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照相的猫酱
改革竞技舞龙运动竞赛规则的设想论文
【摘 要】 竞赛规则是竞赛的准则和杠杆,具有导向作用,是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南,技术的发展又能促进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本文依据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和近几年来舞龙裁判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从竞技舞龙运动发展与竞赛规则间的制约关系着手,探讨了现行竞赛规则中存在的与竞技舞龙运动发展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了不断完善竞赛规则,满足竞技舞龙运动快速发展要求的可行性建议与对策。这对推动舞龙运动的普及与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舞龙运动 竞赛规则 设想
1 前言
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是一种以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为特点的中国民间传统文体活动。1994年5月国家体委将舞龙列入体育竞技项目,竞赛体制也随之逐步完善。1994年5月第一届全国舞龙“佐海杯”邀请赛在福州举行,试行了第一套“舞龙竞赛规定套路”。它标志着中国舞龙从民间活动向竞技体育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第一套“舞龙竞赛规则”于1995年3月出台。1996年10月,第三届农民运动会舞龙比赛在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舞龙首次列入农民运动会。2001年4月,在马来西亚举行了国际舞龙锦标赛,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出台了《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使竞技舞龙的竞赛规则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2004年10月在第五届全国舞龙舞狮锦标赛中又增设了3个竞赛项目,即:抽签舞龙、竞速舞龙、障碍舞龙。目前定期举行的赛事有:全国农运会龙狮比赛、全国龙狮锦标赛、国际龙狮邀请赛、全国体育大会龙狮比赛、全国龙狮精英赛及多次商业性比赛。
2 对规则的一些内容的分析与讨论
舞龙运动从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走向全国并被列入全国正式比赛(四类)项目,继而又走向国际,突破了地域和民族的界线,实现了从传统舞龙表演向现代竞技舞龙的转型。现代舞龙由于对动作不断的创新,使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迅速的提高,已呈现出高、新、难、神、韵、意、美不同组合的表演形式,发展前景一片灿烂。但是目前施行的竞赛规则仍是2002年经国际龙狮总会审定的中英文版《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规则的完善与发展步伐已远远落后于竞技舞龙运动的发展步伐。因此,完善竞技舞龙运动竞赛规则并使其与运动发展相适应是目前竞技舞龙运动发展的迫切需求。
放宽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
放宽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比如,龙头的重量、外形尺寸等限制。舞龙比赛,比的是运动员的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比的是对“龙”在形象、气势、风韵、神采上的体现以及对“人龙合一、龙乐一体”完美意蕴的诠释。舞龙器材过重过大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演练技巧和水平的发挥。现代高校舞龙由于动作结构不断更新,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不断提高,已呈现出高、新、难、神、韵、意、美不同组合的表演形式,简单的说就是舞的更快、舞的更高、舞的更花、舞的更美。这也是高校舞龙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竞赛规则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会毫无疑问的阻碍高校竞技舞龙的发展速度。
改革评分规则,重视难度分值的体现
现行的评分规则虽然也考虑到比赛套路的难度分值,一方面它占的`比例太少,不加创新难度分值仅占总平分的3%。另一方面,随着竞技舞龙技术的不断发展,一般水平队伍比赛套路的难度分值早已达到或超过现行规则最高难度得分对难度分值(分)的要求。国内一些高水平运动队甚至能达到20分的难度分值。众所周知,比赛套路难度越高,对运动员的技术和心理要求越高,比赛的观赏也越强。但是对参赛队来说也就越容易出现失误,比赛的风险也增加了,而比赛规则对动作失误,特别是较大失误动作的扣分,往往是参赛队不可承受之痛,严重影响比赛结果。所以在这种风险与利益的权衡间,参赛队伍往往会降低难度系数以求稳定发挥,这就严重影响舞龙技术向更新、更难、更美的方向发展。所以本研究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应将完成套路难度分值达到对应分值的标准相应提高,或者是重新规定A、B、C三级难度动作名称和类别。将一些开始出现的比较难以完成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大多数队伍都能轻松完成的动作的难度等级向下降低。另外,本研究认为,还可以在改革评分标准过程中,裁判评分时不再考虑难度分值,在裁判评分的基础上乘以相应的难度系数,得出参赛队的最后得分。总之就是要改革评分规则,重视难度分值,促进高校舞龙技术更快发展。
竞赛规则改革应增加舞龙配乐、服饰、器材外观等方面的评分分值
音乐是舞龙表演的灵魂,服饰、器材是表演的外在包装。在舞龙表演中只有把内在美和外在美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出较高的观赏价值。以舞龙配乐为例,它在烘托气氛、转换节奏、激励队员情绪和引起观众共鸣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旋律快慢强弱的转换和每一个舞龙动作的协调配合,使音乐的流畅性与舞龙的流动性构成了一幅和谐完美的画面。音乐是舞龙运动的灵魂。鼓、锣、拨等传统打击乐现仍是舞龙配乐采用的最多的形式,而选用音乐带伴奏的比例也在逐年地提高。音乐带伴奏,要求龙运行的节奏变化与音乐的轻柔舒缓变化节奏变化相一致,达到很好的融合效果,一环紧扣一环,音乐烘托表演的气氛,表演表现音乐的意蕴。如果音乐配合得当,可以把表演者和观众一起带入高雅的意境,达到忘我境界。同时由于音乐带伴奏时间是固定的,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音乐带的伴奏下完成动作不必考虑套路的完成时间是否超出规定时间。舞龙运动向舞台艺术、高雅艺术发展也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能够配合这种舞台表演,并且体现出高雅艺术特质的舞龙配乐,首先应该是包含多种音乐元素的高雅音乐,显然这种仅由鼓、锣、拨合成的体现浓郁民族特色传递喜庆祥和的打击乐不能够完全满足舞台表演需求,而选用合适的合成音乐伴奏却能够完全满足舞台表演对音乐多元性的需要。另外,选用音乐带的伴奏,在参加比赛和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便利,减少比赛或表演开支成本。所以选用音乐带伴奏也是舞龙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故而竞赛规则改革应增加舞龙配乐、服饰、器材外观等方面的评分分值,同时要充分利用规则对舞龙运动发展的导向作用,大力提倡使用多元合成的现代音乐。
竞赛规则要向简洁化、量化的方向发展,且易于操作竞赛规则要向简洁化、量化的方向发展,且易于操作。还要在赛制上寻求改革,在年龄、性别、专业类别等方面加以分组进行比赛。
3 结论与建议
竞技舞龙运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竞赛规则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因此对舞龙运动竞赛规则的完善显的尤为重要。首先竞赛规则要向简洁化、量化、易于操作的方向发展;其次竞赛规则的修改不仅要放宽对比赛器材的严格限制,重视难度分值的体现,还应增加舞龙配乐、服饰、器材外观等方面的评分分值。总之,要充分利用舞龙竞赛规则对运动发展的导向作用,顺应现代舞龙动作结构不断更新,演练技巧和表演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将舞龙运动导向“舞的更快、舞的更高、舞的更花、舞的更美”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国际龙狮总会审定,2002.
飘渺于浮尘中
论“快乐舞蹈”在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快乐舞蹈 舞蹈教育 论文摘要:在人类生活中,舞蹈活动既有自娱性舞蹈的情感交流和促进团结作用,又有表演性舞蹈的认识和教育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快乐”应该始终贯穿于舞蹈教育中。随着我们国家的飞速发展,现代舞蹈教育具备了实施“快乐舞蹈”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 舞蹈教育在现代社会中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能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舞蹈人才为主要目的,是知识性教育、素养性教育,是提高人的审美力、艺术鉴赏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和文化修养的一种艺术教育。马克思曾说:“如果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舞蹈作为一种主要以富有节奏韵律的形体动态表现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艺术,虽是特定的人体具象,但同时表现出来的常常是一种抽象形象。正所谓“舞蹈是一种情感艺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没有一定艺术鉴赏力是不行的。舞蹈教育应使受教育者懂得舞蹈艺术的特性,了解舞蹈艺术不同种类的表演风格和形式,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吸引受教育者,使其参与到舞蹈学习与表演中来。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舞蹈起源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的需要,如果再详细一点来说,舞蹈起源于远古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劳动生产、健身和战斗操练等活动的模拟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宗教祭祀活动和表现自身情感思想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中产生快乐,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宣泄出来,因而产生舞蹈。可见快乐是舞蹈非常重要的情感元素。 那么,舞蹈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呢? 一、自娱性舞蹈的情感交流和促进团结的作用 自娱性的舞蹈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交流感情和促进团结的作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社交舞蹈有着很长的历史,只是后来才渐斩消失了。其间,主要是越来越僵硬的封建意识起了桎梏作用。但是在民间,舞蹈促进友谊和团结的作用并没有消失。例如,在北方的某些农村,至今还有利用春节组织秧歌队互访的习俗,通过互访来增进友谊。如果平日有些误会,通过秧歌活动也就烟消云散、和好如初了。 二、表演性舞蹈的认识和教育作用 表演性舞蹈主要是通过演出供人欣赏,使人们从欣赏中得到娱乐和休息,这是它的直接作用。但更主要的是使人通过欣赏得到某一方面的生活知识,受到某种思想情绪的感染,这就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当然,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自娱性的舞蹈中也有一些是具有表演性质的,如东北秧歌、山东秧歌、花鼓灯,节日广场上的舞龙、舞狮等,对围观的群众来说,都可以说是表演性的。在我国的舞台上,有许多表演性的舞蹈作品来自自娱性舞蹈,但它们经过舞蹈编导,以主题思想和人物的重新整理、编排、加工、提高、创作而成,并通过演员的表演传达给观众,以起到鼓舞、启迪和教育的作用。 显然,无论是自娱性舞蹈,还是表演性舞蹈,只要正确引导,都能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有着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 “快乐”应该始终贯穿于舞蹈教育中,其理由有以下三点。 1.快乐舞蹈符合人们的精神需求。人在舞蹈中要寻找的就是快乐,快乐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容易被大家接受,人的创造、想象、表现和艺术修养等综合能力都能通过舞蹈得到提高。 2.普及舞蹈,普及健康理念,是当前舞蹈教育的新观念。舞蹈是一种有效的美育手段,它充分培养了舞蹈学员高雅的情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句话用在舞者身上是不恰当的,因为每一个形体语言的'表述都需要用心和脑来表达,否则就不会生动。所以说普及舞蹈教育对于提高舞蹈学员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帮助。舞蹈既能提高艺术修养,又能促进健康,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3.快乐舞蹈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国家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舞蹈各有特点。各民族人民通过舞蹈活动,可以互相交流,加强团结。 我们要在舞蹈教育中贯穿快乐舞蹈的理念。 1.从根源抓起,建立快乐舞蹈的创作观念。在这方面,西方的现代舞蹈意识对我们的舞蹈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合理地吸收这种创作方法。强调舞蹈创作的主体精神和舞蹈编导的主观作用,注重抒发心灵感受,打破传统的程式规范和时空关系,遵循人体运动的自然法则,等等,在实践中细心探索,不断创新。现代意识在舞蹈创作中不是空洞、时 髦 的字眼,它是社会发展到最新阶段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最高自觉。这种现代意识应是舞蹈家站在历史阶梯的最高层次上观察当今的社会,对社会历史发展、政治经济模式、各种人之间的关系、民族精神等所获得的最新认识。 2.任何时代的舞蹈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快乐舞蹈的经济基础。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基本小康的目标,开始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正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快乐舞蹈应运而生。同时,快乐舞蹈又使人民群众精神愉快,在运动和娱乐中放松身心,有更多精力学习和工作,从而又能促进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舞蹈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在舞蹈教育中提倡快乐舞蹈,发展快乐舞蹈,一起享受舞蹈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于平.中国舞蹈艺术(第二辑)[M].人民音乐出版社,.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M].上海音乐出版社,.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
改革竞技舞龙运动竞赛规则的设想论文 【摘 要】 竞赛规则是竞赛的准则和杠杆,具有导向作用,是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南,技术的发展又能促进竞赛规则的不断完善。本文依据中
摘要 :街舞作为一种特殊舞蹈动作,不受限制于场地或者器械,而且有很强的参与性、表演性和竞赛性。街舞运动属于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起步较晚,但该项目的发展趋势不得不
摘要: 舞蹈赏析是进行舞蹈创作的基本内容,在舞蹈中,通过鉴赏与表现舞蹈的审美活动,鉴赏者可以充分体验舞蹈的美感和蕴涵表达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舞蹈所表达的善美境界
(一)《踏歌》的舞蹈形态和意象体会《舞蹈形态学》指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舞曾呈现为不同的舞蹈文化类型,但在这些舞蹈文化类型历时态的线性演进中,往往有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