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纸没烦恼
端午节 百科名片 端午节粽子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目录隐藏 端午节由来 基本信息 节日别称 节日来历 节日习俗 各地节俗 节日食俗 相关诗词 端午节由来 基本信息 节日别称 节日来历 节日习俗 各地节俗 节日食俗 相关诗词 相关对联 相关谚语 中国端午申遗 引日本的端午节 韩国江陵端午祭 文化作品 编辑本段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说法都不一。 有些人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1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比如说“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汉服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炒五毒”江苏中部以韭菜、茭jiāo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大约是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蝎子、蜘蛛、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备菜肴现在少见。 但是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辣椒、葱、姜、蒜 、香菜五种有刺激的东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馆都可以点到此菜因为食材比较常见。 端午赛龙舟活动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编辑本段 节日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 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编辑本段 节日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屈原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
肚皮吃饱了
端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作文,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确,虽然有很多节日是国内统一的,但是各个地方过节的方式却不同。在我的家乡,一般在端午节前两三天,家家户户就早早在门上插上了菖蒲、艾叶。据说,菖蒲如剑,可以除邪;艾蒿似旗,可招屈原之魂。
一到端午,整个嵊州就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在我的家乡,有五条端午节必定遵守的规定:一是喝雄黄酒。把桔黄色的雄黄块放入烈酒中,泡上两三个小时;直到白酒有了些桔黄的颜色,雄黄完全溶解后饮取。因为泡雄黄酒时间较长,因此人们一般五点多就起来忙活,准备雄黄酒的材料。二是包粽子。用糯米加上嵊州特产的猴头酱油,拌进五花肉,最后用粽叶包成三角状,粽子就裹好了。
吃时,一股粽叶的香味扑面而来,令你食欲大动,咬上一口,糯米的芬芳加上粽叶的清香,定会让你深醉其中!三是挂香袋。用碎绸缎绣成八卦、虎头之类,里面放上一些香料。一到端午,大家都用五彩丝线把香袋挂在孩子身上,既美观又能驱虫。四是舞狮,以红色毛毯为主料,用竹篾撑起制成雄狮模样。锣鼓一响,舞狮队员钻进毛毯,摇动里面的摇杆,让雄狮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如金鸡步、觅食等。五是赛龙舟。也是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之一。以坚实的红杉挖空凿出龙的形体,并刻出龙鳞的图像,涂抹上十分艳丽的色彩,最后在船头按上一面青龙大鼓。
比赛一开始,顿时鼓声大作,个个龙舟“往来冲击似飞梭,展转周旋欺快马”,水花飞溅,白浪连天,鼓声、锣声、水声、桨声混杂一处,十分热闹。“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嵊州虽是一片不起眼的弹丸之地,但它也和各地一样过端午节,而且自己的特色非常浓。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元旦节……可让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香甜的粽子,带我们走进端午的历史。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传说屈原抱着楚国的石头投汩罗江死后,百姓们十分伤心,人们为了不让江中鱼虾来啃咬屈原的尸体,便把米、鸡蛋等物投入江中,从而演变为如今的粽子。有个药师把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迷晕了龙,不让它吃屈原,果真有一条死去的蛟龙浮在了水面,胡须上还有一片屈原的衣服,人们把这条龙筋须拔了,缠在孩子的手上,可以避邪,后来就演变成小孩手上的五色线,门口插的艾叶。在端午节,小孩子们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哈哈,那就是粽子,我,也不例外。
粽子外形多变,有三角形、桶形、圆椎形、宝塔形、圆棒形……真是千奇百怪,更怪的是粽子的味道,有枣粽、豆沙粽、蛋黄粽、还有肉粽,可真是无奇不有啊。
今天是我第一次包粽子,只见奶妈把粽叶、红枣、米等都拿了出来,我好奇的指着米,问奶奶:“这米怎么和平常的不一样呀?”“这是糯米不是平常的大米”,奶奶笑着说。开始包了,奶奶拿上粽叶,娴熟的一弯,粽叶就乖乖的成了漏斗状,放入了一颗大红枣,又放上了一层米,又放了一个枣,然后一折一个粽子就成形了,奶奶又飞快的缠了两圈,一个大而香的粽子成了!我一看,呀!这么简单,我一会就能做好几个哪,我心想,可是把粽叶成漏斗状就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我刚把枣和米放进去,粽叶又开了,枣和米全掉了,我心一泄,不包了,奶奶告诉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细心,我又试了一次,这一次我把有缝的地方包紧,米不多也不少,包成了一个不像粽子却又是粽子的玩意儿。
经过了三四个钟头的蒸煮,终于熟了,我也顾不上烫,抓起粽子拔开就美滋滋的吃了起来。因为它不仅美味,而且还有我的`付出,所以粽子格外香甜。
再过两天就要到端午节了。说起端午节,大家都很熟悉。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但广为人知的还是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因为屈原实行的政治改革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便于五月初五那天来到泊罗河江边,抱起一块沉石纵身投入江里。他的爱国行为受到无数人的敬仰。人们敬仰屈原,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屈原的遗体,就用粽叶包住糯米,再用彩带包捆,投入江中喂鱼,这就是现在的粽子。
今年我们会怎么过端午节呢?想起去年端午节,那美妙的一切又呈现在我的眼前。
去年端午节这天,我一回到家,厨房里就飘来了一股诱人的香气,我便把头往厨房里探,哇!重大发现,是粽子!我便盼望早点吃饭。过了一会儿,粽子熟了,粽叶上满是亮晶晶滑溜溜的油,好似嵌在绿叶上的黄钻,看到这里就让人垂涎三尺。要吃饭了,我迫不及待的到厨房帮忙把粽子端上桌,妈妈分了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在我的碗里,闻一闻,它透出一股竹叶的清香,轻轻拉开彩带,翻开粽叶,里面的糯米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轻轻咬上一口,热乎乎、香喷喷、软绵绵是不足以形容它的美味的。咬在嘴里,满口都是粽香,这是肉馅儿的,好吃哒!我一边吃粽子,一边听妈妈讲端午节的传说和各地过端午节的不同习俗。她讲的绘声绘色,让我如同身临其境,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去年的端午节,既有美味可口的粽子吃,又有好听的故事,今年的端午节呢?期待它早点来临!
春节,是我国最为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来自民间,是最为特殊和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
在韩国,春节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尽管现在很多韩国人都已经不记得为什么要过春节,但节日的气氛还是很浓。 我们家是一个很传统的家庭,父母退休后回到乡村和
端午,在所有传统节日当中,罕见地带着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所有的传统节日中,大概只有端午节明确地与一位历史人物有关。而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这多少让这个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更有责任传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民族 文化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传承 议论
中秋节起源: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