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3

小小追风者
首页 > 职称论文 > 关于研究林海音的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蜜儿桃子1

已采纳

像扇子一样经历挫折像扇子一样长久像扇子一样紧密

273 评论

吃不胖的妩媚

城南旧事读后感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让我来介绍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吧:《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书中配有照片,图文并茂,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旧”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古城的残片,大柯的几根垂落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的插闩,还有屋顶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墙上的冬雪…… 也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始,也是一个梦的符号,它代表经历沧桑后的人对纯真年代的怀念。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缓缓的骆驼队、惠安馆、胡同的井、闹市僻巷、草垛子、这些地方所浮现的人物:冬阳下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我们”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妈以及最后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与“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但是他们都是在岁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梦,顿然破碎。可以说,童年时的每秒每刻都是一个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是戏剧化的,但是却是很真实、纯朴,那样得纯净淡泊,弥旧温馨。 当读到英子和惠安馆的疯女人玩时,我真担心秀贞会不会做出伤害英子的事;当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时,英子不仅仅帮助他们母女重缝,还将自己的生日礼物——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他们当作盘缠去寻找思康叔(秀贞的亲人)。此刻,我不竟为英子感到骄傲,一个六岁的孩子竟懂得友谊,懂得爱,这大概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长吧!读着读着,我的心时而心惊肉跳,时而轻松自在。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英子不害怕秀贞吗?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有一颗纯洁净化的心灵,正是她有了这一颗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无忧无虑的,不折不扣的快乐。而世俗上的快乐,不过是金钱和名誉。 可以说,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样闪光,像玛瑙一样纯洁,像水晶一样透明,像牡丹一样鲜艳。而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们,随着科技的发展,脑子也越来越复杂了,网络侵蚀了我们大脑的灵魂,使得我们不能像英子一样拥有快乐,童年便在时光的步影中消失了。也许,童年是贫穷的,也是富有的,这样认为的人可以是贫穷的公爵,无知的智者,也可以是最富有的穷人,文化低的工人。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这本书,我只要你们与我分享一下珍惜童年的心情。因为我已经六年级了,现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将告别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缅怀童年的心情。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愚骏而神圣的吗? 这本《城南旧事》就像夏浪里的一缕清风,让我知道别错过童年,花儿谢了还会开,太阳下山明天还会爬上来,我的童年一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希望《童年》这首歌将在我的心中轻轻地吟唱……永远…… 2.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八十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还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50多年过去,如今远离北京的游子,对这一切依然情意缱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稚的记忆里,永不消退,也深深地打动着我。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地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3. 我看完了林海音著作的《城南旧事》,《城南旧事》里人物有:英子(林海音的小名)、骆驼队的领队、惠安馆的疯子——秀贞、爸爸、妈妈、宋妈、英子的好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 这些人都陪过书中的小主人公——英子在一起,在看第一章的时候,作者介绍了骆驼,它们的神态、细嚼慢咽的动作,个个都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似乎身临其境;第二章讲了好几个人,宋妈、妞儿和疯子——秀贞,在惠安馆里,开始作者还以为秀贞是和她玩“过家家”,后来英子把她那块很漂亮的表送给了秀贞;英子记得,秀贞跟她说过,小桂子(就是秀贞的孩子)脖子后头正中间有一块青色的胎记,而妞儿的脖子后边正中间也有一块胎记,于是,英子带着妞儿去找秀贞,秀贞立马带着妞儿赶火车去了;因为那天下着倾盆大雨,英子发高烧,昏迷了十天。 第三章的题目很有趣,是:“我们看海去。”这是一个小偷儿跟英子说的,虽然我不喜欢偷东西的小偷,但是不知为什么,似乎是林海音的语言打动了我,我觉得这个小偷很好玩,很可怜,看到他被人家抓到的时候,好像一只老鹰在欺负一只小鸡,而且还要听着周围人的骂声。第四章题目就很明显了,题目是:“兰姨娘。”这章里讲的是德先叔和兰姨娘,德先叔是一个大学生,因为那时候要枪毙大学生,于是躲到了英子家里来;后来兰姨娘也来了,雇她的人家不要她了;后来,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走了。 第五章的题目也很新颖,是:“驴打滚儿。”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还以为林海音要写驴怎样打滚儿的。结果不是;内容主要是,宋妈的小栓子死了,小丫头子不见了,宋妈很伤心,宋妈和英子在找小丫头子歇息的时候,看见有人买一种叫:“驴打滚儿”的吃的,那是把黄米面煮熟了,里面包黑糖,再在绿豆粉里滚一滚,很香;找不到小丫头子了,宋妈就骑着驴走了。 最后一章,题目让觉得有些伤感:“爸爸的花儿落了。”没错,英子的爸爸去世了,爸爸的石榴掉了,花儿也落了。 《城南旧事》一本很好的书,悲悲喜喜,快快乐乐,都在这本书里展现了,从喜到悲,这本书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是一本你看完了放不下、还要看一遍的书。 4.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冷落在旁。《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滴,记载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本书的每一篇到结尾,主角似乎总是离开英子,像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我们看海去那个小偷,奶妈,最后连她的爸爸也离她而去了,当时她才小学毕业呢!看着无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为本书画上句点。。 5. 虽然《城南旧事》看后叫人心酸落泪,可是它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写和反面的烘托,把每个人物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性格表露无遗,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眼前:井边的小伙伴,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藏在草堆里的偷儿,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加上聪明伶俐的英子,组成了作者的写作世界,在这世界里,带着人间温暖的风吹遍了每个角落,吹醒了读者和平的心灵,这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它能使人从中领略到很多人生道理。 看《城南旧事》,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刻意表达什幺,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介绍它自己。那样的不紧不慢,温厚淳和,那样的安静祥和,弥久恒馨,那样的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6.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冒,语言枯燥,大篇幅的,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抛之,一概不理。而《城南旧事》却不同,淡淡的文字,清新的语言,吸引人的童年旧事,把我带入了幽静,热闹而不平凡的老北京,轻轻敲起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那点点滴滴的画面在我的心头涌现······ 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的幸福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缓缓的骆驼队、宁静的惠安馆、幽深的井、热闹的僻巷、草垛子上的驴打滚、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但是他们都是在岁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梦,悄然击碎。相比之下,虽然我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吃喝不愁。但是英子的童年却过得十分精彩。她的童年像是个水晶,很真实、纯朴,那样得纯净淡雅,温馨······ 六岁的小姑娘英子住在北京的一条小胡同里。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生下的女儿被家人抛弃,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当她得知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不久,警察局抓走了这个年轻人,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的丈夫来到林家。得知宋妈的儿子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卖给别人,最后,宋妈被丈夫接走,爸爸因肺病去世。12岁的英子告别了童年。 这本神奇而美妙的书,像一幅山水画,让我感悟出真实的世界,为我呈出绝美的风景。翻过此书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幽的古城墙的味儿,老北京的画面,久久无法在我的脑海中散去······

271 评论

别针换别墅嘞

本人自己写的,不敢说高分,但老师也不会说太差,网上不会有重复的。开卷有益波罗果夫曾说过,“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 三国时期,孙权劝吕蒙多读书以明志,次日鲁肃拜见吕蒙,对其雄韬伟略为之赞叹,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确,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睿智通达,陶冶性情,修养身心 从而受人尊敬。林海音幼年时,放学后经常急匆匆赶往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窃读,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林海音对于读书的渴求好似一块极大的海绵,似乎永远不能满足,正是因为这种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才成就了她的梦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上的知识,丰富了林海洋慢慢脑海中的营养,滋润了她茫茫人生中的心灵,给予她精神的慰藉,由此看来,开卷有益。著名的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少年时代,因患猩红热并发症,不幸耳聋被赶出学校。后来他每天去莫斯科图书馆自学。一次他参加中学教师的考核,人们被他的数学才能所惊叹。校长问他:“你的老师是谁?”他回答:“书籍是我的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升华品格。毛主席熟读兵书,才可得以执掌天下,成立崭新的中国。世界名人培根也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千言万语汇流于一词:开卷有益。少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十分热爱学习,由于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但他立刻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的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刻苦钻研,从而智慧明达,视书为珍宝,是无可替代的精神财富。鲁迅先生自己就好比生长在大地上的一株小草,对他来说,太阳就是自己每天贪婪阅读的书籍,在阳光的沐浴下,这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呢?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开卷获益匪浅,他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历史和哲学,因而在以后的革命活动中能有两个空前的伟大发现。他写《资本论》就读了自藏书1000余册,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的书。书就像一朵沁人的花朵,当你沉醉其中时,满身也环绕着怡人的芳香,陶冶你的情操,升华你的精神。

214 评论

冰河水心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201 评论

陽-iYummy

好难哦 不会

304 评论

吃货阿呀

林海音女士创作相关资料 以下资料录自儿童文学研究所研究生杨绚之硕士论文《林海音与儿童文学》 表2-1:创作类 童话 《林海音童话集动物篇》部分: 1<小快乐回家> 2<我们都长大了> 故事 《林海音童话集故事篇》部分: 1<金桥> 2<蔡家老屋> 3<迟到> 4<三盏灯> 5<哈哈哈> 6<爸爸的花椒糖> 7<骆驼队来了> 8<童年乐事> 散文 《林海音童话集动物篇》部分:<不怕冷的鸟—企鹅> 《林海音童话集故事篇》部分:<请到我的家乡来> 《奶奶的傻瓜相机》 小说 《冬青树》部分: 1<会唱的球> 2<母亲是好榜样> 3<妈妈说不行> 4<窃毒记> 5<谢谢你小姑娘> 6<爸爸不在家> 《绿藻与咸蛋》部分: 1<两粒芝麻> 2<周记本> 3<玫瑰> 4<萝卜乾的滋味> 5<贫非罪> 6<穷汉养娇儿> 《城南旧事》部分: 1<惠安馆> 2<我们看海去> 3<兰姨娘> 4<驴打滚儿> 5<爸爸的花儿落了> 剧本类 《薇薇的周记》三个广播剧: 1<薇薇的周记> 2<林夫人时间> 3<绿藻与咸蛋> 表2-2《林海音童话集》详细篇名及写作日期 《林海音童话集故事篇》 《林海音童话集动物篇》 1 <哈哈哈>页97~112 写作日期: <六趾儿>页69~84 写作日期: 2 <爸爸的花椒糖>页116~125 写作日期: <不怕冷的企鹅>页100~111 写作日期: 源自省教育厅出版中华儿童丛书 3 <金桥>页128~140 写作日期: 源自省教育厅出版中华儿童丛书 <小快乐回家>页49~64 写作日期: 源自小学生画刊316期 4 <三盏灯>页84~93 写作日期: <我们都长大了>页29~45 写作日期: 源自省教育厅出版中华儿童丛书 5 <骆驼队来了>页144~149 写作日期: 源自<冬阳童年骆驼队>,《城南旧事》 <井底蛙>页88~97 写作日期: 源自国语日报出版社《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第一辑 6 <迟到>页73~81 节自<爸爸的花儿落了> 写作日期: <蔡家老屋>页152~169 写作日期: 源自省教育厅出版中华儿童丛书 7 <童年乐事>页172~175 节自<后记>,《城南旧事》 写作日期: 8 <请到我的家乡来>页28~69 写作日期: 源自省教育厅出版中华儿童丛书 表2-3:《城南旧事》版本与篇名比较 出版社 光启出版社 尔雅/纯文学出版社 格林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月 详细篇名 1. 城南旧事代序 2. 惠安馆传奇 3. 我们看海去 4. 兰姨娘 5. 驴打滚儿 6. 爸爸的花儿落了 1. 超越悲欢的童年 2. 冬阳童年骆驼队 3. 城南旧事重排前言(附插图16页) 4. 惠安馆 5. 爸爸的花儿落了 6. 后记 1. 惠安馆的小桂子 2. 我们看海去,兰姨娘 3. 驴儿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以上为绘本,附三卷录音带) 表2-4非创作类: 一、翻译部分 1《伊索寓言》 2《一只坏小兔的故事》 3《小兔班杰明的故事》 4《猛狗唐恩》 5《井底蛙》 6《鸽子泰勒的故事》 7《狡猾的老猫》 8《山中旧事》 9《有趣的小妇人》 10《铁丝网上的小花》 11《快乐的死刑犯》 12《爸爸》 13《太阳石》 14《生命之歌:在起点和终点之间轻轻唱起》 15《伊索寓言1:幽默二十五选》 16《伊索寓言2:智慧二十五选》 贴子相关图片: 作者: .* 2005-2-28 11:06 回复此发言 -------------------------------------------------------------------------------- 2 林海音 17《伊索寓言3:机智二十五选》 18《刺猬温迪琪的故事》 19《母鸭杰玛的故事》 20《小猪柏朗的故事》 21《小兔彼得的故事》 22《一只坏小兔的故事》 二、改写部分 1《今古奇观》 2《林海音童话集动物篇》部分:<六趾儿> 3《寓言一》 4《寓言二》 5《寓言三》 6《寓言四》 表2-5:64年版国民小学低年级国语课本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一课 我起来了 长了一岁 带弟弟上学 源自57年版 第1课带弟弟上学 一粒种子 源自57年版 第1课一粒种子 第二课 妈妈早 院子里 新教室 小松树长高了 第三课 谁起得早 外婆来了 给爸爸的信 源自57年版 第4课给爸爸的信 树的医生 源自57年版 第2课树的医生 第四课 我的书包 春天来了 源自57年版 第5课春天来了 我的日记 源自57年版第5课 暑假生活日记(一) 时钟 源自57年版 第5课时钟 第五课 少了一个人 种树 源自57年版 第7课种树 钓鱼 爱惜光阴 源自57年版 第6课爱惜光阴 第六课 玩皮球 一朵小红花 乘凉说故事 源自57年版第7课 暑假生活日记(二) 守时 第七课 小小鸟儿 到海边去 源自57年版 第8课到海边 国庆日 源自57年版 第9课国庆日 春季旅行日记 第八课 小狗跟我来 山上 源自57年版 第9课山上 飞机表演 小小爬山专家 第九课 小白兔赛跑 我下回还要来 双十节的晚上 我爱钓鱼 第十课 我做一条船 源自57年版 第9课我做一条船 小花猫 源自57年版 第12课小花猫 国父小时后 浓缩自57年版 第10课国父的家乡 第11课国父小的时候 家家大扫除 第十一课 公园里 儿童节 源自57年版 第13课儿童节 先总统 蒋公小的时候 源自57年版第12课 总统 蒋公小的时候 人人吃粽子 第十二课 过山洞 源自57年版 第10课 过山洞 到竹山去玩 陈英士先生小的时候 年年赛龙船 第十三课 自己做的礼物 源自57年版第23课 我送给妈妈的礼物 小山羊长大了 源自57年版第13课 我长大了 家 源自57年版 第12课家 第十四课 送礼物给妈妈 源自57年版 第24课母亲节 鹅妈妈真漂亮 源自57年版第17课 鹅妈妈真漂亮 小乌鸦 源自57年版第3册(二上)小乌鸦 第十五课 写给妈妈的话 美丽的蝴蝶姑娘 蜗牛的家 源自57年版 第13课蜗牛的家 第十六课 小马长大了 浓缩自57年版 第18课小马长大了 第19课学跑路 第20课学拉车 我的爸爸是农夫 源自57年版 第19课我的爸爸是农夫 小水滴的旅行(1) 源自57年版 第26课小水滴的旅行(1) 第十七课 小蚂蚁 浓缩自57年版 第16课小蚂蚁(1) 第17课小蚂蚁(2) 我的爸爸是军人 源自57年版 第20课我的爸爸是军人 小水滴的旅行(2) 源自57年版第27课小水滴的旅行(2) 第十八课 淘气的猴子 我的爸爸是老师 源自57年版第22课 我的爸爸是老师 小鹰学飞 第十九课 太阳 源自57年版第26课 暖和的太阳 妈祖的故事(1) 小白鸽的故事(1) 浓缩自57年版第17、18、19课 小白鸽(1)(2)(3) 第二十课 美丽的虹 源自57年版第27课 美丽的虹 妈祖的故事(2) 小白鸽的故事(2) 浓缩自57年版第17、18、19课 小白鸽(1)(2)(3) 第二十一课 小星星 亮晶晶 源自57年版 第28课月亮和星星 小白兔的嘴唇 我的好朋友 第二十二课 乌鸦喝水 源自57年版 第14课乌鸦喝水 小老鼠救狮子 枣树上的钱 第二十三课 球浮上来了 源自57年版 第30课聪明的孩子 拔萝卜(1) 源自57年版第29课 拔萝卜(1) 一块大石头(1) 源自57年版第28课一块大石头(1) 第二十四课 过桥 源自57年版第29课 过桥 拔萝卜(2) 源自57年版第30课 拔萝卜(2) 一块大石头(2) 源自57年版第29课一块大石头(2)

238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海洋牧场研究论文

    职校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论文 1海洋科研和海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历来,我国非常重视海洋科学研究,通过提高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技术,增加渔业产量;通过渔业资源保护和

    Amber已存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音乐游戏论文的研究历程

    小班幼儿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艺术论文 摘要: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式并有一定的规则。蹦蹦跳跳是幼

    miss无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抖音短视频研究的论文

    抖音作为当下最为热门人们的短视频平台,已慢慢渗透进网民的日常生活。因青少年本身的特殊性,较青少年而言,抖音对其的影响尤为特别。我将从抖音短视频对我们大学生的利与

    诗涵百草兔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关于海水淡化的研究背景

    世界上的水对于人类来说,似乎发生和存在于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质量。降水都集中在雨季,并且大量流失,绝大多数水存在于大海,其次是冰山。地球上97.5%的

    snake2000198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关于颤音的研究生论文

    《母亲教我的歌》旋律深情动听,含蓄优美,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大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别友人时写下的著名的七绝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

    周小米jia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