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a兜兜
SCI论文分辨第几作者的方法如下:
1、第一种情况:没有共同作者的。一般来说通过SCI论文署名的位次就能判断出是第几作者,署名在第几为就是第几作者,署名在第一位就是第一作者,署名在第二个作者位置上就是第二作者。
2、第二种情况:有共一作者的,还有个别SCI论文是有共一的情况,对于这种某一作者位置有共同作者的会有标注,会在作者姓名的右上角有相同的标记,在作者姓名下面也会有相应的说明。如果是这种情况排在共一作者后面的属于第二作者。3、第三种情况:有共二作者的,排在第一位的作者是第一作者,有标注属于共同二作的那几位作者都可以称之为是第二作者。另外所说的第几作者是不包括通讯作者的,因此判断是第几作者是不要吧通讯作者当做第二作者,通讯作者一般姓名的右上角会有标注,作者姓名下面也会有相关的说明。
4、如果并列第一作者,就一定要标注清楚,除了关注单位是否认可以外,还要看杂志社是如何认定第一作者的,一些杂志社是默认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第一作者的,因此,具体并列第一作者是否受认可,如何进行具体的标注说明,还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不同作者不同单位不同期刊,所做的认定很可能就是不同的。
5、SCI论文发表能否认可并列第一作者要看单位和学校的具体标准,大多是认可的,但是建议最好和单位负责部门确认好相关要求为好,对于并列第一作者一般在公开发表论著中标注共同第一作者、并列第一作者或与第一作者同等贡献、相同贡献等字眼的作者均按实际排名计分,对被SCI收录的论文并有以上标注的,视为第一作者计分。
半夜磨牙
1、身份性质不同
第一作者是论文的主要完成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 (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
而通讯作者是论文的法定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是论文投递后期刊与读者的主要联系人。
2、参与度不同
第一作者必须是实验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实验的主要执行者。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 第一作者必须是整个实验的主要操作者, 这包括但不限于准备试验用的各种试剂和设备, 纪录各种数据, 绘制各种图表, 分析试验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和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通讯作者通常是试验的指挥员。通讯作者的身份一般是导师,教授或者研究机构的项目负责人。他们也许不直接做具体的实验,但是,在整个试验阶段, 都会很关注试验的进程,提供指导性意见。
3、责任不同
第一作者承担着论文初稿的写作,论文初稿的写作人必须符合上述条件,因为只有实验设计者和主要操作者最清楚试验的具体内容,过程和意义, 因而写出来的论文比较符合实际, 对数据的分析比较符合逻辑。
通讯作者对这篇论文负有责任,包括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讯作者
烧掉额回忆
要看刊物的具体规定,也要看文章的具体情况,有些刊物是默认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第一作者,也有很多是认可共同第一作者的。
还看要这些并列的第一作者是否都充分发挥了第一作者应有的作用以及对文章的贡献,因此署名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合情合理,刊物又认可,这样就没有问题。
共同一作的情况其实很正常,几个作者贡献是否完全一致恐怕很难用尺子去准确衡量,但如果贡献“相当”的话,署共同第一作者也是合情合理的。
大家关注共同第一作者的问题,主要还是从职称条件出发的。不少人觉得共同第一作者,加上通讯作者,是占了大便宜,由于杂志社并没有明确限制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人数,很容易鼓励研究者去争共同一作。
因此,目前很多学校在职称评审办法上面对共同一作或共同通讯都做了限制。比如有的学校,共同一作可以有,但有几个共同一作,这篇论文就认几分之一。
另外,都是本校的通讯作者,只认第一个。如果一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非同一个人,那其中一个人已经用这篇文章来参评职称了,另外一个人就不能用其来评职称。
这些办法不一定科学,但可以有效地杜绝成果一文多用,降低共同一作、共同通讯作者等在职称评审中的功效,对这类行为不明确限制,但也绝不鼓励。
当浏览期刊杂志的时候,当评职称的时候,人们是多么希望成为第一作者。因为第一作者,在创新性科研成果中贡献最大。同时,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和效果也最多。当然,应当清晰与通讯作者、第二、三作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署名权的问题。
在创新性作品如科研论文、专利、调研报告等等的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的情况,对作品贡献最大的人的名字通常署名在最前面。
特别对于科研论文的署名,各期刊都有更细致的规定;而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显然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要轻。由于科学研究的复杂化多样化,如生物信息学有几百人署名一篇论文的情况。
第一作者指的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那个人,有的文章署名也有两个或多个第一作者,称为并列第一作者,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在人名上进行标注。另外,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同,与创造性贡献不同,通讯作者常由诸作者中在论文所属领域最有权威者所充当。
文姐吉祥
1、承担的责任不同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通讯作者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第一作者一般为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 (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
2、性质不同
通讯作者是文章的负责人。
第一作者是文章的执行者。
3、成果归属
一般而言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为同一个人。但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不属于第一作者。
扩展资料
学术评价体系“三认三不认”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认为,“目前我国对科研成果‘三认三不认’:只认第一作者、只认第一作者单位、只认通讯作者,不认非第一作者、不认非第一作者单位、不认非通讯作者。这是一个短视又狭隘的做法。”
客观而言,对于科研人才评价来说,论文排名及数量、发表期刊档次等,确实是个直观又易判断的标准。这种标准也曾发挥其积极作用,如让人才评价标准变得客观起来,不给暗箱操作以空间。
但后来随着高校行政化的强化,该标准在执行中扭曲变形,严重伤害了科研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扼杀了创新的活力和动力。而“三认三不认”,就是其中的典型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讯作者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科技论文“只认第一作者”,不利于团队协作
孙美霞11
因具体情况而异。在某一单位认可通讯作者大于第一作者,意味着通讯作者的含金量高。在另一单位认可第一作者大于通讯作者,即第一作者的含金量高。
SCI论文展示的研究成果,不仅需要研究经费、研究设施等条件的支持,也需要有能力的研究人员具体实施。前者算是通讯作者,后者算是作者,其中贡献最大的为第一作者。
论文作用:
SCI论文具有评职称的作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参评职称起到的实际效果有差异,具体可以关注SCI论文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评职称有什么区别。
在只认可第一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加分高于通讯作者的职称单位,第一作者的含金量比通讯作者高。在通讯作者加分高于第一作者的职称单位,通讯作者的含金量高。依据常见的职称评审条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认为SCI论文第一作者比通讯作者含金量高。
投稿的时候如何注明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一般情况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第一作者。不用标明。如果二者单位不同,可以用上标比如a,b..,或1,2来标明不同的单位,标
不会的,重回的依然算字数,如果你用了自己二作的文章,你在下面标一下,让老师知道。
我帮你过检测学校检查大多数用的是知网,抄袭之后最后修改一下,比如改下表达方式,知网系统计算标准详细说明:1.看了一下这个系统的介绍,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对于文字复
区别: 1、第一作者为学生,通讯作者为导师。 2、通讯作者则是本研究的学术指导人或导师,而不是"通讯联系人"。任何非高级职称的作者和研究生都是有资格当通讯作者的
SCI论文分辨第几作者的方法如下: 1、第一种情况:没有共同作者的。一般来说通过SCI论文署名的位次就能判断出是第几作者,署名在第几为就是第几作者,署名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