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1

骆驼非洲
首页 > 职称论文 > 智能城市是正规期刊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馋死宝宝啦

已采纳

正常情况下,高速300km是不需要开5个小时的,导航预估时间同样也不用那么久,但如果出现拥堵、修路等等特殊情况,预计时间就会延长不少。

首先,导航预估时间不是简单地就用距离来除以120就得到的,行驶的高速路段本身限速比较低,会造成预计时间偏长。

《智能城市》期刊上面有篇论文,《高速公路限速值调整交通工程论证指标研究》上面讲。

中国高速公路是以设计时速作为最高限速,主要参考的指标有:道路条件、交通条件、车流量等等。

比如说:最近刚刚开通的杭绍台高速,全线最高的限速只有100,一般的隧道内,限速只有80。

再比如说:包茂高速公路,贺州到梧州倒水路段,最高限速也只有80,隧道是60。

也就是说,所谓的“路况差一点”的高速,开不快的,导航预计时间就会偏久。

就好比:同样的距离,走山路总比走水泥路、平路要花更长时间。

除了限速,导航软件对行程时间的预测还会加入各种各样的信息,提升精确度的同时,预计时间也会增加的。

谷歌地图前工程师理查德·拉塞尔有个说法的。

在预测时间的时候,会把官方最高限速、建议速度、平均速度、用户实际行驶时间,以及实时路况信息等数据,「抓抓抓抓抓」全部都混合在一起来算。

当中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实时路况。

《地理信息世界》期刊上面有篇论文的,《导航地图情境建模》上面讲:导航会根据实时交通拥堵的情况,对车速进行不同的取值。

比如说:轻度拥堵的时候,速度就减少20%到40%;中度拥堵时就减少40%到70%;重度拥堵的话,就是减少70%到100%了。

我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比如说:300km当中,有50km是中度拥堵,按照限速100来算,这50km就要增加20到70分钟的时间。

除了路况之外,天气因素也会让导航预计时间变长的。

还是参考刚才的那一篇论文,它说:不同的类型、不同级别的天气信息,也会影响车辆行驶的。

也好理解,下雨、下雪、起雾,都会降低行驶速度的。

大雨,降低20%到40%的车速;大雪,降低30%到60%的车速;大雾,降低20%到50%的车速。

也就是讲:如果大雨天开车,在限速100的高速公路上面,300km的路,导航预计时间就会增加45到120分钟。

除了刚才说的这些,开车习惯、兴趣点等等个性化的因素,同样也是会影响导航的预计时间的。

最后,不同的导航软件预估的时间也会不一样的,拿实时路况来说,其中很重要的数据来源就是用户本身。

《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上面有篇论文的,《基于移动终端的路况信息实时采集与显示系统》上面说。

路况信息是通过GPS获取每辆车的速度、位置、方向等等实时信息,转化成车流量信息,来判断实时交通拥堵情况的。

也就是说:用某款导航软件的人越多,路况信息就越准。

比如说:A软件用的人多,显示是“重度拥堵”;用B软件的没有那么多人,它有可能显示的就是“轻度拥堵”。导航预计的时间,差1倍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而言之,300km的高速,导航预计要5个钟头,不是导航坏掉了。

天气、路况、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有可能让我们的这个预估时间变得越来越慢、越来越长。

另外,不同高速有不同的限速,用的导航软件不同,预计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也不要去太抱怨这个东西。

255 评论

allen阿蕾

因为导航要考虑到堵车和最低时速情况,因此高速300公里,预计5个小时。

101 评论

竹林轻舞

我写过一篇是《我眼中的世博新科技》内容是关于智能城市的 你参考一下好吧\(^o^)/~我眼中的世博新科技之“智能城市”计划摘要:人类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追求和探索更佳城市生活的历史。追求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提升和实现高质量的城市美好生活,不仅是发达国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是发展中国家今后和未来发展中更需要优先考虑并解决的主题和难题。城市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和核心,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城市科技创新加快了城市的更新和生活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借助新科技,不仅有能力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种种“病端”和问题,而且有能力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创造全新的更具活力、魅力和高质量的城市人居新模式,并为我们的发展和交流开拓前所未有的城市新时空,如智能城、科技城、历史城、文化城、信息城、绿色城、健康城、生态城、太空城等。本文将着重浅谈“智能城市”计划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正文:世博会是全球综合性的国际盛会,它的宗旨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举办世博会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而且对人类和平发展科技事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届世博会响亮地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探讨了人类城市生活直面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未来城市的建造必须以实现人类、城市和地球这三个有机体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科技必将是推动三者发展的关键因素。今日之城市的“基本面”是大有益于人类的,不过在一些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也出现了不少“城市病”,以致出现了“逆城市化”的思潮。面对这种情况,研究城市如何让人类生活更美好,就成为“人”字第一号的大课题。在上海世博会上,各国都会展示他们努力建设更好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成就,也会开展各种研讨,探讨新的锦囊妙计。思科馆提出的“智能城市”计划就是本届世博会的亮点之一。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是智能建筑多样化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智能型建筑IB(IntelligentBuilding)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的基本要素是通信系统的网络化、办公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建筑柔性化和建筑物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城市”依托于无线数字综合服务平台,其网络环境包括宽带网、移动互联网、电话网、电视网和各种无线网络等,服务内容包括计算、管理、控制、资源浏览。通过这种综合服务平台,“智能城市”将为居民提供便利、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为政府管理城市提供便捷,在节约社会资源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网络控制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并按需运行公交系统,让能源的使用情况可视可控,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正在日本进行的“智能城市”项目,囊括了15家日本顶级高科技企业的环保技术,城市中的一切尽在电脑掌控。在日本进行的“智能城市”项目中,集中控制装置可以通过网络控制智能大厦、智能住宅,并按需运行公交系统,让能源的使用情况可视化、可控化,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降到最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而在韩国SK电讯与中铁二局共同打造的“智能城市”计划中主要方向是为城市提供先进的城市管理服务,智能的环境保护、废弃物综合回收与利用,公共安全保卫,韩国SK电子竞技、数字娱乐等。合资公司将首先以成都金马国际体育城项目为示范区,进而为其他城市提供服务。我去世博园思科馆参观时,就亲身体验到了“智慧城市”带来的安全便捷,了解到了城市管理者如何运用“智慧”的工具更及时地响应事故,排除灾难隐患,更高效地部门协作,更人性化的市民公共服务。智能化的交通将会准确地感知并有效分配道路、停车场等公共资源。城市道路不再拥堵,停车难不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网络一站式服务可以创造更丰富的市民应用,“市民卡”将成为城市通行证,佩戴的手表会把你的血压、脉搏等信息传输到医院,再播报医生提供的健康咨询;你家的房门会在遇到小偷撬门时,自动发警报到小区保安的手机上……这充分展示了“智能+互联+协同”的智慧城市理念。对于智能城市我有着一些自己的构想,一些太阳光非常充足的城市,可以试着搞一些“太阳房”,将免费的能源应用到每家每户很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看着形态各异新奇完美的各国国家馆,我想未来的城市建筑不应该仅仅是传统的东南西北的方形建筑或圆形建筑,可以根据实地情况进行创新、变化。建筑最外层可以仿照鸟巢做成网格状,网格可以根据朝向不同而有疏有密,这样可以控制阳光照射程度,从而在降温和采暖方面发挥优势。网格很轻盈而且防风抗震,具有很好的横向稳定性。而且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随时将新材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城市将会更加智能,中国也将更加富强!正如古希腊先哲亚里斯多德所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People come together in cities in order to live; They stay there in order to live well.)民生是“生活更美好”的下限,而生活更美好的上限是个变量。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1世纪是新城市时代,21世纪是城市化经济时代。我们已经进入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全球的城市化时代和城市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浪潮下,21世纪人类之发展,城市将作为主体在全球网络中参与竞争。只有城市,没有国界;只有全球之城,没有政治之都。谁抢滩,谁就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而城市间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将是这场角逐中的关键。通过对城市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展示,通过对主题的沟通、研讨与交流,推动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创建绿色城市,构筑和谐家园”理念的实践,提高人类关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生活的反思和再认识。期待“智能城市”计划,期待美好幸福生活。参考文献:中国期刊网 《世博解码 从爱知世博折射2010商机》 凤凰网 新华网 《中国与世博》 《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 》 《城市意象》

83 评论

小李飞刀xy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不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主办的,应该算是 普通国家级期刊吧

346 评论

猫熊奶奶

IOT & SMARTCITY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风格与特色:专业、权威、全面、新鲜、实用、互动,彰显大气感、厚重感、渲染力、亲和力、耐读性,突出杂志的高品位和高质量。目标定位:坚持可读性、服务性、指导性、权威性相结合,力求打造一个客观公正、深入透彻分析和多视角报道的物联网行业信息传播平台,成为业界最具影响力、发行量最大的专业物联网杂志之一。

353 评论

相关问答

  • 大市场期刊是正规期刊吗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认证名录中的国内外期刊为正规的,否则为非法的。

    5ichocolate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城市规划师期刊

    城市规划界三大期刊为以下三部:1、《规划师》《规划师》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全国惟一一本以规划师为核心的人文化的国家级专业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城市规划

    舞言李萍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城市规划省级期刊

    评中级职称发省级刊物就可以了,《城市建设》、《中华建设》、《建设者》、《建筑设计管理》等都可以安排城市规划类和测绘类的文章,这几个刊物费用也不高,需要了联系我

    妹喜儿lady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城市规划期刊南京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规划师》、《国外城市规划》

    六月之程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是核心期刊吗

    《城市情报》省级万方,3版5400字符征集2022年2~3月版面,预计2022年08月下旬出刊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国家级万方,3版5600字符征集2022年7

    咣脚奔跑的釹孩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