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x82627811
3、能够发挥作者个人的专业优势,并扬长避短
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术研究也是如此!前述三项要求,目的是做到“知彼”,即了解研究对象。第四项要求,是要“知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尽可能回避自己的短处,尽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判断自己的长处、短处,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是否擅长抽象思维?有的人擅长抽象思维,擅长论辩,平时阅读范围宽,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等,读过不少,自然喜好辩论,擅长理论。否则,如果除了专业外,很少读其他著作,不擅长抽象思维,那么,在选题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避开自己的弱项。从这个角度看,学术论文选题,大抵可以分为理论型选题和制度型选题。前者学术理论性比较强,后者现实实践性比较强。
②掌握外语种类及程度如何?各人掌握外语的语种和程度有不同。一个英语很好的博士生,选择中国市场经济里的国有企业问题进行研究,其英语利用程度就比较地,长处得不到发挥。相反,英美国家的公司控制权争夺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而我国的上市公司也开始出现这一问题,这个选题对英语很好的研究生来说,就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③注意专业知识上的长处和短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对组织设计与战略管理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丰富,对人力资源投资比较生疏,那就应该避短取长。
(三)题目设计
①题目设计的基本要求是,题目要新颖、文字要简短,题目与内容相符,以及题目大小适当。
题目要新颖。首先,要明示作者所研究的对象,使读者一看就知道作者要研究什么;其次,要确定一个研究的最佳角度,将自己的研究限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选择一个最好的切入点。然后,题目要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言简意赅。文字尽量不要超过25个字。
题目一般化,甚至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可能给读者和答辩委员会成员、评定论文的专家以好的第一印象。有一个时期,很多经济学论文的题目雷同,都是关于什么什么的几个问题,关于什么什么的若干问题,或者再论什么问题,关于某某问题的浅论,这种题目只能降低论文的质量。一般化的题目,有时还会起反作用,读者心里说,连一个新颖一点的题目都拟不出来,可见作者的能力不怎么样!答辩委员会成员则会怀疑作者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对于题目应与内容相符,指的是题目能够涵盖论文的全部内容。例如,题目是关于某某制度的研究,但从论文的内容看,只是研究该制度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或者论文内容超出题目的范围,都是内容与题目不符。当然,不是说该制度的一切方面、全部内容都要研究,而是要求题目应涵盖该制度的主要方面、基本内容,如果不是这样,就要调整题目。
对于题目的大小。宁可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作。最好题目大小适当。例如,“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比较适当。而题目“社会主义企业会计准则、经济发展与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就是一个太大的题目。题目适当,可以把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在理论上挖掘得很深,并有可能发现新的定理。题目过大,论文内容会面面俱到,基本见解会比较肤浅。这是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研究的问题只能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②论文题目的基本结构形式,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结构形式:“关于”+“宾语”+“的”+“论证”或“研究”或“探索”。例如,关于我国报销制度的研究,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总体水平的研究第二种结构形式:“论”+“宾语”。须特别注意:“宾语”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例如,论技术资本投入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性,这也是实证分析论文的题目特点。
③题目设计的规则:首先,题目一般是动宾结构短语,不能是句子;其次,题目只确定研究对象,不表达作者观点;而且,题目应力求明确、简短,忌冗长。
三、论文的资料和事实证据
(一)论文内容要有充足的资料和一定的事实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主要属于文本研究性质,选题应当考虑的资料是否足够,是否掌握有力的事实。有的选题虽然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性,但缺乏足够的资料、数据,没有事实,因而,一般不可能成就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应注意,资料和事实仅是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资料并非越多越好。论文写作需要尽量搜寻较多的资料,但一定是必要的。
一篇研究委托代理成本的论文,就不需列示资料,因为,委托代理问题在任何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非常普遍,大家有目共睹。
现在常见的问题之一:缺乏事实和资料
常见问题之二:没有注意时间、制度和环境的变化,资料陈旧和不适宜。
常见问题之三: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没有外文资料,信息量过少。没有外文资料,不仅影响论文的质量和水准,而且不符合硕士、博士的标准。硕士要求掌握一门外语,博士要求掌握两门外语。你的学位论文没有引用任何外文资料,表明你不懂外语,不够硕士、博士的条件。有这样的例子,一篇博士学位论文,未使用任何外语资料,答辩委员会通过了,学位委员会不予通过。
资料的优劣标准,在于能否深刻反映现实,并经得起长时间检验。一般地,新资料比旧资料更能反映现实,但资料的价值在于能否为本论文提供事实依据。
(二)论文应注明所引用资料的出处
这就是注释,可采脚注或尾注。为什么要求注明出处?
首先,是为了增强论文的说服力,告诉读者本文不是凭空产生,不是玄想的结果,而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是有根有据的、扎扎实实的进行科学研究的成果。若果没有注解,尽管文中的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妙笔生花,但读者往往产生不信任。
其次,是学风问题。所谓实事求是的学风,严谨的学风,要求在论文中注明所引用前人、别人的理论观点,哪些观点是别人的,哪些观点是你的,哪些理论是前人的成就,哪些问题上你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果没有注释,似乎全是你自己思考的结果,且不论这种结果是否值得信任,这种做法就有剥夺别人的劳动成果、贪天之功为己有的嫌疑。
最后,是法律问题,涉及著作权法,如果不注明出处,将构成侵权行为。现在著作中抄袭的现象很严重,将别人的文章大段整节的抄入,不注明出处,近年在博士学位论文中也严重存在。
(三)论文末尾一定要有参考文献目录
参考文献列示内容应真实、全面,既不要遗留,也不应充水。
四、学位论文的结构
答辩委员会成员和通讯评阅专家对硕士、博士论文作鉴定、写评语,有一个内容是对论文结构表态。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要求结构严密、合理。肯定的评语是:本文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什么叫“结构合理”?结构合理就是指论文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这就需要了解论文的一般结构。
学术论文的结构:导论、本论、结论,这是论文的基本结构,导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论文的本体。而论文的目录、摘要、参考文献名目和后记,则是论文的附属部分。论文最重要的当然是本体。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其本体的内在逻辑,指的就是由导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内容形成的先后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篇论文写完之后,作者一定要仔细揣度一番自己的论文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存在前后一贯、首尾相应,导论是否恰当、简洁、明了,本论是否深入和严谨,结论是否准确。有的论文只有本论,没有导论和结论,严格说,这是不合格的论文。有时为了压缩文字和篇幅,就想省略导论,事实上,哪怕导论是一个句子,也很有必要。至于没有结论的论文,则是应该杜绝的。
五、论文的研究方法
论文写作的步骤、程序和技术工具,以及论文写作的结构设计,都属于研究方法。它需要在论文里的适当地方加以说明。一般地,研究工作的程序和撰写论文的步骤,大致可再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界定研究问题
步骤二:文献评论
步骤三:研究方法及设计
步骤四: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及讨论
步骤五:撰写论文、结论和建议
爱吃糖z
一一般情况,本科读四年,研究生读三年,也有两年和两年半的,博士理论上讲四年,但是很多人四年毕业不了,要延长。公共管理必设核心课。公共管理是一门以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为支撑,具有科技整合特点的学科。本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构成了课程的最重要基础,在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中占据核心的位置,是课程体系中其他一系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它提供的一些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对于理解和掌握其他课程的内容具有基础性与提示性的意义。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概念和方法去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力图培育公共管理专业学生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以公共利益为最高原则”的价值观,以及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应该表现出来的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政府与治理、组织与协调、领导与战略、政策制定与执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法治与监督、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等单元。二、公共政策分析必设核心课。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方法来解决社会或政策问题的学科,具有学科基础、研究方向和核心理论性质。本课程主要介绍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思路和价值标准;重点讲授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理论模型和政策制定、执行、反馈、终结等一系列的过程。通过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的整体结构框架,掌握公共政策产生和制定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尤其要引入公共政策实际案例的分析。三、社会研究方法必设核心课。本课程围绕科学研究的本质,社会研究的若干范式及转换、研究过程、研究设计、研究策略的选取、研究报告的写作等模块,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技术手段等层面,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两个维度,讲述社会调查和社会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熟悉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公共管理的研究类型,掌握研究方案的设计要领,懂得运用软件来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为从事公共事务治理、政府管理实践以及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公共项目规划和评估奠定方法基础。四、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核心课。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撰写专业学位论文、研究型课程论文,学生需要掌握撰写学术论文的知识和能力。鉴于此,本课程旨在增加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为论文撰写打下坚实基础。五、政治学核心课。课程具有入门性和基础性理论性质,讲授与讨论范围既包括对基本原理的学理分析,也包括对当代世界各国政治体制和制度的比较研究。其中既有规范分析的内容,也有实证性的研究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与政治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国家学说和政治制度理论、阶级、阶层和社会结构理论、现代政党和政党制度、民主理论、现代官员和官员制度、政治发展和政治革命理论等。六、公共经济学核心课。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了解国内外公共经济发展状况和前沿理论,熟悉公共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研究我国公共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七、城乡规划与区域发展方向一(公共治理与智慧城市管理)方向课。本课程由城乡规划、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三大部分构成,主要让学生系统掌握现代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了解当前城乡规划在治理“城市病”、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应该能够运用城乡规划理论方法分析现实问题、提供相关方案,为今后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打下基础。八、融媒体管理与政策方向二(传媒与公共文化管理)方向课。由于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传媒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当前融媒体建设正在从“相加”走向“相融”,5G牌照的发放将极大促进融媒体的智慧升级。本课程将在剖析当前传媒环境深刻变革的基础上,对融媒体管理创新以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重点就融媒体管理中的内容、用户、平台、经营、政策等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凸显对智能融媒体前沿问题的思考。九、政府公共关系方向三(公共危机与舆情治理)方向课。本课程根据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特点,注重对目前国内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立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背景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时代要求,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公共关系的内在规律和应用方法。课程阐述了政府公共关系的科学含义,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政府公共关系的界定,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实践、功能与原则,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素质及其培养,政府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政府公共关系实务,行政组织形象与领导者形象的塑造等内容。
与其他论文格式一样,写一些史实就行了
学术论文的写作应该遵循的规范如下: 1、一篇学术论文应该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展开,无论文章长短都要遵循这个原则,而且这个原则最好凸显在论文的标题上,“让别人一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学术论文的写作应该遵循的规范如下: 1、一篇学术论文应该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展开,无论文章长短都要遵循这个原则,而且这个原则最好凸显在论文的标题上,“让别人一
PPT如何做惊艳 北大毕业论文答辩5min完美陈述的秘密 老师必问6大可怕问题超详细答辩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