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糖Rose
直接要源文件啊。。。这个复杂2DPCA为2维PCA,Mpca不晓得是什么,Kpca为核PCA,你懂了PCA,那其他三种很好写,你找论文,很好搜的。PCA很简单的,比如每个数据是列向量,样本组成一个矩阵A,先求协方差矩阵,B=cov(A‘),然后特征值分解eig函数,[m,n]=eig(B),其中m,n是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后面就不用说了吧。
内涵帝在此
URL: 论文pdf Google出品。亚毫秒级的移动端人脸检测算法。移动端可达200~1000+FPS速度。主要以下改进: 在深度可分离卷积中,计算量主要为point-wise部分,增加depth-wise部分卷积核大小并不会明显增加成本。因此本文在depth-wise部分采用了5x5的卷积核,已获得更大的感受野,故此可以降低在层数上的需求。 此外,启发于mobilenetV2,本文设计了一个先升后降的double BlazeBlock。BlazeBlock适用于浅层,double BlazeBlock适用于深层。 16x16的anchor是一样的,但本文将8x8,4x4和2x2的2个anchor替换到8x8的6个anchor。此外强制限制人脸的长宽为1:1。 由于最后一层feature map较大(相对于ssd),导致预测结果会较多,在连续帧预测过程中,nms会变导致人脸框变得更加抖动。本文在原始边界框的回归参数估计变为其与重叠概率的加权平均。这基本没有带来预测时间上的消耗,但在提升了10%的性能。 效果好速度快的方法想不想要?
猪咩小宝er
在Cver上看到一篇推文,总结了多篇类似anchor-free论文: : Unifying Landmark Localization with End to End Object Detection Only Look Once: Unified,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 Detecting Objects as Paired Keypoints Object Detection by Grouping Extreme and Center Points Selective Anchor-Free Module for Single-Shot Object Detection : Fully Convolutional One-Stage Object Detection Anchor-Free Region Proposal Network for Faster R-CNN based Text Detection Approaches : Beyond Anchor-based Object Detector DenseBox, 这是一篇百度2016年挂出来的论文,距离现在比较早的文章了,现在又被拿出来重提了,因为其中anchor-free的特点,我把它找出来了。发现这是一篇百度的神作,有很多极其超前的思路。出现了特征融合,多任务训练,多尺度,通过添加任务分支进行关键点检测(直到2017年mask-rcnn才公布通过添加掩码在Faster-rcnn进行上进行分割任务)。 对于分类{0,1},这个模型使用L2损失,并没使用hinge loss or cross-entropy loss,按照作者说法这个简单的L2损失也能工作的很好。 坐标也是l2损失 网络添加Conv5_2_landmark和Conv6_3_det输出,对于检测N个关键点的任务,Conv5_2_landmark有N个热图,热图中的每个像素点表示改点为对应位置关键点的置信度。对于标签集中的第i个关键点(x,y) ,在第i个feature map在(x,y) 处的值是1,其它位置为就是关键点的分数热力图。 参考: 目标检测:Anchor-Free时代 那些酷炫的深度学习网络图怎么画出来的? CVPR2019-Code 人脸检测之DenseBox
dlib的安装很头疼我自己折腾了好几星期才成功 要讲的话很多所以写在了word里 链接:
直接要源文件啊。。。这个复杂2DPCA为2维PCA,Mpca不晓得是什么,Kpca为核PCA,你懂了PCA,那其他三种很好写,你找论文,很好搜的。PCA很简单的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我整理了图像识别技术论文,欢迎阅读! 图像识别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
之前也是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
llery images是用于训练还是测确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