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嗒兜兜
阎锡山,字百川,1883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一个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他六岁丧母,由外祖母扶养。九岁入私塾,十六岁随父阎书堂到县城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习经商。1900年,父子俩在一次买空卖空的“打虎生意”中蚀了大本,只得逃离县城,回到河边村。不久,为避债又逃到太原,阎锡山经人介绍进裕盛店当了伙计。阎锡山不甘心在店里受人差使,1902年,清政府在山西设立武备学堂,他认为这是跻身官场之路,于是应机报考。初试时,他做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的论文;口试时,他对答灵便,深得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统姚鸿法的赏识,被顺利录取。 1904年,阎锡山考取官费生赴日本留学。先入振武学校,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结识了冈村宁次、板桓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另外,在此期间,他也结识了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并加入了孙中山在军人中成立的“铁血丈夫团”。1909年3月,阎锡山毕业回国。他先后在北京和太原四处活动,获得了山西陆军小学教官的位置,三个月后升任监督。之后,他又积极谋取兵权,1910年春,他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第八十六标标统。在此期间,他施展两面派的手法,一方面讨好清朝官吏和立宪派,抓住兵权;一方面组织以同盟会员和反清分子为骨干的模范队,以图在革命到来时作为自己的资本。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阎锡山与八十五标标统黄国良及温寿泉等策划太原起义,由八十五标首先发动。10月29日,八十五标在第二管管带姚以价的指挥下率部起义,攻打抚署。在太原起义的过程中,阎锡山也玩弄两面手法,一面给所部下令,称“八十五标兵变”,调动一部分兵力协助清军保护抚署;一面密令余部相机击溃抗拒起义的巡防马队营。而他则躲在大教场东北的树林里,派人四处观察打探情况,随时向他报告,以便看风使舵,成则居功,败则诿过。当起义军占领巡抚衙门,击毙巡抚陆钟琦,起义已成定局时,他便公开率部参加起义。太原起义成功,为选举山西都督,同盟会员与立宪派展开了争斗。在公选会议上,有选举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在表决的关键时刻,阎锡山的亲信张树帜持枪跳上主席台,大声说道:“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全体议员在惊愕中,相顾举手,一致通过。就这样,阎锡山、温寿泉分别当选为大都督和副都督。太原起义后,清政府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为山西巡抚,带兵入晋,镇压革命。但吴禄贞早已参加了革命党,当领兵进至石家庄后,即前往娘子关与阎锡山会晤,组织燕晋革命联军,吴禄贞任大都督兼总司令,阎锡山、张绍曾为副都督兼副总司令,决定挥戈进京,扫除清室。对此,清廷及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惊恐万分,便以重金贿买吴禄贞旧部周符麟,设计将吴刺杀。随后,又派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率领第三镇曹锟所部进攻山西。阎锡山只得撤离太原,向北进军,攻取大同,又会合吴行芳、张培梅带领的雁门、怀仁两部民军,攻占包头。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南北政府和议告成,袁世凯窃据临时大总统之位。阎锡山看到形势已定,便下令返回山西。但袁世凯借口阎锡山弃省出走,不承认山西为起义省份,电令其不准擅自行动。阎锡山焦急万分,他马上施展手腕,急电亲信南桂馨面见孙中山,请求支援;一面派与袁世凯拜过把子的董崇仁进京,千方百计向袁世凯表忠。袁世凯终于在3月15日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他才得以重返太原。阎锡山回到太原后,深知要坐稳都督的宝座,就必须要讨好袁世凯。他派人长驻北京,贿赂袁世凯的亲信、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向袁世凯表示恭顺。荐请任命董崇仁为晋南镇守使,又请任与袁族有亲戚关系的陈钰为山西民政长。为取得袁世凯的信任,他还把自己的父亲阎书堂送到北京长住,作为人质。1912年10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阎锡山立即声明脱离国民党,并在三个月内将山西国民党党部一律解散。1913年,国民党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阎锡山虽在这次革命中袖手旁观,但因他是同盟会员出身,袁世凯也不轻易放过,便三次传见阎锡山,想寻机剪除。但阎锡山每次都俯首恭顺,故作庸碌、懦弱和畏惧的样子,使袁世凯认为他没有反骨,不仅没有撤他的职,还封他为“同武将军”。此时,阎锡山已完全卖身投靠袁世凯,完全背叛了孙中山。但是在表面上,他对革命的旗号既不举起,也不放下,而是见机行事。1915年,袁世凯要实行称帝,阎锡山亦投其所好,向袁密奏“国本大计”,倡议“废共和而行帝制,以帝制而行宪政”,得到袁世凯的赏识。之后,他又争先请愿,接连三次电请袁世凯登基称帝。后来,蔡锷等组织护国军讨袁,他立即致电指责其为“破坏大局,不顾国家”,阎锡山的所为,甚得袁世凯的欢心,袁一即帝位,便封他为一等侯。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去。阎锡山认为再无畏惧之人,于是,不择手段,要独揽山西军政大权。他先以“独断军事”等罪名,将与他一起发动辛亥太原起义的黄国良撤去旅长之职,后又把他赶出山西。又将曾利用来联络袁世凯的晋南镇使董崇仁撤职。继而逼令曾在阎出走包头时出过大力的晋北镇守使孔庚交出军权。阎锡山在借故铲除异己的同时,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到军队之中。收回军权后,他又策划夺取行政权,唆使省议会和督军团会议相继赶走省长沈铭昌及继任孙发绪,自己乘机兼任省长。阎锡山虽然夺取了山西军政大权,但没有北京政府的正式任命,总是不大放心。于是,他便多方接近和讨好当时的手握大权的国务总理段祺瑞。在“府院之争”和张勋复辟中,他都站在段祺瑞一边。因此,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重新上台后,段祺瑞政府任命阎锡山为山西省督军兼省长。从此,山西的军政大权就集中阎锡山的一身了。阎锡山总揽军政大权后,在山西实行政治扩张,提出“保境安民”的口号,实质是推行军国主义式的“用民政治”,以武力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进行大规模的扩军。晋军初建于1912年。当时阎锡山从包头返回太原后,组建军队为一个师,师辖两个旅,旅辖两个团。另有直辖炮兵一个团,骑兵一个团。1914年,阎锡山派孔庚率部参加了袁世凯的“征蒙”行动。事平后孔庚师留驻包头。由于孔庚原为吴禄贞的部下,且在部队中不断安插自己的亲信,所以为阎锡山所不容,乃暗中操纵张培梅、张树帜等发动兵变。1914年6月1日夜,变兵几十人闯入孔庚的办公室、寝室,开枪射击。孔庚藏于天花板上未被击中,变兵抢劫后逃去。孔庚对此兵变不谙内情,乱杀官兵四十余人。阎锡山以此兵变为口实,将孔师缩编为第十三混成旅,孔庚降为旅长。阎锡山将编余士兵另组成第十二混成旅。不久,晋军就扩编成三个混成旅。1917年8月,阎锡山将所部与山西巡防营改编的警备队,合并扩编为四个混成旅,辖十二个步兵团、四个炮兵营、一个机枪营,共有步、骑枪一万余支。为提高军队素质,1918年底,阎锡山又成立第九步兵团,专门培训军事干部。半年后,该团被命名为学兵团,专收学生施以军训。又成立了四个在乡军人训练连,分期分批轮训全省壮丁,每期三个月,训练后还乡,随时召征入伍。阎锡山通过不断扩军,壮大军事实力,巩固了他在山西的统治,同时,使得晋系军阀成为了北洋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势力。 首先、阎锡山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实用主义的结合,其中掺杂着农民的现实和商人的势利,在政治、军事上,受日本影响较大,表现在军国主义和发展实业上。一方面有经世致用,改革图强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趋于保守世故,具有小农意识的弊端。阎锡山一生中坚持记日记和读书,以“立德”、“立功”、“立言”来鼓励自己,戒声色犬马,潜心研究学问,严格行为操守,在对“中”的哲学、社会建设、物劳分配都有创造性的建树,特别是他自己撰写的《阎府家训》,系统的阐述了做人、做事之理,很有教育启迪意义。阎锡山生逢乱世,难能可贵,是一个有思想的军阀,这也是他能够占据山西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根据时局的变化适时的改变自己的战略路线,是他一贯的准则。共产党在经过长征战略大转移后,达到陕北,提出“东渡黄河”的计划。倭寇入侵,国难当头,“西安事变”,时局骤然变化,阎锡山及时调整战略步骤,成立“牺盟会”,组建新军,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共产党在山西合法的活动,“三个鸡蛋上跳舞”,以制衡蒋介石与日本人。第三、得益于山西这块土地。它左山右河,自成表里,易守难攻;且地偏一隅,离开交通要冲,外部势力很难进入,外界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关起门来,容易自成一统,具备建立独立王国的天然基础。同时,它位近京畿,有随时可以切断南北交通、向中央政府所在地伸手的便利。立于中央政府软肋一侧,政治上位置极其紧要。第四、动荡不安,头绪纷乱的民国政坛,台上人物频繁更迭,忙于窃权窃位者,忙于争地争利者,既看不起贫瘠落后的山西,也没有更多的力量顾及它的是非。这就给山西留下了相对自由发展的地。第五、阎锡山提出了“存在就是真理”的哲学观点。他说:“所谓真理就是指为人类谋幸福的道理,是客观实际需要的真理。我们的组织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主张的。我们主张的是人类谋幸福的道理,所以我们的组织就是代表人类的真理的。因此,我们说,我的存在就是真理,就是国家的、社会的、世界的真理。”由此出发,他提出“需要就是合法”。既然“存在就是真理,则存在上的需要,就一定合法”。第六、阎锡山在掌握山西大权之后,并没有像当时许多军阀那样,做搜刮地皮的蟊贼,当祸害百姓的蝗虫,而是以极大的精力图谋发展。“六政三事”也好,“省政十年建设计划”也罢,都是其他军阀不谋不做也难以做到的事情。山西的经济社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老百姓也从中受益不少,这就使他的统治得到一个较为稳定的基础,给他的军事力量提供了充足的经济保障。第七、阎锡山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重视文化专制,重视组织构建,在对内笼络和控制人心,对外韬光养晦以利用时机方面有他独到的策略权术。他的算计精明,两面三刀,左右逢源等表现,虽然从道德的层面,人们可以鄙弃或谴责,但在乱世取胜的军事和政治中,其重要作用则是不可忽视的。
遥遥望沙飞
2001年9月至2005年7月在山西大学历史系就读本科,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在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学位论文为《晋西北中农经济研究——以张闻天兴县14村调查资料为中心的考察》。2008年9月考取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2011年6月获博士学位,学位论文为《山西模式——政制转型中地方政治的实态考察(1911-1928)》。其间,2011年1月3日至15日赴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11年7月博士毕业后在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从事专业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区域社会史,主要研究领域为阎锡山与民国政治、华北抗日根据地史 。 1、《抗日根据地乡村社会阶层之流动——以1942年张闻天兴县9村调查资料为分析对象》,《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3期。2、《革命乡村阶级结构与土地关系之嬗变——以晋绥边区西坪村为例》,《兰州学刊》2009年第10期。3、《北齐别都晋阳城初探》,《山西师大学报》(哲社版)2010年第4期。4、《近五十年来阎锡山研究述评》,《民国研究》2010年总第17辑。5、《走进历史现场发现真实》,《学术论丛》2011年第3期。6、《辛亥革命与山西军绅秩序构建》,《民国研究》2011年总第20辑。7、《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职业外交官提升中国国际地位之努力》,《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8、《论张作霖与日本关系的双重面相》,《历史教学》2009年第4期。9、《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农经济”:以1942年张闻天兴县14村调查为中心的研究》,《晋阳学刊》2010年第6期。10、《共和缔造与阎锡山出任山西都督》,《南方都市报》2012年12月25日历史版。 1、参著《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陕农村社会:以张闻天晋陕农村调查资料为中心的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的中篇部分。2、参著《阅读革命:中共在晋西北乡村社会的经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1、作为第2负责人主持2012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人文科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2006)。2、主持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制转型与山西政治秩序重构研究(1911-1928)》(项目编号12YJC770072)。3、参与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回到“集体化”:太原城中村郝庄经济社会变革的道路选择》(项目编号11YJA770064)。 1、论文《辛亥革命与山西军绅秩序构建》获2011年山西省“百部(篇)工程”三等奖。
燕若雪0211
有学识。 1931年2月28日,阎锡山日记写道:“苏格拉底行于街,无故被棍击,睹者不平欲为之报复。苏曰:驴踢人一蹄,人岂可还驴一脚?此与孟子与禽兽有何难焉同,乃是不直之忍。”研究过苏格拉底和孟子,阎锡山还有点学贯中西的味道 。好作诗。阎锡山在日记中写了不少古体诗,如1933年8月记:“一病缠身万事休,光阴虚度古人忧,此生尚有几多日,岁月何堪若此流。”1937年7月记:“做事知难行若易,做人知易行却难。毋论做人与做事,寻着难处易其难。”学者李蓼源称,阎锡山一生写过百余首诗,但多为打油诗,多不合韵律,本人也仅求其顺口而已 。很精明。人人都说阎老西精明,此言不虚。1937年2月4日,阎锡山写了一篇日记谈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反对左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右边。反对右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左边。站在左边反对右,站在右边反对左,不是消敌是树敌 。”通军事。1938年6月19日的阎锡山日记写道:“德日的战术是侵略性的,强国对弱国,用之利多害少……吾国今日与日本作战,是以弱对强,采德日战术甚为不利,但举国军人所学如此,非特更改不易,言更改且难,真是错路定深难返回,谋国必须事事图始虑终。”1941年3月8日写道:“不容部下犯罪是义,预防部下犯罪是仁,做官长必须仁义具备。”虽然阎锡山打过不少败仗,但从日记上看,他的用兵和带兵之道还是可圈可点的 。善总结。1949年8月26日,阎锡山对开会进行了一番总结:“我感到现在各种会议多呈下列现象:一、背诵图书目录的会议。二、老鼠会议。三、小孩说故事会议。四、逞能会议。五、报复会议。六、矜功会议。七、泄愤会议。遂致发言多离开议题,决议多不依据发言,演至儿戏加深,仇恨加大,造成分奔的恶果。这种会议真是煞人情绪,增人厌心,白度时间,滥费人力,此一端即造成灭亡而有余,真令人不知何者结成此果。古人说:无主乃乱,制度使然,抑领导失当所致,令人不解 。”
毕业 论文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效,衡量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大家知道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保护和改善生态
山水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的山水画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了山水画,但实物未见流传。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
2个,陆九渊和五哥陆九龄。陆九渊父亲陆贺,字道乡,是一名闻名乡里的贤达之士,生有六子陆九思、陆九叙、陆九皋、陆九韶、陆九龄、陆九渊。大哥陆九思,字子强,他曾乡试
很多写玄幻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