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2

  • 浏览数

    96

往昔岁月
首页 > 职称论文 > 霍金家庭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1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绿草泱泱

已采纳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立人,著名的《时间简史》的作者。现任剑桥大学数学中心主席,这个职位是牛顿生前职位。史蒂芬·霍金(1942-)史蒂芬·霍金是英国物理学家,他用毕生精力研究黑洞普通物 理学定理不再适用的时空领域)和宇宙起源大爆炸原理。他提出黑洞能发射辐射(现在叫霍金辐射)的预言现在已是一个公认的假说。他的研究工作在科学界远不及他的畅销书《时间简史》出名。他这本销售量达2,500万份的畅销书对量子物理学和相对论作了大量介绍。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1962年在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搬到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英国天文学家福雷德·霍伊尔(1915-),霍金青少年时代心目中的一位英雄,是这里的天文学教授。霍金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表明:用来解释黑洞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解释从一个点开始膨涨的宇宙。1970年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预言,来自黑洞(现在叫霍金辐射)的射线辐射及黑洞的表面积永远也不会减少。1974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他继续证明,黑洞有温度,黑洞发出热辐射,以及气化导致质量减少。1980年任剑桥大学数学鲁卡斯教授(艾萨克·牛顿曾任此职)。1988年出版《时间简史》,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的书。1996年至今继续在剑桥大学工作。史蒂芬·霍金在他辉煌的畅销书《时间简史》中完全改变了我们有关物理学、宇宙和实在本身的观念。这位被广泛尊崇为自爱因斯坦以来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向我们展现了当代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现在史蒂芬·霍金回过身来探讨时空最黑暗的区域……为我们理解宇宙揭示了一系列非同寻常的可能性。霍金教授遨游到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大统一理论、“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出乎意外的含义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352 评论

拎拎同学

楼主``嘿嘿`选我吧-0-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50多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霍金生平 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 1962年在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搬到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1963年霍金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表明:用来解释黑洞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解释从一个点开始膨胀的宇宙。 1970年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预言,来自黑洞(现在叫霍金辐射)的射线辐射及黑洞的表面积永远也不会减少。 1974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他继续证明,黑洞有温度,黑洞发出热辐射,以及气化导致质量减少。 1980年任剑桥大学数学鲁卡斯教授(艾萨克·牛顿曾任此职)。 1988年出版《时间简史》,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的书。 1996年至今继续在剑桥大学工作。 相关知识 史蒂芬·霍金: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家和宇宙论家。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奖。目前担任剑桥大学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其主要专著有:《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续编》。

145 评论

可琪宝贝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他的生日恰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忌日。他现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这一教席曾由艾萨克·牛顿所任)。他广被推崇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主要著作为《时间简史》、《霍金讲录——黑洞、婴儿及其他》和《果壳中的宇宙》。 史蒂芬·霍金在他辉煌的畅销书《时间简史》中完全改变了我们有关物理学、宇宙和实在本身的观念。这位被广泛尊崇为字爱因斯坦以来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想我们展现了当代有关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学思想。现在史蒂芬·霍金回过身来探讨时空最黑暗的区域……为我们理解宇宙揭示了一系列非同寻常的肯能性。 在宇宙所展现的伟大的神秘背景下,史蒂芬·霍金还对自由意志、生命价值和死亡有独到的见解。他审视科学理论和科学幻想的融合和分歧,以及科学事实和我们自身生活的交叉面。 史蒂芬·霍金作为科学家、有良心的世界公民、人以及一如既往的严谨而富有想象力的思想家的风度在其中表现无遗。他因为运动神经细胞病也就是卢伽雷病而严重残废,这种疾病只能影响却不能限制他私人及智力的活动:他利用特别的计算机技术把思想翻译成词句,再把词句转换成声音,这使得他能写能讲,发展他的思想,教导学生,还能和他的同事合作。 史蒂芬·霍金以他特有的语言魅力、幽默、坦诚以及对自傲的厌恶,使我们对他更加了解,并让我们和他共享历程中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导致理解宇宙性质的崭新的方式

247 评论

可可Cris

海伦凯勒的故事 刚满周岁那年,一天傍晚,母亲趁太阳西下以前,放了一盆热水为海伦·凯勒擦洗身子。 可是,当母亲自浴盆把海伦·凯勒抱了起来,放在膝盖上,正想拿条大毛巾替她包裹身子的 时候,海伦凯勒的目光,突然被地板上摇晃不定的树影给吸引了过去。她好奇地看著,看得 很入神,眼珠子动也不动一下,而且还忍不住伸长小手扑了过去,好像非得揪住它不可。 当时,母亲虽然已经注意到海伦·凯勒的眼神,但是看在母亲的眼里,树影不过是平常又 自然的现象,没什麼好大惊小怪的。所以,她万万没有想到海伦凯勒会使出这麼原劲儿往前 倾,结果不小心一溜手,竟让海伦·凯勒滑倒在地,哇哇大哭个不停。母亲知道女儿受了惊 吓,飞快地将海伦·凯勒搂进怀里,连哄带好一阵子,海伦·凯勒才安静了下来。 事隔不久,母亲一个人静静回想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她发现海伦凯勒的观察力似乎特别 灵敏。 通常一个周岁大的婴儿, 应该是懵懵懂懂的, 对什麼事情都没有企图深入了解的倾向, 可是海伦凯勒却别有细腻的之思,甚至於想用自己的肢体去感受变化的奇妙。当然,跟大人 比起来,海伦凯勒的表现并不成熟,如果跟其他的婴孩相比,可就不能不算特殊了。 而为人父母的,能幸运地生下一个天赋优异的小孩,当然是得意洋洋啰!每逢亲朋好友到 家里做客,不谈起女儿也就罢了,一旦话题转到海伦凯勒身上,母亲心满意足的喜悦,就会 自然而然地从言谈中流露了出来。 但是这份喜悦到底能持续多久呢?当父母亲正兴高采烈畅谈海伦凯勒美好未来的当儿, 海 伦凯勒却莫名其妙生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不但夺走了父母心中的希望,更使海伦凯勒变成 一个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小女孩,而且她脾气更暴躁起来! 可怜的海伦凯勒,该如何去面对一个没有光线,没有声音的世界呢?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痛 的问题。通常教育一个五官健全的孩子,已经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更何况海伦凯勒又 瞎又聋!也许,父母亲他们可以猜测、也可以想像海伦凯勒的心情,但是他们绝对无法体会, 就如同海伦凯勒无法体会正常人的生活一样,他们真的无从体会。 起先,父母亲采用实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虽然他们失败过无数次,但是日子久 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领,他们除了被动地猜想海伦凯勒的比手画脚,有时也教导海伦凯勒凭 藉肢体动作,表达喜怒哀乐。 另外,海伦凯勒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这样一点一的累积,四、五年 以后,大凡孩子们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伦凯勒都能以触摸的方式领略。只是父母亲不 是残障教育的专家,所以海伦凯勒学到的肢体语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于外人可就很难 说了。 向来关心女儿的父母亲,也一直挂心这个问题,尤其他们想到自己终有年老体衰的一天, 到时候要是海伦凯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沟通, 那海伦凯勒往后的遭遇, 将是非常悲惨的。 於是, 在海伦凯勒七岁那年,他们从外地请来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莎利文老师。 莎利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利文 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水」这个字,海伦凯勒不知怎麼搞的,总是没法子记 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 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著,莎利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 手心,写下「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 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物质。这 个喝的字唤醒了我的灵魂,给我以光明、希望、快乐。 不过,莎利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 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 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利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 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当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 事,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官能障碍学会说话,更奉献自己的一生,四处为残障人士演讲,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立志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海伦 凯勒这份爱心,不但给予残障人士十足的信心,更激起各国人士正视残障福利,纷纷设立服 务机构,辅助他们健康快乐的过生活。 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 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 故事》是海伦·凯勒的本自传性作品,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1968 年,海伦 89 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 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莎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 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 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的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 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 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 海伦·凯勒生平 1880 年 6 月 27 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 年 1 月因患猩红热致盲致聋。 1887 年 3 月安妮·莎莉文·梅西成为凯勒的老师。 1899 年 6 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 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 年 6 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 暗》。 1916 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 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 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 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 年旅游英国。 1931–1933 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 年 10 月 20 日老师安妮·莎莉文去世。 1942–1952 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 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 年著《老师:安妮·沙利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 1959 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 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 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 年 6 月 1 日与世长辞。

125 评论

Lucia慢半拍

史蒂芬·霍金 2004-2-19 9:01:51 母亲眼中的霍金 伊莎贝尔·霍金是史蒂芬.霍金的母亲。1930年,伊莎贝尔在牛津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学。1942年1月,纳粹空军正狂轰滥炸英格兰,伦敦遭受到几乎夜夜不停的空袭。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而迁到牛津避难。他们在史蒂芬诞生后又回到了伦敦,一直在那里住到1950年。研究宇宙似是命中注定 我在产前一周到了牛津。我在医院时,作了一些工作,而且得到一张书券,所以就去布勒克威尔书店买了一本星象图。 我的小姑说:"你做这件事情真是未卜先知。" 史蒂芬在某些方面肯定是非常能干的,但不是所有方面。他相当晚才学会阅读,但他总是很多话;他也非常富有想像力,在这方面比数学方面发展得更快。 我们比较注意的是我丈夫的才干而不是史蒂芬的。尽管如此,史蒂芬一开始就是个自学者。如果他不想学什么东西则多半是他不需要。他大体上像是一张吸墨纸,把什么都吸收进去。我们经常把他和妹妹带到南肯辛顿的博物馆去。我把他留在科学博物馆,把玛丽留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史蒂芬·霍金:我爱逃学 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的同一天。然而,我估计了一下,大约有二十万个婴儿在同一天诞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后来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 尽管我的父母亲在伦敦生活,我却是在牛津诞生的。这是因为牛津在战时是个出生的好地方:德国人同意不轰炸牛津和剑桥,英国以不轰炸海德堡和哥廷根作为回报。可惜的是,这类文明的措施不能扩及更大的范围。 我上学时,牛津物理课程的安排,使得大学很容易逃避用功。我上大学前考了一次,然后在牛津过了三年只在最后考一次毕业考。我有一次计算过,在牛津的三年中,我大约总共学习了一千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一小时。我并不以那时的不用功为傲,我只不过是描述当时的想法而已,这就是我和大部分同学共同的态度:一种百般无聊的心态,而且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争取。爱情让我重生 我过完二十一岁生日之后不久就进医院检查。他们从我的手臂取出肌肉样品,把电极插到我的身上,把一些放射性不透明流体注入我的脊柱中,一面使床倾斜,一面用X光来观察这流体上上下下流动。我被诊断得了ALS病,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或者被英国人称作运动神经细胞病。 我意识到我得了一种可能在几年内死亡的不治之症,这确是一大打击。我怎么会那么倒霉呢?怎么这种病会发生在我身上呢? 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在美国被叫做庐伽雷病,这是以患该病而死于1941年的纽约洋基队一垒手命名的。该病引起神经细胞逐渐瓦解,这些神经细胞位于脊柱和头脑内以控制随意肌肉的活动。头脑思维不受影响。通常呼吸肌肉失效,导致肺炎或窒息而死。 因为我估计自己活不到完成博士论文,所以看来做研究已没有什么意义。然而,疾病随着时间流逝似乎缓和了下来。我开始明白广义相对论,并在研究上获得进展。但是真正使我生活改观的是我和一位名叫简·瓦尔德的女士订的婚。这下我有了活下去的目标。也就是说,如果我要结婚就必须有一份工作。 1965年史蒂芬.霍金申请剑桥凯尔斯学院,他得到一份研究奖学金。同年7月他和简·瓦尔德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儿子罗伯特出生于1967年,女儿露西出生于1970年,而第二个儿子提莫西出生于1979年。年轻霍金爱跳舞 珍娜·韩福瑞(珍娜·韩福瑞受过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的训练,现为一位开业的弗洛伊德分析专家。她的父亲约翰和史蒂芬·霍金的父亲在同一研究所工作。1959年当霍金一家的其他人都到印度生活时,由于史蒂芬在上圣阿尔班斯学校,所以在韩福瑞家住了一年。史蒂芬的动作相当笨拙。我记得他在擦净桌子后,推着一整车的餐具进厨房,撞上了什么东西使得整车东西都掉了出来。大家全笑起来,但是在停顿了一下之后,史蒂芬笑得最大声。 但是他同时却是井井有条的:例如有一回他提议晚上跳苏格兰舞。我们有许多空间和一间大厅,我们买了一些唱片和一本书教我们怎么跳,史蒂芬负责此事。他坚持大家要穿西装和打领带,因为他是孩子中最大的。他是全过程的总管。我已记不得我们多久跳一次舞,但是大家的确非常快乐。史蒂芬对此非常认真,你知道那时他爱好跳舞。 诺曼.狄克斯(赛船俱乐部是大学学院的主要活动。当史蒂芬.霍金在那里念本科时,诺曼.狄克斯是学院船长。他在牛津工作了四十多年。他有一副相当嘹亮的好嗓门,虽然不是军官的嗓门,但也够威风凛凛的。 我们可以相信当他所热爱的东西都失去时,他不仅坚强地活着,而且伟大地活着,那么他所带给我们不仅仅是科学的智慧,还有人类最可贵的精神。同学眼中的霍金:他来自另一星球 (德瑞克·鲍尼是史蒂芬.霍金在大学学院时的四个物理学生之一;他离开牛津之后在伯里斯特尔大学作研究,埃萨克斯的圣十字学校校长。) 我在大学学院的那一年共有四名学物理的:史蒂芬、高登·贝瑞、里查德·布雷安和我自己。 我认为那时我们没有人知道史蒂芬到底多聪明。直到第二年我们才发觉到这一点。我们在个人指导时被分成两对,这两对的进度完全相同。有一次四个人做同样的作业。我们被指定读《电磁学》第十章。这是由很特别的作者组合布里尼夫妇合写的。该章结尾附有十三个问题。我们的导师玻比·伯曼说:"尽可能完成。" 我们尝试一下以后,我很快就发现一题也做不出来。里查德是我的工作伙伴,那个星期我们一起设法解出了其中的一题半,为此我们感到很得意。高登拒绝任何协助,自己设法解出一题。史蒂芬和往常一样还没有开始。他上学时不甚用功。 他从来不吃早饭,这对他来说似乎是件大事。我们对他说:"这习惯不好,史蒂芬,你早晨应该起床吃早饭。"他沉思地盯着我们,第二天早晨他真的起床吃早饭。那天上午我们这些乖小孩跑去上九点到十二点的三堂课,史蒂芬没去。我们走时大概九点或者差五分九点,因为从大学学院到实验室去上课只要五分钟的路,史蒂芬也在那时回到自己的房间去。 我们十二点左右回来时,史蒂芬刚好下来。我们在学院的门房相遇。 "啊,霍金!"我问道:"你做了几题?" "哦,"他说:"我只来得及做这前面的十题。" 我们所有人都大笑起来,而他却满脸狐疑地对我们凝视,这使我们全都呆住了。我们立刻意识到,他的的确确做了这前面的十题。我想,这时大家才意识到,我们和他是不可能同行并进的,我们就像来自于不同的星球。 他是我教过学生中归聪明的,我不能自夸曾经教过他任何东西(罗伯.白曼曾在剑桥学习,后来在牛津的物理系得到一个教职,在牛津时为史蒂芬·霍金在大学学院的学监和物理学导师。 他显然是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最聪明的。我从那时开始教过大约三十名学生,他的最后考试并不比其他学生好,当然考得好的学生不仅是聪明而且非常用功。史蒂芬不仅仅是聪明,他甚至不能用聪明来衡量。按照正常标准不能说他非常用功,因为这实在没有必要。他每一周都完成辅导的作业。我想我真正的作用只是监督他学习物理的进度。我不能自夸曾经教过他任何东西。趣事:轮椅压到王子的脚趾头 当霍金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时,他是最年轻的会员。他们在一两年后也选了查理王子。他们邀请一些比较年轻的会员来伦敦。我没有去。可是简回来说,查理王子极爱史蒂芬的轮椅。史蒂芬喜欢旋转这个轮椅来炫耀。结果在他旋转时压到查理王子的脚指头。朋友当.佩奇:我希望王子的脚指头依然无恙。我想这是我和查理王子共同的经验。我们俩都被史蒂芬的轮椅压过。霍金永远不能成材? 霍金:我是相当正常的小男孩,很慢才学会阅读,但对事物的来龙去脉却非常有兴趣。在校的成绩从未在中等以上(这是一所精英学校)。我十二岁时,一位朋友跟另一位朋友用一袋糖果打赌,说我永远不可能成材。我不知道这个赌的输赢是否已被敲定。如果是,究竟是哪一方赢了? 贝西尔·金(史蒂芬·霍金在圣阿尔班斯的同学和好朋友):我们讨论生命自发产生的可能性。我想史蒂芬提出了一种看法不仅表明他思考过这问题,而且甚至计算出它的过程要多久。那时候我曾对我的朋友约翰·马克连纳汉说:"我认为史蒂芬会成为非同寻常的能人。"约翰不同意。所以我们孩子气地用一包糖来打赌。而且,顺便提及,我断定我赌的已被证明是正确的,我应该得到报偿,但至今尚未得到。 约翰·马克连纳汉(十岁时是同班同学后在剑桥又成为朋友):我们三个人打了一个赌,其内容是我们之中没人会成大器,或者是其中有人会成材。我已记不清这赌的细节了。但是史蒂芬仍然坚持说,因为他出名了,而我还未送给他一包糖,所以我还欠他的。霍金与爱因斯坦 "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言之凿凿"地对霍金下了这样一个定论。霍金堪与爱因斯坦比肩? 苏汝铿(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我至今不知道这个"最伟大"的原始出处。霍金与爱因斯坦两人都从事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要我来评价,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物理学时代,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有广义相对论,才有了后来的大爆炸理论、黑洞理论等等;而霍金则是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运用到许多具体的领域,如大爆炸宇宙学、黑洞等,丰富了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记者:就理论贡献而言,他俩能比较吗? 苏汝铿:我曾看到过霍金这样一段话,在"星球大战"中,有我和爱因斯坦在一起的镜头,但我们的科学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胡守钧(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我个人认为,评价爱因斯坦之后谁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这是一个很滑稽的问题,就像评价邓丽君之后谁是中国最好的流行歌手,王菲?那英?还是韩红?霍金与宇宙 "黑洞"、"大统一"、"大爆炸",这些仿若与霍金"伴生"的物理学名词,并未因在媒体上的频频"曝光"而彰显其科学含义。它们是什么?霍金又做了什么? 苏汝铿:用最简单的话讲,"大爆炸"是对宇宙起源的看法;"黑洞"是对宇宙中某些恒星"归宿"的看法;而"大统一"理论,则是试图把物质世界里已知的相互作用都"统"于一个理论框架里,希望以此来概括宇宙中的所有现象。 记者:就你们看来,霍金在天体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苏汝铿:我认为有两点。首先,他是黑洞热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把过去学术界认为风马牛不相及的引力、热学、统计物理学融为一体,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再者,他考虑了黑洞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并不十分黑",即黑洞附近的某些粒子可以逃逸出去,这便是著名的"霍金蒸发"。《红楼梦》有云:"身后有余忙缩手,眼前无路转回头","无路转回头",这是经典物理;而量子物理认为无路也能像土行孙一样"钻"过去。霍金把黑洞物理从"经典"提升到"量子"的高度。 记者:他在浙大演讲的"膜宇宙"是指什么? 苏汝铿:这是目前宇宙学最前沿的理论,它把超弦理论中所要求的高维空间紧缩为四维时空,这就是一张"膜",用以研究宇宙目前演化的状态。作为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霍金在这方面也走在了科学前沿。霍金与诺贝尔奖 霍金的名声如日中天,为何至今与诺贝尔物理奖无缘? 胡守钧:霍金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理论,但他所研究的黑洞、宇宙学等等,实验验证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苏汝铿:没有实证就与"诺奖"无缘,这方面例子太多了!爱因斯坦提出了宇宙引力波理论,但得诺贝尔奖的是几十年后通过实验间接证明引力波存在的澳大利亚人;四五十年代提出"大爆炸"宇宙学的是物理学家,而最终登上诺贝尔领奖台的,是十多年后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研究"噪音"的工程师,他们"无意"中观测到宇宙的背景辐射,验证了"大爆炸"理论。 记者:那为什么霍金的"名气"反比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大得多? 胡守钧:这是个相当有趣的现象。当然与他是第一流的科学家和有一本畅销全球的科普读物不无关系。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他的"轮椅"。霍金是只能用三根手指攀登着如此险峻的巅峰。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标志",这个"标志"或深刻或肤浅地泛植于全球人的心中,一经"深谙其道"的媒体触点,"霍金狂飚"从天落。霍金与数学年会 以物理学研究名扬天下的霍金,则被邀参加正在中国召开的世界数学年会并做专题演讲。总不会是拉个"名角"捧场吧? 胡守钧: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数学中抽象的"公理",需要依附对象来显示"公理"存在的必要性;而物理,从客观中产生的理论"图景",可以用数学来论证它的合理性。它们从来就是唇齿相依。 苏汝铿:霍金,既然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也必定是个杰出的数学家。 记者:如此冷寂枯燥的基础研究,他们怎能甘之若饴? 胡守钧:这就是人类的良心。也许会是长远的寂寞,但基础理论奠定的,是整整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基础。李政道先生曾引杜甫的诗句以明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伴此身"。霍金与《时间简史》 普通人认识霍金,据说与他那本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时间简史》不无关系。然而霍金说:能完全看懂这本书,可以拿物理学博士了。果真是本"天书"? 胡守钧:《时间简史》写得非常棒,但确实不太好懂。它是想解释从大爆炸之后,宇宙是怎样一步步演化过来的。 苏汝铿:"时间"的历史确实不好懂。通常物理学家认为时间有5种箭头---宇宙学箭头、电动力学箭头、量子力学箭头、热力学箭头和生命箭头。注意,箭头是有方向的,也就是说,时间是有方向的。于是霍金问:"时间为什么有方向?方向从何而来?"为什么人不能是死、病、老、生?如果时间注定不能"反演",那么大爆炸的"宇宙箭头"可视为所有时间方向的根本原因。但这只是一个假设。 胡守钧:时间是什么?它有没有开始?把我们导向何方?这既是物理学的根本命题,也是具有深刻科学含义的哲学命题。上世纪30年代,罗马教皇曾经召开了一个用"宇宙科学"理论来证明"上帝存在"的大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问:"既然宇宙是有开始的,那么宇宙开始前是怎么样的?"当时比利时神父、宇宙学家勒梅特是这样"经典"地回答:"提出如此深刻问题的人,上帝为他准备好了地狱!"可人无限的思维又怎么是有限的概念禁锢得了呢! 记者:霍金曾说,1988年《时间简史》初版时,万物的终极理论似乎已经在望了,但现在这仍是一条蜿蜒的路途;"万物的终极理论",存在吗? 胡守钧: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任何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以有限的生命空间,驰骋于无边的思维世界,努力探寻宇宙无限的答案---这不正是霍金之真,科学之美,人类之魂?! A Brief History of Hawking(霍金小传) Stephen William Hawking was born on 8 January 1942 (30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Galileo) in Oxford, England. His parents' house was in north London, but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Oxford was considered a safer place to have babies. When he was eight, his family moved to St Albans, a town about 20 miles north of London. At eleven Stephen went to St Albans School, and then on to University College, Oxford, his father's old college. Stephen wanted to do Mathematics, although his father would have preferred medicine. Mathematics was not available at University College, so he did Physics instead. After three years and not very much work he was awarded a first class honours degree in Natural Science. Stephen then went on to Cambridge to do research in Cosmology, there being no-one working in that area in Oxford at the time. His supervisor was Denis Sciama, although he had hoped to get Fred Hoyle who was working in Cambridge. After gaining his . he became first a Research Fellow, and later on a Professorial Fellow at 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After leaving the Institute of Astronomy in 1973 Stephen came to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since 1979 has held the post of Lucasian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The chair was founded in 1663 with money left in the will of the Reverend Henry Lucas, who had been the Member of Parliament for the University. It was first held by Isaac Barrow, and then in 1669 by Isaac Newton. Stephen Hawking has worked on the basic laws which govern the universe. With Roger Penrose he showed that Einstein's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implied space and time would have a beginning in the Big Bang and an end in black hol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it was necessary to unify General Relativity with Quantum Theory, the other grea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One consequence of such a unification that he discovered was that black holes should not be completely black, but should emit radiation and eventually evaporate and disappear. Another conjecture is that the universe has no edge or boundary in imaginary time. This would imply that the way the universe began was completely determined by the laws of science. His many publications include The Large Scale Structure of Spacetime with G F R Ellis, General Relativity: An Einstein Centenary Survey, with W Israel, and 300 Years of Gravity, with W Israel. Stephen Hawking has three popular books published; his best seller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Black Holes and Baby Universes and Other Essays and most recently in 2001,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 There are .pdf and .ps versions of his full publication list. Professor Hawking has twelve honorary degrees, was awarded the CBE in 1982, and was made a Companion of Honour in 1989. He is the recipient of many awards, medals and prizes and is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and a Member of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Stephen Hawking continues to combine family life (he has three children and one grandchild), and his research into theoretical physics together with an extensive programme of travel and public lectures.

128 评论

mrs探险家

霍金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一起看看他的言论会有何不同凡响吧。10.“爱因斯坦错了--他说‘上帝不玩色子’。对黑洞的研究表明,上帝不光玩色子,甚至有时候他会把我们弄糊涂,因为他把它们丢到了看不见的地方。”9.“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8.“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宇宙整个明白(路人甲:“霍金是咱东北的?”)--它为何如此,它为何存在。”# Copyright for ()6.“有人告诉我说我载入书中的每个等式都会让销量减半。然而,我还是把一个等式写进书中--爱因斯坦最有名的那个,E=mc2 。但愿这不会吓跑我一半的潜在读者。”5.“在我 21 岁时,我的期望值变成了零。自那以后,一切都变成了额外津贴。”4.“为了合理的展示这张图标,我真的需要一个四维的屏幕。然而,由于政府的削减,我只能想方设法提供一个二维的屏幕。”3.“如果生活没有了乐趣,那将是一场悲剧。”1.“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vampire: 7 和 2 害死了我不少脑细胞,被我直接毙了,哪位很好很强大的大大感兴趣的话,可以刨出来还魂。我喜欢 9 。"Dugg more for the pic than the quotes"链接 | 来源# update:7.当被问及其电子拟音器的美国口音时,霍金回应到:“我发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口音对女人尤其管用”(Aiuhx)2. “通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事件不会以随意的方式发生——它们反映了某些基本的秩序,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有神力相助的。” 斯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是国际著名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终身教授。这位生于1942年的当代享有盛誉的杰出学者,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霍金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简称ALS,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1969年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1972年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5年任重力物理学高级讲师,1977年任教授,1979年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其间,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他的不朽名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他于1978年和1988年先后获得物理学界两项大奖,即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和沃尔夫奖。1989年霍金获英国爵士荣誉称号,他还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 著有《空间-时间的大比例结构》(1973,合著)、《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百年评论》(1979,合编)、《超空间和超重力》(1981,合编)、《宇宙之始》(1983,合编)、《时间简史》(1988年)、《果壳中的宇宙》、《霍金讲演录》、《乔治开启宇宙的秘密钥匙》等。 1990年与结婚25年之久的妻子简·怀尔德离婚。1995年9月16日,霍金与他的护士伊莱恩·梅森结婚。霍金有三个孩子。 1985年5月应邀访问中国。2002年8月来华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2006年6月15日,霍金在香港科技大学主持以“宇宙的起源”为题的公开讲座。6月19日,霍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2006年国际弦理论大会开幕式并作学术报告。 霍金黑洞研究最新成果出炉 霍金提出黑洞新假说 霍金展望“宇宙大发现”时代近日,中国迎来了霍金。 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或许,他只是一个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智慧的大脑诞生了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一个女子出现了 她叫简·瓦尔德。 1962年的夏天,简通过朋友,认识了走路笨拙、脚步踉跄的霍金,后来又发生了几次偶遇。于是,他们碰到了爱情。 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多了一丝苦涩。霍金对自己的病感到无望,因此不打算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他们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个第三者———死神。 然而,爱情的力量却无法抗拒。第二年7月14日,简和霍金结了婚。 多年之后,简在自己的回忆录《音乐移动群星》中写道:“我非常爱他,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结婚,我愿意为他做饭、洗衣、购物和收拾家务,放弃我自己以前的远大志向。” 与简的订婚使霍金的生活发生了真正的变化。为了结婚,他需要一份工作,为了得到工作,就需要一个博士学位。因此,他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一次用功。令他十分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很喜欢研究。爱情有了圆满的结局。然而,轮椅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2年8月15日 (责任编辑:徐冬梅) 相关新闻 我赴英国采访霍金 记者回忆采访霍金经历霍金、纳什来中国搅动科学热霍金到浙大搅动科学热 40多家媒体追踪轮椅上的传奇科学家----史蒂芬·霍金对话科学大师霍金"若你想进入空间,就进入物理学"霍金:果壳里的空间之王初中生收到霍金回信 霍金8月16日莅临北京霍金的新书:《果壳中的宇宙》相关专题 霍金、纳什来华搅动科学热:让思想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 一个瘦的出奇、全身瘫痪的天才,他的身体无力地蜷缩在轮椅里,思想却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宇宙的尽头,探索黑洞的隐秘——这就是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当今爱因斯坦”的思想家、物理学家。 没有哪一位科学家的著作能像《时间简史》那样成为发行量上千万,全世界平均每500个人就拥有一册的畅销书。在西方,没有读过《时间简史》甚至会被认为是没受过教育。它的作者,就是这位从21岁起身患卢伽雷氏症,除了思想,只能支配三根手指、必须依靠机器才能与人交流的科学巨人。 霍金是最早用广义相对论推演宇宙演变的科学家之一,他关于“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并将终结于黑洞”的论断已被科学界广泛接受。时间、空间的历史与未来,就是他的研究对象。 在他之前,没有人能解释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霍金以他的研究解释了形成行星和星系的物质如何被创造,以及宇宙为何能够永远膨胀下去、而不会在“大坍塌”中崩溃,从而创立了“开放性膨胀”理论。这是目前对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宇宙现象最好的解答。但是,霍金没能获得诺贝尔奖,因为获此奖项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就是——需要证据证明。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技术,还不能使我们发现“霍金辐射”的存在。正如为爱因斯坦赢得诺贝尔奖的是光电效应理论,而不是他的相对论,尽管相对论和M理论已经被学术界广泛接受,但是因为缺少“实证”,相对论只能是存在于数学公式上的理论,而M理论也仅仅是一种“思想”。 这是“科学”和“思想”的碰撞。思想要超前,科学要实证,这些都没有错,经过实证考验的思想才能成为科学;缺少了思想,科学也难以获得进步。 既然思想催生科学,那就让思想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

101 评论

真真麻烦啊

史蒂芬·霍金简介 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50多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地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时间简史续编》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时间简史续篇》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该书以坦白真挚的私人访谈形式,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历程和研究工作,展现了在巨大的理论架构后面真实的“人”。该书不是一部寻常的口述历史,而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之一的极为感人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对于非专业读者,本书无疑是他们享受人类文明成果的机会和滋生宝贵灵感的源泉。 《霍金讲演录——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间所写文章和演讲稿共13篇结集而成。讨论了虚时间、有黑洞引起的婴儿宇宙的诞生以及科学家寻求完全统一理论的努力,并对自由意志、生活价值和死亡作出了独到的见解。 《时空本性》80年前广义相对论就以完整的数学形式表达出来,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现,然而这两种整个物理学中最精确、最成功的理论能被统一在单独的量子引力中吗?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位物理学家就此问题展开一场辩论。本书是基于霍金和彭罗斯在剑桥大学的6次演讲和最后辩论而成。 《未来的魅力》本书以斯蒂芬·霍金预测宇宙今后十亿年前景开头,以唐·库比特最后的审判的领悟为结尾,介绍了预言的发展历程,及我们今天预测未来的方法。该书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还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读来饶有趣味。 霍金生平 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 1962年在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搬到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1963年霍金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表明:用来解释黑洞崩溃的数学方程式,也可以解释从一个点开始膨胀的宇宙。 1970年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预言,来自黑洞(现在叫霍金辐射)的射线辐射及黑洞的表面积永远也不会减少。 1974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他继续证明,黑洞有温度,黑洞发出热辐射,以及气化导致质量减少。 1980年任剑桥大学数学鲁卡斯教授(艾萨克·牛顿曾任此职)。 1988年出版《时间简史》,成为关于量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最畅销的书。 1996年至今继续在剑桥大学工作

184 评论

吃货独依

乐观,身残志坚

209 评论

花小卷2010

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现年65岁,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288 评论

黄宝宝0328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斯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公众评价中,被誉为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渐冻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他,几乎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1988年仍出版《时间简史》,至今已出售逾25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 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宇宙之王”。 早期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忌日,父亲法兰克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热带病专家,母亲伊莎贝尔1930年代于牛津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 1942年1月,纳粹德军狂轰滥炸英格兰,伦敦遭受几乎夜夜不停的空袭。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迁到牛津避难。他们在霍金诞生后又回到了伦敦。童年时的霍金,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喜欢设计极为复杂的玩具,据说他曾做出一台简单的电脑。 1959年,17岁的霍金入读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攻读自然科学,自称用了很少时间而得到一等荣誉学位,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1963年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病,当时医生诊断他只能活两年,但他却奇迹的活了下来,虽然他丧失了活动能力,但其坚强的意志却促使其成为了科学领域的伟人。 霍金曾澄清自己当时并无酗酒,只感到自己有“悲剧性格”,并使自己沉醉于瓦格纳的音乐里。直至他遇上了首任妻子珍·王尔德(Jane Wilde),两人结婚后育有3名子女。23岁时,他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留在剑桥大学进行研究工作

136 评论

小陆是吃货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178 评论

紫色的花瓶

海伦凯勒的事迹:

1、在老师的辅助下学会乐观面对生活。

海伦凯勒年仅19个月时患了一种奇怪的病,导致了她完全成了瞎子和聋子。此后的5年里,她无法同别人交流。后来从波士顿来了一位叫安妮·沙利文的老师来帮助她。沙利文小姐曾一度是盲人。她想人设法教诲论能像别人一样生活。她教海伦怎样用手作为说话的工具。

沙利义小姐带海伦出去,到树林中探索人自然。她们还到马戏团、剧院、甚至去工厂。沙利文小姐用她们俩使用的语言给海伦讲解各种事物,她们之间的语言就是用手和手指触摸的语言。海伦还学会广骑马、游泳、划船,甚至爬树。

2、艰难地写出了自己的书,能人之所不能。

沙利文小姐和海伦相处了多年。她教会了海伦怎样读书、怎样写字、怎样说话。她帮助海伦上学,而且上了大学。海伦非常想做别人能做的事,而且同别人做得一样好。后来,海伦真地上了大学,而且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她所需要的书中没有几本是用盲文(盲人用手摸着书读的语言)写的。因此很多书都要靠沙利文小姐或别人把这些书写在她手上。几何和物理特别难学。海伦只能用金属丝来学习正方形、三角形和其他的几何图形。她要反复感觉这些金属丝的形状,直到能在自己脑子里看到它们为止。

3、因其励志事迹声名远扬,各处宣讲。

海伦证明了自己是个出色的学者,190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她有惊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她还具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上大学时她就写了《我的生命》。这使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有能力为自己购买一套住房。

她周游全国,不断地举行讲座。她的事迹为许多人著书立说而且还上演了关于她的生平的戏剧和电影。最终她声名显赫,应邀出国并受到外国大学和国王授予的荣誉。1932年,她成为英国皇家国立盲人学院的副校长。

扩展资料:

乐观面对生活的意义:

做一个乐观主义者,乐观开朗对健康总有益。积极的态度确实令人面目一新。许多人常常把乐观、充满希望和自我控制这类性格特征与生理健康联系起来研究。健康的乐观主义并非一种不切实际的态度,它体现了人们要做生活强者的信念。

另一方面,悲观主义滋生了消极情绪和挫败感,这两种被心理学家称为“后天性无助”的感情往往有害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一个乐观的人看东西总是很广,心胸开阔不会被某些事而烦恼,就算是也是暂时的,他会很快的调整好因为他有良好的心态。因此,保持乐观是非常有必要的。

339 评论

相关问答

  • 家庭教育专题论文

    家庭 教育 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 对子 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

    WTF=WheresTheFood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家庭教育问题的论文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孩子的品质、性格养成主要依靠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辛巴在深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家庭教育论文题目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孩子的品质、性格养成主要依靠的是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啾啾啾…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家庭教育论文答辩问题

    多数论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度思想感情这一暗线。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

    蛋蛋徐要发疯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青春期家庭教育研究论文

    《让我们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家长会演讲稿 各位家长、大家好: 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我代表我自己和所有的任课教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 今天的会议有

    天一布艺镇海店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