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草的味道11
库搜索文档或关键词茶多酚 抗氧化茶多酚抗氧化性质综述共享文档 2012-07-02 5页 用App免费查看茶多酚的抗氧化性质学 院: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学 号: 201016020121姓 名: 何诗瑾 专 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101指导老师: 倪勤学二零一二年六月十日前 言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茶多酚是茶叶生物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摘 要 该文综述了茶多酚的组成与抗氧化作用机理,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在水产品、饲料和保健品等产品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茶多酚的应用前景。关键词 茶多酚;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正 文茶叶是一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饮品,自古就享有养生之誉。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证实茶叶具有抗氧化性、抗衰老、抗突变、抗癌变、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生物功能,其主要成分为茶多酚。茶叶中含30多种茶多酚,占茶水冻干物的25﹪~35﹪,其中主要成分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EC)等四种儿茶素,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许多研究揭示茶多酚的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均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与其他天然抗氧化剂相比,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强,且涉及多方面机制。茶多酚(teapolyphenals,TP),是从绿茶中提取出来的最主要的对人体最有益成分,是一类存在于茶树中的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混合物,俗名茶单宁、茶鞣质。其主要组分为(1)儿茶素类(黄烷醇类);(2黄酮及黄酮醇类;(3)花色素类;(4)酚酸及缩酚酸类多化合物的复合体。其中儿茶素类约占总量的80% ,包括4种形式的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50%-60%)、、没食子儿茶素(EGC) (15%-20%)、、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 (10%-15%)、儿茶素(EC) (5%-10%)。结构式如图所示:茶多酚纯品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醋酸乙酯,微溶于油脂,难溶于苯、氯仿、石油醚;略有吸湿性;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易氧化褐变[1]。近年来经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表明茶多酚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有关茶多酚的药理研究进展。1 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人在生命代谢过程中会产生有害自由基,自由基极强的氧化能力会氧化不饱和脂肪酸形成LPO(过氧化脂质),累积的LPO会削弱生物膜的正常功能,影响活性物质的正常代谢,诱发肝炎、癌症、衰老、心血管等疾病。而TP因多酚羟基极易被氧化为醌类而产生H+,故有强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是TP最重要的生物活性,是其抑癌抗癌药理作用的基础[2]。 清除自由基从上面的结构式可以看出,TP具有多个邻位酚羟基结构,这极易被氧化成醌类而提供质子H+ ,故具有较强的供氢能力,使其能够显著地清除体内的有害自由基。同时TP自身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抑制原来的自由基链锁反应,从而保护细胞成分不受损伤,与其他抗氧化剂相比,TP清除氧自由基具有高效性.与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相比,1 mg TP清除O2-的效能相当于9 μg Cu,ZnSOD;与强抗氧化剂VitC,VitE相比,其清除O2-,OH-效能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3]。螯合金属离子茶多酚的邻位酚羟基可螯合钙、铜、铁等金属离子,减少金属离子对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但是,茶多酚主要是螯合过量游离铁,不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它螯合细胞内钙,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生成,起到抗氧化作用[4]。结合氧化酶及促进抗氧化酶在反应体系中,茶多酚能与氧化酶蛋白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而降低该酶对氧化作用的催化活性。如绿茶茶多酚能抑制由黄嘌呤氧化酶引起的氧化应激,维持细胞的活力和形态。茶多酚也能促进和调节机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5]。 抗氧化作用TP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它一方面可通过抑制氧化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以提高其抗氧化作用,(它对生物体内多种和自由基生成相关的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如TP对体内、外脂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环氧酶,细胞色素P450酶系,髓过氧化物酶,均有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不但能通过灭活自由基保护抗氧化酶,还能提高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进而增强抗氧化作用。TP具有SOD样活性,可直接升高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活力[4];另外,通过螯合金属离子,TP的抗氧化作用发挥得更为显著。众多体内外实验均已证明TP通过螯合Fe2+ 可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并且TP不抑制食物中铁的吸收,也不会争夺络合Fe2+,还可以通过螯合Cu2+而抑制黄嘌呤氧化物的生长,起抗氧化作用;再者,TP与VitC,VitE有极好的协同作用。它可以再生和保护体内VitC,VitE,提高体内VitC,VitE的含量(VitC,VitE分别是体内水溶性、脂溶性强抗氧化剂),而且TP可能同时以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方式清除自由基,比单一的还原剂更有效地保护αVitE[3]。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能力是人工合成抗氧化剂BHT、BHA的4-6倍,VE的6-7倍,VC的5-10倍,且用量少:即可起作用,而无合成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儿茶素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有保护作用,使食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原有色泽与营养水平,能有效防止食品、食用油类的腐败,并能消除异味。实际上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同时配上植酸防腐效果更佳。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达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了茶多酚对鲜鱼的保鲜作用,包括鲫鱼、草鱼、鲤鱼、带鱼等,表明茶多酚能够明显地延缓鲜鱼腐败变质的速度。在-30C条件下碎冰贮藏时喷淋茶多酚对鱼肉的保鲜作用。结果发现,茶多酚能有效地抑制鱼肉组织内源酶的活性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明显降低鱼肉的PH和TVB-N值[6]
yuxinchen008
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又名植物单宁(Vegetable tannin),为植物体内的复杂酚类次生代谢物,具有多元酚结构,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在植物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人类对植物多酚的利用先于认识。最初只发现动物皮与某些植物用水一起浸泡后转变成革,而且这种革的特性来源于植物的“涩性”。真正认识这种植物的涩性物质则是在18世纪末期,并在1796年由Seguin首次提出“单宁”一词以表示植物水浸提物中能使生皮转变成革的“涩性”物质。1962年Bate Smith定义“单宁是分子量500~3000的能沉淀生物碱、明胶及蛋白质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之后,较多的工作集中于对植物单宁组分、结构以及基本性质的研究。后来人们发现,无论从化学、生物、药学等方面的活性作用,还是从应用领域来看,有效成分不仅仅限于上述定义中的“单宁”。1981年,Haslam根据单宁的分子结构及分子量提出“植物多酚”这一术语。它包括了单宁及与单宁有生源关系的化合物。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外从多个领域、多种角度对植物多酚开展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1 几种比较常见的植物多酚类物质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茶多酚茶多酚是茶叶中一类主要的化学成分。它含量高(占总干物质的18%~36%),分布广(植株各器官都有,但主要集中于嫩叶和芽),变化大(受内外因的影响最大),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显著,是茶叶生物化学研究最广泛、最深入的一类物质。茶多酚又名茶单宁、茶鞣质,是茶叶所含的一类多羟基类化合物的总称。茶多酚为淡黄色至茶褐色的粉末或晶体,易溶于温水、乙醇、甲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不溶于氯仿及苯等有机溶剂,有吸湿性,耐热性好,在160℃食用油中添加茶多酚,30min后茶多酚仅降减25%,食用油的过氧化值(PV值)几乎不变,而未添加茶多酚的食用油过氧化值则增大1倍。茶多酚有较好的耐酸性,在pH值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光照或pH大于8时易氧化聚合,遇铁离子生成绿黑色化合物。 黄烷醇类茶叶中的黄烷-3-醇衍生物,俗称儿茶素类,大量存在于茶树新梢中,占茶叶干重的12%~24%,约为茶叶中多酚类总量的70%~80%。它们的结构至少包括A、B、C3个环核,酯化后,还有D环,是2-苯基苯并吡喃的衍生物。 花色素类花色素的基本结构花色素苷元是羟基-4-黄烷醇,也是2-苯基苯并吡喃,环上的氢可被羟基或甲氧基取代,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花青素。 花黄素类黄酮、黄酮醇及其衍生物统称花黄素类,是广泛分布于植物组织细胞中的一类水溶性色素。其母核结构是2-苯基苯并吡喃酮。 酚酸类茶叶中含有多种酚酸和缩酚酸类化合物,后者多为没食子酸(3,4,5-三羟基苯甲酸)、咖啡酸、鸡纳酸的缩合衍生物。 葡萄多酚葡多酚是一种植物多酚类活性物质,能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它广泛存在于葡萄籽、葡萄皮与果汁中。这类多酚由表儿茶酸等酚酸类、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醇类和缩聚单宁等物质组成,其中以原花色苷的含量最为丰富,可以达到80%~85%,其他成分如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次之,大约为5%,葡多酚中各种成分含量的差异,使得它的颜色呈深玫瑰色至浅棕红色不等。在葡萄籽与葡萄皮中,葡多酚的含量较高,有资料表明,红葡萄的果皮中,多酚含量可达25%~50%,种籽中则可达50%~70%。所以现在国内外研究使用的葡多酚一般从葡萄籽中提取。 花色苷花色苷配基或花色素为苯并吡洋的衍生物,具有阳离子的性质。花色素通常不太稳定,在葡萄中主要以糖苷形式存在。葡萄酒中的花色苷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葡萄皮,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其含量会相应的增加。 黄酮醇以及黄烷酮醇类以酮形式存在的类黄酮类有黄酮、黄烷酮、黄烷酮醇等4种。葡萄或葡萄酒除含有黄酮醇类外几乎不含黄酮和黄烷酮,由于此类化合物较容易水解,于是经常以配基形式存在。在黄酮醇类中,以槲皮酮糖苷含量最多,还含有少量的莰非醇和杨梅黄酮的糖苷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微量的黄烷酮醇类,如3位结合鼠李糖苷的二氢莰非醇和二氢槲皮苷。 儿茶素类葡萄中的儿茶素类主要为(+)-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表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一般差不多,儿茶素有一定的苦味,但没有涩味。红葡萄酒中的儿茶素含量低于100mg/L,在白葡萄酒中更低。目前还没发现儿茶素有糖苷形式存在。 原花色素或缩和单宁类原花色素化合物本身无色或有点茶褐色,在酸性以及加热条件下,其c-c键结合会开裂形成诸多红色花色苷色素,特别是矢车菊素。另外,也会产生大量的表儿茶素和少量的儿茶素。原花色素类化合物是葡萄籽及果皮中的主要成分物质。 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主要的活性物质,它有2种异构体,即顺式白藜芦醇和反式白藜芦醇,红葡萄酒中以反式白藜芦醇为主。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受葡萄品种、葡萄生长环境、酿酒工艺以及葡萄被微生物感染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白藜芦醇主要存在于葡萄皮中,因此葡萄皮发酵时间长短是决定白藜芦醇含量的主要因素。 苹果多酚苹果多酚为棕红色粉末,其20%的水溶液呈红褐色;液状及粉状苹果多酚产品均略带苹果的风味,稍带苦味,易溶于水和乙醇。苹果多酚中,以绿原酸为主的酚羧酸类约占25%,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等单体约占15%,根皮苷、根皮素、对香豆酸、二氢查耳酮、槲皮苷等约占10%,原花色素类约占50%。2 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理 茶多酚的生物学活性 抗氧化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主要表现在:直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整合金属离子,激活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 抗肿瘤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茶多酚在活体外表现为抗突变作用,能抑制啮齿类动物由致癌物引发的皮肤、肺、前胃、食道、十二指肠、结肠和直肠肿瘤等。茶多酚抑制肿瘤的机理主要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阻断致癌物的形成和抑制机体内的代谢转化;抑制具有促癌作用的酶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DNA的生物合成。 抗菌茶多酚作为一种广谱、强效、低毒的抗菌药物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学者所公认。在众多的抗菌试验中,人们发现茶多酚对普通变形杆菌、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许多致病菌,尤其是对肠道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伤作用。茶多酚的抗菌机制,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①破坏细菌细胞膜的脂质层,使细菌发生形态学改变;②抑制有害细菌分泌毒素的活性;③抑制有害细菌的侵染。茶多酚一方面对肠道内细菌有十分强大的杀伤和抑制作用,另一方面对肠道内有益菌却起着保护作用,如能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改善机体肠道内微生物结构,提高肠道免疫功能,对增进健康有积极作用。 抗病毒茶多酚不仅是一种较广谱的抗菌药物,同时对病毒也具有较强的对抗作用。岛村忠藤发现,绿茶和红茶的提取物具有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作用。瑞士也有研究表明儿茶素对人体呼吸系统合孢体病毒(RSV)有抑制作用。茶多酚对于胃肠炎病毒、A型肝炎病毒、植物病毒也有较强的对抗抑制作用。 葡萄多酚的生物学活性 抗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而有助于防止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由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而导致LDL性质的改变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氧化作用影响到LDL的载脂蛋白,改变了LDL的生理化学和生物活性性质,因此,被氧化的LDL失去了被特定的受纳体识别的性质,不能进行正常的分解代谢。葡萄酒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够保护LDL颗粒不发生形态的改变,从而保证了LDL正常的代谢。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物质能保护LDL上与细胞膜结合的特定位点上的氨基酸残基。因此,葡萄酒中的多酚类物质能够抑制LDL的氧化,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抗癌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与动物试验表明,多酚类物质能阻止和抑制癌症的发生。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和抗诱变因素,多酚类物质能使致癌物毒性降低或消失,它还能通过诱导细胞分化抑制癌症的发展,对癌症发展的3个阶段具有抑制作用。 抗发炎炎症反应时,致炎物或炎症介质可诱导或增加局部NO的合成与释放,大量的NO会促进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当患有感染、创伤及免疫性疾病时,TNF-α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巨噬细胞中,由脂多糖诱导的TNF-α和NO的过量合成可以被槲皮酮抑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可以在不同的细胞中得到表达,在巨噬细胞中,它可以被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等发炎因子诱导。前列腺素(PGs)作为调节剂在发炎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加氧酶(COX)能将花生四烯酸转变成PGs。在发炎和免疫应答中,COX和iNOS的异构体负责生产出大量的PGs和NO,细胞内过多的NO,会导致细胞毒性和组织的破坏。白藜芦醇能够抑制iNOS的活性,降低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表达和酶活性,这种作用与白藜芦醇抗肿瘤和发炎的性质有关。 抗血小板凝聚血小板的凝聚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血栓素(T×A2)和前列腺环素(PGI2)密切相关。T×A2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收缩血管物质和最强的血小板聚集剂之一。PGI2则是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之一。 苹果多酚的生物学活性 抗氧化苹果多酚作为一类氧化还原电位很低的还原剂,具有很强的供氢能力,H+与羟基自由基(·OH)结合,能使之还原为惰性化合物或较稳定的自由基,从而清除体内过多的有害自由基。 抑菌苹果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主要为原花青素,此外,还含有酚酸、茶素、表儿茶素、黄酮类等物质。试验证明,苹果多酚提取物对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效果强于革兰氏阳性菌。但对实验用酵母,霉菌无抑制作用。苹果多酚提取物对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茵的最低抑制浓度均为。其抑菌活性热稳定性较强,且在pH值5~6及低于的无机盐环境中抑菌效果最佳。 抗癌苹果果肉的抗癌细胞增殖能力已经得到验证。但是,果肉的抗痛细胞增殖能力较差,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在果肉提取物长期作用下也能慢慢地抑制癌细胞增殖。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原花青素对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LuckyXue521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全天然抗氧化食品,具有抗氧化能力强,无毒副作用,无异味等特点。茶叶多酚类的抗氧化作用因为能够消除活性氧,进而抑制维生素C的消耗,所以可以保持肌肤细致美白。
念念花语
茶多酚生活应用研究
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大不到的。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茶多酚生活应用研究论文,希望您能喜欢。
摘要: 茶多酚(GreenTeaPolyphenols,简称GTP)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复合物,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重要化学物质,茶多酚由约30种以上的酚性物质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儿茶素、黄酮及类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4类。
关键词: 茶多酚,食品及应用
1.茶多酚的概念及性质
茶多酚(GreenTea Polyphenols,简称GTP)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复合物,是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重要化学物质,茶多酚由约30种以上的酚性物质组成,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儿茶素、黄酮及类黄酮醇、花色素、酚酸及缩酚酸4类。
茶多酚是很稳定的,pH在4-8稳定,遇强碱、强酸、光照、高热及过渡金属易变质,存放于阴凉、避光、干燥处,一般保质期为两年。是较安全的无毒性的添加剂。茶多酚的感观指标:1、外观:茶多酚TVP20为棕褐色的粉状固体,TVP40、TVP50为棕绿色带茶香粉状固体;其它均为淡黄或淡绿色粉状固体。2、性状:本品易溶于水和含水乙醇,味苦涩。
2.茶多酚在日常生活和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茶叶的许多作用都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在起作用: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大不到的。茶多酚参入其他有机物(主要是食品)中,能够延长贮存期,防止食品退色,提高纤维素稳定性,有效保护食品各种营养成份。其主要用途如下:
用于糕点及乳制品
对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如月饼、饼干、蛋糕、方便面、奶粉、奶酪、牛奶等,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朽,延长保鲜期,防止食品退色,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延长食品的销售寿命。另外,还可使甜味“酸尾”消失,味感甘爽。
用于饮料生产
茶多酚不仅可配制果味茶、柠檬茶等饮料,而且对食品中的色素和维生素类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食品褪色,提高稳定性,据称其效果较维生素C高出20倍。茶多酚应用到果汁饮料的加工保鲜过程中,添加茶多酚能抑制蜜柑汁液缩异臭的产生,添加茶多酚于果汁、豆奶、汽水、等饮料中,能抑制维生素A、维生素B1和β-胡萝卜素的降解破坏,保证果汁饮料的有效成品和产品质量以及各种营养成份。
用于水果、水产和蔬菜保鲜
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水产品用茶多酚配液浸泡具有抑菌、防褐变、除异味的功能。
用于畜肉制品
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茶多酚在油炸、焙烤良品中的应用
茶多酚中酚羟基有提供活泼质子的能力,能捕获油脂自动氧化形成的自由基是天然油脂抗氧化剂,抗氧化活性优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其对活性自由基的清除达 98%以上,使连锁反应中断,防止油脂继续氧化,是BHT、BHA理想的天然替代物。油炸食品一般含有20%左右的油脂,并经高温煎炸,极易氧化变质。加入茶多酚可延长其保质期1-2倍。免费论文网。
茶多酚在日化工业中的应用
化妆品中通常使用的油脂、蜡、烃类等油性原料、以及香料、表面活性剂等,易与空气中的氧起反应,反应(自动氧化)后生成的过氧化物、酸、醛等对皮肤有刺激,并会引起皮肤炎症、变色,放出酸败臭味等。而茶多酚不仅是良好的油脂抗氧化剂,且有抗菌止痒,愈合伤口,增进毛细血管韧性等功效,同时还是较好的紫外线过滤器,可减少皮肤黑色素的形成,能去除雀斑与老年斑,达到护肤之目的。在食用油贮藏中加入茶多酚,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哈败,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茶多酚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茶多酚可去除污水中的 铅等金属离子,可望在污水处理方面获得应用
茶多酚的药理作用
抗氧化、延缓衰老
茶多酚可消除人体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减缓人体衰老,大量试验表明,茶多酚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恬性比维生素E还强,若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E配合还具有增效作用。
防龋作用
过去茶叶的防龋作用被认为是茶汤中"氟"的功效。氟元素可取代牙齿中羟磷灰石的羟基成为氟磷灰石,使牙釉质对产酸物质的侵蚀具有抵抗力。现在临床上又证明茶多酚能强烈抑制致龋菌,明显减少菌斑和牙周指数,而对口腔中其他有益微生物则没有影响。
抗菌抗病毒
中国古医书已有用茶治疗炎症的记载,绿茶和花茶的抑菌效果比红茶强,这与它们含有的茶多酚数量不同有关。有人认为,茶多酚的抗菌作用在于多酚类物质能沉淀菌体蛋白,使菌体蛋白变性而失活。近代科研则认为,茶的功效主要来自所含儿茶素类对很多引起人体致病微生物,如肉毒杆菌有抑制的效果,而又不伤害肠内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的繁衍,具有清理肠道内的功能。临床医学文献中有使用茶汤治疗赤痢及抑制病原菌繁殖的报告。免费论文网。利用茶多酚抗菌,抗病毒的原理,国外已将儿茶素,安装于空调机内,以除菌和除病毒。自1998年新型空调机上市以来,深受好评。
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多酚类化合物对有机体的脂肪代谢产生重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血浆和肝脏中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具有促进脂类化合物从粪便中排出的效果,因此它不但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有减肥的效果,上海医科大学一课题组应用茶多酚在江苏海门市对200位乡村居民随机分4组送药,服药10个月,进行双盲对照试验,发现可使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下降约19%,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比值,实验前后比值相差 ,说明茶多酚有预防高脂血症、减少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
多种药理作用
茶多酚特别是儿茶素衍生物具有抑制癌细胞增生、抗癌、抗突变的效果。此外,儿茶素衍生物还有减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以及抗辐射作用。免费论文网。美国一公司根据儿茶-素有防辐射的功能,开发出粉底霜化妆品,该产品标示的功能为预防紫外线辐射引起的皮肤癌以及预防皮肤的早期衰老。由于茶多酚能保护大脑,防止荧屏射线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因而用它加工的饮品被誉为“电脑时代的饮料”。
酶工程方面
天然制品茶多酚能通过氢键与蛋白质和酶结合形成沉淀,分离出酶和蛋白质,以保证 食品医药用酶对安全卫生和特殊要求。
总之,由于茶多酚的医药和保健价值,茶多酚已成为医药、食品界开发的热点,目前除了茶多酚片剂、胶囊剂等外,作为抗氧化剂和食品添加剂在粮油食品、方便食品、水产品、肉制品、配制品、调味品、糖果、饮料等多类食品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哗,赵伯涛,张卫明.茶多酚提取、分离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8.
[2]浙江大学茶学系主编.茶叶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贾之慎,扬贤强.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与应用[J],食品科学,1990,(11):1—5.
[4]扬贤强,叶立场,贾之慎.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开发与应用[J].福建茶叶,1990,(3):3—13.
[5]梁晚风.茶多酚的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简报,1994,(1):6—8.
不药不药博士来揭开真菌多糖的真实面纱! 多糖,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即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而产生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这一点是毋庸
主要在多样性上做文章,去中国知网上,有好多类似的论文,去借鉴一下吧!
以下是一篇生物多样性的论文: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1)直接价值:生
需要用到匀浆仪和粉碎仪,一切要在无菌操作台进行,并且要做一个加热实验的对照组,因为没人干吃茶叶,都用热水泡的。这个是耐热菌实验,不过我猜大概菌落是要超标的。要看
茶多酚生活应用研究 茶多酚可用于食品保鲜防腐,无毒副作用,食用安全。茶叶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而不变质,这是其他的树叶、菜叶、花草所大不到的。以下是我为您搜集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