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3

左左颜色
首页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下载音乐推荐歌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anyantree212

已采纳

这问题,见百度百科...

283 评论

rachelliu1

丰富多彩的拉丁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南美洲四个部分,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音乐在当时也得到了较高的发展。玛雅人的器乐与歌唱、舞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用敲击乐器较多,如用半个葫芦制成放在水盆中敲击的水鼓和用坚硬的长豆荚相互敲击的乐器,还有能吹出鸟鸣声的管乐器等。阿兹台克人则经常使用木鼓、竹笛、海螺和葫芦制成的摇铃。在印加人的音乐中,以排箫和竖笛著称,据说当时曾有多达百人的竖笛乐队为舞蹈伴奏。在印加贵族子弟的教育中,音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无半音的五声音阶是印第安人普遍采用的音阶。 经过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后,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大量欧洲(尤其是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的音乐文化传播到了整个拉丁美洲。同时,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也带来了非洲的音乐艺术。长时期种族间的混血,也形成了各种新的混合民族。拉丁美洲的文化正是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冲突、渗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种统一而又多元的文化。它源于这三种文化而又不同于原有的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从宏观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也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如今,拉丁美洲音乐正以其色彩的丰富。节奏的独特,旋律的美妙,和声的浓郁,吸引着广大的音乐爱好者。它那无比的热情,充沛的活力,神奇的风貌,使世人为之瞩目。正如拉丁美洲伟大的革命家古巴诗人何塞·马蒂所说的:“这是一片用音乐和大自然秀丽景色装点的和谐和富有艺术的国土”。 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印第安人音乐;以黑人音乐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以土生白人、混血人音乐为代表的拉美民间乐。 印第安人音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处于孤立偏僻地区印第安人的音乐,如亚马逊热带丛林区的印第安人。由于处于较原始的状态,其音乐比较简单;又如厄瓜多尔希法罗人的音乐只采用了三个音。巴西卡马尤拉人的音乐也比较简单,但却拥有世界上最长的管乐器--由两根植物茎(一长米、一长米)捆绑在一起的乐器,他们的音乐与舞蹈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往往是在各种仪式、庆典上才表演。这些,对于研究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是很有用的。另一类是发展得较高的印第安人的音乐,如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的安第斯高原音乐,它是印加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他们演奏的排箫、竖笛音乐很有特点,在表现高原印第安人的风情方面十分出色。庄严的太阳神颂歌,忧郁抒情的亚拉维情歌,欢快活泼的瓦衣诺舞曲,都是他们的创造。美妙动人的民间花腔女高音唱法一安第斯高原唱法是世界民间音乐中的瑰宝。印加古都库斯科被称为“美洲考古之乡”,每年6月24日是著名的太阳祭节日,在隆重的庆典上可以见到传统的印地安人音乐歌舞表演。玻利维亚高原的普诺也被誉为"美洲大陆民间歌舞之乡"。 黑人音乐亦称美洲--非洲音乐。这种音乐主要分布于加勒比海和巴西以及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的沿海地区。苏里南的原始森林中,逃亡的黑人奴隶和加勒比海的海地保存了较纯的非洲音乐。在巴西的巴伊亚地区和古巴、特立尼达多巴哥等国的黑人音乐,则受葡萄牙、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较多。美洲--非洲音乐的特点是节奏在音乐中起主导作用,切分很强烈,常采用多线条节奏,呼应式的歌曲,乐段结构不方整,使用欧洲乐器多,且偏爱敲击乐器。加勒比海流行的钢鼓乐就是黑人的创造。这是一种用汽油桶制作的旋律性敲击乐器。这种来自汽油桶的美妙音乐震惊了世界。巴西的桑巴、伦都和古巴的伦巴,加勒比海的卡立普索、曼波、恰恰恰以及秘鲁的马里涅拉、冬德达等舞曲,都是较典型的美洲--非洲音乐歌舞体裁。 拉美民间音乐指的是:主要受到欧洲音乐强烈影响的土生白人、印欧混血人的音乐。这类音乐直接来源于伊比利亚半岛,但在几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己适应了拉丁美洲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变异。它基本保留欧洲音乐体系的基础(包括调式、和声、节拍、乐段结构等),但它那热情洋溢的风格,激荡人心的气氛,已根本不同于伊比利亚半岛的民族音乐了。这种音乐的特点是带有淡淡的怀乡、忧愁的色彩,重唱形式多,唱法放松,音色柔和抒情,采用3/4及6/8节拍多,乐段结构较方整,采用吉他很多。来自西班牙的竖琴在拉美也流行很广,但乐器音色变得嘹亮明快、"竖琴之国"巴拉圭还发展了用竖琴伴奏的独唱、重唱等形式。具有小吉他形状和曼陀林音域的恰朗戈(五弦琴)、蒂波里(三弦琴)、瓜德罗(四弦琴)等弹拔乐器都是欧洲音乐文化与印第安音乐文化巧妙结合的硕果,现已成为拉美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在墨西哥还发展了一种溶吉他、小号、小提琴、低音吉他为一体的马里阿奇乐队音乐,特色鲜明,很受欢迎。 墨西哥的松,智利的库艾卡,阿根廷的探戈,秘鲁的秘鲁园舞曲等都是典型的拉美民间音乐歌舞体裁。

360 评论

幸福家居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相关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关于在音乐课堂中能否引入流行音乐,一直作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争论不休。笔者认为,请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利大于弊的。而音乐教师则肩负着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辨别、欣赏流行音乐的责任,真正使音乐在美育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给予的乐趣。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学习 辨别 引导

“老师,上课的时候能让我们听点流行音乐吗?”“老师,下节课教我们唱两首流行歌曲吧!”“老师……”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近些年来,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总会不期然地联想到这群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音乐课本的相关内容时那一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表情。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教材所选音乐)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 教育 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生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然而,一向被认为是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音乐课,却越来越没有了青春涌动的气息。原因到底出在哪儿呢?

翻开课本,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哪个出版社的中学音乐教材,都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的思路,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为艺术歌曲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几乎没有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如果仅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其产生枯燥甚至厌烦的情绪。这是与新课标中所提出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认为,如果针对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适当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那么,如何在贯彻“音乐教育应当以 兴趣 爱好 为动力”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将流行歌曲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呢?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由于流行音乐的大多数载体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因此“流行歌曲”往往就成了“流行音乐”的代称。

二、正确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发展迅速,曲目繁多,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若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音乐教师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歌曲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把流行歌曲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他们,使之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能够辨识歌曲的优劣,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正确学习流行音乐

学习流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流行歌曲要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领悟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学习流行音乐教学要体现审美,要充分考虑到歌曲音乐在立意、情境、曲调、配器、伴奏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流行音乐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不能真正取代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并且大多数歌曲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让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响起,音乐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教师应做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 文化 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充分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英)斯坦利萨迪 孟宪福译《剑桥插图音乐指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陶 辛《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摘要: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要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 选择性 健康元素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行音乐受众迅速低龄化。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其实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都运用了古典音乐中的音乐主题,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古典音乐效果要好。

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中,笔者向学生教授“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材列出的内容是莫扎特和他的《第四十交响曲》。笔者刚介绍完作曲家,准备让同学们先完整试听音乐时,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 的声音。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音乐里面的音乐主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流行音乐里面运用了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首流行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首音乐的出处,请你们跟随老师的思路。首先听老师试唱音乐主题一。”当我还没有唱完音乐主题一时,底下已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学生们有说是SHE的《不想长大》的音乐,有说是韩剧《My girl》的插曲,气氛十分热烈。我充分把握住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的有利时机,趁势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们用对比的 方法 分析、比较了作品与流行音乐的异同。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得出“莫扎特的作品与那两首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相同,但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一节课就这样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当前,我们的音乐教科书特别是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行音乐。但教材里的音乐经过编写、定稿、出版再发到学生的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不可能年年都在重新改编,因此教材里的流行音乐有些滞后甚至是落后,学生们普遍觉得书中的音乐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 唱歌 而不喜欢音乐课中的歌曲的尴尬场面。但必须认清一点,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流行音乐的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卡拉OK或生命教育展示周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首选都是像《死了都要爱》、《爱情买卖》这样的情爱歌曲。可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选择一些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供学生欣赏或学唱,如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是适应教学相长的有效 措施 ,同时要注意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健康选择”,避免让学生不辨善恶的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的多。

三、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时,除了用流行音乐来带古典音乐和有选择性的加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学唱外,每节音乐课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听听教师为他们选择、准备的流行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规范了音乐课堂的纪律。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留时间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时间多过了我们上音乐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要清楚,我们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而不是喧宾夺主,把整节课或者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听流行音乐和歌曲。

如果本末倒置,这样的音乐课随便叫什么人都能上下来,哪里还需要专业的音乐老师?学生们哪里还需要接受什么专业的审美教育?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播放流行音乐和歌曲的时间。笔者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只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听适合他们听的流行音乐,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课的普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摘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 其它 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

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 总结 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流行音乐相关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2.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3.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4. 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6.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7.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329 评论

smilejune521

电声小提琴是通过电来发声的,而传统的小提琴是通过共振箱的共振发声的 电声小提琴是近代的产物,它比起传统的声学提琴来有几个优点,一个是公共场合的演奏声音更饱满音色更亮,而传统的小提琴的话,不是用很优秀的琴就可能无法得到完美的演奏效果,因为室外的很多东西可以吸音.其次是电声小提琴的音色可以调节,并且有时候琴身的特殊设计可以让演奏家在拉小提琴的高把位的时候更加舒适. 所以,电声小提琴琴适用于大型的露天的场合,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获得很好的演出效果. 当然,它也有不及传统的小提琴的地方,那就是它的音色被认为无法与传统的声学小提琴相媲美,这点很难让传统的演奏家们喜欢上这种新型的乐器.小提琴(violin)是一种超擦奏管弦得鸣提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门极 小提琴为精致的乐器。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的“王后”了。 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独奏。 小提琴是一种四条弦的弓弦乐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成员(该族系中的其它成员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1600-1750年间成为最大的小提琴制作中心。著名的制琴大师有:Nicola Amati(尼古拉·阿马蒂),Antonio Stradivari(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及Giuseppe Guarneri (吉塞浦·瓜奈里);他们制造的乐器至今都是无价之宝。小提琴的五度定弦为:g, d1, a1, e2, 音域超过3 个半组,是所有管弦乐团必不可少的乐器,也是乐器之后。编辑本段形状构造小提琴由30多个零件组成。其主要构件有琴头、琴身、琴颈、弦轴、琴弦、琴马、腮托、琴弓、面板、侧板、音柱等。 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为:A弦,E弦,D弦和G弦。 小提琴主要构件小提琴琴身(共鸣箱)长约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面板常用云杉制作,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小提琴的音质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木质和相应的结构,取决于木材的振动频率和它对弦振动的反应。优质琴能把发出的每个声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样灵敏地传播出去。 小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现代则将G、D、A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 小提琴制作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鸣良好,发音洪亮;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影响明显。面板左下面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软,或 小提琴琴弓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当琴弓与琴弦摩擦使琴弦振动时,通过琴马引起面板振动,又通过音柱使背板振动,E弦振动较少,而G弦振动较大,从而使低音梁有更大振动,并造成共鸣箱的振动。能否使琴声得以充分发挥,取决于琴弦及其张力、琴马质量、运弓的压力和速度。要想把琴的各种音质都表达出来,还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等演奏技巧。 尺寸适用对照表 规格 尺寸 适合年龄 备注 1/8 255mm 4-5岁 1/4 280mm 6-8岁 1/2 310mm 9-11岁 3/4 335mm 12-14岁 身高稍小的成年人,或身高米左右的人 4/4 356mm 15岁以上 身高以上 1/16 基本上作为模型或者摆设的居多编辑本段发展简史目前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 Jambe de Fer 于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但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有许多不同说法,有一说是起源于“乌龟壳琴”,有个年轻人在沙滩上散步,忽然听到一种悦耳的声音,他仔细一找,原来是踢到空龟壳,龟壳震动发出的声音。他回家一琢磨,发明了一种类似空龟壳的乐器。这就是小提琴的开山鼻祖。后来,人们把它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可“万变不离其宗”,小提琴的琴孔还是龟背壳演变的样子。有说是起源于北非,有说是起源于印度,也有说是起源于西欧等等。有这么一个传说: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我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 高档小提琴斯特隆(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瓜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 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那时的许多珍品现在还保存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十五世纪,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 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里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a)。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Le Messie),也作“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馆。 现藏柏林的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近代小提琴约在1550年就已为人们所熟悉,系由当时流行的乐器雷贝克和臂提利拉琴演变而来。通常所说小提琴前身维奥尔,在构造、调弦、演奏技巧等方面,对现代小提琴的形成都无决定性影响。人们曾普遍认为意大利北部的米兰、威尼斯、布雷西亚和克雷莫纳一带是小提琴的诞生地。16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业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小提琴制作流派,一派是以阿马蒂父子为代表的克雷莫纳制琴派;另一派是以萨洛的加斯帕罗(1540~1609)和他的学生.马吉尼为代表的布雷西亚制琴派。这两派制作的小提琴各有特长,经历了几百年,至今仍属上等珍品。 1650~1750年,是小提琴制作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小提琴制作家,如N.阿马蒂、J.斯坦纳,以及被人们认为最杰出的制作家A.斯特拉迪瓦里和G.瓜尔内里等人。阿马蒂所制小提琴的面板和背板弧度较大,音质好,用来演奏室内乐,有如明亮的女高音。18世纪后期,.维奥蒂赞扬了斯特拉迪瓦里琴,维奥蒂的老师G.普尼亚尼与N.帕格尼尼喜爱瓜尔内里琴之后,这两位制琴大师的作品才被人们所欣赏,并取得了巨大名望。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琴具有在大厅中演奏协奏曲时所需要的音响传送力。 18世纪后,小提琴制作业的领先地位从意大利转至法国。这个时期小提琴的造型不断改进,已取得更大音量和更好的音质。法国制琴家N.吕波(1758~1824)以斯特拉迪瓦里为典范,把法国的制琴技术和意大利的制琴技术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法国的F.图尔特(1747~1835)约在1785年对琴弓的长度、重量、形状、装置等方面又进行了重大改革。小提琴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反映了J.海顿、.莫扎特和 贝多芬作品中具有的歌唱性,以及运弓方面的更大变化等对小提琴性能上的要求。 1789~179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随着贵族与皇室的衰落,音乐也从宫廷走向民间,出现了为公众服务的交响乐队和音乐厅。为适应环境的变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18世纪末~19世纪初,小提琴琴颈加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变高,并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银丝。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更大的张力。琴弦的增长使琴面上的压力增大,于是低音梁变长变厚,音柱也加粗,以此获得更大更有力的声音。1820年前后L.施波尔发明了腮托,使左手从完全承担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来。腮托的设置,使左手在换把、揉弦、按弦更加自如。 小提琴18世纪末,音乐学院在欧洲相继出现,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促进了机器制琴业的发展。法国的米尔库、德国的米滕瓦尔德都是大量生产小提琴的地方。法国的.维约姆是 19世纪制琴业的著名人物。 维约姆雇用一些工人,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小提琴,并以其名为牌号出售。他从世界各地搜集到许多散失在私人手中的优质琴,把它们送到演奏家、收藏家的手中,或者是博物馆。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伟大作曲家巴哈曾于1720年为小提琴创作了六首无伴奏作品:三首奏鸣曲,三首古组曲,是小提琴独奏曲的精华。今天请朋友们欣赏的是:巴哈的《 E大调前奏曲》,选自其第三首无伴奏组曲,由20世纪杰出小提琴家Itzhak Perlman 于1988年录制。它使用的是Guarneri – Gesu 小提琴,制作于1740年。 西洋小提琴传入中国是在清朝末年(约1920年代)。民国初,学堂音乐教育兴起,人们对外国音乐发生兴趣。从1920年代开始,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师先后到中国演出,鼓舞了许多热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并随之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创立了音乐专科;许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同时也培养了众多中国自己的教师和演奏家,如:马思聪,刘天华,冼星海和黎国荃等。从这一时期开始,也陆续出版和翻译了不少《小提琴演奏法》,并有作曲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中国小提琴曲,像是《梁祝》和《苗岭的早晨》等,都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陈刚先生所作。 中档小提琴从1980年代开始,一批中国自己培养的青年小提琴家分别在众多的国际大赛中获奖,胡坤既是其中第一位。他曾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林耀基教授,并获得芬兰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第五名好成绩。请欣赏他1999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由陈刚根据苗族口笛独奏编曲。胡坤现在任教于英国梅纽因音乐学校和皇家音乐学院,他使用的是一把制作于1734年的小提琴。 中国在小提琴制造上,近年享有国际声誉。广州乐器厂陈锦农所制红棉牌小提琴,1980年获美国第4届国际提琴制作比赛“音质金奖”;北京提琴厂戴宏祥所制小提琴,获1983年于联邦德国卡塞尔市举行的斯波尔国际提琴制作比赛的“音质金奖”。编辑本段演奏艺术演奏 高档独奏小提琴艺术的发展 16世纪,小提琴开始在意大利出现时,一般用来伴舞、伴唱,或直接演奏歌曲。17世纪初,随着小提琴奏鸣曲的出现,演奏技术也相应发展。C.法里纳(约1600~约1640)在1627年的创作中,就采了用双音、震音、颤音及高把位,并模拟猫叫、狗吠、笛、鼓、吉他等声音。一些演奏家与作曲家也竞相仿效; 于是模拟杜鹃、夜莺、公鸡等声音的作品,充斥于当时的乐坛。直到17世纪后半叶,意大利作曲家和小提琴家A.科雷利才把小提琴艺术引上了正途。编辑本段演奏要点小提琴属于歌唱性的旋律乐器。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发出歌唱般的丰满、动听的声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小提琴的演奏技术来说,有以下各种主要基本功。运弓优秀的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就运弓而言,取决于运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压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触点这3种因素的不同结合。小提琴的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分弓:一弓演奏一个音,音要拉的干净,清楚;②连弓:一弓演奏许多音,在很多乐曲中都会用到,是最常用的弓法之一;③顿弓:音与音之间断开;④跳弓:弓毛离开琴弦。这4类弓法是最基本的,在20世纪中期,连顿弓,即在一弓中连续快速演奏许多音与音之间是断开的音,被人视为绝技,随后又出现了“自然跳弓”,即弓毛在琴弦上,而听起来或看起来像跳弓一样。所以人们把小提琴演奏艺术称之为“运弓的艺术”。音准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有些乐器在制造或调音时就有音准要求。歌唱和乐器演奏过程中,随时都要通过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来解决音准。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与适宜的演出环境。乐器的形体结构、音孔位置、张力变化以及空气湿度,都与音准有关。就弦乐器讲,长时间演奏及气温上升,均使弦松弛,因此弦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低。就管乐器讲,虽然气温上升使管体略微伸长,但同时气压降低,声速提高,频率也随之增高(据实测,气温每升10℃可使管乐器发音升高3音分),因此管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高。歌唱及弦乐器、管乐器的音准,当有钢琴伴奏时,都以平均律为准则;但由于平均律的许多音程听起来并不严格协和,所以在独唱、独奏、重唱、重奏时,常常需要偏离平均律而趋近纯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达到音准要求。揉弦揉弦是小提琴,二胡,吉他等弦乐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的演奏技巧之一。在乐句适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揉弦,会比没有揉弦的乐句在声音上要生动的多。 揉弦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现力的技巧,用它可以来表现不同风格和特征的每一个音或每一个乐段。揉弦的要点是怎样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段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肘臂揉弦和手腕揉弦,两者都要练习。以能够表现出最好的音乐特征,来选择揉弦的速度和宽窄。 有几种方法,初学者可以试试,可能会有利于学习揉弦: 1.一是做指端关节前后屈仰动作。先在桌子上练,分别练习各个手指一关节向后躺下(不是完全贴在桌子上),再立起的动作,再分别作左右晃动。由快到慢,最后五个指头一起练习。 2.首先应学会手腕揉弦。其方法可先将手臂放在大腿上或椅臂上,然后将手腕放松前后摇动,力求平均,待动作习惯自如后,再放到指板上练习。 同时要注意: 在手腕前后揉动时,带动手指的关节,手指的触弦点不能随着手腕的揉动而移位。在练习手腕揉弦时,可先从三指开始。因为用三指揉动可以使动作更为宽松,然后再练习二指和一指。而练习四指时,还可将三指紧靠四指帮助揉动。这样的练习会使颤动的效果更为自如。在手腕揉弦练习的基础上也可逐渐学习和熟悉手臂的揉弦和手指的揉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演奏上的表现力,适应于各种力度和情绪变化的需要。 3.还有大臂揉弦、手指揉弦。大臂揉弦多用于长的重低音,主要体现出乐曲的浑厚和伤感,手指揉弦多用于半拍的高音,可以表现出乐曲的欢快和优美,而想学好这些,前提是熟练的掌握手臂揉弦。把位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称之为把位。靠近琴头的把位为低把,靠近琴马的为高把。从一个把位换到另一个把位,称为换把。换把位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空弦换把,同指换把,不同指以及泛音换把等。换把时产生非音乐需要的滑音,是技巧训练不足的标志。滑音可以使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富于变化,增加一个优美的过度。特别是结合换把使用滑音,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演奏手段。双音与和弦小提琴可以同时演奏两个音甚至是3个音,也可以分奏4个音的和弦,这不仅丰富了它的表现力,并可不依赖其他乐器的伴奏进行单独演奏。小提琴的三度、六度、八度以及十度双音音阶,是演奏双音的基础,也是小提琴家必须终身练习的一项基本功。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颤音、泛音、拨弦等,都是一些高深的技巧。 双手技巧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音阶、双弦、换把、颤指、泛音、拨奏。 右手技巧有:连弓、分弓、顿弓、跳弓、波弓、击弓、碎弓。 等等。小提琴家的魅力不少在于右手神奇的运弓。 小提琴特殊奏发在总谱中的标记: 拨弦:pizz 恢复正常演奏为arco 靠近琴马:sul pont恢复正常演奏为ord 靠近指板:sul tasto恢复正常演奏为ord 弓杆击弦:col legno恢复正常演奏为arco 加弱音器:con sord摘除弱音器为senza sord 另外在管弦乐里分部为div,齐奏为unisppp 最弱 pp很弱 p弱 mp中弱 mf中强 f强 ff很强 fz最强 fz或sf加强音 pizz拨奏 arco用弓拉奏(在拨奏之后) solo独奏 tutti全奏(全乐队) 8va高八度 .全弓 .上半弓 .下半弓 M.中弓 Fr弓根 Sp弓尖

115 评论

相关问答

  • 毕业论文PPT下载音乐app

    可以啊,最好选用钢琴曲,一定要让老师感到舒服

    zhangalan26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毕业论文下载歌曲简谱推荐

    有关吉他的起源及发展简史,我个人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八个阶段:1、有根据的吉他的远祖应该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门遗址上的“赫

    天使之夜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毕业论文下载歌曲推荐中文

    才20分,谁给你答啊,要答也给我答啦,我都出了200分了,好的还有的加

    路小佳路过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毕业论文下载音乐软件推荐

    海量音乐合集: 点击下载车载音乐/dj歌曲/流行歌曲/经典老歌/4d环绕歌曲/成名曲等合集 链接: 提取码:3456 链接: 提取码:3456 链接: 提取码:

    卡娃依叻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毕业论文下载音乐节

    没邮箱怎么发

    吃货kumiko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