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5

奇异果香
首页 > 职称论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语言的艺术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avin70606

已采纳

教育学毕业论文答辩自述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育学毕业论文答辩自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20XX学前的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我的指导老师是曾老师,在我论文写作期间,曾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这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如期的顺利完成。在此,我向曾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这次论文的任务,目的,意义,所选用的资育和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资料,运用所学的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数学教育等理论,结合自身幼儿教育实践对当前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方面的资料,写出一篇合乎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文章。我选择《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原因在于,我所去过的几所幼儿园中,幼儿数学学习现状并不尽人如意。集中教学中,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致并不高,情绪不愉悦。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种。”试想,幼儿早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发慢了一步,学习兴趣都没有了,又怎能做到让幼儿现在或者是将来的全面发展呢?因此,我选择《浅谈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的意义在于:有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激发幼儿思维的主动性,最终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我选用的资料主要有黄谨编写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张俊编写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等文献,还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资料。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是由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这三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由学习兴趣的含义,幼儿学习兴趣的特点,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构成。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家长方面,幼儿园方面,幼儿园教师方面,幼儿自身发展所带来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1是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2是让幼儿在自我发现中培养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3是幼儿教师通过讲解演示来提高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4是融入美术元素来提高幼儿数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次的论文写作,一方面使我掌握了论文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使我在培养育儿数学学习兴趣这一课题上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但是由于我自身存在的知识储备方面的缺陷,使得文章中的相关论点还不够成熟,甚至存在错误观点的情形。对此,我热切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委员、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

我提交的论文题目是《××》对题目的解读有两层含义:基于学生认知的视角;基于教师教的视角

论文的总体框架包括了五个部分

之所以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

1、调查研究与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感到物理学习比较困难是不争的事实;而大量的研究结论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归因分析并不到位,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认识评价也显得并不中肯。只有少数研究从认知的视角展开探讨,提供了深入研究的视角。

2、教学实践中,多样化的教学策略选择,既要遵循物理学科自身的独有规律,也要尊重学生现实的认知发展水平、兼顾学生潜在的认知发展可能

1、现实和理论上的困惑促使我们进行思考:学生的物理学习到底在哪些环节?陷入了怎样的困顿?我们着重考察了两个方面,尝试从这样两个视角进行解读

2、并最终明确了本研究的方向:

文章基于对认知理论的梳理,结合实践研究,粗浅地将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为什么要划分阶段?划分阶段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也有着切实的理论渊源;为什么是5个阶段?基于物理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5个阶段可以比较好的分析学生的物理认知过程。

并基于这五个阶段,着重研究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高中生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特点;并依据对高中学生认知过程的把握,对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选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探讨。

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对现有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概述,分析了目前高中学生认知过程的理论基础及教学策略的内涵。通过问卷调查、学习材料元分析等多种形式,为研究收集到了较为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本研究的核心部分着重分析了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中,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并进行了教学策略选择的相关研究。

时间关系,下面就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认知过程把握与教学策略选择”的研究为重点向委员会作出汇报

综观物理实验所承载的对物理学科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基于物理实验的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一般主要由:

1、观察和感知研究对象的外显特征

2、体察和感悟构成实验现象的基本要素

3、策划和构建探究规律的实验方案

4、实验现象观察及数据的采集

5、完成实验意义建构

等等5个环节构成,对每个认知阶段基于学科的角度进行的深入的探讨(实验认知1张)比如在“物理实验表象化阶段”,着重对“属性为验证性的、属性为探究性的、基于假设或猜想的”三种属性的实验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认知要素分析并以对高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认知过程的把握实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的选择(实验策略1张)

比如“物理实验雏形化阶段的教学策略”,通过辨析学科原理和实验原理的异同,着重研究了引领策略和规划策略两个方面的策略考量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研究结论:(创新点1张)1、高中物理认知过程五阶段的提法源于对理论的梳理,并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了整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对高中生认知过程可以从这样五个阶段进行把握

2、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可以基于高中学生物理认知的阶段性特征体现出应有的层次结构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由于受到个人理论水平和教学经历的局限,研究视角显得狭窄,研究对问题分析得不够透彻,而且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分析总结出来。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惠州学院中文系03本2班的学生陈显春。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我的指导老师是曹国安讲师。我当初之所以选择研究苏轼的寓惠散文,主要是因为苏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的通才,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更是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诗文革xin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文坛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诗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在苏轼四十多年的文艺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大量的散文,含括了众多的体裁品类。苏轼在寓惠期间,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同时也写了不少散文作品,包括书信在内共有326篇。这些寓惠散文作品便成了我研究此课题的'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在大学学习期间,我选修了苏轼寓惠研究方面的相关课程,对苏轼在贬谪惠州的相关事宜有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主要从苏轼的散文及其寓惠期间的时代背景入手,着手从苏轼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角度,结合苏轼寓惠散文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去探讨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和艺术特色,并尝试挖掘出苏轼寓惠散文的文化价值来。

具体说来,我的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总体上介绍苏轼散文创作及其在寓惠期间的贬谪生活经历和散文创作。

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苏轼寓惠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蕴意深邃,感情真挚,充满理趣。或写景状物,寄寓深远;或谈经论道,释说世理;或叙古述今,慨叹人生;或缅怀亲友,诉说真爱。

第三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艺术特色。苏轼寓惠散文,艺术形式灵活多变,笔锋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恳切,寓意深远理趣,语言平淡简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闲适旷达,浑然天成;情如泉涌,随物赋形;辞达;命题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沉稳渐熟,平淡简朴。”五方面的内容。

第四部分则简明地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具有三方面的文化价值,包括:苏轼寓惠散文是后人研究苏轼寓惠经历的重要历史文献;苏轼寓惠散文是他晚年文艺思想、审美情趣发生转变的佐证;苏轼寓惠散文是苏轼所有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部分主要是毕业论文结束语。

虽然目前学术界在苏轼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20年来,出版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但在苏轼寓惠散文研究方面的论文还很少,除了零散的一些论文外,在这个方面几乎是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因此进行苏轼寓惠散文研究具有现实的学术价值。虽然我的论文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但与前人所写的《试论苏轼寓惠散文》相比,具有创新之处,就是我在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的内容题材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了苏轼寓惠散文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来。

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总结样本。这得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曹国安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其中,我的论文题目就是在曹老师的提议下而最终拟定的。在这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上就是我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认真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129 评论

chengongsc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 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 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 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 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 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 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 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 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 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 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 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 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 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 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 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 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 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 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 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 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 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 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 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 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 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 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 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 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 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 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 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 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 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 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 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 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 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 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 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 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 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 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 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 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 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 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 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 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 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 164、校本管理研究 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 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 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 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 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 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 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 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 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 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 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 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 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 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 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 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 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 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 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 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 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 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 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 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 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 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 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 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 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 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 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115 评论

荷叶圆圆1980

教育学的学科思考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 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 一、前学科时期 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 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 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6�8 �6�8 这些古希腊哲人对教育必要性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是对教育价值和目的的探讨。它指向的是教育对人类、社会、个人的意义问题。它与哲人对自然的探讨有巨大差异。过去忽视了这一差异,但它却是“教育 这一人为事物特性充分、顽强而突出的表现。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教育括动的,所以研究教育,必然首先研究和论证自己需要的台理性。而后把教育当作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来设计 (从目的到内容、方法)。人的需要和对需要的意识、价值判断的不同与变化,必然会反映到教育问题上来,教育这一研究对象性质上的非自然性,教育研究与自然研究在问题域上存在区别。 2,两种研究传统的发端— — 研究方法。 古希腊哲人由哲学观直接导出教育价值观与目的观,成为他们主要的认识方法,是这时期教育研究方法整体上的一大特征。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双重作用,既是教育观形成的哲学理论前提,也是认识教育现象的理性工具,这两者的台一使教育观与哲学观直接对应,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因此,可以说,古希腊时期哲人关于教育问题的探讨,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他们的哲学观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这一最初形成的研究方式,哲学与教育观的密切关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下来,成为教育研究中第一个最古老的传统。 另外,以古罗马著名雄辩家和教育家昆体良为代表的另一种传统,即以如何培养雄辩家为核心问题的有关教育的系统探讨,他采用的立足于经验的总结与反思,面对现实的思辩与依赖直觉的判断及以服务于教育实践为目标的研究方法,成为古代又一种研究传统.对以教育实践问题为对象的教育研究产生持久的影响。犹如第一种传统在方法上有赣于哲学,并未形成特殊一样,第二种传统在方法上也未超出经验反思的范围,未形成教育研究的特殊,只是反思的内容是教育经验,在方法上更注意对与对象相关事物系统、全面的关注.因而显得缜密而有条理。 3.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形成— — 研究结果。 古希腊的教育研究,无论从方法,还是从研究结果的存在形式看,都还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只是以一些观点、见解的方式存在,很难说是系统的理论,更未形成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对教育的探讨不重要,古希腊时期教育研究的结果形成了认识教育现象的前提性问题域,是教育理论的基础构成。有关教育的问题,古希腊哲人的基本回答可概述如下:(1)人与社会是否需要教育? —— 从社会功利及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来论述其必要性。(2)人是否有接受教育的可能? 提出了教育中身与心、感性与理性、智与德等一系列范畴的肯定回答。(3)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原因是什幺?—— 遗传、习惯与教育。(4)教育对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规范与塑造作用。(5)人什么时期接受教育最重要和有效?—— 儿童时期。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教育探究的初始期对人类教育认识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贡献,不在于得出的结论.而在于形成的基本问题域。 4.中世纪的变化与意义。 从中世纪一些教育文献中可看到,循着演绎的路线探讨教育问题时,神学家们不再以哲学.而是以神学为起点,论证过程中主要引用圣经中的话作为理论依据.或者以上帝的名义来证明结论的正确。哲学服从神学、理性服从信仰,这样一个中世纪神学家推崇的最高原则,也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中,神学统治是中世纪学术僵死、倒遇、贫乏的重要原因。它从反面告诉了我们演绎过程中大前提的决定性意义。神学至上的教育观区分了信仰与真理、道德与知识两对范畴,就此而言.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因为至着与至真尽管相关,但并不等同,区分有助于对它差异和各自特性的研究。与此相关的是,中世纪的宗教教育家关注内心体验、反省、感悟等一系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领域的变化,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作为范例解剖人性.描写人皈依上帝所走过的长长的心路。 中世纪的教育研究并非一片空白,也不都是倒退。当时已有人开始注意和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因素.井把此作为研究、确定教育行为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路线与哲学思辩路线的有意识区分,对信仰与知识的区分,都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创造了认识条件.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都来形成一种普遍的研究因素和传统。 因此,前学科时期教育研究的主要形态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奠定的。中世纪孕育着新时期的曙光,它是从古希腊原始哲学的辉煌通向近代科学诞生的桥梁

121 评论

雪野在宁

211、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初探 212、自主与合作性学习初探 213、主体性教学探究 214、皮亚杰学习理论的现实意义探究 215、建构主义学习观下的数学情境教学设计 216、外语发展性评价模式构建 217、语文发展性评价多元目标构建 218、数学发展性评价模式研究 219、语文发展性评价研究 220、数学发展性评价方式研究 221、数学发展性评价目标构建 222、数学发展性评价理念研究 223、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 224、大众数学教育理念初探 225、语文情境教学设计初探 226、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初探 227、外语交际性教学设计初探 228、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调查 229、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230、语文教学原则特殊性初探 231、外语教学原则特殊性初探 232、数学教学原则特殊性初探 233、家庭教育特殊性原则初探 234、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表现初探 235、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走向 236、问题情境教学设计初探 237、蔡元培的教育学说 238、论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及其影响 239、第斯多惠论教师 240、试论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241、严复的科学教育思想 242、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 243、朱熹的教育学说 244、孔子的教育学说 245、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研究 246、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247、试论中国近代的义务教育运动 248、杜威与中国 249、陶行知的教育学说 250、中国近代几次留学教育的比较 251、当前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对策 252、一堂好课的标准探究 253、教育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研究 254、学校依法治校研究 25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 256、学校法律地位研究 257、学校事故法律问题研究 258、学校财产法律问题研究 259、教师权利义务研究 260、学生权利义务研究 261、学校规章制度研究 262、教师与学校法律关系研究 263、学生与学校法律关系研究 264、学校与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研究 265、教师合法权利受损法律救济研究 266、学生合法权益受损法律救济研究 267、学生纪律处分合法性研究 268、我国教育法制进程研究 269、教育法治化研究 270、教师聘任制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271、学生受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272、学生人身权法律问题研究 273、学生隐私权法律问题研究 274、未成年人犯罪及其预防研究 275、学校网络法律问题研究

174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学语言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

    爱吃肉的饭团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论文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这部作品思想内容之博大,艺术描写之精深,在中国小说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创造,达到了中国古典小

    我是新悦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论文

    你看看,关于新时期艺术教育的思考艺术以其美的形式和的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并美化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Leo叶222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学前教育语言教育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语言领域论文,欢

    喵了个咪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一直就有着局限性,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讲,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汉语言文字同时也是历史上最悠久的语言文

    嘻哈精神999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