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百科> 正文

名词解释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6 05:59:45

医学论文的名词解释

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拟好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开好头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徐树铮:现实中的“荆生”?——兼谈五四新文化运动 同舟共进 2010/06作为学者的何满子 当代文坛 2010/03《红旗谱》:每一页都是虚假和拙劣的——“十七年文学”艺术分析之一 当代作家评论 2010/03漫议顾彬 读书 2010/04关于“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2010/02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 文艺研究 2010/03“十七年文学”中的汪曾祺 文学评论 2010/01《野草》修辞艺术细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0/01文学批评的语文品格——以一篇文章为例 文艺争鸣 2009/11《钟山》创刊三十年感言 小说评论 2009/05《八一宣言》、“新启蒙运动”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 报刊荟萃 2009/07“新启蒙运动”与“左翼”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河北学刊 2009/04鲁敏小说论 文学评论 2009/03汪精卫见溥仪:“木偶奇遇记” 文史博览 2009/06当代文艺中的“阶级情”与“骨肉情” 当代作家评论 2009/03中国现代大学与现代文学的相互哺育 社会科学 2009/04我所理解的顾彬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鲁迅年谱》增订本亟待再次修订 文艺研究 2009/03“群英荟萃”还是“萝卜开会”——漫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名作欣赏 2009/03“新左派”与鲁迅的中国 东岳论丛 2009/01禁欲时代的情色——“红色电影”中的女特务形象 雨花 2009/02两个瞿秋白与一部《子夜》——从一个角度看文学与政治的歧途 南方文坛 2009/01鲁迅与中国托派的恩怨 南方文坛 2008/05鲁迅对鹤见祐辅《思想·山水·人物》的翻译 天津社会科学 2008/03钱钟书两篇论文中的三个小问题 文艺研究 2008/03孙犁的意义 文学评论 2008/0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 文艺争鸣 2008/01毕飞宇小说中的“性话语” 当代作家评论 2008/01当代作家的可持续写作问题 扬子江评论 2007/01郭沫若:毛泽东诗词解说者的尴尬 同舟共进 2007/10心中的先生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07/10略议墨子的和谐观及其时代价值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7/04“全维罗纳响起了晚祷的钟声”——由《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对峙与嬗变》想到的 文艺争鸣 2007/08作家的工匠化 文艺争鸣 2007/04以伪乱真和化真为伪——刘禾《语际书写》、《跨语际实践》中的问题意识 文艺研究 2007/04学者之怒与诗人之忧——说说何满子与邵燕祥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06/04毕飞宇小说修辞艺术片论 文学评论 2006/06我的老师潘旭澜先生 美文(上半月) 2006/11花拳绣腿的实践——评刘禾《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的语言问题 文艺研究 2006/10关于胡与鲁之比较的读书研究计划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05/02不成问题的问题——鲁迅与胡适比较中的问题之一 当代作家评论 2005/04胡搅蛮缠的比较——驳王德威《从“头”谈起》 南方文坛 2005/02鲁迅笔下的无赖儿郎——也谈鲁迅对流氓文化的批判 江汉论坛 2005/01读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 文学评论 2005/01在爱国名义下的一记耳光 杂文选刊(上半月版) 2004/09读黄蓓佳《没有名字的身体》 文艺争鸣 2004/04被遮蔽的与被误解的——读《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 小说评论 2004/04鸟比驴好,也比狐好——关于《绝唱》 长城 2003/02其实汪曾祺也善写恶人——说《鸡毛》 长城 2003/01胡适的“最低限度” 海燕 2003/03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四 对昆德拉的接受与拒绝 小说评论 2003/05中国文艺美学如何与时俱进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1在文学的名利场上——漫说批评 南方文坛 2003/05瞿秋白的“名誉” 南方文坛 2003/03花·雨·狐——朱文颖小说印象 南方文坛 2003/01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五——比喻砌成的《围城》——钱钟书对比喻的研究与运用 小说评论 2003/06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三 《我与地坛》的小说嫌疑 小说评论 2003/04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二——“城市文学的消亡与再生”——从《我们夫妇之间》到王彬彬专栏:“姑妄言之”之一——我喜欢汪曾祺,但不太喜欢《受戒》 小说评论 2003/02从瞿秋白到韦君宜——两代“革命知识分子”对“革命”的反思之一 文艺争鸣 2003/01用一生的时间吐尽狼奶(外一则) 文学自由谈 2003/04亟需确立通俗文学批评标准 章回小说 2002/02唐德刚笔下的胡适 书屋 2002/02林道静、刘世吾、江玫与露沙——当代文学对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叙述 文艺争鸣 2002/02开放、敏锐而又切实的“问题意识”——读《多维视野中的鲁迅》 文学评论 2002/05批评金庸:对“五四”精神的捍卫 粤海风 2001/01许广平在改写鲁迅中的作用与苦衷 文艺争鸣 2001/01中国流氓文化之王朔正传 粤海风 2000/05钱钟书旧事:谁是被侮辱被损害者 粤海风 2000/02鲁迅的脑袋和自由主义的帽子 鲁迅研究月刊 2000/11在鲁迅止步的地方——关于鲁迅和鲁迅研究的几点想法 鲁迅研究月刊 2000/07何谓“思想家” 鲁迅研究月刊 2000/06等待与寻找 党政论坛 2000/06小说还剩下什么 雨花 1999/04被延迟了的伤痛(名家评点) 雨花 1999/04随笔、文学、经济学及其他 书屋 1999/06[岂好辩哉]之五——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 书屋 1999/05[岂好辩哉]之四——批判传统文化仍是当务之急 书屋 1999/04[岂好辩哉]之三 平凡的能力与非常的影响——说说张铁生 书屋 1999/03[岂好辩哉]之二——为一九八九年版《辞海》送行 书屋 1999/02[岂好辩哉]之一——磨而不磷 涅而不缁 书屋 1999/01“职业批评家”的消失 南方文坛 1999/06文艺战线——兼谈文艺用语的军事化问题 南方文坛 1999/05鲁迅的临终情怀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99/03学术讨论中的“假相倚”现象 天涯 1998/01中国式的“为学术而学术” 文艺评论 1998/03客观之幌下的肆意歪曲——对一本《梁实秋传》的几点订正 书屋 1998/04另几种亵渎 鲁迅研究月刊 1998/04读书札记:关于自由主义 天涯 1997/02鲁迅晚年的“姑活”心态 东方艺术 1997/06“给每日以生命”──关于文化批判的方式 东方艺术 1997/05“对不起!中国大得过分了!” 东方艺术 1997/01蔡元培的“兼”与“偏” 文学自由谈 1997/05所谓“文革语言” 文学自由谈 1997/02多少话,欲说还休关于鲁迅的“顾忌” 鲁迅研究月刊 1997/03为“道德评价”一辩 长城 1996/05命蹇运滞的现实主义 时代文学 1996/06一个沉重的话题——关于民粹主义的读书札记 上海文学 1996/09“高调”与“危害”及其他 文艺评论 1996/03平凡与平庸 文艺评论 1996/01把农民当笑料的背后——从一个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书屋 1996/02冷眼看“张热”——张爱玲的当前文坛的启示 书屋 1996/01当前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文艺争鸣 1996/06两种不同质地的文化──略论“通俗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差别 文艺争鸣 1996/05文人:文与人 作家 1995/12再谈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及其他 文艺争鸣 1995/02走出困境与丧失自身的“纯文学” 文学自由谈 1995/01人类生存的后半夜——《某一年的后半夜》粗解 大家 1994/04往事如烟——《观望》印象 大家 1994/02“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文艺评论 1994/05所谓事业──兼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红楼梦》做一比较(下) 文艺评论 1994/02所谓事业──兼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红楼梦》做一种比较(上) 文艺评论 1994/01一份备忘录——为未来的文学史家而作 文艺争鸣 1994/02偏颇的评析─—论王晓明先生研究鲁迅小说创作心理障碍时的心理障碍 鲁迅研究月刊 1994/03接近于无限透明的人格理想──关于朱苏进的两部中篇新作 当代作家评论 1994/01当一个作家或者不当 文学自由谈 1993/04悲悯与慨叹——重读《古船》与初读《九月寓言》 当代作家评论 1993/01重提小说的认识价值——米兰·昆德拉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启示 文艺评论 1993/05集体主义的价值限度 文艺评论 1993/04偶思长短录 文艺评论 1993/03在功利与唯美之间 文艺评论 1993/02小说的世俗描写与超越意蕴 文艺评论 1993/01李杭育论 文艺争鸣 1992/02“谁缚汝?”——也谈“军事文学”的突破 当代作家评论 1992/06心债的偿还——潘旭澜先生散文读札 当代作家评论 1992/05残雪、余华:“真的恶声”?——残雪、余华与鲁迅的一种比较 当代作家评论 1992/01仿效与创新——毕加索的启示 读书 1991/07人物论: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荣辱兴衰 当代作家评论 1991/03文艺创作中的仿效与创新——大地与天空的对话 文艺争鸣 1991/05为自己辩护——思想与体验之一 文艺评论 1991/03朱苏进小说中的“孟中天精神” 小说评论 1990/03关于几篇情绪化的小说 当代作家评论 1990/01文学艺术中的进化观念与创新识意——大地与天空的对话 文艺争鸣 1990/04“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九 文艺评论 1990/06当代小说中的“做人现象”——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八 文艺评论 1990/05愚昧的正派——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七 文艺评论 1990/04愚弱者的强权——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六 文艺评论 1990/03精神的花朵——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五 文艺评论 1990/02家中的风景——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四 文艺评论 1990/01不名刊物和未名作家——偶读《日晕》的随想 文学自由谈 1989/02余华的疯言疯语 当代作家评论 1989/04“残酷”的意义——关于最近几年的一种小说现象 文艺争鸣 1989/02当代小说中的墨家文化心理——当代小说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三 文艺评论 1989/06哥哥你走西口——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二 文艺评论 1989/05“人面不知何处去”——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之一 文艺评论 1989/04民以食为天——当代小说中饥饿描写的文学意义 文艺评论 1989/01假作真时真亦假——读《红橄榄》 文学自由谈 1988/04俯瞰和参与——《古船》和《浮躁》比较观 当代作家评论 1988/01从愤世到厌世——三年来的“反文化小说”读札 小说评论 1988/04当代小说中的创伤报复型人物——兼谈“改革者”形象塑造 文艺评论 1988/02

从表面上看,没多大区别.尤其是医学方面的期刊,这两者连编辑都很难区分清楚.“论著”指的是“议论性著作”(《辞海))“带有研究性著作”(《汉语大词典扔;“论议和著述,后来对议论性著作也称论著”(《辞源扔。而对“论文”的解释则是“讨论、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汉语大词典》;“学术论文是较为系统地和专门讨论、研究某些学问的文章”(((写作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科学论文应该论述一些重要的实验性的理论性的或观测性的新知识,或者一些已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进展情况”(((怎样写作科学论文)),美M·奥康纳等著)。从以上这些对“论著”发表的学术论文冠以“论著”或以“论著”栏目形式发表,显然有悖于“论著”的定义。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仅见到“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见国际UDC001"81GB771387),未查到期刊“论著”的编写格式,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新出音[1999]17号)《关于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的通知》,将学术期刊文章分为“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一般动态性信息,文件、资料”。将参考文献类型分为“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对学术论文的定义是:“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诚然,学术论文的内涵质量确有高低之别,但学术论文并非一定冠以“论著”之名才能体现其真实的学术内涵。尚目_,论著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还掺杂着编辑的人为因素,难免使有些论著名不符实。我们意为,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将期刊学术论文再细分为论著和论文似无必要。倘若创造性地细分,理应有相应的客观依据和科学划分标准。

缺乏人文主义关怀,作品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小

名词解释论文

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1][2]中文名毕业论文外文名graduation study面向人群应届毕业生及在职毕业生组 成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毕业论文相关视频快速导航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撰写意义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分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论文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论文注释是什么 注释是对论文篇名、作者和文稿中特定内容所作的必要补充、解释和说明。 对篇名的注释,包括论文产生的背景、立项项目、基金项目等等所作的说明。如系系列论文,则应说明此前已发表的论文篇名、发表报刊、时间(期数),以便读者查考。 对作者的注释,即“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工作单位或住址、职称、学位、邮政编码等等。篇名、作者注释一般放在论文首页地脚。 文内有关特定内容的注释,一般放在文章篇末。如系一般引用的个别语句,亦可用夹注的形式,放在引用句子后边,用圆括号标出。篇末的注释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注释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序号编码,放在标注处的右上角;注释条目按顺序集中列于文章末尾、“参考文献”前。

[bì yè lùn wén]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论文关键词名词解释

摘要是大致描述你在这篇论文中要表达的内容,通常100-150字左右关键词是文中提到较多的比较重要的4-5个词语

毕业论文摘要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摘要的作用 摘要也就是内容提要,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论文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的短文,有其特别的地方。它是建立在对论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留主干去枝叶,提取论文的主要信息。作者的观点、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成果、独到的见解,这些都应该在摘要中体现出来。好的摘要便于索引与查找,易于收录到大型资料库中并为他人提供信息。因此摘要在资料交流方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书写摘要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1)论文摘要分为中文摘要和外文(一般为英文)摘要。摘要在篇幅方面的限定,不同的学校和机构有不同的要求,通常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英文摘要不超过250个实词,中英文摘要应一致。毕业论文摘要可适当增加篇幅。 (2)多向指导教师请教,并根据提供的意见及时修改,以期达到更高水平。 (3)摘要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新观点和想法、课题所要实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4)叙述完整,突出逻辑性,短文结构要合理。 (5)要求文字简明扼要,不容赘言,提取重要内容,不含前言、背景等细节部分,去掉旧结论、原始数据,不加评论和注释。采用直接表述的方法,删除不必要的文学修饰。摘要中不应包括作者将来的计划以及与此课题无关的内容,做到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大的信息量。 (6)摘要中不使用特殊字符,也不使用图表和化学结构式,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表达式,不列举例证。 摘要的四要素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取得的数据和结果,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结论: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撰写步骤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陈述性短文,书写的步骤也与普通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摘要的写作时间通常在论文的完成之后,但也可以采用提早写的方式,然后再边写论文边修改摘要。首先,从摘要的四要素出发,通读论文全文,仔细将文中的重要内容一一列出,特别是每段的主题句和论文结尾的归纳总结,保留梗概与精华部分,提取用于编写摘要的关键信息。然后,看这些信息能否完全、准确的回答摘要的四要素所涉及的问题,并要求语句精炼。若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则重新阅读论文,摘录相应的内容进行补充。最后,将这些零散信息,组成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则的完整句子,再进一步组成通畅的短文,通读此短文,反复修改,达到摘要的要求。 关于英文摘要 (1)英文摘要的写作方法要依据公认的写作规范。 (2)尽量使用简单句,避免句型单调,表达要求准确完整。 (3)正确使用冠词。 (4)使用标准英语书写,避免使用口语,应使用易于理解的常用词,不用生僻词汇。 (5)作者所做工作用过去时,结论用现在时。 (6)多使用主动语态。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目的单词术语。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关键词是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是一种新型检索词汇,多用于计算机网络检索。 关键词分为中文关键词和与之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分别置于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之下。为便于他人的检索,不能使用过于宽泛的词语。选择关键词既可以从论文的各级标题入手,也可以从论文本身的内容选取,将选出的关键词按照所涉及领域的范围从大到小顺序列出。

一、摘要的定义摘要是论文的缩影,它以简短而易懂的文字直接陈述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清楚而完整地显示出论文的概貌,出现在标题和作者之后,关键词之前。二、关键词的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表现论文主题内容、具有关键作用的规范化单词或术语,单独标写在摘要之后,正文之前,其作用是表示某一信息数目,便于文献资料和情报信息检索系统存入存储器,以供检索。扩展资料一、摘要写作的基本形式1、指示性摘要摘要的写作主要在于介绍论文研究考察的对象、目的、方法和主要结论,而不给出具体结果。指示性摘要适用于主题多,内容复杂且长的文献。2、指导性摘要对论文内容作交待概括和完善浓缩的小短文。指导性摘要适用于论题统一的学术论文,一般为学术期刊所刊发的论文所用。3、报道—指示性摘要融合报道性摘要与指示性摘要的写法,既报导论文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又概述论文研究的成果,简明扼要,统领全篇。学术期刊刊发的论文大都采用这种摘要形式。二、关键词标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关键词的标引应依照文献的本来面目,客观地反映文献的中心内容,切勿掺杂个人主观意见、主观猜测和褒贬,以避免或减少标引误差的产生。2、针对性原则关键词标引的目的在于以浓缩的形式,把论文中符合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要求的有用情报或线索提供给读者,使读者大大缩短检索所需论文的时间,并提高论文信息报道的及时性和利用的充分性。3、专指性原则关键词的标引要优先选用词表中最符合主题概念的专指的主题词来表达论文主题。4、网罗性原则网罗性是指对一篇论文论述的各个主题概念的提炼所达到的全面程度。网罗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标引深度,影响查全率。但并非网罗越高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摘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键词

关键词源于英文“keywords”,特指单个媒体在制作使用索引时,所用到的词汇。是图书馆学中的词汇。关键词搜索是网络搜索索引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希望访问者了解的产品或服务或者公司等的具体名称的用语。关键词,就是您输入搜索框中的文字,也就是您命令搜索引擎寻找的东西。 关键词您可以命令搜索引擎寻找任何内容,所以关键词的内容可以是:人名、网站、新闻、小说、软件、游戏、星座、工作、购物、论文等。 关键词,可以是任何中文、英文、数字,或中文英文数字的混合体。 例如,您可以搜索[大话西游]、[windows]、[911]、[F-1赛车]。 关键词,您可以输入一个,也可以输入两个、三个、四个,您甚至可以输入一句话。 例如,您可以搜索[爱]、[美女]、[mp3 下载]、[游戏 攻略 大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输入多个关键词搜索,可以获得更精确更丰富的搜索结果。 例如,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搜索[北京 暂住证],可以找到几万篇资料。而搜索[北京暂住证],则只有严格含有"北京暂住证"连续5个字的网页才能被找出来,不但找到的资料只有几百篇,资料的准确性也比前者差得多。 因此,当你要查的关键词较为冗长时,建议将它拆成几个关键词来搜索,词与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多数情况下,输入两个关键词搜索,就已经有很好的搜索结果。

学术论文名词解释

1、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2、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作者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3、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4、其分类如下:(1)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2)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3)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1、据学术堂了解学术论文是用来表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文体。  学术论文的上位概念是论文(议论文)。论文与其他文体如记叙文、抒情文的区别在“论”,即论述、论证、论说。论文,以是否具有学术性为标准,可以分为: 学术论文与非学术论文。非学术论文,指一般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例如,社论、评论、短论、时评、评论员文章等。学术论文,包括学术报刊上的学术论文、专题研 究论文(长篇专题研究论文即所谓专著)、学位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体。  学术论文的大致分类:  学术论文可分为:一般学术论文;研究性学术论文。一般学术论文,指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一般篇幅较短;研究性学术论文,包括长篇专题研究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即是学术研究过程。  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法学研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法律、法学著作、判例等文本,属于文本研究。即使所谓法社会学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最终也要归结为文本研究。  文本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写作论文的过程,分析文本、研究文本、写作论文,是同时的,不可截然区分。因此,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即是学术研究过程, 学术研究的成果,即是所完成的学术论文。研究所得到的结论,称为基本学术见解,只是到了论文写作完成之时,亦即学术研究过程终结之时,才最终形成。  以上是对学术论文的一般理论所做的概述,只有了解论文的一般理论这个框架,才能更清晰的把握论文的主题。

我不知道我找对了没有,希望对你有帮助吧!第五章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学术论文的含义:简称论文。论文是对自然、社会、人文科学诸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不是一般的学习心得、体会或收获报告。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揭示,是某些现象的直录与材料的罗列,事件经过的描述。是对研究对象做进一步探求与思考的结果,不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重复。论文一般运用各种事实与材料,来引述、分析、论证研究者的新发现与新见解。学术性论文的特点:1)科学性:论点成立,论据充足,论证富有逻辑。2)创见性:新发现。或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开拓、加深。是独立思考与分析的结果。3)专业性:是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研究。专业性强。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1)确立范围:如现代文学2)主攻方向:如张爱玲小说3)搜集资料:如张爱玲研究前期成果4)阅读整理:讨论实践5)发现问题与已有心得的整合:讨论实践 6)确定主论:如张爱玲小说“荒凉”之探7)拟定提纲:前期成果在“荒凉”研究上的缺失。“荒凉”之源:国事,家事,人事。“荒凉”的美学效应。8)撰写成文:﹡例:21世纪中国美学:抵抗“散文化”(节选 杨春时 北京社会科学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现代性却已叩响中国大门,一个不同于英雄时代的“散文化”时代已然来临。在“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审美理想逐渐瓦解,崇高精神开始沦落。王朔调侃传统价值,《废都》撕破理性的面纱,“新写实”直面平庸人生,都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这一情势面前,实践美学作为一种“前现代”理论,其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便暴露出来:它强调审美的集体性、物质决定性、理性和现实性,而忽视了审美的个体性、精神性、超理性和超现实性;作为一种理性主义美学,它无法回答人的个体生存意义问题,不能抵抗现代性带来的“散文化”倾向,因而失去了历史合理性。现代人的生存境域要求美学作出不同于传统理性主义的解答。新世纪中国美学必须回应“散文化”的挑战,在新世纪,对于以“后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来说,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回应现代性的挑战,抵抗“散文化”,为现代人寻求精神超越的途径。首先,它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立足个体存在,亦即摈弃传统美学包括实践美学的哲学出发点———集体性存在(社会实践等),确立以“生存”为基本范畴的哲学基点,把审美作为个体生存的超越形式和体验形式。 其次,它必须关注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冲突,确立审美的超物质的精神性。 再次,它必须突破理性主义哲学,承认人的非理性和超理性方面,肯定审美的超理性。 复次,它必须满足现代人的形上需要,肯定审美的超越性。 最后,现代美学必须加强批判性,这是现代审美的批判性决定的。传统美学肯定现实,把审美当作装饰。而现代审美转向对现实的批判,优美和崇高不再是基本范畴。 面对“散文化”的威胁,美学家应当奋起抵抗。如果我们在现代性的冲击面前麻木不仁,就会无力抵挡“散文化”并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名词解释:文献

三次文献: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

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所谓文献,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献的基本要素是:1 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 一定的载体;3 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 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文献名词解释

文献 [ wén xiàn ]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wén xiàn ]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革命~。物理学~。参考~。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