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虹星607
写论文的时候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叶丽美11
传统农村社会的结构与权力及其与文化精神之关系 论文关键词:差序格局宗教权宗族权乡土关系观 论文摘 要:该文论述中国农村社会的差序格局的结构及传统农村社会的权力——皇权、宗教权、宗族权和绅权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对“家庭价值观”、“家族主义”、“平均思想”、“乡土关系观”等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分别进行论述,分析传统农村社会的结构与权力及其与文化精神之关系,最后得出了农村社会的结构与权力存在于文化精神网络这中的结论。 中国农村是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社会,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中国华北农村》和杨 懋 春的《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均是从文化的角度,为我们描述了乡土中国的权力与文化的关系。而传统的农村社会的结构与权力及其文化精神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关系?本文从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传统农村社会的结构与权力 (一)传统农村社会的结构——差序格局 在中国乡村中,存在着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组织,比如各种市场、宗教、宗族以及乡村的一些共同的互惠组织所构成的关系网络。中国传统乡村的社会结构为:人们生活在由各种宗族、宗教和正式、非正式组织所构成的错综复杂的文化网络之中。费孝通曾把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关系的特征表述为“差序格局”,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远近、亲疏,受“血缘”和“地缘”,尤其是“血缘”的影响。 中国农村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很强的伸缩能力,在农村,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小国。所以富于伸缩的差序格局使得社会圈子会因为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二)传统农村社会的权力--皇权、宗教权、宗族权和绅权 1.皇权。从根本上看,中央集权国家法律的强制力量是无处不在的,也就是皇权无处不在。但在传统中国的统治中,封建皇权往往只延伸到县一级。 2.宗族权。传统的乡土中国是一个建构在宗族基础上的社会共同体。宗法关系便是基于宗族血统而产生的地域性极强的`一种社会关系。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宗法关系对于个体来讲,是一种非常主要的关系。乡村中的任何一个人总是依靠家族来确立他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的地位。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社会环境下,宗法关系支撑着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 3.宗教权。传统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情结。 中国的宗教,有其独特的形式。与西方相比,中国的宗教缺乏一种宗教感。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世俗化宗教。它满足的是人们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在乡土社会,存在一个以多神主义为特征的信仰体系。注重现世的求索动机,是乡土百姓信仰心理的主要特征。 4.绅权。在乡村,作为社会控制的主导力量就是乡绅。中国有一句俗语: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道破了中国乡村的社会控制的实质。乡绅通过各种文化仪式作为其控制的工具和手段,在一般乡亲眼里,他们的财富、他们的学识,就是权威和公平的化身。总的说来, 耆 老和“乡贤”或“族贤”的权威或权力主要根植于地方性的传统,但与“乡贤”或“族贤”相比, 耆 老更多地获国家政权的认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组织对传统宗法制度的基本认同。 三、传统农村社会的文化精神 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主体应该是那些融入中国农民血脉,不可轻易改变的东西如“家庭价值观”、“家族主义”、“平均思想”、“乡土关系观”等等,它们反映了中国农民意识深层的价值取向和在这种价值指导下的行为模式,这样的文化传统,即使是在中国最发达最开放的乡村,我们依然能感受它的强劲生命力。 小农意识被认为是中国农民最典型的文化品格,有人指出“小农意识”的核心是保守主义、狭隘功利主义和封闭主义,但它是中国农民的精神传统。 中国农村社会中广泛存在着平均主义思想,这种平均思想是中国农民对几千年中国封建制度的反叛,是对现实社会不满的补偿心理。 家庭价值观是中国先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并在中华儒学的倡导下,历经数千年颠扑不破。家庭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是社会的构成元素,而家庭对个人而言,则是基本的利益团体,也是必须为之服务的对象。 中国农村的传统合作形式是以血缘关系的家族和地缘关系的邻里。这种在血缘和地缘基础上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具有浓郁东方文化特色的“乡土关系”。 四、结构和权力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在国家向乡村延伸的过程中,理性的制度与传统的文化之间都产生了摩擦与融合。权力关系并不源于某一特别的因素,它是多元的,与文化、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当我们看待权力时,我们不能孤立地来认识它。这样一种能力的体现,是通过广泛存在于乡土中国的文化网络来显示的。权力既是一种强制与服从,同时又体现着一定的人际关系、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杜赞奇所理解的“权力的文化网络”做这样一种界定:基于各种传统组织、规范、礼仪所构成的各种网络基础上的一种权威。这种网络,仿佛无影无形,但又实实在在地笼罩着整个乡土社会,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文化网络将帝国政权、绅士文化与乡民社会纳入一个共同的框架,并将权力、统治等抽象的一般概念与中国特有的文化体系连接起来,从而揭示了中国乡土社会中权威的产生的基础。 五、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由于其地域的相对封闭性,由于封建社会的统治形式的弱化,乡土社会的控制力量实际上存在于各种民间文化形式构成的文化网络,统治权威就出自这个错综复杂的文化网络之中。这种权威或者是卡里斯马型(charisma)的魅力型统治权威,或者是传统型(tradition)的统治类型。这两种权威类型,是依靠个人魅力或者世袭的地位,实际上所依靠的是在乡土社会中长期形成的各种草根文化传统,来行使对乡村社区的管理和统治。传统村落视为具有高度价值认同与道德内聚的小共同体,其中的人际关系具有温情脉脉的和谐性质。 参考文献: [1]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余恩海.中国农民的理性[J].社会科学论坛,2002,(12). [5]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小喵呜777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浅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愈加重要,日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扶贫富民的新渠道。里口山村依托独特的杏花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规划,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建立工友创业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系列举措,成功打造了“十里杏花谷”特色旅游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本文通过对里口山村进行个案调查,对其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里口山村;个案调查
1、研究区概况
里口山村隶属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地处烟台市和威海市之间,南依昆嵛山脉,距昆嵛山旅游区约11公里,距养马岛旅游区约12公里,紧依烟威公路,与牟平高铁站、高速路口、蓬莱机场等处于1小时交通圈内,交通条件优越,区域位置独特。全村共203户,342人,耕地570余亩,山岚7000余亩,杏园100余亩,杏树15000余棵。该村已有300多年杏树种植历史,每年清明节前后,杏花盛开花深似海,延绵10余里。
2、里口山村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实践
科学规划布局
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根据本村特色,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聘请专业设计公司,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制订了依托本村十里杏花资源,建设“一条大道、三个片区”的规划方案,即修建一条杏花观赏大道,规划“百户民宿、千亩现代农业、万亩生态山林”3个特色产业片区,同时挖掘村内古泉、金鱼池等人文景观,以杏花大道为轴,四向拓展,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扩大旅游业发展半轴,打造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规划格局。
基础设施提升改造
里口山村挖掘本村独特区位优势和杏花资源,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将该村纳入牟平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根据村庄规划,分步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投资270万元,在牟平区乡村率先实施了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铺设300毫米混凝土主管道3460米,110毫米PVC支管2800米,75毫米PVC支管3800米,建设适合旅游景点、小城镇污水处理的MBBR工艺污水集中处理站3处,日处理污水量达50立方米/天,能够满足本地村民生产生活和民宿旅游业发展污水处理需求。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乡村传统污水处理模式,为村庄污水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在全区起到了示范作用。里口山村先后争取上级和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清理整治河道2400米,建设3处拦河坝,扩大河道蓄水能力,因水制宜打造水面相连、水绿相依的'河流景观带,开发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建成2处大规模的游客服务中心,可同时容纳300人进餐;规划设计3个中国庭院建筑,打造富有生活气息和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逐步实施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施完成的700亩高标准农田滴灌等农业项目,为农业观光采摘游提供了条件;为方便游客停车,新修建停车场2个,新修建的杏花观赏大道,直通G228国道,使该村交通条件更加优越,旅游观光更加便捷,加之独特的区位优势,为短途游、近郊游提供了绝好的便利条件。通过对以污水处理为代表的村庄基础设施和以杏花观赏大道为代表的旅游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里口山村更加整洁,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大提高了村庄的旅游吸引力,进而带动了该村经济等各产业的发展。
建立“工友创业园”
带动增收致富里口山村在区总工会指导下,充分利用本土特色乡村资源,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为当地村民创业就业创造机会,以“培、联、创、扶”为核心理念创新建立“十里杏花谷工友创业园“,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实施企业民主管理,创造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干事创业氛围,以旅游业为基础,推进工友创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帮扶农民增收致富。一是通过“培”提升技能。工友创业园加大农民、工友培训力度,定期开设“农民大讲堂”,组织乡土人才现身说法,聘请专家教授现场辅导并深入田间地头、送学上门,组织农民工到威海、招远、寿光等地考察调研,开阔了工友眼界,提升了创业技能。二是通过“联”抱团发展。工友创业园结合自身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引领杏林湖酒业股份公司、24小时保鲜水股份公司、新希望土地股份公司、健康养生旅游股份公司等本园企业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抱团发展,开启“1+1>2”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就业,因杏融合,促进了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是通过“创”提质增速。在工友创业园的带动下,充分依托当地杏花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健康养生旅游产业,通过举办旅游赏花节、甜杏丰收节等节庆文艺表演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赏杏花、踏青、游玩,发展绿色生态旅游,打响“十里杏花谷”旅游品牌,使该村发展成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十里杏花谷”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世博年最佳乡村旅游节”“好客山东最美乡村”,乡村旅游业出现质的飞跃。四是通过“扶”增收致富。工友创业园切实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孵化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引导社员自愿入股,上不封顶,扶持每户社员200元原始股;残疾人、低保、贫困户、五保户每户在享受自己的资产资源收益分红和社员原始股之外,由创业园为每户垫资300元作为扶贫股,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精准脱贫。里口山村工友创业园的创业扶持计划依托本村旅游特色,既坚持了公平自愿的原则,又兼顾了特殊人群,展示了里口山村共同致富、精准脱贫的创业风貌;建立的多个产业、公司在提高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的同时,也起到了打响招牌、吸引更多游客的作用。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会组织支持、乡土特色守正出新、生态资本支撑,都最终服务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
里口山村秉承“红色党支部引领,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于2015年注册成立了烟台市十里杏花谷乡村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村党支部引领下实行以发展生态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采取“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合理确定股份,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致富。近年来,合作社与滨州医学院、鲁东大学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十里杏花谷作为三座高校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以学促旅,学旅结合,极大宣传了当地的旅游文化;成立了烟台市第一家山村共享书院——再思书院,收藏图书上万册,供村民和游客免费共享,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2019年书院获得市总工会“助力乡村振兴农家书屋”称号;合作社健康养生旅游成果显著,乡村旅游产品杏子酒和蜂蜜已经成功推向市场,农家乐、特色民宿稳步运行,以“杏”搭台,连年举办杏花节、甜杏丰收节,独创“杏”福长街宴,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收益30余万元,总资产2000多万元,年收入200多万元,带动、扶持150人创业,辐射带动周边镇村村民、农民工1500人就业。总的来说,里口山村合作社会发展健康有序,已经探索形成一条“红色引领、赏杏花景、采生态果、饮农家酒、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生态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3、结语
在里口山村发展过程中,以科学规划布局、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建立工友创业园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独特路径,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并进而助力乡村振兴起到了独特作用,使里口山村发展成为了有活力、能复制的乡村振兴典型,对探索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规划”与“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规划”有什么区别?就一般意义上说,现代旅游资源观应该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特别要注重生态、民俗、城市、商务、会
聚落地理学,研究聚落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又称居民点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地区聚落的起源和发展;聚落所在地的地
毕业论文答辩 PPT 需要包含以下内容:1. 题目和作者信息:首先展示论文题目和作者信息,证明论文是属于自己的。2. 摘要和关键词:展示论文的摘要和关键词,方便
阅读《佛山古村落》 6.1佛山古村落保护的现实局限和制约因素 从本书实地调研的95处佛山古村落来看,目前普遍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空心化和建设性破坏。这其
阅读《佛山古村落》 6.1佛山古村落保护的现实局限和制约因素 从本书实地调研的95处佛山古村落来看,目前普遍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空心化和建设性破坏。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