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三轮去拉萨
[1]华安增,孔圆波,李世平等.岩块降压破碎的能量分析.煤炭学报,1995,20(4):389~392
[2]陈颙,姚孝新,耿乃光.应力途径、岩石的强度和体积膨胀.中国科学,1979,11:1093~1100
[3]姚孝新,耿乃光,陈颙.应力途径对岩石脆性和延性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1980,23(3):312~319
[4]周火明,盛谦,李维树等.三峡船闸边坡卸荷扰动区范围及岩体力学性质弱化程度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2004,23(7):1078~1081
[5]哈秋舲,李建林,张永兴等.节理岩体卸荷非线性岩体力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6]吴刚,孙均.卸荷应力状态下裂隙岩体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7(6):615~621
[7]张有天,周维垣.岩石高边坡的变形与稳定.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47,303~333
[8]吴玉山.应力路径对凝灰岩力学特性的影响.岩土工程学报,1983,5(1):112~120
[9]李天斌,王兰生.卸荷应力状态下玄武岩变形破坏特征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3,12(4):321~327
[10]Lau Joseph S O,Chandler N laboratory .,2004,41(8):1427~1445
[11]汪浩译(Farmer I W 著).岩石的工程性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54
[12]尤明庆,华安增.卸围压法测量岩石材料的泊松比.实验力学,1997,12(2):274~278
[13]朱之芳等.刚性试验机.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53
[14]李通林,谭学术,刘伟.矿山岩石力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5]Byerlee J of ,116:615~626
[16]Rice J R,Ruina A of steady frictional .,1983,50:343~349
[17]Maksimovic shear strength components of a rough rock .,1996,33(8):769~783
[18]Shimamoto pressure reduction .,1985,22(4):227~236
[19]齐庆新,史元伟,刘天泉.冲击地压粘滑失稳机理的试验研究.煤炭学报,1997,22(2):144~148
[20]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的强度准则及内摩擦系数.地质力学学报,2001,7(1):53~60
[21]Swanson S R,Brown W observation of loading path independence of fracture in .,1971,8(3):227~231
[22]尤明庆,华安增.应力路径对岩样强度的影响.岩土工程学报,1998,20(5):101~104
[23]葛修润,卢应发.循环载荷作用下岩石疲劳破坏和不可逆变形问题的探讨.岩土工程学报,1992,14(3):56~61
[24]耿乃光,许东俊.最小主应力减小引起岩石破坏时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1985,28(2):191~196
[25]许东俊,耿乃光.中等主应力变化引起的岩石破坏与地震.地震学报,1984,6(2):159~165
[26]You M,Hua A,Li of loading path on support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property of :Frontiersof Rock Mechan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2001 ISRM and 2nd ARMS).Netherlands:A A Balkema,~59
[27]周小平,哈秋舲,张永兴等.峰前围压卸荷条件下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分析和变形局部化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8):3236~3245
[28]陈忠辉,林忠明,谢和平.三维应力状态下岩石损伤破坏的卸荷效应.煤炭学报,2004,29(1):31~35
[29]任建喜,葛修润,蒲毅彬等.岩石卸荷损伤演化机理CT 实时分析初探.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6):697~701
[30]徐松林,吴文,王广印等.大理岩等围压三轴压缩全过程研究Ⅰ:三轴压缩全过程和峰前、峰后的卸围压全过程实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6):763~767
[31]尤明庆.复杂路径下岩样的强度、变形特性.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23~28
[32]尤明庆,勾攀峰.岩样三轴压缩的对角破坏和残余承载能力.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2,19(1):98~100
[33]尤明庆,苏承东,徐涛.岩石试样的加载卸载过程及杨氏模量.岩土工程学报,2001,23(5):588~592
[34]Tadokoro K,Ando for rapid fault healing derived from temporal changes in S wave .,2002,29(10):1029
[35]Li Y G,Vidale J E,Day S M et fault healing on the rupture zone of the 1999 M Hector Mine,California earthquake .,2003,93:854~869
[36]Marone friction law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seismic .,1998,26:643~696
[37]Bos B,Spiers C healing processes in gouge-bearing faults:Insights from experiments on a rock analogue .,2002:2537~2566
[38]Yasuhara H,Marone C,Elsworth zone restrengthening and frictional healing:the role of ofGeophysical research,110,B06310,doi:
[39]Schenk O,Urai J L,Evans effect of water on re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and grain boundary morphology in calcite observations of nural marble of Structural Geology,2005,27(10):1856~1872
[40]王仁.塑性力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5
[41]杨显杰,罗艳,高庆,蔡力勋,刘宇杰.循环软化45 碳钢和循环硬化304 不锈钢的棘轮行为实验研究.固体力学学报,2005,26(2):125~131
[42]尤明庆,苏承东.大理岩试样循环加载强化作用的试验研究.固体力学学报,2007,28(印刷中)
[43]苏承东,杨圣奇.岩样循环加载条件下强度和变形特征试验.河海大学学报,2006,34(6):667~671
[44]尤明庆.两种晶粒大理岩力学性质的研究.岩土力学,2005,26(1):91~96
[45]尤明庆.基于粘接、摩擦承载特性对岩石变形破坏的研究.地质力学学报,2005,11(3):288~292
[46]陈颙,黄庭芳.岩石物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84
[47]葛修润,蒋宇,卢允德等.周期荷载作用下岩石疲劳变形特性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0):1581~1585
[48]李海波,赵坚,李俊如等.基于裂纹扩展能量平衡的花岗岩动态本构模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0):1683~1688
[49]谢和平,鞠杨,黎立云.基于能量耗散与释放原理的岩石强度与整体破坏准则.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7):3003~3010
[50]蔡美峰,王金安,王双红.玲珑金矿深部开采岩体能量分析与岩爆综合预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1):38~42
[51]Hua A,You failure due to energy release during unloading and application to underground rock burst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01,16:242~246
[52]尤明庆,华安增.岩石试样破坏过程的能量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6):778~781
[53]尤明庆,华安增,李玉寿.缺陷岩样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岩土工程学报,1998,20(2):98~102
云片儿糕
SCI论文是指被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收录的论文。一般是将论文发表在被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这些期刊被称为SCI期刊,SCI期刊发表您的论文后会将您的文章推送给SCI数据库,这样您的文章就被SCI数据库收录
天可莲见
属于社会调查性论文最好方法是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调查要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才有权威性.怎样写论文?一、前言部分前言部分也常用“引论”、“概论”、“问题背景”等做标题,在这部分中,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二、综述部分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开发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三、方案论证在与文献资料中的方案进行比较时,首先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或设计这样的方案,前面评述的优点在此方案中如何体现,不足之处又是如何得到了克服,最后完成的工作能达到什么性能水平,有什么创新之处(或有新意)。如果自己的题目是总方案的一部分,要明确说明自己承担的部分,及对整个任务的贡献。四、论文主体前面三个部分的篇幅大约占论文的1/3,主体部分要占2/3左右。在这部分中,要将整个研究开发工作的内容,包括理论分析、总体设计、模块划分、实现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述。论文主体部分的内容一般要分成几个章节来描述。在写作上,除了用文字描述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原理图、流程图、表格、曲线等来说明问题,一篇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的论文才是一篇好的论文。六、结束语这一节篇幅不大,首先对整个论文工作做一个简单小结,然后将自己在研究开发工作中所做的贡献,或独立研究的成果列举出来,再对自己工作的进展、水平做一个实事求是的评论。但在用“首次提出”、“重大突破”、“重要价值”等自我评语时要慎重。七、后记在后记中,主要表达对导师和其他有关教师和同学的感谢之意。对此,仍要实事求是,过分的颂扬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这一节也可用“致谢”做标题。八、参考文献中外文的参考文献应按照规范列举在论文最后。这一部分的编写反映作者的学术作风。编写参考文献要注意:(1)要严格按照规范编写,特别是外文文献,不要漏写、错写;(2)论文内容和参考文献要前后对应,正文中凡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应加注;(3)列出的文献资料应与论文课题相关,无关的文献只会使读者感到你的研究目标很分散;(4)选择的参考文献应主要是近期的。字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论文的质量。摘 要1 摘要的概念和作用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主要功能:1) 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现代科技文献信息浩如烟海,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会阅读全文,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摘要来判断;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给读者的任务。2) 为科技情报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方便。33 摘要的写作注意事项1) 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 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 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 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 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 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 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8)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2 文献分类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文献分类工作程序——按分类工作进行的先后次序安排的工作步骤。如果不按文献分类工作的程序进行,将造成重复劳动,并容易出现差错。文献分类工作的程序是:分析文献主题→归类→给号→校核。总体原则要求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 天衣无缝。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 因此, 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标准格式1、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内容提要:(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6、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以下例1—例5为通行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各学员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用。例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数学系统学研究所,1983例2: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47例3: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例4:翟伦玉,陈亚光,彭军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12(8):1009例5:Borko H,Bernier C L.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ads.New York: Academic Pr, 1978打印要求用计算机打印(16K纸;正文用四号楷体字,每页20行、每行28字;页码数字置于下方正中),并装订成册。
安昌强,宋仲和,陈国英,陈立华,庄真,傅竹武,吕梓龄,胡家富.1993.中国西北地区剪切波三维速度结构.地球物理学报,36(3):317~325 陈国英,宋仲和
如果仅美欧日三个发达地区,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代表性期刊应该是美国的《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和《Geophysical R
[1]华安增,孔圆波,李世平等.岩块降压破碎的能量分析.煤炭学报,1995,20(4):389~392 [2]陈颙,姚孝新,耿乃光.应力途径、岩石的强度和体积膨
1.期刊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期刊名称:CHINESE MEDICAL JOURNAL3.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英文刊
已公开发表论文43篇,合作出版专著6部。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4篇。近年发表论文有:[1] 张春山、吴满路、张业成.2003.地质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