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94

记住我88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心理学的文章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xiao贱

已采纳

一篇推荐《行为心理学》的文章600字:《行为心理学》:发掘一个人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意义! 人的心理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所以过去才会有人将人的大脑比作暗箱,所谓知人知面难知心,但如今,透过《行为心理学》,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认识它、了解它。譬如,我们中的许多人认为戴眼镜的人智力较高,其实那不过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知觉,亦即刻板印象;又如,某本书本来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成为“禁书”之后人们反倒争相传阅,则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再如,一个人如果害怕另一个人,他反倒可能对那个人特别友善,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反态行为;还有,压根儿就不想去赴一次不愉快的约会,因而在约会过期之后才突然想起这件事,则是一种过失行为;而有对夫妻在前一天晚上大吵大闹,甚至于动了手,大有“有你没我”、“不共戴天”之势,可是第二天便重归于好,又肩并肩地出门买东西了,旁人对这件事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对夫妻实质正是在这打闹中感到快乐,这便是一种退行行为;……人快乐,是因为笑;人伤心,是因为哭;人恐惧,是因为战栗;……《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向我们揭示了左右人的行为的人们头脑中的各种诡谲,由此我们得以卓有成效地揣度人的心灵深处自的欲求,洞察人的行为,最终发掘一个人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意义!

167 评论

cotillardw

心理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心理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心理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心理学 文章 ,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文章:早年心理创伤危及孩子成长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会使孩子养成一种即时满足的习惯;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会使孩子长大后产生冷淡、自卑等心理;如果孩子在一个经济条件差的环境成长,有可能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所以,在孩子的早期 教育 ,父母一定要做到位,孩子初期的性格形成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父母在管理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容易产生两个极端,一是对孩子过于溺爱放纵,一是过于严厉。这两个极端都不行。同学们可以在此问题上可以进行深刻的 反思 。 父母过于溺爱和放纵的孩子,他在关键期建立了一种铭印作用,养成了一种即时满足的习惯。尤其是隔代教育,容易出这方面的问题。老人为了避免自己被人认为无能力而放纵孩子。人的好些动机是潜意识的,是巨大的潜意识在左右着人的行为。从精神分析来分析,作爷爷奶奶的可能认识不到。孩子在一个过于溺爱的家庭里养成了即时满足的人格。如果不即时满足,就会不满意。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尽管后来长大了,环境改变了,但由于铭印作用,仍然不知不觉地按早期的模式处理。比如,一个独生子女在家里得到家人的绝对的关爱和顺从,到了学校班级里几十个人,一个宿舍里也5、6个人,为什么大家要事事让着你呢。但他自己不明白,他还是用过去的模式处理现在的问题。所以会与人形成许多冲突。 另一个方面,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也不行。你对他严厉,他也学会严厉,你对他冷酷,他也学会冷酷。从而形成冷淡、冷酷、自卑、偏激的心理,很危险。大家看一下许多反社会人格的人,追溯他的成长史,许多都是父母从小对他没有爱心,管教太严,没有得到过好的待遇,所以他学会的只是严厉残酷仇恨虐待。 早期的铭印作用,就是这样。我昨天看电视有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位养父对养女从小非常严厉苛刻,女儿长大以后,就联系了朋友要杀死养父。但雇佣的杀手杀错了人。这个女儿当然要接受法律的审判,受到惩罚。这个案例又一次说明了父母对孩子过于苛刻和严厉对孩子心理造成的扭曲。 当然一般人可能都有一点心理创伤。这是精神分析的另一个术语。早年的心理创伤会影响到后来,甚至终生的发展。现在许多做父母的重视孩子身体生理上的成长而忽视心理上的抚养。 精神分析恰恰在这方面,重视早期的创伤对后来的影响,并进一步认为,一些成人的精神疾病,人格心理方面的问题,许多是由于早年的心理创伤所造成。心理学家考察起来,问题有很多,我们今天举几个方面。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在这些方面有没有创伤,经历过这些事情没有,有没有影响。 一个人在幼时的家庭经济情况怎么样很重要。如果经济不好,做父母的往往容易怨天尤人,对未来失掉信心,对他人表达不信任、怨恨和仇恨,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往往造成心理的创伤,形成强烈的自卑感,对社会对他人形成不信任甚至仇恨的心理。 一般情况下,如果经济条件好,人的自信心比较好,对他人也抱比较好的态度。容易养成自尊心,没有或少自卑感。提醒同学们,注意到这一点。我在心理咨询中也经常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还是说,什么事情不能绝对,小时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甚至到目前也不好,但心理健康的同学多的是。假如有这方面的心理创伤,要通过反思,认识到问题所在,想办法加以解决。此外身体的残疾、相貌丑陋、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等事件都可能对人造成心理创伤。 创伤容易造成自卑感,长大以后形成过度补偿。有个别家里贫穷的大学生反而花钱很不节约,就是过度补偿的例子。这是潜意识的,是为了摆脱自卑感,越穷花钱越大方,越没有能力的人越喜欢表现自己。生活中发现一个人对人过于客气,过于谦虚,我们可以立即发现他是在过度补偿,因为没有必要这样。他内心可能有强烈的自卑感。 人际关系也是同学们常遇到的问题。有的同学不会与人交往,怕人瞧不起。游离于集体之外。没有朋友,很孤独。或者不会与异性打交道,不会说话。观察会发现,每一个班级、不少的学生宿舍可能会有这样的同学,他们很孤独,与人很少来往。 我们的班干部、团组织要关心这些人。大多数同学不是这样极端。可能有一点。回想一下这些人可能是父母就不善于与人交往。小的时候,父母就不喜欢与人交往,也不允许你与小朋友玩。如果你与小朋友玩,父母一阵呵斥,以后你再也不敢与人多交往了。 任何事情都是学会的。早期不学现在也不学,永远也不会啊。这样的模式形成为一种习惯,长大以后也不容易改正了。 所以,孩子的早期教育,父母一定要做到位,孩子初期的性格形成会受到父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未来。 心理学文章:人生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如果说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那么,对人生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就是人生哲学。什么是人生的根本问题呢?说到底是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的意义问题,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从西方哲学来说,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翻来覆去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生活。好,good, 我们也翻译成“善”,柏拉图认为是哲学中的最高概念。好的生活,实际上也就是有意义的生活。按照我的理解,“好”可以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好”就是令人满意,什么样的生活是令人满意的,是让人觉得愉快的,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意义上的“好”,其实就是幸福,涉及的是人生的世俗意义,或者说生活质量。这是人生哲学讨论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幸福问题。 哲学立足于价值观探讨幸福问题。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精神,如果这两个东西都处于令人满意的好的状态,人就真正会感到幸福。我本人认为,这种令人满意的好的状态,对于生命来说是单纯,对于精神来说是丰富,幸福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 第二个层次,“好”就是正当,什么样的生活是正当的,是作为人应该过的生活。这个层次涉及的是人生的精神意义,人生的境界,讨论的是道德和信仰问题。这是人生哲学的第二个大问题。柏拉图主要是在这个层次上讨论什么是好的生活,人应该怎样生活才是真正作为人在生活,人生才有精神的、超越的、神圣的意义。探讨道德问题要抓住道德的根本。道德寻求正当的生活,何谓正当,也是从生命和精神(灵魂)两个方面看。作为生命,人要有同情心,把爱生命的本能推己及人,作为灵魂,人要有尊严感,自尊并且尊重他人,这是道德的两个基础。生命的善良和灵魂的高贵是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把道德建立在灵魂的高贵和做人的尊严的基础上,这就已经是信仰了。信仰有不同的形态,共同点是相信灵魂生活是人的本质生活,因而能够在道德上自律。 可是,我们讨论什么是好的生活,到头来躲不过一件坏事,就是死亡。你说人这样生活是幸福的,又是正当的,人生多么有意义,但是,人总有一死,如果死了以后归于虚无,什么也没有了,所有这些意义岂不是一场空?死亡是对人生意义的最大挑战,这是人生哲学不能回避的第三个大问题,就是生死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根究底的追问,探究的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人生有没有超越生死的永恒意义。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归宿,我们不应该回避,要去面对它,去思考它,寻找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思路,从而获得人生的最后一项成就,就是安详地死去。对于死亡,多数哲学家主张理智地接受,排除恐惧心理,基督教和佛教则以相反的思路教人看破生死,皆可供我们参考。通过思考死亡,我们最后即使不能得出一个结论,也会有重大收获,可以使我们对人生持一种既认真又超脱的态度。 我想来想去,人生的大问题就是这三个问题,人生哲学要讨论的就是这三大问题。第一是幸福问题,讨论的是人生的世俗意义;第二是道德和信仰问题,讨论的是人生的精神意义;第三是生死问题,讨论的是人生的终极意义。我们最后会发现,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都有赖于灵魂和肉体的关系问题的解决,人生的意义归根到底取决于灵魂的品质。简单地说,灵魂的丰富是幸福的源泉,灵魂的善良和高贵是道德的根本,相信灵魂某种意义上的不朽则是超越死亡的必由之路。 心理学文章:你不需要相信任何人对你的评价 我们都在追求自由,可是我们真正的自由吗? 我们并不自由,那么阻碍我们自由的最大敌人是谁呢? 你猜对了,这个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你看婴儿在玩耍的时候,其实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自由的。他们不会去考虑社会责任,他们不会担心自己被人嘲笑,他们不会害怕失败或者是被拒绝,他们最真诚的表达的自己的情绪,他们不会害怕去爱,而且当他们看到爱时,会跟爱一起融化。 那么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自由的呢? 它就发生在我们被整个家庭和社会“驯化”的过程或者说是我们逐渐被社会化的过程中。 那一年你4岁,非常喜欢 唱歌 。你有着动听的跃动的嗓音并且唱歌让你快乐。有一天你妈妈加班到了晚上8点才回家,你不知道她今天跟同事吵了架并且被一位客户投诉,不知道她今天头疼了一整天晚上几乎都没有吃饭,不知道她此刻还是头疼欲裂并且非常想静一静。这些你都不知道。你只是很开心,看到她回家你就更开心了,你开始放声的歌唱,欢快的围着她唱歌。你妈妈终于按耐不住了,没忍住就对于有些凶的说:“别唱了!你不知道你的嗓音很难听吗?” 那一刻你住嘴了。从此你变得不太愿意唱歌了,因为你怕别人讨厌你。你觉得自己的嗓音很难听,所以索性就不要唱了。你甚至开始变得很害羞,不敢跟其他的小朋友讲话。而所有的这些变化,仅仅是因为你妈妈在心情糟糕的时候那么无心的一句斥责。她并不知道这句话在你身上的影响,她像全世界的其他妈妈一样对你怀揣着最美好的期望,可是她永远都不知道一句话可以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了一个你束缚自己的,和自己签下的,魔鬼契约。 你上初中的那一年开始爱上了数学。你发现数字是如此的奇妙,不管是代数、算术或者是几何,它们的规律是如此完美,让你在其中不能自拔。你并没有想争什么,但是在全班的第一次数学考试中,你拿了第一名。在你看着成绩单惊喜不已时,老师在讲台上说了这么一句话:“数学的思维一般还是男生比较擅长,女孩子可能开始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慢慢学到比较复杂的知识,就要落后于男生了。”你很难过,为什么就因为自己是女孩子,所以数学就会慢慢落后呢? 你也不懂是为什么,但你好像真的像中了魔咒般的数学成绩在初二时开始下滑。每一次你没有学好,你脑中便会响起老师的那一句话,然后你发现自己开始慢慢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甚至开始讨厌数学。直到有一天你告诉自己:女孩子的确不擅长数学,所以我还是去钻研文学吧!这位老师的一句偏见,再一次的,被你相信并且内化成自己的声音。从此,你和自己,签下了又一个魔鬼契约。 当然我可以给你讲无数个这样你和自己签下的魔鬼契约。这些很多的契约都是你如真理般信奉的:“我不擅长 游泳 。”“做我喜欢的事情是赚不到钱并且没法养活自己的”“我如果按照最本真的自己活着,就没有办法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我如果现在不结婚就肯定嫁不出去了”“那么美丽性格好又高智商的女孩子是不会喜欢我的”或者简简单单是那么一句“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值得爱的人”...... 这些魔鬼契约都是以别人的无心、善意或者恶意的评价开始,以你最终把它变成自己内心的声音结束,然后你就在不知不觉中慢慢丧失着自己的自由。 所以你要如何打破这种契约呢? 永远不要相信任何人对你的任何评价,这个人包括你自己! 因为不管别人对你的评价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那都是他们对你言行的理解。比如你画了一幅画,然后有人说:哇,你画的好美!你的画本身并不因为她的评价而变得美了,而是你的画在她的心中引发了她对于美的知觉。同样,你发现另一个看了你的画说:我真的没有办法想象,你花了一个星期就画出这么没有价值的东西!同样,这个评价其实跟你的画在你心中的价值甚至是它的实际价值都无关,这个评价仅仅说明你的画没有触及到这个人觉得有价值的东西,或者仅仅是因为这个人想让你难过(也许因为他自己根本没有办法画出来!)。 你真正要问的,不是这幅画到底美不美或者有多少价值,而是问问你自己,在绘画的过程中你是否让自己的生命得到了表达,延展或者绽放?你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多大程度上的滋养,才是让你知道它的价值的评价! 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或者说对我们的言行的解读,更多的反映出了他们是谁,而不是我们是谁。

216 评论

gangyaya037

(一)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心理点评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切记: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二)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心理点评:你在为谁而"玩"这是我在2005年6月18日的《你职业枯竭了吗?》一文中提到的寓言。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 ---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三)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有多高?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心理点评这是我在2005年12月24日的文章《职业规划:帮你设计人生》中提到的一个寓言。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当然,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有些人,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譬如,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他花了十数年努力,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譬如开公司做老板,这样,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等。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切记:看得见的力量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现在,流行从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譬如潜能开发,譬如成功学,以为我们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迹才能得救。但是,在我看来,东莞恒缘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毛正强说得更正确,"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265 评论

超级飞侠包警长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周围环境的种种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便看到它们的颜色、形状,听到各种声音,嗅到各种气味。我们还能把自己感知过的事物记在脑子里,对种种问题进行思考,做出决定。我们还要与各种人进行广泛的交往,对与自己有关的事物与人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或爱或憎,或喜或忧。我们还不断地努力把各种事情做好……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出形形色色的主观活动,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它们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为了研究方便,通常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过程,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思维是人类心理发展高于动物的本质标志。恩格斯称它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心理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情感过程是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心理过程不仅表现在人的物质活动中,而且也表现在人的交往活动中。交往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校的教学活动就是一种交往活动。例如,我们大家来到师范学校读书,许多同学组成了班级,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形成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大家由陌生到相互熟悉,必然要经过一系列的认识过程,产生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讲课、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讨论都是信息交流,其中要克服学习中的一系列困难,发挥意志过程的作用,最后达到相互理解,这就是师生、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一交往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到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的统一活动。 (二)个性心理(简称个性) 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的发展与他的遗传特性、社会关系、生活经验和个人经验相结合,最终会整合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这种总的精神面貌,心理学上称之为个性。个性并不是人一出生就立即形成的,而是个体的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形成的。个性形成以后,人会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完整的、稳定的特征。例如:不论情境如何,每一个人总是按一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处理事物。有人考虑问题缜密,有人则粗糙;有人总是心平气和,而有人一不顺心就勃然大怒。这些人的行为模式是固定的,可以预料的。又如,每一个人对自身的行为结果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人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才智或努力等内部因素,有人则倾向于把失败归结为问题的难度、运气等外部因素。再如,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他的一言一行与这些社会关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如,每一个人在活动中总会表现出与其他人之间的差异。有人对环境兴致勃勃,有人则索然冷漠;有人多才多艺,有人则无所特长;有人特能忍耐,有人则相当浮躁等。 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小学儿童来讲,学习活动和整体内部的交往活动对他们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不可分割的。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形成的基础,而个性心理一旦形成又直接影响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共同构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讲,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学。 人类很早就对自身的心理现象发生兴趣。古代许多思想家发表过不少有关心理现象的见解。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实践的需要和科研的发展,心理学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 普通心理学——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是心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一生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学科。它的主体是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征。这里的儿童指0~17岁的未成年人。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的学科。如研究群体的共同心理、群体如何影响个人。交往与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此外,还有管理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军事心理学、艺术心理学……所有这些分支组成了绚丽多彩的心理科学。

335 评论

dongdong88z

《最后一片叶子》,讲的是一个得肺炎的女孩以窗外叶子的脱落来衡量自己生命长短的故事,很不错的心理教材,你可以自己上网去搜整篇文章

316 评论

相关问答

  • 跟心理学有关的文章

    长着一头沙色头发的7岁男孩最喜欢反复看个没完的是那套《heavy bag》。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他常常

    a淡淡小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文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教育 ,不仅仅只应从大学开始,而应该从中学、小学和每个家庭开始早期的教育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

    小雨后哒晴天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社会心理学的论文

    1924年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建立。此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确立期、发展期、和自我批判期,研究社会心理学是一大重要课题。下面是我给大

    开着拖拉机飚车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800字

    分析自己的性格,习惯,举实例说明,你对自己的看法啊,还有你觉得需要改进的需要自我完善的,就是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运用上书本的知识,将老师说的灵活运用,拿高分的几率

    英子88888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心理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文学心理

    淇淇爱添添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