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shengya0757
此外,万达文化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2017年上半年收入达到308亿元;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是实业+互联网大型开放型平台公司;万达金融集团重点发力传统金融,未来将实现金融多牌照运营。作为世界级的中国领军企业,近期,万达大幅抛售和重组的动作却让人有些看不懂:2017年7月19日,万达以亿元的总价将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权以及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分别转让给富力和融创。到8月9日,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万达集团旗下万达酒店发展()公布重大资产重组计划,万达两大轻资产公司——万达酒店管理公司和万达文旅集团注入香港上市公司。这个动作是将重资产出售给富力、融创后,又将剩余的轻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决策。在短短20多天时间内,王健林将万达旗下资产做了深度调整和重新组合。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这些大动作背后,是万达轻资产品牌化运营模式的转型逻辑。早在2015年初,王健林曾宣布万达集团开始进行第四次转型,将从一家房地产公司,转向一家以服务业为主的企业,走“轻资产”之路。在2016年集团年会上,王健林又明确提出:“万达商业是集团转型的重点公司,力争在2018年提前两年完成转型目标,成为商业服务型企业。一要逐步减少地产投资、二要实现轻资产运营、三要提升租金利润占比。”
fairyzhangyanting
如今提起万达,应该无人不知。可以说,万达是一家自带聚光灯的企业。轻资产转型,不管是行业下行压力下的被迫之举,还是主动出击,这位“老大哥”却实实在在的引领着行业的未来走向。万达集团有四大业务,分别是商管、地产、文化和投资,大家所熟知的万达商业地产就是曾经覆盖了商管和地产两大业务的公司。 为什么说“曾经”呢?这要从他的发展历程来解释了。 2002年9月16日,大连万达房地产有限公司和大连一方地产有限公司各持股50%成立了大连万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从万达集团收购了27家地方公司,更名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有限公司,成为万达旗下唯一的地产发展平台;2009年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在2018年1月29日,万达商业地产引入腾讯、苏宁、京东和融创的战略投资,用来赎回港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手中的股份,并更名为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万达集团下的商管集团,之前的地产业务被剥离出去,由新成立的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了解了万达商业地产的基本信息后,我们再来看分享的主题:万达的轻资产模式。 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先熟悉一下,什么是轻资产?以及国内的其他房地产企业是否也在进行轻资产转型探索呢? 以万达为例,轻资产模式就是建设一个万达广场,全部资金由投资方承担,万达负责项目前期的选址、设计和建造,同时负责商场内的招商和运营管理,万达还会将自己的品牌注入其中,在商场运营过程中使用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简而言之,除了钱是别人掏,其他还是万达全权负责。万达广场正式投入运营后,所产生的租金收益由万达和投资方按照一定比例分成。 重资产模式也就是万达的城市综合体产品,建设万达广场的资金由万达自己出,周边再配套建设写字楼、商铺和住宅等,万达将这些物业对外销售,所产生的现金流再投入到万达广场中,形成“以售养租”的运营模式。 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来看,地产开发和商业运营分离,是行业洗牌的开始,也是行业走向专业化、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许多标杆房地产企业相继提出轻资产战略转型,像万科、绿城、保利、龙湖地产等等。万达可以说是走在轻资产转型最前列的“三好学生”,早在2015年就正式启动了轻资产模式,当时与光大安石、嘉实基金、四川信托和快钱公司联手,共建了20座万达广场,这标志着万达走向了轻重并举的道路;2017年全面实施轻资产战略;2018年将轻重资产分离,地产与商管集团各司其职。前面也提到过,正是在这一年,万达完成了商业地产公司的拆分。伴随着万达地产开发和商业运营的业务分离,万达的组织结构调整也在逐步实施。 首先,分拆出来的地产开发业务由新成立的万达地产负责,业务覆盖地产开发和物业服务,其中地产开发又分为商业项目和住宅项目两大板块。其次,完善商管集团各业务条线,建设业务四大中心:项目管理中心、招商中心、营销策划中心和运营中心,以及九大运营中心: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中南、西南、华南九大区域,各区域成立相应的运营管理公司;项目管理中心下则成立各地城市公司。除了组织结构上的调整,在人事任命方面,万达也是下了很大功夫。 2019年,距离万达牵手腾讯、苏宁、京东和融创四大战略伙伴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此时,腾讯、苏宁开始更深地介入万达商管。来自腾讯的李朝晖、来自苏宁易购的蒋勇成为万达商管新任董事。这两个战略伙伴介入之后,万达商管的董事构成包括董事长丁本锡,董事齐界、曲德君、王志彬、李朝晖、蒋勇,还有独立董事陈汉文、薛云奎、刘纪鹏。 进入2020年之后,万达商管经历了四次高层“换血”。原董事长丁本锡请辞,由万达商管原董事兼副总裁齐界接任董事长和总裁一职。之后,万达商管的副总裁梁飞建、高级总裁助理兼规划中心总经理黄驾宙、首席总裁助理兼招商中心总经理王锐相继离职,由曾任万达集团总裁助理、万达商业地产城市公司总经理的韩扬、华西运营中心总经理陈洪涛、万达商管高级总裁助理章培玉分别接任。2月,万达商管副总裁沈嘉颖离职,由商管集团高级总裁助理兼华北运营中心总经理孙亚洲接替。4月21日,原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总经理肖广瑞接任齐界,转任万达商管执行总裁。了解了万达的轻资产转型之路,以及万达为此进行的组织再造手术之后,我们再来看万达的轻重资产两种模式,究竟是怎样运作的呢? 前面我们也简单介绍了一下,那具体来看,“以售养租”的重资产模式就是万达将自有资金和募集到的资金用来购买土地,自己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作为商业部分只租不售,所有权仍然在万达手中,所获得的租金收益和资产溢价一部分用来归还银行的贷款利息,另一部分归自己所有,万达广场的租约和资产可以拿来抵押,贷款金额又投入到购买土地中,由于物业升值所产生的资产溢价部分还可以拿来进行私募融资、或者整体出售、或者剥离出来单独上市;周边配套的住宅、写字楼和商业街对外销售,所获得的销售收入用来归还银行贷款。 我们再来看万达的轻资产模式,万达与银行、证券、基金等投资机构合作,开发万达广场的资金由投资机构承担,万达负责广场的设计、建设、招商和运营,同时输出万达的品牌、管理、技术和资源等等,建成后,万达广场的所有权和增值收益归投资机构所有,租金收益一分为二,大部分归投资机构,万达每年从中获取30%左右。轻资产转型以来,万达商管的经营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2018年底,万达广场已开业“轻资产”项目23个,2019年开业的43个万达广场中,有29个是轻资产项目,2020年计划开业的50个万达广场中,37个是轻资产项目,在建的133个万达广场中,107个是轻资产项目。截至目前,万达商管旗下开业的万达广场已经达到324个。 2019年万达商管实现收入亿元,租金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其中,轻资产租金收入同比增长,万达广场出租率,租金收缴率100%。前面我们说到万达进行轻资产转型,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么,万达为什么要转型呢?以前的重资产模式难道不赚钱了吗? 从整个行业来说,房地产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以前看好的物业升值前景已经不复存在,并且,重资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形势,靠单打独斗、统包统揽的粗放型运作模式来盈利更加困难,所以轻资产模式应运而生。 单从万达自身来说,除了行业共有的各种压力,上市融资也像一座大山,时刻压在万达身上。为了拓宽融资渠道,万达从2009年底就启动A股上市之路,但2010年遇到房地产严格调控,先后出台的“国十一条”、“新国四条”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收紧,包括首付比率、贷款利率、房地产开发用地、融资IPO等等。随后几年,虽有相对宽松的房地产政策相继出台,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政策紧缩周期之内,实际上是叫停了房地产企业的股权融资,转型轻资产后,就可以不被划入“房地产”板块,从而避开政策风险。4年后,万达因未按照上市规则报送预先披露材料而终止上市,随后在香港上市,但上市首日就跌破发行价,之后股价一直下跌,也是因为境外投资者并不看好万达的重资产模式,在香港上市18个月后,万达从香港退市,重回A股。 但从2015年受理申请后,直至今日仍未成功上市,最新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6日,万达中止审查,之后是恢复审查还是终止,也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写:谦启咨询团队 编辑、排版、校对:小谦 主编:陈勇 出处:谦启管理评论
开心一刻0312
作 者:邵轩岚
来 源:财视传媒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毁英雄;但真正的英雄都会卷土重来。 “识大势、知进退”,如今用来形容万达创始人王健林,或许恰如其分。
4年前,王健林面临的时代“大势”是在一轮又一轮海外扩后,外部形势的突变: 融资收紧,资金链几近断裂,万达要面临艰难的“去杠杆”过程,属于万达的时代迅速变“小”了。
随后几年,王健林被迫开始了“瘦身计划”,果断变卖核心资产。比如2017年7月,以亿元的代价,将13个文旅项目和77家城市酒店的股权分别卖给融创的孙宏斌与富力的李思廉。中国首富要靠卖家产求存?这一度让外界颇为震惊: 靠资金杠杆撬动的企业,如此没有韧性?
大势变了。王健林这个出身军旅的四川人,关键时刻的决策自然是杀伐决断:虽然无奈,也必须要坚决退出,虽然不舍,也不能有太多留恋。 这就是“知进退”。尤其是“退”,这是需要自我否定的,特别是否定之前很成功的商业模式。
一次性出清了重资产,万达如今成了“彻底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有消息称,曾经的万达物业,现在的万达轻资产商管公司(下称“万达商管”)或在年内上市。万达正在变轻,转型较为彻底,已悄然间走在了房企转型的前列。
01、王健林的“大时代”与“小时代”
王健林可谓是一代“网红企业家”。 他言辞犀利,思维敏捷。 广为人知的是他赚1个亿的“小目标”论,让普通人印象深刻,不时拿这个论调调侃。
在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眼中,王健林是个 “不做家门口的汉子” ,他带领万达从大连走到全国;又从全国走向全球。在王健林全部用手稿写就的《万达哲学》一书中,柳传志作序称赞王健林, “极具前瞻性而且决策果敢”;“没一句空话套话,从不藏着掖着”;“虽只是一本演讲集,但细读下来却是一部企业创业史”。
让柳传志印象深刻的是王健林的“三次转型”:
第一次 是2000年万达开始做商业地产,反对声音很多,住宅地产发展那么好,为什么要自讨苦吃?
第二次 是在2010年,商业地产做得正红火,王健林又一头扎向文化 旅游 ,而且投资之大、动作之快,让人叹为观止,刚开始大家也看不明白,但是王健林趟出了一条新路。
第三次 是万达“又是电商,又是金融,健步如飞,与时俱进”,柳传志如此描述。
而这正是王健林的“大时代”, 它契合了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时代进程,王健林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 历史 机遇。 2017年之前,王健林一直是《财富》富豪榜的常客,巅峰时曾以净资产313亿美元问鼎亚洲首富,超过李嘉诚。
新的变化很快来了。2017年,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世界500强,万达也上榜了,位列第380位。细看万达营业收入为亿美元,利润为亿美元,净利润率不到,而此前一年万达的利润率还有。这让观察者非常诧异。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2月万达物业曾在香港上市,以313亿港元的募资成为当年港股最大IPO。不到两年,也就是在2016年3月,王健林以“估值不及预期”进行私有化退市,期望在A股上市。很显然,私有化导致了赢利能力下降。
据一篇题为《王健林“清仓甩卖”真相首富如何对待政策?》的文章解读, 表面上是万达在“买买买”,但背后是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 这部分资金通过“内保外贷”进入了境外,万达和王健林在中国国内背负人民币负债,持有的是海外的美元资产。
而王健买的大都是酒店、游艇公司、 娱乐 、 体育 公司等泛 娱乐 公司。而这些资产,并不是国家需要的。
2017年7月,“看清大势”的王健林果断将旗下13个文旅项目与76家酒店卖掉。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出转让决策的半年前,王健林还公开表示,要打败迪士尼。半年后,他要把打败迪士尼的武器卖了。 “这无疑挖心” ,一位 财经 评论员直言。
随后几年,万达一直在接受外界放大镜下的审视,甚至是冷嘲热讽,收缩战线的万达无疑面临了一个艰难的“小时代”。 比较有意思的是,相较于苏宁与恒大等企业近来面临的债务窘境,万达的“卖卖卖”目前赫然成了一个成功转型的“模式”。
02、卖卖卖:舍弃了部分利益,保存了整体
“很早以前,1998年吧,成都某现场活动采访,见过一次,聊天谈到买大连万达足球队,搞到甲A第一,后来又高价卖给实德。那种高位套现的得意感,印象深刻!”一位媒体人谈及20多年前与王健林的一次交集时如是说。
王健林在最近一次的“高位套现”是在2021年5月23日。当日大连万达集团在其官网发布消息,公司已全部退出了AMC(NYSE:AMC)董事会,仅保留少数股权, 累计回笼资金亿美元。投资收益超过1倍。
2012年,王健林斥资26亿美元购买了全球最大连锁影院AMC100%的股权,这也是万达当年出海的第一笔收购。据报道,在这笔投资中,包括7亿美元现金、19亿美元债务和5亿美元的设备改造费用。
但按照万达方面的说法,万达在AMC的实际现金投资仅有7亿美元,债务仍归属AMC,5亿美元的设备改造费通过AMC上市募资之后已解决。根据此次回笼的亿美元来计算,万达在AMC方面的投资收益超过了1倍。
此外,王健林还加速收缩海外投资: 卖掉世界铁人公司,清空海外5个地产项目。 据媒体统计,万达目前已经清空了其在海外全部的地产项目,累计回笼资金约亿元。有分析人士认为, 王健林当年在海外买的资产其实还不错,所以他出手的时候还能有点溢价,基本也没做亏本买卖。
在国内方面,万达同样是卖卖卖,王健林还喊出了 “商管集团剥离房地产业务,一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也不能有,成为彻底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足见其决心。
除了卖掉文旅项目与酒店这个“震惊世界的大动作”外,王健林还引进了腾讯、苏宁、京东与融创4家战投,340亿元入股万达商管;引进阿里、北京文投70亿元入股万达电影;60亿元向融创转让文旅管理公司。这些运作,在外界看来, 万达俨然经历了一次“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场“混改”粘合了中国南北各方势力入局,为其日后进行商管、文化与投资布局轻资产奠定了基础。
在2019年初万达内部的总结大会上,王健林称2018年资本运作合同收入827亿元人民币,已收回现金627亿元人民币。这些收入中,绝大部分是股权资本运作,少部分是资产转让。万达通过卖卖卖,为转型获得了喘息之机。在分析看来, 具有很高“政治智慧”的王健林,舍弃了万达的部分利益,保存了整体利益。
万达第四次转型,在王健林看来是很成功的,房地产不再是主要收入来源,最终完成目标定在了2020年。据报道,尽管在开始剥离地产业务之初,万达商管曾有过短暂的“阵痛期”,但在2018年和2019年,万达商管净利润率实现连续两年提升,2019年的利润率更是达到了近五年的新高。
03、如何布局轻资产,万达凭的是什么?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万达活得怎么样? 据万达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万达广场出租率高达,租金收缴率更是达到惊人的。如果扣除减免的亿元租金的影响,即便是受到疫情冲击,2020年万达广场租金同比2019年仍然增长,实现逆势增长。
万达不但没有倒下,还活得非常不错。 在疫情期间,万达让利亿,租金收入比2019年还要多。在外界看来,这堪称是一大商业奇迹。如今万达旗下各业务板块正在全面开始寻求品牌、管理输出。其中,万达商管的轻资产化最为彻底。
据报道,2020年,万达商管对外宣布,自2021年开始不再发展重资产,即不再投资持有万达广场物业,全面实施轻资产战略,每年签约“轻资产”的万达广场将不低于60个。据万达官网显示,目前开业的万达广场有385个。
王健林曾在一次年会中详细阐述了万达商业的“轻资产模型”,将万达轻资产分为投资及合作两类: 投资类就是别人出钱,万达帮别人找地、设计、建设、招商、竣工运营后移交给别人,其中还有一个资本化程序。合作类就是万达既不出钱,也不出地,觉得项目合适,跟别人签合同,帮别人建设,建成后租金三七分成。
新华社对于“万达模式”也给予了很高的褒扬与溢美,原文如下: 放眼中国乃至全球商业史,能够做到输出品牌管理价值的优秀企业可谓凤毛麟角,且通常需要历时百年之久。而万达用了30年,就让“万达广场”跻身其中,拥有比肩可口可乐、迪斯尼、耐克等全球品牌的价值,殊为难得。
万达凭什么?凭借的是自身的管理经验与品牌, “我作为一些大银行的顾问,被请去为一些不良资产的购物中心做诊断,银行希望我能提供一些经验,帮它们做起来,可是有的项目看完后,我只有一个意见——炸掉重来,没有任何提升办法。” 王健林在《万达哲学》一书这样讲述,而这个讲话是在2010年9月27日。
王健林在书中举了上海松江的一家购物中心的例子。它在大学城附近、地铁站的终点,地段很好,但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的综合体,只做了7层,每层6万多平方米,统一层高米、荷载500公斤。
“6万多平方米一层,人进去根本找不着北;统一层高、荷载,完全没有考虑商家的需要。当时还在基坑阶段,我诚恳地对几个股东建议,一定要推倒重来,但他们舍不得已经投入基础施工的几千万元,最后这个项目成了烂尾楼,损失几个亿。”王健林无不遗憾地表示。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应对措施论文 摘要: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房地产行业已经结束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整个行业的竞争逐渐激烈,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开始引起高层管理者的
如今提起万达,应该无人不知。可以说,万达是一家自带聚光灯的企业。轻资产转型,不管是行业下行压力下的被迫之举,还是主动出击,这位“老大哥”却实实在在的引领着行业的
现金流量财务分析毕业论文 在财务会计的学习中,我们通常需要分析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下面是关于现金流量财务分析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
论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论文 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工商管理进行有效协调,保证企业转型能够顺利进行。工商管理在企业转型过程中,能够给予企业转型保障,并且在政
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摘要:据农业部对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呈稳步增长趋势,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秸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