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9

michellellll
首页 > 职称论文 > 学生研究性学习结题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的臭熊熊

已采纳

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及实施材料(2013年下学期—2014年上学期)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涉及以下五个方面: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手段和方法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并以定性评价为主。(1)原则: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重视过程评价和过程中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自我评价,自我改进,重视评价的激励性。 (2)内容:从开题、中期、结题三个阶段着手: ①开题评价:评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设想的意识和能力。 ②中期评价: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 ⑧结题评价: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体验情况、研究方法、技能掌握、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展和学习结果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3)形式:研究性学习为必修考察科目,要求全员参与,全面考察学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基本要求可获合格学习;学习过程表现突出,学习成果显著可获得相应表彰。课题名称 指导老师:课题组成员 组 长 本组参与 成 员 课题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活动计划:(1)任务分工(包括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保管资料、撰写报告、展示成果等工作的具体负责人) (2)活动布置:阶段      时间(周)        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预期的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设计方案等) 表达方式:(文字、图片、课件、音像资料等)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评价表课题名称:指导老师:课题组成员 组 长 本组参与成员 评价项目 评  价  要 求 评价分数 (以下每项满分10分) 立题的科学性 符合科学原理,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研究方法科学,应用知识综合程度较高。 立题的可行性 课题要求与自身知识,能力状况及兴趣要求大致相当,力所能及。 意 义 课题面向实际,注重实用性,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研究意识,实践性较强。 报告撰写 语言表达清楚,文字简洁、流畅,格式规范,观点鲜明,有独到见解。 任务分工 明确、具体。 计划内容 完整、系统、周密。 计划进度 科学合理、能逐步展开。 报告陈述 讲话清楚、有条理,语言简洁、流畅,语态自然,仪表端庄。 回答问题 能抓住关健问题,讲解清楚,有条理,逻辑性较强,小组能有效配合。 时间运用 恰当,不超时。 综合评价  开题报告成绩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或评审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活动记录表(一)课题名称 指导教师姓名 课题负责人姓名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参加活动人员 本次活动的 内容和目的 本次活动的主要 收获和体会 本次活动未解决的问题和需要的帮助 记录人签名: 年 月 日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活动记录表(二)课题名称 指导教师姓名 课题负责人姓名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参加活动人员 本次活动的 内容和目的 本次活动的主要 收获和体会 本次活动未解决的问题和需要的帮助 记录人签名: 年 月 日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活动记录表(三)课题名称 指导教师姓名 课题组负责人姓名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参加活动人员 本次活动的 内容和目的 本次活动的主要 收获和体会 本次活动未解决的问题和需要的帮助 记录人签名: 年 月 日课题题目:指导老师:课题组成员: 组 长 组 员 评价项目 评  价  要 求 评价分数 (以下每项满分10分) 研究态度 各成员对研究课题有较高的热情与较大的兴趣,能够认真完成研究任务 出勤率 各成员能够出席每一次小组活动 信息搜集 搜集资料的渠道和方法的多样化,信息处理能力较强 方法运用 研究方法选择合理,重视实践与实验 任务分工 成员之间有合理的分工和紧密的合作 活动内容 完整、系统、周密。 活动进度 科学合理、能逐步展开。 活动组织 合理、有序、灵活、有计划性 活动形式 合理性、实践性、团结协作性 活动记录 活动记录真实、完整 综合评价 研究过程成绩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或评审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研究过程评价表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表课题名称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组长 小 组 成 员课 题研 究背 景 研 究目 的 研 究过 程概 述 研 究成 果 研 究体 会 指 导教 师意 见 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课题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组 长 组员 评价项目 评 价 要 求 评价分数 (以下每项满分10分) 报告撰写 语言表达清楚,文字简洁、流畅,格式规范,观点鲜明,有独到见解。 研究过程 按时、认真参加课题组的每一次活动;主动与指导老师探讨课题研究中的问题。 小组合作 课题组成员相互协作研究课题。(可根据小组总结或对学生的访谈进行评定) 材料收集 课题组按时上交规定的各类材料(开题报告、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材料和小组、个人总结)。 材料完整性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课题的需要附上相关的所有材料 研究成果创新性 新颖,有独到的见解,能从实践中有较深的体悟 研究方法 合理、规范、多样化 报告陈述 讲话清楚、有条理,语言简洁、流畅,语态自然,仪表端庄。 回答问题 能抓住关健问题,讲解清楚,有条理,逻辑性较强,小组能有效配合。 时间运用 恰当,不超时。 综合评价 结题报告成 绩 成 绩: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或评审员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评价表研究性课题总评价表课题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组 长 组员 评价项目 项目分数 所占权重 总 分 开题报告 20% 研究过程 40% 结题报告 30% 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成绩 综合评价指导教师(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158 评论

单曲5678

废电池的污染--研究性学习结题精品源自化学科 摘要:一、废电池的危害性二、废电池的成分分析和危害三、深刻的个人感受,受益匪浅关键词:废电池、环境污染、保护环境、造福人类前言:近两年,废电池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国内媒体热门话题之一。有的报道称电池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一节电池可以污染数十万立方米的水①。有的甚至说废电池随生活垃圾处理可以引起诸如日本水俣病②之类的危害,这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有很多热爱环保的人士和团体开展或参加了回收废电池③的活动。我们作为一名新世纪的中学生,也应加入到预防废电池污染的活动中来。正文:废电池中含有汞、镉、铅、锌等重金属有毒物质。人若汞中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死亡率高达40%;镉的主要危害是肾毒性,还会续发“痛痛病”(引起骨质疏松,软骨病和骨折)同时还是致癌物质;人体食用含铅的食物,会影响酶及正常血红素合成,影响神经系统;废电池在填埋处理一个月内,其金属外壳就会被腐蚀穿孔,废电池中的有害物质就会进入土壤、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据环保专家测试,如果6吨生活垃圾中混入一粒含汞电池,当这些垃圾进行填埋后,土壤中汞的浓度就会超过安全标准;若废电池混入生活垃圾进入焚烧厂,则其中的汞、镉等金属将会在高温下气化排入大气,使大气环境受污染,影响人体的健康。正常使用时电池中的汞、镉等并不会渗漏出来造成危害。一、(废)电池的危害性:万事开头难,面对着这么大的一个课题,应该从哪里研究起呢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从电池的危害性入手。人都说废电池有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废电池都有害呢电池的危害性又表现在哪里呢为此,我们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并得出了以下结论:①。并不是所有的废电池都是危险品,碰也碰不得,电池种类不同,对于环境的污染差别也很大,应区别对待,有些电池如碱性干电池和镍氢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但有些电池如镉镍电池含有有害物质,进入环境长期作用,可能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②。电池污染具有生产多少废弃多少,集中生产,分散污染;短时使用,长期污染的特点,电池污染是因为电池含有以下重金属:铅:神经系统(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部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变。汞:精神状态改变是汞中毒的一大症状。脉搏加快,肌肉颤动,口腔和消化系统病变。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就是汞中毒的典型。镉,锰:主要危害神经系统。镉中毒后患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易发生骨折,俗称“痛痛病”③废旧电池污染环境的途径: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废电池也一样。我们分析了种种电池污染过程,不外乎以下几种,且这些元素本被封存在电池壳内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是经过长期机械磨损和腐蚀,使得内部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泄露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才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的食物链,从而危害人类健康。这些过程简述如下:电池→土壤→微生物→动物循环粉尘→农作物→食物→人体→神经→沉积发病其他:水源→植物→食品→消化生物从环境中摄取的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在较高级的生物中成千上万地富积,然后经过食物进入人的身体,在某些器官中积蓄造成慢性中毒。④废旧电池危害的其它表现:那么,废电池是如何进入环境的呢,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目前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混入生活垃圾的废旧电池在这三个过程中的污染作用体现在:填埋:废旧电池的重金属通过渗滤作用污染水体和土壤。(主要是干电池)焚烧:废旧电池在高温下,腐蚀设备,某些重金属在焚烧炉中挥发在飞灰中,造成大气污染,焚烧炉底重金属堆积,给产生的灰渣造成污染。堆肥:废旧电池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造成堆肥的质量下降。废电池对人体的危害及其处理21世纪朝着我们奔来,可是人们的环保意识有没有跨入21世纪呢?垃圾随地可见,随地吐痰成了人们的习惯,废电池混于垃圾之中,污染着整个社会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说起电池,大家非常熟悉,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到,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用完的废电池对社会环境的污染,对人体有些什么危害,而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呢?作为当代的小主人,从对社会负责的责任心和好奇心,想了解废电池中有些什么原素,它的威力为什么这么大?同学们在讨论中提出了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使我们非常急切地想通过自己探索,依靠自己,了解废电池对人体的影响及其处理对策。我们开始了第一阶段的研究——讨论实施计划。首先由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了解废电池的危害。我觉得先要知道废电池的危害后才能对废电池进行处理。陈峰同学提出了下一步应该如何对废电池的处理进行探讨,同学们一致认同了。XX说完,XX又迫不及待地说:仅仅知道了废电池的危害还不够,还要在学校、家庭、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才能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同学们觉得她提出的主意非常好。经过集思广益,我们拟定了小组计划:一、以路桥为限,了解社会对电池的需求量(一周时)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社会对电池的需求量二、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废电池对社会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危害的认识(一周时)了解电池内部结构,通过查找资料和数据,了解危害性。三、对废电池的处理(一周时与第二步同时进行)在了解电池的危害后,对它们的处理进行探讨。四、对社会进行广泛宣传(一周时)了解危害,知道处理方法后,进行宣传。虽然在问卷调查中受到了不少挫折和麻烦,但是我们能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对废电池危害认识的调查结果表明:中牛人中76..7%表示知道;知道很少;15%的人则根本不知道。中老人中知道,的人知道的很少,20%的人不知道。青年人(包括学生)中则有98%的人知道对环境的危害,仅有2%的人表示知道得很少,没有人不知道。废电池对人类的危害到底有哪些呢,根据资料证明:电池用完后若弃之于自然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容忽视。因为电池中含有汞,外层金属锈蚀后,汞就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地下水,再通过农作物或饮用水进入人体,将会损伤人的肾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理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可想而知,真是让人听了可怕极了。此外,我们还用一节五号电池做过实验。我们先将一洗净了的塑料瓶子里装了半瓶自来水,然后将一节五号电池放入水中,过了片刻,水和电池都没任何变化。我们又取来一只空瓶,像刚才一样洗净后,装入水,我们又取来一节用完的五号电池,想用刀片把它分成两半,可是不管用剪刀,还是刀片都不能使它们分开,有同学提出用斧头敲。第二天,一位同学带来了一把斧头,我们又拿出一节五号电池,用斧头对着一节电池敲了起来,没有多少间,一些灰色的粉末渗出了金属,我们又断续敲,灰色的粉末变成了漆黑的了,经过大家的分析和判断,确定了这些粉末是汞、镉、镍、铅等制度配制出来的。经过实验,我们体会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齐心协力,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要克服困难,才能把事情顺利完成。接着,我们又开始对废电池的处理进行了探讨。讨论中,大家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1、如到商店里去买电池,要带着一节废电池,这样就可以便宜、打折。2、如果要买电池,不带废电也,就不能买。3、写一份倡议书,告诉居民们废电池的危害,然后请他们把用剩下的废电池扔进居委会设有的废电池回收箱内……二、废电池的成分分析和危害:常用电池的组成电池系列大量元素或物质主要有害物质锌锰电池ZnMnO2NH4CIZnCI2Hg碱性锌锰电池ZnMnO2KOHHgKOH镍镉电池CdNiKOHCdKOH镍氢电池MHNiKOHKOH锂离子电池LiCo或NiMn有机电解质曾有媒体报道说“一颗纽扣电池能污染将近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等等。对于这种说法,笔者分析如下。美国威斯康辛麦德逊大学的一个研究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每个人的需水量差异很大,在未脱水的情况下,一个人每天的摄取量可以从最低升到最高升之间,而且与年龄差异关系不大。我们可以自己计算,假设一个人平均每天饮水升,一年按365天计算,并假设该自然人活到75岁,则一个人一生饮水量为:×365×75=升=立方米=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要理解汞等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还要参考相关的环境标准,如我们国家的国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号:GB3838-2002),一类、二类饮水标准规定,每升水中若含有超过毫克的汞则可以认为突破了国标的限制,造成了环境污染。因此可以推算5毫克汞全部溶解于水中可以污染100000升水,也就是10万升水。而我们的纽扣电池一般也就含3-4mg的汞,所以即使这些汞全部溶解于水,也只能造成6万升水的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我们至此找到了媒体的“一颗纽扣电池可以污染一个人一生的饮水”的说法的根源。但是我们前面也讲过,扩散和溶解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这只是为了引起人们高度主意的一个形象的说法,大家要客观对待。三、深刻的个人感受,受益匪浅在这次探究活动中,我们解决了许多为什么,知道了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了解了电池内有原素。不但通过查找资料,而且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体会到了电池的内部结构。现在,不但我们自己了解废电池中的原素,而且还能告诉市民电池用完后不作妥善处理的危害,多有意义啊!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享受到了劳动后成功的喜悦,也提高了我们的社交活动能力。但愿我们的探索和实践,能唤起民众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引起全社会对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关注。

275 评论

YangBin啊啊

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在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明确地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内容和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而“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虽然是有限的,但教学方式的变革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也会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此,我在高中生物课中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作了初步的探索。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有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只能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开展,或只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大学科的专利。事实上,每一门学科中,甚至每一节课,均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可能,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理应在研究性学习上做足文章。国家教育部有关人士也指出,设立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一种过渡,研究性学习应在每一节课中都有体现。当然我们在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上可以进行一些较大的课题研究,而在平常课堂上可进行较小课题的研究,或大课题中一个小环节的研究,但必须是由这门具体学科或其中的具体内容引起的“研究课题”,其“研究量”可小到几分钟甚至几句话,但必须是经过学生分析、综合、总结的,或是独立完成,或是合作完成,或是运用课本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或是为生活现象寻找理论依据等等。其课题的产生可由教师根据案例或在特定背景下提出,更可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在此“研究”中仍是配角,对主角——学生进行组织、引导、启发。如我在复习“高等植物无性生殖的特点”时,提出为什么“能保持母本的性状”。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思考,并让学生把“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过程进行比较,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就会比老师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也会使学生学得灵活、学得扎实。可见,先有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才会产生教学行为的改变,原来“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共同探索”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堂”改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堂”,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其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二、课堂教学仍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的两个最重要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决不是靠每周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就能解决的,所以必须把它贯彻到每一节课中去。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载体,生物学教学在此大有用武之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适时适度引入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1、指导学生正确观察,引导自主研究生物教学中涉及不少生物标本和模型,正确指导学生对其结构进行认真的观察,将激发起学生开展自主研究的兴趣。例如,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时,先指导学生对大豆和玉米的种子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复习和识别各个组成部分,教师提示学生要搞清楚各个结构的来源。再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胚的发育”和“胚乳的发育”的过程及特点。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表现出强烈的探求欲。 2、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促成合作研究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解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生物教学上,也注意到了指导学生合作研究活动的开展。如在讲授“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图形区别”。这是一个难点,我就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课本图形的基础上相互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探究,归纳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要求学生大胆实践,开展模拟研究实践活动是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生物学理论知识变成现实,而且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升华”。所以我在讲授“植物的营养生殖”时,就指导学生开展用根、茎、叶繁殖的实践活动,并进行仔细观察生根成活的过程。利用已有知识综合研究,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三、专题研究性学习课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又一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的新课程计划中明确规定,高中各年级必须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高中生物学的任课教师也必须参加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去。 1、确定课题我在指导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让他们明白“在干什么”。他们不是为了学会具体的某一知识,而是要学会获取某一知识的方法,不要只重视研究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掌握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如何展开的。学生在目的很明确的前提下,就会有探索的积极性,就会投入到研究过程中去。起步阶段在帮助学生确定课题和研究方案时要多参与,因为课题确定是关键,课题太大则无法实施,而课题太小研究价值又不高,另外,课题要尽可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要具备开展研究的条件。而到研究已比较成熟时,最好让学生独立提出课题,当然教师也可提出指导性意见。 2、专题研究的展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课题难度较大的组可适当多予以指导,或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或在他们遇到困难时重新审视研究方案或是方案中的某一步骤。教师所有的指导活动都要对学生有所启发,让学生明白为何“错了”,怎样才能由“错”到“对”,让学生不管是在“对”中还是在“错”中都能有所提高。如一个课题组在研究课题“高等植物的营养生殖”时分别提出了“扦插茎的长度对提高成活率有何影响”的问题。我将学生分成两组,由他们对问题提出设想,收集资料,利用菊花茎开展实验,最终在实践中找到正确的认识。 3、开展结题指导研究性学习虽然不一定要求学生得出什么结果,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或在知识方面、或在技能方面,或在思想道德方面会有一定的收获。所以及时帮助他们总结成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要求学生能写出小论文的就尽量写出小论文,实在不能写论文的,就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以及思想品德上得到新的提高。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已逐步由原有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既与合作伙伴同心协力,又能独立地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去解决问题;既注重研究结果,更注重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习与人沟通合作,培养社会责任感。新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任务。我们教师只有在转变观念、认真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切实指导好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才能逐步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

341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性学习论文》

    这种研究类型不能关门造车,必须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自己编制问卷采集各年龄段收入情况数据分析之后才能最后得出结论进行论文书写。为利于统计问卷内容应尽可能采用选项表

    lilybell7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研究性学习论文标题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文字报告以文字说明为主,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和附件。各项基本要求如下:①封面标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班级、指导老师、组长、

    QQ荔枝蜜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论文案例

    标题(小三号黑体)(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报告正文前的内容摘要、关键词请用五号楷体,并注明【摘要】、【关键词】字样: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页码格式为

    方吉咕咕咕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化学论文课题如下: 1、原子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2、分子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3、化学键:概念的演变 4、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发展 5、液晶的性质与应用 6、人工合成氨的

    天晴小猪猪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研究性论文的学习

    简介针对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文章。研究性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题名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

    小小乖肉球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