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话
毕业论文中引言与摘要有什么区别
引言的作用:
说明为什么要从事本项研究开发工作,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
引言的内容:
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作者以引导。
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
引言的写作要求:
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3、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适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求指教”、“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
4、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
5、引言不必交待开题过程和成果鉴定程序,也不必引用有关合同公文和鉴定的全部结论。
6、简短的引言,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的推导证明。
题目:
1、英文题目开头第一字不得用The ,And,An和A;
2、题目中尽量少用缩略词;
3、特殊字符即数学符号和希腊字母在题目中尽量不用,或少用。
摘要
杂志上刊登的论文一般仅限于数千字,为何还要一段数百字的摘要呢?无非是便于读者用最短时间掌握信息,了解研究工作或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从而决定是否需要详读全文。在知识和信息加速度增长的今天,摘要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既为读者阅览起引导作用,更为文献汇编、计算机储存、检索做好准备,成为科技情报的.重要来源。摘要者,精华也。
作者应重视摘要的书写。写好摘要,既需要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更是一种雕琢艺术,奉献给读者的是精品,起到的是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目的。中文杂志的英文目录和摘要更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唯一途径,直接反映我国科学研究和杂志的质量水平,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
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为此,我国的科技期刊近年来陆续采用结构式摘要,明确写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
1.目的(Objective):简明指出此项工作的目的,研究的范围。
2.方法(Method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做法,包括对象(分组及每组例数、对照例数或动物只数等)、材料和方法(包括所用药品剂量,重复次数等)。统计方法特殊者需注明。
3.结果(Results):简要列出主要结果(需注明单位)、数据、统计学意义(P值)等,并说明其价值和局限性。
4.结论(Conclusion):简要说明从该项研究结果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
中、英文摘要前需标明中、英文文题,作者姓名(至多3名)及作者单位(邮政编码)。英文摘要应隔行打字,以便修改
摘要内容:
论文中的中、英文摘要不必强求一致。英文摘要应比中文摘要更全面一些,这样可以使看不懂中文的读者获取更多信息。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文章中摘要、引言和结论部分的内容应避免重复。
摘要长度一般不超过150个字,不少于100个字。少数情况下允许例外,但主题概念不得遗漏。
使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如:This paper ……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 describe…,To study…,To investigate…,行文最好不用第一人称做主语如:We…。
在摘要中应该表述清楚的问题:
1) 本文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What I want to do?)
要点:
Eliminate or minimiz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void repeating the title or part of the title in the first sentence of the abstract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How I did it?)
3) 主要结果及结论(What results did I get and what conclusions can I draw?)
要点:
突出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独到之处(What is new and original in this paper)。
英文摘要的句法
关于英文摘要的句法,《EI》提出了以下三个一般原则:
1) 尽量用短句(use short sentences)。
2) 描述作者的工作一般用过去时态(因为工作是在过去做的),但在陈述由这些工作所得出的结论时,应该用现在时态。
3) 一般都应使用动词的主动语态,如:写成A exceeds B比写成B is exceeded by A更好。
从内容上引言应该和摘要区分开来。摘要是论文的缩影,高度概括论文的各个部分如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读者不阅读全文也能获得论文的主要信息。引言则是课题研究的必要说明,重点写选题的缘由,立题的依据,待解决的问题等。从结构上,摘要是独立于文章之外的部分,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而引言则不同,没有引言,文章结构就残缺,该研究的展开就显得突然、生硬,就不可能是一篇构思严谨,缜密表达内容的文章。
irisorlove
1. 基本构成
摘要需要包含全文的五个要素——问题、动机、方法、结果和结论。
引言通过背景、需求、现状的介绍,指出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本文安排,明确背景、需求、任务和目标。
2. 目的
摘要用于读者挑选文章,用于吸引读者获取全文,用于潜在审稿人或论文评阅人判断全文是否与自己相关,决定是否接受邀请,用于张贴海报等。
引言用于告诉读者问题为什么重要,以留住读者阅读核心内容。
3. 逻辑性
摘要是全文的一个简介,尽可能简短,简单罗列五个要素,没有空间强调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去掉一个要素,不影响其它要素的可读性。
引言是问题的来龙去脉,突出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强调背景、需求、任务和目标之间的逻辑关联,因此引言中的各部分过渡时用使用必要的过渡语句体现一种承前启后或因果式的关系。如果引言达到了要求,那么随意去掉其中一段,就会缺乏逻辑感,或者逻辑不通了。
4. 独立性
摘要是独立阅读的文本,可能单独出现在检索系统和公告中,因此不能包含需要翻阅全文才能理解的符号和编号,不允许按编号引用章节、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等。
引言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是独立独立阅读的文本,除参考文献列表外,其包含的内容是可以完整阅读的,不需要翻阅引言以后的内容就能阅读。即阅读引言时,不需要向后看就能理解。
5. 深浅程度
摘要用于吸引更多的读者,是给没有看全文的人看的,因此摘要要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行话。
引言开始时应通俗易懂,通过逐渐引入和解释一些专业术语,使所介绍的内容越来越深,即引言遵循一种由浅入深的原则,这种由浅入深也体现在由宽到窄方面,即由宽的背景开始,逐步收缩的窄而具体的问题,越宽的内容语言越通俗易懂,越具体的问题可以越专业。
6. 长短
摘要既然是论文的一个简介,那么就不能太长。不少出版物的指南对摘要长度有限制。如果限制不明确,那么可以将一般论文的摘要限定在半页以内,学位论文摘要限定在一页以内。
引言需要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尤其需要展示作者充分了解了文献,因此一般对引言的长度没有限制。虽然如此,在没有好的参考要求的情形下,可以试探让引言的长度是全文长度的1/5——即引言所占的页码数是全文页码数的五分之一左右。
曾在气院呆过
论文摘要和引言
写论文必须要写好论文摘要以及引言,那么论文摘要和引言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论文摘要和引言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也不断深入。其中,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会计制度的变革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为了与国际经济发展水平顺利接轨,我国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也在不断修改并且完善,逐渐与国际相关制度趋同,但是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特殊情况,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还应保持一些我国应有的特点。
近些年,我国的会计制度发生了几次比较大的变革,数次变革围绕的核心目标就是逐渐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这其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政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断完善的重要表现。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一度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由于我国企业对资产的计量通常采用历史成本的方法,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与其真实价值之间存在差异,《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一资产减值》的实施,使得企业财务报表在以前注重可靠性向注重相关性进行转变,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
本文在研究资产减值相关理论的前提下,以Ohlson的会计信息相关性理论分析为基础,重点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资产减值信息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果显示:企业的盈利情况和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股票价格有显着正相关性;企业计提资产减值金额与股票价格也有显着正相关性,即计提资产减值金额越高,其财务报表价值相关性越高。
关键词:资产减值;企业价值;相关性
第1章引言
本文的研究背景
1978年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30多年中,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也不断深入。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会计制度的变革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近些年,我国的会计制度发生了几次比较大的变革,数次变革围绕的核心目标就是逐渐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这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政策,它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断完善的重要表现。
资产减值,就是资产在未来预计可以收回的金额低于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减值政策要求,当企业的资产发生减值时,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和真实性,防止虚增资产和利润,企业应当确认资产的减值损失,并且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计至可收回金额。
但是最近几年,学者通过对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政策具有一定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不断显着的提高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空间的工具。资产减值准备政策之所以会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企业操纵利润空间的工具,主要是因为目前现行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只是1合评判自身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自行确定的。在上市公司具有部分自主决定权的情况下,一些上市公司很有可能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通过对计提减值准备的控制而实现盈余管理,进而美化其会计报表,这种行为对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带来了误导,给我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使其科学地运用资产减值政策,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使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信息、现金流量状况,而不是简单的沧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已经成为准则制定部门深入研究的问题。
为此,近些年我国的监管部门不断修改、变更相关的会计准则,完善相关会计规定。
2001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比较高,物价上升的速度较快。因此,2001年我国实施八项资产减值制度的主要目的有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尽量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二是不断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三是体现资产真正的内在价值。但是在准则实施一段时间后,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对于会计准则的实际执行情况与监管部门制定准则的初衷有很大的差别,资产减值的计提不但没有充分起到体现资产真实价值的目的,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工具。因此,2006年,监管部门开始修改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8号--资产减值,修正了 2001年实施的旧会计准则存在的一些缺点。
从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数次变更,我们可以看出,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确实一定程度上会对反应资产的真实价值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新会计准则中关于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不得在以后会计期间转回的规定,对于遏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而进行盈余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长期资产减值不能转回,反而不能真实的反应长期资产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牺牲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甚至可能导致信息披露的质量下降。
理论上来说,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实施肯定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那么企业发布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与企业的价值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到底是怎样的?本文上述问题作为出发点,对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在实证分析的标的选择方面,本文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希望本文研究结论能够为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证经验,也争取为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修改和完善创造一些数据。
本文的研究意义
某种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就是披露该信息可以使相关资产的价值得到更加真实的体现,目前,我国学者关于价值相关性方面的研究,一般都是以证券市场有效性为假设前提,通过分析企业披露一项会计信息之后,该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有怎样的变动,来检验和考量该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而且,目前我国学者关于价值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很少聚焦到一项具体的会计政策。
2001年后,我国才出现了一些关于减值准备价值方面的研究。由于资产减值计提的会计政策除了对真实的反应企业资产价值之外,同时也可能沦为上市公司作为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所以多数学者关于资产减值相关的实证研究大多数是围绕着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开展的,但是关于资产减值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比较少。
自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后,很多学者开始研究新旧准则比较,而研究的重点更多也是围绕新准则实施的有效性。后来也陆续出现学者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但是涉及到资产减值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文献依然很少。目前,较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周冬华(2010)《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基于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他的文章对资产减值相关的三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分别是影响企业计提资产减值的因素、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是由于该作者的数据基础比较薄弱,其只选取了新准则实施以后两年的数据,但是当时上市公司还没有全面执行和贯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就导致研究结果说服力不够。本文选取创业板的上市公司(2010年度一2013年度)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针对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价值相关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的结构安排
本论文正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言。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选题意义,同时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安排和论文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是将以往国外和国内学者对于财务报表价值相关性、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的问题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归纳和综述。
第三部分是文章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于资产减值基本概念和计提资产减值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界定,其次阐述了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再次对企业计提或回转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最后对会计信息和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的理论进行分析。这部分的研究为后面章节的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四部分主要对资产减值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前几个部分所叙述的理论基础,借鉴其他学者的实证经验,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对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分析结论。
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在总结第四部分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监管部门完善对企业计提资产减值行为的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第六部分是结束语,将本文的研究进行简要的总结。
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研究的贡献
本文从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的相关理论出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实证分析,将理论与实证充分结合,对资产减值的价值相关性作了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文对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文章总结了我国资产减值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企业计提资产减值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资产减值价值相关性的理论研究,理论归纳和分析较为全面且详细。
2、在资产减值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实证分析方面,本文重点对创业板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而目前国内学者针对创业板计提资产减值信息的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非常少。
3、文章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工具,搜集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资产减值与企业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的不足之处
虽然本文的研究具有一些贡献,但是必须承认,由于本文研究水平的限制,文章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在数据搜集方面,首先,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在剔除一些不具备回归条件的数据之后,样本数量较少,这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研究的说服力;其次,由于本文搜集到的面板数据仅为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数据,而创业板开闹以来一直适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因此本文缺少关于新旧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信息相关性的对比分析,因而本文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
2、在计量模型构建方面,虽然本文构建了一个回归模型进行了全面的实证研究,但是由于作者计量工具运用能力有限,计量模型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而且模型选取的自变量数量较少,因此,数理论证的确凿性与说服力也有待提高。
3、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衔接方面,本文主要研究资产减值会计信息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而企业在现实经营中,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因素的多种多样的,本文没有将因素完整系统的进行考虑,因此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衔接有一定的不严谨之处。
引言和摘要有如下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摘要是一篇简短的小结,写在一篇学术论文或论文的开头,阐述论文的目的及其主要结论。引言则可以出现在任何一篇文章的开始部分
写在摘要后,其格式流程大概如下:摘要:(小5号黑体)摘要内容(小5号宋体)关键词:(小5号黑体)关键词内容(小5号宋体)中图分类号:(小5号黑体)文献标识码:(
硕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及字数规定 时间稍纵即逝,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
现在这时间是毕生生准备写论文和做毕业设计的时间,想要写好论文,首先要了解论文的格式,大家知道写了摘要还用写引言吗?来看下面: 写了摘要还用写引言吗【1】 一般情
1、从功能上区分 摘要能使读者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当读者检索到论文题名后是否继续阅读论文的其他部分,主要通过阅读摘要来进行判断;同时摘要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