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7

布鲁凡迪克思琪
首页 > 毕业论文 > 铁岭文学毕业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宝妮Angela

已采纳

文学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功能。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学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普及,电影、电视、图片等不同艺术形式也应参与到课堂教学,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互读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文学课程要与应用型专业的专业特征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双赢。

关键词:文学鉴赏;当代文学

一、传统与现代 教学 方法 交互运用

文本细读要达到预期效果,也需改变教师单纯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讲授法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述、讲解、讲演,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信息,在传授新知识的早期阶段必不可少,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知识。但若一直以教师讲授为主,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十分不利。戏文专业的学生比中文专业的学生文学基础弱,很容易形成学生学习能力差的误解。其实不然。以鲁迅《狂人 日记 》为例,学生能够自主分析出“吃”狂人的有哪些人,但对这些人物形象的解读却感觉困难。这种茫然并非是智力问题,而是因为鲁迅的作品经常被安排在课程之首,学生此时还不懂文学批评的方法导致一时无从入手。但如果将文学鉴赏的方法单列出来讲给学生,必将枯燥无味,不如将方法以问题的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问题教学法是将知识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文学鉴赏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初期,通常需要教师设计问题,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后期则应逐步转变到学生提问题。教师安排学生课前阅读作品,让学生课前自主探究,课中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提问,一组回答;或者一组将学习成果以学术 报告 的形式展示出来,另一组则提问质询。知识的学习之外,探究型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讨论则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若再以作业形式课后形成论文,亦可锻炼戏文学生较为欠缺的论文写作能力。现当代文学课程所面临的另一难题,是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由此,授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范例”效用。所选的作品应可起到范例的功能,授课过程中也应注意 总结 、归纳文学鉴赏的规律。以《沉沦》为例,解读潘先生时很多同学还不能注意到其“先生”的身份,之后再看“他”,则能很快注意到其“ 留学 生”的身份,并由此身份入手对人物加以分析和评判;更有部分同学将这一知识分子形象与狂人、潘先生等知识分子形象相对比, 反思 现代史上知识分子的道路与命运,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强调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着眼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正所谓授人以不如授人以渔,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交互运用,是学生掌握文学鉴赏基本方法的有效手段。

二、文学鉴赏与专业实践的融合

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与研究能力相比,他们更希望得到提升的是实践能力。这也是他们对理论类课程兴趣不高的一个原因,是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掣肘,却也是创新的切入点,若能发挥文学与戏文的双重优势,则将实现双赢。讲授与表演的结合,是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课程可选用的教学方法。表演是戏文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他们的兴趣与特长,将表演带入课堂,截取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表演并加以陈述,能够检测他们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也能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巴金的《家》为例,可表演觉民逃婚后众人的不同反映,演完后开放“观众”进行点评。在互动环节中,对觉新帮觉民说话到底有几分真心等问题经常产生分歧,“演员”表演时对人物内心的揣摩与“观众”对人物的认识在碰撞中激发思考的火花,在讨论中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演的加入弊端在于所需时间较多,即便课前准备所耗费的时间不计,一节课时间学生表演加上点评与讨论,最多只能完成一到两个片段,很难全面铺开。若要实现全部学生的参与,所需课时量占的比重势必过多。当下社会,早就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标志着图像主因型 文化 取代传统的语言主因型文化。”图像文化的流行对于以文字作为表达手段的文学来讲是巨大压力,而当大众习惯于通过各种影像资料侧面了解文学文本时,误解与偏见也随之而来。但与其排斥,不如将影像资料引入课堂,化危机为转机。

影像之于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也不能不重视,其一是限制学生的 想象力 ,其二是难以体味文字之美。对于不喜阅读文字、只通过电影或其他艺术形式了解文学作品的学生而言,作品是以一种固化了的形象出现的,这就弱化了小说为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再者,电影与文学作品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转化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改编,一部分图像无法或很难展示的部分必然会丢失,其他内容也会经由导演或编剧的理解产生一些“误差”,或增或减或变。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差异,正是戏文专业学生发挥其专业特长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入比较的视野,在对改编的评价中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准。同时,老师也可指导学生讲文学作品自己改编成剧本,表演并制作成短片,既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为文学与影视教学之间搭起了合作的桥梁,不同课程之间若能相互沟通配合,让学生既不必增加学习负担又能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复杂,单一的教学方法通常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要综合运用讲授、范例、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之相辅相成。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也越来越普及,电影、电视、图片等不同艺术形式也应参与到课堂教学,通过与文学作品的互读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文学课程要与应用型专业的专业特征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金圣叹文学鉴赏主体论左健;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11-3010

2、夏丐尊文学鉴赏教学论辩证(上)王荣生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 科学版)1999-10-308

摘要:让今天的学生真正回到语文的世界,唤起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出高雅的读书品位和审美能力,方法主要有:创设课堂活动,营造情境,在师生互动中展开鉴赏;注重涵泳品味,紧扣语言,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鉴赏;突出感性体验,加强诵读,在审美思辨中学习鉴赏;设法调动情绪,注入激情,在情感的磁场中对话。

关键词:兴趣 师生互动 品味 诵读 激情

现在的青少年常常拒绝传统,追求时尚,观念功利,情感冷漠,在审美能力、审美品位和审美追求上有着鲜明的特征。他们中的很多人习惯于读图听碟,游走于短信网文,对文学的经典斜目以视,对文化大师敬而远之,常以另类自喜,以愤青自居,视纯真为傻,看严肃为呆。对文学、对语文的兴趣已经近乎漠然,或许因为中考、高考,才把他们留在了中学语文的课堂里。如何让今天的学生真正回到语文的世界,唤起对语文的热爱?如何培养出高雅的读书品位和审美能力?这些问题都十分严峻地摆在了我们语文教师的面前,让我们这些以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为己任的语文教师不得不深入思考。

一、创设课堂活动,营造情境,在师生互动中展开鉴赏

通常对文学教学不感兴趣甚至冷漠的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阅读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太远,难以引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是教学流程千篇一律,把动态的认知审美过程变成了静态的程式图解,造成学生对阅读教学索然无味,产生冷漠厌倦心理;三是面对应试升学的压力,教师把凝聚作者激情与心血的作品肢解为若干语言文字训练题目,也就很难勾起学生的阅读激情。总之,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是产生冷漠心理的主要原因,而要改变这种心理状态,就要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努力改变单调的学习环境,不求巨细无遗、面面俱到的教学程式,力求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的教学灵动,加强双边或多边的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促成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心境和阅读愿望。

二、注重涵泳品味,紧扣语言,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鉴赏

要让文学鉴赏真正得以落实,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是关键。形象的塑造需要语言,意境的构成离不开语言,作品的深意蕴含于语言。要努力去挖掘文字背后的空白,咀嚼词句内部的情味,由此拓展想象,领受涵泳的兴味,感受语言的魅力。

1.要品出语言所创造的有意味意境。文学的意义常常由意象、意境所表达。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常常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而意境则是作家主观情思与客体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文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认识意象,感受意境。

2.要品出力透纸背的言语内涵。文学作品的语言所表现的意义,并不是呈现在同一个层面上,有表层和深层之分,而文学语言的意蕴、意味和意境,有着丰富多变的表现形式。体味语言的丰富性是进行文学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姓“语”的体现。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懂得欣赏小说细节的深刻意蕴,学会揣摩话剧台词的潜台词,注意诗歌意象的意义指向,弄清 散文 语言的言外之意……

三、突出感性体验,加强诵读,在审美思辨中学习鉴赏

文学作品的魅力常常是在持续不断的反复中显现出来的。诵读的作用自不待言,但如何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滋味、读出独到的体验,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这是我们应当很好研究的。

首先,汉语的音韵美、节奏美、韵律美,其感悟的最好方法是“读”。“读”是手段,感悟是目的。“读”不仅能对 文章 内容进行把握,更能对语言文字的诸多美进行欣赏、品评。问题是“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读准字音、读得通顺流畅到读出一种美感来;由读出节奏、韵味到读出一种情感来。读出美感和读出情感是读的最高境界。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以类似的情感体验,去领悟作者自我抒发或从旁描述的出神入化,把握作者内心所感的至真至诚,从而激发敏锐的语感。因此,这些就要教师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读”的形式,如学生读、教师读、专家读、默读、对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读、趣读、美读,读出层次,读出变化,读出韵味,读出个性,读出一片读的新天地。

其次,“涵泳工夫兴味长”。在文学欣赏中,不断地“涵泳”是达成欣赏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文学欣赏的意义上说,一篇作品的全部意义不会也不可能被某一阶段的读者读解完,只有在不断延伸的接受链条中,作品的深层意蕴才能逐渐被读者发掘出来。教学过程中注意适时提取学生熟知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温故而知新,便会获得新的审美感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初中读时,对作品中情感的把握未必准确,也体会不深,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涉世的深入,一定会在年轻的心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读出生活,读出成长,读出思想。初读《项脊轩志》,未必能深悟那力透纸背的亲情,当他(她)学会了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真情,获得的美感一定有别于初读之时。因此,教学中可以把学生以往学过的文学作品进行复读性训练,使他们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理解,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丰富自己的审美 经验 。

再则,要注重个性化阅读。文学作品的阅读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涵泳和体悟潜藏在作品中的内在意蕴和情趣,解除萦绕于字里行间的理趣、意趣和情趣,进行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情智整合与生成,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着力创设问题情境,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形成学生发现问题的沃土,在看似无疑处发现无限烟波。

四、设法调动情绪,注入激情,在情感的磁场中对话

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语文教学的诸元素——文本(尤其是文学作品)、学生、教师,都是离不开“情”的,可见,语文教学的活动恰似一个情感投入的“场”。很难想象缺乏情感的文学鉴赏活动该是多么枯燥索然。文学欣赏需要审美的能力,要审美,必须要有激情的燃烧。激情是体验文学韵味的情感支点,激情是体验文学趣味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可以说,没有激情,便没有审美;没有审美,便没有文学的教学。激情的表达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它有时是深邃,启迪思考;有时是诗意,激发想象;有时是幽默,调节气氛。激情充溢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空间,才是奔腾飞动的川流。

总之,语文的课堂需要激情,语文的学习需要兴趣,语文的教学需要活力,让我们用热情去照亮语文的课堂,用激情去点燃文学的火把,用互动去激发教学的活力,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培养学生文学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建筑与文学的焊接──论中国建筑的意境鉴赏指引侯幼彬华中建筑1995-09-2011

2、叶圣陶论文学鉴赏潘新和;语文建设2006-06-018

文学鉴赏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汉语言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3.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4.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5. 汉语言文学论文作品范文

230 评论

阿拉丁摸神灯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展与深入,与现代文学文献的整理和挖掘息息相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类毕业论文 范文 一: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价值影响

摘要:作品中正文本之旁的副文本,是用以辅助理解内容的相关文本。这类文本既是正文本的映衬文本,也是整个作品的组成部分。我国现代文学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文学地位,本文对现代文学作品副文本当中蕴含的史料内容进行解析,继而探究副文本在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现代文学;副文本;价值;影响

一、现代文学副文本由来

在我国文学史上,纯文学作品历来备受瞩目,其也是文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但从史料内容看,文学史料的来源非常广泛,除纯文本以外还涉及到文学作品中的副文本,例如, 日记 文本、书信文字及年鉴或年谱等[1]。此外,现代文学有别于古典文学,二者史料内容也不相同。现代文学比古典文学多加入了新元素,包括扉页引言、文本封面、 广告 文本等,此类元素出现后,文学文本逐步被划分成正、副文本,其中,正文本表明作品的本质特征,而副文本用以表明辅助信息,带有历史特征。鉴于此,副文本能够用于探究多方面的历史性问题,其史料内蕴相当丰富。

二、现代文学副文本的内含史料

1.序跋

一般而言,正文本附近位置穿插或环绕着副文本,这类副文本的用途是向读者交代、阐明相关信息,因此,借助副文本能够获取当中的史料。不过,多数副文本并不具备信息凸显性,人们需要参照正文本及相关资料才可辨析出史料内容。副文本中的“序跋”囊括了大量的史料内容。现代文学的诸多作品中包含了序跋,其中通常阐述文学史、作品、作家等各方面的内容,可为后世提供有关的史料内容。例如,《<呐喊>自序》叙述了鲁迅本人所经历的转折事件,《无妻之累》序跋交代了当时沪杭凶杀案件的相关情况。此外,序跋是作品和序跋撰写者之间的联系纽带,例如,周作人为所教学生的作品撰写序跋;鲁迅常给左翼派作家书写序跋。从序跋中可看出作品构思、作家思想等内容,借助序跋表达这些内容,可以映射出创作背景、出版过程、传播情况等信息。

2.扉页、题辞、引语

现代文学出现了题辞、扉页及引语,这类文本短于广告,其短小精悍,蕴藏多种史料信息。扉页、引语多来自经典诗词、中外名著等的部分内容,写法接近于“用典”,把经典的中外文句引入现代文本中,既可幻化出新鲜的情境语言,也可体现中、外史料内容。例如,《采石矶》是郁达夫所著作品,当中引用诗句“ 文章 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天末怀李白》杜甫)[2],用以表达作者自己对胡适的激愤之感。《走到出版界》的扉页卷语借用《庄子•秋水》中惠子和庄子交往 故事 ,用以暗喻鲁迅和作者(高长虹)的关系。这类文本本身兼有史料性质,促使其成为古今、中外史料的“融合剂”。作者自写题辞中可见更多的史料信息,例如,《绿页》为苏雪林作品,当中的扉页题辞写道“给建中--我们结婚的纪念”,由此看出,在结婚之初时,苏雪林的婚姻生活十分甜蜜。此外,引语、题辞仅出现在某个版本里,其余版本则被删去,这一般是为了辨别版本所作的标记,凭借版本标记也可得到作品的版本史料。

3.注释

少量文本中的注释是由作家本人所标,多数是后人按照文本内容添加的注解,因此,注释可视为后生、外生类副文本,这些内容需要放到正文本中才能获得合理解释。从用途看,注释可对文本的细节内容作进一步解释、说明,通过查看注释,读者可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及内蕴意义。注释内容揭示出作家、作品的多方知识,让读者能够更为系统地研读作品。可以说,注释的广泛度超出序跋范围。文本注释有文内注、分题注两种,其中,分题注囊括了版本变化、发表出处、作品背景、标题变动等情况内容;文内注包含的信息量更广、更多。

4.图像

作品中的图像有插图、封面画、相关照片等。插图、封面画可传达正文本的相关内容,其作为直观内容具有很强的视觉性、功能性,用以图证文学的史料价值。例如,《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图志》等。部分现代期刊也有图文类作品。如,半月刊《戈壁》由叶灵凤主办,当中“鲁迅先生”系列漫画描绘出叶灵凤和鲁迅间的“ 文化 恩怨”故事。此外,正文本出版之初已经附有的封面画、图像等,同样富含各种史料。例如,《坟》一文扉页穿插着翅收于胸、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就是作者鲁迅的现状投影和真实写照,《生死场》封面图是由作者萧红所画,展现出东三省处于不断沦陷的真实境遇。

三、副文本在现代文学相关研究中的作用及影响

1.副文本为后世探索现代文学提供史料

文学作品当中的副文本可向人们展现多种类型的研究史料,这些史料主要是:①历史遗物,诸如文人故物、故居及手稿等,此类史料可作为刊登原版文物时所用。②历史文本,大致有年鉴、年谱、方志、著述、家谱等;③文学纯文本,包含小说、 散文 、诗歌、戏剧等;④部分文本介于文学、历史两种学科之间,此种文本亦称作“亚文本”或者“副文学”,主要有人物传记、信件、个人日记、游记、书话、回忆录等。此外,副文本的形式多样,一些类似宣传、传播的文本也可归到其中,好比作品序跋、出版词、刊登语、广告策案等[3]。往深处看,还有一些常被忽略不计的“碎片文本”,包括作品中的笔名、引语、扉页语段、题辞、图像文字、注释等。其实,这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副文本中,蕴含着非常之多的史料,研究学者应当重视这些内容的信息研究。同时,作品文本和碎片文本间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中一项内容进行探讨时,应当紧密联系另一文本内容,这样才可全面地看待文学作品,副文本的运用价值也才得以充分发挥。

2.副文本是现代文学史学中的构成部分

现代文学中出现的副文本,其形式、内容都有丰富的史学资源,研究副文本相似于探究历史本相,在副文本里可以探析出现代文学之原有面貌。例如,《地泉》中的会集序言、良友丛书的刊发广告等。除了史实价值外,副文本还是人们理解正文本的重要信息,通过了解副文本,读者能发现更多的情景语言及相关信息。作品叙述一个具体背景时,往往需要副文本加以深度刻画,将作者成长经历、阅历情况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全方位认识文本的叙写内容。从大局看,副文本贯穿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全程中,其参与到文学史论、思潮运动、社团运动、文类动态史的演变发展中。此外,还可编制关于现代文学广告、序跋的史志。

四、结束语

自现代文学中形成副文本及其相关文本后,文学作品得以深度细化。对副文本展开研究,应当注重其史料信息的多方挖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看待副文本的价值探究,从文本注解、内容阐述、史料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鉴品副文本中蕴藏的人文价值。在解读文本时,研究者要秉持“从细节入手、立足于边缘”的原则,力求“复原”作品中的原有史貌,并以创新眼光审视文本的价值元素,开发其中的信息研究资源,运用辩证思维考虑文本史料的研究意义。副文本在现代文学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人们对文学文本进行研读时,应当用联系、全局的视角看问题,不能将正、副文本进行孤立,而要整合副文本的诸多信息,综合探讨现代文学众多作品,以彰显文学的特殊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云霈,刘进才.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拓展——评金宏宇《文本周边——中国现代文学副文本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28):72-74.

[2]张虹倩.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之叙事嬗变及修辞策略问题——基于副文本目录的考察[J].当代修辞学,2015,11(2):76-82.

[3]张元珂.论中国新文学文本改写的向度、难度和限度[J].东岳论丛,2014,35(9):131-139.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摘要:在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大局环境下,众多文学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逐步完善当中。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希望通过文明的重塑来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进而逐步丰富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关键词: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民族精神;人性解放

中国近现代文学有着一定的优越性,它对我国文学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矛盾与冲突。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精神核心是启蒙,是对封建制度和传统思想的重新审视,它呼吁人性解放、主张张扬个性,同时也主导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发展潮流。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周树人先生一生从事于国民思想和国民性的探索,他的《祝福》一文充分反映现代文学的启蒙潮流。该文以年关之夜匆匆由外地赶回家中的“我”为引线叙述了整个故事,作为一个“现代化”、拥有全新精神世界及语言体系的“外来者”,面对一个封建守旧的鲁镇,“我”所接受的思想 教育 完全不能融入其中,甚至会对鲁镇腐朽的思想观念感到无比沉痛和悲哀,而“我”也被长期遵循封建礼教和思想的鲁四老爷所排斥,见面就寒暄“大骂其新党”。从鲁四老爷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沉浸于 传统文化 不能自拔的老者形象,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敌对心理。

从勤快迂腐的祥林嫂身上“我”看到一个备受传统礼教和封建宗法所迫害的女性形象,祥林嫂认为“我”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因此,神神秘秘的来问“我”人死后是否有魂灵,“我”诧异、吃惊、疑惑,为什么一个温饱都不能解决的人关心的不是自身问题,反而是自己死后的情况,可见封建礼教制度对其迫害的程度之深。“我”所看到的有悲哀、失望,对于一个善良朴实的人死后亦然被骂“谬种”时,所发出的各种感叹。从现代文明的视角来看,无论是鲁四老爷还是卫老婆子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其长期受封建礼教浸淫的本性表露无遗。

精神文化才是治疗疾病的良方,沈从文认为西方文化腐蚀着人们的德行,造成民众精神和人格上的病弱,让民族缺乏生机和活力,传统的民族德行和品质仅存在于不受现代文明浸染的人性之中,只有那里供奉着“人性”和“希望”,《丈夫》就是这样一首人性之歌。青年丈夫让自己的妻子卖身养家在湘西是一项极为寻常的风俗,而它却是现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通过讲述青年进城看望妻子的见闻,展现其麻木、愚昧,进而觉醒的过程。丈夫进城不仅受到老鸨的款待,就是见到妻子的嫖客水保后,也没有现代人眼中的对立和尴尬,两人相处较为平静,最后丈夫带妻子回到乡下。如果硬性将其归于阶级冲突,还不如将其作为风俗旧习上人性感召的转化。在妻子与别人交易时偷偷压抑喘息,他感到羞愧、懊悔,因水保嘱咐而心中不再平静,在经过一系列心理斗争和挣扎,最终下定决心带妻子返回乡下,这是人性的最终醒悟。在那艘船上他们没有自由、没有尊严,他甚至无法拥有与妻子的片刻温存,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梦的破碎让他幡然醒悟,在船上受到的不仅仅是人身体上的侮辱和侵犯,同时出卖的还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践踏的是基本的权利,这也是年轻夫妻最终鼓起勇气反抗命运和习俗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水保、老七,还是丈夫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活得都是那么自然、不做作,尽管这个社会存在着种种违背人道主义的陈规旧俗,但是人性会引导其从命运的捉弄和陋习中摆脱出来,会让人们最终步上正轨。正因如此,沈从文认定这样远离现代文明、符合人性的文化方式才是治愈中国民族的良药,这样人们才不会被现代文明中的各种不幸恶果所侵害。无论鲁迅或是沈从文他们自身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极大影响着其文化取向,正因为鲁迅幼年时期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鲁迅对西方国家价值体系产生了认同感,他认为只要是西方的,就是文明且理性的,是值得中国模仿的。而古老的中国封建文化给人们带来的是颓废腐朽,需要摒弃。我们不能否认封建思想、制度当中确实存在着不良因素,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认其中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扬、去传承。

“中国的现代性起源于民族国家的救亡图存运动,中国人对社会现代化渴望,大于现代化境遇中人对存在本身的探寻,更缺乏对现代性本身的质疑和批判。”因此,周树人以在铁屋中进行呐喊的方式,意图唤醒正在沉睡中的中国人,冀图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从而使我国免于流落到沦丧的地步。然而,沈从文却是背道而驰,他放弃了当时绝大多数读者希冀的视野,反而以超越性的眼光去触摸历史的暗流,并且运用敏锐的洞悉力,去理性的分解文明。所以,沈从文以构筑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形式来 反思 和质疑现代文明,他孜孜以求的诊断“国民毛病”、修正“现实”的文学理想。也正因如此,我们也能从沈从文对现代性的自反特质之中了解到其对人性本体的态度。通过以上解析,现代性这个观念在世界史范畴内的品质、特性、作用等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现代性观念在西方文化里生长出来,它起初是属于西方的,后来变成属于世界的。在各种文化中,西方文化发展出了此时此地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在漫长的文化行程里发展成一种普遍的信仰。____文化与继起的人道主义文化之间存在着正题———反题这样的形式逻辑关系。在基督____,构成普遍理解活动之诠释基础的是“彼地彼时”这样一种观念。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人道主义世界正好是此前历史的反题,西方的就都是好的,只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才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之道,才能够使我国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张丽,李季.试论《西厢记》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的现代性特征[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2):41.

[2]贾晶晶.茅盾“为人生”文艺观溯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16-18.

[3]刘勇刚.云间派文学研究[C]//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2010.

文学类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 文学类毕业论文范文

2.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3.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4. 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

5. 古典文学论文精选范文

201 评论

无敌小猪猪侠

植物修复在治理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程峰 王杰光 靳丽辉 (桂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地质工程, 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 矿业活动是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来源,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等 优点。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易于被社会所接受,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修复技术。本文从植物稳定、植物提取和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的协同修复等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矿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 植物稳定; 植物提取; 修复 The Phytoremediation Applys in Fathering soils Contaminated by Heavy Metals in Mined Land Cheng Feng, Wang Jie Guang, Jin Li Hui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 Lin, 541004)Abstract:The main source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the mining to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mediation, applying phytoremediation has manyMerits,such as lower cost ,maintain the original structure of soil,less possible to cause secondary will not only beautify our environment,butAlso can be easily accepted by the it is very bright and useful to research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phytoremediation in mined landin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phytostabilization,phytoextraction, synergistic useof plants and words: mine land; heavy metals; phytostabilization; phytoextraction; remediation 金属矿山中的尾矿库是环境体系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尾矿是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物,这些废物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毒重金属,当把它们从地下搬运到地表后,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尾矿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对附近土壤等地表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并通过接触、食物链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此外,矿山开发过程中的尾矿、废石等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的大量占用和对堆置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矿区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是目前倍受关注的研究领域,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种类繁多,这些元素如果在土壤中沉淀与固定随其它相界面在自然界中循环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土壤植物修复技术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该技术用一些特殊植物吸收污染土壤中的高浓度重金属,以达到一定的处理效果。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在这方面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一定进展。1 重金属植物修复 重金属不同于一些有机物那样易自然降解,而是在土壤中长期存留并富集。辽宁省铁岭柴河Pb—Zn矿区的土壤—岩石界面的重金属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Cd、Pb、Zn元素含量分别是当地背景含量的11、、3倍,大大超过了当地背景含量水平;Cd作为制约当地农业用地的限制性元素,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倍;矿区附近玉米中Pb、Cd含量分别是国家食品卫生标准16~21倍、~倍。现有的物理或化学修复方法有着价格昂贵、破坏被污染土壤场地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的起点。因此有人利用植物的超量吸收积累特性从污染土壤中“提取”重金属,从而达到治理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继而形成植物修复技术。 表1 矿区污染土地的植物修复类型及其可处理的污染物 Table 1 Phytoremediation and its target chemicals in mined land 类型 过程和机制 处理化学品Type Process and mechanism Target chemical 植物 植物控制土壤和尾矿糖的PH、气体、氧化还原 重金属、酚类和含氯的溶剂稳定 状况,改变重金属存在状态;一些有机复合物 的腐殖化程度 植物 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水一起被吸收,或通过 Ni、Zn、Pb、Cr、Cd、Se放射提取 阳离子泵、吸附等其它机制 性核素、BTEX(苯、甲苯、乙 基苯、二甲苯),五氯苯酚、短根际 吸附或在根部吸收(通过细菌和藻类) 链脂类复合物重金属、有机复过滤 合物重金属、放射性核素、有 机复合物 植物 水生和陆生植物吸收、储存、生化降解有机复 军需品(TNT、DNT、RDX、硝基 降解 合物成为无毒的副产物,产物可被用于生成新 苯、苦味酸、硝基甲苯、硝基 的生物量,或被微生物进一步分解成毒性更小 甲烷、硝基乙烷),阿特拉津、 的产物;霉的生成和衰老有时也被某些植物用 含氯溶剂、溴代甲烷、四溴甲 于代谢和解毒复合物;还原氧化酶依序作用于 烷、四氯乙烷、二氯乙烷、DDT、 植物的不同部位 其它含磷、氯的杀虫剂、多氯 联苯,苯酚 根际 植物分泌物、根坏死、及其它过程可提供有机 多环芳烃、BTEX、石油烃碳水降解 碳和营养物刺激土壤细菌生长;根分泌物诱导酶 化合物、高铝酸盐、阿特拉津 的生成,与菌根真菌等微生物共同代谢;活的根可 草不绿、多氯联苯、其它有机 为耗氧菌提供氧气,死的根有助于厌氧菌的生长 复合物 植物 挥发性有机物和金属可被吸收、转变形态和挥; 含氯溶剂(三氯甲烷和四氯甲挥发 复合有机物在大气中更易降解 烷)、Hg、Se 矿区土地的植物修复是利用绿色植物及其相关的微生物、土壤添加剂和植物种植的方法来截留、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通常利用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性、富集性或超富集性的植物来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稳定和植物提取是其主要的两种方式(见表1),植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可通过回避或忍耐来实现。2 植物稳定修复 修复机理 植物稳定修复是利用耐受性植物来固定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植物的根部吸收并积累以及在其根区的沉淀来达到降低重金属含量的目的。在植物修复作用机理研究初期,植物的耐受性受重金属机理成为当时的研究热点,许多学说被用来解释这一机理,现归纳如下:(1)回避机制:植物由于某种原因不吸收重金属,以此来抵御重金属毒害,被认为是最佳方式。(2)排除机制:耐重金属植物通过根部及枝条部位排除金属,以达到解毒目的。(3)细胞壁作用机制:Turner用Agrostis进行实验后发现,耐重金属植物比非耐重金属植物的细胞壁具有更优先键合金属的能力,这种能力对抑制金属离子进入植物根部的敏感部位起保护作用。(4)重金属进入细胞质机制:重金属能进入耐重金属植物的共同体。Brookes等发现,忍耐型植物根部能灵活地吸收锌到其细胞液泡。(5)至金属与有机酸的洛合机制:重金属于各种有机化合物包括有机酸洛合后,降低自由离子的活度系数,减小毒性。(6)酶适应机制:土壤溶液重金属的影响会导致植物根际细胞酶的形成。(7)渗滤调节机制:重金属能引起许多物质从植物细胞渗漏,是因为膜渗透性的增加。 香根草和豆科植物对重金属的植 物稳定修复 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对重金属有高耐受性的植物培育工作已步入商业化,包括有对单一金属和多种金属耐受的植物。有研究发现,树木可以存活并生长于含有较高浓度的多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土。经监测,桦树和柳树的一些树种可以耐受铅和锌。 许多关于香根草的研究证明:香根草()为高大禾草,株高和根系都可达~2m,甚至更高生长,可以有效控制和防止土壤侵蚀和滑坡,这种植物对土壤盐度、钠、酸性、铝、锰和重金属(砷、镉、铬、镍、铅、锌、汞、硒和铜)也有很高的耐受力,适合被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实验人员通过伸长实验就香根草和鹅观草对Cu、Pb、Zn、及其复合重金属的耐性做了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耐受性是有区别的,香根草和鹅观草对金属的耐性遵循Zn>Pb>Cu> Zn Pb Cu的规律。豆科特别是一些具有茎瘤和根瘤的一年生豆科植物,生长速度快,能耐受有毒金属,因而是理想的修复植物。豆科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地区的生长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寄生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和根瘤对重金属的耐性。然而,重金属一般会抑制根瘤菌的生长、寄生豆科植物瘤形成和固氮活性,甚至会导致豆科—根瘤菌无法建立共生关系,进而对豆科植物生产有机质、有效的氮素循环都产生负面影响。为此,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豆科植物茎瘤的相关问题上,通过对豆科植物长喙田箐进行双因素实验研究得出:保留茎瘤使长喙田箐全株植物氮含量和单株植物氮积累量分别比去除茎瘤处理提高了~和~,而且环境愈恶劣,这种作用愈显著。同时,保留茎瘤处理显著抑制了长喙田箐根瘤的生长,同样表现出环境愈恶劣,抑制作用愈显著的趋势。在重金属污染土地上种植金属耐受性植物可以降低金属的流动性,并减少进入食物链金属的生物有效性。3 植物提取修复 植物提取是一种具有永久性和广域性于一体的植物修复途径,已被证实为去除环境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的重要方法。用于植物提取技术的理想植物应具备以下性质:能忍耐高含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在可收获部分能积累高倍数的重金属和有机物;生长速度快,在田间的生物量大;具有发达根系组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共发现了500多种超累积植物。 对重金属的超级耐受力是植物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的关键,液泡的再分配是自然超累积植物重金属超耐受性的基础。金属离子进入根部后,可以通过木质部液体分析表明:有机酸参与了重金属的转运,超富集植物体内的有机酸可降低重金属的毒性,促进重金属的运输。有证据表明,柳树和白杨能从土壤中去除一定量的重金属,净化低污染的土壤。近几年已有研究人员对能否从现有作物筛选出超富集植物进行了相关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属蔬菜不同品种的芸苔在各种Cd污染浓度下,其他上部分Cd富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最高差异达倍。可见,在收集大量作物资源的前提下,有望从中筛选到修复土壤Cd污染的植物。4 植物—微生物及动物的协同修复 1991年首次报道石楠菌根能够降低植物对过量重金属铜和锌的吸收以后,人们对菌根重金属修复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将菌根真菌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剂进行研究,菌根对重金属植物修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菌根真菌通过分泌特殊分泌物等形式来改变植物根际环境,改变重金属的存在状态,降低重金属毒性,起到促进重金属的纯化作用。研究人员通过采用根垫土法和连续形态分析技术,分析了生长在受污染土壤中菌根小麦和无菌根小麦根际Zn、Pb、Cu、 Cd的形态分步和变化趋势。(2)菌根能影响菌根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和分配,使菌根植物体体内重金属积累量增加,提高植物提取的效果。研究人员通过测定不同施锌、铜水平下苗木的铜、锌含量,发现菌根体内Cu含量是非菌根植物体内Cu含量的倍,Zn含量是倍。(3)菌根向宿主植物传递营养,使植物幼苗成活率高,宿主植物抗逆性增强、生长加快,间接地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作用。早在1952年就证实了菌根菌丝向宿主植物传递P和N,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4)菌根的形成也同时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研究表明,树木每克外生菌根能支持106个好氧细菌和102个酵母菌。菌根根际微生物的数量比周围土壤高1000倍。 另外其它土壤生物如蚯蚓,在维持土壤肥力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蚓粪中有机碳、硼、钼、锌PH、CEC等明显高于原土含量;在用蚯蚓处理垃圾时发现加入蚯蚓后重金属的溶出量明显增加;且蚯蚓对河底泥中Cd的富集现象明显。因此设想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存在着利用蚯蚓活动改善土壤性质,增加植物生物量,提高土壤中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可能性,由此为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效率提供一条更为经济、安全的技术途径。5 展望与讨论 综上所述,矿区特别是尾矿库的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修复问题已非常迫近。可以通过植物修复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去除,从而使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更加优美。国内对污染土壤植物的修复研究刚起步,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加大。因此在国内开展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机制研究,找出有效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是紧迫与必要的。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对国内特有朝积累植物的寻找,并对其超积累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其次是做好国外相关修复技术的引进工作,再次加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与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技术的研究,同时应对以下一些问题做进一步深入的思考:(1)当植物体内含有过量的Pb(30mg/kg)、Zn(300~1000mg/kg)与Cu(25~100mg/kg)时可能对牛羊产生危害或生物富集,此情况下怎么避免耐受植物有可能造成的潜在的危害。(2)垃圾与尾矿的混合处理会不会适得其反,它们所造成的污染会不会呈现累加。参考文献:[1] 耿春女,李培军,韩桂云等。生物修复的新方法—菌根根际生物修复[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2(5):20~46[2] MERLIN E,NISSION of labeled nitrogen from ammonium source to pine seeding through mycorrhizal mycelium[J].1952,46:271~295.[3] 黄艺,陈有键等.菌根植物根际环境对污染土壤中Zn、Pb、Cu、 Cd形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3):430~454[4] 田胜尼,刘登义等。香根草和鹅观草对Cu、Pb、Zn及其复合重金属的耐性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21(3):10~36.[5] Ye Z H,Baker A J M,Wong M H, etal. Zinc,lead and cadmium accumulation and tolerance in Typha latifolia as affected by iron plaque on root surface.[J].~67[6] 简曙光,杨中义。茎瘤对长喙田箐在铅锌尾矿环境适应中的意义Ⅱ。。茎瘤对长喙田箐固氮和积累重金属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2):189~225[7] 姚斌,尚鹤,韩景军,梁景森。重金属及有机污染土壤转基因植物修复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5,41(4):142~187

85 评论

相关问答

  • 铁岭中学毕业论文答辩题目

    论文答辩的时候问的问题都比较专业,而且肯定是围绕你的论文的内容和主题进行提问。所以在答辩之前一定要非常熟悉自己的论文内容。主要问题有以下这些: 1、论文中的核心

    snowwhite白雪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铁岭中学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一起来看看关于毕业答辩演讲稿及技巧,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

    夏内内爱吃饭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铁岭中学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一般部分1、按统一格式打印A4纸张2、封皮(“毕业论文一般部分”字样、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3、正

    掉进米缸的猫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铁岭师专毕业论文

    同志你家是马里的

    马路口的miraale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铁岭中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1、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封面 使用学校统一的封面格式,题目使用宋体,一号,加粗,居中,题目是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高度概括,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学生姓名、

    晃晃悠儿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