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飘舟
1.公厕数量少,布局不合理从总体上看,很多城市新建了大量的公共厕所,但公厕的数量依然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另外,许多城市的公厕的布局也不合理,随着需要进行加建,缺少统一的规划布局,间距和位置不合理,呈现出混乱的状况。许多街道的公厕很难找到,一是由于数量少,再有就是位置隐蔽,指示标识不醒目。2.城市公厕卫生状况虽有所改善,但公厕内的环境还是令人不十分满意,由于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素质低下,有的将黑色的脚印留在雪白的墙上,有的在蹲位之间的隔板上乱涂不堪入目的字画,同时也存在舒适程度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厕所未采取防滑、防臭措施等问题。3.设计建设问题一些公厕建设中没有配置洗面台、梳妆镜、厕内挂钩等设施,给人们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同时,缺乏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如老年人、盲人、残疾人的专用空间的设置,缺乏专用便器和安全抓杆、盲道、轮椅坡道及扶手,缺乏儿童专用的便器和洗手盆等,难以表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⑴“以人为本”,体现对各种人的关怀。虽然“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已被很多管理部门接受,但对真正的人性化理解却仍存在各种偏差。“设计人性化的实质就是在考虑设计问题时以人为中心来展开设计思考,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考虑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产品开发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公厕设计时应考虑各种人群,对于残疾人和老年人,应当为他们使用的厕位与洗手盆设置用不锈钢管制作的安全抓杆,同时,由于这类人群的身体情况比较特殊应该在其厕位内设置应叫器,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的救治。对于能够独力活动的儿童,由于他们身高比成年人矮得多,应为他们设置一些较低的小便斗和洗手盆,同时这些洁具的设计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对于携带幼儿者,应在大人厕位的前面一角设置可以固定婴儿的座位,有时还会设置专门的婴儿台(换尿布),给携带婴儿的父母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安全感。⑵布局设计。根据国家对城市公厕布局的要求,在人流量较大的繁华地区按300--500m的距离设置一座;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应小于300m,一般街道按每750--1000m的距离设置一座;公共绿地按每l0000m2或每隔500m设一座。且公厕应设置有明显的标课。而在厕内布局设计时,应以需求为向导进行厕所的结构性布局,同时设置公厕隔间、通风照明设备,提供手纸、香皂。考虑到女性排队时问明显多于男性,所以应扩大女厕厕位的比例。⑶公厕洁具及相应五金设计。洁具的设计应考虑使用的环境,例如在公共厕所里蹲式大便器比较卫生,而在档次较高的厕所,就应以坐式大便器为主。在洗手盆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女性在整理化妆上要花不少时间,有的可能就是为了化下妆,因此女厕中的洗手盆的数量应适当多些。防臭是公厕的老大难问题,那些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公厕,多半是因为地面排水不畅,设备和管道跑冒滴漏引起的,因此管道与五金配件的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厕所的使用功能和效果,另外下水应设有存水弯,地漏应有水封。⑷环境设计。设计一座公厕很简单,而把一座公厕放在整个环境中去设计,则不那么容易。因为公厕对人的生存环境产生的影响。其一,公厕建筑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们常把厕所称为“轻松的场所”,而公厕内部的建筑设计正应以“轻松与卫生”为主题,为此,我们必须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色调的和谐、冲洗的及时与通风换气装置的设置.其二,粪便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冲式公厕将粪便轻松冲人化粪池,不要以为厕所内部变的干净无臭便符合环保要求,或许正是污染环境的开始。因此我们不应孤立地把它作为一座公厕去设计,而应把它作为环境的产物和与环境相互依存的物体去设计,更应把它作为一次从每一个细节开始保护环境的行动,共同承担起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的责任。 2012年10月15日,“安居北京(微博)”官方微博称北京市新公厕标准修订完成,2013年起,公厕男女厕位比例会从1比1提升到1比以上。据了解,这一新标准仅为推荐标准,商场、饭店等不会被强制要求。2012年,北京有专业管理的公厕万多座,是全世界公厕最多的城市。据统计,男性上厕所时间平均为39秒,而女性达到了89秒。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公共厕所每1000~1500户设一处;宜设于人流集中处,建筑面积30至60平方米,用地面积60至100平方米。城市环卫设施设置标准上要求公共厕所,按城镇道路人流量确定设置间距,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间距为300~500m。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m。按地区面积确定设置数量:旧区成片改造地段和新建小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公共厕所建筑面积应根据人口流动量因地制宜,统筹考虑。一般建筑面积规划指标规定如下:一、居住小区内6~10m/千人;二、车站、码头、体育场(馆):15~25m/千人;三、广场、街道:2~4m/千人;四、商业大街、购物中心:10~20m/千人;五、城镇公共厕所一般按常住人口2500~3000人设置一座。其建筑面积一般为30~50平方米。房产及其他单位经环境卫生部门核准在街巷内建造供没有卫生设施住宅的居住使用的厕所,一般按服务半径70~100m设置一座。厕所建筑面积按所服务的人口数量确定。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
lifeierwawa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才开始出现茅坑。中国古代最早提到公共厕所的文献是《周礼》。根据考古资料,在夏商时代城市之中就有了公共厕所,春秋战国时代的厕所排粪池颇深,所以有人不慎跌入厕中身亡的例子,《左传》载晋侯某跌入厕中而死。秦汉时称为“厕”、“圊” “溷”、“清”、“轩”、“更衣之所”等, 南阳东汉墓中,不仅男女两个厕所左右并列,且其中一个便坑前有尿槽,另一个没有,形制与现代已无区别。明清时期,中国的厕所和浴室更加普及,基本上一建房都要同时配建厕所。 厕所的进化是从茅坑演变到茅房、厕所、卫生间、洗手间,从无到有,从私有到公共,从单一功能到集生理代谢、卫生调整、休息乃至审美、商业、文化等多功能,厕所革新一步步从文明走向进步。1852年英国伦敦修建了世界第一座抽水马桶的公厕。中国公厕收费最早在清朝庆丰年间《燕京杂记》“京师四藩入者必酬一钱”。1994年上海市开始实行了沿街单位厕所对外开放。世界厕所协会,是继世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之后又一国际组织,并把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2001年11月19日在新加坡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厕所峰会,2004年11月19日在北京举行世界厕所峰会。城市里的厕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可方便人们生活、满足生理功能需要;是收集、贮存和初步处理城市粪便的主要场所和设施;作为城市建筑的公厕设施本身是人文景观之一。公厕是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无论对待厕所的态度、使用方式,还是建筑设计方面,都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伦理标准。从生理代谢的简陋随意场所,到兼有生理代谢、卫生整理、休息乃至于审美、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本质上构成了人的生活观念和环境意识的变革和进步。公厕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之一,体现着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勿忘我1239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厕所是文明的尺度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厕所组织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人的一生中约有3年的时间在厕所里度过。但据有关组织报导,目前,全球26亿人无厕所可上。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吃喝拉撒,是物质生活的全部内容和过程,可是,我们往往只重视吃喝而不问拉撒,似乎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尤其是在城市,不少人在关键时刻,想痛痛快快地“方便”一下而难以如愿。特别是老人,“找到厕所心中不慌”。有的人因“内急”找不到厕所而尿了裤子。前不久,某城市一位“的哥”因为急着到处找厕所而闯了红灯,接到一张500元的罚单,他向记者苦诉:“为了避免上厕所,每次出车前我连水都不敢多喝,有时实在不行了,只好将车开到天桥上或桥洞下行方便,时间久了,就患了‘恐厕症’。” 翻开历史,发现世界上有悠久的厕所发展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在印度哈拉帕文明时期,人们就已建了厕所,并拥有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公元2000年的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也都用上了有蓄水池和排水孔的厕所。到了中世纪和近代,人们如厕又回到大街上,直到200年前,下水道、排水系统以及流动水才进入家庭。1597年,英国诗人约翰?哈林顿实现了马桶工艺的伟大变革,他发明的冲水马桶的“WC”,设计中包括了一个蓄水池,一个储水箱和一个启动冲水系统的把手。后来,这项“AIAX”的发明被安装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皇宫内。两个世纪后,普通百姓才开始享受到这一发明的成果。1775年,哈林顿的发明被亚历山大?卡明斯改进。1778年,塞缪尔?普罗瑟又为冲水马桶安装了球形阀门。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发展,马桶已成为精美的卫生工具。现在的冲水马桶已经变成了一个巧妙设计、高科技和艺术造型于一身的物品,出现了“玻璃厕所”和“航天坐厕”等,表明了“厕所文化”的发展轨迹。 目前,在一些国家,“厕所文化”得到显著的发展,并且,有关组织在2011年举行的首届“厕所会上”决定:将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在日本的城市和乡村,任何一个厕所无异味。在火车上,厕所里芳香扑鼻,并充满了诗情画意。因为日本式的厕所大都建在浓树绿茵和苔色青青的遮蔽之处,人们蹲在这样的环境“方便”,沉醉在无边的冥想遐思之中,此情此景,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日本的马桶科技领先全球,家里的马桶不但可以清洗身体,还推出了“智慧”马桶,它可以量血压、做尿液分析,还可以测量血脂肪。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一座苏拉伯厕所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厕所博物馆。馆内陈列着有4000多年历史的古印度砖砌便渠、中世纪的便壶、金碧辉煌的便池,还有在潜艇和太空船上使用的高科技马桶等。展品从古到今,应有尽有,简直是一部厕所发展史。到1970年,国际服务组织开展了这家博物馆,其目的在于向民众推广现代卫生理念,进而推进“厕所文化”的更快发展。 在英国伦敦中心,安装着一种新型厕所,每到夜间,这种厕所从地下徐徐冒出来,到了第二天,又被遥控放回地下。这种厕所使用方便,又清洁卫生,正在英国全面推广。 维也纳是奥地利音乐之都,就连地铁站里的厕所也充满了“音乐细胞”。如厕只要向墙上的播放装置里投个硬币,立即会响起美妙的乐曲,去厕所成了一件惬意的事。 德国政府明确规定,在城市繁华地段,每隔500米有一座厕所,一般道路每隔1000米建一座公厕。同时实行统一管理和收费,收据上标明时间、地点等内容,它能抵等值的现金在快餐店使用。 在美国,围绕厕所问题,通过了“厕所平等法案”,体现出对女性的人文关系的改善。纽约市议会在“厕所平等法案”中规定,纽约市新建或改建的公共大楼内,女厕马桶数量必须至少是男厕的.两倍,原因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事办公,而她们每次使用厕所所需的平均时间是男性的两倍以上。 我国同世界其他各国一样,也有悠久的“厕所文化”史。历来讲求“厕所风水”,对于厕所的方位和设置是有要求的,同时,对厕所的设施也是讲究的。早在上个世纪,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里这样描绘“大同社会”的厕所:“以机激水,陶荡秽气,花露喷射,花香扑鼻。”在1987年我国就颁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位于主要繁华街道的公厕间距为300——500米,位于一般街道公厕间距为750——1000米。但由于规定落实的欠完善,厕所问题仍相当突出。从现实讲,我国已拥有了上海、北京这样的超级国际大都市,但仍然难以拥有没有臭味的厕所。在许多大城市,虽然已有了新一代免冲智能化厕所,但绝大多数厕所仍在“曲径通幽”处,难解路人燃眉之急。于是,在温州街头出现了新行当——“导厕员”,“找厕所,跟我来!”旅游有“导游员”,行船有“导航员”,现在上厕所有了“导厕员”。最近还发现在常州闹市推出了男女同厕这个“创举”,男男女女同在一个“龙凤厕”内方便。“龙凤厕”只是一个大房间隔成了几间“小包间”,方便时,彼此的声响清晰可辨。同时发现,为体现“男女平等”的人文关系,西安市首座女性站立小便公厕日前投入使用。难道这就是“厕所文化”的新发展吗? 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和内容,包括公德心、科技水平、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全在厕所里暴露无遗。因此,在世界上出现了超智能和需要脱鞋的日本厕所,美国的“安全厕所”,德国的原子厕所,我国香港的“金厕所。”“厕所文化”在我国已逐渐引起国家和民众的注意。央视曾以《北京解决“一号”问题》为题,报道了北京城市公厕建设文化展览和北京公厕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在北京的建设落实情况,被称为我国的第一次“公厕革命”。同时,在北京“世界厕所峰会”上,我国有关专家同15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围绕厕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和建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北京街道规划拥有530个厕所供人享用。针对市民反映如厕难问题,重庆市规划勘测部门于日前绘制出了主城区首张《导厕地图》,并将向部分市民和出租车司机免费赠送。据了解,重庆主城区《导厕地图》对各区每个厕所的位置都用“蓝红标记”进行了标注,共有428座公厕的位置信息和周围的交通信息。 《导厕地图》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地图,还蕴含着文化,背面印刷有与厕所有关的知识,有厕所的发展历史以及世界各国使用的厕所符号、象形的有趣标识等。该图编制出版后,曾免费向市民赠送了余份,同时还将向主城区8000多辆出租车每车免费赠送一份。 在2010年11月1日人口普查中,调查表格中,其中一项包括有没有独立卫生间、抽水马桶的内容,以掌握市民现代化生活水平情况。 厕所虽然非大雅之堂,然而却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不少文人墨客写下诸多有关厕所的楹联,读来趣味无穷,令人捧腹,如: 畅通上下;雅集东西。横批:新陈代谢。 静坐觅诗句;放松听清泉。横批:清纯世界。 来前百步紧;出后一身轻。横批:愉悦心身。 适合低吟浅唱;不宜滥炸狂轰。横批:讲究卫生。(此楹联专指环境肮脏的厕所) 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清闲须臾,即成造化神仙。(此楹联乃专指环境清洁幽雅的厕所) 注得实效,忌恨屁多尿少;讲究卫生,欣欢源远流长。横批:广辟肥源。(此楹联专指旧式积肥公厕) 效率为生命,踞蹲务必审时度势;时间是金钱,排泄理当夺秒争分。横批:只争朝夕。 欢迎领导常来蹲点;喜接平民复往净身。横批:廉洁卫生。(此楹联乃专指乡村公厕) 世界上有个预言家曾预言:“未来人类急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便是厕所问题”。“厕所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印证了预言家预言的正确性和可信度。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厕所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性,紧紧跟上世界先进国家“厕所文化”发展的步伐,提高城市设施建造分布的科学性和紧迫性,以“厕所文化”带动和促进全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广泛的公民参与可以充实公共管理的内容和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它是现代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促使公共部门实现其公共责任和良好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下面是我为大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CJJ 14-2005 J 476-2005) 1 总则 1.0.1 为使城市公共厕所
便所主题餐厅,是以厕所文化为主题设计而成的餐厅,餐厅用形似尿盆的容器来盛放食物,甚至有类似大便形状的冰淇淋供应。就餐者安坐抽水马桶上,津津有味地咀嚼盛在容器里的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如厕习惯幼儿如厕能力是指幼儿会独自如厕、自理如厕的基本生活技能。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
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行,报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强,公共关系作为报业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报业的重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论文,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