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沙小小囡
论文发表等级第二级-A类:
权威核心刊物论文,被国际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检索系统所收录的论文(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检索为准),或同一学科在国内具有权威影响的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论文不含报道性综述、摘要、消息等。
论文发表等级第三级-B类
重要核心刊物论文,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论文(见《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或在国内同一学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论文发表等级第四级-C类:
一般核心刊物论文,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1996年推出(第二版),2000年推出(第三版),2004年推出(第四版),2008年推出(第五版),2011年推出(第六版),第七版(2014版)
论文发表等级第五级-D类:
一般公开刊物论文,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双刊号期刊(有期刊号“CN”“ISSN”,有邮发代号)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
学位申请者为申请学位而提出撰写的学术论文叫学位论文。这种论文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学位的重要条件。
学位申请者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那么就给予学位。如果说学位申请者的课程考试通过了,但论文在答辩时被评为不合格,那么就不会授予他学位。
有资格申请学位并为申请学位所写的那篇毕业论文就称为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既是学位论文又是毕业论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文
天使宝贝的
开馆时间 1、图书馆大门和自习区:周一至周日——6:30-22:302、主要借阅区:周一至周日——8:00-22:003、寒暑假及节假日:服务时间见北京大学图书馆临时通知 备注:院系分馆开馆时间见参考资料 馆藏分布 楼层服务部门地点相关馆藏及服务简介服务时间1 层 总咨询台 阳光大厅 提供关于馆藏、服务、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帮助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总还书处 阳光大厅 为读者办理在中心馆、医学图书馆出借图书的还书手续及预约借书手续 闭架借书处 阳光大厅 普通中外文图书闭架出借 周一至周日8:00-11:3013:00-17:00 证卡服务处 阳光大厅 证卡管理及读者数据维护;办理赔书、赔款、催还图书、收费等手续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馆际互借处 阳光大厅 借阅和复制其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网络资源检索区 阳光大厅 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电子报纸的检索及Internet浏览等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机读目录检索 阳光大厅 1995年以后出版的中西文图书可只检索机读目录,出版年代较早的中西文图书应结合查找卡片目录。俄文图书目前可以查询机读目录A-C类的图书,日文图书少量可查机读目录,其余须查询卡片目录 卡片目录检索 阳光大厅 总复印室 阳光大厅 文献复印、装订等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工具书阅览室 E102 馆藏中外文工具书,室内阅览 周一至周日8:00-22:00 古籍阅览室 E115 馆藏善本、拓片、舆图等原本古文献资源以及影印书、缩微胶卷、光盘、古籍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室内阅览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咨询台 东门口内 一般问题的解答,校外读者接待 音乐视听室 南配楼(南-01) 面向读者提供影视音乐教学、影视音乐集中放映欣赏、会议和培训活动等,也可提供场地的预约租用服务(可同时容纳260人) 周一至周日8:00-11:3013:00-17:0018:00-22:00(需提前预约) 文献捐赠 101 接收读者捐赠文献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学位论文收缴 121 博硕士学位论文的收缴及其电子版的验收 会计室 120 缴费与收费 2 层 人文社科图书借阅区 E2-1 外文图书及近10年出版的中文文科图书,开架借阅 周一至周日8:00-22:00 多媒体学习中心 201 装备全新的、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设施设备,为读者提供多媒体资源浏览或检索,数字多媒体资源在线点播、模拟多媒体资源近线点播、开架资源自助播放等不同方式的服务 视听欣赏区 阳光大厅南侧二层连廊 热门讲座、经典电影和电视节目欣赏,为师生提供多媒体学习、休闲空间 多媒体研讨室 205 面向读者的研讨、小型培训和其他学术活动等提供场地和设施的在线预约使用服务,图书馆主页-空间预约 (预约) 保存本阅览室 209 收藏中文品种图书(计算机类除外),闭架阅览 周一至周日8:00-17:00 季羡林 张芝联 钱端升赠书室 218 收藏季羡林、张芝联和钱端升个人赠书,开架阅览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文学图书借阅区 223 文学类中文图书,开架借阅 周一至周日8:00-22:00 3 层 科技图书借阅区 E3-1 中外文理科图书,开架借阅区 地方志阅览室 E3-1南 1949年10月以后中国出版的所有综合类地方志,开架阅览 数字应用体验区 阳光大厅南侧三层连廊提供Kindle系列电子阅读器、Windows系列平板电脑和苹果电脑、iPad等新设备体验。以及数字化经典阅读、多媒体课程点播、3D打印设计等新技术服务小型报告厅(3D电影体验) 305 白天面向读者的小型讲座和其他学术活动等提供场地和设施的在线预约使用服务,图书馆主页-空间预约;晚上提供3D电影体验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民俗学民间文学文献中心(段宝林赠书) 309 收藏段宝林教授捐赠的民俗学民间文学文献,开架阅览 周一至周五8:00-17:00 学位论文阅览室 309 收藏北京大学博硕学位论文以及部分优秀学士论文,开架阅览 宿白赠书室 311 收藏宿白赠书,侧重考古学方面,开架阅览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北大文库 313 收藏、保存现为或曾为北大师生的各类学术作品,闭架阅览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特藏阅览室欧盟文献侯老工作室 318 收藏1980年以前西文东方学文献、燕大民国图书、名家赠书、中德学会及中法大学旧藏、欧盟文献、英美政府揭密外交档案缩微胶片和其他西文珍贵文献,室内阅览 周一至周五8:00-17:00(11:30-13:00,阅览室开放,不提供闭架服务) 4 层 期刊阅览区 E4-1 中西日俄文当年现刊,中文合订本过刊(2000-),西文合订本过刊(1996-),开架阅览 周一至周日8:00-22:00 民国旧报刊室台湾文献中心 401 民国旧报刊(-1949),闭架阅览;台湾出版书刊文献,开架阅览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过刊阅览室 409 中文合订本过刊(1949-99)、西文合订本过刊(1981-95),开架阅览;西文合订本过刊(-1980)、全部日俄文过刊,闭架阅览 港台报刊阅览室 409 港澳台及海外地区出版的中文期刊和报纸,现报刊、过刊开架阅览,过报闭架阅览 文艺过刊阅览室 414 近十年文艺性中文合订本过刊,开架阅览 周一至周五8:00-17:00 报纸与文艺期刊阅览室 419 中外文报纸()及文艺性中文现刊,开架阅览 周一至周日8:00-22:00 5 层 新书阅览室 E5-1南 最近一年入馆的中文新书,开架阅览 教学参考书阅览室 E5-1北 各院(系、所)开课教师指定的本学年所需的教学参考资料,开架阅览 地下1层 北京大学数字加工中心 南配楼地下 提供纸质和缩微文本扫描、古旧文献翻拍、大型文献扫描、录音录像资料数字化、电视节目采集、会议讲座摄制、多媒体编辑制作、元数据加工制作、PDF打包封装、数字资源发布、资料原貌再现和简易装订等服务 周一至周五8:00-11:3013:00-17:00 储存图书馆 学习支持中心 昌平园区 中文图书、工具书复本,早期西文、日文、俄文图书;1996年前中文期刊复本,日俄文期刊;OPAC系统中检索到馆藏地址为昌平储存馆的文献。读者在中心馆提交请求单,工作人员提取后在中心馆借 周一至周日开馆时段读者提交申请;周一、周四下午工作人员去昌平取书;周二、周五上午读者到指定地点办理借阅手续 外借图书 1、读者凭本人校园卡、借书证可借阅图书5-30册,一般图书借阅期限为一个月,可续借三次(详见《借阅数量表》);各借书处或阅览室如公布有特殊规定,则遵照各处、室规定执行。2、某种图书如可借复本已全部借出,读者可直接在网上办理图书预约请求。3、如读者所借图书已经到期仍需继续使用,在该书无其他读者预约的情况下,又未因其他原因而被停止借书权时,均可自行在网上续借。4、借阅图书如有问题可到各咨询台及借、还书处请求帮助。5、图书过期、遗失、损坏等,均按《北京大学图书馆对于读者借阅过期、遗失和损坏书刊的规定》执行。 馆内阅览 1、读者凭本人校园卡、借书证或阅览证可以在阅览室内阅览书刊。2、读者未办借阅手续,不得擅自将书刊携出阅览室外,否则按偷窃书刊处理。3、阅览室内开架书刊,按需阅取,阅毕请按阅览室规定放到指定位置。4、读者须遵守《北京大学图书馆入馆注意事项》,保持文明的阅览环境。 馆际互借 1、北京大学读者(限教师、研究生)需要向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有馆际互借关系的图书馆借书,可到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际互借中心办理相关手续。2、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有馆际互借关系的图书馆借阅北京大学图书馆图书,可派人凭馆际借书证及本人有效证件到北京大学图书馆相关借阅处(室)办理借书手续。3、凭馆际互借证借阅的图书不能按期归还或丢失,由该证所属图书馆负责赔偿。 非北京大学图书馆读者借书 非北京大学图书馆读者因承担科研项目或其它需要利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的读者,按《北京大学校外读者接待办法》接待。 特殊书刊的借阅 特殊书刊文献只限馆内阅览,不得携出馆外,无特别规定的可在馆内部分复印,必须当天归还,如违反规定,按10元/日罚款,并视情节轻重停止其借书权一个月至半年。1、特殊阅览室图书借阅北京大学图书馆设保存本阅览室、学位论文阅览室、教学参考书阅览室、新书阅览室、方志阅览室、特藏阅览室、台湾文献室、北大文库、古籍阅览室等特殊图书阅览室,上述阅览室所藏图书分开架阅览和闭架取书两种借阅方式,供读者室内阅览。2、报刊借阅北京大学图书馆设期刊阅览区、报纸与文艺期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港台报刊阅览室,上述阅览室所藏报纸和期刊分开架阅览和闭架取刊两种借阅方式,全部报刊只限室内阅览。3、工具书借阅北京大学图书馆工具书分布在工具书阅览室、各阅览室的常用工具书书架中,所有工具书仅限室内阅览。4、古籍珍善本、1949年10月以前出版的中文旧报刊、碑贴拓片等一般仅供北京大学有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读者在室内阅览。5、特殊文献的借阅请参见主页或各阅览室的具体规定:保存本阅览室图书阅览及复制办法、学位论文复印规则·、港台报刊借阅办法、民国中文旧报刊服务规定与收费标准、早期外文报刊服务收费标准、关于借阅文革期间小报规定、古籍阅览室书籍复制收费标准、善本特藏室借阅制度、多媒体学习中心使用须知。
CamillaGao
截至2015年底,总、分馆文献资源累积量约1100余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800余万册,以及近年来大量引进和自建的中国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约300余万册(件)。馆藏中有150万册中文古籍,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1949年前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中国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家所珍视。此外,还有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名人捐赠等特色收藏。 1.书刊报纸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总馆收藏中外文图书263万余种,其中外文图书含有30多个语种;中外文报刊4万余种,外文报刊以英文为主。收藏图书年增长量在5万种以上、报刊年增长量在5千种以上。 2.古籍文献古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馆藏之一,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古籍文献总量达150万册,其中善本古籍约2万余种、20余万册。2008年以来,北大图书馆共有352部古籍善本分别入选由文化部确定、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具有规模宏大、种类齐全、特藏丰富、珍品众多的特点。重要的馆藏中,以年代划分,有敦煌卷子288号,宋、元刻本300余种,明刻本近万种;以出版国别划分,有日本本2000余种、朝鲜本200余种;以制作方式划分,有抄、稿、写本9000余种,活字本3000余种;以内容类型划分,有方志近5000种,家谱2200余种,还有多个小说戏曲专藏,如车王府曲本1536种,马廉不登大雅之堂藏戏曲小说928种,程砚秋御霜簃藏曲本1400余种。馆藏金石拓片4万余种、8万余件,包括了缪荃孙艺风堂、张仁蠡柳风堂二家的全部藏拓。此外还收藏有2000余种中国古代舆图。北大馆在CALIS技术支持下建设的“秘籍琳琅——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是完整展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的网络平台。北大馆牵头建设的“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更是汇集了包括北大图书馆在内的中国国内24所高校图书馆藏古籍元数据60余万条、书影20余万幅,电子图书万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籍书目数据库之一。北大图书馆古籍阅览室收藏有一百余部大型古籍影印本丛书,约含古籍8万种。不少分馆也有古籍收藏,其中考古文博学院分馆、中文系分馆、信息管理系分馆的部分古籍书目数据已经录入古文献资源库中,其他分馆所藏古籍的书目数据今后也将陆续进入该资源库。 3.特藏文献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特藏文献有:地方志、晚清民国旧报刊、民国图书、西文东方学文库、中德学会旧藏、中法大学旧藏、侯仁之赠书、方志彤赠书、侯思孟赠书、欧盟文献、英美政府外交档案的微缩胶卷和胶片、珍贵西文文献、学位论文、北大文库、季羡林赠书、张芝联赠书、钱端生赠书、段宝林赠书、宿白赠书、台湾文献。 4.学位论文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体系建有:北京大学学位论文、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北大名师学位论文等体系。其中: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收藏1981年以后自北京大学毕业的所有博、硕士学位论文,以及部分优秀学士论文。阅览地点为西区309学位论文阅览室,可通过OPAC或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库检索。燕京大学学位论文:收藏有燕京大学的学士和硕士论文,共2600多篇,其中包括许多当代著名学者的论文手稿真迹,十分珍贵。燕大论文内容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政治等有重要的参考作用。阅览地点为西区318特藏室。具体可通过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库检索。北大名师学位论文:存于西区313北京大学文库,共收藏有12种: 北大名师学位论文姓名论文题目毕业院校学位论文形式陈岱孙 The Rela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al Expenditures and Density of Population in Massachusetts 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陈翰笙 The Conference of Ambassadors in London, 1912-13, and the Creation of Albanian State 美国芝加哥大学 硕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陈振汉 The Location of the Cott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哈佛大学 博士 论文副本 董申保 The Crystalline Schists of Lower Allagnon Valley, Central Massive, France 法国克莱蒙非朗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 费孝通 亲迎婚俗之研究 燕京大学 学士 论文原件 冯友兰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Ideals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之复印件 侯仁之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 英国利物浦大学 博士 论文原件之复印件 胡适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李宪之 Die Kälteeinbrüche in Ostasien 德国洪堡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王力 Une Prononciation Chinoise de Po-Pei 法国巴黎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乐森璕 Die Korallenfauna des Mitteldevons aus der Provinz Kwangsi, Südchina 德国马堡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赵乃抟 Richard Jones:An Early English Institutionalist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 正式出版 5.民国旧报刊据2016年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晚清至民国期间的报刊达一万余种,旧报纸六百余种,有不少孤本、珍本,为收藏和研究者所珍视。这一珍贵特藏主要源于老北大及燕京大学的旧藏,也有少量原中法大学和中德学会的旧藏。晚清至民国报刊对于了解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及这一动荡巨变时期思想学术、军事政治、教育文化、语言文学、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的嬗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为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图书馆陆续引进和开发了各类应用系统,如数字图书馆门户系统、统一检索平台、统一认证系统、学科导航系统、电子资源导航系统、虚拟咨询系统、网络培训系统、科技查新系统、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系统,以及数字资源加工系统群、数字化服务系统群、元数据著录系统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加工平台。为进一步发现、挖掘和揭示图书馆特色资源,还先后推出了学位论文提交、编目和发布系统、古文献编目和发布系统(秘籍琳琅)、北大名师人物数据库、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民国报刊数据库等宝贵的数字特藏。2000年,图书馆与校内其他单位联合成立的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开展了有关数字图书馆模式、标准规范(元数据、数字加工标准等)、关键技术、互操作层与互操作标准、数字图书馆门户等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并开始进行大规模应用实践,为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在进行研究和应用实验的同时,还开始进行部分项目的建设,并本着“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逐步实现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如电子资源导航系统、学位论文提交与检索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古籍拓片示范数据库检索系统、北大名师档案、教学参考书系统、网络课程服务等。2006年建成北京大学数字图书馆门户,将统一检索、统一认证、资源调度与整合等各种新技术融入到数字图书馆建设当中。
外文数据库 中文数据库 1. ACM 1. 中国知网(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年鉴、
PQDD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 是美国UMI公司出版的博硕士论文数据库,是DAO (Dissertation Abs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知网可以查找学位论文,高级检索框还可查找优秀博硕论文 检索到自己需要的博硕论文,用英文版知网下载,可下载到PDF格式的博硕论文,中文版知网下载的博硕论文是CAJ
2014年,全馆人员(事业编制及合同制)学历构成:博士14人,硕士72人,本科66人,大专31人;全馆人员职称构成:研究馆员11人,副研究馆员49人,馆员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