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小呆
人参是最广为老百姓认知的中药,是中医最重要的、最常用的传统中药材之一,是多种典籍和教科书中占用页数最多的中药材之一,作为“上品”的补益药,其使用已有两千多年的 历史 ,现在就连人参叶也已经被《中国药典》收录作为单独的药用品种使用。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或根茎 。素有人衔、黄参、玉精、血参、地精、棒锤等多种别名。由于人类的大量使用,野生人参早就不能满足需求,现在临床使用的都是人工栽培品,是为“园参”。多于秋季采挖,洗净;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称“糖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称“红参“。 中医理论认为,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心经;功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本经》言其:"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名医别录》说其:"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药性论》说:"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本草纲目》言:"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鉴于人参在中医药中的地位超然,因此现代的研究也是颇多,不论是其化学成分还是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都是现代中药材研究最多、最深入的品种之一。 现代药理认为人参有以下功效: 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而大量时反而有抑制作用。能加强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并能增强机体对一切非特异性刺激的适应能力,能减少疲劳感。 人参对心肌及血管有直接作用,一般在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时抑制。 人参可以加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 人参对因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动物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除能自觉改善症状外,还有轻微的降血糖作用,并与胰岛素有协同作用。 人参能促进动物的性腺功能。 人参可使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上升。 人参能刺激造血器官,有改善贫血的作用。 人参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急救,治疗心血管、胃和肝脏疾病,治疗糖尿病,精神疾病和神经衰弱,阳痿等。 而目前人参在临床中还有一个功效被广泛的应用,这就是抗癌作用。从典籍中看,人参没有治疗癌症相关的功能,中医治疗癌症是基于辨证论治的基础。癌症病人基本都有虚弱的证候,因此人参是抗癌方剂中经常出现的药味,但随着现代化学和药理学的研究进步,不断证实人参自身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因此其在这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甚至目前已经有单体人参皂苷Rg3开发成为中药1类新药用于多种癌症的辅助治疗,将来有望出现更多的人参活性成分为临床治疗各种肿瘤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 就现有文献看,人参化学成分以及发挥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人参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皂苷类:人参皂苷的皂苷元有3种,与糖类组成3种皂苷:齐墩果酸类皂苷,人参二醇类皂苷和人参三醇类皂苷,迄今为止已从人参中分得60余种皂苷类化合物。 挥发油类:人参挥发油成分主要有3类:第一类为倍半萜类,第二为长链饱和酸类,第三为少量芳香烃类;到目前为止,从人参中获得挥发油类成分40多种。 氨基酸和肽类:人参含有多种氨基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等,同时,人参中亦含有多种多肽物质。 糖类:人参含有的单糖类包括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等;低聚糖类有二糖,即蔗糖、麦芽糖等;三糖类有人参三糖A、B、C、D等;人参多糖类则主要为淀粉和果胶。目前已经从人参中分离、纯化出几十种多糖。 其他成分:维生素类包括B1、B2、C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已检出数十种,其中有人体必需的有铁、铜、锌、锰、钴、硒、镍等,也有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等。 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这些活性成分尤其是皂苷类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氧化、 抗炎、抗过敏、抗疲劳、抗应激、抗辐射、抗衰老、 抗骨质疏松、免疫调节、调血脂、降血糖、保肝、 保护中枢神经及心脑血管系统等。其中,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是目前一大热点,人参也已成为肿瘤治疗及辅助治疗的热点药物。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人参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药效物质基础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和人参炔醇,这些有效成分对多种类型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均有抑制作用,并都具有一定的构效关系及作用特点。 人参皂苷:Rb1、Rb2、Rb3、Rc、Rd、Rg3、Rg5、Rh2、Rs11、Rk1、F2、CK、Re、Re7、 Rg1, Rg18、Rh1、Rh4、Rp1、Rf等,对肝、肺、胃、肾、结肠、乳腺、胰 腺、前列腺、膀胱、宫颈、子宫 内膜、卵巢、食管、胆囊、鼻咽、腹水癌,黑色素、胶质、乳头、骨髓、骨肉、纤维肉瘤,白血病、鳞癌均有作用。 人参多糖 GFP1 、PGP2a 、PGPW1 、 2-HG 、3-HG 、4-HG , WGPA-3-RG、4-RG等,对肺、胃、肝、结肠、乳腺、膀胱、 鼻咽癌,淋巴瘤、黑色素瘤、 白血病有作用。 人参炔醇 PND、PNT、PNN 对肺、肝、胰腺、乳腺癌、淋巴瘤、 胶质瘤、白血病等有作用。 人参活性成分抗癌的特点: 抗肿瘤作用广泛,可抗多种肿瘤;抗肿瘤有效成分复杂多样;发挥抗肿瘤作用途径多样;与现有抗肿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人参的有效成分非常复杂,其主要成分人参皂苷及其代谢产物可以对抗大部分常见肿瘤。目前已经从人参中提取分离出至少60种以上的单体人参皂苷,而研究结果显示接近一半的单体皂苷具有明确抗肿瘤作用,其他单体人参皂苷虽然没有数据表明具有抗肿瘤活性,但可能也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这需要进一步扩展研究才能确定。 目前研究已证明,人参能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凋亡及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与转移,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特别是人参多糖还能通过增强对肿瘤细胞免疫力发挥抗肿瘤作用,而人参炔醇类成分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但是PND等可以通过直接细胞毒作用杀死肿瘤细胞。除了这些作用外,人参皂苷等还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程序性坏死、降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促进肿瘤细胞或肿瘤干细胞自噬,同时又能增强现有化学药物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敏感性。总之,目前对人参有效成分尤其是单体人参皂苷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其分子机制主要涉及对诸多相关基因、蛋白、蛋白酶、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等的调控与表达。 人参有效成分可以调控很多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包括 PI3K/Akt/mTOR、MAPKs、 JAK/STAT 、AMPK、MEK、EGFR、TGF-β等。人参皂苷等成分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这些通路大多数被抑制,而少数被激活,从而作用于信号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 人参皂苷等成分也能双向调节某些信号通路,如人参皂苷Rg3 既可通过抑制p38 MAPK 通路激活而抑制 MMP-2 的表达,又可激活 p38 MAPK信号而使AQP1表达下调,其目的都是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除了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作用外,人参皂苷可大量增加自噬小泡的生成以及促进自噬蛋白 LC3-I 向 LC3-Ⅱ的转化,进而诱导细胞发生自噬。 人参皂苷还可抑制癌症细胞侵袭和转移,研究发现多种人参皂苷有抑制癌症转移的作用。其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下调金属蛋白酶的表达,降低细胞侵袭能力,抑制肿瘤相关血管生成降低。 人参皂苷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人参皂苷能通过抑制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低氧诱导因子的表达,阻断骨髓间质细胞中 PI3K/Akt 和 ERK1/2通路,从而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 HIF-1α 表达,抑制血管生成。 人参皂苷可通过调控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使细胞周期阻滞在特定时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新热点, 近年来, 研究不断深入, 并已逐渐从单一的行为学研究走向行为观察和机制探讨二者并重, 从人参总皂苷的宏观研究走向筛选有效的单体进行研究。虽然目前的研究结果大多是基于体外细胞实验也有少数是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手段得出的结论,而体内动物实验数据相对较少。但在大量的实验数据已经证明人参具有确切的抗肿瘤作用,其药效物质基础、分子作用机制也已基本明确。人参皂苷和多糖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功能, 并且无毒副作用, 大量的试验已经证明, 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 对多种肿瘤细胞发挥杀伤作用。 虽然由于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抑瘤作用和机制复杂, 不同种类的人参皂苷和多糖,不同的给药量和给药途径,不同的肿瘤细胞系,其机理和疗效有很大的差异。不过, 随着人们对人参的进一步研究, 在分子生物学、药理学、化学等方面将有更大的发展, 可以预见, 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华蓥山5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历经4000多年光阴沉淀,其根酷似人形,与东方医学文化紧密契合,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赋予许多神秘而传奇的色彩。 早在2000多年前,从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起,关于人参的功效记载便历历在目: 【神农本草经】: “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健体”。 【本草纲目】 “治男女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吐血、嗽血、下血、血淋、 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中药大辞典】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本草新编】 人参,味甘,气温、微寒、气味俱轻,可升可降,阳中有阴,无毒。乃补气之圣药,活人之灵苗也。能入五脏六腑,无经不到,非仅入脾、肺、心而不入肝、肾也。 【现代医学研究】 人参的养发作用:人参可扩充头部毛细血管,改善头发的营养状况;人参的功效成分被头发吸收,可提高头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性,使头发更加柔顺。Kim 等[1]发现人参皂苷在1%( 质量分数) 时的表面张力为38. 1 mN·m -1, 3%的人参皂苷对于头发抗张强度与延伸率具有增强作用,增加了头发的韧性,因而增加了易于梳理的性能,超过此浓度则作用不大。 人参的防脱作用:人参具有防止与减少脱发,促进头发生长发育的作用,并且效果显著。向照瑞等[2]采用人参组方外用治疗脱发162 例,治疗组斑秃、脂秃与对照组的疗效比 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01) ,一般在用药半月后开 始出现毳毛或短发,对脂秃能较快减少脱发,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3] 人参育发防脱的机理为: 1) 人参内含有与雌激素有关的植物激素,这些物 质有些以多肽的形式存在,可改善头部皮肤血液循环和调节免疫力,同时可轻而易举的透过皮肤屏障直接进入人的毛母细胞内,激活、营养毛母细胞,提高和促进毛母细胞的活性,达到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2) 减少生长期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和退行性变。有研究表明人参及其组方中人参皂苷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促进毛囊生长,延长小鼠毛发生长期[4 -7]。 参考文献: [1]KIM C K,洪绍元. 人参皂素用在头发上的功效[ J] . 日用化学品科学, 1981( 1) :48 -51. [ 2]向照瑞,单一君,薛春华.菊美人参生发露治疗脱发临床疗效观察 [ J]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9, 9( 1) :39. [3]张瑞,闫梅霞等,人参美容护发功效研究现状,《日 用 化 学 工 业》第44 卷第3 期 [4]MAT SUDA H, YAMAZAKI M, ASANUMA Y, et al.Promotion of hair growth by ginseng radix on cultured mouse vibrissal hair follicles[J] . Phyt Other Res, 2003, 17( 7) :797 -800. [5]赵玉磊. 黄芪、女贞子、人参等中药促毛发生长的在体研究及其对化疗后脱发的影响[D] .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 2003. [6]刘菲,赵文杰,刘南,等.人参茎叶皂苷对毛囊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的影响[ J] . 黑龙江医药,2012, 25( 2) :232 -234. [7]周敏,沈敏,顾宜,等. 人参提取物对 C57BL/6J 鼠毛囊生长的影响 [ J] .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5, 21( 6) :418 -420.繁华草本三千株 独秀云发五千年! 繁花独秀-御用汉方草本护发品牌。 三千年的中草药智慧与现代创新科技的结合,孕育了“繁花独秀”品牌。 十年来,我们将中草药的智慧应用于头皮保养,专注于开发改善头皮问题、调理头皮到健康生态环境的产品。
为食猫88
人参为滋补强壮药,几乎世人皆知。我国使用人参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效果不仅早为古今中外无数医学家所肯定,而且为近代科学研究所证明。最早对人参药理功用给予高度评价的,首推《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经典。书中将惧的365种常用药材分为上、中、下三品,把那些具有良好的滋补强壮性能,并且无毒、副作用的药物选为上品。人参便是上品药材之一。书中明确指出,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寥寥数语,充分说明人参的补益作用是多方面的。祖国医学认为,人参的主要作用是大补元气。宋朝苏颂《嘉佑图经本草·论人参》中就记载有这么一段话,相传"欲试二人同走,一含人参一空口,各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以此鉴别人参的真伪优劣。据传,时进洪承畴兵败,为清军所获,绝食数日,气息奄奄,因饮了皇太后博尔济吉特一小壶人参汤而顿时精神大振。这些说法,对人参的作用虽有夸大之嫌,但亦说明人参确有良好的补气功效。《本草蒙筌》还强调说:“大抵人参补虚,虚寒可补,虚热亦可补;气虚宜用,血虚亦宜用。”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说得好,人参专主“男妇一切虚证”。由此不难看出,人参具有补虚扶正等多方面的药理功效,适用于各种虚弱性疾病患者服食。因此,古代医学家强调,凡属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者,皆可选用人参进补调理。如与其它药物配伍,其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中外学者通过对人参进行分析,初步搞清了人参所含的主要成分。研究发现,人参主要含有皂甙、肽及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值得说明的是,肽和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而蛋白质又是人类七大营养要素之一,是构成人体乃至一切生物的主要成分。因此说氨基酸及肽类物质对人体是至关重要的。人参所含有的氨基酸,初步发现,达10余种。如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赖氨酸、脯氨酸、蛋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等。在这众多的氨基酸中,以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对人体成为重要,它们是构成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同时,又是人体自身所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只能从饮食物中摄取。毋庸赘言,人参具有特殊的营养补益价值和良好的治疗作用。 除此之外,人参还含有人参酸(系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及亚油酸的混合物)、植物甾醇、胆碱、葡萄酸、果糖、麦芽糖、蔗糖、人参三糖、果胶、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泛酸等。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是不可缺少的。有关人参的文献资料,可谓浩如烟海。现将人参的临床应用,特别是配伍后的应用,概括如下: 1.大补元气 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圣药。祖国医学认为,元气包括元阴之气和元阳之气,乃先天之精所化生,赖后天摄入之营养不断滋生。元气发源于肾,藏于脐下“丹田”,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全身,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可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化动力的源泉。因此,元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强弱。《本草经疏》称:“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其主治也,则补五脏,盖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之流通则一也,益真气(此即元气),则五脏皆补矣。”人参能五脏并补,先天、后天同益,从而使元气充足。《景岳全书》中的保元汤,药用人参、甘草、肉桂和黄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君子汤,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外科正宗》的参术膏,药用人参、白术为膏等。用于面色萎黄、言语轻微、四肢无力、饮食减少、眩晕、自汗、脉象虚弱等,有益气培元的良好功效。 2.益气固脱 脱证,是疾病的危险证候。这是指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大量耗损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其主要症状有:汗出如珠、四肢厥冷、口开目合、手撒尿遣、脉微细欲绝等。它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休克及心、肺、肝、肾等的功能衰竭。《成方切用》救急门条下载有“独参汤”,用以救急拯危。急救暴脱,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虚脱,都可应用此方。前贤认为:“斯时也,有形之阴血,不能急生,无形之气,所宜急固。故以独参主之,取其为固元益气之圣品尔。”有时还常将人参和附子等温壮元阳的药物配伍使用,以救治循环衰竭、元气亏损者,以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起到“回阳救逆”的功效。不过,在这些情况下,选用野山参为好,移山参及园参则显得力不能及。如果热甚昏厥或痰壅气厥,则万不可应用。 3.益气生血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依,互为根本。金元医家李东垣说:“以人参为补血者,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矣。”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人参能刺激造血功能旺盛。《景岳全书》载有两仪膏,药用人参、熟地熬膏,两药一个益气,一个补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具有较好的益气生血作用。此外,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八珍丸等常用的养血补血方剂,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对于血分亏损而致的面色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爪甲不荣、手足麻木、脉细无力等症,人参是理想的补气生血药。 4.益气补肺 著名医家李东垣指出:“人参能补肺中之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肺主诸气故也。”综观古代医家治疗肺虚喘咳的许多方剂,诸如《类证活人书》的五味子汤、《卫生宝鉴》的人参蛤蚧散、《济生方》的人参胡桃汤等,均以人参为主药补益肺气,并同时辅以其它祛邪之品,标本同治,邪正兼顾,共奏功效。对于因久咳久喘耗伤肺气而临床证见气短、喘促、声音低微、体倦懒言或咳嗽无力、痰多清稀、自汗怕冷、易于感冒等,都可以选用人参,以补肺益气。 5.益气养心 中医一直认为,心主神志,从而把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都归于心。《本草汇言》称人参为“助精养神之药”,而专主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现代药于是学研究证明,人参可以提高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效率,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能改善睡眠和情绪。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使病人体重增加,消除或减轻全身疲乏、头痛、失眠等症状。动物试验发现,人参还能减轻或消除由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此丹选用人参,盖取其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功效。 6.益气补肾 《本草经疏》指出,“人参本补五脏真阳之气者也”,对于真阳衰少、肾气乏绝、阳道不举诸症尤有良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人参可以影响调节性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部位,呈现促性激素样作用,还能增进精子的活动能力。临床应用表明,对因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皮层性的脊髓性阳痿,也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对精神型则没有效。古今大量有关益肾壮阳的良方,如全鹿丸、茸桂百补丸、参茸卫生丸等,对于肾气虚弱、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等,每获良效,人参在方中均起着益气补肾助阳的作用。 7.益气养阴 益气养阴是针对气阴两虚而言的。气阴两虚往往表现于热性病的过程中。如温热病耗津夺液,出现大汗、气促、烦渴、舌嫩红或干绛、脉散大而数,有虚脱倾向者;或者是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出现神疲倦怠、少气懒言、口干咽燥、低热或潮热;抑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红苔少、脉虚大或虚数者。此外,亦可见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糖尿病等。《本草正义》称人参“功能养阴而清虚火,今用之阴虚有火,及吐血后宜于清养,或汗家、或失精家,阴液耗损,虚阳偏炽者”。主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虚而咳”的生脉散,方用益气养阴的人参、配合养阴宁心的麦冬、收敛肺气的五味子,三药同用,气阴并补。再如《医部全录》的人参固本丸、《顾松园医镜》的集灵膏等益气滋阴的方剂,都是以人参为主药的。祖国医学所说的“消渴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据其症状,属于气阴不足、津液亏损。人参的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作用,已为现代药理学研究所证实。人参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口渴思饮、多汗、周身疲乏,减少尿糖、降低血糖。如果和胰岛素配合应用,对于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及神经病变等,优于单独应用胰岛素。服用人参后,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8.益气温中 《汤液本草》称人参可“补五脏之阳”,“调中益气”。这里所言之“中”系指中焦脾胃而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壮,则气血旺盛。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创立理中汤方,以人参为主药,配合干姜、白术、甘草,温暖脾胃,以祛虚寒,主治脘胀腹痛、呕吐腹泻、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淡苔白,多有良效。关于人参对于消化系统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初步发现,人参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消化能力,增进食欲。对于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低者,服用人参制剂,可使食欲增加,症状减轻乃至消失。 9.消炎抗癌 人参具有消炎解毒、抗癌祛邪的功效,这种作用的发挥是通过“扶正”来实现的。所谓“扶正”,即扶助正气,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人参能够抑制松节油或兔耳壳人工冻伤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还能使某些实验性损伤产生加快愈合的效果。 人参能够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增强肿瘤患者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并能增加白细胞,防止因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还能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的转化。“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了,产生肿瘤的机会就减少了,得了肿瘤,也较也容易稳定病情。在这种情况下,人参常配合其它一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软坚散结药物同时应用,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扶正祛邪”的功效。 10.双向调节 据《月池人参传》云:“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本草蒙筌》说:“大抵人参补虚,虚寒可补,虚热亦可补;气虚宜用,血虚亦宜用。”《本草正》强调说:“人参,气虚血虚俱能补。”由此可见,人参对机体的气、血、阴、阳均有补益作用。用现代医学语言来说,人参的这种功用叫做“双向调节”。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人参进行了研究,证实人参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的功用,表现为双向调节的形式,即向着有利于机体的方面发展,从而改善整体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平衡,限制疾病的发展变化。例如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兴奋和抑制两类神经过程都具有增强作用,结果使兴奋和抑制均衡协调起来。对血压的调整也是这样,有实验表明,对麻醉动物,人参在小剂量时可以使血压轻度上升,大剂量则使血压下降。人参能够增强人体适应气温变化的能力,使人既能耐受高热,又能耐受严寒。因此,一些学者把人参的这种作用称为“适应原样作用”,即具有加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从而使内环境向着有利于机体的方面变化。这是化学合成药物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国内外医学家对人参的这种作用特别推崇。 11.抗老延年 古代医家把人参视为延年益寿的圣品,当今时代,风靡市场的一些健身抗老、延年益寿药物,如人参蜂王浆、天然营养口池液---王中王、首乌延寿丹、洞天长寿膏、十全大补膏、参茸药酒等,都离不开人参。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人参有防止细胞衰老的功能。它具有促进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因此,对于抵抗衰老和改善老年人头晕、脑鸣、健忘、疲乏等症状,均有较好的作用。 血脂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是老年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参能够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会量,并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和使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从而起到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良好作用。因此,对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老年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它可以程度不同地减轻或消除这类疾病所造成的头昏、头痛、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由此可见,无论是人参的药物成分,还是人参的药理作用,都充分证明,人参不失为滋补药物之圣品,功用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功效是“益气”,“补益五脏”。了解这些,对我们合理选用人参是大有裨益的。
摘要: 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和叠加的综合性特征。陇南白马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
音乐教育论文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
参考了他人的论文,不会被认定抄袭,只要相似的内容不超过论文的20%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