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强的爷
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后,巨额的场馆设施维护费用成为长野的大包袱;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部分场馆废弃,少数场馆进行拆除卖废旧建筑材料;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30多个奥运场馆,每年1亿多欧元的高昂维护费用让雅典叫苦不迭…… 辉煌过后遭遇尴尬。几乎每次奥运会结束后,主办方都要为大量体育场馆的运营伤透脑筋,一些主办城市,甚至因此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成为世界性难题。 “鸟巢”“水立方”……一批梦幻般的奥运场馆,在这次堪称经典的盛会之后,命运究竟如何?场馆赛后利用,能否如同北京奥运会本身一样,成为又一次“中国式奇迹”。 综合新华社 人多体育场地少成苦涩的“先天优势” 一个苦涩的“先天优势”使得北京在奥运场馆利用上占有先机——中国人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实在太少了。 根据2004年开始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当时在北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平方米,而在这平方米中,还有很多场馆并不对外开放,当时的开放率仅为58%。 与此同时,日本的人均场地面积是19平方米。欧美体育大国的人均场地面积更高。尽管为了举办北京奥运会,北京市新增了12处场馆,建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但除以巨大的人口基数,北京的人均场地面积增加得并不多。北京的人均场地面积在全国还是靠前的,全国人均场地面积仅有可怜的平方米。因此,场馆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这,就是北京的苦涩的“先天优势”。 拆了浪费,留着更浪费 北京修建场馆前已有准备 拆,还是留?这是一个两难选择。一些主办城市在奥运结束后将不再具有更大利用价值的场馆和配套设施拆除,土地另行规划使用。拆了浪费,但是留着更浪费:毫无尽头的巨额维护、运转费用足以让一个城市不堪重负。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主办城市越多利用已有设施,将来就会少负债。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前提:在场馆修建之前,就要做好奥运闭幕之后继续使用的规划。 北京就是这么做的——在奥运场馆建设的初期,就从整体布局、赛后利用、市民需求、社区配套和市场运营等方面予以充分考虑和统一规划。北京奥运会场馆在建设规划之中特别注意到兼顾集中与分散的原则。奥运会场馆主要集中在北京城市的北部和西部,共分为4个区域,包括一个中心区和三个分区。中心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内,3个分区分别是大学区、西部社区、北部风景旅游区。 可以说,“在北京高校新建一部分场馆,赛后成为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满足学生在室内上体育课、开展大型活动的需求”以及“把一部分场馆建设在人口稠密、体育设施相对缺乏的大型社区”,成为北京奥运场馆规划的指导思想。4大区域中,北京奥运中心区作为场馆和设施最集中的区域,奥运会后将成为一个集展览、体育、休闲、商业等活动于一体的大型高品质区域。而大学区的场馆都坐落于各大高校校园内,赛后主要用于教学、训练、比赛等。 北京西部缺乏大型的体育设施,五棵松体育中心将很好地填补这个空白。五棵松场馆赛后将为周边社区的居民服务,有效缓解城市西部公共体育设施的紧张状况。至于北部风景旅游区的顺义水上中心和乡村赛马场,由于水上、马术项目是旅游者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奥运会后该区域将成为很有特色的旅游场所。高校奥运场馆的建设是北京奥运会的一大亮点:乒乓球馆在北京大学、摔跤馆在中国农业大学、进行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的体育馆在北京工业大学、柔道和跆拳道馆在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的高校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参与单位,有四所高校新建了奥运会比赛场馆,两所高校的体育馆经过改造成为比赛和训练场馆,首都数十万大学生从中直接受益——建在大学里面的体育场馆,根本不存在奥运会后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对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杜巍并不担忧,“筹备奥运会七年当中,大众参与体育的热情提高,体育人口在逐年增加,北京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经超过50%,北京将引导大众有偿进行体育消费。 在“水立方”冲浪 到“鸟巢”观光、购物 把奥运场馆尤其是主体育场建成城市新地标,是很多奥运主办城市的追求,为此不惜投入高额的建造费用。对此,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曾提出忠告:“大家总想修建宏大而昂贵的建筑。比赛时爆满,门票收入对主办者很重要。但是,我们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能否把比赛场地修建得恰如其分,在赛后仍能使用。” “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有关方面早在2006年初就开始制订奥运后的运营方案:划分为七大运营板块,包括商业楼、网球场、热身厅、戏水乐园,甚至还包括了商业区。为了适应赛后运营,“水立方”的万个座位赛后将被拆除万个,降低了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剩下的6000个坐席也满足了国际泳联关于举办世界比赛的场馆必须拥有4000以上坐席的规定,使“水立方”继续保有举办大型游泳赛事的功能。 记者了解到,通过奥运赛后改建,“水立方”的竞赛功能面积届时将只占到总面积的%左右,此后将是一个戏水乐园,运营的主体是人造冲浪海滩,围绕它的还有种类繁多的水上娱乐、健身、培训等设施,建成后将是北京最大型、最全面的市民水上游乐中心,为将来的市场化运营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永久设施和临时设施的平衡,“鸟巢”共设10万个坐席,其中8万个是永久性的,另外2万个是奥运会期间临时增加的。根据规划,“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赛后将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务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以提高场馆使用效率。 事实上,作为闻名世界的建筑奇迹,“鸟巢”早在竣工前,光靠旅游就收益不少。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鸟巢”里面每天“高朋满座”,这其中不乏田径爱好者,但更多的人,还是来现场感受“鸟巢”。跟其他奥运主办城市相比,北京奥运会后场馆利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国人日益高涨的旅游热情。光靠观光旅游,“鸟巢”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值得一提的是,像“鸟巢”、“水立方”等北京奥运会场馆,都有自己的业主。以“鸟巢”为例,2003年,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中标成为“鸟巢”项目法人合作方,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组建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负责国家体育场的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和移交等各项工作,并享有政府授予的30年特许经营权。 与此前由缺乏专业经营人才的体育部门负责场馆赛后利用相比,把场馆交给企业,用30年的经营时间来完成它的回收,无疑是一大创举。 视点 场馆利用不能盲目追求利润 辛华 奥运会后,由业主来经营场馆,是一大创新,但也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企业自然要追求利润,是否会将老百姓挡在场馆之外? 这首先要搞清一个概念:奥运场馆是经营性的,还是公益性的? 用北京奥组委官员魏纪中的话来说:奥运场馆毕竟是公共设施,政府在其中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像税费的减免、财政的投入,所以即使在建设中吸纳了民间资金,但奥运场馆仍然具有公益性的特质。所以奥运场馆经营的利润应该受到限制。 魏纪中曾表示,北京奥运场馆日后的经营可以参考国家大剧院的经验。国家大剧院也是一个投资很大的项目,但是由于政府的支持,国家拿出了大量的补贴,所以它可以推行一个合理的票价体系,能让大家买得起票。所以,奥运场馆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较低票价向百姓开放的。 因此,合理的收费与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既能使企业经营场馆有利润,又不会群众健身“进场无门”——场馆赛后利用,最主要的还是“人”,如果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赛后场馆利用,终是一句空话。 同时,建在大学内的场馆,也面临一个如何向普通群众开放的问题。北京市体育局表示,北京将继续促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这也是一个长期需要关注的问题。 奥运会赛后场馆利用,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虽然在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方面做了大量与细致的工作,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将面临不少难题。直面困难、解决问题,在奥运场馆赛后有效利用方面探索出宝贵的经验来,这也是中国在北京奥运会后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继续贡献。 眼界 昔日奥运主体育场今何在 雅典:沾满尘土,成希腊财政黑洞 雅典奥运会场馆建设、奥运会运营和其他相关支出达120亿美元。由于奥运前,雅典对奥运场馆建设规划不够周全,尤其场馆的建设支出、场馆的赛后利用、场馆建设工期等方面存在很大隐患。奥运会结束后,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迟迟没有定论,这也导致了希腊政府目前每年仍需投入近1亿欧元的维护费。多年后,一座座漂亮的体育场馆沾满了尘土,无人问津,曾经被认为会是雅典奥运会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场馆成了财政上的巨大黑洞。 悉尼:6年组织38个项目比赛 悉尼奥运会后,悉尼奥运会的许多运动场馆都破产了。作为奥林匹克历史上容积最大的体育场,高昂的维护费让澳大利亚政府每年至少损失几千万澳元。为此,从2003年起,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组织了38个项目的体育比赛,其中有400万观众到奥林匹克公园观看比赛,130万观众光顾主体育场观看比赛。奥运会后举办的橄榄球联赛单场观众纪录为109874人。目前每周3000人到高尔夫训练场参加娱乐健身活动,每周1600人到网球中心打网球,13500人参加250次学习游泳和田径赛事活动;奥林匹克公园还举办南半球规模最大的悉尼复活节展示,奥林匹克公园每年吸引550万人游客。 亚特兰大:变身棒球队训练基地 与洛杉矶不同,亚特兰大的体育场馆是在改造、拆除、重新利用的情况下焕发了新的生机。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赛后的改造工程量相当之大,奥运会之后,一些比赛场地改造成职业赛事专用棒球场,成为亚特兰大棒球队的基地和训练基地,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赛后每年使用82次左右,基本上没有空置期。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由亚特兰大奥运会组委会出资亿美元建造。在建设之初奥运会组委会与亚特兰大英雄队和亚特兰大市政府签订了一个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组委会出资兴建,奥运会结束以后运营管理权力移交给亚特兰大英雄队,由其运营30年以后产权移交给亚特兰大富尔顿县政府。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以后,奥运会主体育场的2/3被拆除,仅留1/3作为亚特兰大英雄队的比赛场馆。改造、拆除、重新利用使亚特兰大的运动场馆基本上得到了合理的应用。 汉城(首尔):改建为休闲娱乐中心 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韩国方面也将其改建为一个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休闲娱乐中心。 洛杉矶:成为橄榄球袭击者队主场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洛杉矶奥运会主要场馆设施都成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比赛场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洛杉矶纪念体育场。纪念体育场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结束后纪念体育场成为洛杉矶一家职业橄榄球俱乐部袭击者队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橄榄球队的主场。
大力宇哥
海洋(SEA),地理名词,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有关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蓝色经济区海洋优势产业布局优化研究2、海洋产业立法问题研究3、三维GIS在数字海洋中的应用4、海洋石油污染与生物修复5、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6、北海区主要海洋产业现状比较分析7、海洋资源开发的绿色评价模型研究8、我国国家海洋公园建设的背景、目的及现状研究9、浅析丹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咯研究10、基于学案导学教学法的高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研究11、格老秀斯与《海洋自由论》12、海洋生态补偿立法研究13、基于波士顿矩阵的广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14、蓝色国土的呼唤——当前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15、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Yun云2870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关于纪录片海洋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宁波海洋文化及旅游开发研究2、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3、论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性4、试论海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以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为例5、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6、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7、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类及其系统构成分析8、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9、"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的土着生成与汉人传承论纲10、舟山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的思考11、海洋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12、中国海洋文化的早期历史与地理格局13、中国海洋文化的区域特征与区域开发14、浅谈福州海洋文化的形成及特点15、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16、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17、论潮汕近代民居建筑的海洋文化内涵18、城市滨海环境景观设计表现海洋文化初探19、舟山群岛海洋文化论20、论中国历史上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征
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就是你选题的中心思想或者是你想表达什么,反应一个什么问题,那这篇论文的目的和意义不就出来了吗。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黄金周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桂林游玩。我们乘坐竹筏在江面上游玩,仿佛走进来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漓江两岸长着
生活本如一渠清水,清清的,淡淡的。不要壮阔起伏的波澜,那样会使人疲于奔命;不要五彩斑斓的色彩,那样只能给人以海市蜃楼般的虚幻。 人生的轨迹并非总如预设的一
1、网约车违约的法律问题研究2、论家庭暴力的法律对策研究3、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探讨4、论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的完善---以XX县为例5、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
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