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女王
培养文化意识的过程与方法论文
(二)现代知识学习观
Rumelhart和Norman(1978)指出,知识的获得经过图式的积累、调整和重构三种方式。积累,即在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一致的情况下,将新知识吸收到原有的图式里面;调整,即为适应新知识,对原有的图式做调整;重构,即打破原有图式,创建新的图式,图式发生质变。建构观点认为:知识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生成与理解、整合与深化、迁移与运用三个阶段。冯忠良(2000)认为,知识的掌握经历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直观、概括是实现这三个环节的核心。
(三)现代文化教学观
拜伦(1997,转引自陈俊森,2006)提出了著名的ICC文化教学模式,包括相互关联和相互支撑的四个要素:语言学习、语言意识、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视角。胡文仲和高一虹(1997)指出,外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扬弃贯通能力。Patrick(2003)指出,体验才能获得真正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体验学习循环的四个阶段:知认方式、知认内容、知认原因和知认自我。总之,现代文化教学的目的从了解社会文化规约转为文化理解和获取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教学视角从单项的目的语文化转为母语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互动,教学方式从传授和记忆转为实践和体验。
四、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过程与方法
文化知识学习的准备、文化观念的理解和探究、跨文化交际的实践等是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建构的过程与方法。
(一)文化知识学习准备
阅读前的活动属于文化意识建构的第一阶段,即文化知识学习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开展一系列读前活动为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做好知识、心理和能力上的准备。
1.创设视听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积极而持久的注意倾向,并主动愉快地学习。生动有趣的视听情境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例如:江苏版《牛津高中英语》(以下简称《牛津》)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The different school life in Britain and China,在教学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前,利用多媒体创设英国学校校园生动的学习生活情境:美丽而又独特的校园建筑和环境文化令学生赞叹,风格迥异的课堂学习文化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精彩纷呈的课外生活文化令学生神往。学生兴奋激动,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欲望,为文化知识学习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2.开展讨论交流,搭建知识阶梯
阅读前开展文化主题讨论交流活动,激活学生与文化主题相关的原有图式,使之与即将学习的文化知识产生积极互动,主动建构新的图式。同时,共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知识建构铺平道路。例如:《牛津》第一模块第二单元的文化主题是中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在教学Reading: Home alone前,组织学生以What do youknow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teenager children in America?为题开展讨论交流活动,这一活动使学生们知道:美国父母和孩子更像平等的朋友,美国孩子拥有较多的自由选择权,美国父母包容和关爱孩子,通过鼓励培养孩子的自信等等,这些为文化知识学习搭建了阶梯。
3.预测文化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阅读前开展预测活动,预测阅读内容,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训练学生利用已知信息通过合理想象大胆推断未知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文化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例如:《牛津》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的文化主题是Th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beautyand health in west countries and in China,在教学Reading: Dying to be thin前,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和课文标题,以What is to be talked about in thefollowing emails?为题猜测课文的文化内容,学生的猜测涉及关于美的标准、获得美的途径、健康与美的关系等等,这一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文化观念探究和理解
阅读中的活动属于文化意识建构的第二阶段,即文化观念探究和理解阶段。这一阶段的一系列阅读活动有助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透彻理解文化观念以及增强文化敏感性。
1.略读—把握文化主旨
自主阅读是学生发现、分析、探究文化内涵的基础,在任务引领下学生运用略读策略进行自上而下的阅读,对读前猜测进行验证和确认,主动建构课文的文化主旨。例如:《牛津》第二模块第一单元的课文阅读的任务是Please tell us theopinions of the Americans about the missing of theboy by skimming,学生略读全文后把握了课文的文化主旨,即不同的人对此案件看法不一。
2.细读—理清文化细节
学生不仅要把握文化主旨,还要运用细读策略进行自下而上的阅读,并通过分析、思考以及使用学习工具,清除语言障碍,理清文化细节,建构清晰完整的文化知识。例如:在略读《牛津》第三模块第二单元Reading: English and its history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在任务引领下学生积极探究古英语、中古英语和近代英语的形成过程与特点。
3.合作—探究文化疑难
对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需与同伴合作探究,在讨论交流中解决文化疑难,共同进步。学生还与教师合作探究,解决难题。对于教师和学生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去研究探索。例如:学习《牛津》第二模块第三单元Reading: The curseof mummy时,经过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以及师生合作探究,搞清了木乃伊诅咒的由来、内容以及影响,但霍华德·卡特的探险队员们之死与之是否有必然联系仍然是个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揭开这一奥秘。
4.对比—理解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就是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与分析能使学生更准确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深刻地理解中外文化,加深对外国文化观念的理解,提高文化的敏感性。例如:学习《牛津》第三模块第三单元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时,通过设计表格进行对比,加深对古代中国文化与古代罗马文化异同的理解(见表1)。
不是我的白云
一、 毕业论文(设计)的构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主要由前置部分(封面、摘要及关键词、目次页)和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构成,必要时可添加附录。二、毕业论文(设计)字数要求不少于8000字。三、毕业论文(设计)各组成部分的内容要求1、封面:封面内容按照学院规定的格式填写,包括:论文(设计)题目、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与专业(方向)、班级、指导教师。论文(设计)题目应力求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论文(设计)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2、摘要及关键词:摘要及关键词占一页,内容由论文(设计)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组成。摘要应能客观反映论文(设计)主要内容的信息,主要包括论文(设计)的结构安排、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一般为200—300字,关键词是反映论文(设计)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应由3—8个词构成。3、目次页:目录独立成页,按毕业论文(设计)次序编好页码。包括引言、正文(含二级标题)、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内容的页码。4、引言:引言部分应对相关领域研究情况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介绍或评述,在此基础上阐明以下问题:研究的目的、范围;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等。引言部分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应成为摘要的注释。5、正文: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无重大疏漏或明显的片面性。6、结论:在引言中提出的基本观点经过正文部分的分析论证之后,结论部分应给出答案,总结全文。毕业论文(设计)的结论不是对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7、致谢:致谢部分应以简短的文字对一下对象表示谢意:指导、协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或个人;在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毕业论文(设计)引用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路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激的组织和个人。在致谢中不要提及与毕业论文(设计)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员和事项。致谢应排在参考文献之前。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特别是在正文中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特别是发表在相关专业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应在15项以上。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确实阅读足够数量的文献,防止学生弄虚作假或按照低限数量要求堆砌参考文献的现象发生。9、附录:附录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主体的补充项目,不是必需的,学生可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际需要自行决定附录的取舍。附录包括论文(设计)内容涉及的说明性文献、数据表及有关说明等。四、毕业论文(设计)版面要求1、毕业论文打印用纸的要求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必须上交打印稿(2份)和电子文档,并统一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mm×297mm)复印纸,单面打印。2、页面设置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统一用A4纸纵向打印,边距要求:上边距为,下边距为:,左边距为:,右边距为:。3、页眉、页脚设置毕业论文需编排页码并设置页眉。页眉:距边界,五号宋体,居中排。页眉内容:“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页脚:距边界,五号宋体,居中排,页脚内容为页码。4、摘要及关键词页设置摘要及关键词占一页,倍行距。题目:该页第一项内容为论文(设计)的题目,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有副标题的,副标题应换行,前加“——”标识,四号宋体,居中排。标题上下各空一行,单倍行距。摘要:在“摘 要:”之前空两字,字间空一字,五号黑体,其后内容五号仿宋。关键词:摘要下空一行,在“关键词:”之前空两字,五号黑体,其后是关键词,五号仿宋,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全角分号隔开。5、目次页设置页码编写规则:毕业论文(设计)主体部分、附录部分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摘要及关键词、目次页单独编排页码,用罗马数字表示。“目 录”字间空一字,二号宋体,居中排,上下各空一行,倍行距。目录内容居左排,页码居右排,中间用“…”连接。在目录中,正文部分须标明二级标题,其他标明一级标题或项目名称。一级标题和项目名称四号黑体,左顶格;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左缩进两字。目录内容及排列次序:引言、正文、结论按次序标明序号,引言作为第一项,正文各个一级标题分别作为第二项、第三项、……,结论作为最后一项。致谢、参考文献、附录排列其后,不标序号,只标页码。6、引言、正文、结论设置序号格式与规则:论文(设计)以“一”、“(一)”、“1、”、“(1)”等数字以树形层次格式依次标出。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居中排,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四号黑体,左起空两格;二级以下标题小四宋体,左起空两格。正文按照自然段依次排列,每段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标点全角,倍行距,小四宋体。文中图片:可随文排或贴入,也可放在附录中,但都要在页面设置范围内。图题用五号宋体,在图下居中排,图内字用小五号宋体。贴入图要求清晰、整洁。文中表格:表题用五号宋体,在表上居中排,表内字体为宋体,字号可根据需要选择。文中图表按先后顺序统一编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图1、表1等。每一图表都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7、注释设置正文注释采用脚注。脚注由WORD软件自动生成,选取菜单“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位置页面底端,编号格式①、②、③…,起始编号①,编号方式每页重新编号,小五宋体。为了确保论文质量,引文脚注应达到一定数量。8、 “致 谢”字间空一字,三号黑体,居中排,上下各空一行。致谢内容标点全角,单倍行距,小四号仿宋。9、参考文献页设置“参考文献:”三号黑体,占一行,左顶格,参考文献内容标点全角,单倍行距,五号宋体。参考文献为期刊的,格式为:[ 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为图书的,格式为:[ 序号 ],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份,版次,页码。10、附录页设置“附 录:”字间空一字,三号黑体,占一行,左顶格,附录内容标点全角,单倍行距,五号宋体。五、毕业论文的装订:毕业论文一律左侧装订,装订按以下顺序:1、封面;2、摘要及关键词;3、目次页;4、引言、正文、结论;5、致谢;6、参考文献;7、附录。六、各系(部)可在不与本撰写规范相抵触的基础上,自行制定更高的规范要求,并报教务处批准。同一专业(或专业方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必须保持一致。
培养文化意识的过程与方法论文 (二)现代知识学习观 Rumelhart和Norman(1978)指出,知识的获得经过图式的积累、调整和重构三种方式。积累,即在新
我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里找到这篇论文,下面是截下来的部分,我已下载下来发送到你的信箱()里去了,请注意查收,有任何信息,请回复,谢谢!第二语言阅读策略研究30
论文提纲格式与范文(精选6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
中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分析 语文技能可以分为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口语交际技能。“先读后评”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难度较大的,对读者的要求较高,除了对文本
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不管做什么都要学会总结有一定的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