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砂的梦想
导致石油紧缺的原因是油老虎想食人,油老虎最少暂时还没人管得了包括中国政府,还要等武松转世,包公复活。当新能源汽车,比如电动的车非常普及而且比汽油车划算很多的时候。设想一下,当风力水力太阳能核能发电站已经成为电力供应的主力,到处都是给电动车充电的充电站,汽油的用途就十分有限了,自然降价
篮球手仙道彰
中石油中石化高价卖柴油 非法获利26万元被查 2010年11月24日01:57每日经济新闻我要评论(307) 字号:T|T “柴油荒”蔓延之初,江浙地区节能限电被认为是柴油市场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昨日(11月23日),国家发改委通报了6起近期查处的柴油价格违法典型案件,揭开了部分地区“柴油荒”的另一大原因。上述6起柴油价格违法案件牵涉方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地方分公司,以及4家地炼企业。中石油有关人士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石油湖北武汉销售公司被查出违规销售的柴油是从地方炼油厂购进的,属于高进高卖。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黄文生也称,旗下两家相关企业在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下,高价采购柴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已责成相关企业根据发改委的要求上缴多收价款、认缴罚款。值得注意的是,在披露的案件中,2起涉地炼企业案件中,高价销售逾2万吨柴油,多收价款达773万元。对于这种情况,业内资深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一些地炼企业采取“走票”的方法销售柴油,相关部门很难查到抬高价格的情况。两巨头分公司非法获利26万元随着10月底以来“柴油荒”在各地的蔓延,《每日经济新闻》于11月19日曾独家报道,本月初在国家发改委督促下,各地物价部门已派出检查组紧急开展专项检查。昨日的发改委通报即是各地方物价部门上报情况中的典型案例。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检查发现,部分地方炼油企业、成品油批发单位擅自突破批零价差标准高价销售柴油,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成品油价格政策规定,加剧了市场供应紧张局面,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昨日披露的6起价格违法案件共涉及非法获利金额808万元,其中两巨头直属分公司非法获利26万元。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已责成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依法从重从快予以严肃处理,除没收高价售油多收价款外,最高处以5倍的罚款。根据通报,中石化湖北武汉石油分公司以每吨6950元~7800元的价格销售市场紧俏的0号柴油,比规定价格每吨高出70元至560元,共计销售650吨,多收价款18万元;中石油湖北武汉销售公司则以每吨6950元~7540元的价格销售0号柴油,比规定价格每吨高出70元至300元,共计销售185吨,多收价款万元。昨晚18时左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上述通报中的两家武汉分公司,但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中。另一方面,武汉市区内数家加油站工作人员依然告知记者:柴油供应还是紧张。中石油湖北下属分公司一内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是上周来我们湖北分公司检查的,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出通报了。”虽然该人士觉得作为垄断企业擅自提价销售是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但是他也表示:“目前柴油供应确实比较紧张,但是市场需求却一直很多。现在很多客户都在要柴油,同一价格下,我们真的不知道给谁才好,都是老客户。”据其介绍,由于难以决定究竟该把柴油卖给谁,他所在的分公司已经停止柴油的批发销售。昨日晚间,中石油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一步透露,被查处的江苏省连云港中油石油销售有限公司是中石油的一家合资企业,由江苏万联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合资;而中国石油湖北武汉销售公司被查出违规销售的柴油则是从地方炼油厂购进的,属于高买高卖。地炼“走票”卖柴油躲避查处上述6起案件中,非法获利金额最大的两起案件来自地炼企业。根据通报,陕西省地方石油企业通过陕西省石油化工工业贸易公司、陕西延长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延炼石化有限公司西安采供站3家单位以每吨7175元~7710元价格销售0号柴油,比规定价格每吨高出50元至585元,共计销售15439吨,多收价款490万元。此外,山东金诚石化集团公司0号柴油销售价格比最高限价每吨高出635元,共计销售8393吨,多收价款283万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拨打了山东金诚石化集团销售科的电话。一位女员工表示对通报一事不知情,且已经下班。记者调查发现,这家地炼企业位于山东省桓台县,为全国清理整顿保留的82家地方炼油企业之一,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是山东省效益最好的地方炼油企业之一。在柴油荒的大背景下,为什么地方炼油企业如此大胆?息旺能源分析师廖凯舜指出,国家成品油批发是有限价的,地炼企业并不是不受国家限价制约,只是在此之前,国家相关部门很少真正对此进行查处。并且对于地炼企业来说,自有“办法”来规避相关方面的查处,这就是行内说的“走票”。“所谓‘走票’是指,按国家发改委的规定限价开票,但实际收款并不是这么多,而是高于限价的市场价格。”廖凯舜说道。另外,地炼柴油出售还有以燃料油之名开发票销售的。本来山东地炼的柴油很多就开的是工业燃料油的单,这样更无法检查。“燃料油目前国家并没有最高限价。如是销售柴油开燃料油发票,地炼想开多少价就多少价,更没人管。”廖凯舜进一步表示,由于一些地炼企业采取“走票”的方法销售柴油,相关部门很难查到抬高价格的情况,防不胜防,有时检查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卓创资讯的分析师朱春凯称,即使国家有关部门对市场的监管一直持续,地炼降价销售的可能性将仍然较小,除非有意外的补助政策。单靠监管来降低油价似乎非常难,如果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地炼便停止出货或私下出货。“有人愿意出高价,卖家定然不会考虑价格已经触至最高限价。”
起舞徘徊风露下
在本书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指出:1993年是我国石油进出口出现转折的关键点。1993年之前我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石油供给大于需求,每年向日本和朝鲜等国出口大量的石油,1993年石油需求开始超过供给,我国变成了石油的净进口国,石油净进口量逐年大幅飙升,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并且呈现出石油进口“价升量增、价跌量减”的特点。其中“价升量增”现象在近些年体现的尤为突出,这与我们经济学的一般常识似乎不相吻合,那么是否存在所谓的“价升量增悖论”?下面我们将通过构建一个简化的石油供需模型来解析这种现象背后的经济学机理,证明该现象并不是所谓的“价升量增悖论”,而是供求定理在现实世界的一种具体表现———需求的增长超过供给的增长,进而推动价格的上涨,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现象。
一、石油供需模型
假设1:中国国内石油消费者的偏好满足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即具有完全性(com-plete)、自反性(reflexive)、传递性(transitive)、连续性(continuity)、局部非餍足性(lo-calnonsatiation)、单调性(mononity)和凸性(convexity)。由于石油是一种正常的商品,所以根据上述偏好的假定,由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水平加总得到的石油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具有负斜率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10-1和图10-2中的D1、D2、D3、D4、Dw1和Dw2。
假设2:半封闭条件下,中国的石油供给受制于资源枯竭和勘探开采技术的双重约束,存在供给刚性。中国国内现已探明的石油资源,经过了50年的饱和开采后,大部分油田的油气资源已渐进枯竭,步入开采的中后期阶段,勘探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之中国目前的石油开采技术尚不发达,即便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石油供给仍只能维持现有水平,石油供给缺乏弹性,不能随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而增加,体现为一条垂直于横轴(产量)的直线,如图10-1中的Sf。
假设3:开放条件下,中国面临的石油供给曲线为国际石油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具有正斜率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0-2中Sw所示。现已探明的国际石油资源至少可以满足世界各国50年的需求,因而,国际石油供给尚不存在资源枯竭的硬性约束,石油产量可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而上升。
假设4:在半封闭条件下,石油的价格是外生的,由政府的指令性计划价格决定。
在上述4个假定的约束下,我们分别构建了半封闭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模型(图10-1)和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模型(图10-2)。半封闭条件下,石油的需求量和出口量由外生的价格、供给曲线以及需求曲线共同决定。开放条件下,石油价格是内生变量,价格、需求量及进出口量均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共同决定。
图10-1 半封闭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
图10-2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石油供需
二、中国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扩大的经济学解释
改革开放后到1992年,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枷锁逐渐被解除,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此时国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仍有争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较低,资本严重短缺,尚未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国内的石油需求小于供给。为了赢得国家经济发展急需的资本,中国每年都向日本等国出口大量石油来换取外汇,是典型的石油净出口国。如图10-1所示,在封闭条件下,国家制定石油的指令性价格P3,当国内的石油总需求曲线为D1时,国内的石油需求量是q1,石油的供给量是q3,国内的石油供应量在满足自身需求后,尚有富裕,可供出口换汇,此时的出口量为q3-q1。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逐年增大,表现为石油需求曲线不断向右移动,从D1渐次移动到D2和D3,相应的石油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和q3。当国内需求曲线移动到D3时,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价格水平恰好是政府制定的价格水平P3,此时,国内石油供需达到平衡,可供出口的石油量为零。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平息了国内关于经济发展思路的争论,国民经济开始了新一轮高速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的石油需求曲线进一步右移至D4,在P3的价格水平下,此时的需求量应该是q4,但是受制于石油供给刚性,国内的石油供应量仅仅是q3,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石油供应的紧张一方面将推动价格突破政府限价的束缚上升至P4,进而提高产品成本,诱发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将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所以,中国必须进口石油,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一个石油净进口国。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步入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工厂,对石油的需求增速进一步加快,而国内石油供给呈现刚性,石油供需缺口日益扩大,所以新增需求只能通过从国际市场进口来满足。
三、中国石油进口的“价升量增悖论”
中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致对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长,受制于国内石油供给刚性,中国被迫转向国际市场进口石油。此时,继续用半封闭条件下的石油供需模型(图10-1)分析中国石油的进口已经不合适了,我们需转向开放条件下的石油供给模型(图10-2)。
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工业对石油的依赖性,使得石油的生产有别于普通商品。石油的供给方实际上是垄断卖方,为了尽可能地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他们通过垄断联盟组织“欧佩克”来限制产量。也就是说在开放条件下,国际石油的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体现在图10-2中,就是国际石油供给曲线Sw向右上方倾斜,斜率大于国际石油需求曲线Dw1和Dw2的斜率的绝对值。
由图10-2我们可以看出,当中国国内的石油需求曲线为D1时,相应的国际石油需求曲线为Dw1,国际石油供给曲线是Sw,二者的交点X1决定国际石油均衡价格为P1。在P1的价格水平上,由价格线P1和需求曲线D1的交点X3决定的中国国内的石油需求量为q2,而国内仅仅可以供给q1,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q2-q1的石油。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致对石油需求的强劲增长,国内石油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至D2,在国际石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中国国内的石油需求量为价格线P1和需求曲线D2的交点X4所对应的q5,但是由于中国国内石油需求曲线的右移推动国际石油需求曲线相应地由Dw1右移至Dw2,而国际石油供给曲线并未相应地向右移动,国际石油市场的均衡价格将从P1上升至P2,中国实际的石油需求量也从q5缩减至q4,相应的石油进口量也从q5-q1减少至q4-q1,但是与需求曲线为D1的石油进口量q2-q1相比,进口量仍然增加了q4-q2,这就出现了部分新闻媒体所谓的“价升量增悖论”。然而,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这只是非经济学者对中国石油进口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表象的不准确的描述,隐藏在这个表象背后的实质是:需求的增长超过供给的增长,进而推动价格的上涨。
进一步,造成世界石油供给增长落后于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际石油的供给存在垄断合谋———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合谋限制成员国产能的扩大,以维持高价。倘若国际石油供给不存在垄断联盟,在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情况下,石油的供给方也将大幅提高产能,推动世界石油供给曲线由Sw右移至Sw1,则国际石油价格的上升的幅度将很小,甚至会出现价格不变的情况,只要国际石油供给曲线右移的幅度足够大。但是由于存在垄断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石油产量,于是在国际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长时,国际石油供给量并不增加或增加较小,这就出现了扩大的需求追逐不变或少量增加的供给,推动石油价格的大幅上升,致使中国石油进口呈现出量价齐升的局面。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石油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虽然近年来中国石油进口
导致石油紧缺的原因是油老虎想食人,油老虎最少暂时还没人管得了包括中国政府,还要等武松转世,包公复活。当新能源汽车,比如电动的车非常普及而且比汽油车划算很多的时候
石油企业成本控制措施探讨分析论文 一、我国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观念、方法滞后 我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前相比有了长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国内外主流形势、重大政策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思政 教育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
11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财政监督 2008/16 12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糊评价研究 煤矿机械 2008/11 13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