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百科> 正文

关于低碳经济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9 05:18:39

关于低碳经济的文献

我也要

At present, climate changes become the focus all over the China’s top economic planning body has confirmed the government will take concrete actions to develop a low-carbon economy after it pledged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carbon intensity at 2009 Copenhagen CChina would include the low-carbon targets in the 12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1-2015) to build an energy-saving, ecologically friendly societ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aid in a report to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11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  “现在的天气预报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怪异的天气总是违反规律,让人难以捉摸,以前所谓的规律总是被现实改变!”河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感叹道,“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凝结着气象预报员的智慧和汗水!”  王纪军博士可以轻松地为他的感叹找来佐证——  2009年11月初的郑州,秋天似乎根本不愿离去,太阳温暖,绿树葱茏,大街上还能看见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气温骤降,当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时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电闪雷鸣!12日,郑州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日最大纪录。  2010年的4月14日,来洛阳参观牡丹花会的游客们都会因看到雪中牡丹这一“奇观”而惊叹不已。而在这天的前后几天洛阳都是阳光明媚,春意甚浓。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摘要: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指出“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关键词:环境科学;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消费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2从技术角度看低碳经济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英国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以及生物质能技术。一般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等称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质能认为是替代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还是高于煤电、水电。此外,人们认为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发电过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说风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是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但在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维修、维护过程中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们不能光比较发电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应当比较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出单位电量的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说,认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不污染环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观念首先是不科学的。再比如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1]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商业化目标还很远,技术还很不成熟。目前新能源开发的高成本一方面说明技术不过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所谓新能源并不是无污染,也不见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低,在没有进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之前,不能轻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2生物质能技术的实施结果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看似“一石两鸟”,既解决化石能源紧张的替代和缓解问题又改善环境。但从目前实施的结果看,它带来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美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新政策出台后,美国的粮农们纷纷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或将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种为玉米。据统计,200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1944年来最高纪录,产出的玉米中多达五分之一被用来生产乙醇汽油。如此旺盛的需求当然也带来了价格的上扬,仅2007年一年,美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就上涨了50%。[2]此外,由于被玉米挤占了种植空间,大豆的供应量减少,价格也开始上涨。因此布什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琼·齐格勒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油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这种做法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抬高粮食价格,让更多贫困人口难以承受。利用粮食作物转换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对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无疑雪上加霜,必将给世界造成更大规模饥荒。在中国,2007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一路飙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价格的上涨,而且粮食价格飞涨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的一项能源政策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谓美国的生物燃料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全球8亿有车一族与20亿最贫困人口之间针对粮食展开的较量。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发生物质能的计划并未带来化石能源紧张问题丝毫的缓解,倒是使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不重要,而是我们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同时要倡导“低碳生活”,或者说,“低碳生活”应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应与低碳生活相依托“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在市场经济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生产就是不可避免的,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的,而且是卖的越多越好。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降低了,但总量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不会减少多少的。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一百千米的耗油量下降了约50%,但小汽车的总量却增加了几十倍,显而易见的是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1“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乃至于气候变化有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接近1度电,[3]由此也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够采取低排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的实现是有可能的,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就有怎样的经济。“低碳生活”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它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如今在发达国家,很多人已经接受了由低碳经济带来的低碳生活方式,为了过上低碳生活,他们愿意做出自我牺牲,从关掉暖气到放弃驾车去上班。今天欧洲人越来越喜欢乘坐火车出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1/10。简约生活,也正成为更多中国人家奉行的生活准则。一些收入早已进人中产阶级的市民,也会穿着旧衣服去早市买便宜青菜,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机。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随手关灯,打印用双面纸等习惯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养的阶层中去,带来心灵的宁静。然而,能够自觉地在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下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大量消费依然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低碳经济绝大部分时刻还只是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处在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在实际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比例太高。一方面在努力实现“低碳经济”,一方面又不停地挥霍。这些都是消费主义文化使然。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告煽动着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4]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还是要去买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能挣会花”的口号不再象征着现代化理念,而象征着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但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正是这种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资源的紧张。2“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今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度,是普通民宅的3~4倍。[5]而在这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湖北省政府都发布了节能降耗建设加以型机关的通知,并且也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不能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务人员的节能纯粹是个人道德、认识的体现,即使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他节能。如果政府节能有制度保证,那么公务人员一旦不节能,就会受到组织、经济等方面的惩戒,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在政府层面的落实。6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如制定了“夏季着清凉装上班,除外事礼仪需要外不穿西装不系领带”、“办公楼四楼以下不乘用电梯”、“公务出行拼车、乘用公交车”等规定,正在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并率先在公务人员中推行,这在大方向上应该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果这些制度再辅之以惩戒措施,将会更现实化,也便于操作。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开展以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6月1日之前,许多人怀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颁布后,还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并且取得了实效。总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扼制“高碳经济”的蔓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低碳生活”的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参考文献[1]吴晓江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N]文汇报:2008年6月5日[2]赖华夏石油涨价的蝴蝶效应[J]世界环境,2008(2):10[3]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环境,2008(2):31[4]陈晓凤简约生活[J]自然之友通讯,2008(3):48[5]毛建国惟有通过法制催逼政府节能[N]中国青年报,2008年6月17日

低碳经济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 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 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 赢的低碳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概述及发展要求的分析,最终得出中国发展低碳 经济的几点策略。 一、 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 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 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 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 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 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 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 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 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 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 20 世纪的传统 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 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 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 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 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 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 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 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 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4358,00,48%)、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 “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 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 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 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 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三、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 目前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 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 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 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 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 结构的低碳化。 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 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 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 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 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 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总之,中国应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 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 代的跨越 减少电力消耗能源成本 勾勒完美碳足迹随着于 2009 年 12 月 19 日召开的长达 13 天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 结束,清晰地预示着低碳时代已经来临,所有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很快地卷入到这 股低碳趋势的大潮中。而在 3 月份的两会上,低碳,环保也成为与会代表热议 的话题之一。 低碳经济可谓是这几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就在几年前,可能很多人根本都 没有听说过低碳经济这个名词, 可是到现在, 这个词汇却已经无处不在, 甚至 连 街坊邻居大妈的口中都会说出这个词汇。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 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 术 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 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在积极开展低碳经济,掀起一场 低碳经济的革命。 以我国为例, 不但在大力对能源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加 增 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新兴能源的比重、降低火力发电比重,将能 源产业向低碳化、无碳化方向发展,而且还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的新材料、生命科 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和地质勘探等新兴行业,以实现 2020 年单位 GDP 碳排放比 2005 年减少 40%至 45%的重要承诺。 勾勒完美碳足迹 在低碳经济中,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企业和个人相比,无 疑具有更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同时作为个人, 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 企 业中度过,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小也同所在企业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 为了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企业要从我做起,尽到企业的公民责任,从企业的各 个 方面都注意节能环保,描绘清晰的碳足迹。 最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要求控制好空调温度(夏天别太低,冬 天别太高) 以及多采用节能灯具等措施, 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更进一步, 是 则 加强对 IT 产品的碳足迹监控。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完善,企 业对 IT 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所拥有的 IT 设备也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观察一 下就不难发现, 企业员工在单位中, 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利用各种 IT 设备 (如 电脑、打印机、网络等产品),企业也必须重点关注这些 IT 产品在节能减排中 的 重要作用。 实际上,随着电脑等产品在企业中的广泛普及,这些产品的碳排放在整个碳 排放的比重中也不断上升——数据显示,ICT 行业(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包 括 IT 行业和通信行业) 的碳排放在 2002 年是 3 亿吨的当量, 这个数字在 2020 年将很快攀升到 3 亿吨当量,占据整体碳排放的 4%。这无疑是个 庞大的 数字。作为企业,就必须选择那些绿色节能的 IT 产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 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机器整体的性能功耗比很高的电脑或者服务器,降低整 体功耗。 同时多考虑类似电源转换效率超过 90%的电脑和服务器产品, 这样 能 完美有效地降低电能消耗。或者,企业也可以用笔记本电脑代替台式机,从而降 低整体功耗。 而在企业网络环境的搭建上,企业也可以通过多种策略使其更绿色。例如, 企业可以多用无线局域网代替有线局域网, 这可以减少线缆, 降低能耗和环境 污 染。 更重要的是, 企业在网络设备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绿色产品——与 PC 相比, 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多数需要 24 小时全天候运行,这就更要关注产品的 绿色节能特点。因此,采用能源效率高、热耗散低,极大减少能源消耗和电力成 本的惠普 ProCurve 系列网络产品,将能够极大提高投资回报,描绘出完美的 碳足迹。例如,惠普 ProCurve 网络产品带有可变速度的冷却风扇,这种节能设 计 可以实现高效冷却;分布式计算结构可根据交换机的部署规模进行调整,从 而优化电力消耗;而支持按每个端口进行远程管理,也能够减少电力消耗和能源 成本;针 对高达 55?C 左右的环境所采用的创新设计,可以减少外部冷却的需 要,从而大幅减少空调投放。 也正因为这些优异的节能减排特性,惠普 ProCurve 系列网络产品获得了 是业界最著名的网络产品评测机构:美国 Miercom 的“绿色认证”。该评测实验 室以极为苛刻的评测要求以及专业的评 测水平,在业界享有盛誉。 根据 Miercom 的评测结果,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ProCurve 固定端口交 换机能源节省达 38%,而模块化交换机能源节省可高达 45%。 也许从数字上 看单一交换机所节省的能源是不引起注意的, 但如果以一个简单的企业网 (2300 个局域网接入端口和 3800 个数据中心交换机端口)为 例:ProCurve 能在 5 年内为客户节省近 46,000 美金的能源费用! 这还仅仅是能源消耗部分, 如果将 ProCurve 业界领先的终身保修服务所带来 的收益计算在内,企业所节省的费 用将是相当可观的。 低碳,更进一步 需要指出的是,产品本身的绿色节能只是削减碳足迹的一个环节,因为产品 在生产、 包装以及运输过程当中都会伴随着二氧化碳排放的产生。 因此, 做一 个 合乎要求的绿色企业公民,同样需要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运输交付等环节考虑环 保因素。例如,在英国的一些超市已经开始试行“碳标签”,将各种商品在生产制 造当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进行测算并标识在商品上, 供消费者在选购时进行 参考。显然,这对产品供应商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多知名厂商开始行动起来,并在着力实施。仍旧以惠 普 ProCurve 为例,惠普在生产环节就要求采用低污染、可回收利用的材质; 在交付环节,则施了高效的包装和物流流程,旨在降低成本、燃料消耗和环境影 响。例如,ProCurve 产品的运输流程采用泡沫塑料托盘,而非木制托盘。这大 大降低了木材的用量,保护了森林资源,并降低了 80%的运输重量。ProCurve 还利用其全球回收 再利用设施重新使用这些托盘。 另外,惠普 ProCurve 交换机还能“模块化”地升级,并将电源、风扇托盘、 收发器等备件采用通用化设计,这使得企业客户不用淘汰原来的产品及备件,这 将大幅减少 电子垃圾的产生。而惠普 ProCurve 交换机还享有独一无二的终身 维修政策,这也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间接地削减电子垃圾的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应充分利用 IT 信息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比如企业可 以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和异地的分支或者商业伙伴进行重要事情的商议或会议 探讨, 这样不仅能避免因乘坐飞机、 火车等交通工具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而且还能更及时地进行沟通,并大幅节约人员出差成本;企业也可以考虑虚拟化 技 术,减少企业服务器的采购量,从而降低能耗和废气排放。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关于低碳论文

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自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播种的灾难时,大自然已愤然回击。海洋与大气向人类发出了警告。全球不论哪一个海域,不管它与工农业活动区有多么遥远,从北极冰岛到南极大陆,到处都不同程度的监测到有害物质,唉!我以前喜欢的海洋到哪里去了?绿如蓝,成记忆了吗?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 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4个节:节电、节水、节油、节气,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所以我们要低碳生活,从小做起。

低碳生活是一种非常环保、文明的生活方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以帮助我们将低碳生活变为现实。  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也可以实现“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  那么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还有其它降耗低碳的好方法吗?来看看我的建议吧。  纸张的双面使用,节约用纸;  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  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  减少粮食的浪费;  随手关灯,随手关好水龙头。  使用手帕,少用纸巾……  我们的地球需要我们共同来爱护,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珍惜资源,降低能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的减少,从而减低碳消耗,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减少,我们应积极提倡“低碳生活”,从节电、节油、节气,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也就是说,低碳生活就是更低能量、更低消耗的生活方式,还原其淳朴的进行人与自然的交流。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摘要: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指出“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关键词:环境科学;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消费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2从技术角度看低碳经济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英国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以及生物质能技术。一般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等称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质能认为是替代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还是高于煤电、水电。此外,人们认为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发电过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说风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是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但在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维修、维护过程中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们不能光比较发电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应当比较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出单位电量的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说,认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不污染环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观念首先是不科学的。再比如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1]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商业化目标还很远,技术还很不成熟。目前新能源开发的高成本一方面说明技术不过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所谓新能源并不是无污染,也不见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低,在没有进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之前,不能轻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2生物质能技术的实施结果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看似“一石两鸟”,既解决化石能源紧张的替代和缓解问题又改善环境。但从目前实施的结果看,它带来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美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新政策出台后,美国的粮农们纷纷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或将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种为玉米。据统计,200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1944年来最高纪录,产出的玉米中多达五分之一被用来生产乙醇汽油。如此旺盛的需求当然也带来了价格的上扬,仅2007年一年,美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就上涨了50%。[2]此外,由于被玉米挤占了种植空间,大豆的供应量减少,价格也开始上涨。因此布什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琼·齐格勒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油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这种做法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抬高粮食价格,让更多贫困人口难以承受。利用粮食作物转换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对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无疑雪上加霜,必将给世界造成更大规模饥荒。在中国,2007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一路飙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价格的上涨,而且粮食价格飞涨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的一项能源政策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谓美国的生物燃料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全球8亿有车一族与20亿最贫困人口之间针对粮食展开的较量。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发生物质能的计划并未带来化石能源紧张问题丝毫的缓解,倒是使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不重要,而是我们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同时要倡导“低碳生活”,或者说,“低碳生活”应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应与低碳生活相依托“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在市场经济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生产就是不可避免的,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的,而且是卖的越多越好。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降低了,但总量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不会减少多少的。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一百千米的耗油量下降了约50%,但小汽车的总量却增加了几十倍,显而易见的是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1“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乃至于气候变化有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接近1度电,[3]由此也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够采取低排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的实现是有可能的,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就有怎样的经济。“低碳生活”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它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如今在发达国家,很多人已经接受了由低碳经济带来的低碳生活方式,为了过上低碳生活,他们愿意做出自我牺牲,从关掉暖气到放弃驾车去上班。今天欧洲人越来越喜欢乘坐火车出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1/10。简约生活,也正成为更多中国人家奉行的生活准则。一些收入早已进人中产阶级的市民,也会穿着旧衣服去早市买便宜青菜,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机。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随手关灯,打印用双面纸等习惯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养的阶层中去,带来心灵的宁静。然而,能够自觉地在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下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大量消费依然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低碳经济绝大部分时刻还只是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处在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在实际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比例太高。一方面在努力实现“低碳经济”,一方面又不停地挥霍。这些都是消费主义文化使然。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告煽动着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4]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还是要去买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能挣会花”的口号不再象征着现代化理念,而象征着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但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正是这种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资源的紧张。2“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今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度,是普通民宅的3~4倍。[5]而在这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湖北省政府都发布了节能降耗建设加以型机关的通知,并且也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不能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务人员的节能纯粹是个人道德、认识的体现,即使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他节能。如果政府节能有制度保证,那么公务人员一旦不节能,就会受到组织、经济等方面的惩戒,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在政府层面的落实。6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如制定了“夏季着清凉装上班,除外事礼仪需要外不穿西装不系领带”、“办公楼四楼以下不乘用电梯”、“公务出行拼车、乘用公交车”等规定,正在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并率先在公务人员中推行,这在大方向上应该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果这些制度再辅之以惩戒措施,将会更现实化,也便于操作。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开展以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6月1日之前,许多人怀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颁布后,还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并且取得了实效。总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扼制“高碳经济”的蔓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低碳生活”的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参考文献[1]吴晓江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N]文汇报:2008年6月5日[2]赖华夏石油涨价的蝴蝶效应[J]世界环境,2008(2):10[3]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环境,2008(2):31[4]陈晓凤简约生活[J]自然之友通讯,2008(3):48[5]毛建国惟有通过法制催逼政府节能[N]中国青年报,2008年6月17日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国曾呼唤“绿色GDP”的发展模式和统计方式)。去年,中国政府对全世界公开承诺量化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跋涉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时代已如约而至,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尽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已经召开,但很多人还是对“低碳”不是很了解。其实,“低碳”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在 “低碳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在生活中,做到低碳并不很难,很多时候只要自己动手就可以做到。比如说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还有我们出门可以尽量减少乘坐私家车,如果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可比乘汽车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开车出门购物的人,请有计划购物,尽可能一次购足。开车族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也可让驾驶变得更为“绿色”。避免冷车启动、减少怠速时间、尽量避免突然加速、选择合适挡位、避免低挡跑高速、用黏度最低的润滑油、定期更换机油、高速驾驶时不要开窗、轮胎气压要适当。大家还可以购买低价格、低油耗、低污染,同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的小排量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乘坐轻轨或者地铁。同时,多种一些花花草草,也是非常不错的明智之选。植物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为你的家增添一丝绿色。阳台上,摆上几盘花,闲暇时候浇浇水,观察它们的生长,也是不错的消遣呢!多用电能,少用煤炭,无论是利用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还是利用风力发电,都会更省能源,更环保。当然,这并不是我们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的,不过,节省能源消耗,应该人人都力所能及吧!我们也可以采取网上购物,这样可以减少出行时交通工具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购物时自己携带环保购物袋也是不错的选择……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用笔记本计算机要特别注意:对电池完全放电;尽量不使用外接设备;关闭暂不使用的设备和接口;关闭屏幕保护程序;合理选择关机方式:需要立即恢复时采用“待机”、电池运用选“睡眠”、长时间不用选“关机”;电池运用时,在WindowsXP下,通过SpeedStep技术,CPU自动降频,功耗可降低40%。这是我的低碳小窍门,不错吧……大家也尝试一下低碳生活吧。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题目

如下:1、绿色金融政策和在中国的运用2、加强理论研究推进绿色金融3、低碳经济发展与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支持4、试水提速,亚投行怎样开展绿色金融5、构建农村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和体系的路径探讨6、NGO参与和推动绿色金融的启迪意义7、构建绿色金融服务经济升级的长效机制8、提升绿色金融政策执行力的途径9、刍议绿色金融工具创新的必要性和方式10、实施绿色金融措施保护环境概论——以英国“绿色金融项目”为例11、赤道银行:领跑中国绿色金融12、绿色金融战略与实践13、绿色金融制度的兴起与我国的因应之策14、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国际实践与经验借鉴15、中外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16、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自觉实践绿色金融17、论绿色金融与两型社会建设18、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比较研究19、低碳经济时代下的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How to cop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economyThe strategy research of private enterprises deal with the low carbon economy In the condision of increasing deterioration of the climate environment day by da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tarted to develop low carbon economy, which has brought the huge impact to the private enterprises in our how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nd how to promot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go with the time are the private enterprise in our country need to deal with The private enterprise should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开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七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100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74℃,过去50年升温速度是100年升温速度的两倍。而多种研究结果证实,过去50年观测到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是人为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低碳经济正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并被视作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气候变化如此恶劣,低碳经济全面实施迫在眉睫;我们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又重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来应对挑战。 我国是最早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1992)和《京都议定书》(1997)的缔约国和推动者。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把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走新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近几年来,我国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6)、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2007)、制定了和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7),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规定从2005年到2010年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20%、主要污染物排放10%以及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等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应该说,这些行动对遏制全球性气候变暖做出重大贡献,因为仅通过降低能耗一项,中国5年内可以节省能源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15亿吨二氧化碳,这个指标比《京都议定书》所有附件1国家在2012年前减排总量的1/5还要多。  观念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话语权决定投票权,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尚未走出谷底的时刻,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低碳经济悄然成为最热门的世界级话题。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一反布什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拒绝与国际社会合作的态度与做法,声称应对气候变化有助于恢复经济走出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推动联合国气候谈判,其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多次场合一再说“美国已准备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中起主导作用”。欧洲和日本由于自然和人文的原因,一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及其工作方案《京都议定书》(1997)的积极推进者。如果没有这场金融危机,他们很愿意也很有可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倡导者和生产方式全球性转变的举旗者。然而,历史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几乎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英国这个虽为欧盟主要成员,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经常同美国保持高度一致的老牌工业化国家,却高举起“低碳经济”旗帜执同美国人一起成为“绿色经济”的推手。   大学生是建设祖国的接班人,肩负着责任和使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给我们的影响而去“低碳”地生活呢?  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副秘书长金鑫对记者说:“大学生是肩负责任的青年先锋,在引领环保文化、推进环境科学研究和组织环保活动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理应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生力量。”  北京大学数千名学生当晚自愿熄灭宿舍灯光12分17秒,体验无灯生活,在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前以实际行动响应“低碳减排”的共同承诺。此外,北大BBS等校内网站上,同学们围绕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校园建设等话题了热烈讨论。  宣言呼吁全国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绿色校园建设,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节约使用水电资源,降低校园能耗水平,提倡节能消费观念、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校园、社区乃至全国范围广泛宣传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科普理论和成功实践。  为应对气候变化,大学生应学习环保知识,开阔眼界,以此提高环保意识;依据国家需要,开展科技项目攻关,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献计献策;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取将自身碳排放降到最低。  现今大学生开始逐渐追求“低碳”的生活方式。“我更喜欢棉布衣服。因为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的石油和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这是不环保的。”林辉说。    棉布衣服是不是真的比化纤衣服更环保姑且不论,但是林辉希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小改变来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就是所谓的“低碳”生活方式。    “我个人能做的都是小事,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效果就是巨大的。”林辉说。林辉所工作的环保网站“中国低碳网”上提供了各种各样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信息,既有相关政策,也有生活中减少排放的小窍门。  然而,像林辉这样的人仍是少数。中国低碳网去年4月对300名网民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5%的人了解“碳中和”的理念。  出租车司机刘永说:“低碳?没听说过。我知道全球变暖。不过,这是不是二氧化碳引起的,还不好说吧。”在他眼里,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从西方传来的舶来品,是赶时髦,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其实,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传统的生活方式。节约一向是传统美德。可是现在,人们崇尚消费主义,总想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子。”林辉说,“我希望中国人能够重拾传统哲学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现在却成为全球最有潜力的汽车市场之一。uZ5禾苗祝福站   社科院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专家崔大鹏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责任防止全球变暖。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像美国人一样生活,我们也许需要五个地球。”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已经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仅次于美国。  除了民间的努力,我国政府也进行了节能减排的各种尝试。2008年6月,全国推行塑料袋收费制度;奥运会期间,北京前所未有地采取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有效减少了2万吨污染物排放,相当于限行前63%的汽车尾气排放量。奥运结束后,北京市政府继续了限行政策,机动车按尾号每周停驶一日。    崔大鹏说:“中国为履行‘绿色奥运’的承诺采取了很多环保措施,因此对在中国低碳理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建设低碳社会,我们才刚刚起步。”他说。“但是,低碳的发展方式无疑是正确的方向。”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建设者,作为肩负着民族兴旺与发达的伟大使命的建设者,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承担起改变现状的责任。掌握一些有关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知识,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相关情况;我们应该建立环保、节能减排的观念,在平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做到环保;最关键的还是我们要学好本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研究出更好的解决法,比如更积极、有效的做法还是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让气候变化的脚步慢些,更慢些。其次,充分吸收和固化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植树造林,保护植被仍然是持久不变的应对策略。为全球的气候变化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低碳经济相关论文摘要

一天,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路过小河时,突然传来一叹息声,小燕子找来找去 ,总算找到了正浮在水面上的小鱼,于是他眨了眨眼睛奇怪的问:“我说鱼老兄,人类发展的这么快,你应该感到高兴吧” 小鱼哭丧着脸绝望的说:“是啊!我本来是应该高兴,可、可是……你看四周吧,雪碧瓶、塑料袋、纸盒子……什么垃圾都有。水原来是清澈见底的,可……现在呢?黑漆漆的,快和墨水一样了。” “啊?人类也太过分了吧!对了,你们家族没有人受伤吧?” 小燕子皱着眉头说。 “哎呀!别提了”小鱼有气无力地说,“那边几个化工厂,每天都排放滚滚浓烟,我的哥哥差一点就……被熏死了。” “当然,我还有个心愿,不知道你能不能帮我实现。”小鱼红着脸,勉强一笑地问道。 “什么心愿?我尽量帮你实现。”小燕子两眼发光,恨不得马上帮他实现。 “ 我……想让你告诉 人类,需要环保!”小鱼已经奄奄一息。 “行,我一定会帮你的。”小燕子坚决地说。 小鱼笑着合上了眼,离开了这个世界,小燕子强忍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小燕子大声地说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摘要: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指出“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而“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要实现“低碳生活”,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关键词:环境科学;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可持续消费1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Kick the Habit!Towards a Low Carbon Economy”)。“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2从技术角度看低碳经济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无疑是“低碳经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英国所倡导的“低碳经济”,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和低碳排放的目标。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新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确定性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以及生物质能技术。一般把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氢能等称为新能源或替代能源,生物质能认为是替代能源中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有一定程度的突破,但目前它的成本也还是高于煤电、水电。此外,人们认为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不排放二氧化碳,而火力发电过程要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因此说风电不排放二氧化碳,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与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在发电过程中是不排放或很少排放二氧化碳,但在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维修、维护过程中是一定要排放二氧化碳的,我们不能光比较发电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应当比较火力发电和风力发电发出单位电量的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以说,认为风力发电、电动汽车不污染环境,不排放二氧化碳的观念首先是不科学的。再比如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1]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商业化目标还很远,技术还很不成熟。目前新能源开发的高成本一方面说明技术不过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所谓新能源并不是无污染,也不见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低,在没有进行全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之前,不能轻言新能源是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2生物质能技术的实施结果生物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技术,看似“一石两鸟”,既解决化石能源紧张的替代和缓解问题又改善环境。但从目前实施的结果看,它带来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美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新政策出台后,美国的粮农们纷纷扩大玉米的种植面积,或将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也改种为玉米。据统计,2007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创下1944年来最高纪录,产出的玉米中多达五分之一被用来生产乙醇汽油。如此旺盛的需求当然也带来了价格的上扬,仅2007年一年,美国国内的玉米价格就上涨了50%。[2]此外,由于被玉米挤占了种植空间,大豆的供应量减少,价格也开始上涨。因此布什的新能源政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琼·齐格勒警告说,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油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这种做法将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抬高粮食价格,让更多贫困人口难以承受。利用粮食作物转换成生物燃料的政策对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无疑雪上加霜,必将给世界造成更大规模饥荒。在中国,2007年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一路飙升,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饲料价格的上涨,而且粮食价格飞涨波及的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的一项能源政策对世界范围内的食品价格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可谓美国的生物燃料政策的实施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全球8亿有车一族与20亿最贫困人口之间针对粮食展开的较量。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发生物质能的计划并未带来化石能源紧张问题丝毫的缓解,倒是使新旧问题相互交织,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困扰。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发展对于“低碳经济”不重要,而是我们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同时要倡导“低碳生活”,或者说,“低碳生活”应当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应与低碳生活相依托“低碳经济”的重要含义之一,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消费和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在市场经济体制和观念下,“低碳经济”高能效、低能耗技术状态下的生产仍然是追逐最大利润,因此大量生产就是不可避免的,所生产的产品最终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的,而且是卖的越多越好。大量生产必然会产生大量污染、大量排碳。单位能耗降低了,但总量大大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不会减少多少的。举例来说,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小汽车行驶一百千米的耗油量下降了约50%,但小汽车的总量却增加了几十倍,显而易见的是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加了许多倍。因此说,“低碳经济”仅有先进技术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1“低碳生活”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和俭朴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乃至于气候变化有关,比如一张A4纸的能源含量接近1度电,[3]由此也可算出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能够采取低排碳的适度消费的方式,那么“低碳经济”的实现是有可能的,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就有怎样的经济。“低碳生活”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它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如今在发达国家,很多人已经接受了由低碳经济带来的低碳生活方式,为了过上低碳生活,他们愿意做出自我牺牲,从关掉暖气到放弃驾车去上班。今天欧洲人越来越喜欢乘坐火车出行,一个主要原因是乘高速列车带来的人均碳排放只有飞机的1/10。简约生活,也正成为更多中国人家奉行的生活准则。一些收入早已进人中产阶级的市民,也会穿着旧衣服去早市买便宜青菜,骑自行车出行,使用最老款的手机。煮鸡蛋早关一分钟煤气、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随手关灯,打印用双面纸等习惯早已深入到那些最有教养的阶层中去,带来心灵的宁静。然而,能够自觉地在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下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是不多的,大量消费依然是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低碳经济绝大部分时刻还只是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只是处在令人尴尬的纸上谈兵阶段。在实际生活中,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比例太高。一方面在努力实现“低碳经济”,一方面又不停地挥霍。这些都是消费主义文化使然。消费主义文化总是不断刺激你去换最新款的手机、电视、衣服、鞋子;轰炸般的商业广告煽动着公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消费欲望,把人变成商业利润的工具。不少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用一个月的收入买一款新式手机或一个名牌皮包眼睛都不眨。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着大量的电子垃圾。[4]不少年轻女性家里堆满了各种款式的鞋子和皮包,但还是要去买更新的款式。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能挣会花”的口号不再象征着现代化理念,而象征着一种浪费资源的野蛮消费方式。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正走向人类文明的反面,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但污染了生态环境,而且污染了人们的心灵。正是这种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造成了世界能源、资源的紧张。2“低碳生活”要有制度保障今年6月13日,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度,是普通民宅的3~4倍。[5]而在这之前,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湖北省政府都发布了节能降耗建设加以型机关的通知,并且也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不能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务人员的节能纯粹是个人道德、认识的体现,即使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也只是柔性的,没有一种刚性的制度约束,来催逼他节能。如果政府节能有制度保证,那么公务人员一旦不节能,就会受到组织、经济等方面的惩戒,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在政府层面的落实。6月16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如制定了“夏季着清凉装上班,除外事礼仪需要外不穿西装不系领带”、“办公楼四楼以下不乘用电梯”、“公务出行拼车、乘用公交车”等规定,正在将办公节能措施具体化,并率先在公务人员中推行,这在大方向上应该看作是走向了制度化。如果这些制度再辅之以惩戒措施,将会更现实化,也便于操作。全民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开展以多年,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除了道德层面的教育引导外,还必须有制度的约束。6月1日之前,许多人怀疑“限塑令”的可操作性,但颁布后,还是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并且取得了实效。总之,“低碳生活”的广泛实施,,将扼制“高碳经济”的蔓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低碳生活”的宣传引导和制度保障是缺一不可的。参考文献[1]吴晓江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N]文汇报:2008年6月5日[2]赖华夏石油涨价的蝴蝶效应[J]世界环境,2008(2):10[3]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J]世界环境,2008(2):31[4]陈晓凤简约生活[J]自然之友通讯,2008(3):48[5]毛建国惟有通过法制催逼政府节能[N]中国青年报,2008年6月17日

低碳经济 摘要: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 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 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协调长期与短期利益、权衡各类政策目标、谋求双 赢的低碳发展路径。本文通过对低碳经济的概述及发展要求的分析,最终得出中国发展低碳 经济的几点策略。 一、 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 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 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 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 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 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 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 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 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 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 20 世纪的传统 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 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 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 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 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 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 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 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 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4358,00,48%)、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 “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 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 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 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 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三、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 目前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 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 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 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 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 结构的低碳化。 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 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 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 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 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 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总之,中国应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 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 代的跨越 减少电力消耗能源成本 勾勒完美碳足迹随着于 2009 年 12 月 19 日召开的长达 13 天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 结束,清晰地预示着低碳时代已经来临,所有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很快地卷入到这 股低碳趋势的大潮中。而在 3 月份的两会上,低碳,环保也成为与会代表热议 的话题之一。 低碳经济可谓是这几年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就在几年前,可能很多人根本都 没有听说过低碳经济这个名词, 可是到现在, 这个词汇却已经无处不在, 甚至 连 街坊邻居大妈的口中都会说出这个词汇。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 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 术 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 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在积极开展低碳经济,掀起一场 低碳经济的革命。 以我国为例, 不但在大力对能源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加 增 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新兴能源的比重、降低火力发电比重,将能 源产业向低碳化、无碳化方向发展,而且还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的新材料、生命科 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和地质勘探等新兴行业,以实现 2020 年单位 GDP 碳排放比 2005 年减少 40%至 45%的重要承诺。 勾勒完美碳足迹 在低碳经济中,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企业和个人相比,无 疑具有更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同时作为个人, 一天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 企 业中度过,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小也同所在企业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 为了积极参与到低碳经济,企业要从我做起,尽到企业的公民责任,从企业的各 个 方面都注意节能环保,描绘清晰的碳足迹。 最容易做到的,是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要求控制好空调温度(夏天别太低,冬 天别太高) 以及多采用节能灯具等措施, 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更进一步, 是 则 加强对 IT 产品的碳足迹监控。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完善,企 业对 IT 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所拥有的 IT 设备也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观察一 下就不难发现, 企业员工在单位中, 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利用各种 IT 设备 (如 电脑、打印机、网络等产品),企业也必须重点关注这些 IT 产品在节能减排中 的 重要作用。 实际上,随着电脑等产品在企业中的广泛普及,这些产品的碳排放在整个碳 排放的比重中也不断上升——数据显示,ICT 行业(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包 括 IT 行业和通信行业) 的碳排放在 2002 年是 3 亿吨的当量, 这个数字在 2020 年将很快攀升到 3 亿吨当量,占据整体碳排放的 4%。这无疑是个 庞大的 数字。作为企业,就必须选择那些绿色节能的 IT 产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 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企业可以选择机器整体的性能功耗比很高的电脑或者服务器,降低整 体功耗。 同时多考虑类似电源转换效率超过 90%的电脑和服务器产品, 这样 能 完美有效地降低电能消耗。或者,企业也可以用笔记本电脑代替台式机,从而降 低整体功耗。 而在企业网络环境的搭建上,企业也可以通过多种策略使其更绿色。例如, 企业可以多用无线局域网代替有线局域网, 这可以减少线缆, 降低能耗和环境 污 染。 更重要的是, 企业在网络设备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绿色产品——与 PC 相比, 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多数需要 24 小时全天候运行,这就更要关注产品的 绿色节能特点。因此,采用能源效率高、热耗散低,极大减少能源消耗和电力成 本的惠普 ProCurve 系列网络产品,将能够极大提高投资回报,描绘出完美的 碳足迹。例如,惠普 ProCurve 网络产品带有可变速度的冷却风扇,这种节能设 计 可以实现高效冷却;分布式计算结构可根据交换机的部署规模进行调整,从 而优化电力消耗;而支持按每个端口进行远程管理,也能够减少电力消耗和能源 成本;针 对高达 55?C 左右的环境所采用的创新设计,可以减少外部冷却的需 要,从而大幅减少空调投放。 也正因为这些优异的节能减排特性,惠普 ProCurve 系列网络产品获得了 是业界最著名的网络产品评测机构:美国 Miercom 的“绿色认证”。该评测实验 室以极为苛刻的评测要求以及专业的评 测水平,在业界享有盛誉。 根据 Miercom 的评测结果,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ProCurve 固定端口交 换机能源节省达 38%,而模块化交换机能源节省可高达 45%。 也许从数字上 看单一交换机所节省的能源是不引起注意的, 但如果以一个简单的企业网 (2300 个局域网接入端口和 3800 个数据中心交换机端口)为 例:ProCurve 能在 5 年内为客户节省近 46,000 美金的能源费用! 这还仅仅是能源消耗部分, 如果将 ProCurve 业界领先的终身保修服务所带来 的收益计算在内,企业所节省的费 用将是相当可观的。 低碳,更进一步 需要指出的是,产品本身的绿色节能只是削减碳足迹的一个环节,因为产品 在生产、 包装以及运输过程当中都会伴随着二氧化碳排放的产生。 因此, 做一 个 合乎要求的绿色企业公民,同样需要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运输交付等环节考虑环 保因素。例如,在英国的一些超市已经开始试行“碳标签”,将各种商品在生产制 造当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进行测算并标识在商品上, 供消费者在选购时进行 参考。显然,这对产品供应商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多知名厂商开始行动起来,并在着力实施。仍旧以惠 普 ProCurve 为例,惠普在生产环节就要求采用低污染、可回收利用的材质; 在交付环节,则施了高效的包装和物流流程,旨在降低成本、燃料消耗和环境影 响。例如,ProCurve 产品的运输流程采用泡沫塑料托盘,而非木制托盘。这大 大降低了木材的用量,保护了森林资源,并降低了 80%的运输重量。ProCurve 还利用其全球回收 再利用设施重新使用这些托盘。 另外,惠普 ProCurve 交换机还能“模块化”地升级,并将电源、风扇托盘、 收发器等备件采用通用化设计,这使得企业客户不用淘汰原来的产品及备件,这 将大幅减少 电子垃圾的产生。而惠普 ProCurve 交换机还享有独一无二的终身 维修政策,这也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间接地削减电子垃圾的产生。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应充分利用 IT 信息技术实现节能减排。比如企业可 以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和异地的分支或者商业伙伴进行重要事情的商议或会议 探讨, 这样不仅能避免因乘坐飞机、 火车等交通工具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而且还能更及时地进行沟通,并大幅节约人员出差成本;企业也可以考虑虚拟化 技 术,减少企业服务器的采购量,从而降低能耗和废气排放。

自己写才真实!!(*^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