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76

emmazhaoyang
首页 > 职称论文 > 利他行为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angdandan

已采纳

在伦理学中,利他主义作为利己主义的直接对立面,它不是以个人利益为确定善的标准,而是强调他人利益,颂扬为他人作出牺牲的精神,并以此作为否的标准。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最初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来创造这个词的。 一般来说,伦理学中的利他主义往往从抽象的人性本能和人性需要来证明利他主义的合理性。一方面,利他主义者借助动物的利他行为,特别是社会性程度较高的动物的利他行为,如社会性昆虫、狼群、鸟类等等,来证明人类在天性中也存在着这种利他动机。其中最典型的,是流行于西方的社会生物学观点。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奥·威尔逊在其巨著《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中,就对动物的利他现象和人的利他现象作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并得出一系列在西方影响颇大的结论,认为自然选择由于在增加生物个体的利他行为的过程中增加了个体和种族存活的可能性,从而从根本上支持了动物和人的利他行为。 另一方面,利他主义者往往还认为人的本能需要是多方面的,即认为人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利他的—面,半是野兽,半是天使,“……仁慈确实是存在的,不论它是多么的少,……在人性中,除了狼的凶残,蛇的歹毒,总还有些鸽子的善良。”这种观点同功利主义或合理利己主义看待人的利他行为的观点是一致的,并试图用这种观点,来缓和人们的自私自利之心。 正象利己主义在过去和现在都激烈抨击利他主义的“座伪性”一样,利他主义在过去和现在也在不断回击利已主义,认为利己主义是“人性的堕落”。利已主义和利他主义的这种论争,直到现在为止,仍是一桩悬案。 集体主义原则认为,无论是利己主义还是利他主义,这种抽象地谈论人的本性的观点,都是对社会历史现象的一种曲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对人的这种利已和利他属性作过深入分析,认为利已主义和利他主义,不过是一种统一的利益的分裂形式,在剥削阶级虚幻的集体中,由于旧式分工和私有制造成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严重对立,从而造成这样的情况:作为普遍利益代表的国家,要求个人利益为国家利益作出牺牲,并向人们灌输这种“利他主义”的道德原则,称之为“美德”;作为追求个人利益的个人,则强调人的“自私的本性”,要求实行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把个人利益作为道德的基础,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作为最高的 “美德”。最后在整个社会中显现出人们对待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道德原则的相互对立的态度:“其中有些人出于对利己主义的义愤而从利他主义的道德教育中寻找出路;而另一些人强调利己的个人主义的创造性的进取精神;还有一些人则希望从两者各取一小部分,强调个人主义的创业精神的必要性,不过要在道德的基础上和在道德的范围内。” 因此,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作为个人在私有制社会利益分裂对抗的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两种形式,其对立并不是出自人的本性,而是私有制社会。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已主义,理论上既不是从那情感的形式,也不是从那夸张的思想形式去领会这个对立,而是在于揭示这个对立的物质根源,随着物质根源的消失,这种对立自然而然也就消失。” 从利他主义产生的这种根源中,我们即可见利他主义与集体主义的根本区别。 第一,利他主义是私有制社会统一的利益形式相互对立的产物,而集体主义则是消除这种利益对立形式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 第二,利他主义从人的抽象本能出发来颂扬人的利他精神、牺牲精神,而集体主义则从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出发,从人的彻底解放,社会的彻底解放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利他精神和对集体作出牺牲的本质。 第三,利地主义在谈论人的利他精神时,往往包含着反个人的倾向,不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统一关系,因而往往容易流于禁欲主义,宗教禁欲主义道德就是其中的典型;而集体主义在谈论人的牺牲精神时,并不包含着反个人的倾向,而是在正确理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把个人的牺牲看成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 第四,利他主义包含的利他精神,由于受其理论和实践的局限,往往流于一句空话,而且最终还可能以利己的形式表现出来,至多也只是所强调的自我牺牲精神,是建立在道德自由基础上的一种崇高的道德选择。 在现实生活中,把集体主义与利他主义严格区分开来,对于我们准确地把握集体主义的涵义,正确地贯彻集体主义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有的同志片面地把集体主义同利他主义等同起来,并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不拿利己主义反对自我牺牲,不拿自我牺牲反对利己主义的观点来批评集体主义。这种把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对立,简单地同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对立加以比较的观点,在实践中是极其有害的,它往往造成人们的一种“逆反”心理,使任命加深对集体主义原则的误解。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必须严肃地把集体主义同利他主义区分开来,反复申明集体主义虽然包含着利他精神,但决不归结为利他主义,以捍卫集体主义原则的纯洁性。

181 评论

哎呀呀biubiubiu

Research on mental health and altruistic behaviorShao Guiping(Fenyang College to Shanxi Medical Universicy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120 college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reaearch being done on mental health and altruistic investigation is intended to lear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altruisitic results indicat e that altruistic behavior relaxed to mental willing to help others i s mentally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the test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xiety depression and hostility betweenn the egoist and altruistis m. Key words altruistic behavior mental health 长期以来,对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应激、个性、应对等方面,这些因素虽然对 心理健康有影响,但并不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全部因素。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态度也是影响心 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利他行为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无私助人的行为。本文并未研究严格意 义上的利他行为,本文中的利他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类似。利他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 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他行为历来是伦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工作者重视的问题 ,利他这种社会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就成为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对利他行为与心理 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1 研究方法被试 参加本研究的是汾阳医专医疗专业两个班学生120人,男生63人,女生57人。 工具 石林、李琼编制的《人生认知量表》中维度三《为社会与他人服务》量表 研究人 生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共10个题目(以下简称一测)。每个题目采用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 、3=不确定、4=同意、5=非常同意的五级评分制。在研究中对被试两周后重测,再测信度为 ,表明量表有良好的信度。 《利他行为问卷》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Matin编制的,共10个题目(以下简称二测)。 每个题目采用1=从不、2=很少、3=不经常、4=经常、5=很经常的五级评分制。在研究中对被 试两周后重测,再测信度为,提示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心理健康量表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题目,每个题目采用1=没有 、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的五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而症状越严重。2 研究结果描述性统计 利他行为 以大于、等于25分作为区分利他行为高低的标准。一测结果有61人利他 行为得分较高占,有59人得分较低占;二测结果,高分有53人占,67 人分数较低占。一测、二测中,男女分无显著性差异(P>)。 SCL-90得分 全体被试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及阳性项目数得分(见下表)。(±s)全体被试(n=120) 总均分 ± 阳性均分 ± 阳性项目数 ± 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利他行为得分与SCL-90得分关系 利他行为与SCL-90的相关系数,r=(P<),说明二者显著相关。利他行为得分越高而SCL-90 得分越低;利他行为得分越低而SCL-90得分越高。 利他行为高低分组SCL-90得分比较 在一测、二测中,利他行为得分较高的被试SCL -90的总均分、阳性均分、阳性项目数明显低于利他行为得分低的被试,存在显著性差异(见 下表)。 一测高低分组被试总均分、阳性均分及阳性项目数比较(±s)高分组(n=61) 低分组(n=59) t 总均分 ± ± * 阳性均分 ± ± * 阳性项目数 ± ± * *P< 二测高低分组被均总均分、阳性均分及阳性项目数比较(±s)高分组(n=53) 低分组(n=67) t 总均分 ± ± * 阳性均分 ± ± * 阳性项目数 ± ± * *P< 统计结果表明,一测低分组被试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上得分高于高分组, 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它因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二测低分组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 敌对性因子上与高分组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因子高低分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见下表)。一测高低分组被试SCL-90评定结果(±s)高分组(n=61) 低分组(n=59) t 躯 体 化 ± ± 强 迫 ± ± 人际关系 ± ± * 抑 郁 ± ± * 焦 虑 ± ± * 敌 对 性 ± ± 恐 怖 ± ± 偏 执 ± ± 其 它 ± ± *P< 二测高低分组被试SCL-90评定结果(±s)高分组(n=53) 低分组(n=67) t 躯 体 化 ± ± 强 迫 ± ± 人际关系 ± ± * 抑 郁 ± ± * 焦 虑 ± ± * 敌 对 性 ± ± * 恐 怖 ± ± 偏 执 ± ± 其 它 ± ± *P< 3 讨论全体被试利他行为总趋势 本研究采用国内外两个不同的测量利他行为及倾向的问卷 ,结果表现出一致性。根据施测结果,我们发现被试在利他行为的选择上呈现两极分化,一 部分学生认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主张“积极奉献,正当索取”,把利他作为社会的非正 式规范,认为遵守社会公德、乐于助人等行为对个人乃至社会都有重大意义,这是一种社会 责任(、1966、1972)。崇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主张人与人应 当平等互助,反对为满足个人利益不择手段,鄙视社会上出现的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见危 不救等行为。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他人、集体漠不关心,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索取,不 求贡献,认为利他是一种过时的观念,不愿承担社会责任,把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而未被发 现查处的人看作“有本事”。利他行为低于期望水平,在本研究中低分组占50%,这暴露出 利他水平难尽如人意。 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利他行为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一测和二测 均表明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心理健康具体因子项目上,一测和二测都表明高分组在人际 关系、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明显低于低分组,有显著性差异。利他行为与我国传统文化及 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高分组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维护社会正义的倾向 ,把利他内化为个人的规范,形成了道德义务感、社会责任感、信念和价值观,自己感到“ 这样做是对的”,不遵守这些社会规范不仅会受到社会的惩罚,更主要的是受到良心的谴责 。而低分组一方面也能认识到利他行为与思想道德是一致的,但又受到现实生活中利己思想 的冲击,所看到听到的与所受的教育有差距,感到无所适从。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总体 道德水平不高,利他往往不被理解,认为好人当不得,在行为选择上处于两难境地,在认识 上出现困惑、迷惘,在情绪上表现为焦虑、抑郁。当代大学生年龄日趋偏小,且一部分是独 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适应能力较差,在集体生活中常因一些琐碎小事导致相互厌 烦、争斗和不可抑制的冲动等敌对行为。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只是一种相关研究,不能断定因果关系。在今 后的研究中可考虑采用实验方法来确定因果关系,以此弥补我们研究中的缺憾。

112 评论

november1985

没有,你可以查查文献。在中国知网上看看

219 评论

马云的小女儿

你要做毕业设计吧?这东西不大好找,建议去专业论坛之类的地方问问看吧。

145 评论

就是不高兴

“利他行为”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放纵他人的表现,这样做可以先放纵在慢慢以引导,才可以做到利他行为的方针!

105 评论

米拉妹妹12

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人所做的有利于他人的公益性的事情。这种行为有可能自己也是受益者,有可能只是他人能够受益的作为。这些作为就称为利他行为。

246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外行李传送车研究现状论文

    很多同学在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都会很纠结国外部分怎么写,一个原因是找不到权威的外文文献,另一个也是因为看不懂外文文献。这里有两个方法,帮你顺利完成国外研究现状撰

    济南别墅装修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利他行为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在伦理学中,利他主义作为利己主义的直接对立面,它不是以个人利益为确定善的标准,而是强调他人利益,颂扬为他人作出牺牲的精神,并以此作为否的标准。19世纪法国实证主

    emmazhaoyang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写论文国外研究现状

    很多同学在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都会很纠结国外部分怎么写,一个原因是找不到权威的外文文献,另一个也是因为看不懂外文文献。这里有两个方法,帮你顺利完成国外研究现状撰

    天津小吃好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国外对幼儿合作行为研究现状论文

    国外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现状 - 百度知道1个回答回答时间:2022年12月20日最佳回答:幼儿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行为与适应性,譬如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幼儿

    小老头and小胖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外国对就医行为的研究现状论文

    因为不能复制,你就慢慢看吧

    greenxixi503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