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同工酶的检测论文

同工酶的检测论文

发布时间:

同工酶的检测论文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传承历史,历经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中药的研发仍然充满了挑战,如药材来源变异大、有效成分不明、质量控制困难、缺乏清晰准确的安全性评价、药理作用机制不明等等。因此,至今还没有一种中药通过美国FDA的新药审批;而且,欧盟已经颁发了(欧盟传统药品法案),也直接影响了中药的出口。为了扭转目前这种尴尬的境地,实现真正与国际接轨。发展祖国中医药事业,必须对中药的安全性、作用机理及其药理活性成分有明确的认识,并深入剖析。近十多年来。在西方药物发现和开发阶段利用体外和计算机辅助研究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特性研究,大大提高了新药研发的成功率【1]。所以借鉴西方新药研发的成功经验,将ADME/T评价体系引入到中药的研究中。特别是药物代谢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中药的真正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而且有利于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等。本文将综述药物代谢(Dmg Metabolism)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及其进展。1 药物的代谢药物在机体内的消除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药物不经任何代谢而直接以原型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另一种是部分药物在体内经代谢后,再以原型和代谢物的形式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药物的代谢(drug metabolism)也称为药物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2J。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分为两个步骤【3j,第一步称为I相代谢反应。药物在I相反应中被氧化、还原或水解,催化I相代谢反应的酶主要为肝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第二步称为Ⅱ相结合反应。药物在Ⅱ相结合反应中与一些内源性的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谷胱甘肽等)结合或经甲基化、乙酰化后排出体外。催化Ⅱ相结合反应的酶主要有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谷胱甘肽一s一转移酶、磺基转移酶和乙酰基转移酶等【4 】。其中P450酶在众多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P450酶催化的底物相当广泛,90%以上药物的氧化是由P450酶催化的。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酶,其催化的I相代谢反应是化合物在体内代谢的关键步骤。因为这一步反应通常是药物从体内清除的限速步骤,可影响化合物的半衰期、清除率等动力学特性,且P450酶活性常常随遗传因素、年龄、疾病状态或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L7J。一般来说,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其药理活性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大致分为四种情况:第一,代谢物活性或毒性降低;第二,形成活性代谢物;第三,形成毒性代谢物;第四,前药的代谢激活。总之,药物代谢转化的最终结果是使药物极性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排出体外【2.3】。2 药物代谢研究的方法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两者各有优缺点,所以通常两者相结合进行药物的评价研究。体外研究可以通过高通量筛选对大量化合物进行筛选,对大量候选化合物的药动学特性作出初步的评价。缩小体内筛选的范围,一般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初期。体内代谢研究是体外研究的良好的衔接点,因为有时候应用体外模型预测体内参数不理想,必须借助体内筛选。当然在药物开发的后期,也要进行动物和人体体内药物代谢研究,总之,两者相辅相成【3J。2.1 体内法药物的体内代谢研究主要是在整体水平上进行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于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收集胆汁、尿液和粪便,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液质联用技术(LC-MS/MS)等方法在胆汁、尿液和粪便样品中寻找药物的代谢物(包括I相和Ⅱ相代谢物)。并对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的分析和鉴定,最终确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2.2 体外法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和重要器官之一,是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因为富含有丰富的肝药酶,所以大部分的药物在肝脏被代谢。故药物的体外代谢模型多以肝脏为基础。常见的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离体肝灌流法、肝切片法和重组I)450酶体外温孵法等。药物体外代谢研究中应用到的方法除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液质联用技术(LCMS/Ms),还有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如we.ston bloting等。体外法因有其独特的快速简便和节约成本等优势和特点。所以在药物代谢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肝脏以外,口服药物还必须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后才能进入血液发挥疗效(如人参皂苷的体内代谢[8 ),因此药物在胃肠内菌群的代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已经有人把药物在肠内菌代谢的研究引入到药物代谢的研究范畴。其常见的研究方法也有整体肠内菌代谢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前者是对人或动物服药后的消化道各部分及其内容物进行分析,后者有粪便温孵法和消化道内容物温孵法,随着微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可用肠内菌纯菌株、混合菌或粗酶进行代谢研究。3 药物代谢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3.1 中药代谢产物谱的定性研究要了解中药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规律,首先应该明白其在体内转化成什么产物,而且这些产物有可能是活性增强的产物或活性减弱的产物。也有可能是毒性成分。因此对代谢产物谱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可以阐明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机制,也可以进行代谢产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一般是将中药代谢后的各种生物样品采用各种手段分离后进行分析鉴定。如阿基业等人给予大鼠一定剂量的盐酸关附甲素后,在不同时间间隔收集大鼠尿液,应用液质联用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关附甲素在大鼠体内可以转化成为关附壬索、关附醇胺、关附甲素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关附壬索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经过生物转化,代谢产物的极性增加,药效下降【9j。李晓海等人采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和大鼠体内法对左旋一叶蔌碱的代谢转化进行了研究,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6一位羟基、6.位羰基及5一位a及B羟基取代的左旋一叶蔌碱,还证实了体内6一位羟基代谢物进一步形成了Ⅱ相结合物。最终基本阐明左旋一叶蔌碱在大鼠体内外代谢转化的途径Cio】。徐文等人将待测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与新鲜配制的大鼠肠内溶物悬液在37℃孵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孵化前后溶液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浓度,结果表明淫羊藿苷被肠道菌群迅速代谢成淫羊藿次苷Ⅱ,而淫羊藿次苷Ⅱ不被代谢[11]。3.2 中药代谢酶谱的研究鉴定参与中药代谢的代谢酶种类及其贡献,对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同样重要。因为遗传因索和环境因素造成人体对药物代谢的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代谢酶的表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决定的,依此可将人群分为强、中和弱代谢型等表型C12J。强代谢者和弱代谢者之间药代动力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13J,因此给予不同代谢表型人群相同的剂量,药物产生的疗效会完全不一样。甚至会中毒现象的发生【l 。所以鉴定参与中药代谢的代谢酶种类及其贡献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此外中药代谢酶谱的研究还有利于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中药毒性研究等。高凯等人采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通过运用不同的CYP同工酶选择性抑制剂和底物进行抑制实验,初步选出介导甘草次酸单羟化所涉及的CYP同工酶为CYP 3A1/2和CYP 2C9/10 cis},研究结果提示当甘草次酸在CYP 3A1/2和CYP 2C9/lO弱表达的代谢者人群中使用时,应该注意剂量的控制,否则可能会出现中药的安全性问题。3.3 中药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许多中药有效成分对CYP450酶表现出明显的诱导或抑制。如中药白芷中富含呋哺香豆素化合物,研究发现白芷提取物可以抑制大鼠肝微粒体CYP 3A、CYP 2C和CYP 2D1的活性,所以会抑制甲苯磺丁脲、地西泮、硝苯地平等在体内的代谢[16]。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对 1Al、CYP 2B1和CYP 2Cll这3种同工酶有明显的诱导作用【l 。中药在lJ笛床上常复方用药或与化合物合并用药。这就有可能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引起药效、药动学、毒性等的变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药物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如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d,它对CYP3A4有抑制作用;而人参再造丸、通心络等中成药组方中又含有人参,因此如果患者在服用通心络、人参再造丸等中成药时,同时服用经CYP3A4代谢的化学药硝苯地平、胺碘酮等,就可能会导致低血压等不良反应[18]。高月等人考察中药丹参、苦参、人参及其与藜芦合用对大鼠肝P450酶活力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这3种中药与藜芦配伍合用后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P450酶含量和主要的药物代谢酶CYP3A及CYP2E1的酶活力。提示可能正是由于3种中药与藜芦配伍后对药物代谢酶的抑制作用减缓了剧毒中药藜芦中相关物质的代谢.致毒性增加,产生了不期望的中药毒性【l 。4 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代谢的研究除了深入研究单一成分的代谢外。首先应加强有效部位、单味药材和中药复方的代谢研究,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全面的阐明中药的药效作用机制;其次,应该深入开展中药基于代谢酶的配伍规律的研究,阐明中药复方中各单味药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药复方的解毒机制。总之,随着中药代谢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合作。必将揭示中药的代谢规律、中药的配伍规律和解毒机制等,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创新药物的发现以及指导临床用药作出贡献。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药学发展的趋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大药学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越鞠丸”名方 》

摘要:本文浅谈“越鞠丸”名方创制,方名来由,方歌,组成,功用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气郁、血郁、火郁、食郁、湿郁、痰郁”六郁之说,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创制越鞠丸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加栀曲,气畅郁舒痛闷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五味药各等分为末成水丸,现临床学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汤剂煎服。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气解郁为主,使气机流畅,则痰、火、湿、血、食诸郁自解,痛闷呕恶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证时气郁常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郁病的各种证型所共有,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嘈杂吞酸,口干而口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泻;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见上述证候者,用越鞠丸无不见效。笔者临床应用本方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加木香、枳壳、白蔻、厚朴;治疗慢性胃炎加苏梗、枳实、木香、炒莱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疗消化性溃疡加白及、白术、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疗传染性肝炎加重栀子的用量,再加郁金、生大黄、绵茵陈、板蓝根、虎杖;胆石症再加金钱草、鸡内金、生大黄;治疗肋间神经痛加元胡、丹参、川楝子、乳香、没药;治疗精神抑郁症加石菖蒲、郁金、八月札、丹参、龙骨、牡蛎;治疗痛经加当归、元胡、郁金、细辛、益母草、红花、山楂。诸凡杂病有六郁见证者,投本方随症加味治之,常常会收到较好疗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书,此方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费解,笔者查阅文献,心中方为之一亮。

考方中栀子一味,《神农本草经》名木丹,《名医别录》称作越桃,至《药性论》始称山栀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芎藭,别名抚芎,而在《左传》中,川芎名为鞠穷。丹溪翁从“越桃”与“鞠穷”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创制的另一方剂越桃散,即栀子一味,亦是取自《名医别录》。

戴思恭承丹溪之学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郁症多缘于思虑不伸,而气先受病,故用越鞠丸总解诸郁。方中用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为主要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栀子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燥湿运脾,以治湿郁;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均为辅助药物,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则痰郁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药。丹溪翁认为,凡郁在中焦,以苍术、川芎升提其气以升散之,并随症加入诸药。又认为,栀子“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郁热,行气结”。由此可见,川芎、栀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气不郁则痰不生,用越鞠丸以开胃肠三焦之郁,从而使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消失,继而命名气、湿、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发,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全身的病理状态。

近贤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为剂,而能宣发脾气,又佐栀子以调之,在时方中颇有法度。……香能行气,燥可胜湿,湿郁夹秽,颇有可取。”当然,本方所治诸郁均为实证,若是虚证郁滞,宜选他方治之。正如《蒲辅周医疗 经验 ·方药杂谈》所说:“郁之为病,人多忽视,多以郁为虚,唯丹溪首创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创制以来,于今六百余年,众多医家名贤多有论述,可谓汗牛充栋,笔者浅谈于此,以起抛砖引玉之用,仅此而已!

参考文献

[1]许济群. 方剂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85: 137

[2]张伯臾.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发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医内科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 1997.6: 274

《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 》

[摘要]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本文从中药凝胶剂基质的选择、释药机制研究、渗透促进剂的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近况,并对中药凝胶剂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渗透促进剂;质量控制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凝胶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常用于皮肤或黏膜给药,用于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医院制剂中广为应用。本文对中药凝胶剂近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职称论文:

1 基质材料

中药凝胶的基质材料根据其性能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基质与油性凝胶基质。水性凝胶基质的构成一般为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油性凝胶基质则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1]。不同的基质材料的释药特性和临床应用不同,因此,需结合药物特性和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胶基质应用较多,主要代表为卡波姆及纤维素类。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为基质制,以辣椒碱,苦参碱为主药,研制了瘢痕止痒凝胶,药效学实验表明其烧伤烫伤愈后瘢痕止痒及各种皮肤瘙痒症具有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备丹参酮凝胶,以羟丙基纤维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混合基质,不仅使凝胶剂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还可对丹参酮的释药速率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调节。张小军等[6]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了复方芦荟凝胶剂,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疗痤疮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壳聚糖和卡波姆为基质制备黄芩苷凝胶,以达到局部迅速给药、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及肝脏的首过效应的目的并起到长效、缓释的作用。张蜀艳等[8]用正交实验对麻疯树酚凝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了筛选,以卡波姆为基质制备的凝胶剂,光滑细腻,释药快且稳定。

基质材料的选择对于制剂中药物的释放有着重要的影响。陈秋红等[9]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秋水仙碱为检测指标比较了3 种基质对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的影响,结果为以Carbomer为基质的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为HPMC基质凝胶,CMC-Na基质凝胶体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释药机制

中药凝胶剂释药机制复杂,受较多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亲水凝胶骨架中药物的释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动力学方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张蜀艳等[8]为比较不同浓度各基质对麻疯树酚释药的影响,采用透析膜扩散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发现麻疯树酚凝胶剂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学政等[10]采用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进行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体外经皮吸收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有时凝胶剂中的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征,呈恒速释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扩散机制无法解释。这种非Fick扩散模式可能是由于凝胶溶胀前沿移动后,聚合物松弛产生的。如以卡波姆为基质材料时,可以零级动力学释放药物。付毅华等[11]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离体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青藤碱为指标性成分,研究祛风止痹凝胶剂体外渗透性,结果表明青藤碱经皮吸收过程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3 渗透促进剂的研究应用

经皮给药制剂研究必须首先解决药物对皮肤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问题。除少数剂量小且具有适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药物外,大多数药物的透皮速率都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因而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开发经皮给药系统的关键[12]。经皮吸收促进剂能加速药物穿过皮肤。常用经皮吸收促进剂主要有有机酸、脂肪醇类、表面活性剂、氮酮、醇类化合物、角质层保湿剂、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离体小鼠鼠皮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进Franz扩散池装置,对不同浓度的薄荷脑和氮酮对姜赤凝胶剂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薄荷脑和氮酮均有促进姜赤凝胶剂中芍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渗透作用强弱顺序为:10%薄荷脑>7%薄荷脑>13%薄荷脑>4%薄荷脑>1%薄荷脑,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脑浓度在1%~10%之间时,对芍药苷的促渗透作用与薄荷脑浓度呈正相关,但薄荷脑浓度超过10%后其促渗作用反而下降。陈秋红等[9]以离体昆明小鼠皮为屏障,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对加入了不同透皮促进剂的秋水仙碱凝胶的体外透皮速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透皮促进剂促进秋水仙碱体外透皮的强弱顺序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并且秋水仙碱凝胶体外透皮释药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

4 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凝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主要有性状、鉴别、pH值、含量测量、刺激性、稳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等。目前多采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而稳定性检查则主要包括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罗毅等[14]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制备柏竹凝胶,建立了质量标准。不但对柏竹凝胶的性状、鉴别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分别将柏竹凝胶进行了离心,在55℃和-4℃进行耐热耐寒实验,结果未出现分层、沉淀、变色等现象,并将柏竹凝胶室温保存6个月,其质量无变化,表明其所制备的柏竹凝胶稳定。王芊等[5]制备了丹参酮凝胶,并对其质量进行了全面考察,应用HPLC建立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方法 ,通过离心、耐热耐寒实验及室温留样观察等考察了凝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丹参酮凝胶稳定。孙栋梁等[15]通过薄层色谱法对盆炎净凝胶剂处方中赤芍、丹参、延胡索进行了鉴别,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盆炎净凝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净凝胶剂的质量标准。

5 展望

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外用制剂,同时具有使用方便、舒适、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种优点,适用于皮肤及黏膜给药,不仅可避免首过效应对口服给药的影响,还可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符合中医的“内病外治”的理念。中药凝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容纳中药复方的极细药粉、提取物等,便于推广应用,可作为改进中药传统外用制剂的一种选择。但目前由于中药凝胶剂基础研究薄弱,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中药凝胶可选用的基质材料少,尚满足不了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外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成分复杂、含量低,且相互干扰,不便于分析检测。这些都要求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尽可能明确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中药进行提取、分离、纯化,提高制剂的质量,使中药凝胶剂发挥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12.

[2]林吉,高卫东,叶其馨.浅谈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和应用[J].江西中医药,2005,36(271):60-61.

[3]曹红.凝胶剂在中药制剂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医学,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孙燕,等.疤痕止痒凝胶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华.丹参酮凝胶剂的研制及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23(1):80-82.

[6]张小军,陈丽梅.复方芦荟凝胶剂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学艳,周雪琴,等.黄芩苷凝胶设计与体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药,2008,39(10):1502-1504.

[8]张蜀艳,梁慧,颜钫,等.麻疯树酚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8):1896-1897.

[9]陈秋红,侯世祥.不同基质和透皮促进剂对秋水仙碱凝胶剂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5,20(6):521-523.

[10]梁学政,奉建芳,陈惠红,等.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体外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60-161.

《 单胺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

【摘要】近年来,关于单胺氧化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其理化性质、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单胺氧化酶;研究进展

1MAO理化性质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分类名为单胺:氧氧化还原酶,是含Fe2+、Cu2+和磷脂的结合酶,主要作用-CH2NH2基团催化各种单胺类脱胺生成相应的醛,然后进一步氧化成酸;或使醛转化为醇再进一步代谢。MAO是一种上具多个结合部位的单一分子酶,故对底物的特异性不高,可使多种胺类氧化脱氨。MAO广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尤以肝、肾、胃和小肠含量最多,主要位于线粒体膜外表面,并与膜紧密结合,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为辅酶;另一类存在于结缔组织,不含FAD,以磷酸吡哆醛为辅酶。

脑组织中的MAO随年龄增加、神经胶质细胞的增多其活性增强。MAO能分解儿茶酚胺类激素,可间接反映心脏交感神经结功能。现已证实,不同来源的MA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小者约100,000,大者可达1,000,000以上,是由于同一亚基的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2MAO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早检测MAO是用荧光测定法[1]和醛偶氮萘酚法[2],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2.1醛苯腙比色法该方法通过MAO氧化苄胺,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醛苯腙在碱性条件下产生棕红色,于470nm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

2.2MCDP比色法该法是通过MAO氧化苄胺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物酶存在下与MCDP作用生成有色的甲烯蓝,于660nm处比色测定,计算MAO的浓度。此法需要加入终止液后测定,不宜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而且MCDP见光易分解。

2.3连速监测法该方法是通过MAO催化苄胺生成氨,氨在α-酮戊二酸、NADPH和GLDH的存在下生成谷氨酸,同时NADPH还原成NADP+,引起340nm处吸光度的下降,通过监测其下降的速率即可得出样本中MAO的活性。此方法快捷、操作简单、适合自动化分析,可减少人为误差,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精密度,适合大多数临床实验室应用。

3MAO测定的临床应用

3.1血清单胺氧化酶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指标。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升高的阳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达对照值的3.5倍(n=30)。酶活性与腹腔镜所见肝表面的结节变化,以及与活组织镜检所见的纤维化程度相平行。纤维变仅限于汇管区或小叶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纤维变侵入肝实质内时,MAO升高率为30%;汇管和汇管区之间有架桥性纤维化时,则有83%升高;如在假小叶周围有广泛纤维化形成时,则几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国内报道阳性率均在85%(天津公安医院:17例,88%,高玑山等:32例,85.7%;薛德义等:71例,87.05%;黄泽伦:20例,85%;刘览等:30例,86.7%),其升高幅度及阳性率均超过急性或慢性肝炎。同工酶分离证实,慢性肝病SMAO-III有增高趋势;肝硬化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23.9+3.0)%,其阳性率为72.2%(13/18);肝硬化失代偿组MAO-III占总活性的(34.6+4.0)%,其阳性率为92.3%,故检测MAO同工酶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陈道宏等)。

虽然肝硬化时,结缔组织纤维释放MAO增多,但在纤维化甚为明显的血吸虫肝病,患者SMAO并不一定升高,故纤维化并非MAO活性升高的唯一原因。现已知大动脉和肺组织内MAO的浓度比血清高100-150倍,血中MAO可能部分来自血管内皮细胞。肝硬化时,病人体内的水分增加,末梢扩张和高动力型循环等有可能促使血管壁内MAO释放人血。由于胃肠组织也含有丰富的MAO,因此门-体静脉短路时,肠内MAO可经短路进入体循环。

3.2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MAO活性多数不升高,但在暴发型重症肝炎时,因肝细胞坏死,线粒体释放大量的MAO,可致MAO活性升高,阳性率可达73.3%,其升高幅度与病情轻重程度成正相关;急性肝炎经久不愈,病程超过3个月者,MAO活性亦可升高;活动型慢性肝炎有半数左右病例MAO活性升高。肝炎与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差别显著,而各型肝炎之间的MAO活性无显著差异。

3.3糖尿病可因合并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郁而继发肝纤维化,以至人MAO活性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因纤维组织分解与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可因纤维过度合成等原因,从而引起MAO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无纤维增生的结缔组织疾病的病人MAO活性不升高。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畸胎瘤、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慢性胆汁郁积型肝炎等患者的SMAO活性不变。

测定血小板MAO活性发现,正常对照组女性大于男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急性精神分裂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MAO活性升高。双向情感性障碍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男性低于女性;躁狂型患者显著低于抑郁型患者患者,单相抑郁症患者显著公共开支对照组。但美国学者最近研究认为,血小板MAO活性与精神病学检查结果没有明显关系。酒精中毒者男性血小板MAO与女性有明显差异。

此外,测定肿瘤组织匀浆MAO和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助于区别前肠和中肠的类癌瘤肿瘤,前肠类癌肿组织中MAO活性[(1850+342)mol/mg.min,n=16]明显高于中肠类癌肿瘤[(407+43)mol/mg.min]。

参考文献

[1]王坤,等.实用诊断酶学[M].重庆:科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259-267.

[2]叶应妩,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9-231.

有关电大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2. 电大护理学毕业论文

3.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5.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6. 电大护理毕业论文

7. 电大护理大专毕业论文

8. 中医针灸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心肌酶谱检测论文

心肌酶检查的意义有哪些

心肌酶检查的意义有哪些?心肌酶指的是心脏肌肉中多种酶的一种总称,心肌酶的家族很庞大,分为很多种类,做心肌酶检查对人体健康很有意义。下面聊聊心肌酶检查的意义有哪些。

心肌酶检查什么

当心肌细胞因多种原因发生炎症(心肌炎)、坏死(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中所含的酶类即可进入血中,血液内这些酶的活性(含量)增高。用于辅助诊断心脏病的酶类并非一种,故称为“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中包括:肌酸磷酸激酶(CK)、肌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LDH2)、a—羟丁酸脱氢酶(a—HBDH)。

此外,心肌肌钙蛋白T(cTn)是反映心肌损伤高度持异、高度敏感的指标,特别是在心肌梗死时出现早、数值高、持续时间长,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疾病的重要指标。因此,很多医院已将cTn与心肌酶谱共同列为相关检验项目。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检查心肌酶?

1、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如病毒性肝炎,胃肠道病毒性感染表现为呕吐、腹泻等)及妊娠中或产后,出现心慌、气短、心律紊乱、胸痛等症状,可能发生心肌炎者。

2、已确诊为心肌炎者—,观察其病情变化。

3、怀疑或确诊为新近发生心肌梗死者,但心肌酶谱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除此之外,心肌酶谱也是有局限性的:

1、心肌酶谱的酶类也可在其他许多疾病时升高,如肝炎、挤压综合征等,故作出心肌损害的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

2、心肌炎症或心肌梗死不同病期,各种酶类升高、下降至正常的规律不同。

3、各医院检测正常值因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应索要检测医院的参考(正常)值以对照。

心肌酶检查的意义

心肌酶谱主要包含五项: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 AST 0—40 IU/L、磷酸肌酸激酶CK、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T。那么,心肌酶具有哪些意义呢?

LDH高时,会产生急性心梗、骨骼肌损伤、某些肝炎、白血病、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恶性肿瘤。心梗时,12—24h,LDH会偏高,48—72h达高峰,1—2W后恢复正常。恶性肿瘤晚期LDH,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腹水中LDH会偏高。慢性肾小球肾炎、SLE、糖尿病肾病等病人中,尿LDH可达正常人3—6倍,尿中含多种抑制LDH活性物质,如尿素,小分子肽类,低PH值也可抑制LDH活性。尿毒症患者LDH正常,透析后LDH会增高,因为体内尿素较高,我们通过心肌酶谱五项检查,就可以观察身体的相关疾病。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

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出现心肌酶增高现象,其原因可能与脑组织损伤或破坏释放出较多的酶所致,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儿茶酚胺在心肌组织积聚,出现继发性心肌损伤,使血清中心肌酶值增高。

另外,通过研究表明,如活动性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肺炎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许多能够引起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破坏的疾病均可出现心肌酶升高。

心肌酶检查多少钱

心肌细胞里面含有的酶就是心肌酶,如果含量高了就说明酶都从心肌细胞里面跑到血液里面去了,就是意思心肌死了。那么,心肌酶谱检查需要花费多少钱呢?

心肌酶谱包括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心肌炎早期主要是CK和CK-MB增高,其高峰时间一般在起病1周内,以2~3天最明显,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晚期主要是LDH和α-HBDH增高为主。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儿童正常值变异较大,在将其作为心肌炎诊断依据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

心肌酶谱主要检查心肌的异常变化,常在心肌炎时发生心肌酶升高的现象,所检查的费用因医院的不同,会有所差别。

根据网上的相关介绍,这个价格有90元的,也有400多元的。每个医院设施以及检测的不同,价格有一定的浮动。

心肌酶检查需要空腹吗

心肌酶检查不用空腹,可以随时检查。

一般说的空腹主要是胃肠道的某些相关检查,饮食后会刺激酶的分泌。抽血检查心肌酶对饮食影响不大,所以不严格禁食,另外与运动关系不大。所以说检查心肌酶不需要禁食和限制活动,当然空腹检查也没有影响。

据研究表明,空腹喝进食后采集的血液标本中,心肌酶谱数值的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进食后主要是机体消化代谢活动的增强,心肌酶类的水平没有明显改变。

另外,酶类检测一般为速率分析法,因餐后血液标本中脂类、糖类、蛋白和氨基酸等因素造成的基质效应改变,对心肌酶类的速率法检测影响不大,因此餐后采集的血液标本可用于临床急诊心肌酶谱检测。

当然要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非急诊患者最好还是采集人体空腹平静状态下的血液,还应注意分析前质控的各种因素,保证标本采集的可靠性,要严格执行分析过程中的操作规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心肌酶检查怎么查

心肌酶检查时主要是抽血化验。心肌酶是血液生化检查的一个单项,可以单独检查,也可以与其他项目一并检查。检查的标本是血液。抽血就可以了。

心肌酶检查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有心肌的损伤,因为心肌酶是一种心肌细胞中的酶类,平时在血液中的量是很低的,如果有心肌的损伤,心肌酶就会溢出到血液中,从而出现明显的增高现象。

心肌酶谱如何检测

心脏是人体最活跃的脏器之一,为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心脏内存在大量的`细胞酶,AMI发生后,因为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所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以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同时由于各种酶的生理特性不同,例如:在细胞内定位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生物半寿期不同等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心肌酶检查结果怎么看

下面是心肌酶检查的参考值:

1、乳酸脱氢酶LDH 100—240 IU/L

2、谷草转氨酶AST 0—40 IU/L

3、磷酸肌酸激酶CK 24—194 IU/L

4、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0—25 IU/L

5、谷丙转氨酶ALT 0—40 IU/L

一般来讲,诊断是否心肌炎,需要根据具体的表现,心电图,病史,心肌酶等检查的结果综合考虑的,不能只凭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就诊断心肌炎的。如果有其他心肌炎的表现,有病毒感染病史,结合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是考虑有心肌炎的可能的。

酶切检测方法研究论文

微生物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堆肥化、卫生填埋两种现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主要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种群,以及通过分析开发出的新的微生物技术,指出了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高效的微生物技术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 微生物 强化微生物处理技术 基因工程 ; 随着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的加速,城市化带来的污染和人类聚居状况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城市生活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 简称MSW)是在城市日常生活及为城市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方法主要包括卫生填埋(Sanitary landfill)、堆肥化(Composting)、焚烧(Incineration)三种,其中前两种处理方式均属于生物处理技术。具体来说,MSW生物处理技术就是城市生活垃圾中固有的或外添加的微生物,在一定控制条件下,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使得MSW中的不稳定的有机物代谢后释放能量或转化为新的细胞物质,从而MSW逐步达稳定化的一个生化过程。 1. 城市生活垃圾生物处理中主要的微生物。。。

质粒DNA的提取及其酶切检测的实验报告怎么写实验目的:1.掌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DNA的原理。2.掌握重组质粒DNA的酶切鉴定方法。3.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酶切结果。基本原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水解磷酸二酯键)。根据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可分为Ⅰ、Ⅱ、Ⅲ型三大类。通常所指的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就是Ⅱ型酶。

分子生物技术在微生物降解环境 污染物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与环境微生物关键降解酶基因的筛选、克隆及应用相关的分r生物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技 术、基因重组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在污染物降解基因检测、筛选和克隆方 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分子生物技术;微生物;基因;环境污染物;降解 随着现代j:\地技术的发展,多环芳烃、含氯有 机物和硝基苯类化合物等人工合成井难以降解的 污染物大量排放,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严重地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 发展。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对受污染的水体及土 壤进行处理,凸显了其重要的意义和可行性。研究 人员发现并筛选到一些微生物,它们不仅对环境有 较高的适应性、对污染物有较高的耐受性,而且对 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效率和专一性。然而环境中 存在的大量微生物中仅有少于1%可通过传统的培 养方法进行培养、分离和纯化,绝大多数细菌需要 非常严格的营养条件川。因此,为了对修复环境有 所贡献却难以培养的微生物进行更全面了解,也为 了筛选到更多有利于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菌 种及其关键酶基因,分子生物技术和手段逐渐被广 泛应用到环境可降解污染物及降解机理方面的研 究中。 本文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基因重组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 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多种分子生物技术进行了介 绍,并总结了它们在污染物降解基因检测、筛选和 克隆方面的应用。 1与环境污染物降解相关的分子生 物技术 1.1PCR及其相关技术 PCR是一种利用脱氧核糖核酸(DNA)半保留 复制原理,在体外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 DNA区段从而得到大量拷贝的分子生物技术。根 据其模板、引物来源或扩增条件的不同,PcR技术 可分为以下几种:(l)反转录pCR(RT一PeR)技 术,将mRNA反转录为cDNA后再对其进行PCR 扩增,可用来构建cDNA文库,分析不同生长时期 的mRNA表达状况和相关性以及mRNA的定量测 定等;(2)巢式PCR技术,在扩增大片段目的DNA 时,先用非特意性引物扩增再用特意性引物对第一 次扩增产物进行第二次扩增,以获得可供分析的 DNA;(3)竞争PCR技术,是一种定量PCR,向PCR 反应体系中加人人工构建的带有突变的竞争模板, 通过控制竞争模板的浓度来确定目的模板的浓度, 对目的模板作定量研究;(4)实时荧光定量PCR技 术,在PCR反应体系中加人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 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 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该法已广泛用于基因表 达研究、转基因研究等方面;(5)扩增的rDNA限制 酶切分析技术,根据原核生物rDNA序列的保守性, 将扩增的rDNA片段进行酶切,通过酶切图谱来分 析菌间的多样性;(6)RNA随机引导PCR技术,基 于任意寡核昔酸引物与RNA之间可能的配对,在 低严谨度条件下经聚合酶催化使链延伸,将细胞总 RNA或InRNA作为反转录反应的模板,此技术结 合单链构象多态性,用非变性胶分辨大小相同而构 象不同的片段,可用于诊断遗传突变及分析污染条 件下序列的多态性;(7)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技术,是一种基于PCR检测PCR引物结合 位点序列改变的方法,通常以10bp的寡核昔酸序 列为引物,对基因组DNA随机扩增,电泳分离染色 扩‘增产物,再分析多态性。 1.2FISH技术 FISH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的探针在细胞内与特 异的互补核酸序列杂交,通过激发杂交探针的荧光 来检测信号。荧光探针比放射性探针更安全,具有 较好的分辨力,不需要额外的检测步骤。近年来, 由于FISH技术具有灵敏、便捷等优点,迅速发展完 善成为研究环境微生物的有力工具。此外,可用不 同激发和散射波长的荧光染料标记探针,在一步反 应中同时检测几个靶序列。该技术主要包括试样 固定、预处理、预杂交、探针和试样变性、杂交、漂洗 去除未结合的探针、检测杂交信号等步骤。由于 165rRNA具有遗传稳定性,因此成为FISH技术检 测最常用的靶序列。 1.3基因重组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是从供体生物的基因组中通过 酶切扩增等手段获取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 组DNA分子,再导入到受体细胞中,让外源基因得 以表达。在已经分离出的许多菌株中,与降解能力 有关的基因多在质粒体上。由于质粒很容易在细 菌的繁殖过程中遗失,对细菌降解能力的长期稳定 非常不利,可将其与污染物降解有关的酶基因重组 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进行表达,以此构建的各种 生物降解特性增强的重组菌可用于污染环境的治 理修复或发酵某些废弃物。 1.4生物信息学 20世纪后期,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从数量上和 质量上极大地丰富了基因组数据库、蛋白质数据 库、酶数据库和文献数据库等许多生物科学的数据 资源。已有多个国家和国际科研组织建立了生物 信息数据库,如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ur叩ean MolecularBiologyLaboratory)核酸序列数据库和美 国国家生物技术情报中心(Nationaleente:fo:Bio- technologyInformation,NCBI)基因序列数据库等。 科学家利用计算机及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分析这些 数据资源,确定大分子序列、结构、表达模式和生化 途径与生物数据之间的关系,区分生物个体间遗传 差异,揭示DNA多样性。例如,基本局部比对搜索 工具(BasieLoealAlignmentSearehTool,BLAST), 是一套在蛋白质数据库或DNA数据库中进行相似 性比较的分析工具。它基于Altschul等的方法「2〕, 在序列数据库中对查询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工作。 BLAST程序可对一条或多条、任何数量、任何形式的 序列在一个或多个核酸或蛋白序列库中进行比对,甚 至将有缺口的比对序列也考虑在内,利用比较结果中 的得分对序列进行相似性说明。基因的序列分析可 揭示出生物物种之间的关系,在污染治理研究中可用 于生物基因组特殊区域或特异基因的测序。 2分子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物降解 中的应用 2.1土壤试样总DNA的提取 用适当方法直接从土壤中提取DNA并纯化, 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土壤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前 提条件,而后可进行酶切、PCR扩增、核酸分子杂交 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操作。从土壤中提取微生物 DNA主要分为汽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在 ogram等的方法基础卜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包括2 个步骤:(l)原位细胞裂解;(2)DNA提取和纯化。 直接法提取的DNA超过细菌总DNA的60%且省 力,但提取的DNA常常有折断、腐殖酸污染、甚至 提取物中还夹杂有未知的胞外DNA和真核生物的 DNA。最先报道间接法的是Faegri等[‘〕,其主要包 括4个步骤:(l)分散土壤;(2)分离细胞与土壤; (3)细胞裂解;(4)DNA纯化。间接法提取DNA 产量低且费力,但纯度较高、DNA损伤小,提取的 大片段DNA可用来构建cos而d和细菌人工染色体 文库等。 2.2采用PCR及相关技术扩增分析DNA片段 可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必然能产生分解代谢 该污染物的酶。selvaratnam等L’l用编码苯酚单加 氧酶dmpN摹因的RT一PCR技术来检测序列间歇 式活性污泥反应器‘{一,降解酚的假单胞菌。检测结 果表明,RT一PCR技术不仅能检测微生物降解酚的 能力,还能测量dmpN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确定假 单胞菌特殊的分解活性,发现了在转录水平下,酚 浓度与通气时间之问存在正相关关系。 将PCR技术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结 合起来,在变性条件适当的情况下能分辨一个碱基 对,分辨率较高。染色后的凝胶用成像系统进行分 析,可在一定程度l几反应试样的复杂性。条带的多 少能反应试样「 一 }1微生物组成的差异,条带的亮度能 反应试样中微生物的多少。基于以上优点,日前该 技术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和动态研究方面得 到了厂‘泛应用。DGGE可通过分析PCR扩增的基 因点突变来探索微生物的复杂性。徐玉泉等[“〕从 某废水中分离出一株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的菌株 PHEA一2,使用PCR一DGGE技术对该菌165 rDNA进行分析,发现该菌与醋酸钙不动杆菌同源。 M盯sh等r了)利用PcR一DGGE技术获得了活性污泥 中真核微生物的种群变化情况。王峰等下8〕采用 PCR一DGGE技术对城市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中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 果表明活性污泥培养前后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r 很大改变。 RAPD技术也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以多态性 引物来扩增某些片段的技术。RAPD技术可用于检 测含有混合微生物种群的各种微生物反应器中微 生物的多样性。用RAPD技术分析检测实验室规 模的油脂淤泥培养料中的细菌菌群发现,用油脂淤 泥改良过的培养料比未改良的更适于不同的微生 物种群生长[9j。vainio等t’。〕从516种孤立的菌落 中提取出165rDNA,经PCR扩增后进行测序,检测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结构。这些组合技术的 应用显著增强r对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能力,为理 论研究工艺优化及提高生物处理效率提供了条件。 2.3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起始于20世纪 80年代。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基因分离和重组技术, 将目的基因片段,比如可编码降解某种污染物的 酶,转移到受体生物细胞中并表达,使受体生物具 有该目的基因表达显现的特殊性状,从而达到治理 污染的目的。找到特定污染的抗性基因,利用基因 重组技术转基因后也可获得其他抗性植株以及筛 选到可转化污染物的植物,还可开发超量积累植物 进行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罗如新等L”〕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fdc基因片 段作探针,Southemblot杂交定位Ll菌株的邻苯二 酚1,2一双加氧酶基因位于Pstl的I片段和BamH I的M、N片段,回收并将其直接克隆至表达载体 pKT230卜,获得的重组子能转化不具开环酶活性 的甲胺磷降解菌P2,得到高于天然宿主21倍的邻 苯二酚1,2一双加氧酶。stingley等{”〕通过构建基 因文库和重组质粒等基因工程方法证实了NidAB 双加氧酶是降解菲的关键酶类,并首次鉴定出此基 因通过磷苯二甲酸实现降解功能。chae等‘”}发现 不能降解苯酚的su如lobusso扣taricu、98/2菌株中 的儿茶酚2,3一双加氧酶基因与能降解苯酚的 sulfolo右u,,o如taricu、咫有[6J源区,分析得知它们 是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把儿茶酚2,3一双加氧酶 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中表达,可获得有较高降解活 性的双加氧酶。 重金属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之一。随 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修复性蛋白 基因正被从植物、微生物和动物中陆续分离出来, 如汞离子还原酶基因、有机汞裂解酶基因、汞转运 蛋自基因、金属硫蛋白基因、植物络合素合成酶基 因、铁离子还原酶基因和锌转运蛋白基因L’‘〕。这些 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改造,重组到合适的受休细胞 中表达相应的蛋白质和酶,达到治理难以降解的有 毒有害污染物的目的。sorsa等〔”〕把MTS插人 LamB序列的153位点,在E.eoli中表达MTs,解决 r细胞内MTs对金属离子有限的吸附能力。综L 所述,基因重组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的特性,已逐渐 成为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热点。 2.4FISH技术 FISH技术利用核糖体内长度适中(约1500bp)、 高度保守的165:RNA序列作为理想的基因分类靶 序列,其中使用的165:RNA寡核普酸探针一般是 进行了荧光标记的20bp左右特异性核昔酸片段, 利用该报告分子(如生物素、地高辛)与荧光素标记 的特异亲和素之间的免疫化学反应,经荧光检测系 统对待测DNA进行定性、定量或相对定位分析。 FISH技术能提供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空间分 布和原位生理学等信息。 硝化细菌是一类生理上非常特殊的化能自氧 菌,传统的研究方法要经过富集、分离、分类和鉴定 步骤,耗时长。HSH技术的引人解决了上述困难。 FlsH技术还被广泛用于活性污泥系统、硝化流化床 反应器和膜生物反应器等废水处理系统}’61。 基因工程微生物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农业害虫 控制和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 影响引起广泛关注。1994年出现了一种新的标记 系统:绿色荧光蛋白(GFP),由于GFP基因表达产 物对细胞没有毒害作用,且由GFP产生的荧光标记 检测卜分方便、简单。在某些被污染的环境中可分 离出降解该污染物的细菌,通过基因重组等手段使 用GFP分子标记,可更容易的分离检测被标记的 细胞叫。 Bastes等[’8]进行了苯酚降解菌染色体GFP基 因标记实验。通过PCR和Southemblot分析,证明 GFP基因已成功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对 标记菌与野生型的降解能力比较结果证明,GFP分 子标记的插人并不影响细胞的苯酚降解能力。 用G即标记Pseudomonasputida,研究活性淤 泥中细菌存活情况{’9飞。Pseudomonasputida被转到 活性淤泥2min后,观察到细胞在淤泥絮凝物间自 由游动;培养3d后,发现荧光细胞减少,大部分已 被合并到淤泥絮凝物中,以防止细菌被原生动物捕 食。用oFP标记石.eozi和Serraliamarceseern,考 察菌株附到絮凝物卜的过程{’()j。使用表面荧光显 微镜能将带有GFP标记的细胞从活性污泥中区分 开,井进行观察和记数。而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cLsM)可使GFP标记细菌产生三维轮廓,结合表 面荧光显微镜和CLSM观察GFP标记细胞,结果表 明,细胞表面疏水性在细菌附到絮凝物的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两种细菌附在絮凝物上的模式有很大不 同,通过这种方法可更好地理解细菌赫附机理,有 助于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3结语 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使研究人员可从微观的 角度更细致深人地了解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的具 体生理生化机制,在分子水平 _ _ [揭示生物体吸收、 迁移、积累有害物质最终被毒害,及适应、抗性等生 态问题,从而筛选到更多有利用价值的微生物。随 着越来越多微生物全部基因序列的解码,对各种细 菌体内可降解基因的分布和表达会有更深人的了 解,有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必将对污染物的降解过 程有一个整体的、生态水平上的认识。 参考文献 l李凤,刘世贵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 应用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4):88一92 2AltsehulSF,GishW,MillerW,etal.Basieloealalign- mentsearehtool . JMolBiol,1990,215(3):403一410 3魏志琴,曾秀敏,宋培勇 . 土壤微生物DNA提取方法研 究进展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4):53一56 4FaegriA,TorsvikVL,GoksoyrJ.Baeteria]andfunga] aetivitiesin5011:seParationofbacteriaandfungibyaraPid fraetionatedeentrifugationteehnique5011BiolBioehem, 1977,9(2):105一112 5SelvaratnamS,SehoedelBA,MeFarlandBL,etal APPlieationofreversetranseriPtasePCRformonitoring exPressionoftheeataboliedmPNgeneinaPhenol- degradingsequencingbatehreaetor . APPIEnviron Microbiol,1995,61(11):3981一3985 6徐玉泉,张维,陈明等 .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分离和鉴 定 . 环境科学学报,2000,20(4):450一455 7MarshTL,LiuWT,ForneyLJ . Beginningamoleeular analysisoftheeukiU洲aleollllllunityinaetivatedsludge. WaterSeiTechnol,1998,37(4一5):455一460 8王峰,傅以钢,夏四清等.PCR一DGGE技术在城市污 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中的特点 . 环境科学,2004,25 (6):74一79 9涂书新,韦朝阳 . 我国生物修复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 地 理科学进展,2004,23(6):20一31 10VainioEJ,MoilanenA,KoivulaTT,etal . ComParison ofpartial165rRNAgenesequeneesobtainedfromactiva- tedsludgebaeteria . APPIMierobiolBioteehnol,1997,48 (l):73一79 11罗如新,张素琴,李顺鹏 . 邻苯二酚1,2一双加氧酶

心肌损伤常用酶检测论文

心肌酶检查的意义有哪些

心肌酶检查的意义有哪些?心肌酶指的是心脏肌肉中多种酶的一种总称,心肌酶的家族很庞大,分为很多种类,做心肌酶检查对人体健康很有意义。下面聊聊心肌酶检查的意义有哪些。

心肌酶检查什么

当心肌细胞因多种原因发生炎症(心肌炎)、坏死(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中所含的酶类即可进入血中,血液内这些酶的活性(含量)增高。用于辅助诊断心脏病的酶类并非一种,故称为“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中包括:肌酸磷酸激酶(CK)、肌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LDH2)、a—羟丁酸脱氢酶(a—HBDH)。

此外,心肌肌钙蛋白T(cTn)是反映心肌损伤高度持异、高度敏感的指标,特别是在心肌梗死时出现早、数值高、持续时间长,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疾病的重要指标。因此,很多医院已将cTn与心肌酶谱共同列为相关检验项目。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检查心肌酶?

1、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如病毒性肝炎,胃肠道病毒性感染表现为呕吐、腹泻等)及妊娠中或产后,出现心慌、气短、心律紊乱、胸痛等症状,可能发生心肌炎者。

2、已确诊为心肌炎者—,观察其病情变化。

3、怀疑或确诊为新近发生心肌梗死者,但心肌酶谱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除此之外,心肌酶谱也是有局限性的:

1、心肌酶谱的酶类也可在其他许多疾病时升高,如肝炎、挤压综合征等,故作出心肌损害的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

2、心肌炎症或心肌梗死不同病期,各种酶类升高、下降至正常的规律不同。

3、各医院检测正常值因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应索要检测医院的参考(正常)值以对照。

心肌酶检查的意义

心肌酶谱主要包含五项: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 AST 0—40 IU/L、磷酸肌酸激酶CK、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丙转氨酶ALT。那么,心肌酶具有哪些意义呢?

LDH高时,会产生急性心梗、骨骼肌损伤、某些肝炎、白血病、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恶性肿瘤。心梗时,12—24h,LDH会偏高,48—72h达高峰,1—2W后恢复正常。恶性肿瘤晚期LDH,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腹水中LDH会偏高。慢性肾小球肾炎、SLE、糖尿病肾病等病人中,尿LDH可达正常人3—6倍,尿中含多种抑制LDH活性物质,如尿素,小分子肽类,低PH值也可抑制LDH活性。尿毒症患者LDH正常,透析后LDH会增高,因为体内尿素较高,我们通过心肌酶谱五项检查,就可以观察身体的相关疾病。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

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出现心肌酶增高现象,其原因可能与脑组织损伤或破坏释放出较多的酶所致,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儿茶酚胺在心肌组织积聚,出现继发性心肌损伤,使血清中心肌酶值增高。

另外,通过研究表明,如活动性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肺炎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许多能够引起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破坏的疾病均可出现心肌酶升高。

心肌酶检查多少钱

心肌细胞里面含有的酶就是心肌酶,如果含量高了就说明酶都从心肌细胞里面跑到血液里面去了,就是意思心肌死了。那么,心肌酶谱检查需要花费多少钱呢?

心肌酶谱包括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心肌炎早期主要是CK和CK-MB增高,其高峰时间一般在起病1周内,以2~3天最明显,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晚期主要是LDH和α-HBDH增高为主。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儿童正常值变异较大,在将其作为心肌炎诊断依据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

心肌酶谱主要检查心肌的异常变化,常在心肌炎时发生心肌酶升高的现象,所检查的费用因医院的不同,会有所差别。

根据网上的相关介绍,这个价格有90元的,也有400多元的。每个医院设施以及检测的不同,价格有一定的浮动。

心肌酶检查需要空腹吗

心肌酶检查不用空腹,可以随时检查。

一般说的空腹主要是胃肠道的某些相关检查,饮食后会刺激酶的分泌。抽血检查心肌酶对饮食影响不大,所以不严格禁食,另外与运动关系不大。所以说检查心肌酶不需要禁食和限制活动,当然空腹检查也没有影响。

据研究表明,空腹喝进食后采集的血液标本中,心肌酶谱数值的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进食后主要是机体消化代谢活动的增强,心肌酶类的水平没有明显改变。

另外,酶类检测一般为速率分析法,因餐后血液标本中脂类、糖类、蛋白和氨基酸等因素造成的基质效应改变,对心肌酶类的速率法检测影响不大,因此餐后采集的血液标本可用于临床急诊心肌酶谱检测。

当然要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非急诊患者最好还是采集人体空腹平静状态下的血液,还应注意分析前质控的各种因素,保证标本采集的可靠性,要严格执行分析过程中的操作规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心肌酶检查怎么查

心肌酶检查时主要是抽血化验。心肌酶是血液生化检查的一个单项,可以单独检查,也可以与其他项目一并检查。检查的标本是血液。抽血就可以了。

心肌酶检查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有心肌的损伤,因为心肌酶是一种心肌细胞中的酶类,平时在血液中的量是很低的,如果有心肌的损伤,心肌酶就会溢出到血液中,从而出现明显的增高现象。

心肌酶谱如何检测

心脏是人体最活跃的脏器之一,为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心脏内存在大量的`细胞酶,AMI发生后,因为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所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以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同时由于各种酶的生理特性不同,例如:在细胞内定位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生物半寿期不同等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心肌酶检查结果怎么看

下面是心肌酶检查的参考值:

1、乳酸脱氢酶LDH 100—240 IU/L

2、谷草转氨酶AST 0—40 IU/L

3、磷酸肌酸激酶CK 24—194 IU/L

4、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0—25 IU/L

5、谷丙转氨酶ALT 0—40 IU/L

一般来讲,诊断是否心肌炎,需要根据具体的表现,心电图,病史,心肌酶等检查的结果综合考虑的,不能只凭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就诊断心肌炎的。如果有其他心肌炎的表现,有病毒感染病史,结合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是考虑有心肌炎的可能的。

接下来我要为你讲的是几种常见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记物。早期指标(指心肌损伤后,6h内血中水平升高的标志物,现在已知的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标志物大多出现于病理过程的早期(心肌坏死以前),早期标志物的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进而有助于早期治疗),有超敏C反应蛋白(CRP),肌红蛋白(MB);《C反应蛋白(CRP) 》CRP在心肌操作发生的早期出现异常增高且窗口期较短,在心肌损伤的早期和预后估计有较好的临床价值。随着超敏CRP(hs-CRP)检测方法的应用,其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肌红蛋白(Mb) 》Mb虽然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能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Mb的血半衰期短,所以又有助于观察AMI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Mb还是AMI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确定标志物(心肌损伤发病6~9h后血中出现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的生化标志物),有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 cTnI和cTnT两种亚型);CK-MB质量(CK-MB mass)分析的方法是测定其蛋白浓度(μg/L),避免了活性测定中可能遇到(如巨CK等)的干扰,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最低检测限<1μg)和准确性,测定时间短(最快仅需7min),适合于自动分析,已被广泛认可。cTn的检测:心肌损伤后6~8h即可在外周血测得cTn异常,增高可持续7~10天(cTnI)或10~14天(cTnT),cTn的血中半衰期约数小时,其中检测cTnI的试剂、方法很多,有学者提出采用血清标本可能比血浆标本更合适。溶血或纤维蛋白原,甚至类风湿因子有时也可对某些cTnI测定方法产生影响,应考虑标本中cTnI的稳定性,注意标本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应用cTnI时,不同的cTnI检测方法有着不同的临界值,另外,至少在心肌损伤后6~9h采集血液标本,应引起临床医生充分重视,目前的检测技术具有高度灵敏性和特异性,甚至能够发现<1.0g心肌组织坏死。一旦检测到心肌肌钙蛋白(cTn),即表明患者已出现有临床后果的心肌损害。cTn在临床诊断中的用途:cTn主要用于心肌缺血损伤如ACS(包括隐匿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的临床诊断、危险性估计和预后判断,此外,还可用于MI后临床溶栓治疗效果判定,心肌缺血损伤面积的估计、临床诊断心肌炎、心肌创伤(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严重脓毒血症或脓毒血症导致的左心衰竭、充血性心功能不全,以及某些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等。以上资料来自百度,经过我部分的修改。看到楼主采纳了别人的,让我觉得好伤心T-T

心肌酶谱检查

心肌酶谱检查,生活中,说到心肌酶谱,可能许多人不了解它是什么意思,其实心肌酶谱是指心肌细胞中所含的酶类即可进入血中,血液内这些酶的活性含量增高。下面是心肌酶谱检查相关内容!

心肌酶谱是什么

当心肌细胞因多种原因发生炎症(心肌炎)、坏死(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中所含的酶类即可进入血中,血液内这些酶的活性(含量)增高。用于辅助诊断心脏病的酶类并非一种,故称为“心肌酶谱”。

心肌酶谱中包括:肌酸磷酸激酶(CK)、肌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LDH2)、a—羟丁酸脱氢酶(a-HBDH)。

此外,心肌肌钙蛋白T(cTn)是反映心肌损伤高度持异、高度敏感的指标,特别是在心肌梗死时出现早、数值高、持续时间长,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疾病的重要指标。因此,很多医院已将cTn与心肌酶谱共同列为相关检验项目。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检查心肌酶谱?

1、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如病毒性肝炎,胃肠道病毒性感染表现为呕吐、腹泻等)及妊娠中或产后,出现心慌、气短、心律紊乱、胸痛等症状,可能发生心肌炎者。

2、已确诊为心肌炎者—,观察其病情变化。

3、怀疑或确诊为新近发生心肌梗死者,但心肌酶谱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除此之外,心肌酶谱也是有局限性的:

1、心肌酶谱的酶类也可在其他许多疾病时升高,如肝炎、挤压综合征等,故作出心肌损害的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

2、心肌炎症或心肌梗死不同病期,各种酶类升高、下降至正常的规律不同。

3、各医院检测正常值因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应索要检测医院的参考(正常)值以对照。

心肌酶谱多少钱

心肌酶谱是用来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的,是用来检测心肌疾病的方法。心肌酶谱包括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心肌炎早期主要是CK和CK-MB增高,其高峰时间一般在起病1周内,以2~3天最明显,1周后基本恢复正常;晚期主要是LDH和α-HBDH增高为主。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儿童正常值变异较大,在将其作为心肌炎诊断依据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

心肌酶谱主要是检查心肌的异常变化,一般在心肌炎时会发生心肌酶升高的现象。心肌酶谱检查的费用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也有所不同的,根据网友们的反应,少在90元左右,多可达400元左右,不同医院使用的设施以及检测的不同,价格有浮动也是正常的。

心肌酶谱异常

心肌酶只是心肌炎的其中一个诊断指标,心肌酶高提示心肌是有受损存在,结合临床症状以及病史综合考虑一般可以确诊心肌炎。检查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临床上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病和骨骼肌损伤的情况下,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手术,心脏外伤,有创性心脏干预治疗(如心导管,冠状动脉成形术);肌肉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严重肌肉创伤,横纹肌溶解症,重症肌无力等;脑血管意外,休克,全身性痉厥,破伤风;甲状腺机能减退性水肿时可能会导致心肌酶谱偏高。

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

LDH高时,会产生急性心梗、骨骼肌损伤、某些肝炎、白血病、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及恶性肿瘤。心梗时,12-24h,LDH会偏高,48-72h达高峰,1-2W后恢复正常。恶性肿瘤晚期LDH,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腹水中LDH会偏高。慢性肾小球肾炎、SLE、糖尿病肾病等病人中,尿LDH可达正常人3-6倍,尿中含多种抑制LDH活性物质,如尿素,小分子肽类,低PH值也可抑制LDH活性。尿毒症患者LDH正常,透析后LDH会增高,因为体内尿素较高,我们通过心肌酶谱五项检查,就可以观察身体的相关疾病。

HBD与LD、AST、CK及CK-MB共同组成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健康成人血清LD/HBD比值为1.3:1.6,但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BD活性升高,LD/HBD比值下降,为0.8:1.2。

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出现心肌酶增高现象,其原因可能与脑组织损伤或破坏释放出较多的酶所致,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儿茶酚胺在心肌组织积聚,出现继发性心肌损伤,使血清中心肌酶值增高。

另外,通过研究表明,如活动性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肾炎、肺炎以及一些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许多能够引起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其它组织细胞破坏的疾病均可出现心肌酶升高。

心肌酶谱高怎么办

心脏的心肌细胞含有特殊的酵素,当心肌梗塞或急性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细胞会坏死崩解,这时这些酵素(心肌酶)会溶解到血中,造成不正常的升高。

临床和实验表示,这些酵素(心肌酶)(如I型肌钙蛋白-CTnI或T型肌钙蛋白-CTnT)的升高代表此次的'心脏病发作是极度危险的,不仅表示心肌细胞受损达某一程度,也会有较高的机率产生许多重大不良的心脏并发症——再度心肌梗塞,心因性猝死等(即较差的预后状况),但发病初期不一定会升高,一般要4~6小时甚至12小时才会上升,所以需持续监控。

心肌酶,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检查心肌酶主要是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而心肌酶高说明有心肌损伤的情况,大多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建议按时复查,注意休息。

心肌酶谱反应心肌受损伤的程度,但是现在已经逐渐淘汰了,因为这个指标的准确度和敏感度都不如心肌损伤标记物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敏感。因此,心肌酶谱高,有可能是心肌缺血等造成的,需要进一步排查。

心肌酶谱的检查项目

心肌酶是指心肌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和调节心肌细胞活动的作用。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中国国内常将这一组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心肌梗死有一定的价值。

其实,心肌酶谱的检查是很简单的,心肌酶检查时主要是抽血化验。心肌酶是血液生化检查的一个单项,可以单独检查,也可以与其他项目一并检查,检查的标本是血液,抽血就可以了。

心肌酶检查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有心肌的损伤,因为心肌酶是一种心肌细胞中的酶类,平时在血液中的量是很低的,如果有心肌的损伤,心肌酶就会溢出到血液中,从而出现明显的增高现象。

心脏是人体最活跃的脏器之一,为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心脏内存在大量的细胞酶,AMI发生后,因为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所损情况不同,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以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AMI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同时由于各种酶的生理特性不同,例如:在细胞内定位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生物半寿期不同等等,造成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酶是反映心肌细胞是否受伤的指标,特异性高、敏感性不高,所以当有心肌酶异常的时候,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检查结果。

酶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论文目录

酶的应用是酶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1、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多种多样,可归纳为下列3个方面:(1) 用酶进行疾病的诊断(2) 用酶进行疾病的治疗(3) 用酶制造各种药物1.1酶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1)根据体内酶活力的变化诊断疾病: 表9-1 通过酶活力变化进行疾病诊断酶疾病与酶活力变化 淀粉酶胰脏疾病,肾脏疾病时升高;肝病时下降 胆碱酯酶肝病、肝硬化、有机磷中毒、风湿等,活力下降 酸性磷酸酶前列腺癌、肝炎、红血球病变时,活力升高 碱性磷酸酶佝偻病、软骨化病、骨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时,活力升高;软骨发育不全等,活力下降 谷丙转氨酶肝病、心肌梗塞等,活力升高 谷草转氨酶肝病、心肌梗塞等,活力升高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活力增高至200单位以上,阻塞性黄疸、肝硬化、胆道癌等,血清中酶活力升高 醛缩酶急性传染性肝炎、心肌梗塞,血清中酶活力显著升高 精氨酰琥珀酸裂解酶急、慢性肝炎,血清中酶活力增高 胃蛋白酶胃癌,活力升高;十二指肠溃疡,活力下降 磷酸葡糖变位酶肝炎、癌症,活力升高 β-葡萄糖醛缩酶肾癌及膀胱癌,活力升高 碳酸酐酶坏血病、贫血等,活力升高 乳酸脱氢酶肝癌、急性肝炎、心肌梗塞,活力显著升高;肝硬化,活力正常 端粒酶癌细胞中含有端粒酶,正常体细胞内没有端粒酶活性 山梨醇脱氢酶(SDH)急性肝炎,活力显著提高 5’-核苷酸酶阻塞性黄疸、肝癌,活力显著增高 脂肪酶急性胰腺炎,活力明显增高,胰腺癌、胆管炎患者,活力升高 肌酸磷酸激酶(CK)心肌梗塞,活力显著升高;肌炎、肌肉创伤,活力升高 α-羟基丁酸脱氢酶心肌梗塞、心肌炎,活力增高 单胺氧化酶(MAO)肝脏纤维化、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活力升高 磷酸己糖异构酶急性肝炎,活力极度升高;心肌梗塞、急性肾炎,脑溢血,活力明显升高 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急性肝炎,活力急速增高;肝癌,活力明显升高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心肌梗塞、恶性贫血,LDH1增高;白血病、肌肉萎缩,LDH2增高;白血病、淋巴肉瘤、肺癌,LDH3增高;转移性肝癌、结肠癌,LDH4增高;肝炎、原发性肝癌、脂肪肝、心肌梗塞、外伤、骨折,LDH5增高 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血糖含量,诊断糖尿病 亮氨酸氨肽酶(LAP)肝癌、阴道癌、阻塞性黄疸,活力明显升高(2)用酶测定体液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诊断疾病:表9-2 用酶测定物质的量的变化进行疾病诊断 酶测定的物质用 途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测定血糖、尿糖,诊断糖尿病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测定血糖、尿糖,诊断糖尿病尿素酶 尿素 测定血液、尿液中尿素的量,诊断肝脏、肾脏病变谷氨酰胺酶 谷氨酰胺 测定脑脊液中谷氨酰胺的量,诊断肝昏迷、肝硬化胆固醇氧化酶胆固醇测定胆固醇含量,诊断高血脂等DNA聚合酶基因通过基因扩增,基因测序,诊断基因变异、检测癌基因1.2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表9-3 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酶 名来 源用 途淀粉酶胰脏、麦芽、微生物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蛋白酶胰脏、胃、植物、微生物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消炎,消肿,除去坏死组织,促进创伤愈合,降低血压脂肪酶胰脏、微生物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纤维素酶霉菌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溶菌酶蛋清、细菌治疗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尿激酶人尿治疗心肌梗塞,结膜下出血,黄斑部出血链激酶链球菌治疗血栓性静脉炎,咳痰,血肿,下出血,骨折,外伤链道酶链球菌治疗炎症,血管栓塞,清洁外伤创面青霉素酶蜡状芽孢杆菌治疗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反应L-天冬酰胺酶大肠杆菌治疗白血病超氧化物歧化酶微生物,植物,动物血液、肝脏等预防辐射损伤,治疗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肠炎,氧中毒凝血酶动物,蛇,细菌,酵母等治疗各种出血病胶原酶细菌分解胶原,消炎,化脓,脱痂,治疗溃疡右旋糖酐酶微生物预防龋齿 胆碱酯酶细菌治疗皮肤病,支气管炎,气喘溶纤酶蚯蚓溶血栓弹性蛋白酶胰脏治疗动脉硬化,降血脂核糖核酸酶胰脏抗感染,祛痰,治肝癌尿酸酶牛肾治疗痛风L-精氨酸酶微生物抗癌L-组氨酸酶微生物抗癌L-蛋氨酸酶微生物抗癌谷氨酰胺酶微生物抗癌α-半乳糖苷酶牛肝,人胎盘治疗遗传缺陷病(弗勃莱症)核酸类酶生物,人工改造基因治疗,治疗病毒性疾病降纤酶蛇毒溶血栓木瓜凝乳蛋白酶番木瓜治疗腰间盘突出,肿瘤辅助治疗抗体酶分子修饰,诱导与特异抗原反应,清除各种致病性抗原(3)酶在药物制造方面的应用表9-4 酶在药物制造方面的应用 酶主要来源用途青霉素酰化酶微生物制造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11-β-羟化酶霉菌制造氢化可的松L-酪氨酸转氨酶细菌制造多巴(L-二羟苯丙氨酸)β-酪氨酸酶植物制造多巴α-甘露糖苷酶链霉菌制造高效链霉素核苷磷酸化酶微生物生产阿拉伯糖腺嘌呤核苷(阿糖腺苷)酰基氨基酸水解酶微生物生产L-氨基酸5’-磷酸二酯酶桔青霉等微生物生产各种核苷酸多核苷酸磷酸化酶微生物生产聚肌胞,聚肌苷酸无色杆菌蛋白酶细菌由猪胰岛素(Ala-30)转变为人胰岛素(Thr-30)核糖核酸酶微生物生产核苷酸蛋白酶动物、植物、微生物生产L-氨基酸β-葡萄糖苷酶黑曲霉等微生物生产人参皂甙-Rh22.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表9-1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酶 名来 源主 要 用 途α–淀粉酶枯草杆菌、米曲霉、黑曲霉淀粉液化,制造糊精、葡萄糖、饴糖、果葡糖浆, β–淀粉酶麦芽、巨大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制造麦芽,啤酒酿造糖化酶根霉、黑曲霉、红曲霉、内孢霉淀粉糖化,制造葡萄糖、果葡糖异淀粉酶气杆菌、假单胞杆菌制造直链淀粉、麦芽糖蛋白酶胰脏、木瓜、枯草杆菌、霉菌啤酒澄清,水解蛋白、多肽、氨基酸右旋糖酐酶霉菌 糖果生产果胶酶霉菌 果汁、果酒的澄清葡萄糖异构酶放线菌、细菌 制造果葡糖、果糖葡萄糖氧化酶黑曲霉、青霉 蛋白加工、食品保鲜柑苷酶黑曲霉 水果加工,去除桔汁苦味橙皮苷酶黑曲霉 防止柑桔罐头及桔汁出现浑浊氨基酰化酶霉菌、细菌 由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天冬氨酸酶大肠杆菌、假单胞杆菌 由反丁烯二酸制造天冬氨酸磷酸二酯酶桔青霉、米曲霉 降解RNA,生产单核苷酸用作食品增味剂色氨酸合成酶细菌 生产色氨酸核苷磷酸化酶酵母 生产ATP纤维素酶木霉、青霉 生产葡萄糖溶菌酶蛋清,微生物 食品杀菌保鲜​3.酶在轻工、化工方面的应用◆酶在轻工业和化学工业方面有多种用途。概括起来主要有3个方面的用途。(1)用酶进行原料处理,(2)用酶生产各种轻工、化工产品,(3)用酶增强产品的使用效果。现简单介绍如下:3.1酶在原料处理方面的应用许多轻工原料在应用或加工之前都需要经过原料处理。其中有不少原料可以用酶进行处理,以缩短原料处理时间,增强处理效果,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等,(1)发酵原料的处理:(2)纺织原料的处理:(3)制浆、造纸原料的处理:(4)生丝的脱胶处理:(5)羊毛的除垢处理:(6)皮革的脱毛处理:(7)烟草原料的处理:(8)甜菜糖蜜的处理:3.2酶在轻工、化工产品制造方面的应用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可将原料转变为所需的轻工、化工产品,也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除去某些不需要的物质而得到所需的产品。(1)酶法生产L–氨基酸:利用酶或固定化酶的催化作用,可以将各种底物转化为L–氨基酸,或将DL-氨基酸拆分而生产L–氨基酸。(2) 酶法生产有机酸:各种有机酸是一类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轻工、化工产品。通过酶的催化作用可以生产各种有机酸。(3) 酶法制造化工原料:化工原料的生产通常采用化学合成法,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对设备的要求高,投资大,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如果采用酶催化,则由于酶具有作用条件温和等显著特点,所以可以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生产许多化工原料,从而减少设备投资,降低生产成本。例如,腈水合酶可以催化腈类化合物加水,合成丙烯酰胺,烟酰胺,5-腈基苯戊胺等重要的化工原料。3.3加酶增强产品的使用效果 在某些轻工产品中添加一定量的酶,可以显著地增强产品的使用效果。现举例如下:(1)加酶洗涤剂:(2)加酶牙膏、牙粉和漱口水:(3)加酶饲料:(4)加酶护肤用品:4. 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4.1酶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1)利用胆碱酯酶检测有机磷农药污染:(2)利用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监测重金属污染:(3)通过β-葡聚糖苷酸酶监测大肠杆菌污染:(4)利用亚硝酸还原酶检测水中亚硝酸盐浓度:4.2酶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不同的废水,含有各种不同的物质,要根据所含物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酶进行处理。◆有的废水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各种有机物质,可以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用微生物处理,也可以通过固定化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进行处理。◆冶金工业产生的含酚废水,可以采用固定化酚氧化酶进行处理。◆含有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地下水或废水,可以采用固定化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EC1.7.99.4)、亚硝酸还原酶( nitrite reductase , EC1.7.99.3)和氧化一氮还原酶( nitric-oxide reductase, EC1.7.99.2)进行处理。使硝酸根、亚硝酸根逐步还原,最终成为氮气。其反应过程如下: 硝酸还原酶 HNO3 + 还原型受体 ============== HNO2 + 受体 亚硝酸还原酶HNO2 + 还原型受体 =============== NO + H2O + 受体 氧化一氮还原酶2NO + 还原型受体 =============== N2 + 受体 4.3酶在可生物降解材料开发方面的应用:利用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作用合成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主要有:利用脂肪酶的有机介质催化合成聚酯类物质、聚糖酯类物质;利用蛋白酶或脂肪酶合成多肽类或聚酰胺类物质等。 5. 酶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酶在除去细胞壁方面的应用,酶在大分子切割方面的应用以及酶在大分子连接方面的应用。5.1酶在除去细胞壁方面的应用◆在生物工程方面,很多时候都需要除去细胞壁。(1)胞内物质的提取(2)原生质体的制备 5.2酶在大分子切割方面的应用(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在特定的位点上,催化双链DNA水解的磷酸二酯酶。◆至今为止已发现的核酸内切酶有300多种,已成为基因工程中必不可缺的常用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表现在它能够识别双链DNA中的某段碱基的排列顺序,并且只能在某个特定位点上将DNA分子切开。表8-5 一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来源与作用位点酶识别序列与作用位点5′-3′来 源AluⅠ AG↓CTAG↓CT Arthrobacter luteusC↓PyCGPuGAvaⅠC↓PyCGPuGAnabaena vayiabilisBamHⅠ G↓GATCC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gl Ⅱ A↓GATCTBacillu globigiiEco RⅠ G↓AATTCEscherichia coli Rye13Hae Ⅲ G↓GCCHacmophilus aegyptiusHind Ⅲ A↓AGCTTHaemophilus influenzaeHpaⅠ GTT↓AACHacmophilus parainfluenzaeKpnⅠ GGTAC↓CKlebsiella pneumoniaePstⅠ CTGCA↓GProvidencia stuartiiSalⅠ G↓TCGACStreptomyces albusSmaⅠ CCC↓GGGSerratia marcensXbaⅠ T↓CTAGAXanthomonas badriiXhoⅠ C↓TCGAGXanthomonas holicola(2) DNA外切核酸酶:这是一类从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末端开始逐个除去末端核苷酸的酶。这些酶中有些可以从DNA链的5’﹣末端开始作用,有些从3’﹣末端开始作用,有些则可同时作用于5’﹣末端和3’﹣末端。它们的作用方式如图9-1所示。 5’ 3’ 3’ 5’5’ 3’ 5’ 3’3’ 5’ 3’ 5’5’ 3’ 3’ 5’图9-1 DNA外切核酸酶的作用方式 (3)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可以除去DNA或RNA链中的5′﹣磷酸。在基因工程中主要用在为防止质粒DNA的自我环化而除去5′﹣磷酸,或在用32 P对DNA或RNA进行5′﹣末端标记之前除去5′﹣磷酸。(4). 核酸酶S1该酶作用于单链DNA或RNA。在基因工程中,用于从具有单链末端的DNA分子中除去单链部分的核苷酸,而变成平整末端的双链DNA。在以mRNA为模板,合成互补DNA(cDNA)时,往往会发生“发夹状”环,用核酸酶S1就可使这些“发夹状环”除去。(5)自我剪切酶:自我剪切酶(Self-cleavage ribozyme)是一类催化本身RNA分子进行剪切反应的核酸类酶。具有自我剪切功能的R酶RNA的前体。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催化本身RNA进行剪切反应,使RNA前体生成成熟的RNA分子和另一个RNA片断。1984年,阿比利安(Apirion )发现T4噬菌体RNA前体可以进行自我剪切,将含有 215个核苷酸(nt)的前体剪切成为含 139个核苷酸的成熟RNA和另一个 76 核苷酸的片断。(6)RNA剪切酶RNA剪切酶是催化其它RNA分子进行剪切反应的核酸类酶。5.3酶在分子拼接方面的应用◆许多酶都具有分子拼接能力,能将两个或多个分子连接在一起而合成较大的分子。这些酶类在生物体内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催化各种各样的生物合成反应。(1)DNA连接酶DNA连接酶是1967年发现的能使双链DNA的缺口封闭的酶。它催化DNA片断的5′﹣磷酸基与另一DNA片断的3′﹣OH生成磷酸二酯键。在基因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T4﹣DNA连接酶,该酶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2)DNA聚合酶DNA聚合酶是一类催化DNA复制和修复DNA分子损伤的酶。主要包括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Ⅱ,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和T4﹣DNA聚合酶,水栖耐热菌( Thermus aquaticus) DNA聚合酶(Taq DNA polymerase)等。DNA聚合酶的共同特点是:(1)需要模板与引物。(2)不能起始新的DNA链的合成。(3)催化脱氧核苷三磷酸加到DNA链的3′﹣OH末端。(4)合成的方向是从5′﹣末端至3′﹣末端。◆PCR技术的基本过程包括:双链DNA的变性、引物与单链DNA退火结合、引物延伸三个步骤(如图9-1所示)。 3’ A 5’ DNA 5’ 3’ B 3’ A 5’解链5’ B 3’ A 3’ 5’退火 A’ B’5’ 3’ A 3’ 5’ 延伸 A’ B’5’ 3’ 图9-1 PCR的基本过程 (3)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TDT)从小牛胸腺分离得到。其作用是向DNA的3′﹣OH末端转移脱氧核苷酸。在基因工程中是利用该酶给DNA片断加上一段同聚体,形成附加末端。采用32 P或者荧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进行3′﹣末端标记,以便于DNA的分离检测。(4)反转录酶:该酶又称依赖与RNA的DNA聚合酶。它以RNA为模板,以脱氧核苷三磷酸为底物,合成DNA。该酶在基因工程中广泛应用于从mRNA反转录生成互补的DNA(cDNA)。以获得所需的基因。现在利用各种反转录酶进行反转录PCR, 可以简便、快速地获得所需的基因。(5) 蛋白酶:利用蛋白酶进行有机合成的研究非常引人注目,并取得显著成果。(6)脂肪酶和酯酶脂肪酶和酯酶在水溶液中催化酯类水解成为有机酸和醇,而在非水相介质(nonaqueous media)或微水有机介质(organic media)中却可催化其逆反应,使醇和酸合成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在含微量水的有机介质中获得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以及其他酯类。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8) 自我剪接酶: 自我剪接酶(self-splicing ribozyme)是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其本身RNA分子同时进行剪切和连接反应的核酸类酶。自我剪接酶都是RNA前体。根据其结构特点和催化特性的不同,该亚类可分为两个小类。即含I 型 IVS 的R酶和含 II 型 IVS的R酶。I 型 IVS 与四膜虫rRNA 前体的间隔序列(IVS)结构相似,需要鸟苷(或5’-鸟苷酸)及镁离子(Mg++)参与,才能催化rRNA前体的自我剪接。 II 型 IVS 则与细胞核mRNA前体的IVS结构相似,在催化mRNA前体的自我剪接时,需要镁离子参与,但不需要鸟苷或鸟苷酸。通过自我剪接酶的催化作用,可以将原来由内含子隔开的两个外显子连接在一起,成为成熟的RNA分子,才能发挥其功用。其催化反应如下式所示: 外显子·内含子·外显子 =========== 外显子·外显子 + 内含子 (RNA前体) (成熟RNA)

浅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教学思考的分析论文

【摘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诊断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采用该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为适应中职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符合具有“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要求,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从适用性角度选题,通过实验操作考核,采取以考促学的手段,加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训练力度,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学检验;实验;考核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诊断的免疫学检验技术。该技术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一体,能使学生能对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是一个能为学生进人临床实习打好基础的系统实训。目前该技术的临床检测多采用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实验步骤较少,操作简单。然而,参与反应的成分很多,如抗原抗体浓度、酶结合物浓度以及试剂的质量控制等等,影响因素众多。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的准备、仪器的准备及调试、标本及试剂的处理等工作基本上是由教师包办。实验的许多环节学生没有亲自做,因而在实验完成后,部分学生对实验还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能力的锻炼和培养[1]。为适应中职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使学生符合具有“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要求,对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通过实验技能操作考核,采取以考促学的手段,加强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内容的训练力度,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以下谈谈我们的做法及效果。

1精选考核内容,以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

考核内容的选择上以围绕临床实际进行选择,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和操作方法,还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2]。ELISA由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定性定量,在临床检验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常用于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疱疹等传染性疾病的检测诊断,还常用于补体、免疫球蛋白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要想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诸多的内容训练,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仅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乙肝两对半”检测作为该技术的训练及考核内容。“乙肝两对半”共有五项检测项目,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实验中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均能由检验实验室提供,易于准备,给学生提供了选择和发挥的空间。实验过程中所需要的待测血清标本为阳性或阴性标准物,不具传染性,保证了学生实验的安全性。学生只要掌握了“乙肝两对半”的检验程序和检验方法,其他在临床上需要用ELISA技术检测的常见项目则触类旁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少见的、较为复杂的检测项目可以在日后的实习及工作中继续学习。

2调整考核内容,可行性及针对性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教学内容在学时安排上有6课时,理论与实验课课时之比为1.1。以往的教学形式为先理论授课,教师讲解实验的原理及检验程序,实验教学中教师讲解后进行示范教学,学生照葫芦画瓢的再做实验;实验操作考核只设HBsAg项目的考核,考核项目单一、形式单一。学生只需完成实验操作,报告结果即可。而现行的考核内容是“乙肝两对半”的共五项检测项目,各个项目的检验过程如标本的稀释、试剂选择、加样顺序有所不一。从限制考核时间的角度考虑,学生在考核时随机抽考其中的一个项目,由考生自主选择所需物品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增加了考试的随机性和灵活性。虽然抽考使得考核难度增加,但能强化学生对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操作步骤的理解。当学生抽到题目后,在熟悉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只要懂得该项目检测时需注意的细节,如检测HBcAb需将血清稀释50倍,HBeAb的检测需加入中和试剂,学生在对离心机、水浴箱及微量移液器的使用相当熟悉的基础上,不难将标本中的结果如实地检测出来。

3考核的形式

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生每操作一步就看一下笔记,或者是询问其他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希望教师能一步步的教,因而学生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缺乏系统的认知。我们将考核的形式设计有理论测试(占30分)和操作考核(占70分)。通过调整考核内容,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将单纯理论教学融合于实验教学中,能把理论知识激活,也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理论测试采用本教研室的计算机交互平台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理论测试我们进行这样的设计,首先收集乙肝两对半检测相关试题,建立题库,内容涉及实验原理、操作、材料、结果观察及临床意义。如(1)乙肝两对半检测涉及ELISA的哪些原理?分别检测什么项目?(2)通过各反应孔显色,判断疫苗接种者、病毒携带者、“大三阳”、“小三阳”;(3)手工洗涤有何要求;(4)加终止液的目的是什么;(5)ELISA常用的酶是哪种?其底物是什么。共组10套试题,学生抽签后通过计算机交互平台指向性地发布试题、进行考试。考虑到学生对理论考试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题型的设计上,设有填充题,标示题、连线题及填空题等,内容直观、清晰,学生“寓考于乐”,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下地完成理论测试。

4考试评分严谨,设计合理

理论考核从试题集中抽取出6道题组卷,每题5分,共30分。操作考核的评分项目包括:专业素质(衣着仪表、考试态度、纪律)5分;实验准备(实验用品、试剂的预处理、标本处理、标记记录)5分;实验步骤(加样、微量移液器的使用、孵育、洗涤、显色)35分,结果观察10分;操作后清场(试剂、器材归位、实验台面清理)5分,综合评价(规定时间完成、实验后清场、消毒等)10分,共70分。评分标准于考试前告知学生,给学生能充分地复习和准备,注意操作细节,提高考试质量。考试时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试验,教师全程监考,及时对出错环节扣分,评出总分。

5效果分析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实验教学中,采用考核方式,取得了以下成效。

5.1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实验操作考核综合反映出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过程和实验态度等各方面的表现。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30%,将学生实验考核计入课程总成绩后,学生上实验课的目的性增强,课上都抢着做实验,从以往实验缺乏主动性,不预习,不复习,变为积极思考,认真准备。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也明显减少,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溶血标本可以检测“乙肝两对半”吗?如果用溶血标本检测,会有什么影响,会影响什么试剂?从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学生懂得对实验进行思考,也懂得遇到问题主动和老师商量,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5.2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独立工作能力是一个医学检验工作者最基本素质,中职生毕业后就业单位多是基层医院,基层医院的检验科可能只有1至2名检验员,每天的检验工作任务都要独立完成。因而学生在就学期间即应注重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在实验考核过程中,实验物品的选择、摆放,实验结束后操作台的清理等,是学生自己准备和独立完成。学生在考核时需考虑到考核时间的限制,因此只有熟悉基本的理论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得出正确的结果,考试前不做好准备实验将无法顺利完成。

5.3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涉及环节多,通过考试能综合考核学生的基本实验技术,如移液管的准确吸样,血清等倍稀释的方法;能考察学生对常用仪器设备如离心机、恒温孵育箱、酶标仪、洗板机的操作;在对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时,使用过的物品如棉签、试管、注射器的正确处置,能增强学生的无菌操作技术和观念。

5.4学生的评价及反馈

此考核方案在两届学生进行了实施,通过操作考核,学生们得到较为系统的训练,对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整个流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有必要开展,通过考核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能自如地、成功地检测出标准物血清标本的正确结果,同时也很有成就感,增强了对实习及将来的工作的信心。在对2013级的学生进行实习情况跟踪、访谈中得知,学生普遍认为,ELISA技术在临床免疫检验诊断中应用广泛,用此技术检测的项目多,工作量较大。由于在操作考核强化了技能,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增强了工作自信心。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准备的理论测试问题在内容上需与临床免疫检验接轨,使考核更科学合理化。规范实验教学,严谨、规范示作好示教。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督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以考促学法强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实验教学,补充和完善了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希望能以此提高学生对其他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及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 索引序列
  • 同工酶的检测论文
  • 心肌酶谱检测论文
  • 酶切检测方法研究论文
  • 心肌损伤常用酶检测论文
  • 酶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论文目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