中药有效成分大量药代动力学数据,提出通法如下:将受试药物每天给药两次,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采血;给药剂量为临床等效剂量。按此通法方案进行,理论上中药或其复方所含80%以上的成分于给药后1小时处于达到或接近峰值。血清中活性物质对所含药物作用有干扰,如何排出干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一般排出酶活性及补体干扰,常采用56℃条件下放置30min,这是最简便的方法。但不能列为通法。因为干扰因素不同,排出干扰的条件差异会很大。(3)选择动物模型和指标研究药物的作用仅仅在正常动物身上进行还不够,还需要制备各种动物病理模型,因为病理模型模拟疾病状态,比正常机体更接近病人的机能状态,有些药理作用在正常动物身上观察不到,如抗胃粘膜损伤药,抗菌、抗病毒药,抗恶性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等均必须在相应的病理模型上才能观察到相应的作用。因此,病理模型在新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病理模型的选择应首选符合中医临床证或病的动物模型。如研究补虚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应首选免疫功能低下的虚症模型,按照中医辩证施治原则“虚则补之”,凡是正气虚衰病人,才有免疫功能低下表现,用补益药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强。进一步根据药物类型,选择相应病理模型。如治疗脾虚症的新药,宜选用脾虚症的动物模型,治疗血虚证的新药,应选择血虚证的动物模型。但目前制造完全模拟中医病或证的病理模型尚有困难。现有模型与临床证候相距甚远,故研究中药新药也常常采用一般化学药物所常用的病理模型,如高血压、糖尿病、中风、冠心病、肝炎、肝硬化等病理模型。观察指标应选用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现性好、客观、定量或半定量的指标进行观察。如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新药进行疗效研究时,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时,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其中以阻断小型猪或犬冠状动脉所致的局限性心肌缺血模型与临床更为相似,较为合理,且可定位、定量、定性、较准确地评价药效,可作为首选的实验模型。(4)对不同类别新药的药效学研究要求 药理实验中药新药第1-5类、6类及7类的主要药效研究,应从多方面证实其主要药效,以及较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其中1类和5类和7类新药,含杂质较少,应在更高的技术水平上,通过体内、体外多种试验方法论证其药效。6传统中药复方及11类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制剂,可免做主要药效学试验。(5)实验动物a) 应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对其种属、品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态、饲养条件及动物来源,合格证号,均应按试验要求严格选择,并详细记录。b) 选用与人体的结构、机能、代谢、疾病特点相近似的实验动物。如研究催吐药宜选用鸽子、犬、猫等动物,它们对呕吐反应敏感;不宜选用家兔和鼠类,因后者无呕吐中枢或无呕吐反应;再如进行降压药研究时,宜选用犬、猫和大鼠,它们对降压药反应较敏感,与人类接近;不宜选用家兔,因家兔血压不稳定,对有些药物不敏感。c) 选用遗传背景明确,指标稳定且显著,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d) 宜选用2—3种动物进行药效试验,动物模型与临床有区别,特别是中医证的模型与临床差异更大,因此“动物点头”临床不一定疗效就好。人与动物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如在不同种属动物身上均作出与临床疗效相似的结果,可信度就大。故在进行药效研究时不要只选用一种动物,用2—3种动物的实验结果可信度更大。e) 此外,还应考虑实验动物品种、品系、质量,受试动物是否易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饲养和管理。(6)受试药物对受试药物的要求应注意下列问题: a) 受试中药药材应经过生药专家鉴定,确定品种、产地、药用部位和采收季节。饮片炮制方法要固定。b)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条件要经过严格的选择,选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剂应合格,稳定性好,质量可控,剂型和质量标准应与临床用药基本相同。药效试验可选用不含赋形剂的中药提取物。c) 6类中药复方制剂处方必须固定,处方组成药味必须符合法定标准,且组方符合中医药理论,对中西药合方或方中含天然药材者,应进行组方分析。d) 此外,中药新药制剂应符合卫生标准,制剂来源、批号最好一致。(7)对照组a) 正常对照组,又称“空白对照组”或“阴性对照组”,指在正常条件下进行观察和对照。正常对照组必须与给药组进行相同的处理,如常用溶剂灌胃,用生理盐水注射。正常对照组设置目的,可用来观察造模是否成功;在药物作用下观察给药组指标是否恢复正常。b) 阳性药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可选用药典收载的,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或西药,如.是中药则需注明批准文号,功能主治。西药可按试验的目的要求选用经典的,公认的药物,如抗炎试验常选用皮质激素类制剂或解热镇痛药;镇痛则选用颅痛定、阿斯匹林、吗啡等。中药应选用与受试新药主治、功效、给药途径基本一致的,每个实验可选用1-2个阳性对照药;每种阳性药可选用1-2个不同剂量。阳性对照药设置的目的,一是比较新药的作用特点,作用强度,起效快慢;二是验证所用方法和指标的可靠性,准确性,为此阳性药必须作出阳性结果,否则有理由怀疑所选方法和指标的可信度。c) 模型对照组 除不用药以外,其他处理与给药组相同。如前所述,为证实药物的作用常需建立病和证的动物模型;如,欲观察清热药、解表药的解热作用,必须制备大鼠或家兔的发热模型。欲观察活血药的作用必须制备各种血瘀证的模型。在相应的动物模型身上观察药物作用,才能真正反映临床疗效。如上所述,通常一个药效实验需设5-6个实验组,每组通常含10-14只动物(指大鼠或小鼠)。在进行分组时必须注意动物体重、性别的随机性。在需要分批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各组动物之间的平行操作。主要药效实验常常需要重复。如抗肿瘤药物,其祛邪作用要求重复三批,降血糖实验也要求重复。主要药效重复性差,则该药开发没有前途。(8) 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中药药理学 因为中药新药复方制剂有效成份含量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不易作出量效关系。根据技术要求各类新药主要药效试验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犬与猴等大动物可设2个剂量组,但每组动物数不少于6只,纯度比较高的1、5、7类中药新药应尽量作出量—效和时—效关系。a) 剂量设计:合理的剂量设计在药效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材料合格,模型和方法可靠的前提下,试验结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剂量设计是否合理。b) 给药时间:主要参考临床用药疗程,镇痛药,退热药,治疗感冒的药物,有的疗程短,不超过3~5天,给药时间宜短,最好一次给药即见疗效。补益药,防治老年病的药物,给药时间宜长。因中药作用缓慢、温和,常在造模同时开始用药。如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制备模拟衰老的大鼠或小鼠模型,造模和给药常在42天-50天左右。(9) 给药容量和给药方式a) 给药容量:应适宜,容量过小容易产生误差;过大,动物难于耐受。一般最大给药容量参考如下:小鼠禁食不禁水12-16h,一次灌胃不超过体重;皮下(Sc)、腹腔(ip)和静脉注射(iv)不超过只。大鼠禁食不禁水12-16h,一次用量一般为1-2ml/100g体重,最大不宜超过5ml/只;腹腔注射只;皮下和静脉注射不超过1ml/只;肌内注射只。兔和猫最大用量:灌胃20ml/次,皮下、肌内注射2ml/次,腹腔5ml/次,静脉10ml/次。b) 给药方式:分预防给药、治疗给药,或防治结合性给药。预防给药常先给药几天,使药物在体内达到有效浓度后再进行试验,观察药物的预防作用;治疗给药先制作动物模型,然后给药,观察药物的治疗作用,这种方式更符合临床。但对起效缓慢、作用温和、持续时间短暂的中药新药,治疗给药,常难以获得预期结果,只能采用预防给药的方法。有些实验也常采用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如体内抗感染实验,即先给药几日后,接种感染原后,再继续给药几日,观察中药新药的抗感染作用。(10) 实验结果的表达和统计分析无论定量或定性实验结果,均要求列表表达。此与研究论文有别,论文可以用图表达,不用表。但新药药效研究资料必须有表,用具体统计所得实验数据列表说明,如认为数据表不足以表达清楚,可以附加图进一步说明。常用统计方法如下:a) 定量资料:又称量反应资料,这种反应可用数量差异表示,如血压、尿量、体温、血液生化测定值等。组间比较多采用t检验方法统计分析。b) 定性资料:又称质反应资料,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只有“有” 或“无” 两种,如死或不死,惊厥出现或不出现等,试验结果常用百分率表示。统计分析可采用“卡方”检验。c) 分级资料:也称为有序的计量资料,例如,药效的持续时间,病理程度按等级划分的资料,临床疗效按等级分组资料(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等)这些资料不宜用上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常采用秩和法及Ridit法等非参数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列表说明。数据表内容通常包含实验分组、给药剂量、每组动物数、指标数据和统计结果显著性标示。最后要求试验负责人熟悉研究内容和结果,并按形式审查内容整理资料,在书写资料中注意避免文字和数据错误。 药理学研究分为三类,即主要药效学(Primary Pharmacodynamic)、次要药效学(Secondary Pharmacodynamic)和安全性药理学(Safety Pharmacology)。另外根据实验要求可能需要对安全性药理学进行追加和/或补充的研究(Follow-up and Supplemental Safety Pharmacology Studies)。一般药理学(general pharmacology)研究是指主要药效学作用以为广泛的药理学研究,包括次要药效学和安全性药理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新药的主要药效以外的对某些重要器官系统的药理作用。其目的是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以确定受试物非期望出现药物效应的情况,它可能关系到人的安全性;评价受试物在毒理学和/或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或病理生理作用;研究所观察到的和/或推测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通过一般药理学研究,可为长期毒性试验设计提供参考,为临床研究和安全用药提供信息,为开发新的适应症提供信息。仅1-5类、6和7类中药新药以及含有毒药材的中药复方需要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其他类免报。一般药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1)一般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试验管理:一般药理学研究中的安全性药理学一般应遵照《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执行。b)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重复的基本原则。(2)一般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a) 受试物:一般药理学研究的受试物应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受试物和上市药品,因此受试物应采用制备工艺稳定、符合临床试用质量标准规定的样品,一般用中试样品,并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及配制方法等。如不采用中试样品,应有充分的理由。如果由于给药容积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提取物)进行试验。试验中所用溶媒或赋形剂应标明批号、规格、生产厂家。b) 试验系统:为了获得科学有效的一般药理学信息,应选择最适合的动物或其他试验系统。选择试验系统的因素包括试验系统的药效学反应,受试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试验动物的种属、品系、性别和年龄,试验系统的敏感度、灵敏度和重复性,以及受试物的背景资料。应说明选择特殊动物/模型和试验系统的原因。① 常用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常用小鼠、大鼠、犬等。常用清醒动物进行试验。小鼠、大鼠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Ⅱ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犬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Ⅰ级及其以上等级要求。如果使用麻醉动物,应注意麻醉药物和麻醉深度的选择。② 常用的离体试验系统:离体系统可用于支持性研究(如,研究受试物的活性特点,研究在体试验观察到的药理作用的发生机理)。常用离体试验系统主要包括:离体器官和组织、细胞、亚细胞器、受体、离子通道和酶等。c) 样本数和对照:为了对试验数据进行科学和有意义的解释,一般药理学试验动物数和离体样本数应十分充分。每组小鼠和大鼠数一般不少于10只,犬一般不少于6只。试验设计应考虑采用合理的空白、阴性对照,必要时还应设阳性对照。d) 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与临床拟用途径一致。如采用不同的给药途径,应说明理由。e) 剂量或浓度药物不良反应 在体研究:在体的一般药理学研究应尽量确定不良作用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如:不良反应的发作和反应时间),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低剂量组应相当于主要药效学的有效剂量,高剂量应高于主要药效学的高剂量,以不产生严重毒性反应为限。离体研究:离体研究应尽量确定受试物的量效关系。受试物的上限浓度尽可能不影响试验系统的理化性质和其他影响评价的特殊因素。f) 给药次数和测量时间:一般应采用单次给药。如果受试药物的药理作用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才出现,或者多次给药非临床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出现安全性问题时,应根据这些作用合理设计一般药理学研究的给药次数。应根据受试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选择检测一般药理学参数的时间点。g) 观察指标:根据组织系统与生命功能的重要性,可选用相关组织系统进行一般药理学研究。一般药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受试物对生命功能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系统,临床前一般药理学试验必须完成对这些系统的一般观察。当其他非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或推测到对人和动物可能产生某些不良反应时,应进一步追加对前面重要系统的深入研究或对其他组织系统的研究,并在申请生产许可之前完成。h) 结果及分析:应根据详细的试验记录,对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统计分析,说明具体的统计方法和选择理由,同时应注意对个体试验结果的评价。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受试物的一般药理作用,结合其他的安全性试验、有效性试验及质量可控性试验结果,权衡利弊,分析受试物的开发前景。

360 评论

Lily20131010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 中药 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常见的 清热 解毒 中成药更是更多。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关于常见清热解毒中成药及其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处!

清热解毒中药品种很多,大致可分3类

(一)清热解毒类

1.上清丸由大黄(酒炒)、黄芩(酒炒)、连翘、菊花、白芷、黄柏(酒炒)、栀子、荆芥、防风、薄荷、川芎、桔梗组成。功能清热散风,解毒,通便。主治 头晕 耳鸣 ,目赤,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 便秘 结; 鼻窦炎 。孕妇忌服;虚火上炎、脾胃虚寒、 儿童 及年老体弱者慎用。

2.黄连上清丸由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荡荷、大黄(酒炒)、黄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组成。功能散风清热,泻火止痛。主治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暴发火眼, 牙齿疼痛 ,口舌牛疮,咽喉肿痛,真聋耳呜,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孕妇及脾胃虚寒者禁用。

3.栀子金花丸由金银花、桅子、知母、黄柏、天花粉、黄芩、黄连、大黄组成。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病,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孕妇慎用。

4.板蓝很颗粒由板蓝根组成。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 扁桃体炎 、 腮腺炎 见上述证候者。

5.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功能硫风解表,清热解毒。主治风热 感冒 ,发热, 咳嗽 ,咽痛。本品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慎服。

6.清开灵胶囊(软胶囊、颗粒、滴丸、片、泡膀片)由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珍珠母粉、桅子、水牛角粉、板蓝根、金银花提取物组成。功能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主治外感热病、热毒堑盛证,症见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降苔黄,脉数;或病毒性肝炎、上 呼吸 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久病体虚便溏者慎用。

(二)清脏腑热类

1.清胃黄连丸由黄连、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参、地黄、牡丹皮、天花粉、连翘、桅子、黄柏、黄芩、赤芍组成。功能清胃泻火,解毒消肿。主治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阴虚火旺者忌用。

2.三黄片(胶囊)由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组成。功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主治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跟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亦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孕妇忌服。

(三)清热解暑类

1.益元散由滑石、甘草、朱砂组成。功能清暑利湿。主治感受暑湿引起的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短赤。本品含朱砂,肝 肾功能 不全者使用,孕妇慎服。

2.清暑解毒颗粒内金银花、淡竹叶、卢根、夏枯草、滑石粉、甘草、薄荷组

成。功能清暑解毒,生律止渴。主治高温环境或夏季暑热所致身热、自汗,心烦、头晕、恶心呕吐、体倦无力。孕妇慎服。

3.清暑益气丸由人参、炙黄芪、白术、麦冬、五味子(醋制)、葛根、泽泻、黄柏、升麻、苍术(米泔炙)、当归、青皮(腊炙)、陈皮、六神曲、甘草组成。功能祛暑利湿,补气少淖。主治体弱受暑引起的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清热解暑中成药定义

凡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内热、火毒、 湿热 、瘟疫等多种里热证的中成药,统称为清热类中成药。例如白云山星群夏桑菊是家庭常备的清热类中成药,它源自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的经典名方“桑菊饮”,味道甘甜,气味芳香,可以清热解毒,还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除湿痹,解疮毒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高 血压 ,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疔疮肿毒等症。

如何区分西药和中成药

我国一般把药物分为、中药、 化学 药品、 生物 制剂、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辅料。国家对药品分类有明确规定。作为非专业人员或消费者,只要通过药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就能判断是什么药品了。药品在包装上一定能够看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或)+4位年号+4位流水号”,它的意思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上市**的药品,H字母代表化学药品、Z中成药、S生物制品、J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B 保健 药品、F辅料。你看到药品包装上有批准文号“国药准字”就是药品了,国药准字的后面是字母H就是化学药,Z就是中药。 看药品 说明书 ,中药多为多种药物复方合制,西药多为单一药物。 最简单的是看每种药的化学组成,西药的组成是一些合成或者天然的化学品,说明书上一般还附带它的化学式,分子量等信息。中药的组成一般就是我们日常所看到的草啊,树根,花朵什么的。其实很好辨认的。 看药名。中成药一般是 疾病 名称或者 植物 动物 名称,如 鼻炎 灵,六味地黄丸;西药是化学名称,如氨苄青霉素胶囊。

298 评论

嘟嘟07179

加快实现中药生产现代化 (2002-5-23 14:55:45)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药产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中药作为国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几千年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在人类与疾病斗争和保障健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确切的疗效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人们对化学药的副作用和天然药物的重新认识,世界各国对植物药的管理出现松动,使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将有可能降低,面对加入WTO后更加开放的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药也将面临国外西药、植物药、日本汉方药,以及“洋中药”的挑战,面临着国内市场、中药资源和中医药人才被占领和掠夺的危险。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中药的发展应该立足国内,加强自身完善,同时要放眼国际,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中药企业实施GMP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实施GMP是扶正祛邪,提高中药企业整体水平的必要措施,关系到中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当前,加快实现中药生产现代化,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通过实施GMP,在改进生产条件和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要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切实改变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应鼓励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淘汰落后,合理调整企业和产品结构,促进生产的集中度,促进规模化大企业的形成。为支持企业进行GMP改造,鼓励企业进行改制和资产重组,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后集团内生产品种和剂型可以进行调整,此举可减少集团内药品生产企业产品重复生产,优化产品结构。 (二)药材的生产是中药药品研制、生产、开发和应用整个过程的源头,只有首先抓住源头,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和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问题。中药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中药标准包括药材标准化、饮片标准化和中成药标准化。其中中药材的标准化是基础,没有中药材的标准化就不可能有饮片及中成药的标准化。而中药材的标准化有赖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因为药材是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而形成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起草制定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日前已经发布,目前正争取尽快制定发布GAP规范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认证程序和评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基地进行试点认证。试点认证拟选择产地单一、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注射用处方涉及品种、不良反应较大品种的替代品种的种植基地。对通过GAP认证的药材品种,逐步核发药材批准文号。同时,要在对全国中药材的种植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加强对实施GAP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充分重视中药材原产地因素,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分析手段相结合,合理布局,拟定区域种植规划,保证中药材生产质量。自1999年7月我国第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正式挂牌启动,目前已有江苏的银杏叶基地、陕西商丘丹参基地、宁夏枸杞基地、麻黄基地、内蒙古的甘草基地、广州的化橘红基地等一大批种植优良、管理科学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为GAP颁布实施及认证打下实践基础。 (三)重视中药材饮片的炮制加工,逐步取代中药材集贸市场的传统做法。加强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提高,运用指纹图谱等先进的科学检测手段,保证中药产品的安全可控。国家药监局已开始着手制订中药饮片的GMP认证标准,确定认证期限,通过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监控来达到提高中药饮片质量。 (四)中药前处理和提取是中药生产的重要工序,针对中药前处理、提取问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国家药监局将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这也是保证中成药质量的关键环节。各中药生产企业在GMP改造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设置中药前处理和提取车间,中药无菌制剂生产企业必须建有自己的前处理和提取车间,不得委托其它企业进行中药前处理和提取。从事中药非无菌制剂生产的企业,在企业对中药前处理和提取的终产物浸膏等建有含量测定等严格可控的质量标准基础上,经当地省、市、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同意后,可以委托其它已取得药品GMP证书的企业进行中药前处理和提取。新建或改、扩建的中药生产企业,因环境保护等特殊要求,经当地省、市、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同意后,可异地建立自己的中药前处理和提取车间。 (五)健全中药再评价中心,引导合理用药。 对已上市的中成药除应质量监督外,还要对其疗效进行再评价,以确定中药长期疗效的可靠性,对经临床验证对疗效不确切,甚或无效的中药及主治范围予淘汰或删除。加强中药不良反应临床研究及检测体系,进一步了解中药的毒副反应,对疗效差、毒副反应多的药物,将予取缔。 (六)进一步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中药在国家基本药物中的地位与作用。继续做好中药分类管理的品种转换工作。积极开展中药GLP、GCP认证(定)试点工作,完善强化中药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逐步完善中药研究、生产、流通、使用的安全监管体系。 与此同时,中药的各项标准要逐步与国际接轨,研究了解国际上对植物药的规范化要求,走绿色中药的道路。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增强国际法规意识,客观宣传中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药,接受中药,合理使用中药 近两年,不少人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弄清中药的有效成分,就是搞植物提取物,就是与国际接轨,就是得到美国FDA的认可,就是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这些提法存在着错误与误导。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促进中医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等课题,对比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就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 一、中药现代化是要发展完善中药而非西化中药 所谓中药,系指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包括中药材、饮片和成药。青蒿素是由中药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但它是西药而不是中药;因为谁也没有弄清它的中药药性,它也无须辨证使用,只要是得的疟疾,谁都会用。将来弄清了其四性五味与归经,届时可以划归中药范畴,辨证使用。 西药的特点是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中药也有结构清楚者,如冰片、朱砂、生石膏,但为数甚少;即使单味中药,成分也极复杂;人参至少已被人们研究了100年,迄今其成分和作用也未真正研究清楚,但中医大夫用起来却得心应手。 如果将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Ⅰ类中药当作中药现代化的标准,假设从中药材中提取、分离、纯化出几个结构清楚的新药就是中药现代化,那么,80年前西方国家为我们培养的药学家就从中药中提取出黄连素、麻黄素等等,我国早就实现了中药现代化!西方国家100多年前就从柳树中提取出了应用至今的水杨酸,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了治疗疟疾的奎宁,岂非西方100年前就替我们实现了中药现代化。 迄今,全世界共研究了3000种植物,摸清了其化学成分,从中筛选出59种西药,包括我国的青蒿素。这是植物化学对西药的贡献。 不要以为成分决定一切。生石膏与锻石膏相比,仅相差6个结晶水,然而药性有天壤之别。人参与人参叶都含人参皂甙,古人却不用人参叶而用人参。今天检测仪器那么先进,茶叶和酒却不能以检测成分定优劣,而必须品茶师品酒师品尝。我们不能搞唯成分论,要重在临床表现 我国西药(1992)是仿制的,入世后,难以再仿制。从中药中研制西药、或从中药中分离提取一些提取物,出口创汇,也是一件好事。出口创汇就应该两条腿走路。而且,植物药也有一定治疗作用,有些还可以开发成西药。但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给这种做法戴上一顶中药现代化的帽子。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人逐渐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和西药的毒副作用,且西方国家日益感到承受不了医疗费用高涨的沉重负担,才出现了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潮流。但是,中药不等于西方的植物药,也并不是天然药物。 中药与植物药的主要差别如下: (1)中医药有系统而又完整的理论,有浩瀚的文献,遣方用药有规律可循;西方植物药仅凭零散的经验使用。 (2)中医药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建立了一定的医事制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西方植物药在近几十年之前从未形成过行业。 (3)中药讲究炮制,讲究药物四性五味和归经;西方植物药仅应用生药,不懂炮制后药性之改变。 (4)中药多用复方,讲究君臣佐使;西方植物药一般用单味药,偶用复方,多则四味,亦无君臣佐使之说。 (5)几千年来,中医药一直是我国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直至今天,无论大病小病,急性病慢性病,均可依赖中医药;而西方植物药仅用于可以自我诊疗的轻浅病症。 在“回归自然”思潮影响下,西方各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植物药的研究与开发。但是,走的依然是西药路子。 在采用筛选法开发西药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开始从植物里寻找有效成分来开发新西药,这也是植物提取物在西方兴起的原因之一。由此也不难看出,不能把植物提取物当作中药现代化。 二、中医药不能与国际接轨 1、看问题角度不同 中医药学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将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各部分相互影响。中医药有宏观准确性,缺少微观精确性;而西医药学则从微观看问题,采用分析法,不把人当成人,而视为各零件的组合,有微观精确性,却无宏观准确性。 认识论告诉我们,宏观可以统帅、包括微观;微观只能说明和解释宏观,而不能统帅和包括宏观。因此中医药可以同化西医药,西医药不可能同化中医药。也可以说,中医药博大精深,再有200年,西医药也赶不上、也理解不了中医药。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 2、依靠对象不同 西医给人找病,中医给人找健康。西医以药为依靠对象,用药对抗疾病,如,用药消炎灭菌。中医则是依靠病人的自康复能力,虽然有时也用药直接对抗一些疾病,但用药主要是借以调动人这一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的自组织能力而已。西医是对抗医学,中医是中庸医学。 西医用各种抗生素对抗病菌;中医解决类似问题则用清热解毒药。50年代有人用抑菌法筛选中药清热解毒药,结果,最好的抑菌药却不是中药中最好的清热解毒药,而是五味子。此后的研究表明,中药清热解毒系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菌而非直接灭菌。所以,今天不少中药上标明能有效杀灭细菌等西医之功能主治,是过于向西医靠拢,反倒使中医大夫不知如何辨证使用了。 3、毒副作用问题 西药是纯而又纯的单体,结构清楚,作用靶点单一。有人提出,中药是多靶点作用,其实是不合适的:中药用于调整而非对抗。西药由于作用单一,局部对抗,毒副作用很大,历史上多次重大药害事故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淘汰PPA又是一例。西药之毒副作用是其不可克服的一大弱点:食至精则有害,药至精则有毒。只要辨证论治,配伍得当,中药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中病即止”,“效必更方”,从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几千年来,没有哪种中药因毒副作用被淘汰。西方人不懂,让人天天大量吃关木通等以减肥,出了问题,又说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毒,能导致中草药肾病。 1998年,美国因药源性反应住院抢救者高达216万人,其中死亡者万人。经济损失40亿美元。1997年,在我国,210万人因西药药物反应住医院,19万人因此而死亡(相当于我国每年死于10余种传染病人数总和的12倍;根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岳凤先教授统计,新中国成立40年间,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仅5000例,且多属用药不当。可见西药那么严格的质量标准也不见得可靠,也不见得科学。 因此,我们认为,两种体系就应该采用两种标准。 4、耐药性问题 西药在人体内也造成了同样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同时也产生了耐药性问题,也因此而日益迅速地被淘汰,只有加快开发新药品,而新药产生耐药性的周期越来越短,成本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青霉素从发明至今的80多年中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而且使用剂量增加了上百倍,可说是一个典型例子。 中药应用了5000年,并没有产生耐药性而被淘汰。原因就在于整体治疗思想和复方的应用。陆广莘教授曾做过实验:从耐药性来说,黄连素>黄连>复方>辨证论治。 综上所述,中、西医药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医疗保健体系,难以采用同一标准。中医药传入周边国家虽有1000多年,但其水平远不及我国,而西方国家根本不懂中医药,因而中药系列标准只能由我国制订,绝不能与国际接轨,只能向国外铺轨,即把我国制订的中药系列标准推向国际,让他们承认,让他们与我们接轨。绝不能为了卖出一点中药,拼命削足适履,去按照人家的西药标准来改造中药,同样不能去适应西方植物药标准,因为植物药走的西药路。 三、中医药国际化首先要本土化 1、10余年来中药出口没有增长 从80年代末期至今,中药的出口创汇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直在5亿美元上下徘徊。1995年上升到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后来又下降到5亿美元上下。而且中成药仅占20%-30%,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植物提取物。出口的中药材占70%80%,多数是生药而非饮片,实际是为西方提供植物药的原料。尤其是中药材出口平均价格几乎年年下降,1999年平均价格仅为1988年的二分之一弱。 大多数药材以生药出口,其实算不得中药出口,且换取的一点外汇远远补偿不了我国挖甘草、麻黄草所造成的土壤沙化。1994年,美国从我国进口的甘草相当于4万亩草场的产量,而破坏一亩草场等于破坏了3亩草场,出口美国赚了的外汇,却毁了我国12万亩草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2、中药国际化遇到的困难 第一是西方缺少中医大夫。中药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中医大夫辨证应用,方能显示奇效,但西方国家没有多少中医大夫,更缺乏训练有素者,你的药再有效,也一样卖不出去,无论是作为处方药、OTC药,还是作为保健食品。 第二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医药与西医药分属两个哲学体系,理论与思维方法不同。中医重视宏观知识,西医强调微观知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除千百年来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周边国家之外,西方国家很难接受中医药文化理念,对中国习用几千年的一些药物和疗法不理解,不接受。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初在美国用针灸给人治病,是伤害人体,是犯罪。尼克松访华目睹了针刺麻醉的神奇效果,加上记者的渲染,美国专家的考察,美国才接受了针灸。 有人认为,中药国际化的最大障碍是中药基础研究不足,机理不清,不科学。我们确实需要加强中药基础研究,但非首要问题。除了针刺使大肠产生脑啡肽止痛之外,针灸机理仍不清楚,西方也接受了,原因在于他们看到了疗效。西医大夫开药以及病人吃西药时,他们懂得那些西药的成分和作用机理吗?都不懂。因此,即使弄清了中药的各种成分,西方也不会承认。除非将中药西化,那将完全抛弃了中医药的优势! 第三是法规限制。西方国家评审药物的法规是针对合成药制定的,仅适用于单一成分的药物,因而成分复杂的中药很难通过FDA评审。尽管美国已制定了《植物药产品行业指南》,放松了对植物药的管理,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合成药物标准的影响,更何况,西方植物药走的是西药路子,而中药远非西方植物药,更不能将中药降低为植物药。因此,中药仍难以以植物药药品身份(处方药、非处方药)进入美国市场。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国家的植物药被美国FDA批准为药品。因此,想通过削足适履让中医药通过FDA认可,此路不通。 今天,西方国家除澳大利亚之外,都不承认中医药的法律地位。由于澳大利亚华裔中医师林子强先生等人的努力,澳大利亚于2000年为中医药立法,正式承认中医药。由此也可看出,法规的限制不是不可改变的。 第四是贸易壁垒。这是中药进入西方的最大障碍。西方医药公司完全靠生产、销售西药赚钱,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市场,他们绝不希望中医药去和他们竞争市场。因而千方百计抵制中药,甚至不惜进行诽谤诬陷。为了抵制中药,大医药集团可以操纵政府制订法律法规予以限制。 3、中医药首先要为13亿中国人的医疗保健服务 我们主张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但是,首先要让中医药为13亿中国人服务。 与西医药相比,中医药有诸多优势。其中一大优势是简便廉价。西方出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潮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负担不起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中医药是有系统理论、浩瀚文献、丰富实践的医学,而且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医药学,应该用其先保证其发源地人民的健康,即首先在中国弘扬起来,然后再说走向世界

134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中药药物的研究的论文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

    一起团购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药的新药研究论文

    在撰写药学 毕业 论文过程中,一个好的论文题目除了给整篇 文章 画龙点睛外,还直接决定着论文的内容、范围、框架结构以及选用的参考资料。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药

    猫爷爱大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新药的成药性研究论文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业始于1971年,现已创造出35个重要治疗药物,全球大约有2500多家公司,主要产品有重组蛋白质药品、重组疫苗和诊断、治疗用的单克隆机体

    珍珍zero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性论文

    建议你去参考下(药物化学、药物资讯)等等这样的论文参考吧~

    一人一兀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抗新冠状病毒中成药研究论文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经过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

    多儿的妈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