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80

哇小妹夫
首页 > 职称论文 > 关于游春图论文范文资料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abycarolyn

已采纳

展之虔的《游春图》艺术特点:

《游春图》的章法布置则突破了以往的画风束缚,形成了十分有特色的构图方式,结构层次颇有特点。它的画面的右上部主要是山峦的表现,绘有大量的崇山峻岭,展现了一副山峦起伏、峰回百转的形态。

若在之前,这个画面可能就算是完成了整个景观背景的塑造。但是展子虔并没有到此为止,在画面的右下方,他在画面中画上了山间小径,小径则是由低矮的树木、草丛组成,曲径通幽,旖旎风光、透逛山路,成为了右上方巍峨高山的延伸部分。

这样,高山便成为了山路的背景,山路又称为了高山的细节铺垫和展现。这就使得整个画面比前期山水画更显全面、沉稳、丰富。而在画面的左侧,观者可以看到展子虔在此绘有一处低矮的小山丘。这一小山丘能够与右侧上方的崇山峻岭遥遥相对,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画面的中问,则有大片江河,形成一道波光粼粼的天堑,并与湖水、天空融会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形成湖天一色、山河并举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画面并未只以山川与河流为主,而是在细节之处加以点缀:江河之中有小船点缀其中,船中有三四位神态各异、姿态不同的人物,将人声、山河画面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山川、河流、船舶、人物等形象构造出整个画面的图片比例。

扩展资料: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图中展现了水天相接的情形,上有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也有士人策马山径或驻足湖边,还有美丽的仕女泛舟水上,熏风和煦,水面上微波粼粼,岸上桃杏绽开,绿草如茵。

画家用青绿重着山水,用泥金描绘山脚,用赭石填染树干,遥摄全景,人物布局得当,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该画是展子虔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春图

191 评论

恰恰小资

山水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的山水画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了山水画,但实物未见流传。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当是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前面我们在人物画一节中已谈到,顾恺之的这两幅画是以表现人物为主体的,山水只是人物背景的衬托。 但是,作为人物背景组成部分的山、兽、林、鸟却结合得很完整,表现得也很真实。山石开始依靠线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面,依靠层次来表现不同的山峦变化,利用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纵横的山川。这些都是后来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尽管这种表现还停留在比较幼稚的阶段,但却为以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顾恺之的名字,不但与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而且也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顾恺之之后的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勃然兴起,出现了一批能画山水画的画家和第一批专论山水画的论文。但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一幅当时的山水画作品流传下来,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有关山水画的文献,来认识那一时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水平。不过从此之后,山水画艺术以较完备的表现技法和系统的理论登上了中国画坛。 中国山水画到了隋唐时代,有了一个大的发展。隋代以展子虔为代表的画家们的作品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状况提供了重要材料。展子虔,是今山东一带的人,他曾历任北齐、北周、隋三朝的大夫,是一个绘画的多面手,据说对于人物、山水、界画和车马无不精湛。被世人称为“唐画之祖”。但是,他的最为杰出的贡献还是在于山水画方面,而现今留传下来的他的惟一作品,就是现保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 《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时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展于虔的《游春图》为唐代青绿山水画派的形成开了绪端。 到了唐化,李思训和其子李道昭直接继承了展于虔一系的山水画画风。李思训为唐王朝宗室,曾任“武卫大将军”。他继承井发展了展子虔的画法,用笔工致严整,着鱼浓烈沉稳,画面格局宏伟,堂皇华丽,装饰性很强。他的几了李昭道又继承了他的画风,时称为“变父之势,妙又过之”,并首创海景山水。 这样,从隋代的展子虔,到唐代的李思训父子,一脉相承,形成了我国山水画中具有特色的青绿山水画派。在唐朝,还形成了另一山水画派的源头,那就是水墨山水画。 水墨山水画的开山始祖是王维,据说他诗、书、画、音乐都很擅长,而且还官至尚书右丞。王维的画喜用雪景、剑阁、栈道、晓行、捕鱼等题材,其画以笔墨精湛、渲染见长,具有“重”、“深”的特点。王维的山水画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诗和画的有机结合。前面我们已谈到,绘画史一般把他看着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王维之后的中晚唐时期,山水画的发展出现了一场“水墨运动”,这样,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的新天地。 至五代两宋,是山水画家辈出和山水画派叠现的时代,这些画家继承并发展了南北朝、隋、唐山水画家的优秀传统,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形成了五代时期的北派山水和南派山水,北宋时期的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北宋晚期的“米点山水”与青绿山水,以及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 五代时期,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是荆浩和他的学生关仝。荆浩是北方人,曾隐居于太行山,所以他接触的多是北方及太行山的崇山峻岭雄壮的景色。所画山水“上突巍峰,下瞰穷谷”,多作巨壑,具章法布局为中心全景式的布局,而以主峰为中心,用云蚰烟霞的断白,衬托出中、前景的全局安排。场面浩大,气势雄伟,空间感很强。据传《匡庐图》就为他的名作。他的弟子关仝则为长安人,师荆浩,却有“青出于蓝”之誉,自成一体,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的关、陕一带的风光。其传世之作为《关山行旅图》,画上巨峰高耸,气韵深厚;所画林木,有枝无干,却给人“乱而整,简而有趣”的感觉。 与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相对应,南方有以董源和他的弟子巨然为代表的表现江南山水的江南画派,也称为“南派山水”。董源和巨然都是10世纪下半叶活跃在南方的画家,他们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环境,不同于旷寂、雄厚、寒冷的北方,而是地势起伏平缓、阳光和煦、温暖湿润的地区。他们体察自然,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加以描绘。在董源的作品里,很难看到险峻奇峭的山峰,所见是平缓连绵的山峦映带无穷、林麓小溪、山村渔舍,全是江南丘陵江湖的动人景色。董源的代表作是描绘潇湘地区风景的画卷《潇湘图》和描绘夏日江南风景的《夏山图》,董源的弟子巨然,成了他画风的最好继承者,其代表作品有《秋山问道图》。此画表现深谷丛林中,临溪的草舍里,三个隐士正在谈经论道,周围是一片高爽的秋季景色,这也可以反映出画家的身份和心意。 到了北宋,出现了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中原画派以李成、范宽为代表,李成因徒居山东营丘,便常以齐鲁原野的自然环境为描绘对象,范宽长期居住在终南山和大华山,他的画也就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林木繁茂、气势逼人。继李成、范宽之后,山水画家接踵而起,在李、范的影响下,当时曾出现了“齐鲁之士惟摹李成,关陕之土惟摹范宽”的倾向。 北宋政权统一后,江南的画家们相继北上,并受到北宋画院的礼遇,这就冲击了以中原画派为主流的北宋山水画,南北画派开始了融合,便形成了以郭熙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 北宋的山水画我们还要提到的画派就是“米点山水”和青绿山水。“米点山水”的创始人是米芾,他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祖籍山西太原,后来移居襄阳、镇江等地,长江沿岸常常能看到的雾雨潆潆的云山烟树景象启发了他,于是他在山水画技法上进行了新的创造,用水墨点染的办法来画山水,以充分发挥水墨的融台。墨色晕染所形成的效果,形成了含蓄、空潆的神韵之趣。 再就是青绿山水。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从隋朝的展子虔,到唐代的李思训父子,这一画派就已形成。但五代宋初,此种形式却为士大夫画家所不尚,被看成是职业画家的匠俗之作,曾一度在北宋消沉。北宋中期,一些画家们力排众议,又重新致力于青绿山水,创造出适合宫廷欣赏趣味的典丽的青绿山水画。使青绿山水画进入了成熟时期,其著名的代表画家有王希孟、赵伯驹等。 北方民族入侵,宋室南迁,称为南宋,在新的都城临安建立了南宋画院。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和画家生活地区的由北南移,使南宋的绘画艺术从内容到风格都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这“南宋四大家”为代表的南宋院体山水画。 南宋院体山水画与北宋院体山水画已有了明显的不同,他们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纯化的形式。常用两对角远近对照方法,来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的重心偏离正中,坐落在半边一角。被称为“一角半边”式的艺术境界。 五代和两宋时代,是画家辈出和画派林立的时代,但我们还得谈到另一种薪的绘画风格——文人画。文人画兴起于北宋初期,苏轼最早提到“文人画”这一概念,文人画的意思是指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风格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其主要特点是主张以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为目的;取材花鸟竹石、水波烟云、借物寓意、回避现实;在创作方法上不受程式束缚,在艺术形式上强调诗、书、画、印的结合等。文人画的兴起,促进了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在山水画的领域,这种画风在宋之后通过“元四家”的艺术追求和实践,成为画坛的主导。 “元四家”是指元代最负盛名的四大山水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均善诗书,诗书画印结合就成为他们共同采取的艺术形式,都强调抒发个性,强调绘画的娱乐性,强调笔墨趣味。但四家经历不同,艺术偏好、审美理想也不一样,各有其鲜明的个性。黄公望的画只用两种规格,浅绛和水墨。笔法多变而平稳,用笔轻淡而浑厚,减少刺激,追求平静与和谐。 而王蒙的画则面貌丰富,有的以笔见长,有的以墨取胜,有的用色争雄。面又最为明显的区别是,三家都简,只王蒙繁。倪瓒呢?他的山水画的突出特点是简、干、淡,即是构图、笔墨、形象简,用干笔,用墨轻谈。再就是吴镇,最突出的是其他三家皆重笔,而吴镇却重墨,而且喜用湿笔。画面效果沉郁湿润,却保留着更多的来人遗风。 最后我们来看看明清的山水画。 明清山水画,除少数画家外,大多以摹古为能事,突出笔情墨趣,如明代早期的画坛就以崇尚南宋画院的院体、浙派为主。但之后的绘画,仍有所突破。他们多强调主观的审美感受。 融各家之长,手法灵活多变,构图不再遵循从揖让的传统格式,自由安排,强调生活情趣。明代中期的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山水画成就较高。为什么称为吴门呢?因为他们四人同为苏州府入,苏州别名“吴门”,故得名。 沈周融合了前代大师们如董源、巨然、米芾、吴镇、王蒙等诸家之长,创作出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有的细密,有的粗简,有的壮阔,有的秀雅。有全景式的高山大川,小也有田园小景。手法简率,很富生活意味。他的山水画的传世作品有《芦山高图》、《沧州趣图卷》等。文征明是沈周的学生,当然也为同乡。他师法沈周,诗书画均能。他的山水画有工笔、写意两种规格,写意水墨山水,自由挥洒,水墨淋漓。工笔山水细致入微,但又不刻板,有着典型的书卷气和“文人”趣味。唐寅的绘画取法李成、范宽和南宋四家,兼采元人之法,集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作品场面宏大,手法严谨,既沉郁又清逸,既奇峭又秀润,既浓厚又饶于气韵特色。仇英出身画工,不是“文人”,但他在艺术上受到了文人画家和民间画师的双重影响,所以他的绘画把这两方面加以融合,也得到文人高士的欣赏,具有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 在吴门四家之后,明代山水画坛也开始派别林立,像两宋画坛一样热闹了一番。比较大的派别有华亭派,苏松派和云间派,其中以华亭派影响为最大。而这三派由于同属一地区(松江),且美学思想和绘画风格又基本一致,人们又将三者合称为“松江派”。 明末派别林立的山水画坛,到了清代,也很具特色。出现了所谓的“正统派”和“创新派”,并一直左右整个清代画坛的风气。 清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人化体系内部在艺术思想、创作态度、艺术风格上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也与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变化相随。由于清代统治者实行闭关自守和文化专制政策,极力巩固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使明中期以来增长的资本主义因素和在艺术上冲破传统的解放思潮,失去了滋生发展的土壤,全面的复古主义和禁欲主义盛极一时。 在这样的背景下,绘画领域内也开始出现倒退和变异。这以“清初六大家”为其代表,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成为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这种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颇能迎合当时清王朝的思想束缚政策以及士大夫的审美口味,很得当权者的支持和欣赏,被奉为所谓的“正统派”。 清初六大家以王时敏为首,其余的有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和恽寿平五人,而这五人似乎都与玉时敏有关系,王翚、吴历和恽寿平都是王时敏的学生,而王鉴则是他的同乡兼亲属,王原祁又是他的孙子,也许是这种家族关系造成了他们在艺术道路和艺术风格上的紧密结合。同时,王时敏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在画坛上也称为“四王”。他们都提倡摹古,多以临摹所得来进行创作,笔法超凡,功力极深,使山水画在技术功力上被推进了一大步。但后来恽寿平放弃山水,另辟蹊径,专攻花卉,也别开生面,名盛一时。 当以六大家为代表的“正统派”向着复古主义的道路走下去的时候,一批民族意识强烈和富有创造精神的汉族知识分子画家,开始承接明朗中叶以后兴起的突破传统的解放思潮,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化,利用和改造传统的绘画形式来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在画史上一般把这些人称为“创新派”,这一派的代表就是有名的清初“四大名僧”和“金陵八家”。 “四大名僧”是指石涛(原济)、石溪(髡残)、弘仁和八大山人。他们四人的特点都是因痛恨满族的统治而削发为僧,以绘画避肚山林,抒愤解忧。他们都反对摹古,主张自然创造。流露真实情感。但他们的绘画,又各有特点:石涛之画,奇肆超逸;石溪之画,苍古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八大山人之画,则简略精练。他们的画风对后来精干花鸟画科的“扬州八怪”有较大影响。 “金陵八家”以龚贤为酋,还有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糙、谢荪等。因为他们都生长于南京而得名。他们的特点是不受摹古之风的影响,去从实际生活的经历和大自然中得到启示,作品的写实性较强。他们大多隐居不仕,往来于江淮之间,以卖画为生。同时也常常聚在一起,对酒当歌,以诗文书画相酬唱。“四大名僧”和“金陵八家”的画风,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301 评论

迪拉索高品

画面 *** 八骑九人,前面三骑与后面三骑是侍从、侍女以及保姆,中间并行的两骑为秦国夫人和虢国夫人。居上首的是秦国夫人,她头微倾,似在诉说着什么。

而虢国夫人则目视前方,仪态端庄,悠然自若。在这里,她们骄奢的形象完全不见,而是气质优雅的贵妇,恰如杜甫诗中说的“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全画的主旨是春游,构图的处理轻松而充满节奏感,布局疏朗且气脉连贯。前方三骑空疏,后面五骑紧密,层次分明,错落自然,既不局促,也不零落。

人和马的动势都不大,却又保持着庄重感,这既符合春游的主题,又不同于一般人,突出了主人公身份的特殊性。中国人物画创作往往不设背景,留给观者充分的联想空间,正如此图一样,仿佛可从中体会到春日郊外的清新与空阔,马蹄阵阵,鲜花芬芳,嫩草初萌。

社会背景:

杨贵妃受宠后,她的哥哥杨国忠登上了相位,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秦国、虢国、韩国夫人,可谓“炙手可热势绝伦”,权倾一时。其中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尤其突出。

她因生活奢靡及爱好出游而屡被唐人记载于笔记中,如郑处诲的《明皇杂录》中曾记其强夺韦氏宅第事,又记其入宫的情景:“虢国每入禁中,常骑骢马,使小黄门御。紫骢之骏健,黄门之端秀,皆冠绝一时。 ”

扩展资料: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唐代著名仕女画家张萱的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中的虢国夫人指的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这么隆重的出游的场面。

反映出唐朝时期贵族人士的生活,但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画在绢上的,高厘米,宽148厘米。画前有金章宗完颜 所写的标题,称这张画是“天水摹”。

天水是宋朝皇族赵氏的郡望,这里是宋徽宗的代称。宋徽宗赵佶在政治上昏庸腐败,但艺术天分却极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皇帝,其作品至今仍有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虢国夫人游春图

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可以看到一群骑马执鞭,徐徐前行的游人,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中年的从监,乘坐着一匹浅黄色的骏马,他头戴乌纱冠,穿着虾青色的窄袖侧领衫,袖口还有描金的鸾凤团花。

第二人是个乘菊花青马的少女,乌黑的头发左右分开,梳成两个长长的发髻,这是当时仕女的一般发式。这位少女穿着胭脂红色的窄袖衫,下衬红花白锦裙。在少女左方略后有一个乘着黑色骏马的中年从监随行,粉白色圆领窄袖衫,与黑马形成鲜明的对比。

疏朗的3骑成为前导,紧接着便是簇拥的5骑,其中的前两骑,便是虢国夫人的姐妹。她们并辔而行,都乘坐着浅黄雄健的骅骝。

在整幅图中,虢国夫人是全画的中心点,她双手握缰,右手指间挂着的马鞭直线下垂。她那丰润的脸庞上,淡描娥眉,不施脂粉,保持了本来面目。她的鬓发浓黑如漆,高髻低垂,体态自若。她身着淡青色窄袖上衣,披白色花巾,穿描金团花的胭脂色大裙,裙下微露绣鞋,轻点在金镫上。

在虢国夫人的左面,与其并辔前行的就是韩国夫人,她的装束和虢国夫人一样,只不过衣裙的颜色和虢国夫人有所不同。画中的韩国夫人侧向虢国夫人,似乎在向虢国夫人诉说着什么。

在虢国夫人的姐妹之后,横列为后卫3骑。居中的是老年侍姆,右手护着鞍前的 *** ,神情显得很矜持,眉眼间流露着小心谨慎的表情。 *** 左手把住鞍桥,态度十分安详。

侍姆右侧的中年人也是从监,装束与前一从监相同。左侧红衣少女装束与第二骑少女也相仿佛。

在唐玄宗时期,杨贵妃天生丽质,为唐代第一美女,相传杨玉环有倾城倾国之美,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集“三千宠爱在一身”。随着杨玉环的日益受宠,她的兄弟姐妹也因此而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别恩惠。杨玉环的二姐早年随父居住在蜀中,也非常有才貌。长成后嫁给裴氏为妻,可惜裴氏命运不济,英年早逝,只剩下她孤身一人,日子过得不好不坏的。当杨贵妃得宠于唐玄宗以后,杨贵妃因怀念姐姐,就请求唐玄宗将自己的姐姐们一同迎接到宫中来,以便和自己做伴,孤独的时候和自己说说话。

唐玄宗觉得杨贵妃说得有理,欣然应允,并称杨贵妃的3个姐姐为姨,同时还赐以住宅,在天宝初年还分封她们3人分别为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还令宫中每月各赠脂粉费10万钱。

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从来都不假脂粉。杜甫在《虢国夫人》一诗中写道:

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就是这件事情的真实写照。其中的虢国夫人曾获得到唐玄宗盛极一时的恩宠。虢国夫人不仅大修自己的府第住宅,将自己的房屋修筑得宏伟高大,以至于整个长安没有能和这座府邸相比较的。

752年的春天,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着盛装出游,“道路为耻骇”。画师张萱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了虢国夫人这次出游的盛况。张萱的绘画题材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这是由于他的宫廷生活所决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唐代朱景玄在《唐代名画录》中称赞说道:尝画贵公子、鞍马、屏障、宫苑、仕女,名冠一时。

他的人物画题材虽囿于宫廷生活,但能展现出较大的生活场景,这必然会促使张萱掌握多种画科的造型手法和表现技巧。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厘米,横148厘米,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作品,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徽宗摹的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二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女和保姆,第一个为虢国夫人。从马的鬃毛来看,经过精心修剪的只有两匹,一个是最前面的身着男装的,一个是带着一个小孩的侍女。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画家张萱的名作(丰腴贵美的画风)——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杨国忠做了右丞相后,杨贵妃的三姐与一群侍女乘车结队郊游的场景。画面着力刻画渲染杨家姊妹欢乐的情绪。人物表情各具神态,悠闲自然,体现了张萱的造型能力与设色技巧,赋色艳丽!——选于《中国美术史》 仅供参考!能力有限!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厘米,横148厘米。画中这八骑人马包括一女孩共九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画家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通过前疏后紧的构图方法和人马在行进中的姿态,匠心独运地表现了虢国夫人在全画中的突出地位。全画气脉相连,节奏鲜明。

虢国夫人游春图为绢本,设色,纵米,横米。画中这8骑人马包括一女孩共9人,在行进的行列中,从头至尾,充满了舒情,闲适,勃勃生气从中不断从画中焕发出来。

画家通过人物的主从关系,通过前疏后紧的构图方法和人马在行进中的姿态,匠心独运地表现了虢国夫人在全画中的突出地位。全画气脉相连,节奏鲜明。

《虢国夫人游春图》题为“游春”而不画春的环境,这是作者在艺术处理上的高明之处。张萱是用“绣罗衣裳照暮春”的手法表现画的主题的。

画面人物所穿的都是轻薄鲜丽的春衫,线条勾勒得挺劲流畅。色彩桃红嫩绿相互辉映,加上人物轻松的动态,马蹄的轻举缓步,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气息。这种表现手法,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虢国夫人的生活不仅奢侈,而且极其豪华。画家在这方面的表现极为精到,画中的红裙、青袄、白巾、绿鞍、骑鞍上金缕银丝精细的绣织,都显得十分富丽。夫人的体态风姿绰约,雍容华贵,脸庞非常丰润,具有“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特色。

这些足以看出作者的非凡才能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说明了作者对生活的细密观察和创作的严谨态度。

收藏的这幅图为宋代的摹本,原作已失,摹本犹存盛唐风貌。此图原作曾藏宣和内府,由画院高手摹装。

在两宋时期为史弥远、贾似道收藏,后经台州榷场流入金内府,金章宗完颜琼在卷前隔水题签,指为宋徽宗赵佶所摹。这种说法在《庚子销夏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书中都有相关的记录。为流传有数的唐宋时期名迹中稀有的瑰宝。美女齐胸襦裙的《捣练图》

在仕女画发展的早期,也就是在汉魏晋时期,画家笔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薄衣广袖。在这一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中称仕女画家为“青工绮罗”。仕女画发展至唐五代时期,朱景玄在《唐代名画录》中始有“仕女”之称。

28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春节后论文范文资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浅陌时光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游春图论文范文资料

    展之虔的《游春图》艺术特点: 《游春图》的章法布置则突破了以往的画风束缚,形成了十分有特色的构图方式,结构层次颇有特点。它的画面的右上部主要是山峦的表现,绘有大

    哇小妹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春耕生产论文范文资料

    文:王贤美 图:来源网络 大地刚刚脱去冬装,春寒料峭,一年一度的农业春耕生产就要开始了,这时候最忙碌的要算生产队犁田耙地的人了。村子六个生产队的水田连成

    水手特洛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陈春花论文范文资料

    陈春花,1964年出生,籍贯广东湛江,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先后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与贸易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博士后

    蓝梦蝶朵丽卡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春风论文范文资料

    文章描写了北国春风的粗犷之美。作者不仅从生活角度,环境角度,而且从生命意志的角度审视春风,把她描绘成季节的使者和自然命运的敲门人。 开篇交代关于北京春天的两种常

    怀念旧莳光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